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1819A - 电磁阀歧管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1819A
CN112901819A CN202011374669.9A CN202011374669A CN112901819A CN 112901819 A CN112901819 A CN 112901819A CN 202011374669 A CN202011374669 A CN 202011374669A CN 112901819 A CN112901819 A CN 112901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low path
pressure
chamber
outpu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46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01819B (zh
Inventor
伊藤新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K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K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KD Corp filed Critical CK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01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1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01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1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3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 F16K31/363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Indication Of The Valve Opening Or Closing Status (AREA)

Abstract

电磁阀歧管具备:具有滑阀的电磁阀以及检测流体的压力从而检测滑阀的运作状态的压力传感器。电磁阀歧管还具备收纳于阀室的梭阀,梭阀构成为能选择性地切换为第一梭阀切换位置与第二梭阀切换位置,在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允许第一检测流路与连通流路相互连通且阻断第二检测流路与连通流路相互连通,在第二梭阀切换位置,阻断第一检测流路与连通流路相互连通且允许第二检测流路与连通流路相互连通。若将滑阀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则梭阀由从第一输出口经由第一检测流路供给至阀室的流体的压力而切换至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另若将滑阀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则梭阀由从第二输出口经由第二检测流路供给至阀室的流体的压力而切换至第二梭阀切换位置。

Description

电磁阀歧管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磁阀歧管,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能够检测流体的压力从而检测电磁阀的滑阀的运作状态的压力传感器的电磁阀歧管。
背景技术
电磁阀歧管具备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阀壳、形成于阀壳的阀孔、以及能够来回移动地收纳于阀孔的滑阀。阀壳形成有分别与阀孔连通的供给口、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以及排出口。滑阀通过在阀孔内来回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切换为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在该第一切换位置,供给口与第一输出口相互连通,且第二输出口与排出口相互连通,在该第二切换位置,供给口与第二输出口相互连通,且第一输出口与排出口相互连通。
此外,例如日本特许第4072756号公报所示,电磁阀歧管具备检测流体的压力从而检测滑阀的运作状态的压力传感器。如该公报所示,于在阀壳形成有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的情况下,电磁阀歧管具备检测从第一输出口输出的流体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检测从第二输出口输出的流体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然后,当滑阀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时,供给至供给口的流体从第一输出口输出,并且第二输出口的流体经由排出口向大气排出,因此,由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上升,而由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下降。另一方面,当滑阀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时,供给至供给口的流体从第二输出口输出,并且第一输出口的流体经由排出口向大气排出,因此,由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降低,而由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上升。这样,根据由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以及由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能够对滑阀是否以在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切换的方式运作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上述公报所示,为了检测滑阀的运作状态而采用使用了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则由于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会消耗电力,故电磁阀歧管消耗的电力会增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低消耗电力的电磁阀歧管。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电磁阀歧管具备电磁阀与压力传感器。上述电磁阀具备阀壳与滑阀。阀壳具有阀孔,并且具有分别与上述阀孔连通的供给口、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以及排出口。滑阀以能够来回移动的方式被收纳于上述阀孔。上述压力传感器构成为检测流体的压力,从而检测上述滑阀的运作状态。上述滑阀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切换为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在上述第一切换位置,上述供给口与上述第一输出口相互连通,且上述第二输出口与上述排出口相互连通,在上述第二切换位置,上述供给口与上述第二输出口相互连通,且上述第一输出口与上述排出口相互连通。电磁阀歧管还具备:连通上述第一输出口的第一检测流路、连通上述第二输出口的第二检测流路、连通上述第一检测流路及上述第二检测流路的阀室、收纳于上述阀室的梭阀、收纳上述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室、以及将上述阀室与上述传感器室相互连通的连通流路。上述梭阀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切换为第一梭阀切换位置与第二梭阀切换位置,在上述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允许上述第一检测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的相互连通,且阻断上述第二检测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的相互连通,在上述第二梭阀切换位置,阻断上述第一检测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的相互连通,且允许上述第二检测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的相互连通。若上述滑阀切换至上述第一切换位置,则上述梭阀因从上述第一输出口经由上述第一检测流路供给至上述阀室的流体的压力而切换至上述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另一方面,若上述滑阀切换至上述第二切换位置,则上述梭阀因从上述第二输出口经由上述第二检测流路供给至上述阀室的流体的压力而切换至上述第二梭阀切换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歧管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电磁阀歧管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电磁阀歧管的滑阀从第一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时的流体的流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电磁阀歧管的滑阀从第二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时的流体的流动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1的电磁阀歧管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梭阀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电磁阀歧管的滑阀从第一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时的流体的压力的变化的图。
图8是表示图1的电磁阀歧管的滑阀从第二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时的流体的压力的变化的图。
图9是放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歧管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8,对将电磁阀歧管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磁阀歧管10包括:电磁阀11、方形块状的歧管基座50以及方形块状的间隔物60。电磁阀11通过间隔物60载置于歧管基座50的载置面50a。而且,电磁阀11与歧管基座50和间隔物60一同构成电磁阀歧管10。
电磁阀11具有细长方形块状的阀壳12。阀壳12具有细长方形块状的壳体主体13、与壳体主体13的长边方向的第一端连结的第一连结块14、以及与壳体主体13的长边方向的第二端连结的第二连结块15。壳体主体13、第一连结块14及第二连结块15例如为合成树脂材料制。壳体主体13具有与间隔物60呈对向的主体相对面13a。第一连结块14具有与间隔物60相对的第一相对面14a。第二连结块15具有与间隔物60相对的第二相对面15a。
如图2所示,壳体主体13具有圆孔状的阀孔16。阀孔16沿壳体主体13的长边方向延伸。阀孔16的第一端开口于壳体主体13的长边方向的第一端面,并且阀孔16的第二端开口于壳体主体13的长边方向的第二端面。由此,阀孔16在壳体主体13的长边方向上贯通壳体主体13。滑阀17能够来回移动地收纳于阀孔16内。
壳体主体13具有分别与阀孔16连通的供给口P、第一输出口A、第二输出口B、第一排出口R1与第二排出口R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1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口。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1为五口电磁阀。
五个口P、A、B、R1、R2是从壳体主体13的长边方向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依照第一排出口R1、第一输出口A、供给口P、第二输出口B、第二排出口R2的顺序排列。各口P、A、B、R1、R2的第一端与阀孔16连通。各口P、A、B、R1、R2的第二端开口于壳体主体13的主体相对面13a。
阀孔16的内周面具有位于供给口P与第一输出口A之间的第一阀座部22。而且,阀孔16的内周面具有位于第一输出口A与第一排出口R1之间的第二阀座部23。阀孔16的内周面具有位于供给口P与第二输出口B之间的第三阀座部24。阀孔16的内周面具有位于第二输出口B与第二排出口R2之间的第四阀座部25。第一阀座部22、第二阀座部23、第三阀座部24及第四阀座部25分别形成为环状且形成阀孔16的内周面的一部分。
阀孔16具有第一孔部16a,其形成阀孔16的第一端部。第一孔部16a与第一排出口R1连通,并且相对于第一排出口R1位于与第二阀座部23相反的一侧。阀孔16具有第二孔部16b,其形成阀孔16的第二端部。第二孔部16b与第二排出口R2连通,并且相对于第二排出口R2位于与第四阀座部25相反的一侧。第一阀座部22、第二阀座部23、第三阀座部24、第四阀座部25、第一孔部16a以及第二孔部16b的内径彼此相同。
滑阀17具有在滑阀17的轴线方向上彼此分开的第一阀部171、第二阀部172、第三阀部173、第四阀部174、第五阀部175及第六阀部176。第一阀部171~第六阀部176从滑阀17的轴线方向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排列成第五阀部175、第二阀部分172、第一阀部171、第三阀部分173、第四阀部174及第六阀部176的顺序。第一阀部171~第六阀部176的外径彼此相同。
滑阀17具有将第一阀部171与第三阀部173相互连结的第一轴部17a、将第一阀部171与第二阀部172相互连结的第二轴部17b以及将第三阀部173与第四阀部174相互连结的第三轴部17c。此外,滑阀17具有将第二阀部172与第五阀部175相互连结的第4轴部17d以及将第四阀部174与第六阀部176相互连结的第五阀部17e。
滑阀17具有柱状的第一突出部17f,其从与第四轴部17d相反的一侧的第五阀部175的端面突出。第一突出部17f是滑阀17的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部。此外,滑阀17具有柱状的第二突出部17g,其从与第五轴部17e相反的一侧的第六阀部176的端面突出。第二突出部17g是滑阀17的轴线方向的第二端部。
第一轴部17a~第五轴部17e、第一突出部17f以及第二突出部17g具有彼此相同的外径。第一阀部171~第六阀部176的外径比第一轴部17a~第五轴部17e、第一突出部17f以及第二突出部17g的外径大。
在第一阀部171的外周面安装有第一阀芯密封件(spool packing)26,当第一阀部171入座到第一阀座部22时,该第一阀芯密封件26将供给口P与第一输出口A之间密封。在第二阀部分172的外周面安装有第二阀芯密封件27,当第二阀部172入座到第二阀座部23时,该第二阀芯密封件27将第一输出口A与第一排出口R1之间密封。在第三阀部173的外周面安装有第三阀芯密封件28,当第三阀部173入座到第三阀座部24时,该第三阀芯密封件28将供给口P与第二输出口B之间密封。在第四阀部174的外周面安装有第四阀芯密封件29,当第四阀部174入座到第四阀座部25时,该第四阀芯密封件29将第二输出口B与第二排放口R2之间密封。第一阀芯密封件26~第四阀芯密封件29为环状且为橡胶制。
第一连结块14具有与第一孔部16a连通的圆孔状的第一活塞收纳凹部31。滑阀17的第一突出部17f能够以如下方式移动,即以从第一孔部16a进入第一活塞收纳凹部31内,并且从第一活塞收纳凹部31没入第一孔16a内的方式移动。圆板状的第一活塞32以能够来回移动的方式收纳于第一活塞容纳凹部31内。第一活塞32被安装于滑阀17的第一端部即第一突出部17f。第一唇形密封圈33被安装于第一活塞32的外周面。第一唇形密封圈33对第一活塞32与第一活塞收纳凹部31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第一活塞32于第一活塞收纳凹部31内划定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相对于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供给和排出先导流体。
第二连结块15具有与第二孔部16b连通的圆孔状的第二活塞收纳凹部35。第二活塞收纳凹部35的内径与第一活塞收纳凹部31的内径相同。滑阀17的第二突出部17g能够以如下方式移动,即以从第二孔部16b进入第二活塞收纳凹部35内,并且从第二活塞收纳凹部35没入第二孔部16b内的方式移动。圆板状的第二活塞36以能够来回移动的方式收纳于第二活塞收纳凹部35内。第二活塞36被安装于滑阀17的第二端部即第二突出部17g。第二活塞36的外径与第一活塞32的外径相同。第二唇形密封圈37被安装于第二活塞36的外周面。第二唇形密封圈37对第二活塞36与第二活塞收纳凹部35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第二活塞36在第二活塞收纳凹部35内划定出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因此,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及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分别设于阀壳12中滑阀17的两端部侧。相对于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供给和排放先导流体。
由于第一活塞32的外径与第二活塞36的外径相同,因此第一活塞32的受压面积,即受到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内的先导流体的压力的第一活塞32的部位的面积,与第二活塞36的受压面积,即受到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内的先导流体的压力的第二活塞36的部位的面积相同。
在第五阀部175的外周面安装有将第五阀部175与第一孔部16a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部件39a。第一密封部件39a为环状且为橡胶制。第一密封部件39a抑制流体从第一排出口R1经由第一孔部16a向第一活塞收纳凹部31泄漏。
在第六阀部176的外周面安装有将第六阀部176与第二孔部16b之间密封的第二密封部件39b。第二密封部件39b为环状且为橡胶制。第二密封部件39b抑制流体从第二排出口R2经由第二孔部16b向第二活塞收纳凹部35泄漏。
如图1所示,电磁阀11具备分别具有螺线管的第一先导阀41及第二先导阀42。因此,电磁阀11是双螺线管型的先导式电磁阀。藉由例如未图示的可程序逻辑控制器(PLC)等外部控制装置来对第一先导阀41及第二先导阀42施加电压。
第一先导阀41为如下的公知的电磁阀,即若施加电压,则将产生先导压力的先导流体供给至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若停止施加电压,则将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的先导流体向大气排出的电磁阀,省略其详细构造的说明。利用第一先导阀41的向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供给先导流体、以及利用第一先导阀41的自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向大气排出先导流体,是使用形成于阀壳12、间隔物60及歧管基座50的未图示的流路而进行的。
第二先导阀42为如下的公知的电磁阀,即若施加电压,则将产生先导压力的先导流体供给至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若停止施加电压,则将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的先导流体向大气排出的电磁阀,省略其详细构造的说明。利用第二先导阀42的向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供给先导流体、以及利用第二先导阀42的自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向大气排出先导流体,是使用形成于阀壳12、间隔物60及歧管基座50的未图示的流路而进行的。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1为内部先导式,其将供给至供给口P的流体的一部分供给至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及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
如图3所示,歧管基座50具有供给流路51、第一输出流路52、第二输出流路53、第一排出流路54及第二排出流路55。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歧管基座50具有至少一个排出流路。供给流路51、第一输出流路52、第二输出流路53,第一排出流路54及第二排出流路55分别具有开口于载置面50a的第一端。
供给流路51具有经由配管等而与未图示的流体供给源连接的第二端。第一输出流路52及第二输出流路53分别具有经由配管等而与未图示的流体压力装置连接的第二端。第一排出流路54及第二排出流路55分别具有经由配管等而与大气连通的第二端。
间隔物60介于阀壳12与歧管基座50之间。间隔物60具有与阀壳12相对的第一相对面60a以及与歧管基座50相对的第二相对面60b。间隔物60的第一相对面60a分别与壳体主体13的主体相对面13a、第一连结块14的第一相对面14a以及第二连结块15的第二相对面15a呈相对。间隔物60的第二相对面60b与歧管基座50的载置面50a呈相对。
间隔物60具有供给连通流路61、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第一排出连通流路64及第二排出连通流路65。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间隔物60具有至少一个排出连通流路。
供给连通流路61的第一端开口于第一相对面60a并且与供给口P连通。供给连通流路61的第二端开口于第二相对面60b并且与供给流路51连通。因此,供给连通流路61将供给口P与供给流路51相互连通。
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的第一端开口于第一相对面60a并且与第一输出口A连通。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的第二端开口于第二相对面60b并且与第一输出流路52连通。因此,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将第一输出口A与第一输出流路52相互连通。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的第一端开口于第一相对面60a并且与第二输出口B连通。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的第二端开口于第二相对面60b并且与第二输出流路53连通。因此,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将第二输出口B与第二输出流路53相互连通。
第一排出连通流路64的第一端开口于第一相对面60a并且与第一排出口R1连通。第一排出连通流路64的第二端开口于第二相对面60b并且与第一排出流路54连通。因此,第一排出连通流路64将第一排出口R1与第一排出流路54相互连通。第二排出连通流路65的第一端开口于第一相对面60a并且与第二排出口R2连通。第二排出连通流路65的第二端开口于第二相对面60b并且与第二排出流路55连通。因此,第二排出连通流路65将第二排出口R2与第二排出流路55相互连通。
在间隔物60的第一相对面60a与阀壳12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66。第一垫片66对间隔物60的第一相对面60a与阀壳12之间进行密封。在间隔物60的第二相对面60b与歧管基座50的载置面50a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67。第二垫片67对间隔物60的第二相对面60b与歧管基座50的载置面50a之间进行密封。
图4表示对第一先导阀41施加电压,且停止对第二先导阀42施加电压时的电磁阀歧管10。利用第一先导阀41,将来自流体供给源的经过压缩的流体作为先导流体而被供给至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并且利用第二先导阀42,将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内的先导流体向大气排出。由此,滑阀17朝向第二活塞收纳凹部35移动。其结果是,滑阀17被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该第一切换位置是将供给口P与第一输出口A相互连通、且将第二输出口B与第二排出口R2相互连通的位置。此外,供给口P和第二输出口B之间由第三阀部173的第三阀芯密封件28密封,并且第一输出口A与第一排出口R1之间由第二阀部172的第二阀芯密封件27密封。
图3表示停止对第一先导阀41施加电压,且对第二先导阀42施加电压时的电磁阀歧管10。利用第二先导阀42,将来自流体供给源的经过压缩的流体作为先导流体供给至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并且利用第一先导阀41,将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内的先导流体向大气排出。由此,滑阀17朝向第一活塞收纳凹部31移动。其结果是,滑阀17被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该第二切换位置是将供给口P与第二输出口B相互连通、且将第一输出口A与第一排出口R1相互连通的位置。此外,供给口P和第一输出口A之间由第一阀部171的第一阀芯密封件26密封,并且第二输出口B与第二排出口R2之间由第四阀部174的第四阀芯密封件29密封。
因此,通过由第一先导阀41相对于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34进行先导流体的供给与排出、以及由第二先导阀42相对于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38进行先导流体的供给与排出,从而使滑阀17在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之间于阀孔16内来回移动。因此,通过使滑阀17在阀孔16内来回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将滑阀17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然后,通过将滑阀17选择性地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从而切换端口之间的连通。
如图5所示,电磁阀歧管10具备压力传感器70、第一检测流路71、第二检测流路72、阀室73、梭阀74、传感器室75以及连通流路76。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流路71、第二检测流路72、阀室73、传感器室75及连通流路76形成于间隔物60。
第一检测流路71的第一端与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连通。因此,第一检测流路71经由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与第一输出口A连通。第一检测流路71的第二端与阀室73连通。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连通。因此,第二检测流路72经由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与第二输出口B连通。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二端与阀室73连通。因此,阀室73与第一检测流路71及第二检测流路72连通。
阀室73由间隔物60的一部分即圆筒状的内壁73a以及分别位于内壁73a的轴线方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面73b和第二端面73c形成。第一检测流路71的第二端开口于第一端面73b。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二端开口于第二端面73c。因此,第一检测流路71中与阀室73相对的开口部位与第二检测流路72中与阀室73相对的开口部位在内壁73a的轴线方向上彼此相对。阀室73收纳梭阀74。
如图6所示,梭阀74为圆柱状。梭阀74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引导面74a以及多个槽74b。各槽74b相对于各引导面74a凹陷。多个槽74b在梭阀74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地配置。各槽74b沿梭阀74的轴线方向延伸。各槽74b的第一端与梭阀74的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面连续,并且各槽74b的第二端与梭阀74的轴线方向的第二端面连续。即,各槽74b遍及整个梭阀74的轴线方向而延伸。各引导面74a在梭阀74的周向延伸成圆弧状。各引导面74a在梭阀74的周向上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槽74b之间。各引导面74a的外径稍小于内壁73a的内径。
如图5及图6所示,梭阀74以如下方式被收纳于阀室73,即以在梭阀74的轴线方向与内壁73a的轴线方向一致的状态下使阀室73能够沿轴线方向来回移动的方式被收纳于阀室73。各引导面74a在形成阀室73的内壁73a滑动,并且引导梭阀74在阀室73内移动。
如图5所示,连通流路76的第一端与阀室73连通,并且连通流路76的第二端与传感器室75连通。因此,连通流路76将阀室73与传感器室75相互连通。连通流路76的第一端开口于内壁73a。在传感器室75收纳有压力传感器70的检测部70a。压力传感器70能够检测流体的压力,从而检测滑阀17的运作状态。具体而言,压力传感器70的检测部70a对传感器室75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间隔物60具有基板收纳室78,该基板收纳室78收纳控制基板77。基板收纳室78与传感器室75连续。压力传感器70以检测部70a位于传感器室75内的状态下安装于控制基板77。传感器室75与基板收纳室78之间被密封部件79密封。密封部件79抑制流体从传感器室75向基板收纳室78泄漏。
如图4所示,若将滑阀17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则流体经由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及第一检测流路71从第一输出口A被供给至阀室73。梭阀74由供给至阀室73的流体的压力而在阀室73内朝向第二端面73c移动。梭阀74通过与第二端面73c抵接而被切换至第一梭阀切换位置,该第一梭阀切换位置是允许第一检测流路71与连通流路76的相互连通,且阻断第二检测流路72与连通流路76的相互连通的位置。由于流入阀室73的流体也流入各槽74b,因此流体容易从第一检测流路71流入阀室73。然后,流入阀室73的流体经由连通流路76被导入至传感器室75。
如图3所示,若将滑阀17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则流体经由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及第二检测流路72从第二输出口B被供给至阀室73。梭阀74由供给至阀室73的流体的压力而在阀室73内朝向第一端面73b移动。梭阀74通过与第一端面73b抵接而被切换至第二梭阀切换位置,该第二梭阀切换位置是阻断第一检测流路71与连通流路76的相互连通,且允许第二检测流路72与连通流路76的相互连通的位置。由于流入阀室73的流体也流入各槽74b,因此流体容易从第一检测流路71流入阀室73。然后,流入阀室73的流体经由连通流路76被导入至传感器室75。
因此,若将滑阀17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而流体从第一输出口A经由第一检测流路71被供给至阀室73,则梭阀74藉由该流体的压力被切换至第一梭阀切换位置。此外,当滑阀17被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而流体从第二输出口B经由第二检测流路72被供给至阀室73,则梭阀74藉由该流体的压力切换至第二梭阀切换位置。各引导面74a引导梭阀74在阀室73内的第一梭阀切换位置与第二梭阀切换位置之间的移动。
如图1所示,电磁阀歧管10还具备控制器80。控制器80安装于控制基板77。控制器80例如为包含CPU和内存(RAM、ROM等)的处理器,根据储存在内存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处理。控制器80电连接至压力传感器70。然后,控制器80接收压力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即与所检测的压力有关的信息。控制器80可以与外部控制装置无线通信。控制器80将与从压力传感器70接收的压力有关的信息发送至外部控制装置。
此外,在控制器80预先储存有判定程序,该判定程序是在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下降的时间点迟于预定的时间点的情况下,判定滑阀17故障的程序。根据该判定程序,控制器80对从向第一先导阀41施加电压直到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到的压力下降的时间进行测量,在该测量时间长于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判定滑阀17故障。此外,根据该判定程序,控制器80对从向第二先导阀42施加电压直到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下降的时间进行测量,在该测量时间长于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判定滑阀17故障。
图7和8中以实线L1所示的波形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流体的压力的变化。此外,图7及图8中以点划线L11所示的波形,表示例如由设置在第一输出流路52的第二端的验证用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从第一输出口A输出的流体的压力时所获得的压力的变化。此外,图7及图8中以双点划线L12所示的波形,表示例如由设置在第二输出流路53的第二端的验证用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从第二输出口B输出的流体的压力时所获得的压力的变化。
图7及图8中,以虚线L2表示施加于第一先导阀41的电压的变化,并且省略施加于第二先导阀42的电压的变化的图示。另外,若对第一先导阀41施加预定的规定的电压Vx,则停止对第二先导阀42施加电压,而施加于第二先导阀42的电压变成零。另一方面,若停止对第一先导阀41施加电压而使对第一先导阀41施加的电压变成零,则对第二先导阀42施加预定的规定的电压Vx。
若对第一先导阀41施加规定的电压Vx而停止对第二先导阀42施加电压,则滑阀17从第二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且供给至供给口P的流体从第一输出口A输出,并且第二输出口B的流体经由第二排出口R2、第二排出连通流路65及第二排出流路55向大气排出。藉此,如图7中的点划线L11所示,由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从零上升到预定的规定的压力Px10,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L12所示,由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从规定的压力Px10下降至零。上升起始点P11以及下降起始点P21与滑阀17从第二换位置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的时间点T1一致,上述上升起始点P11是由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从零开始上升的时间点,上述下降起始点P21是由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从规定的压力Px10开始下降的时间点。
另一方面,若停止对第一先导阀41施加电压而对第二先导阀42施加规定的电压Vx,则滑阀17从第一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且供给至供给口P的流体从第二输出口B输出,并且第一输出口A的流体经由第一排出口R1、第一排出连通流路64及第一排出流路54向大气排出。藉此,如图8中点划线L11所示,由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从规定的压力Px10下降至零,如图8中双点划线L12所示,由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从零上升至规定的压力Px10。下降起始点P12以及上升起始点P22与滑阀17从第一换位置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的时间点T2一致,上述下降起始点P12是由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从规定的压力Px10开始下降的时间点,上述上升起始点P22是由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从零开始上升的时间点。
接着,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将滑阀17从第二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则被导入传感器室75的流体经由连通流路76、阀室73、第二检测流路72以及第二输出连通63而与第二输出口B的流体一起经由第二排出口R2、第二排出连通流动路65以及第二排出流路55逐渐向大气排出。由此,如图7中实线L1所示,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从预定的规定的压力Px逐渐下降。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从规定的压力Px开始下降的下降起始点P1与滑阀17从第二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的时间点T1一致。
然后,供给至供给口P而从第一输出口A输出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第一检测流路71被供给至阀室73。藉此,梭阀74在阀室73内移动直到与第二端面73c抵接,而被切换至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其结果是,来自第一输出口A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第一检测流路71、阀室73以及连通流路76而被导入至传感器室75。这样,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在从规定的压力Px下降至零之前再次上升。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从下降转变为上升的转折点P2与梭阀74从第二梭阀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一梭阀切换位置的时间点T3一致。然后,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上升至预定的规定的压力Px。
图7中,转折点P2与点划线L11及双点划线L12的交点大致一致。而且,实线L1中时序上比转折点P2前面的部分沿双点划线L12延伸,实线L1中时序上比转折点P2后面的部分沿点划线L11延伸。因此,能够通过表示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流体的压力的变化的波形,从而掌握第二输出口B的流体向大气排出,且来自第一输出口A的流体被输出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根据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流体的压力,对滑阀17是否以在阀孔16内从第二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的方式运作进行检测。
另一方面,若将滑阀17从第一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则被导入至传感器室75的流体经由连通流路76、阀室73、第一检测流路71以及第一流路62,而与第一输出口A的流体一起经由第一连通口R1、第一排出连通流路64、以及第一排出流路54逐渐向大气排出。由此,如图8中实线L1所示,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从规定的压力Px逐渐下降。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从规定的压力Px开始下降的下降起始点P3与滑阀17从第一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的时间点T2一致。
然后,供给至供给口P而从第二输出口B输出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以及第二检测流路72而被供给至阀室73。藉此,梭阀74在阀室73中移动直到与第一端面73b抵接,并切换至第二梭阀切换位置。其结果是,来自第二输出口B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第二检测流路72、阀室73以及连通流路76而被导入传感器室75。这样,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在从规定的压力Px下降至零之前再次上升。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从下降转变为上升的转折点P4与梭阀74从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二梭阀切换位置的时间点T4一致。然后,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上升至预定的规定的压力Px。
图8中,转折点P4与点划线L11及双点划线L12的交点大致一致。而且,实线L1中时序上比转折点P4前面的部分沿点链线L11延伸,实线L1中时序上比转折点P4后面的部分沿双点划线L12延伸。因此,能够通过表示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流体的压力的变化的波形,从而掌握第一输出口A的流体向大气排出,且来自第二输出口B的流体被输出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根据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流体的压力,对滑阀17是否以在阀孔16内从第一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的方式运作进行检测。
这样,能够根据由压力传感器70所检测的压力是否为如下波形:从规定的压力Px开始下降,在下降到零之前再次上升,且上升至规定的压力Px,从而能够对滑阀17是否以在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切换的方式运作进行检测。
控制器80例如对从向第一先导阀41施加电压直到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下降的时间进行测量,在该测量时间比预定的时间长的情况下,判定滑阀17故障,且将表示滑阀17故障的信号发送至外部控制装置。此外,控制器80对从向第二先导阀42施加电压直到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下降的时间进行测量,在该测量时间比预定的时间长的情况下,判定滑阀17故障,且将表示滑阀17故障的信号发送至外部控制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1)根据由单个的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是否为如下波形:从规定的压力Px开始下降,在下降到零之前再次上升,成为上升至规定的压力Px,从而能够对滑阀17是否以在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切换的方式运作进行检测。因此,由于仅使用一个压力传感器70就能够检测滑阀17的运作状态,因此与使用两个压力传感器检测滑阀17的运作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减低消耗电力。
(1-2)在间隔物60形成有第一检测流路71、第二检测流路72、阀室73、传感器室75以及连通流路76。第一检测流路71经由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与第一输出口A连通,第二检测流路72经由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与第二输出口B连通。这样,例如,由于不需要在阀壳12、歧管基座50形成第一检测流路71、第二检测流路72、阀室73、传感器室75以及连通流路76,因此能够使用现有结构的阀壳12、歧管基座50。
(1-3)梭阀74为柱状。梭阀74的外周面在形成阀室73的内壁73a滑动,并且具有引导面74a以及槽74b,该引导面74a引导阀室73内的梭阀74在第一梭阀切换位置与第二梭阀切换位置之间的移动,上述槽74b相对于上述引导面74a凹陷。这样,由于是通过使引导面74a在形成阀室73的内壁73a滑动,从而阀室73内的梭阀74的移动受到引导,因此能够使阀室73内的梭阀74顺滑地移动。此外,由于流入阀室73的流体也流入槽74b,因此能够使流体易于从第一检测流路71或第二检测流路72向阀室73流入。
(1-4)控制器80在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下降的时间点迟于预定的时间点的情况下,判定滑阀17故障。由此,能够容易地掌握电磁阀11的维修保养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9对将电磁阀歧管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对于与已经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如图9所示,电磁阀歧管10还具备减压阀81、旁通流路82以及止回阀83。第二检测流路72具有第一流路72a、第二流路72b以及减压阀室72c。第一流路72a的第一端与减压阀室72c连通。第一流路72a的第二端与阀室73连通。第二流路72b的第一端与减压阀室72c连通。第二流路72b的第二端与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连通。
减压阀室72c由间隔物60的一部分即圆筒状的减压阀内壁721c、以及分别位于减压阀内壁721c的轴线方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面722c和第二端面723c形成。第一流路72a的第一端开口于第一端面722c开口。第二流路72b的第一端开口于第二端面723c。因此,第一流路72a的相对于减压阀室72c的开口部位与第二流路72b的相对于减压阀室72c的开口部位在减压阀内壁721c的轴线方向彼此相对。
减压阀室72c收纳减压阀81。因此,减压阀81设置于第二检测流路72。而且,第一流路72a为第二检测流路72中的减压阀81与阀室73之间的部位。第二流路72b是第二检测流路72中的、减压阀81与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之间的部位。即,第二检测流路72具有由减压阀81分隔的第一部位(第一流路72a)与第二部位(第二流路72b)。
减压阀81具有减压阀体81a以及使减压阀体81a向第二端面723c施力的施力弹簧81b。减压阀体81a由施力弹簧81b的作用力而被施力并与第二端面723c抵接,藉此减压阀81成为闭阀状态。另一方面,减压阀体81a克服施力弹簧81b的作用力从而远离第二端面723c,藉此减压阀81成为开阀状态。
旁通流路82以绕过减压阀81的方式将第一流路72a与第二流路72b相互连通。旁通流路82具有第一旁通形成流路82a、第二旁通形成流路82b以及止回阀室82c。第一旁通形成流路82a的第一端与止回阀室82c连通。第一旁通形成流路82a的第二端与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一流路72a连通。第二旁通形成流路82b的第一端与止回阀室82c连通。第二旁通形成流路82b的第二端与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二流路72b连通。
止回阀室82c由间隔物60的一部分即圆筒状的止回阀内壁821c以及分别位于止回阀内壁821c的轴线方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面822c和第二端面823c形成。第一旁通形成流路82a的第一端开口于第一端面822c。第二旁通形成流路82b的第一端开口于第二端面823c开口。因此,第一旁通形成流路82a的相对于止回阀室82c的开口部位与第二旁通形成流路82b的相对于止回阀室82c的开口部位在止回阀内壁821c的轴线方向上彼此相对。
止回阀室82c容纳止回阀83。因此,止回阀83设置于旁通流路82。止回阀83允许流体从阀室73经由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一流路72a、旁通流路82的第一旁通形成流路82a而流入止回阀室82c的流动。另一方面,止回阀83阻断流体从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二流路72b经由旁通流路82的第二旁通形成流路82b而流入止回阀室82c的流动。因此,止回阀83允许从阀室73穿过旁通流路82的流体的第一流动,另一方面,阻断从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二流路72b朝向阀室73的流体的流动,即与第一流动相反的第二流动。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将滑阀17从第二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则被导入传感器室75的流体经由连通流路76、阀室73、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一流路72a以及旁通流路82的第一旁通形成流路82a而流入止回阀室82c。止回阀83允许流入止回阀室82c的流体流动,并穿过止回阀室82c,流经第二旁通形成流路82b、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二流路72b以及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并与第二输出口B的流体一起经由第二排出口R2、第二排出连通流路65以及第二排出流路55而渐渐向大气排出。由此,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到的压力逐渐减小。
然后,被供给至供给口P并从第一输出口A输出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第一检测流路71而被供给至阀室73。由此,梭阀74在阀室73内移动直到与第二端面73c抵接,而被切换至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其结果是,来自第一输出口A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第一检测流路71、阀室73以及连通流路76而被导入传感器室75。这样,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在下降至零之前再次上升。
另一方面,若将滑阀17从第一切换位置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则被导入传感器室75的流体流经连通流路76、阀室73、第一检测流路71以及第一连通流路62,而与第一输出口A的流体一起经由第一排出口R1、第一排出连通流路64以及第一排出流路54渐渐向大气排出。由此,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从规定的压力Px开始逐渐下降。
然后,供给至供给口P并从第二输出口B输出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以及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二流路72b被供给至减压阀室72c。此外,流经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二流路72b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二旁通形成流路82b而被供给至止回阀室82c。止回阀83阻断供给至止回阀室82c的流体向阀室73的流动。
然后,减压阀体81a利用从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二流路72b供给至减压阀室72c的流体的压力,从而克服施力弹簧81b的作用力而远离第二端面723c。由此,减压阀81成为开阀状态。然后,供给至减压阀室72c的流体穿过减压阀室72c,并经由第二检测流路72的第一流路72a而被供给至阀室73。这样,梭阀74在阀室73中移动直到与第一端面73b抵接,并被切换至第二梭阀切换位置。其结果是,来自第二输出口B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二输出连通流路63、第二检测流路72、阀室73以及连通流路76而被导入传感器室75。这样,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在从规定的压力Px下降至零之前再次上升。
导入传感器室75的流体的压力减少了减压阀81的施力弹簧81b的作用力的量。因此,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上升至比规定的压力Px小的值。这样,对于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在滑阀17被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时的压力与在滑阀17被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时的压力是不同的。
因此,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1-1)、(1-2)、(1-3)及(1-4)的效果以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2-1)对于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在滑阀17被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时的压力与在滑阀17切换至第二切换位置时的压力是不同的。因此,能够通过由压力传感器70检测的压力,从而识别是从第一输出口A输出流体还是从第二输出口B输出流体。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所述进行变更而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彼此组合而实施。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间隔物60可以不介于阀壳12与歧管基座50之间。而且,例如,第一检测流路71、第二检测流路72、阀室73、传感器室75及连通流路76能够形成于阀壳12,或者也能够形成于歧管基座50。例如,在第一检测流路71、第二检测流路72、阀室73、传感器室75以及连通流路76形成于阀壳12的情况下,第一检测流路71与第一输出口A连接,并且第二检测流路72与第二输出口B连接。此外,例如,在第一检测流路71、第二检测流路72、阀室73、传感器室75及连通流路76形成于歧管基座50的情况下,第一检测流路71与第一输出流路52连接,并且第二检测流路72与第二输出流路53连接。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在形成阀室73的内壁73a形成与连通流路76连通的槽。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还能够不在梭阀74形成槽74b,且在形成阀室73的内壁73a形成与连通流路76连通的槽。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梭阀74还可以不是圆柱状,例如可以是四角柱状。此外,梭阀74还可以不是柱状,例如可以是球状,梭阀74的形状并不作特别限定。
第二实施方式中,减压阀81还可以不设于第二检测流路72而设于第一检测流路71。此外,旁通流路82只要以绕过减压阀81的方式,相互连接减压阀81与阀室73之间的第一检测流路71的部位以及减压阀81与第一输出连通流路62之间的第一检测流路71的部位即可。简而言之,减压阀81只要设于第一检测流路71及第二检测流路72的一方即可。然后,旁通流路82只要以绕过减压阀81的方式,相互连接第一检测流路71及第二检测流路72的一方的两个部位,即由减压阀81隔开的两个部位即可。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磁阀11例如可以是省略了第二排出口R2的四端口电磁阀。简而言之,电磁阀11只要是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口的结构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0 电磁阀歧管
11 电磁阀
12 阀壳
13 壳体主体
13a 主体相对面
14 第一连结块
14a 第一相对面
15 第二连结块
15a 第二相对面
16 阀孔
16a 第一孔部
16b 第二孔部
17 滑阀
17a 第一轴部
17b 第二轴部
17c 第三轴部
17d 第四轴部
17e 第五轴部
17f 第一突出部
17g 第二突出部
22 第一阀座部
23 第二阀座部
24 第三阀座部
25 第四阀座部
26 第一阀芯密封件
27 第二阀芯密封件
28 第三阀芯密封件
29 第四阀芯密封件
31 第一活塞收纳凹部
32 第一活塞
33 第一唇形密封圈
34 第一先导压力作用室
35 第二活塞收纳凹部
36 第二活塞
37 第二唇形密封圈
38 第二先导压力作用室
39a 第一密封部件
39b 第二密封部件
41 第一先导阀
42 第二先导阀
50 歧管基座
50a 载置面
51 供给流路
52 第一输出流路
53 第二输出流路
54 第一排出流路
55 第二排出流路
60 间隔物
60a 第一相对面
60b 第二相对面
61 供给连通流路
62 第一输出连通流路
63 第二输出连通流路
64 第一排出连通流路
65 第二排出连通流路
66 第一垫片
67 第二垫片
70 压力传感器
70a 检测部
71 第一检测流路
72 第二检测流路
72a 第一流路
72b 第二流路
72c 减压阀室
73 阀室
73a 内壁
73b 第一端面
73c 第二端面
74 梭阀
74a 引导面
74b 槽
75 传感器室
76 连通流路
77 控制基板
78 基板收纳室
79 密封部件
80 控制器
81 减压阀
81a 减压阀体
81b 施力弹簧
82 旁通流路
82a 第一旁通形成流路
82b 第二旁通形成流路
82c 止回阀室
83 止回阀
171 第一阀部
172 第二阀部
173 第三阀部
174 第四阀部
175 第五阀部
176 第六阀部
721c 减压阀内壁
722c 第一端面
723c 第二端面
821c 止回阀内壁
822c 第一端面
823c 第二端面
A 第一输出口
B 第二输出口
P 供给口
R1 第一排出口
R2 第二排出口

Claims (5)

1.一种电磁阀歧管,其具备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电磁阀歧管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阀具备:
阀壳,其具有阀孔,并且具有分别与所述阀孔连通的供给口、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以及排出口;以及
滑阀,其能够来回移动地收纳于所述阀孔,
所述压力传感器构成为对流体的压力进行检测,从而检测所述滑阀的运作状态,
所述滑阀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切换为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所述供给口与所述第一输出口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二输出口与所述排出口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所述供给口与所述第二输出口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输出口与所述排出口相互连通,所述电磁阀歧管还具备:
与所述第一输出口连通的第一检测流路;
与所述第二输出口连通的第二检测流路;
与所述第一检测流路及所述第二检测流路连通的阀室;
收纳于所述阀室的梭阀;
收纳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室;以及
将所述阀室与所述传感器室相互连通的连通流路,
所述梭阀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切换为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和第二梭阀切换位置,在所述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允许所述第一检测流路与所述连通流路的相互连通,且阻断所述第二检测流路与所述连通流路的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二梭阀切换位置,阻断所述第一检测流路与所述连通流路的相互连通,且允许所述第二检测流路与所述连通流路的相互连通,
若所述滑阀切换至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则所述梭阀藉由从所述第一输出口经由所述第一检测流路供给至所述阀室的流体的压力而切换至所述第一梭阀切换位置,另一方面,若所述滑阀切换至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则所述梭阀藉由从所述第二输出口经由所述第二检测流路供给至所述阀室的流体的压力而切换至所述第二梭阀切换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歧管,其中,还具备:
歧管基座,其具有供给流路、第一输出流路、第二输出流路以及排出流路;以及
间隔物,其介于所述阀壳与所述歧管基座之间,
所述间隔物具有将所述供给口与所述供给流路相互连通的供给连通流路、将所述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流路相互连通的第一输出连通流路、将所述第二输出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流路相互连通的第二输出连通流路、以及将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排出流路相互连通的排出连通流路,
所述间隔物还具有所述第一检测流路、所述第二检测流路、所述阀室、所述传感器室以及所述连通流路,
所述第一检测流路经由所述第一输出连通流路与所述第一输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检测流路经由所述第二输出连通流路与所述第二输出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歧管,其中,还具备:
减压阀,其设于所述第一检测流路及所述第二检测流路的一方,并且所述第一检测流路及所述第二检测流路的一方具有由所述减压阀隔开的两个部位;
旁通流路,其以绕过所述减压阀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检测流路及所述第二检测流路的一方的所述两个部位相互连接;以及
止回阀,其设于所述旁通流路,并且构成为允许从所述阀室穿过所述旁通流动路的流体的第一流动,且另一方面阻断与所述第一流动相反的第二流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歧管,其中,所述梭阀为柱状,
所述梭阀的外周面具有:
引导面,其在形成所述阀室的内壁滑动并且引导所述梭阀在所述阀室内的移动;以及
槽,其相对于所述引导面而凹陷。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歧管,其中,还具备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成为接收与由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有关的信息,
所述控制器构成为在由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下降的时间点迟于预定时间点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滑阀的运作不良。
CN202011374669.9A 2019-12-04 2020-11-30 电磁阀歧管 Active CN112901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9460 2019-12-04
JP2019219460A JP7189114B2 (ja) 2019-12-04 2019-12-04 電磁弁マニホール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1819A true CN112901819A (zh) 2021-06-04
CN112901819B CN112901819B (zh) 2022-10-04

Family

ID=76111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4669.9A Active CN112901819B (zh) 2019-12-04 2020-11-30 电磁阀歧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89114B2 (zh)
CN (1) CN112901819B (zh)
TW (1) TWI7609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51642A (ja) * 2022-09-30 2024-04-11 Smc株式会社 マニホールド型空気圧供給機器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マニホールドブロック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0858A (ja) * 1996-08-10 1998-04-28 Ckd Corp 電気操作方向制御弁における圧力検出方法、電気操作方向制御弁及び電気操作弁マニホールド
US5826616A (en) * 1996-11-19 1998-10-27 Isi Norgren, Inc. Valve spool position detector apparatus
CN1280261A (zh) * 1999-07-12 2001-01-17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位置检测功能的换向阀
CN1281112A (zh) * 1999-07-14 2001-01-24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位置检测功能的换向阀
CN1342858A (zh) * 2000-09-05 2002-04-03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备有位置检测功能的岐管阀
CN1467399A (zh) * 2002-07-05 2004-01-14 Smc株式会社 带传感器的集装阀
CN1470791A (zh) * 2002-06-11 2004-01-28 Smc株式会社 具有位置检测机构的集装阀
CN1760576A (zh) * 2004-10-15 2006-04-19 Smc株式会社 带外部口的岐管式电磁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4659U (zh) * 1981-03-06 1982-09-10
JPS6069874U (ja) * 1983-02-07 1985-05-17 キヤタピラー トラクター コンパニー 逆止め弁
JP3367811B2 (ja) * 1996-01-05 2003-01-20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ガス配管系の検定システム
JPH10169818A (ja) * 1996-12-05 1998-06-26 Smc Corp 切換弁用マニホールド
JP3890138B2 (ja) * 1998-04-10 2007-03-07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流量コントローラ
JP3590772B2 (ja) * 2001-01-16 2004-11-17 Smc株式会社 センサ付き電磁弁
JP2004036862A (ja) * 2002-07-08 2004-02-05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切換弁装置
DE102004028437B3 (de) * 2004-06-14 2006-03-02 Sauer-Danfoss Aps Ventilanordnung
JP5717073B2 (ja) * 2012-05-09 2015-05-13 Smc株式会社 電磁弁システム
CN110603385B (zh) * 2017-03-07 2022-11-22 阿斯科公司 在用于歧管组件的电磁阀中预测失效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0858A (ja) * 1996-08-10 1998-04-28 Ckd Corp 電気操作方向制御弁における圧力検出方法、電気操作方向制御弁及び電気操作弁マニホールド
US5826616A (en) * 1996-11-19 1998-10-27 Isi Norgren, Inc. Valve spool position detector apparatus
CN1280261A (zh) * 1999-07-12 2001-01-17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位置检测功能的换向阀
CN1281112A (zh) * 1999-07-14 2001-01-24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位置检测功能的换向阀
CN1342858A (zh) * 2000-09-05 2002-04-03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备有位置检测功能的岐管阀
CN1470791A (zh) * 2002-06-11 2004-01-28 Smc株式会社 具有位置检测机构的集装阀
CN1467399A (zh) * 2002-07-05 2004-01-14 Smc株式会社 带传感器的集装阀
CN1760576A (zh) * 2004-10-15 2006-04-19 Smc株式会社 带外部口的岐管式电磁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2700A (zh) 2021-06-16
JP2021089028A (ja) 2021-06-10
TWI760940B (zh) 2022-04-11
CN112901819B (zh) 2022-10-04
JP7189114B2 (ja)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78437B1 (ko) 위치검출기능을 가진 스위칭밸브
JP4696188B2 (ja) 閉鎖力増強機構付きダイヤフラム型電磁弁
KR100378438B1 (ko) 위치검출기능을 가진 스위칭밸브
EP3457020B1 (en) Solenoid valve for controlling fluid
JP3696075B2 (ja) 磁気センサー付き切換弁
JP2001027358A (ja) 位置検出機能付きパイロット式切換弁
CN112901819B (zh) 电磁阀歧管
KR100348851B1 (ko) 위치검출기능을 가진 전환밸브
AU2017200677B2 (en) Proportional pressure controller with isolation valve assembly
KR100378436B1 (ko) 위치검출기능을 가진 파일럿식 스위칭밸브
JP7329316B2 (ja) 弁構造体及び建設機械
JP2008176693A (ja) 減圧弁
NZ728806A (en) Proportional pressure controller with isolation valve assembly
JP2019007579A (ja) 油圧制御装置
CN111895165A (zh) 阀装置
JP2019086011A (ja) パイロット形電磁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