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2826A - 输入笔和输入笔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入笔和输入笔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2826A
CN112912826A CN201980070065.4A CN201980070065A CN112912826A CN 112912826 A CN112912826 A CN 112912826A CN 201980070065 A CN201980070065 A CN 201980070065A CN 112912826 A CN112912826 A CN 112912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input
input body
wood
wood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00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阪上正史
古川和彦
柳飞沙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090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7711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239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3099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4328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095893A1/ja
Publication of CN112912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2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输入笔(10)具有:木杆(20);安装孔(23),其形成于所述木杆(20)的轴心;棒状的输入体(30),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23);以及固着剂(50),其介于所述安装孔(23)的内侧面与所述输入体(30)的外侧面之间,使该输入体(30)相对于该安装孔(23)固着。

Description

输入笔和输入笔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木杆中安装有输入体的输入笔和该输入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对画面上的物理接触来进行输入的输入笔被广泛使用。即,利用形成为笔型的位置指示器,与设有位置检测装置的板状的输入装置的输入面接触而检测接触位置。
在这样的输入笔中,根据输入面受到的物理变化的方式而存在压敏式、静电电容式和电磁感应式等各种方式。另外,在输入笔的分类中,存在内置电子电路并自己参与信号产生的有源方式和未内置电子电路而仅对输入面进行物理作用的无源方式,电磁感应式属于前者,压敏式属于后者。此外,在静电电容式中,存在内置电子电路并使前端积极地产生静电的有源方式和未内置电子电路而是作为在前端与手指之间确保了导电路径的、所谓指尖的延长使输入面的静电电容变化的无源方式这两者。
在上述输入笔的各种方式中的电磁感应方式中,在输入笔中设有电磁感应线圈,该电磁感应线圈相对于设置在输入装置的输入面之下的位置检测装置所产生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进行共振,并将产生了该共振的位置识别为输入装置。
并且,将用于实现所述各种方式的构造成形为棒状而成的构件作为输入体,将该输入体安装于杆筒而成的构件作为输入笔的情况很多。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9-46037号公报中,通过使供输入体安装的杆筒的材质为木材,由此,在将输入体容纳于杆筒而成为电磁感应触控笔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杆筒的材质对电磁感应造成影响而无法输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用木材作为杆筒的输入笔中,需要使相对于由木材形成的作为杆筒的木杆安装的输入体在使用中不脱落。在上述日本特开2019-46037号公报记载的发明中,在将输入体向木杆安装之际是利用与木杆之间的微小的间隙(例如小于0.2mm)将输入体插入木杆的,但此时会因木杆与输入体摩擦而产生的晃动导致输入体破损,有可能无法作为输入笔使用。特别是,在输入体是作为有源方式的输入笔所使用的输入体的情况下,在输入体向木杆安装之际,必须绝对避免损伤内置的电子电路。并且,也有可能在安装输入体之际因木杆与输入体摩擦而产生的晃动导致木杆受到损伤。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一种输入笔,在该输入笔中,避免在输入体向木杆安装之际的、因杆与输入体摩擦而产生的晃动导致的输入体的损伤且输入体被安装成在使用中绝不会脱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输入笔的特征在于,木杆;安装孔,其形成于所述木杆的轴心;以及棒状的输入体,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侧面和所述输入体的外侧面被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1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所述输入体作为笔芯构成有位于轴心的铁氧体芯、配设于所述铁氧体芯的外周的电磁感应线圈、安装于所述铁氧体芯的前端的接触前端和对作用于所述接触前端的按压进行感知的笔压探测部。即,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入体为电磁感应式。
在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2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该输入笔具有固着剂,该固着剂介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面与所述输入体的外侧面之间,使该输入体相对于该安装孔固着。
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2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所述木杆是两个构件通过贴合剂贴合而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3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所述木杆是两个构件通过贴合剂贴合而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2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在所述安装孔浸渗有加强树脂。
在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3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在所述安装孔浸渗有加强树脂。
在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2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安装孔在所述木杆的轴心从前端贯通至后端,所述输入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侧,并且在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侧还安装有第2输入体。
在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3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安装孔在所述木杆的轴心从前端贯通至后端,所述输入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侧,并且在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侧还安装有第2输入体。
在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2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所述输入体被容纳于所述安装孔,并且,在所述木杆的中途部分,设有划定所述安装孔中的所述输入体的插入极限的插入限制部,所述输入体的后端形成为与所述插入限制部压接的压接部。
在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10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安装孔是从所述木杆的一端到所述中途部分的有底孔,该有底孔的朝向前端侧的底面是所述插入限制部,在所述插入限制部的所述底面形成有嵌合凹部,在所述输入体的后端形成有作为所述压接部的嵌合凸部,通过使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从而所述输入体与所述木杆卡合。
在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10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安装孔是从所述木杆的一端到所述中途部分的有底孔,该有底孔的朝向前端侧的底面是所述插入限制部,在所述插入限制部的所述底面和所述输入体的后端设有彼此通过磁力相互吸引的磁力吸引部,通过使所述插入限制部的所述磁力吸引部和作为所述压接部的、所述输入体的所述磁力吸引部相互吸引,从而所述输入体与所述木杆卡合。
在本发明的第13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10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安装孔是从所述木杆的一端到所述中途部分的有底孔,该有底孔的朝向前端侧的底面是所述插入限制部,在所述输入体的后端设有作为所述压接部的向后方突出的穿刺部,通过所述插入限制部被所述穿刺部穿刺,从而所述输入体与所述木杆卡合。
在本发明的第14技术方案的输入笔中,在第10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基础上,其中,在所述木杆的轴心形成有作为通孔的所述安装孔,从所述安装孔的后端插入有到达所述木杆的中途部分的插入构件,所述插入构件的前端成为所述插入限制部。
本发明的第15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所述第5技术方案的特征的技术方案的输入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输入笔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在具有截面半圆形的槽的所述两个构件中的一个木杆构件中,将在表面涂敷有所述粘接剂的状态的合成树脂棒配置于该槽,或者在将所述粘接剂涂敷于该槽的状态下将合成树脂棒配置于该槽;利用所述贴合剂将具有与所述槽相同形状的槽的所述两个构件中的另一个木杆构件贴合于所述一个木杆构件;由贴合起来的所述两个构件成形所述木杆;从所述木杆拔出所述合成树脂棒而形成所述安装孔;以及在所述安装孔隔着所述固着剂插入所述输入体。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能够提供如下一种输入笔,在该输入笔中,避免在输入体向木杆安装之际的、因轴与输入体互相摩擦而产生的晃动导致的输入体的损伤且输入体被安装成在使用中绝不会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输入笔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输入笔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输入笔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输入笔中的木杆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木杆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5的木杆的B-B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输入笔中的输入体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输入体的C-C剖视图。
图9是图1的输入笔中的电磁感应线圈的电路图。
图10是图1、图2和图3的D-D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E-E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的输入笔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3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
图14是图13的F-F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输入笔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5的输入笔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5的输入笔的仰视图。
图18是图15的输入笔中的木杆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的木杆的G-G剖视图。
图20是图19的木杆的H-H剖视图。
图21是图15、图16和图17的I-I剖视图。
图22是图21的J-J剖视图。
图23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输入笔。
图24是图23的K-K剖视图。
图2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输入笔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26是图25的输入笔的俯视图。
图27是图25的输入笔的仰视图。
图28是图25的输入笔中的木杆的主视图。
图29是图28的木杆的L-L剖视图。
图30是图29的木杆的M-M剖视图。
图31是图25、图26和图27的N-N剖视图。
图32是图31的O-O剖视图。
图33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输入笔。
图34是图33的P-P剖视图。
图35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输入笔。
图36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输入笔。
图37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中的输入笔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38是图37的输入笔中的木杆的主视图。
图39是图38的木杆的Q-Q剖视图。
图40是图39的木杆的R-R剖视图。
图41是图37的S-S剖视图。
图42是图37的输入笔中的电磁感应线圈的电路图。
图43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输入笔。
图44A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图43的输入笔的制造工序。
图44B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图43的输入笔的制造工序。
图44C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图43的输入笔的制造工序。
图45A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图43的输入笔的制造工序。
图45B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图43的输入笔的制造工序。
图45C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图43的输入笔的制造工序。
图46A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图43的输入笔的制造工序。
图46B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图43的输入笔的制造工序。
图46C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图43的输入笔的制造工序。
图47A以主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和第1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所使用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
图47B以侧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和第1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所使用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
图47C以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和第1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所使用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
图48是图47A~图47C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中的电磁感应线圈的电路图。
图49是示意性表示容纳有图47A~图47C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的输入笔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50A以主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木杆。
图50B以俯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木杆。
图50C以图50B的T-T剖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木杆。
图51以装配图来表示图50A~图50C的木杆。
图52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第1例。
图53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第2例。
图54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第3例。
图55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第4例。
图56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第5例。
图57A以主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木杆。
图57B以俯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木杆。
图57C以仰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木杆。
图57D以图57B和图57C的U-U剖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木杆。
图58以装配图来表示图57A~图57D的木杆。
图59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第1例。
图60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第2例。
图61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第3例。
图62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第4例。
图63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第5例。
图64以局部侧剖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第6例。
图65A以俯视图来示意性表示第11实施方式或第12实施方式的木杆中的截面六边形的例子。
图65B以俯视图来示意性表示第11实施方式或第12实施方式的木杆中的截面三角形的例子。
图65C以俯视图来示意性表示第11实施方式或第12实施方式的木杆中的截面圆形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输入笔10的接触前端42所处的那侧称作“前端”,将其相反侧称作“后端”。另外,将相对于某一构造朝向前端去的方向称作“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作“后方”。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的主视图、图2的俯视图和图3的仰视图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呈输入体30的接触前端42从截面六边形的铅笔式的木杆20的前端突出的外观。木杆20的前端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另外,在木杆20的后端安装有为圆筒形状且后端形成为球面的尾帽22。在成为木杆20的材质的木材的侧面,被施加有以表面的保护、加强和装饰为目的的涂装。
图4是图1的输入笔中的木杆20的主视图。木杆20的前端如所述那样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木杆20的后端形成为减小外径后的圆筒状,该部分成为供所述尾帽22安装的缩径部24。
图5以A-A截面来表示图4的木杆20。在木杆20的前半部分,设有作为沿着轴心穿设的孔的安装孔23。如作为图5的B-B截面的图6所示,木杆20如铅笔那样呈截面六边形,并沿其轴心形成有安装孔23。
图7以主视图来表示图1的输入笔10中的输入体30的外观。输入体30在筒状的外筒31的内部内置有后述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所述接触前端42从输入体30的前端突出。另外,输入体30在后端安装有支承盖32。外筒31由聚碳酸酯ABS(PC/ABS)聚合物合金树脂形成。
图8以C-C截面来表示图7的输入体30。内置于外筒31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具有如下构造,即,在内置有搭载了电容器47的电路基板48的收纳筒43的前端借助前端接头41安装有棒状的铁氧体芯44,该棒状的铁氧体芯44卷绕有电磁感应线圈45,另外,在该收纳筒43的后端安装有由可变容量电容器46a构成的笔压探测部46。在铁氧体芯44的前端固定有合成树脂制的接触前端42。电容器47的两个脚47a、47b通过电路基板48的布线与两个前端侧的端子48a、48b分别连接,并且也与两个后端侧的端子48c、48d分别连接。前端侧的端子48a、48b分别与电磁感应线圈45的两端的延长线45a、45b连接。后端侧的端子48c、48d分别与笔压探测部46内的可变容量电容器46a(参照图9)的两个脚46c、46d连接。该可变容量电容器46a将由作用于接触前端42的笔压所施加的压力作为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以上的铁氧体芯44、电磁感应线圈45、可变容量电容器46a和电容器47是内置于输入体30中的电子零部件,并通过电路基板48的布线来形成图9所示那样的并联谐振电路。另外,在外筒31的后端安装有支承笔压探测部46的后端的支承盖32。
图7所示的输入体30被插入图4所示的木杆20的安装孔23(参照图5)而成为图1所示那样的电磁感应式的输入笔10。以图1、图2和图3的D-D截面表示该输入笔10的图是图10。此外,在图10中省略了输入体30的内部构造。输入体30的大部分被容纳于安装孔23,仅是包含接触前端42的前端部分从木杆20的前端突出。此外,以包覆木杆20的后端的缩径部24的方式安装有尾帽22。
图11示出图10的E-E截面。此外,省略了输入体30的内部构造。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与输入体30的外侧面之间夹设有固着剂50。固着剂50是用于使输入体30相对于安装孔23固着的结构。作为固着剂50,能够使用适合于木材与塑料(特别是,PC/ABS聚合物合金树脂)的粘接的粘接剂。作为这样的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水基型粘接剂的合成橡胶系胶乳系粘接剂、溶剂型粘接剂的橡胶类溶剂系粘接剂或反应型粘接剂的环氧树脂系粘接剂
在此,在输入体30中,如所述那样内置有电子零部件,因此,当输入体30被压入安装孔23而安装那样的时候,有可能带来电子零部件的损伤,可能对作为输入笔10的使用造成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3的内径为不将输入体30压入也能够插入的程度的长度、换言之为供输入体30以带游隙的方式嵌入的程度的长度。
并且,通过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涂敷固着剂50后将输入体30以带游隙的方式嵌入,能够在不对输入体30施加过度的力的情况下将输入体30安装于木杆20,同时,不会在安装之际损伤木杆20。在安装输入体30之后,若固着剂50固化,则输入体30相对于安装孔23完全固着,不会在使用中脱落。并且,固着剂50期望被填充于安装孔23与输入体30之间。
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使用状态。在输入装置70的输入面71的下面设有周期性地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的未图示的位置检测装置。而且,当利用输入笔10的接触前端42在输入面71上按描绘线72那样进行描绘时,接触前端42被按压。此时,图9所示的并联谐振电路通过电磁波而谐振,由电磁感应线圈45生成的电被蓄积于电容器47。通过由输入笔10发送因该电流过电磁感应线圈45而产生的电磁波并由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接收该电磁波,从而输入装置70将产生该电磁感应的位置识别为坐标信息,由此将描绘线72作为电子数据进行记录。在此,可变容量电容器46a的电容因接触前端42的按压而变化,因此能够由此使输入笔10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变化。通过由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来探测该频率的变化,能够识别为与描绘线72有关的各种属性。该各种属性例如是描绘线72的粗细和颜色或是描绘模式的切换(书写模式和删除模式)。
在此,作为用作木杆20的材质的种类,例如为气干比重小于1的木材,可列举出扁柏、罗汉柏、桐树、柚木、桃花心木、杉树、松树、樱花树、竹子、梣树、美国白蜡树、白冷杉、硬枫、翠柏、菩提树、白塞木等。另外,不仅能够使用纯粹的木材,还能够使用将间伐材、废木屑、木粉等聚集并压实后的压缩加工材料那样的木质材料。另外,此时的含水率小于20%。此外,含水率是使用电气式水分计MR-200II(SANKO ELECTRONIC LABORATORY CO.,LTD)测量的。
在此,将木杆20用作输入笔10的杆筒的意义如下。
比起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那样的无机质的原材料,天然木材那样的有机质的原材料对环境友好,由自然的原材料制作成,另外,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而言,木料的香味还能够带来安神的感觉。另外,通过使用木材,从而韧性较高且抗冲击也较强,因此,木杆20不易破裂,另外,还具有吸收下落时等的声音这样另外的效果。并且,还具有如下优点:在涂装时,木材的导管的颜色染得较浓而浮现出木纹,从而看上去美观。
另外,木材吸收水分,因此即使在手指出汗的情况下,也会吸收指尖的汗,手指不会因汗而打滑。并且,由于使用者的手直接与木杆20的外皮接触,因此会传递过来木料的温暖,能够期待作业效率的提高。
并且,木材用得越多,越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特有的古朴,能够给予独特的典雅感觉。
因此,在日常被无机质且无味干燥的电子构件包围的作业环境中,期待木杆20所具有的特有的手感和温暖感带来压力消除和抚慰的心理效果。另外,通过各不相同的木纹图案的个性上的变动、质感等个体特征,还能够期望与长期的使用频率成比例地萌生专用意识而享受日常的保养等的精神上的放松效果。
另外,在学校教育现场那样的容易混有数字设备和非数字的模拟产品的环境下,通过使用与用作书写工具的铅笔等近似的材料,能够无违和感地使用。
并且,由于相对于比较轻的木杆20在前半部分安装有密度更高的输入体30,因此,作为输入笔10而言的重心会偏向前方,因而在用手指把持之际的稳定感增加,还能够提高使用感。
<第2实施方式>
图13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本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外观与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相同,但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浸渗有加强树脂60这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作为该加强树脂60,例如,能够使用二液环氧树脂。通过将这样的加强树脂60涂敷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并放置规定时间,从而加强树脂60以图13所示那样浸渗于安装孔23的内侧面附近的木材的状态固化,由此安装孔23的内侧面被加强。因此,如木杆20的锥形部21那样薄壁的部分的强度提高,能够减少输入体30在安装时、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如作为图13的F-F剖视图的图14所示,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与输入体30的外侧面之间夹设有固着剂50。该固着剂50的意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存在浸渗有加强树脂60的层,因此,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木杆20的强度提高。
另外,输入体30的结构和输入笔10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木杆20的意义也都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
如图15的主视图、图16的俯视图和图17的仰视图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呈输入体30的接触前端42从截面六边形的铅笔式的木杆20的前端突出的外观。木杆20的前端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另外,在木杆20的后端安装有为圆筒形状且后端形成为球面的尾帽22。在成为木杆20的材质的木材的侧面,被施加有以表面的保护、加强和装饰为目的的涂装。
图18是图1的输入笔中的木杆20的主视图。木杆20的前端如所述那样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木杆20的后端形成为减小外径后的圆筒状,该部分成为供所述尾帽22安装的缩径部24。
图19以G-G截面来表示图18的木杆20。在本实施方式中,木杆20是由两个构件、即木杆构件28、29通过贴合剂55贴合而形成的。这些木杆构件28、29通常由相同树种的木材形成,但也可以使用不同树种的木材。作为该贴合剂55,能够使用能将木材彼此间粘接起来的粘接剂,例如木工用黏合剂。在木杆20的前半部分,设有作为沿着轴心穿设的孔的安装孔23。如作为图19的H-H截面的图20所示,木杆20如铅笔那样呈截面六边形,并沿其轴心形成有安装孔23。
图15的输入笔10中的输入体3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该输入体30被插入图18所示的木杆20的安装孔23(参照图19)而成为图15所示那样的电磁感应式的输入笔10。以图15、图16和图17的I-I截面来表示该输入笔10的图是图21。此外,在图21中省略了输入体30的内部构造。输入体30的大部分被容纳于安装孔23,仅是包含接触前端42的前端部分从木杆20的前端突出。此外,以包覆木杆20的后端的缩径部24的方式安装有尾帽22。
图22示出图21的J-J截面。此外,省略了输入体30的内部构造。如上述那样,构成木杆20的木杆构件28、29经由将它们贴合起来的贴合剂55而整体上呈六边形的截面。另外,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与输入体30的外侧面之间夹设有固着剂50。固着剂5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此,在输入体30中,如所述那样内置有电子零部件,因此,当输入体30被压入安装孔23而安装那样的时候,有可能带来电子零部件的损伤,可能对作为输入笔10的使用造成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3的内径为不将输入体30压入也能够插入的程度的长度、换言之为供输入体30以带游隙的方式嵌入的程度的长度。
并且,通过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涂敷固着剂50后将输入体30以带游隙的方式嵌入,能够在不对输入体30施加过度的力的情况下将输入体30安装于木杆20,同时,不会在安装之际损伤木杆20。在安装输入体30之后,若固着剂50固化,则输入体30相对于安装孔23完全固着,不会在使用中脱落。
另外,输入体30的结构和输入笔10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木杆20的意义也都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4实施方式>
图23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本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外观与第3实施方式(参照图15)相同,但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浸渗有加强树脂60这点上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该加强树脂60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将这样的加强树脂60涂敷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并放置规定时间,从而加强树脂60以如图23所示那样浸渗于安装孔23的内侧面附近的木材的状态固化,由此安装孔23的内侧面被加强。因此,如木杆20的锥形部21那样薄壁的部分的强度提高,能够减少在输入体30的安装时、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如作为图23的K-K剖视图的图24所示,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与输入体30的外侧面之间夹设有固着剂50。该固着剂50的意义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存在浸渗有加强树脂60的层,因此,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相比,木杆20的强度提高。
另外,输入体30的结构和输入笔10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木杆20的意义都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5实施方式>
如图25的主视图、图26的俯视图和图27的仰视图所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呈输入体30的接触前端42从截面正三角形的铅笔式的木杆20的前端突出的外观。木杆20的前端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另外,在木杆20的后端安装有为圆筒形状且后端形成为球面的尾帽22。在成为木杆20的材质的木材的侧面,被施加有以表面的保护、加强和装饰为目的的涂装。
图28是图25的输入笔中的木杆20的主视图。木杆20的前端如所述那样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木杆20的后端形成为减小外径后的圆筒状,该部分成为供所述尾帽22安装的缩径部24。
图29以L-L截面来表示图28的木杆20。在本实施方式中,木杆20是由两个构件、即木杆构件28、29通过贴合剂55贴合而形成的。这些木杆构件28、29通常由相同树种的木材形成,但也可以使用不同树种的木材。该贴合剂55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在木杆20的前半部分,设有作为沿着轴心穿设的孔的安装孔23。如作为图29的M-M截面的图30所示,木杆20呈截面正三角形,并沿其轴心形成有安装孔23。
图25的输入笔10中的输入体3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该输入体30被插入图28所示的木杆20的安装孔23(参照图29)而成为图25所示那样的电磁感应式的输入笔10。以图25、图26和图27的N-N截面来表示该输入笔10的图是图31。此外,图31中省略了输入体30的内部构造。输入体30的大部分被容纳于安装孔23,仅是包含接触前端42的前端部分从木杆20的前端突出。此外,以包覆木杆20的后端的缩径部24的方式安装有尾帽22。
图32示出图31的O-O截面。此外,省略了输入体30的内部构造。如上述那样,构成木杆20的木杆构件28、29经由将它们贴合起来的贴合剂55而整体上呈正三角形的截面。另外,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与输入体30的外侧面之间夹设有固着剂50。固着剂5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此,在输入体30中,如所述那样内置有电子零部件,因此,当输入体30被压入安装孔23而安装那样的时候,有可能带来电子零部件的损伤,可能对作为输入笔10的使用造成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3的内径为不将输入体30压入也能够插入的程度的长度,换言之为供输入体30以带游隙的方式嵌入的程度的长度。
并且,通过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涂敷固着剂50后将输入体30以带游隙的方式嵌入,能够在不对输入体30施加过度的力的情况下将输入体30安装于木杆20,同时,不会在安装之际损伤木杆20。在安装输入体30之后,若固着剂50固化,则输入体30相对于安装孔23完全固着,不会在使用中脱落。
另外,输入体30的结构和输入笔10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木杆20的意义也都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6实施方式>
图33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本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外观与第5实施方式(参照图25)相同,但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浸渗有加强树脂60这点上第5实施方式不同。该加强树脂60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将这样的加强树脂60涂敷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并放置规定时间,从而加强树脂60以如图33所示那样浸渗于安装孔23的内侧面附近的木材的状态固化,由此安装孔23的内侧面被加强。因此,如木杆20的锥形部21那样薄壁的部分的强度提高,能够减少在输入体30的安装时、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如作为图33的P-P剖视图的图34所示,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与输入体30的外侧面之间夹设有固着剂50。该固着剂50的意义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存在浸渗有加强树脂60的层,因此,与所述第5实施方式相比,木杆20的强度提高。
另外,输入体30的结构和输入笔10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木杆20的意义都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7实施方式>
图35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个木杆构件28、29贴合而形成的木杆20的安装孔23从前端贯通至后端。因此,能够在该木杆20的制造中沿用通常的铅笔的生产线上的所谓的铅笔木料(日文:スラット)。此外,参与木杆构件28、29的贴合的贴合剂55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安装孔23的后半部分插入有圆柱状的后端间隔件11。对于该后端间隔件11的材质,期望利用易粘接性的材质的棒。对于易粘接性的材质,例如列举出ABS、聚苯乙烯等树脂、不锈钢等金属、陶瓷、碳芯、混凝土等。并且,在安装孔23的前半部分,与所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安装有输入体30。
此外,输入体30的结构和输入笔10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木杆20的意义都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利用固着剂50将输入体30和安装孔23固着起来这点也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使加强树脂60浸渗于安装孔23的内侧面这点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
<第8实施方式>
图36以正面剖视图来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两个木杆构件28、29贴合而形成的木杆20的安装孔23从前端贯通至后端。因此,能够在该木杆20的制造中沿用通常的铅笔的生产线上的所谓的铅笔木料。此外,参与木杆构件28、29的贴合的贴合剂55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安装孔23的后半部分插入有尾栓12。尾栓12由被插入安装孔23的后端插入部13和与木杆20的后端缘抵接并包覆木杆20的后端缘的后端包覆部14形成。该尾栓12的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期望利用合成树脂制的成形体。并且,在安装孔23的前半部分,与所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安装有输入体30。
此外,输入体30的结构和输入笔10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木杆20的意义都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利用固着剂50将输入体30和安装孔23固着起来这点也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使加强树脂60浸渗于安装孔23的内侧面这点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
<第9实施方式>
如图37的主视图和图40的剖视图所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呈输入体30的接触前端42从截面圆形的铅笔式的木杆20的一端侧即前端突出的外观。木杆20的前端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另外,在木杆20的另一端侧即后端安装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尾帽22,并且,第2输入体80的接触后端92从尾帽22的后端突出。在成为木杆20的材质的木材的侧面,被施加有以表面的保护、加强和装饰为目的的涂装。
图38是图37的输入笔中的木杆20的主视图。木杆20的前端如所述那样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
图39以Q-Q截面来表示图38的木杆20。在本实施方式中,木杆20是由两个构件、即木杆构件28、29通过贴合剂55(参照图40)贴合而形成的。这些木杆构件28、29通常由相同树种的木材形成,但也可以使用不同树种的木材。作为该贴合剂55,能够使用将木材彼此间粘接起来的粘接剂例如木工用黏合剂。在木杆20,设有作为沿着轴心从前端贯通至后端的孔的安装孔23。如作为图39的R-R截面的图40所示,木杆20如铅笔那样呈截面圆形,并沿其轴心形成有安装孔23。
安装于图37的输入笔10的输入体3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该输入体30被插入图38所示的木杆20的安装孔23(参照图39)的前半部分。输入体30的大部分被容纳于安装孔23,仅是包含接触前端42的前端部分从木杆20的前端突出。
此外,以包覆木杆20的后端的缩径部24的方式安装尾帽22。插入到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后半部分的第2输入体80的接触后端92贯穿该尾帽22地向后方突出。第2输入体80在筒状的第2外筒81的内部内置有后述的第2数字化转换器单元90,所述接触后端92从第2输入体80的后端突出。另外,在第2输入体80的前端安装有第2支承盖82。第2外筒81由聚碳酸酯ABS(PC/ABS)聚合物合金树脂形成。
内置于第2外筒81的第2数字化转换器单元90具有如下构造,即,在内置有搭载了第2电容器97的第2电路基板98的第2收纳筒93的后端借助后端接头91安装有棒状的第2铁氧体芯94,该棒状的第2铁氧体芯94卷绕有第2电磁感应线圈95,另外,在该第2收纳筒93的前端安装有由第2可变容量电容器96a构成的第2笔压探测部96。在第2铁氧体芯94的后端固定有合成树脂制的接触后端92。接触后端92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接触部92a,其后端闭塞;以及连接部92b,其从后端的内表面向前端突出且与第2铁氧体芯94连接。第2电容器97的两个脚97a、97b通过第2电路基板98的布线与两个后端侧的端子98a、98b分别连接,并且也与两个前端侧的端子98c、98d分别连接。后端侧的端子98a、98b分别与第2电磁感应线圈95的两端的延长线95a、95b连接。前端侧的端子98c、98d分别与第2笔压探测部96内的可变容量电容器96a(参照图42)的两个脚96c、96d连接。该可变容量电容器96a将由作用于接触后端92的笔压所施加的压力作为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以上的第2铁氧体芯94、第2电磁感应线圈95、第2可变容量电容器96a和第2电容器97是内置于第2输入体80中的电子零部件,并通过第2电路基板98的布线来形成图42所示那样的并联谐振电路。另外,在第2外筒81的后端安装有支承第2笔压探测部96的后端的第2支承盖82。
此外,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大致中间部分,内置有将输入体30的支承盖32和第2输入体80的支承盖82连结起来的内部接头15。另外,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与输入体30的外侧面之间和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与第2输入体80的外侧面之间,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夹设有固着剂50(参照图11)。固着剂5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此,在输入体30和第2输入体80中,如所述那样内置有电子零部件,因此,当输入体30和第2输入体80被压入安装孔23而安装那样的时候,有可能带来电子零部件的损伤,可能对作为输入笔10的使用造成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3的内径为不将输入体30和第2输入体80压入也能够插入的程度的长度,换言之为供输入体30和第2输入体80以带游隙的方式嵌入的程度的长度。
并且,通过在安装孔23的内侧面涂敷固着剂50后将输入体30和第2输入体80以带游隙的方式嵌入,能够在不对输入体30和第2输入体80施加过度的力的情况下将输入体30和第2输入体80安装于木杆20,同时,不会在安装之际损伤木杆20。在安装输入体30和第2输入体80之后,若固着剂50固化,则输入体30和第2输入体80相对于安装孔23完全固着,不会在使用中脱落。并且,固着剂50期望被填充于安装孔23与输入体30之间以及安装孔23与第2输入体8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中,输入体30的使用状态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以图12为准。在输入装置70的输入面71的下面设有周期性地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的未图示的位置检测装置。而且,当利用输入笔10的接触前端42在输入面71上按描绘线72那样进行描绘时,接触前端42被按压。此时,图9所示的并联谐振电路通过电磁波而谐振,由电磁感应线圈45生成的电被蓄积于电容器47。通过由输入笔10发送因该电流过电磁感应线圈45而产生的电磁波并由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接收该电磁波,从而输入装置70将产生该电磁感应的位置识别为坐标信息,由此将描绘线72作为电子数据进行记录。在此,可变容量电容器46a的电容因接触前端42的按压而变化,因此能够由此使输入笔10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变化。通过由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来探测该频率的变化,能够识别为与描绘线72有关的各种属性。该各种属性例如能够是描绘线72的粗细和颜色。
另一方面,第2输入体80作为用于删除由输入体30输入的信息的删除单元来使用。此时,使本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后端朝下,与图12大致同样地使用。即,当使输入笔10的接触后端92在已经被输入到输入面71的描绘线72上进行描绘时,接触后端92被按压。此时,图42所示的并联谐振电路通过电磁波进行谐振,由第2电磁感应线圈95生成的电被蓄积于第2电容器97。通过由输入笔10发送因该电流过第2电磁感应线圈95而产生的电磁波并由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接收该电磁波,从而输入装置70将产生该电磁感应的位置识别为坐标信息,由此作为删除描绘线72这样的内容的电子数据进行记录。
在此,鉴于删除描绘线72这样的使用目的,接触后端92形成为其与输入面71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接触前端42与输入面71之间的接触面积。此外,通过第2输入体80的内部的电子零部件的设定,也能够使第2输入体80应对例如更粗的描绘线的输入、与输入体30不同颜色的描绘线的输入。此时,通过因接触后端92的按压而电容变化的第2可变容量电容器96a,能够与输入体30的情况同样地使输入笔10发送的电磁波的频率变化。通过由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探测该频率的变化,能够识别为与描绘线72有关的各种属性(例如描绘线72的粗细和颜色)。
此外,将木杆20使用于输入笔10的意义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另外,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使加强树脂60浸渗于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内侧面。
<第10实施方式>
如图43的正面剖视图所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在两个木杆构件28、29贴合而形成的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前半部分安装有输入体30,另一方面,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后半部分安装有作为后端间隔件的铅笔芯150。另外,为了防止由于铅笔芯150在外表面暴露而导致的污染,在木杆20的后端施加有使涂料以向后方凸出的方式堆起的凸部25。例如,通过对用于形成凸部25的涂料使用导电性涂料,能够对后端侧赋予静电电容类型的输入笔的功能。木杆20的前端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
参照图44A~图44C、图45A~图45C和图46A~图46C的正面剖视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制造方法。首先,在图44A所示的工序中,在构成木杆20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木杆构件29,遍布长度方向的全长地形成截面半圆形的槽23a。此外,在另一个木杆构件28也形成相同形状的截面半圆形的槽23a,对此未图示。因此,能够将通常的铅笔的生产线上的所谓的铅笔木料沿用作这些木杆构件28、29。此外,在该状态下,也可以预先使第2实施方式中所提及那样的加强树脂60浸渗于之后成为安装孔23的内侧面的、槽23a的内周面。
然后,在图44B所示的工序中,在中空的合成树脂棒100和铅笔芯150这两者的表面涂敷有未图示的固着剂的状态下,在槽23a的前半部分配置合成树脂棒100,并且在槽23a的后半部分配置铅笔芯150。此外,也可以是,在预先在槽23a涂敷有固着剂的状态下,在槽23a的前半部分配置聚丙烯制的合成树脂棒100,并且在槽23a的后半部分配置铅笔芯150。此外,也可以是,合成树脂棒100不为中空,使用实心的合成树脂棒。在此,该固着剂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提及的固着剂50相同。
接着,在图44C所示的工序中,通过以使合成树脂棒100和铅笔芯150嵌入另一个木杆构件28的槽23a的方式将另一个木杆构件28贴合于一个木杆构件29,从而成形木杆20。此外,参与这些木杆构件28、29的贴合的贴合剂55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
从该状态起,在图45A所示的工序中,在木杆20的后端如所述那样堆积涂料而形成凸部25,并且,在图45B所示的工序中,木杆20的前端部分连同所内置的合成树脂棒100一起被切成规定长度。然后,在图45C所示的工序中,木杆20的前端部分被切削成尖细而形成锥形部21。
然后,从该状态起,在图46A所示的工序中,合成树脂棒100被从木杆20的前端向前方拔出。作为拔出合成树脂棒100的方法,例如,举出在向合成树脂棒100的前端的空间压入方头螺钉那样的形成有外螺纹的工具的基础上,将其向前方拉拽的方法,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适当的方法。
在聚丙烯制的合成树脂棒100被拔出之后,如图46B所示那样形成安装孔23。然后,在图46C所示的工序中,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使未图示的固着剂介于输入体30与安装孔23之间,使输入体30从木杆20的前端向后方插入,由此完成图43所示的输入笔10。该输入体30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此,作为合成树脂棒100的材质,并不限于聚丙烯制,优选为无法通过固着剂粘接或难以通过固着剂粘接的难粘接性的合成树脂。作为那样的材质,例如,列举出聚缩醛、氟系树脂、硅橡胶、聚乙烯等。
此外,上述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工序的省略、部件的变更等而也应用于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来使用。
<第11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中,容纳于木杆20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构成为呈图47A的主视图和图47B的侧视图所示那样的外观的笔芯,另外,具有图47C的侧剖视图所示那样的内部构造。
如图47A~图47C所示,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在金属制的收纳筒43的前端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前端接头41,该前端接头41内置有位于轴心的棒状的铁氧体芯44(参照图47C),在该前端接头41的前端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接触前端42。另外,在铁氧体芯44的外周,以隔着前端接头41卷绕有电磁感应线圈45的状态配设有电磁感应线圈45。在收纳筒43中,收纳有与电磁感应线圈45电连接的笔压探测部46和电容器47(参照图47C)。笔压探测部46由压敏传感器构成。另外,收纳筒43的后端为与后述的插入限制部240压接的压接部250。并且,还安装有将收纳筒43向前端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49。在因前端接头41的按压而使收纳筒43向后方移动之际,该复位弹簧49被压缩。而且,当接触前端42被按压时,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铁氧体芯44也被向后方按压。由此,笔压探测部46成为接触的状态。即,笔压探测部46感知施加于接触前端42的按压。
电磁感应线圈45、电容器47和笔压探测部46利用未图示的布线形成图48所示那样的电路。在此,在笔压探测部46接触时,图48的电路成为闭合状态。
图49表示各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使用状态。输入笔10在后述的木杆20容纳有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接触前端42从木杆20的前端突出。
在输入装置70的输入面71的下面设有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的未图示的位置检测装置。而且,当利用输入笔10的接触前端42在输入面71上按描绘线72那样进行描绘时,接触前端42被按压。由此,图48所示的电路成为闭合状态,此时,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在电路中流过电流。输入装置70将产生该电磁感应的位置识别为坐标信息,从而也将描绘线72作为电子数据进行记录。
另外,在对接触前端42的按压被解除时,铁氧体芯44也在复位弹簧49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前方复位,笔压探测部46的接触也被解除,图48的电路成为断开状态。
参照图50A、图50B和图50C以及图51来说明第1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木杆20的构造。如图50B的俯视图所示那样,木杆20呈截面六边形的柱状构造,沿着长度方向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木杆构件28、29是如图51的装配图所示那样进行贴合而形成的。在木杆20的内部,形成有由穿设于各木杆构件28、29的截面半圆形的槽重叠而成的截面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成为在木杆20的轴心容纳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安装孔23。木杆20形成为与通常的铅笔的木杆相同的尺寸。
此外,木杆20的材质和使用木杆20的意义都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从后端向木杆20的安装孔23插入各种插入构件200。以下,示出其几个例子。
图52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1例。从后端向木杆20的安装孔23插入作为插入构件200的尾栓12。尾栓12由圆柱状的后端插入部13和后端包覆部14构成,该圆柱状的后端插入部13被插入于安装孔23,该后端包覆部14一体地形成于该后端插入部13的后端并与木杆20的后端缘压接而进行卡定。后端插入部13的前端到达木杆20的中途部分,后端插入部13的前端的前端缘成为插入限制部240。另一方面,从安装孔23的前端插入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此外,在本图且本图之后提及的各图中,对于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简化了在图47A~图47C中详细叙述的各部分的构造并示出。
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设置的压接部250与后端插入部13的前端缘的插入限制部240压接。即,插入限制部240划定了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插入极限。此外,木杆20的前端成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在作为输入笔10使用时,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容易视觉识别。
在本例子中,即使不精密地加工木杆20的长度,也能够通过适当切断尾栓12的后端插入部13的前端使其缩短,来进行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的、在木杆20的内部的定位。
在该图52所示的状态下,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能够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外周面与安装孔23的内周面之间进行插拔,并且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被插入木杆20的状态下作用有使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即使朝向下方也不会自然下落的程度的摩擦力。这能够通过对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和安装孔23各自的直径进行调整而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对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外周面和安装孔23的内周面各自的表面粗糙度进行调整而实现。
图53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2例。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后半部分,作为插入构件200,容纳作为具有书写功能的书写构件的铅笔芯150。铅笔芯150的前端到达木杆20的中途部分,铅笔芯150的前端的前端缘成为插入限制部240。另一方面,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从安装孔23的前端插入。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设置的压接部250与铅笔芯150的前端缘的插入限制部240压接。即,插入限制部240划定了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插入极限。
此外,木杆20的前端成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在作为输入笔10使用时,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易于视觉识别。另外,木杆20的后端也能够与普通的铅笔同样地利用卷笔刀进行切削,输入笔10的后端能够作为铅笔来使用。
图54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3例。在本例子中,与所述第2例同样地,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后半部分容纳有作为插入构件200的铅笔芯150,但在铅笔芯150的前端与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之间夹设有作为间隔件的调整构件230。调整构件230能够由木材、塑料等适当的材质形成。利用该调整构件230,能够进行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的、在木杆20的内部的定位。
图55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4例。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后半部分,作为插入构件200,容纳有作为具有书写功能的书写构件的圆珠笔笔芯222。圆珠笔笔芯222的前端(要注意的是,其与书写前端所处的方向相反)到达木杆20的中途部分,圆珠笔笔芯222的前端的前端缘成为插入限制部240。另一方面,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从安装孔23的前端插入。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设置的压接部250与圆珠笔笔芯222的前端缘的插入限制部240压接。即,插入限制部240划定了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插入极限。
此外,木杆20的前端成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在作为输入笔10使用时,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易于视觉识别。另外,木杆20的后端也同样地被切削成锥形部21,因此,在作为圆珠笔使用输入笔10的后端之际,书写前端依然易于视觉识别。此外,在本例子中,同样地,如所述第3例那样,使作为间隔件的调整构件230介于圆珠笔笔芯222的前端与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之间,从而能够进行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的、在木杆20的内部的定位。
图56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5例。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后半部分,容纳有作为插入构件200的输入笔单元223。输入笔单元223期望能够为与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不同种类的输入方式(例如压敏式、静电电容式等),但也可以为与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相同的电磁感应方式。输入笔单元223的前端(要注意的是,其为与输入前端所处的方向相反)到达木杆20的中途部分,输入笔单元223的前端的前端缘成为插入限制部240。另一方面,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从安装孔23的前端插入。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设置的压接部250与输入笔单元223的前端缘的插入限制部240压接。即,插入限制部240划定了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插入极限。
此外,木杆20的前端成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在作为输入笔10使用时,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易于视觉识别。另外,木杆20的后端也同样地被切削成锥形部21,因此,在作为另外的输入笔使用输入笔10的后端时,输入前端依然易于视觉识别。此外,在本例子中,同样地,如所述第3例那样,使作为间隔件的调整构件230介于输入笔单元223的前端与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之间,从而能够进行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的、在木杆20的内部的定位。
<第12实施方式>
参照图57A、图57B、图57C和图57D以及图58来说明在第1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木杆20的构造。如图57B的俯视图和图57C的仰视图所示那样,木杆20呈截面六边形的柱状构造,是由沿着长度方向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木杆构件28、29如图58的装配图所示那样进行贴合而形成的。在木杆20的内部的前半部分,形成有由穿设于各木杆构件28、29的前半部分的截面半圆形的槽重叠而成的截面圆形的空间,该空间成为在木杆20的轴心容纳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安装孔23。此外,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与所述第11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相同。另一方面,木杆20的后半部分为实心,安装孔23形成为从木杆20的一端(即,前端)到中途部分的有底孔。而且,该有底孔的底面26朝向前端侧,该底面26作为划定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插入极限的插入限制部240发挥功能。木杆20形成为与通常的铅笔的木杆相同的尺寸。
木杆20的材质和使用木杆20的意义都与所述第11实施方式相同。
图59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1例。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底面26成为所述插入限制部240,且与从安装孔23的前端插入的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的压接部250压接。即,插入限制部240划定了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插入极限。此外,木杆20的前端成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在作为输入笔10使用时,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易于视觉识别。
在该图59所示的状态下,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能够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外周面与安装孔23的内周面之间进行插拔,并且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被插入木杆20的状态下作用有使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即使朝向下方也不会自然下落的程度的摩擦力。在该摩擦力的作用下,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与木杆20卡合。这能够通过对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和安装孔23各自的直径进行调整而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对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外周面和安装孔23的内周面各自的表面粗糙度进行调整而实现。
图60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2例。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底面26,固定有作为插入限制部240的嵌合凹部241。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作为压接部250,形成有能够与该嵌合凹部241嵌合的形状的突起即嵌合凸部251。当从安装孔23的前端插入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时,嵌合凸部251与嵌合凹部241嵌合,通过该嵌合,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与木杆20卡合,能够作为输入笔10使用。
从该状态起,若捏住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并将其向前端方向拉拽,则嵌合凸部251与嵌合凹部241之间的嵌合解除而分开,能够从木杆20拆下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此外,木杆20的前端成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在作为输入笔10使用时,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易于视觉识别。
图61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3例。在木杆20的安装孔23的底面26,作为插入限制部240,固定有使磁体的一极(例如S极)朝向前端方向的磁力吸引部242。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作为压接部250,固定有使与该磁力吸引部242相反的极(例如N极)朝向后端方向的磁力吸引部252。当从安装孔23的前端插入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时,双方的磁力吸引部242、252彼此通过磁力相互吸引,在该吸引的作用下,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与木杆20卡合,能够作为输入笔10使用。
从该状态起,若捏住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并将其向前端方向拉拽,则磁力吸引部242、252彼此间的吸引解除而分开,能够从木杆20拆下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此外,木杆20的前端成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在作为输入笔10使用时,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易于视觉识别。
图62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4例。在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后端,作为压接部250,固定有图钉的钉针那样的穿刺部253。当从安装孔23的前端插入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时,该穿刺部253会穿刺木杆20的安装孔23中的、作为插入限制部240的底面26,通过该穿刺,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与木杆20卡合,能够作为输入笔10使用。此外,木杆20的前端成为被切削成尖细的锥形部21,在作为输入笔10使用时,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易于视觉识别。
图63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5例。在本例子中,在所述第2例的木杆20的前端侧的部分的外周设有由比木材软的原材料例如橡胶等形成的握柄部16。设有该握柄部16的部分的外径为无法插入通常的卷笔刀的程度的长度。由此,能够防止卷笔刀误对设有数字化转换器单元40的前端侧进行切削那样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握柄部16并不限于所述第2例,在其他例子中也能够设置这样的握柄部16,另外,在所述第11实施方式的各例子中,也能够设置这样的握柄部16。
图64以局部截面侧视图来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输入笔10的第6例。在本例子中,在所述第2例的木杆20的后端安装有装饰部17。该装饰部17能够用于成形为动物、漫画的角色等形状、填写姓名或印刷各种插图或广告、公司名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装饰部17并不限于所述第2例,在其他例子中也能够设置装饰部17。
<其他>
在上述第11实施方式或第12实施方式中,如图65A的示意性的俯视图所示,木杆20的截面形成为六边形,因此,能够沿用现有的铅笔的生产线进行制造。但是,木杆20并不限于这样的六边形的截面,还能够形成为具有有时作为铅笔的截面形状采用的正三角形(图65B)或圆形(图65C)的截面形状的木杆20,也能够为其他任意的形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使用木杆的输入笔,特别适于有源方式的输入笔。

Claims (15)

1.一种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木杆;
安装孔,其形成于所述木杆的轴心;以及
棒状的输入体,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的内侧面和所述输入体的外侧面被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体作为笔芯构成有位于轴心的铁氧体芯、配设于所述铁氧体芯的外周的电磁感应线圈、安装于所述铁氧体芯的前端的接触前端和对作用于所述接触前端的按压进行感知的笔压探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该输入笔具有固着剂,该固着剂介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面与所述输入体的外侧面之间,使该输入体相对于该安装孔固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木杆是两个构件通过贴合剂贴合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木杆是两个构件通过贴合剂贴合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孔浸渗有加强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孔浸渗有加强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在所述木杆的轴心从前端贯通至后端,所述输入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侧,并且在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侧还安装有第2输入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在所述木杆的轴心从前端贯通至后端,所述输入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侧,并且在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侧还安装有第2输入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体被容纳于所述安装孔,并且,在所述木杆的中途部分,设有划定所述安装孔中的所述输入体的插入极限的插入限制部,所述输入体的后端形成为与所述插入限制部压接的压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是从所述木杆的一端到所述中途部分的有底孔,该有底孔的朝向前端侧的底面是所述插入限制部,在所述插入限制部的所述底面形成有嵌合凹部,在所述输入体的后端形成有作为所述压接部的嵌合凸部,通过使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从而所述输入体与所述木杆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是从所述木杆的一端到所述中途部分的有底孔,该有底孔的朝向前端侧的底面是所述插入限制部,在所述插入限制部的所述底面和所述输入体的后端设有彼此通过磁力相互吸引的磁力吸引部,
通过使所述插入限制部的所述磁力吸引部和作为所述压接部的、所述输入体的所述磁力吸引部相互吸引,从而所述输入体与所述木杆卡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是从所述木杆的一端到所述中途部分的有底孔,该有底孔的朝向前端侧的底面是所述插入限制部,在所述输入体的后端设有作为所述压接部的向后方突出的穿刺部,
通过所述插入限制部被所述穿刺部穿刺,从而所述输入体与所述木杆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木杆的轴心形成有作为通孔的所述安装孔,从所述安装孔的后端插入有到达所述木杆的中途部分的插入构件,所述插入构件的前端成为所述插入限制部。
15.一种输入笔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输入笔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
在具有截面半圆形的槽的所述两个构件中的一个木杆构件中,将在表面涂敷有所述固着剂的状态的合成树脂棒配置于该槽,或者在将所述固着剂涂敷于该槽的状态下将合成树脂棒配置于该槽;
利用所述贴合剂将具有与所述槽相同形状的槽的所述两个构件中的另一个木杆构件贴合于所述一个木杆构件;
由贴合起来的所述两个构件成形所述木杆;
从所述木杆拔出所述合成树脂棒而形成所述安装孔;以及
在所述安装孔隔着所述固着剂插入所述输入体。
CN201980070065.4A 2018-11-06 2019-11-05 输入笔和输入笔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9128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9087 2018-11-06
JP2018209087 2018-11-06
JP2018-209086 2018-11-06
JP2018209086A JP2020077115A (ja) 2018-11-06 2018-11-06 電磁誘導タッチペン
JP2018232996 2018-12-12
JP2018-232996 2018-12-12
JP2019-123953 2019-07-02
JP2019123953A JP7430992B2 (ja) 2018-11-06 2019-07-02 入力ペン及び入力ペンの製造方法
PCT/JP2019/043281 WO2020095893A1 (ja) 2018-11-06 2019-11-05 入力ペン及び入力ペン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2826A true CN112912826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072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0065.4A Pending CN112912826A (zh) 2018-11-06 2019-11-05 输入笔和输入笔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7677B2 (zh)
EP (1) EP3879386A4 (zh)
KR (1) KR20210087034A (zh)
CN (1) CN112912826A (zh)
AU (1) AU2019375635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515A (ja) * 1995-06-23 1997-01-1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端末装置用入力ペン
CN101727218A (zh) * 2010-01-27 2010-06-09 北京爱易玛克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压力值检测功能的电子手写笔
CN201965567U (zh) * 2011-04-02 2011-09-07 周佳 电磁笔
CN104571636A (zh) * 2013-10-18 2015-04-29 太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
US20180164908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Wacom Co., Ltd. Electronic p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59440U (zh) 1980-05-08 1980-11-15
JPH01320521A (ja) 1988-06-22 1989-12-26 Wacom Co Ltd 電子黒板装置及びその筆記具等
US5889512A (en) * 1994-03-02 1999-03-30 Apple Computer, Inc. Extendible stylus
JP4204208B2 (ja) 2000-08-22 2009-01-07 林原 きくゑ 木質粘土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木質粘土を用いた成形鉛筆
US6801192B2 (en) * 2000-12-13 2004-10-05 Wacom Company Ltd. Pen-shaped coordinate pointing device
US7536210B1 (en) * 2005-12-09 2009-05-19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odular housing with housing plates
JP2009012357A (ja) 2007-07-06 2009-01-22 Pilot Corporation 筆記具用の軸体
JP4857451B2 (ja) 2007-09-28 2012-01-18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CN102147668B (zh) * 2010-02-08 2014-12-10 南通奥普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触控笔
CN201725288U (zh) * 2010-05-27 2011-01-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触控笔
JP6008393B2 (ja) 2012-07-28 2016-10-19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038572B2 (ja) * 2012-09-26 2016-12-07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3187978B1 (en) 2014-08-29 2021-03-17 Wacom Co., Ltd. Position indicator and cartridge for position indicator
JP2016115029A (ja) 2014-12-12 2016-06-23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手書き入力ペン
WO2016117004A1 (ja) * 2015-01-19 2016-07-28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JP6368018B2 (ja) 2017-08-09 2018-08-01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JP6960277B2 (ja) 2017-08-31 2021-11-05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タッチペン
US10627923B2 (en) * 2018-09-18 2020-04-21 Apple Inc. Stylu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515A (ja) * 1995-06-23 1997-01-1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端末装置用入力ペン
CN101727218A (zh) * 2010-01-27 2010-06-09 北京爱易玛克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压力值检测功能的电子手写笔
CN201965567U (zh) * 2011-04-02 2011-09-07 周佳 电磁笔
CN104571636A (zh) * 2013-10-18 2015-04-29 太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
US20180164908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Wacom Co., Ltd. Electronic p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82567A1 (en) 2021-12-09
AU2019375635A1 (en) 2021-05-27
KR20210087034A (ko) 2021-07-09
EP3879386A1 (en) 2021-09-15
EP3879386A4 (en) 2022-08-10
US11467677B2 (en)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9679B (zh) Position indicator
US20120146957A1 (en) Stylus tip device for touch screen
JP2021163397A (ja) 電磁誘導タッチペン
TW201241676A (en) Capacitive touch pen
JP2016154054A (ja) 入力用タッチペン
KR20110105500A (ko) 스타일러스 펜 기능을 갖는 필기구
JP6960277B2 (ja) 電磁誘導タッチペン
CN112912826A (zh) 输入笔和输入笔的制造方法
WO2020095893A1 (ja) 入力ペン及び入力ペンの製造方法
JP7430992B2 (ja) 入力ペン及び入力ペンの製造方法
US20150306899A1 (en) Stylus pen
JP2020077115A (ja) 電磁誘導タッチペン
JP5890693B2 (ja) 情報入力用ペン
JP2016115029A (ja) 手書き入力ペン
JP6757118B2 (ja) 手書き入力ペン
JP3228856U (ja) 筆記具
JP7425140B2 (ja) 電子ペン
JP2013222376A (ja) 情報入力用ペン
CN209388274U (zh) 一种带磁的触控笔帽
US11513614B2 (en) Writing instrument serving as a mechanical remote control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23031218A (ja) 入力ペン
JP2020119440A (ja) 電子入力コンパス
JPS5914231Y2 (ja) 筆ペン用ペン先
CN202806052U (zh) 一种笔的顶饰固接结构
CN204309456U (zh) 具有u盘的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