CN112915774B - 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5774B
CN112915774B CN202110368832.9A CN202110368832A CN112915774B CN 112915774 B CN112915774 B CN 112915774B CN 202110368832 A CN202110368832 A CN 202110368832A CN 112915774 B CN112915774 B CN 1129157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dor
sludge
tank
mbbr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88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5774A (zh
Inventor
陈志平
祝雅杰
宋旭
郑理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rovince Nanfang Protection Bi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rovince Nanfang Protection B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rovince Nanfang Protection Bi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rovince Nanfang Protection B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688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57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5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5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5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5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4Biological processes
    • B01D53/85Biological processes with gas-sol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54Nitrogen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5Multi-step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收集后送至MBBR池原有的曝气装置进行预处理,污泥干化处理、干污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浓度臭气经旋风除尘器除尘后,送至MBBR池旋流微泡曝气器进行预处理,MBBR池预处理后的臭气和其它构筑物或机械设备产生的臭气收集汇合后送至生物过滤池,生物过滤池采用MBBR池的泥水混合液作为喷淋液,臭气中的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以及附着生长在过滤填料表面上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并降解,臭气得到充分净化后排放,经过滤填料层下落的滤液被排入MBBR池。本发明将污水处理过程中各点源、面源臭气处理和污水处理充分结合,在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情况下,提高了臭气净化效果,减少了投资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废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工业废水处理推进进程逐步加快,其中,MBBR工艺在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以及印染、石化、食品行业等工业废水处理中较为广泛应用,其目的主要在于强化生物脱氮除磷。与此同时,除臭系统不仅已成为污水厂的必需配套设施,而且对降低臭气浓度、开发除臭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臭气主要来源按工艺段可分为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两部分,主要包括含硫污染物、含氮污染物以及挥发性有机酸等。
目前,污水厂臭气收集方法是对各构筑物或机械设备分别进行密封加罩收集(如生化池、污泥池、洗砂机、格栅机、离心脱水机、干化机等)或采用空间换气收集(如污泥脱水间、格栅等预处理间),收集后的臭气汇总后统一处理。一般而言,采用空间换气收集的臭气源,臭气浓度相对较低,但臭气量较大,导致除臭装置占地面积大;而密封加罩收集的臭气源,臭气浓度相对较高。采用空间换气收集的臭气源和密封加罩收集的臭气源的臭气汇总处理势必会造成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大、能耗较高,投资运行费用较高。高浓度臭气一般而言需要先经过预处理降低浓度,尤其是污泥干化过程产生的臭气,不仅污染物浓度高,而且高温(70~150℃)、成分复杂,一般需要先进行降温、除尘,常采用水洗涤或化学洗涤方法。
为了节省臭气处理系统的投资运行成本,已公开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8325375A)提出“将各污水处理构筑物产生的臭气收集后通过鼓风机通入曝气池中,臭气替换空气在曝气池中给活性污泥提供氧气,同步去除臭气,达到环保标准。该除臭工艺不需要专门设立除臭设施,从而减少了占地面积,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减少污水厂除臭工程投资、方便运行管理、降低运行能耗”。然而,厌氧池、缺氧池收集的臭气中含氧量较低,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含尘量较高,若将上述臭气通入曝气池,不仅会降低曝气池中的氧含量,影响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形成,且污泥粉尘导致曝气头容易堵塞,从而影响出水BOD、COD、氨氮、总氮、总磷、SS等指标;即使可以通过增加较多的压缩空气来保证溶解氧浓度,但降低了氧的利用率,曝气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势必会极大增加;而且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除臭效果有限,无法真正做到“节省后端除臭设施、节约土地资源”。
生物法(包括生物过滤、生物滴滤、生物洗涤等)在除臭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具有投资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简便、无二次污染的优点。生物过滤、生物滴滤通常要求在正式运行前先投加菌种并经过20~30天左右的菌种驯化富集阶段,方能正常投入使用,此外,受进水水质影响,污水厂臭气通常会存在一定范围内的浓度波动现象,导致生物过滤或生物滴滤池易受冲击负荷影响,而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也对除臭效果影响较大,常规操作是定期额外投加菌种并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才能逐渐恢复生物过滤或生物滴滤池的除臭效果。生物除臭主要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吸附、吸收降解臭气中的污染物从而使臭气得以净化,这与污水处理好氧池利用活性污泥净化污水中的污染物机理类似,故对于复杂臭气处理,如何将污水处理与除臭结合起来,开发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新型臭气处理工艺,对各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改造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将污水处理过程中各点源、面源臭气处理和污水处理充分结合,在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臭气净化效果,减少投资运行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收集后,经鼓风机送至MBBR池原有的曝气装置,使臭气与MBBR池中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接触,同时,污泥干化处理、干污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浓度臭气送至旋风除尘器,臭气中的粉尘得以去除,除尘后的污泥臭气经引风机送至MBBR池旋流微泡曝气器,通过曝气器的粉碎、旋混作用,将臭气切割成超微气泡并与泥水混合液充分接触;
(2)臭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以及附着在MBBR载体上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并降解,其中,含氮污染物被活性污泥菌胶团和载体表面的亚硝化菌、硝化菌利用转化成NO2 -、NO3 -,一部分NO2 -、NO3 -进入MBBR载体内部进而被载体内部的反硝化菌还原成N2排放到大气环境,剩余部分NO2 -、NO3 -经内回流至缺氧池被反硝化菌还原成N2排放到大气环境;部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被利用转化成CO2和H2O;
(3)将经过MBBR池预处理的臭气和其它构筑物或机械设备产生的臭气收集汇合后送至生物过滤池,并由下至上穿过过滤填料层,同时,MBBR池前段的泥水混合液经过滤喷淋装置自上而下喷淋,臭气中的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以及附着生长在过滤填料表面上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并降解,其中,含硫污染物被硫氧化菌利用转化成SO3 2-、SO4 2-随滤液排出;
(4)经过过滤填料层的滤液被排入MBBR池的中后段,滤液中的有机物被MBBR池内的活性污泥菌胶团利用降解,滤液中的SO3 2-、SO4 2-被MBBR池内的活性污泥菌胶团接触吸附,最终随剩余污泥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污泥干化处理、干污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浓度臭气温度为70℃~150℃,送至MBBR池进行预处理后,臭气温度降低至25℃~4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污泥脱水间的空间臭气在送至鼓风机前先经过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生物过滤池的喷淋密度为0.1~0.5m3/(m2·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MBBR池需要的曝气量不小于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量,不足的气量由鼓风机通过外部空气补足。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的含氧量较高,不影响MBBR池中的氧利用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进入生物过滤池的气体含水率大于99%,臭气在经过生物过滤池处理前无需额外增湿处理,可节省传统生物过滤池前端需要设置的预洗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MBBR池中的泥水混合液对生物过滤池进行间歇流喷淋,泥水混合液中含有的有机物、NO3 -、PO4 3-、K+、Fe3+、Mg2+、Ca2+、Na+提供过滤填料层上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活性污泥菌胶团通过喷淋及时附着在过滤填料层上,保证生物过滤池中微生物的活性以及菌落丰度,使其受进气冲击负荷影响较普通生物过滤池小,且菌种驯化富集阶段所需时间减少2/3。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装置,包括MBBR池、缺氧池、旋风除尘器和生物过滤池;
MBBR池与缺氧池通过回流管道相互连通构成内回流循环;MBBR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和旋流微泡曝气器;
污泥干化装置、干污泥存储装置的排气口依次经旋风除尘器与MBBR池的旋流微泡曝气器相连;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臭气收集口与MBBR池的原有曝气装置相连;
生物过滤池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滤喷淋装置、过滤填料层和滤液集液区;生物过滤池位于过滤填料层下方的侧壁设有生物过滤池进气口,位于过滤填料层上方的顶壁设有生物过滤池出气口;
MBBR池和其它构筑物或机械设备的臭气收集口与生物过滤池进气口相连,生物过滤池出气口与外界环境相连;
MBBR池前段的泥水混合液出口与过滤喷淋装置相连,滤液集液区底部的滤液排放口与MBBR池中后段相连,构成滤液循环回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旋流微泡曝气器垂直于MBBR池底、悬挂安装于曝气装置的上方,旋流微泡曝气器的通气量为50~60m3/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过滤填料层的填料为陶粒、竹炭、树皮中的一种或几种和石灰石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直接将除尘后的高浓度臭气通过旋流微泡曝气器送至曝气池,利用MBBR池中的活性污泥以及MBBR载体上附着的微生物初步净化臭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减轻了后续除臭装置的处理负荷,可减小后续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
2、污泥干化产生的高温臭气通入MBBR池得以降温,既省去了降温处理装置,又不影响MBBR池的出水。
3、直接利用污水处理的MBBR池的泥水混合液作为生物过滤池的喷淋液,泥水混合液中含有的有机物、NO3 -、PO4 3-、K+、Fe3+、Mg2+、Ca2+、Na+可及时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活性污泥菌胶团通过喷淋及时附着在过滤填料层上,保证生物过滤池中微生物的活性以及菌落丰度,使其受进气冲击负荷以及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普通生物过滤池小,且菌种驯化富集阶段所需时间减少2/3。
4、MBBR池中投加MBBR悬浮载体,可强化生化脱氮,避免出现因污泥干化、干污泥储存产生的高浓度含氮臭气送至MBBR池中导致出水总氮、氨氮不达标的情况。
5、直接利用污水厂原有鼓风曝气系统对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等空间臭气进行预处理,可减小整套臭气处理系统的风量,减小了生物过滤池所需的尺寸大小,节省占地面积和投资运行成本。
6、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等空间臭气经过MBBR池处理后,送至生物滤池的臭气含湿量较大(含水率大于99%),臭气在经过生物滤池处理前无需增湿,可节省传统生物滤池前端需要设置的预洗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引风机一;2-引风机二;3-MBBR池;4-缺氧池;5-曝气装置;6-MBBR悬浮载体;7-旋流微泡曝气器;8-生物过滤池;9-生物过滤池进气口;10-生物过滤池出气口;11-过滤喷淋装置;12-过滤填料层;13-滤液集液区;14-引风机三;15-旋风除尘器一;16-旋风除尘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装置,与污水处理系统配套使用,主要包括引风机一1、引风机二2、MBBR池3、缺氧池4、生物过滤池8、引风机三14、旋风除尘器一15、旋风除尘器二16以及配套的管道、泵、阀门及控制系统。
其中,MBBR池3和缺氧池4为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MBBR池3通过回流管与缺氧池4相互连通构成内回流循环。
MBBR池3内配套有曝气装置5和MBBR悬浮载体6,作为改进,本申请在MBBR池3原有的曝气装置5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套旋流微泡曝气器7。优选的,旋流微泡曝气器7垂直于MBBR池3底部,并悬挂安装于原有的曝气装置5的上方,且旋流微泡曝气器7的通气量为50~60m3/h。
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臭气收集口通过引风机一1与MBBR池3的曝气装置5相连。如此,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可利用MBBR池3中的活性污泥进行处理,可大大减小进入后续生物过滤池的风量,其中,MBBR池3需要的曝气量应不小于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量,不足的气量由鼓风机系统通过外部空气补足,而且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的含氧量较高,不会影响MBBR池3中的氧利用率。
污泥干化装置、干污泥存储装置的排气口依次经旋风除尘器一15、引风机二2与MBBR池3的旋流微泡曝气器相连。如此,污泥干化装置、干污泥存储装置产生的高浓度臭气可利用MBBR池3中的活性污泥以及MBBR悬浮载体6上附着的微生物初步净化,减轻了后续生物过滤池8的处理负荷,而且结合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预处理,可减小生物过滤池所需的尺寸大小,节省占地面积和投资运行成本。同时,MBBR池3中的MBBR悬浮载体6可强化生化脱氮,避免出现因污泥干化、干污泥储存产生的高浓度含氮臭气送至MBBR池3中导致出水总氮、氨氮不达标的情况。
优选的,引风机一1与污泥脱水间的臭气收集口之间设置有旋风除尘器二16,使得污泥脱水间的空间臭气在送至鼓风机系统前先经过旋风除尘器二16进行除尘。
生物过滤池8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滤喷淋装置11、过滤填料层12和滤液集液区13。其中,过滤喷淋装置11采用螺旋喷头,喷头通径为4~8mm,喷头压力为1.5~3bar,有利于活性污泥顺利通过,避免喷头堵塞。过滤填料层12的填料为陶粒、竹炭、树皮中的一种或几种和石灰石组成。进入生物过滤池8的气体含水率大于99%,臭气在经过生物过滤池8处理前无需增湿,可节省传统生物滤池前端需要设置的预洗池。
MBBR池3前段的泥水混合液出口经管道、喷淋泵与过滤喷淋装置11相连,过滤喷淋装置11喷淋下来的泥水混合液经过滤填料层12后汇集到下方的滤液集液区13,滤液集液区13底部的滤液排放口通过管道、滤液排放泵与MBBR池3的中后段相连,构成滤液循环回路。
生物过滤池8位于过滤填料层12下方的侧壁设有生物过滤池进气口9,位于过滤填料层12上方的顶壁设有生物过滤池出气口10。
MBBR池3和其它构筑物或机械设备的臭气收集口通过管道与生物过滤池进气口9相连,生物过滤池出气口10通过管道、引风机三14与外界环境相连,构成气体流路。本实施例中,引风机三14设置在气体流路末端,可避免因腐蚀性气体而导致引风机三14腐蚀甚至损坏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基于实施例1的装置实现,具体包括:
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经收集后,通过污水厂好氧处理段配套的鼓风机系统送至MBBR池3原有的曝气装置5,与MBBR池3中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接触。
污泥干化、干污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浓度臭气送至旋风除尘器一15,臭气中的粉尘得以去除,除尘后的污泥干化、干污泥储存臭气经引风机一2送至MBBR池3的旋流微泡曝气器7,通过曝气器的粉碎、旋混作用,将臭气切割成超微气泡并与泥水混合液充分接触。
臭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被水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以及附着在MBBR悬浮载体6上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并降解,其中,含氮污染物被活性污泥菌胶团和载体表面的亚硝化菌、硝化菌利用转化成NO2 -、NO3 -,一部分NO2 -、NO3 -进入MBBR悬浮载体6内部进而被载体内部的反硝化菌还原成N2排放到大气环境,剩余部分NO2 -、NO3 -经内回流至缺氧池4被反硝化菌还原成N2排放到大气环境;部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被利用转化成CO2和H2O。
MBBR池3预处理后的臭气和其它构筑物或机械设备产生的臭气经收集汇合后,送至生物过滤池8,并由下至上穿过过滤填料层12,同时,MBBR池3前段的泥水混合液经过滤喷淋装置11自上而下喷淋,臭气中的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以及附着生长在过滤填料层12表面上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并降解,其中,含硫污染物被硫氧化菌利用转化成SO3 2-、SO4 2-随滤液排出。
过滤填料层12下落的滤液汇集到滤液集液区13,经滤液排放泵排入到MBBR池3的中后段,滤液中的有机物被MBBR池3内的活性污泥菌胶团利用降解,滤液中的SO3 2-、SO4 2-被MBBR池3内的活性污泥菌胶团接触吸附,最终随剩余污泥排出。
其中,污泥干化、干污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浓度臭气温度为70℃~150℃,送至MBBR池3进行预处理后,臭气温度降低至25℃~40℃。污泥脱水间的空间臭气在送至鼓风机1前先经过旋风除尘器二16进行除尘。MBBR池3需要的曝气量不小于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量,不足的气量由鼓风机1通过外部空气补足。
同时,生物过滤池8的喷淋密度为0.1~0.5m3/(m2·h),且采用间歇流喷淋方式,直接利用MBBR池3的泥水混合液作为生物过滤池8的喷淋液,泥水混合液中含有的有机物、NO3 -、PO4 3-、K+、Fe3+、Mg2+、Ca2+、Na+可提供过滤填料层12上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活性污泥菌胶团通过喷淋及时附着在过滤填料层12上,保证生物过滤池8中微生物的活性以及菌落丰度,使其受进气冲击负荷以及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普通生物过滤池小,且菌种驯化富集阶段所需时间减少2/3。
综上,本本申请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其装置,通过将污水处理过程中各点源、面源臭气处理和污水处理充分结合,在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臭气净化效果,从而减少投资运行成本。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收集后,经鼓风机送至MBBR池原有的曝气装置,使臭气与MBBR池中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接触,同时,污泥干化处理、干污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浓度臭气送至旋风除尘器,臭气中的粉尘得以去除,除尘后的污泥臭气经引风机送至MBBR池旋流微泡曝气器,通过曝气器的粉碎、旋混作用,将臭气切割成超微气泡并与泥水混合液充分接触;
(2)臭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以及附着在MBBR载体上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并降解,其中,含氮污染物被活性污泥菌胶团和载体表面的亚硝化菌、硝化菌利用转化成NO2 - 、NO3 -,一部分NO2 - 、NO3 -进入MBBR载体内部进而被载体内部的反硝化菌还原成N2排放到大气环境,剩余部分NO2 - 、NO3 -经内回流至缺氧池被反硝化菌还原成N2排放到大气环境;部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被利用转化成CO2和H2O;
(3)将经过MBBR池预处理的臭气和其它构筑物或机械设备产生的臭气收集汇合后送至生物过滤池,并由下至上穿过过滤填料层,同时,MBBR池前段的泥水混合液经过滤喷淋装置自上而下喷淋,臭气中的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以及附着生长在过滤填料表面上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并降解,其中,含硫污染物被硫氧化菌利用转化成SO3 2-、SO4 2-随滤液排出;
进入生物过滤池的臭气含水率大于99%,臭气在经过生物滤池处理前无需额外增湿处理;
所述MBBR池中的泥水混合液对生物过滤池进行间歇流喷淋,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通过喷淋及时附着在过滤填料层上,维持生物过滤池中微生物的活性以及菌落丰度,同时泥水混合液中含有的有机物、NO3 -、PO4 3-、K+、Fe3+、Mg2+、Ca2+、Na+提供过滤填料层上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经过过滤填料层的滤液被排入MBBR池的中后段,滤液中的有机物被MBBR池内的活性污泥菌胶团利用降解,滤液中的SO3 2-、SO4 2-被MBBR池内的活性污泥菌胶团接触吸附,最终随剩余污泥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干污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浓度臭气温度为70℃~150℃,送至MBBR池进行预处理后,臭气温度降低至25℃~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间的空间臭气在送至鼓风机前先经过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过滤池的喷淋密度为0.1~0.5 m3/(m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BR池需要的曝气量不小于污泥脱水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量,不足的气量由鼓风机通过外部空气补足。
6.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所述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装置包括MBBR池、缺氧池、旋风除尘器和生物过滤池;
MBBR池与缺氧池通过回流管道相互连通构成内回流循环;MBBR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和旋流微泡曝气器;
污泥干化装置、干污泥存储装置的排气口依次经旋风除尘器与MBBR池的旋流微泡曝气器相连;污泥脱水间、污泥预处理间的臭气收集口与MBBR池的曝气装置相连;
生物过滤池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滤喷淋装置、过滤填料层和滤液集液区;生物过滤池位于过滤填料层下方的侧壁设有生物过滤池进气口,位于过滤填料层上方的顶壁设有生物过滤池出气口;
MBBR池和其它构筑物或机械设备的臭气收集口与生物过滤池进气口相连,生物过滤池出气口与外界环境相连;
MBBR池前段的泥水混合液出口与过滤喷淋装置相连,滤液集液区底部的滤液排放口与MBBR池中后段相连,构成滤液循环回路。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微泡曝气器垂直于MBBR池底、悬挂安装于曝气装置的上方,旋流微泡曝气器的通气量为50~60 m3/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填料层的填料为陶粒、竹炭、树皮中的一种或几种和石灰石组成。
CN202110368832.9A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915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8832.9A CN112915774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8832.9A CN112915774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5774A CN112915774A (zh) 2021-06-08
CN112915774B true CN112915774B (zh) 2022-11-29

Family

ID=7617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8832.9A Active CN112915774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577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2538A (ja) * 2014-06-19 2016-01-12 株式会社ニチボー環境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脱臭装置
CN106110849A (zh) * 2016-07-27 2016-11-16 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污水厂污泥干化的烟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06139883A (zh) * 2016-07-19 2016-11-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污水生物除臭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31774A (zh) * 2017-01-20 2017-05-31 深圳华云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污水协同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8187486A (zh) * 2018-01-29 2018-06-22 江苏丰源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臭气处理方法
CN111228984A (zh) * 2020-02-13 2020-06-05 重庆市渝西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收集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CN111517458A (zh) * 2019-12-30 2020-08-11 安徽分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厂废气集中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2538A (ja) * 2014-06-19 2016-01-12 株式会社ニチボー環境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脱臭装置
CN106139883A (zh) * 2016-07-19 2016-11-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污水生物除臭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10849A (zh) * 2016-07-27 2016-11-16 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污水厂污泥干化的烟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06731774A (zh) * 2017-01-20 2017-05-31 深圳华云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污水协同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8187486A (zh) * 2018-01-29 2018-06-22 江苏丰源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臭气处理方法
CN111517458A (zh) * 2019-12-30 2020-08-11 安徽分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厂废气集中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1228984A (zh) * 2020-02-13 2020-06-05 重庆市渝西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收集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5774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urgess et al. Developments in odour control and waste gas treatment biotechnology: a review
CN106039984B (zh) 基于预处理和生物滤池组合工艺的污水厂废气净化系统
CN104607029B (zh) 一种化学吸收结合厌氧好氧转化同步烟气脱硫脱硝工艺
CN110639358B (zh) 一种化学耦合生物同步去除废气中VOCs、硫化物和氨并硫资源化工艺
KR20120096559A (ko) 슬러지 처리방법 및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오염수의 생물적 처리방법 및 장치
CN106215687A (zh) 生物滤池臭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1941758A (zh) 聚氨酯固定硝化细菌处理电厂含氮废水的方法
CN104001421B (zh) 一种采用无泡曝气预处理的复合生物除臭工艺与装置
CN101011591A (zh) 复合微生物和纳米复合载体处理恶臭气体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44832A (zh) 用于处理h2s和氨气混合废气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与应用
CN113636640A (zh) 一种生物滴滤中试装置及利用其短程硝化驯化的方法
CN2558443Y (zh) 洗涤-生物滤床过滤联合除臭装置
CN111530270A (zh) 一种废气高效生物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9078479A (zh) 一种复合生物法处理污水站废气装置及废气处理方法
CN112495180A (zh) 一种嗜热生物滴滤气液两相装置及其在脱除烟气重金属中的应用
CN112915774B (zh) 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15775B (zh) 一种污泥干化臭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673128A (zh) 生活污水深度强化处理的方法
CN2695090Y (zh) 高传质生物滴滤塔废气净化及脱臭设备
CN216630325U (zh) 一种用于高效除臭的生物滤柱除臭系统
CN105084654A (zh) 污水除臭的方法
CN216024101U (zh) 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的高效生物除臭滴滤塔
CN212440656U (zh) 一种工业污水及废气处理设备
CN212127697U (zh) 污水处理厂原位污水和臭气处理装置
CN210620387U (zh) 一种双效脱氮除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