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1652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1652A
CN112911652A CN201911136665.4A CN201911136665A CN112911652A CN 112911652 A CN112911652 A CN 112911652A CN 201911136665 A CN201911136665 A CN 201911136665A CN 112911652 A CN112911652 A CN 112911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qos requirement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q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66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1652B (zh
Inventor
邢玮俊
吴问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66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165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7224 priority patent/WO2021098535A1/zh
Priority to EP20890905.1A priority patent/EP4040846A4/en
Publication of CN112911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652A/zh
Priority to US17/748,231 priority patent/US2022027938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1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当组播组内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最大通信距离时,发送终端可根据接收终端的QoS状态更新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以提高组播通信可靠性,可应用于车联网系统、V2X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提供的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获知其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并据此将上述最大通信距离阈值调整为取值更大的第二通信距离阈值,以达到调整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的QoS需求的目的。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组播组内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根据允许的最大通信距离(range)完成组播通信。具体地,第一终端需要在控制信道上向各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参数,并在控制信道对应的数据信道上向各第二终端发送组播业务数据包。相应地,第二终端可以在解析控制信道之后,根据该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其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值是否小于最大通信距离。若是,则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组播业务数据包后,向第一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第一终端根据反馈信息,调整QoS需求参数。
然而,倘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最大通信距离,则第二终端不会向第一终端发送任何反馈信息。也就是说,在此场景下,第一终端无法获知其与最大通信距离之外的接收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状态,当然也就无法据此调整QoS需求参数,以保证组播通信的可靠性,从而导致组播通信的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无法获取实际距离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最大通信距离的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状态,因而无法调整组播通信的QoS需求参数的问题,能够提高组播通信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组播组,该组播组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能够根据第二终端提供的第一距离指示信息,获知其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并据此将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最大通信距离由第一通信距离阈值调整为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并且,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使得第一终端能够根据调整后的第二通信距离阈值更新组播通信的QoS需求参数,从而实现组播通信的QoS需求的适应性调整,可以达到调整组播通信质量的目的,能够解决由于无法获取实际距离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最大通信距离的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状态,所导致的无法调整组播通信的QoS需求的问题,能够提高组播通信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第一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二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相应地,上述第一终端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应用层接收来自应用服务器的第一QoS状态信息。或者,可选地,第一应用层经由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相应地,上述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应用层经由第一V2X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第一应用层经由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向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组播组,该组播组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示例性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第一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二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相应地,上述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应用层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或者,可选地,第二应用层经由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向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相应地,上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应用层经由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QoS需求信息。
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组播组中的第三终端,该第三终端包括第三应用层、第三V2X层和第三接入层,该组播组还包括第四终端。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三V2X层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的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第三V2X层根据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向第三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三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三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三通信距离阈值。第三V2X层接收来自第三接入层的组播通信的第二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第二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第三V2X层向第三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四QoS需求信息;其中,第四QoS需求信息属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第四QoS需求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距离阈值,第四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基于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组播组内的任一终端,如第三终端的V2X层能够根据其接入层提供的第二距离指示信息,获知其与组播组内的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三通信距离阈值,并据此从其应用层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一组作为第四QoS需求信息下发给其接入层,以便第三终端可以根据第四QoS需求信息与组播组内的第四终端实现组播通信;其中,第四QoS需求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距离,且第四通信距离大于第三通信距离,使得第一终端能够根据调整后的第二通信距离阈值更新组播通信的QoS需求参数,从而实现组播通信的QoS需求的适应性调整,可以达到调整组播通信质量的目的,能够提高组播通信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第二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四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QoS需求参数;第二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第四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四QoS需求参数,第四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三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三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三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四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四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四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三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三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第四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三V2X层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的选择指示;其中,选择指示用于指示第三V2X层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出一组QoS需求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属于组播组,该组播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确定通信装置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示例性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第一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二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其中,第一应用层,用于接收来自应用服务器的第一QoS状态信息。第一应用层,还用于经由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方面所述的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其中,第一应用层,用于经由第一V2X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第一应用层,还用于经由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向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
可选地,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属于组播组,该组播组还包括第一终端。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终端与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示例性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第一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二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其中,第二应用层,用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第二应用层,还用于经由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向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其中,第二应用层,还用于经由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QoS需求信息。
可选地,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为组播组中的第三终端,通信装置包括:第三应用层、第三V2X层和第三接入层,该组播组还包括第四终端。其中,第三V2X层,用于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的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第三V2X层,还用于根据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向第三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三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三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三通信距离阈值。第三V2X层,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接入层的组播通信的第二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第二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第三V2X层,还用于向第三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四QoS需求信息;其中,第四QoS需求信息属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第四QoS需求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距离阈值,第四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示例性地,第二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四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QoS需求参数;第二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第四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四QoS需求参数,第四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三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三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三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四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四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四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三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三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第四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V2X层,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的选择指示;其中,选择指示用于指示第三V2X层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出一组QoS需求信息。
可选地,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端口。所述收发器可以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在本申请中,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或者设置于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所涉及的处理功能,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所涉及的收发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涉及功能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车联网通信系统、V2X通信系统、设备间(device-todevie,D2D)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令(singall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时候下标如W1可能会笔误为非下标的形式如W1,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场景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为一个组播组,该组播组包括多个终端,如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例,第一终端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
相应地,第二终端用于执行如下步骤:向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并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应理解,上述任一终端通常可以包括应用层、V2X层和接入层。因此,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该任一终端根据获取到的QoS状态信息,获知该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之前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通信距离阈值之后,上述任一终端的V2X层也可以从其应用层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多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一组QoS需求信息,并下发给该终端的接入层;其中,后下发的QoS需求信息包括的通信距离阈值大于之前下发的通信距离阈值,从而达到调整QoS需求参数的目的。以图1所示的第三终端为例,第三终端包括第三应用层、第三V2X层和第三接入层,第三V2X层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的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并根据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向第三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三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三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三通信距离阈值。然后,接收来自第三接入层的组播通信的第二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并向第三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四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二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第四QoS需求信息属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第四QoS需求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距离阈值,第四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或,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上述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位于上述通信系统的网络侧,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以及核心网设备,如第五代核心网中的网元。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如家庭网关、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桥等,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具有基站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等。
上述终端设备为接入上述通信系统,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装置、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终端功能的RSU等。本申请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是用于图1所示的任意两个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
图2为将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与5G核心网相结合的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
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网、核心网、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等。其中,核心网可以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UDR、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等。下面结合图2,对本申请所涉及的网元进行介绍。
其中,UE可以称之为终端(terminal),该终端可以支持V2X通信或者其他业务。如:用户设备支持接收或发送V2X消息,此时,该终端又可以称之为V2X终端。其中,V2X消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车辆对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消息、车对人(vehicle topedestrian,V2P)消息、车对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消息、车与路面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信息、车与车之间的防碰撞消息、娱乐应用消息、车与车之间交互的导航消息等。显然,图2所示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车载终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智能加油站、智能信号灯等等。
接入网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负责无线资源管理,上下行数据分类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应用,以及与控制面(control plane)网元完成信令处理,与UPF网元完成数据转发等功能。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非3GPP接入设备等。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对于终端接入核心网的设备,在文中统一称之为接入网设备,不再进行说明。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是4G网络中的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设备、5G网络中的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设备等。
AMF网元,其主要功能包括无线接入网络控制平面的终结点,非接入信令的终结点,移动性管理,合法监听,接入授权\鉴权等等。
UPF网元,用于分组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用户面数据的QoS控制、计费信息统计等。
SMF网元,用于会话管理,终端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和管理,选择可管理用户平面功能,策略控制和收费功能接口的终结点,下行数据通知等。
PCF网元,用于管理网络行为,向终端,AMF网元,或SMF网元分别提供用户策略,接入和移动性(access and mobility,AM)管理策略以及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策略的相关参数。在V2X通信场景中,PCF网元向终端,接入网设备提供V2X通信相关的鉴权和策略参数等信息。
UDM网元,用于管理签约信息,并向相关网元提供签约信息等。
UDR网元,用于为PCF网元提供存储和检索服务,开放的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和应用功能请求的用户信息存储等。
NEF网元,连接核心网网元与外部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当外部应用服务器向核心网发起业务请求时提供认证与数据转发等服务。
AF网元,可具体为应用所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如本地化的应用服务器。V2X应用服务器即可视为一种AF网元。
DN为用于传输数据的网络,例如因特网(internet)等。
终端与接入网设备的通信接口为Uu接口,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口为PC5接口。终端与传输数据网络之间的应用层面的传输接口为V1接口,终端间的应用传输接口为V5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除RAN之外的运营商网元构成的网络可以称为核心网,在4G网络中,其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nment entity,MME)、业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P-GW),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等网元,在5G网络中,其包括AMF网元,SMF网元,UPF网元,UDM网元,PCF网元等。图2中只是以5G网络进行示例,并不是对核心网网元的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及的组播组可以指的是组播通信群组,组播组用于组播通信,组播组可以包括两个或以上的终端。例如,在同一时段内,组播组中一个终端作为发送终端,该发送终端可以通过组播信道向该组播组中除该发送终端之外的其它终端发送组播业务数据,相应地,该组播组中除该发送终端之外的其它终端可以称之为接收终端。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网络架构不限定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此外,图2所示网络架构仅为示例性架构图,该通信系统包括的网元的数量、网元的类型以及网元名称均不做限定。例如,除图2所示的网络功能实体外,图2所示网络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实体。再例如,上述图2架构中的网元、各个网元的名字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网元的名字以及协议层可以为其他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3为可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种通信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300可以是图1或图2中所示的任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图1或图2中所示的任一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终端功能的部件。如图3所示,通信装置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可选地,通信装置3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3。其中,处理器301与存储器302和收发器303耦合,如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
下面结合图3对通信装置3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01是通信装置3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3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3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2内的数据,执行通信装置300的各种功能。例如,通信装置300可以执行下述图4或图5中第一终端的功能。又例如,通信装置300也可以执行下述图4或图5中第二终端的功能。再例如,通信装置300还可以执行下述图6中第三终端的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3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所示的处理器301和处理器304。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3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通信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通信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02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装置300的输入/输出端口(图3中未示出)与处理器3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所述存储器3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上述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下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收发器303,用于与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装置300可以为终端设备,收发器303可以用于与网络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终端设备通信。此外,收发器3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图3中未单独示出)。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用于实现发送功能。收发器303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装置300的输入/输出端口(图3中未示出)与处理器3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通信装置3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实际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将结合图4-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该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或如2所示的组播组中的不同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
下面以图1所示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例,其中,第一终端可以是组播组中的发送终端,第二终端为该组播组中的任意一个接收终端,详细说明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如图4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S401-S404:
S401,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相应地,第一终端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其中,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其中,第一QoS需求信息为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组播组内进行组播通信的QoS需求,该QoS需求可以称之为第一QoS需求。
其中,第一通信距离阈值用于表征该第一QoS需求对应的该组播组内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最大通信距离。例如,当该组播组内发送终端A与接收终端B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一通信距离阈值时,接收终端B从发送终端A接收到的组播业务数据可能无法满足该第一QoS需求,具体地,无法满足该第一QoS需求中的部分需求或全部需求。
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其中,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所处的位置。该位置信息可以是地理坐标,例如,经纬度、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NSS)获取的定位值;也可以是第二终端所处的小区、基站、服务区、跟踪区,相应地,该位置信息可以为小区标识(cell identifier)、基站标识(base stationidentifier)、服务区标识(service area identifier,SAI)、或跟踪区标识(trackingarea identifier,TAI)等。
可选地,在网络覆盖区域,该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也可以先上报给网络,如通过位置更新流程将该终端的位置信息上报给网络,然后由网络下发给组播组内的所有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其它任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均可以参考该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其中,步骤S401可以替换为: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时,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
示例性地,对于组播组内的任一接收终端,如第二终端,可以依据该第一QoS需求对应的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最大通信距离,例如,第一通信距离阈值,确定其反馈策略。如图1所示,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小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则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消息(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HARQ ACK)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否定消息(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HARQ NACK),否则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距离指示信息。
S402,第一终端根据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设步骤S401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那么步骤S402中第一终端根据自身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并确定该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设步骤S401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那么步骤S402中第一终端确定该距离值是否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其中,上述距离值可以是由第二终端根据自身的位置信息和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的。第一终端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以便第二终端确定该距离值。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设步骤S401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超距离指示,那么步骤S402可以根据超距离指示,获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具体的,第二终端在根据其自身的位置信息和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之后,可以不向第一终端发送该距离值,而是判断该距离值是否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若是,则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超距离指示。例如,超距离指示可以是1比特(bit)的指示信息。当然,超距离指示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当采用S402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时,步骤S402可以省略,即S402为可选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第一终端没有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那么第二终端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例如,接收功率)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获得:
d=Pα(公式一)。
其中,d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单位:米),P为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单位:毫瓦),α为根据不同通信场景设置的大于0的路径损耗参数,如α可以为4。
此外,上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可以是数值,也可以与该数值一一对应的距离索引或距离等级,还可以是与该距离值一一对应的信道质量索引或等级、信号强度索引或等级、信号质量索引或等级等用于表示信道质量、信号强度、信号质量的数值或索引。其中,信道质量、信号强度、信号质量等可以由终端测量得到。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任何限定。
S403,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
其中,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用于更新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该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QoS需求。
其中,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其中,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用于表征该第二QoS需求对应的该组播组内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最大通信距离。
此外,该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小于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最大允许通信距离值或最大支持通信距离值。其中,当该组播组内发送终端A与接收终端B之间的距离大于该最大允许通信距离值或最大支持通信距离值时,发送终端A与接收终端B之间无法进行该组播组内的组播通信。此外,该最大允许通信距离值或最大支持通信距离值可以由网络侧设备(例如,应用服务器)发送给该发送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组播组内的发送终端可以对QoS需求中的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最大通信距离进行动态调整,该最大通信距离可以设置为第一通信距离阈值或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具体的,发送终端可以通过组播业务数据包将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发送给该组播组内的接收终端。
需要指出的是,当S402中采用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时,步骤S402可以省略,即S402为可选步骤,相应地,步骤S403可以替换为:第一终端根据超距离指示,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
S404,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并根据该第二QoS需求信息更新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假定第一通信距离阈值为图中实线所对应的距离阈值,第二通信距离阈值为图中虚线所对应的距离阈值,即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倘若第二终端位于图1所示的实线所对应的区域之外,即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则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已经不能满足第二终端对于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距离要求。第二终端在发送给第一终端的第一QoS状态信息中携带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将第一通信距离阈值调整为(图1中虚线所对应的)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并将该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发送给第二终端,以便第二终端根据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实现该组播组内的组播通信。
进一步地,对于组播组内的任一接收终端,如第二终端,可以依据第二QoS需求对应的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最大通信距离,例如,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确定其反馈策略。如图1所示,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小于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则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如HARQ ACK或HARQ NACK,否则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距离指示信息,该距离指示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二通信距离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实际使用的通信距离阈值也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多个通信距离阈值,如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和第二通信距离阈值,或者虽然第二QoS需求信息只包括一个通信距离阈值,如第二通信距离阈值,但是第二终端同时使用第二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和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来确定组播组内位于不同区域的接收终端的反馈策略。假定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和第二通信距离阈值仍然为图1所示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和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则对于组播组内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小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的接收终端,可以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对于组播组内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的接收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HARQ ACK或HARQ NACK,对于组播组内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的接收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距离指示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最大通信距离时,第二终端不会向第一终端反馈任何信息。在此情况下,第一终端无法根据当前的组播通信状态调整QoS需求信息,从而导致组播通信的可靠性较差。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QoS需求信息中的最大通信距离时,第二终端能够向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使得第一终端能够根据调整后的第二通信距离阈值更新组播通信的QoS需求参数,从而实现组播通信的QoS需求的适应性调整,可以达到调整组播通信质量的目的,能够提高组播通信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二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其中,第二QoS需求参数是根据当前组播通信的QoS状态做出调整后的QoS需求,可以满足当前组播通信的实际通信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组播通信的可靠性。例如,第一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一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且第一MCS对应的码率较高,由于当前组播通信的新到质量较差,导致误码率较高而不能正常通信。在此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将码率较高的第一MCS调整为码率较低的第二MCS,从而确保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较低码率继续通信,从而进一步提高组播通信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可以对应第一QoS需求参数,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可以对应第二QoS需求参数。该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高于该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例如,第一终端可以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例如,应用服务器)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为距离阈值与QoS需求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地,该对应关系可以包括第一通信距离阈值与第一QoS需求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通信距离阈值与第二QoS需求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第一通信距离阈值为500米,其对应的第一QoS需求参数集合{第一丢包率,第一时延,第一带宽}可以为:{0.01%,50ms,40MHz}。相应地,第二通信距离阈值阈值1000米,第二QoS需求参数集合{第二丢包率,第二时延,第二带宽}可以为{1%,100ms,20MHz}。其中,第二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第二时延大于第一时延,第二带宽小于第一带宽。
示例性地,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C5 5G服务质量标识(PC5 5G QoS identifier,PQI)、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当前组播业务所要求的第二QoS需求参数集合,如第二时延、第二丢包率、第二带宽等。相应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二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时延大于第一时延、第二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第二带宽小于第一带宽。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包括的第一QoS需求参数集合{第一丢包率,第一时延,第一带宽}可以为:{0.01%,50ms,40MHz},第二QoS需求参数包括的第二QoS需求参数集合{第二丢包率,第二时延,第二带宽}可以为{1%,100ms,20MHz},且第二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第二时延大于第一时延,第二带宽小于第一带宽。其中,ms为毫秒(milisecond),MHz为兆赫兹(mega herts)。若第二终端检测到如下一项或多项:实际丢包率小于第一丢包率、实际时延小于第一时延、实际带宽小于第一带宽,则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上述检测结果中的一项或多项,则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一QoS需求参数集合调整为第二QoS需求参数。其中,实际丢包率大于第二丢包率、实际时延大于第二时延、实际带宽小于第二带宽。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QoS需求信息还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第一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一项或多项QoS需求参数。其中,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C5 5G服务质量标识(PC5 5G QoS identifier,PQI)、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当前组播业务所要求的第一QoS需求参数集合,如第一时延、第一丢包率、第一带宽等。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终端可以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上述S401中第一终端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应用层接收来自应用服务器的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或者,第一应用层经由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相应地,第二终端可以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上述S401中,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应用层向应用服务器,如AF网元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或者,第二应用层经由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向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上述S403中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应用层经由第一V2X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第一应用层经由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向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相应地,上述S404中,第二终端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应用层经由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下述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实施场景中,在执行S401之前,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已经基于第一QoS需求信息进行组播通信,也就是说,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一和步骤二:
步骤一,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需求信息。
相应地,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组播通信的第一QoS需求信息。
步骤二,第一终端通过组播信道发送组播业务数据包。
相应地,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组播业务数据包。
其中,组播信道指的是用于传输该组播组的组播业务数据的无线资源,例如,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
示例性地,在基于PC5的车辆间直接通信过程中,第一终端可以使用网络设备为其分配的无线资源或由第一终端从网络设备预配置的无线资源池中选择的资源进行组播通信。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接入网网元(如基站),也可以为核心网网元,如上述图2中的策略与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tion,PCF)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等。
具体地,在使用PC5接口进行组播通信时,第一终端可以通过PSSCH发送组播业务数据包,而在与PSSCH相关联的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上发送用于接收和解码PSSCH的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information,SCI)。该SCI可以包括上述第一QoS需求信息或第二QoS需求信息。此外,SCI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承载组播业务数据包的PSSCH无线资源信息、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等。进一步地,第二终端可以在物理侧行链路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channel,PSFCH)上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是否接收到PSSCH承载的组播业务数据包,或者第一QoS状态信息。例如,该反馈信息可以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反馈信息调整该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以满足第一终端的组播业务所要求的QoS需求。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实施例场景中,在执行S401-S404之后,还包括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即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三:
步骤三,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组播业务数据包。
相应地,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组播业务数据包。
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步骤二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一终端可以包括应用层、V2X层和接入层。示例性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下面将结合终端中的协议层,对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作进一步描述。
下面以图1中所示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各自包括应用层、V2X层和接入层为例,对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参见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该通信方法为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在终端的协议层粒度上的一个具体示例。如图5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A,第一应用层向第一V2X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需求信息。
相应地,第一V2X层接收来自第一应用层的组播通信的第一QoS需求信息。
其中,第一QoS需求信息的内容可以参考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除第一QoS需求信息外,第一应用层还可以像第一V2X层发送组播组信息。相应地,第一V2X层接收来自第一应用层的组播组信息。
其中,组播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组播组标识、组成员标识、组成员数量、目的层2标识(layer-2identifier,L2标识)等。其中,组播组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组播组,可以包括该组播组的组标识(group identifier)、互联网协议地址、MAC地址等。组成员标识用于区分该组播组内的不同终端,可以包括组播组内任一终端的用户名、IP地址、MAC地址等。组成员数量是指该组播组包含的成员的数量,通常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目的层2标识是指该组播组内接收终端的MAC地址。需要说明的是,S501A为可选步骤,即第一应用层也可以不向第一V2X层发送组播组信息和第一QoS需求信息。在此情况下,步骤S501A可以替换为:第一V2X层根据来自第一应用层的组播业务数据包中携带的V2X应用或服务类型,获得组播组信息和第一QoS需求信息。
其中,V2X应用或服务类型可以为:服务提供者标识(provider serviceidentifier,PSID)或智能运输系统应用标识(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application identifier,ITS-AID)或其他可以指示具体V2X应用或服务类型的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V2X层可以根据组播业务数据包中携带的V2X应用或服务类型,查询对应关系,获得组播组信息和第一QoS需求信息。上述对应关系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V2X应用或服务类型与组播组信息中的目的L2标识的对应关系、V2X应用或服务类型与QoS需求参数的对应关系、V2X应用或服务类型与最大通信距离的对应关系。其中,同一V2X应用或服务类型对应的QoS需求参数和最大通信距离所组成的参数集合,可以是上述第一QoS需求信息或第二QoS需求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上述对应关系:
方式一,第一终端在向无线网络申请使用PC5 V2X通信时,无线网络中的PCF网元或AF网元可以将用于PC5通信的策略和参数(该参数包括上述对应关系,还可以包括允许使用PC5通信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频段信息等)发送给第一终端。
具体地,如图2所示,PCF网元可以通过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的N1接口将这些策略和参数发送给第一终端。
方式二,AF网元将用于PC5通信的策略和参数(该参数包括上述对应关系,还可以包括允许使用PC5通信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频段信息等)发送给统一数据存储(unifieddata repository,UDR)网元,UDR网元存储该策略和参数。然后PCF网元可以从UDR网元中读取该策略和参数,并通过AMF网元的N1接口发送给第一终端。
方式三,AF网元直接通过V1接口,将用于PC5通信的策略和参数(该参数包括上述对应关系,还可以包括允许使用PC5通信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频段信息等)发送给第一终端。
S502A,第一V2X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需求信息。
相应地,第一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一V2X层的组播通信的第一QoS需求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V2X层可以直接将第一QoS需求信息下发给第一接入层。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应用层也可以根据组播组信息,如应用或服务类型,在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QoS需求信息的具体内容,如对应的QoS需求参数、最大通信距离阈值等,以及组播组信息,如组播通信的目的L2标识,并下发给第一应用层。具体查询方法可以参考S501A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1B,第二应用层向第二V2X层发送组播组信息。
相应地,第二V2X层接收来自第二应用层的组播组信息。
S502B,第二V2X层向第二接入层发送组播组信息。
相应地,第二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二V2X层的组播组信息。
作为组播业务数据包的接收终端的第二终端,与作为组播业务数据包的发送终端的第一终端不同,第二终端的应用层经由其V2X层向其接入层发送上述组播组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QoS需求信息可由第二接入层通过解析承载组播业务数据包的PSSCH对应的PSCCH承载的SCI信息获取,具体可以参考现有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503,第一接入层向第二接入层发送组播业务数据包。
示例性地,第一接入层根据QoS需求信息中的PQI值使用网络或设备预设的调制与编码方案对数据包进行编码并发送。
相应地,第二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一接入层的组播业务数据包。
示例性地,第二接入层可以根据QoS需求信息中的PQI值解析PSCCH携带的调制与编码方案,并根据该调制与编码方案对数据包进行解调和译码,从而获取数据包的内容。
S504,第二接入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HARQ ACK或HARQ NACK。
相应地,第一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二接入层的HARQ ACK或HARQ NACK。
具体地,S504可以包括:第二接入层可以判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是否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向第一接入层发送反馈信息。例如,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小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且解析组播业务数据包失败,则第二接入层可以向第一接入层发送HARQNACK。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且解析组播业务数据包成功,则第二接入层可以向第一接入层发送HARQ ACK。
应理解,第二接入层采用的反馈机制,如反馈HARQ ACK,还是反馈HARQ NACK,可以预先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S505,第二接入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相应地,第一接入层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并经由第一V2X层,向第一应用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S505中的第二接入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若第二接入层判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则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第二接入层仍然有可能成功解析组播业务数据包。此外,即使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小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第二接入层也有可能解析组播业务数据包失败。因此,在另一个示例中,步骤S505中的第二接入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且解析组播业务数据包失败,则第二接入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否则不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在该示例中将上述距离判断结果和组播业务数据包解析结果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终端调整组播通信的QoS需求的准确性。
S506,第二接入层经由第二V2X层向第二应用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第二应用层向第一应用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具体地,S506中第二接入层向第二V2X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若第二接入层判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则向第二V2X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判断方法具体可以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S506中第二应用层向第一应用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应用层通过V1接口向应用服务器或AF网元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然后应用服务器(可以为第三方部署的应用服务器,或者运营商部署的AF网元)通过UPF网元、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ext generation(radio)access network,NG-(R)AN)网元向第一应用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在执行上述S505或S506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应用层生成第二QoS需求信息。具体可以参考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然后,第一应用层可以再次执行上述S501A、S502A和S503,将第二QoS需求信息经由第一V2X层下发给第一接入层,然后由第一接入层通过组播业务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接入层,从而达到动态调整组播通信质量的目的。
基于图4或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能够根据第二终端提供的第一距离指示信息,获知其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并据此将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最大通信距离由第一通信距离阈值调整为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其中,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能够解决由于无法获取实际距离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最大通信距离的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状态,所导致的无法调整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的问题,能够提高组播通信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或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中,均是以第一应用层作为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的调整主体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也可以第一V2X层作为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的调整主体。下面具体说明。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该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或2所示的组播组中的任一终端,如图1中的第三终端,该任一终端与该组播组内的其他终端,如第四终端(图1中未示出)之间存在组播通信。该任一终端包括应用层、V2X层和接入层,如第三终端包括第三应用层、第三V2X层和第三接入层。下面以图1所示的第三终端为例,详细说明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
如图6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第三应用层向第三V2X层发送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相应地,第三V2X层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的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
其中,每组候选QoS需求信息的内容可以参考上述第一QoS需求信息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602,第三V2X层根据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向第三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三QoS需求信息。相应地,第三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三V2X层的组播通信的第三QoS需求信息。
其中,第三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可选地,第三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QoS需求参数。示例性地,第三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三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C5 5G服务质量标识(PC5 5G QoSidentifier,PQI)、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当前组播业务所要求的第三QoS需求参数集合,如第三时延、第三丢包率、第三带宽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三V2X层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的选择指示。其中,选择指示用于指示第三V2X层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出一组QoS需求信息。也就是说,第三应用层可以显式地指示第三V2X层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一组作为第三QoS需求信息,并下发给第三接入层。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应用层也可以不下发该选择指示。也就是说,倘若第三应用层下发给第三V2X层的候选QoS需求信息为多组,则可以视为第三应用层已经下发了该选择指示。也就是说,第三应用层也可以使用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本身隐式地指示第三V2X层从至少两组候选QoS中选择一组作为第三QoS需求信息,并下发给第三接入层。
S603,第三接入层基于第三QoS需求信息,实现与第四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终端可以为发送终端,第四终端为接收终端,第三QoS需求信息用于第三接入层向第四终端发送组播业务数据包,并接收来自第四终端的反馈信息或第二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终端也可以为接收终端,第四终端为发送终端,第三QoS需求信息用于第三接入层接收来自第四终端的组播业务数据包,并向第四终端发送反馈信息或第二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
也就是说,第三终端可以为组播组内的发送终端,也可以为组播组内的接收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关于组播通信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604,第三接入层向第三V2X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状态信息。相应地,第三V2X层接收来自第三接入层的组播通信的第二QoS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终端可以为发送终端,第四终端为接收终端,第二QoS状态信息可以是第三接入层接收的、来自第四终端的接入层的QoS状态信息。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终端也可以为接收终端,第四终端为发送终端,第二QoS状态信息也可以是第三接入层测量得到的QoS状态信息。
其中,第二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示例性地,第二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四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关于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倘若第二距离指示信息不包括超距离指示,例如只包括第四终端的位置信息或者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S605:
S605,第三V2X层根据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确定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示例性地,第三V2X层可以判断第二距离指示信息中的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是否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进而得知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或者,第三V2X层也可以根据第二距离指示信息中的第四终端的位置信息,并结合第三终端的位置信息计算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然后判断该距离值是否大于第三通信距离,进而得知该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也就是说,在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中,根据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确定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这一操作可以由第四终端执行并将判断结果(超距离指示)通知第三终端,也可以由第三终端根据第四终端提供的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或者第四终端的位置信息自行判断,即S605可以视为可选步骤。
S606,第三V2X层从至少两组QoS需求信息中选择第四QoS需求信息。
其中,第四QoS需求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距离阈值,第四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关于第四通信距离阈值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参考S402中第二通信距离阈值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四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QoS需求参数,第四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三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四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四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C55G服务质量标识(PC5 5G QoS identifier,PQI)、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当前组播业务所要求的第四QoS需求参数集合,如第四时延、第四丢包率、第四带宽等。相应地,第四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第四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三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第四时延大于第三时延、第四丢包率大于第三丢包率、第四带宽小于第三带宽。
具体地,第三终端可以根据第三终端是发送终端,还是接收终端,以及第二QoS状态信息的数量,分别针对如下场景,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第四QoS需求信息:
场景1:第三终端为接收终端,第二QoS状态信息为第三接入层测量并上报给第三V2X层的QoS状态信息,即只包括第三终端这一个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之间的QoS状态信息,则第三V2X层可以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可满足第三终端与发送终端之间的QoS需求的一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作为第四QoS需求信息,并下发给第三接入层,即执行下述S607。
场景2:第三终端为发送终端,且第三V2X层接收到的第二QoS状态信息为一个,即只有一个接收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了组播通信的第二QoS状态信息,则第三V2X层可以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可满足第三终端与该一个接收终端之间的QoS需求的一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作为第四QoS需求信息,并下发给第三接入层,即执行下述S607。
场景3,第三终端为发送终端,且第三V2X层接收到的第二QoS状态信息为多个,即存在多个接收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了组播通信的第二QoS状态信息,第三V2X层可以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选择一组可满足所有接收终端的QoS需求的一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作为第四QoS需求信息,并发送给第三接入层,即可选地,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下述S607。关于S607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下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可满足所有接收终端的QoS需求可以包括:第四通信距离阈值大于所有接收终端要求的最大通信距离,如第四通信距离阈值可以为所有接收终端要求的最大通信距离中的最大值。例如,3个接收终端要求的最大通信距离分别为:500米、600米、1000米,则第四通信距离可以为1000米,也可以为大于1000米的距离值,如1200米。
第四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所有接收终端要求的第三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中的最低需求。例如,3个接收终端要求的最小时延分别为:50ms、60ms、80ms,则第四时延可以为80ms,也可以为大于80ms的时延值,如100ms。
场景4,第三终端为发送终端,且第三V2X层接收到的第二QoS状态信息为多个,即存在多个接收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了组播通信的第二QoS状态信息,且第三V2X层发现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不存在可满足所有接收终端的QoS需求的一组候选QoS需求信息,则第三V2X层可以向第三应用层发送不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由第三应用层决定是否调整QoS需求信息,以及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哪一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作为第四QoS需求信息,即可选地,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S608-S609。关于S608-S609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下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607,第三V2X层向第三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四QoS需求信息。相应地,第三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三V2X层的组播通信的第四QoS需求信息。
其中,第四QoS需求信息可以用于替换之前的第三QoS需求信息,用于第三终端与组播组内的其他终端,如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
S608,第三V2X层向第三应用层发送组播通信的QoS需求调整请求。相应地,第三应用层接收来自第三V2X层的组播通信的QoS需求调整请求。
其中,QoS需求调整请求承载如下信息:一个或多个接收终端的QoS需求中不能被满足的QoS需求对应的最大通信距离和/或QoS需求参数、或者最大通信距离的索引和/或QoS需求参数的索引、或者最大通信距离的索引和/或QoS需求参数、或者最大通信距离和/或QoS需求参数的索引。此外,可选地,QoS需求调整请求还承载至少一项不能被满足的QoS需求的接收终端的身份信息,如终端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接收终端,不能被满足的QoS需求信息可能是不同的。例如,第三通信距离阈值小于接收终端1所要求的最大通信距离阈值,第三带宽小于接收终端2所要求的系统带宽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应用层可以决定不调整QoS需求,即第三终端仍然基于第三QoS需求信息,继续与第一终端实现组播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三应用层可以决定调整QoS需求,并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一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作为第四QoS需求信息。鉴于此时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不存在可满足所有接收终端的QoS需求的候选QoS需求信息,第三应用层可以根据如下一项或多项规则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一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作为第四QoS需求信息:
可满足的参数数量最多、可满足的接收终端的数量最多、优先保证高优先级的QoS需求被满足。
S609,第三应用层经由第三V2X层,向第三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四QoS需求信息。相应地,第三接入层经由第三V2X层,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的组播通信的第四QoS需求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S607或S609之后,即已完成QoS需求信息的更新,即从第三QoS需求信息调整为第四QoS需求信息,然后即可执行下述S610:
S610,第三接入层基于第四QoS需求信息,实现与第四终端之间的组播通信。
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上述S603,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图6或图7所示的通信方法,组播组内的任一终端,如第三终端的V2X层能够根据其接入层提供的第二距离指示信息,获知其与组播组内的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三通信距离阈值,并据此从其应用层配置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一组作为第四QoS需求信息下发给其接入层,以便第三终端可以根据第四QoS需求信息与组播组内的第四终端实现组播通信;其中,第四QoS需求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距离,且第四通信距离大于第三通信距离,从而实现组播通信的QoS需求的动态调整,以提高组播通信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4-图6中任一项所示的通信方法中,发送终端通常为一个,而接收终端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接收终端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结合图4-图6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以下结合图7-图8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两种通信装置。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该通信装置属于组播组,该通信装置可以作为第一终端,与该组播组中的第二终端通信,即该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功能。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作为第二终端,与该组播组内的第一终端通信,即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功能。下面分别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适用于图1或图2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4或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一终端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如图7所示,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模块701和收发模块702。
其中,收发模块702,用于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701,用于根据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确定通信装置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收发模块702,还用于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示例性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第一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二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其中,第一应用层,用于接收来自应用服务器的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第一应用层,还用于经由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其中,第一应用层,用于经由第一V2X层,向第一接入层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第一应用层,还用于经由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向第二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也可适用于图1或图2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4或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二终端的功能。下面具体说明。
其中,收发模块702,用于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701,用于根据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终端与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收发模块702,还用于接收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示例性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第一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二QoS需求参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二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一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其中,第二应用层,用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第二应用层,还用于经由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向第一终端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一QoS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其中,第二应用层,还用于经由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
可选地,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7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701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可以执行图4或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可以是组播组中的任一终端,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终端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4或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该通信装置可适用于图1或图2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三终端的功能。该通信装置属于组播组,该组播组还包括其他终端。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800包括:第三应用层801、第三V2X层802和第三接入层803。
其中,第三V2X层8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801的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第三V2X层802,还用于根据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向第三接入层803发送组播通信的第三QoS需求信息;其中,第三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三通信距离阈值。第三V2X层8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接入层803的组播通信的第二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第二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用于确定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800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第三V2X层802,还用于向第三接入层803发送组播通信的第四QoS需求信息;其中,第四QoS需求信息属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第四QoS需求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距离阈值,第四通信距离阈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示例性地,第二距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第四终端的位置信息、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其中,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第三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QoS需求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QoS需求参数;第二QoS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QoS需求参数中未被满足的QoS需求参数;第四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第四QoS需求参数,第四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三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三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三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四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四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第四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第三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示例性地,第三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第四QoS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V2X层8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应用层801的选择指示;其中,选择指示用于指示第三V2X层802从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出一组QoS需求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800可以是组播组内的任一终端,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终端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8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处理功能,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收发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功能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步骤或动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其中,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可以分别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通信系统均可以为一个组播组提供服务。此外,上述两个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或第三终端所执行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或第三终端的动作或步骤。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组播组内的组播通信,所述组播组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所述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所述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所述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其中,所述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所述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需求信息还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所述第二QoS需求信息还包括第二QoS需求参数;
其中,所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所述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一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所述第二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二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所述第二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所述第一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和/或,
所述第一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所述第二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所述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所述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层接收来自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QoS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应用层经由所述第一V2X层和所述第一接入层,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所述第一QoS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应用层、第一V2X层和第一接入层;
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层经由所述第一V2X层,向所述第一接入层发送所述第二QoS需求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应用层经由所述第一V2X层和所述第一接入层,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QoS需求信息。
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组播组内的组播通信,所述组播组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一距离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一QoS需求信息中的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QoS需求信息更新所述组播通信的QoS需求;
其中,所述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距离阈值,所述第二通信距离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指示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其中,所述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所述第一通信距离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需求信息还包括第一QoS需求参数,所述第二QoS需求信息还包括第二QoS需求参数;
其中,所述第二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所述第一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一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所述第二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二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所述第二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所述第一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和/或,
所述第一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所述第二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所述第二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所述第一PC5口流比特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
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应用层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QoS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应用层经由所述第二V2X层和所述第二接入层,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QoS状态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应用层、第二V2X层和第二接入层;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二QoS需求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应用层经由所述第二V2X层和所述第二接入层,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二QoS需求信息。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三终端,所述第三终端包括第三应用层、第三V2X层和第三接入层;所述第三终端属于组播组,所述组播组还包括第四终端;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第三V2X层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应用层的所述组播组内组播通信的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
所述第三V2X层根据所述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向所述第三接入层发送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三QoS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三QoS需求信息包括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所述第三V2X层接收来自所述第三接入层的所述组播通信的第二服务质量QoS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QoS状态信息包括第二距离指示信息;
所述第三V2X层根据所述第二距离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所述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所述第三V2X层向所述第三接入层发送所述组播通信的第四QoS需求信息;所述第四QoS需求信息属于所述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所述第四QoS需求信息包括第四通信距离阈值,所述第四通信距离阈值大于所述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指示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超距离指示、所述第四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
其中,所述超距离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所述第三通信距离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QoS需求信息还包括第三QoS需求参数;所述第四QoS需求信息还包括第四QoS需求参数;
其中,所述第四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低于所述第三QoS需求参数对应的QoS需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三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所述第四QoS需求参数包括第四PC5口服务质量标识PQI,所述第四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低于所述第三PC5口PQI对应的QoS需求;
和/或,
所述第三QoS需求参数包括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所述第四QoS需求参数包括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所述第四PC5口流比特速率低于所述第三PC5口流比特速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V2X层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应用层的选择指示;其中,所述选择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三V2X层从所述至少两组候选QoS需求信息中选择出一组QoS需求信息。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1911136665.4A 2019-11-19 2019-11-19 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911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6665.4A CN112911652B (zh) 2019-11-19 2019-11-19 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0/127224 WO2021098535A1 (zh) 2019-11-19 2020-11-06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0890905.1A EP4040846A4 (en) 2019-11-19 2020-11-06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7/748,231 US20220279389A1 (en) 2019-11-19 2022-05-19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6665.4A CN112911652B (zh) 2019-11-19 2019-11-19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652A true CN112911652A (zh) 2021-06-04
CN112911652B CN112911652B (zh) 2022-12-02

Family

ID=75980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6665.4A Active CN112911652B (zh) 2019-11-19 2019-11-19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9389A1 (zh)
EP (1) EP4040846A4 (zh)
CN (1) CN112911652B (zh)
WO (1) WO20210985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2232A (zh) * 2022-07-06 2022-09-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2670A1 (en) * 2019-11-26 2021-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control in application layer based on radio bearer quality metrics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KR20240008232A (ko) * 2022-07-11 2024-01-18 아서스 테크놀러지 라이센싱 아이엔씨.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qos(quality of service) 플로우 설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76357A1 (en) * 2017-06-27 2018-12-27 Veniam, Inc. Self-organized fleets of autonomous vehicles to optimize future mobility and city services
CN109996306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20190281491A1 (en) * 2018-03-12 2019-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gestion control handling
CN110312285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6549B2 (ja) * 2017-06-30 2023-06-05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複数の無線アクセス技術(マルチrat)を使用するv2x通信
US10827380B2 (en) * 2018-01-30 2020-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URLLC in advanced V2X communications
CN109121121B (zh) * 2018-09-29 2021-10-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76357A1 (en) * 2017-06-27 2018-12-27 Veniam, Inc. Self-organized fleets of autonomous vehicles to optimize future mobility and city services
CN109996306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20190281491A1 (en) * 2018-03-12 2019-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gestion control handling
CN110312285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S2-1907483 "Update of QoS related analytics terminology"", 《3GPP TSG_SA\WG2_ARCH》 *
FUJITSU: "Further Study on Tx-Rx Distance based HARQ Feedback", 《3GPP TSG RAN WG1 #96B R1-1905378》 *
HUAWEI: ""S6-192257_was2186-FS_eV2XPP-PC5-QoS-solution"", 《3GPP TSG_SA\WG6_MISSIONCRITICAL》 *
RAN1: "Reply LS to SA2 on use of Range parameter in NR sidelin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7 R1-1907908》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2232A (zh) * 2022-07-06 2022-09-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22232B (zh) * 2022-07-06 2023-05-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组播组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652B (zh) 2022-12-02
EP4040846A1 (en) 2022-08-10
EP4040846A4 (en) 2022-11-09
WO2021098535A1 (zh) 2021-05-27
US20220279389A1 (en)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9189B2 (en) Congestion control for vehicular-to-anything services
US20210219268A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5g ev2x
KR20190116888A (ko) 5g 시스템에서 차량 통신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WO2018201472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KR20220071963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2911652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354048B1 (en) Speed dependent transmission format for vehicular or d2d transmission
CN112556704B (zh) 路径规划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4008978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699962A (zh) 基于模型的预测干扰管理
AU201726212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307954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10031942A (ko) 경로 선택 방법, 단말기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CN113747479B (zh) 获取网络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20009995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087399A1 (en) Configurations for ultra-reliable n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N11186550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KR20200052902A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송신 노드
CN11455442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734200A (zh) 对终端设备进行感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10345302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16134878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5244991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13044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WO2023137768A1 (zh) 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