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0713A - 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0713A
CN112900713A CN202110094643.7A CN202110094643A CN112900713A CN 112900713 A CN112900713 A CN 112900713A CN 202110094643 A CN202110094643 A CN 202110094643A CN 112900713 A CN112900713 A CN 112900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traight plate
plate
angl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46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伟斌
孟宪冬
李�赫
冯帆
黄方林
陶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0946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07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0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07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tain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该现浇板其钢骨架包括底板和多个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以及设置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的垂直连接柱和倾斜连接柱,该钢骨混凝土现浇板能够简化施工难度、增加混凝土与连接部的粘结力,同时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在同等性能的情况下,能够节约用钢量,降低成本。墙体包括两个墙体模块,每个墙体模块均包括侧板和多个连接部,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钢筋网骨架的钢骨混凝土墙体更有利于工厂装配生产,节约施工时间,连接部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与连接部的粘结力,对墙体的竖向承载和抗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
背景技术
钢骨混凝土结构,通过钢骨混凝土结合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受力性能高于这两种结构的叠加,应用于各种工程中,例如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等。
现有钢骨混凝土结构多采用施工现场绑扎钢筋笼,并在施工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方式制作钢骨混凝土结构。需要在现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绑扎钢筋笼,而且在荷载比较大的结构中,为了增大板的抗弯性能,设计时,往往需要配备直径较粗的钢筋,这导致工程造价瞬间提高。
另外,还有一些钢骨混凝土结构的连接部主要采用工字钢、槽钢等光面平直的钢材,虽然相对现场绑扎钢筋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一些施工时间,但还存在连接部与混凝土粘结力较弱的问题,会使其承载能力和抗剪性能下降,并且一旦出现缝隙,内部钢结构容易出现锈蚀现象,后期导致混凝土的进一步开裂。
基于此,如何在尽量节约用钢量、简化施工难度的同时,提高钢骨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能够在节约用钢量、简化施工难度的同时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钢骨混凝土墙体,能够在节约用钢量、简化施工难度的同时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包括:
底板;
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多个垂直连接柱和多个倾斜连接柱,第一角钢包括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第二角钢包括第三直板和第四直板,第一直板和第三直板平行间隔设置,第二直板和第四直板对齐间隔设置,多个垂直连接柱平行间隔的固定设置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每个垂直连接柱的一端抵在第一直板,另一端抵在第三直板,且与第二直板和第四直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垂直连接柱之间形成一间隔部,每个间隔部内设有一倾斜连接柱,将间隔部分隔为两个三角形或两个梯形,第一角钢在底板上通长设置,第一直板固定在底板,多个连接部间隔设置在底板;以及
混凝土,其中,混凝土覆盖连接部并与底板固定。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多个连接部中每两个连接部相背紧贴设置组成连接模块,多个连接模块间隔设置,其中连接部的结构与第一方面中的连接部的结构相同。
在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基础上,优选地,钢骨混凝土现浇板还包括钢筋网,钢筋网固定于多个连接部,且与底板平行设置;和/或
位于相邻的两个间隔部内的两个倾斜连接柱呈90°设置。
优选地,第一角钢为不等边角钢,且第一直板的宽度大于第二直板的宽度;和/或
底板上设有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剪力钉。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骨混凝土墙体,包括两个墙体模块,墙体模块包括侧板和多个连接部,多个连接部间隔设置在侧板,每个连接部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多个垂直连接柱和多个倾斜连接柱,第一角钢包括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第二角钢包括第三直板和第四直板,第一直板和第三直板平行间隔设置,第二直板和第四直板对齐间隔设置,多个垂直连接柱平行间隔的固定设置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每个垂直连接柱的一端抵在第一直板,另一端抵在第三直板,且垂直连接柱有部分侧边分别与第二直板和第四直板连接,相邻的两个垂直连接柱之间形成一间隔部,每个间隔部内设有一倾斜连接柱,倾斜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垂直连接柱连接,将间隔部分隔为两个三角形或两个梯形,第一角钢在侧板上通长设置,第一直板固定在侧板;
两个墙体模块设有连接部的一侧相对设置,两个墙体模块的连接部之间交错设置,并且每个墙体模块的第三直板的外侧分别与相对侧的侧板连接;
在两个侧板之间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覆盖连接部,填充两个侧板之间的空间,并与两个侧板固定。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钢骨混凝土墙体,多个连接部中每两个连接部相背紧贴设置组成连接模块,多个连接模块间隔设置,两个墙体模块的连接模块之间交错设置。其中连接部的结构与第三方面中的连接部的结构相同。
在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提供的任一种钢骨混凝土墙体的基础上,优选地,位于相邻的两个间隔部内的两个倾斜连接柱呈90°设置。
优选地,底板上设有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剪力钉;和/或
连接柱为钢筋。
优选地,在钢骨混凝土墙体的组装侧设有U型钢筋,U型钢筋的封闭端伸出至钢骨混凝土墙体的外侧,U型钢筋的开放端位于两个侧板之间与连接部或侧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侧板可以为钢筋网板、钢格栅板或带孔板。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钢骨混凝土现浇板,其钢骨架包括底板和多个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以及设置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的垂直连接柱和倾斜连接柱,一方面实现第二角钢与第一角钢之间的相对固定,另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尤其是第一角钢通长设置于底板,与底板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抗弯承载力,并且连接部可以在场外装配好,节约施工时间,连接部固定在底板,装配安装方便,另外,连接部的如此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与连接部的粘结力。并且由于底板的设置无需再安装和拆卸底模,进一步简化施工工艺。该钢骨混凝土现浇板与现有采用绑扎钢筋笼的现浇混凝土板相比,能够简化施工难度的同时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在同等性能的情况下,能够节约用钢量,降低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钢骨混凝土墙体,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钢筋网骨架的钢骨混凝土墙体更有利于工厂装配生产,节约施工时间,连接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以及设置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的垂直连接柱和倾斜连接柱,一方面实现第二角钢与第一角钢之间的相对固定,另一方面连接部的如此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与连接部的粘结力,对墙体的竖向承载和抗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钢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另一种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又一种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再一种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另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钢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与传统混凝土现浇板的载荷位移曲线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钢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连接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钢骨混凝土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钢骨混凝土墙体的钢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钢骨结构的端部正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钢骨结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另一种墙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又一种墙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再一种墙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一种钢骨混凝土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
2:连接部;21:第一角钢;211:第一直板;212:第二直板;22:第二角钢;221:第三直板;222:第四直板;23:垂直连接柱;24:倾斜连接柱;
3:混凝土;4:钢筋网;5: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垂直连接柱是指相对于第一直板和第三直板垂直,倾斜连接柱是指相对于第一直板和第三直板倾斜。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骨混凝土现浇板包括钢骨架及浇注在钢骨架的混凝土3。其中,钢骨架包括底板1和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的多个连接部2。
参见图2所示,底板1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连接部2,每个连接部均包括第一角钢21、第二角钢22、多个垂直连接柱23和多个倾斜连接柱24,第一角钢21包括第一直板211和第二直板212,第二角钢22包括第三直板221和第四直板222,第一直板211和第三直板221平行间隔设置,第二直板221和第四直板222对齐间隔设置,即第一角钢21和第二角钢22相对的间隔设置。多个垂直连接柱23平行间隔的固定设置在第一角钢21和第二角钢22之间,每个垂直连接柱23的一端抵在第一直板211,另一端抵在第三直板221,且垂直连接柱23与第二直板212和第四直板222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垂直连接柱23之间形成一间隔部,每个间隔部内设有一倾斜连接柱24,将间隔部分隔为两个三角形,第一角钢21在底板1上通长设置,第一直板211固定在底板1,第二角钢22可以通长布置也可以根据载荷和具体工况需要在长度方向采用拼接布置的方式。
参见图1所示,混凝土3覆盖连接部2,填充底板1上连接部3之外的空间以及间隔部,并与底板1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钢骨混凝土现浇板,连接部2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角钢21和第二角钢22以及设置在第一角钢21和第二角钢22之间的垂直连接柱23和倾斜连接柱24,一方面实现第二角钢22与第一角钢21之间的相对固定,另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尤其是第一角钢21通长设置于底板1,与底板1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抗弯承载力,并且连接部2可以在场外装配好,节约施工时间,连接部2固定在底板1,装配安装方便,另外,连接部2的如此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与连接部2的粘结力,并且由于底板1的设置无需再安装和拆卸底模,进一步简化施工工艺。该钢骨混凝土现浇板与现有采用绑扎钢筋笼的现浇混凝土板相比,能够简化施工难度的同时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在同等性能的情况下,能够节约用钢量,降低成本。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位于相邻的两个间隔部内的两个倾斜连接柱24呈90°设置,提供更稳固的结构。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相邻两个间隔部内的两个倾斜连接柱24也可以平行设置,还可以呈其它角度设置,例如、30°、40°、45°、60°、70°、80°、85°等。
参见图4所示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间隔部内的倾斜连接柱24将该间隔部分隔为两个梯形,倾斜连接柱24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垂直连接柱23连接固定,也可以直接与第一角钢21和第二角钢22连接固定,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进一步连接部2与底板1的接触面积,并尽量减小用钢量,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角钢21采用不等边角钢,其与底板1直接接触的第一直板211的宽度大第二直板212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处第一直板211的宽度是指第一直板211从第二直板212向远离第二直板212的方向延伸的尺寸,而同样,第二直板212的宽度是指由第一直板211向远离第一直板211的方向延伸的尺寸。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角钢21和第二角钢22均可以采用等边角钢。
第一直板211与底板1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优选地,同时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为增强混凝土3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底板1设有连接部2的一侧设有多个剪力钉(图中未示出)。剪力钉本身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增加混凝土3与钢骨架之间的粘结力,参见图6所示,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钢骨架还包括钢筋网4,钢筋网4固定于多个连接部2,即与多个连接部2之间均连接固定,并且与底板1平行设置。在一些具体地实施方式中,钢筋网4为一层,其可以穿插设置在第一角钢21和第二角钢22之间,也可以设置第一角钢22的上侧,即连接部2远离底板1的一侧。优选地,钢筋网4的边界至少与底板1的边界齐平。
为了便于在施工中与相邻的钢骨混凝土现浇板连接,构成湿接缝结构的骨架,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组装侧设有U型钢筋(图中未示出),U型钢筋的封闭端伸出至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外侧,U型钢筋的开放端位于两个侧板之间与底板1或连接部2固定。
在其它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装配侧,钢筋网4的边界大于与底板1的边界,即在装配侧钢筋网4伸出底板1的外侧,作为相邻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湿接缝骨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垂直连接柱23、倾斜连接柱24可以采用截面为圆形的柱体结构。优选地,垂直连接柱23、倾斜连接柱24均为钢筋。更优选地采用工程废料中的短钢筋进行制作,环保廉价。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连接部2可以相向设置(一个连接部的第二直板和第四直板远离另一个连接部的第二直板和第四直板设置),也可以相背设置(一个连接部的第二直板和第四直板靠近另一个连接部的第二直板和第四直板设置),优选地,相邻的连接部2相背设置。
为了验证由钢骨架板与传统板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建立了两块尺寸均为长1.8m,宽0.6m,厚0.1m的混凝土板模型,其中一块为传统混凝土现浇板,钢筋直径为10mm,网间距为100mm,上下两排钢筋网,底部无底板。另一块为本申请中的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包括底板1、两个间隔相背设置的连接部2,每个连接部2的背侧(第二直板和第四直板的外侧)与相近且平行的底板1的侧边的距离为150mm,每个连接部2中相邻间隔部中的倾斜连接柱24之间呈90°设置,倾斜连接柱24将所在间隔部分隔为两个三角形。在连接部2的上侧设置一层钢筋网4,该钢筋网4与底板1平行且其边界与底板1的边界齐平。其中:
底板1为钢板,长度为1800mm,宽度为600mm,厚度为1.8mm。
钢筋网4是由直径6mm的钢筋制成,长度方向上的网间距为250mm,宽度方向上网间距为150mm。
第一角钢21为不等边角钢,第一直板211的宽度为25mm,第二直板212的宽度为16mm,第一直板211和第二直板212的厚度为3mm。
第二角钢22为等边角钢,第三直板221的宽度和第四直板222的宽度均为20mm,厚度均为3mm。
垂直连接柱23为直径6mm钢筋制成,长度为64mm。
倾斜连接柱为直径6mm钢筋制成。
第一角钢21与底板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和焊接同时固定,钢筋网4与连接部之间采用点焊工艺连接,钢筋网4的纵横钢筋可以采用绑扎连接。垂直连接柱23与第一角钢21和第二角钢22之间焊接固定,倾斜连接柱24与垂直连接柱23、第一角钢21和第二角钢22之间焊接固定。
两个模型中用钢量基本相同,使用ABAQUS软件对两块板的受弯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具体地,对使用相同钢体积的本申请中的肋板骨架混凝土现浇板与传统混凝土现浇板进行三点弯曲实验模拟,得到如图7所示的载荷位移曲线图,从该曲线图可知,本申请钢骨混凝土现浇板极限抗弯承载力比传统混凝土现浇板高了一倍有余,且刚度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连接柱24将间隔部分为两个三角形或两个梯形,该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积应满足大于混凝土最大粗骨料的通过要求。
实施例二
参见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二的钢骨混凝土现浇板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外在于: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多个连接部2的设置方式不同,具体地,其多个连接部2中,每两个连接部2相背紧贴设置组成一个连接模块,多个连接模块之间间隔设置。两个相背紧贴设置的连接部2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也可以同时进行螺栓连接和焊接,以保证其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钢骨混凝土现浇板进一步增强钢骨混凝土现浇板的承载能力,改善抗弯性能,有利于抵抗疲劳荷载和交替荷载作用。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任一种连接部,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一个连接模块中,两个连接部相对的倾斜连接柱24倾斜方向不同,更优选地,参见图9所示,相对的两个倾斜连接柱24为空间垂直设置(即在不再同一个平面上垂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连接模块中,两个连接部相对的倾斜连接柱是指两个连接部间隔相对的间隔部内的倾斜连接柱,例如,连接模块一端为基准,其中一个连接部2的第一个间隔部内的倾斜连接柱24与另一个连接部2的第一个间隔部内的倾斜连接柱24为相对的倾斜连接柱,第二个间隔部内的倾斜连接柱24与另一个连接部2的第二个间隔部内的倾斜连接柱24为相对的倾斜连接柱,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模块中两个第一角钢21可以采用一个T型钢构件替换,两个第二角钢22也可以采用一个T型钢构件替换。
实施例三
参见图10-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钢骨混凝土墙体,包括两个墙体模块,墙体模块包括侧板5和多个连接部2,侧板5为钢板,多个连接部2间隔设置在侧板5,两个墙体模块设有连接部2的一侧相对设置,两个墙体模块的连接部2之间交错设置,并且每个墙体模块的第三直板221的外侧分别与相对侧的侧板5连接。此处的连接可以是接触连接,也可以在接触连接的基础上,局部(例如端部)通过点焊加固后的固定连接。
在两个侧板5之间浇注有混凝土3,混凝土3覆盖连接部2,填充两个侧板5之间的空间,并与两个侧板2固定。
本实施例的钢骨混凝土墙体,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钢筋网骨架的钢骨混凝土墙体更有利于工厂装配生产,节约施工时间,连接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以及设置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的垂直连接柱和倾斜连接柱,一方面实现第二角钢与第一角钢之间的相对固定,另一方面连接部的如此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与连接部的粘结力,对墙体的竖向承载和抗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2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任一种连接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2与侧板5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部2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基本相同,连接部的具体结构以及连接部与侧板5之间具体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角钢21为等边角钢,在主要承担竖向荷载(受压)的承重墙或者主要承担水平荷载(受弯)的剪力墙上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侧板5设有连接部2的一侧设有多个剪力钉(图中未示出)。剪力钉本身为现有结构,具体不再赘述。
为了方便钢骨混凝土墙体组装侧的连接,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钢骨混凝土墙体的组装侧设有U型钢筋(图中未示出),U型钢筋的封闭端伸出至钢骨混凝土墙体的外侧,U型钢筋的开放端位于两个侧板之间与连接部2或侧板5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板5可以为钢筋网板(参见图14)、钢格栅板(参见图15)或带孔板(参见图16)。
实施例四
参见图17所示,本实施例四的钢骨混凝土墙体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外在于:墙体模块的多个连接部2的设置方式不同,具体地,其多个连接部2中,每两个连接部2相背紧贴设置组成一个连接模块,多个连接模块之间间隔设置,两个墙体模块的连接模块之间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模块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的连接模块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模块与侧板5之间的连接与实施例二中的连接模块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骨混凝土墙体相对于实施例三中的钢骨混凝土墙体抗压性能应更优,竖向承载能力更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不存在方案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多个垂直连接柱和多个倾斜连接柱,所述第一角钢包括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所述第二角钢包括第三直板和第四直板,所述第一直板和所述第三直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直板和所述第四直板对齐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垂直连接柱平行间隔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之间,每个所述垂直连接柱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一直板,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三直板,且与所述第二直板和所述第四直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垂直连接柱之间形成一间隔部,每个所述间隔部内设有一倾斜连接柱,将所述间隔部分隔为两个三角形或两个梯形,所述第一角钢在所述底板上通长设置,所述第一直板固定在所述底板,多个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以及
混凝土,所述混凝土覆盖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底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混凝土现浇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固定于多个所述连接部,且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和/或
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间隔部内的两个所述倾斜连接柱呈90°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混凝土现浇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为不等边角钢,且所述第一直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直板的宽度;和/或
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剪力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钢骨混凝土现浇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部中每两个所述连接部相背紧贴设置组成连接模块,多个所述连接模块间隔设置。
5.一种钢骨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墙体模块,所述墙体模块包括侧板和多个所述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侧板,每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多个垂直连接柱和多个倾斜连接柱,所述第一角钢包括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所述第二角钢包括第三直板和第四直板,所述第一直板和所述第三直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直板和所述第四直板对齐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垂直连接柱平行间隔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之间,每个所述垂直连接柱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一直板,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三直板,且所述垂直连接柱有部分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直板和所述第四直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垂直连接柱之间形成一间隔部,每个所述间隔部内设有一倾斜连接柱,所述倾斜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所述垂直连接柱连接,将所述间隔部分隔为两个三角形或两个梯形,所述第一角钢在所述侧板上通长设置,所述第一直板固定在所述侧板;
两个所述墙体模块设有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墙体模块的连接部之间交错设置,并且每个所述墙体模块的所述第三直板的外侧分别与相对侧的所述侧板连接;
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浇注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覆盖所述连接部,填充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空间,并与两个所述侧板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骨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间隔部内的两个所述倾斜连接柱呈90°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骨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剪力钉;和/或
所述连接柱为钢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骨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骨混凝土墙体的组装侧设有U型钢筋,所述U型钢筋的封闭端伸出至所述钢骨混凝土墙体的外侧,所述U型钢筋的开放端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与所述连接部或所述侧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骨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钢筋网板、钢格栅板或带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钢骨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部中每两个所述连接部相背紧贴设置组成连接模块,多个所述连接模块间隔设置;
两个所述墙体模块的所述连接模块之间交错设置。
CN202110094643.7A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 Pending CN1129007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4643.7A CN112900713A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4643.7A CN112900713A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0713A true CN112900713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17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4643.7A Pending CN112900713A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071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90611A (ko) * 2008-02-21 2009-08-26 주식회사 종합건축사사무소근정 하프 프리캐스트 합성 슬래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5024916U (zh) * 2015-10-13 2016-02-10 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冷弯薄壁轻型钢结构桁架楼板
CN205502309U (zh) * 2016-01-23 2016-08-2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加强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CN106894557A (zh) * 2017-04-26 2017-06-27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内置模块化桁架的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CN109594688A (zh) * 2019-01-16 2019-04-09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型钢桁架双皮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359601A (zh) * 2019-07-22 2019-10-22 云南建筑产业化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浇筑一次成型的节能模板墙及施工方法
CN111502093A (zh) * 2020-04-24 2020-08-07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空心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90611A (ko) * 2008-02-21 2009-08-26 주식회사 종합건축사사무소근정 하프 프리캐스트 합성 슬래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5024916U (zh) * 2015-10-13 2016-02-10 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冷弯薄壁轻型钢结构桁架楼板
CN205502309U (zh) * 2016-01-23 2016-08-2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加强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CN106894557A (zh) * 2017-04-26 2017-06-27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内置模块化桁架的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CN109594688A (zh) * 2019-01-16 2019-04-09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型钢桁架双皮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359601A (zh) * 2019-07-22 2019-10-22 云南建筑产业化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浇筑一次成型的节能模板墙及施工方法
CN111502093A (zh) * 2020-04-24 2020-08-07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空心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6542B1 (ko) 강판성형보와 콘크리트를 이용한 복합보 구조
KR101225662B1 (ko) 조립식 프리캐스트 격자형 강합성 바닥판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0469001B (zh) 叠合剪力墙及其建造方法
KR101834006B1 (ko) 성형강판을 이용한 강재 조립보와 이를 이용한 철골골조
KR100946940B1 (ko) 강관 기둥과 철근콘크리트 플랫슬래브 간의 전단보강 접합구조
CN213014816U (zh) 混凝土钢结构预制剪力墙
CN111877546B (zh) 一种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装配式框架梁柱湿节点及施工方法
KR200455723Y1 (ko) 하이브리드 철골보
JP2522714B2 (ja) 建築物躯体の施工法
CN110872872A (zh) 一种内置钢板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拼接剪力墙及施工工艺
KR20060087733A (ko) 강판-콘크리트 합성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강성 합성구조시스템
CN108035470B (zh) 一种楼面大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85048A (zh) 一种钢骨架混凝土板及湿接缝结构
CN112900713A (zh) 一种钢骨混凝土现浇板、钢骨混凝土墙体
JP3208530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型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構造体
KR100796216B1 (ko) 건축물의 콘크리트 복합보
KR101463106B1 (ko) 건축용 pc 기둥과 보의 연결구조물
KR200383489Y1 (ko) 영구 구조체로 이용되는 frp 구조체를 사용한 복합 철근콘크리트 보 구축 시스템
KR101171061B1 (ko) 기둥의 수직결합이 용이한 난방배관 일체형 경량합성바닥판이 구비된 모듈러 유닛
CN211369630U (zh) 一种既有结构外设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支撑加固的结构
KR101738244B1 (ko) 트러스보강 조립보
KR101342894B1 (ko) 트러스형 프리스트레스 콘크리트 거더, 그 제작 방법 및 연속화 교량의 제작 방법
CN113216386A (zh) 全装配钢混组合框架-支撑建筑结构体系
CN111719417A (zh) 全预制轻型大悬臂预弯组合盖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20848311U (zh) 一种hpc混凝土浇筑的高强度预制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