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93310A - 光纤盘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盘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93310A
CN112893310A CN202110043264.5A CN202110043264A CN112893310A CN 112893310 A CN112893310 A CN 112893310A CN 202110043264 A CN202110043264 A CN 202110043264A CN 112893310 A CN112893310 A CN 112893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disc
dust removal
roller
ro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32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93310B (zh
Inventor
宗亚楠
胡海洋
陈海健
江金金
吴楝华
朱鑫鹏
王培玉
周树奎
马辉贤
薛济萍
薛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Technologies Fibre Optics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Technologies Fibre Optics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Technologies Fibre Optics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32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93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93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3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93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3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e.g. blowing-out cavities
    • B08B5/023Cleaning travelling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3/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bility for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clean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盘除尘装置,涉及光纤盘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光纤盘除尘的成本较高、效率低且无法满足不同尺寸的光纤盘的除尘需求的技术问题。该光纤盘除尘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吹扫装置和两个第二滚筒,驱动装置位于第二滚筒的上方,驱动装置包括伸缩装置与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滚筒,第一滚筒与两个第二滚筒形成暂存空间,光纤盘放置暂存空间内,伸缩装置带动旋转装置运动,以根据光纤盘的尺寸调整暂存空间的大小;当吹扫装置向光纤盘吹气除尘时,第一滚筒与两个第二滚筒中的至少一者作为驱动滚筒,带动光纤盘转动。本发明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用于对光纤盘的光纤进行除尘。

Description

光纤盘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盘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纤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光纤杂乱无序,且为了便于光纤的运输,需要将光纤缠绕在绕线盘上形成光纤盘。在将光纤盘包膜入库前,可能会有污垢、灰尘等污染物落在光纤盘的光纤上,影响对光纤外观的识别,因此需要对光纤盘进行除尘,即对光纤盘的光纤进行除尘,以提高对光纤外观识别的准确性。
常见的一种对光纤盘除尘的方式为人工手动除尘,即人工使用气枪对光纤盘进行吹气除尘。另一种对光纤盘除尘的方式为采用电机驱动光纤盘旋转,同时使用气枪对光纤盘进行吹气除尘。
然而,人工手动除尘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而采用电机驱动光纤盘旋转并吹气除尘的方案无法满足不同尺寸的光纤盘的除尘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盘除尘装置,用于降低光纤盘除尘的成本、提高光纤盘除尘的效率且满足不同尺寸光纤盘的除尘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盘除尘装置,用于对光纤盘除尘,所述光纤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吹扫装置以及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滚筒;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滚筒的上方,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伸缩装置与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与两个所述第二滚筒之间形成暂存空间,所述光纤盘放置在所述暂存空间内,每个所述端部的外周面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滚面和两个所述第二滚筒的滚面接触;所述伸缩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装置运动,以根据所述光纤盘的尺寸调整所述光纤盘的暂存空间的大小;所述吹扫装置向所述光纤盘吹气除尘时,所述第一滚筒和两个所述第二滚筒中的至少一者作为驱动滚筒,带动所述光纤盘在所述暂存空间内转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吹扫装置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滚筒,驱动装置位于第二滚筒的上方,且驱动装置包括伸缩装置与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滚筒。第一滚筒与两个第二滚筒形成暂存空间,光纤盘放置在暂存空间内,且光纤盘的每个端部的外周面均分别与第一滚筒的滚面以及两个第二滚筒的滚面接触。在吹扫装置对光纤盘吹气除尘的过程中,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中的至少一个滚筒作为驱动滚筒,带动光纤盘在暂存空间内转动,从而全方位的清除光纤盘的光纤上的灰尘。此外,伸缩装置可以根据光纤盘的尺寸带动旋转装置运动,从而调整光纤盘的暂存空间的大小。如此设置,无需人工操作,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当光纤盘的尺寸发生变化时,可以相应的调整暂存空间的大小,使得尺寸改变后的光纤盘的每个端部的外周面也能分别与第一滚筒的滚面以及两个第二滚筒的滚面接触,从而带动不同尺寸的光纤盘转动,满足不同尺寸光纤盘的光纤的除尘需求。
如上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中,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吹扫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滚筒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如上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光纤盘入口与光纤盘出口;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滚筒下方的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输送带,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分别从所述光纤盘入口与所述光纤盘出口穿过所述壳体,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之间设置有多根间隔且平行的支撑滚筒,且各所述支撑滚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滚筒上放置有所述光纤盘,且当放置所述光纤盘的两个所述支撑滚筒经过所述第一滚筒的正下方时,放置所述光纤盘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滚筒为所述第二滚筒。
如上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中,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自清洁装置,所述自清洁装置包括回风单元与过滤单元;所述回风单元用于将所述壳体内部的气体抽出,且所述回风单元将所述壳体内部的气体抽出时,所述壳体外部的气体通过所述过滤单元进入所述壳体内部。
如上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中,所述回风单元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滚筒的正下方区域;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
如上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中,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与所述过滤单元连通,用于将壳体6外部的气体通过所述过滤单元抽入所述壳体内部。
如上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中,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外观识别装置,所述外观识别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外观识别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光纤盘的光纤外观。
如上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中,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通向异常光纤待检测区,所述第一输送装置通向正常光纤流转工位;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移位装置,所述第一移位装置与所述外观识别装置信号连接;当所述外观识别装置检测到所述光纤盘的光纤出现异常现象,且所述光纤盘从所述壳体的出口离开所述壳体内部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将该出现异常现象的光纤所在的所述光纤盘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
如上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端板,所述第一滚筒位于两块所述端板之间;每块所述端板的左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端板左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中的一个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端板左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个转动连接;和/或,每块所述端板的右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三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中的一个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中的另一个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吹扫装置。
如上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所述吹扫装置与所述第四连接件上的所述吹扫装置的数目相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盘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光纤盘除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暂存空间的尺寸大于光纤盘的端部的尺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暂存空间的尺寸小于光纤盘的端部的尺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滚筒与两个第二滚筒共同形成光纤盘的暂存空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盘除尘装置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盘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盘除尘装置的左视图,且此时防护门打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盘除尘装置的左视图,且此时防护门关闭。
附图标记说明:
1:光纤盘;11:端部;
2:伸缩装置;3:旋转装置;
31:第一滚筒;32:顶板;
33:端板;34:第一连接件;
35:第二连接件;36:第三连接件;
37:第四连接件;4:吹扫装置;
5:第二滚筒;6:壳体;
61:第一支架;62:第二支架;
71:回风单元;72:过滤单元;
8:第一输送装置;81:第一输送带;
82:支撑滚筒;9:第二输送装置;
10:第一移位装置;20:控制系统;
30:外观识别装置;40:暂存空间;
50:第二移位装置;60:光纤盘入口;
70:光纤盘出口;80:防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对光纤盘除尘的方式为人工手动除尘,即人工使用气枪对光纤盘进行吹气除尘,然而人工手动除尘的人工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
另一种对光纤盘除尘的方式为采用电机驱动光纤盘旋转,同时使用气枪对光纤盘进行吹气除尘,具体的方案为将传动杆插入光纤盘中心孔中,并将电机转轴与传动杆传动连接,通过电机驱动传动杆转动,从而带动光纤盘转动;或者直接将电机的转轴插入光纤盘中心孔中,通过电机驱动光纤盘转动。在光纤盘转动的过程中,采用气枪对光纤盘吹气除尘,从而全方位清除光纤盘的光纤上的灰尘。然而,传动杆与电机转轴的尺寸单一,只能插入与它们尺寸匹配的中心孔中,而不同尺寸的光纤盘具有不同尺寸的中心孔,使得上述方案中的电机无法带动不同尺寸的光纤盘旋转,导致该方案无法满足不同尺寸光纤盘的除尘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采用机器自动对光纤盘除尘,无需人工操作,从而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滚筒与两个第二滚筒,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形成放置光纤盘的暂存空间。在暂存空间内,光纤盘的每个端部的外周面分别与第一滚筒的滚面以及两个第二滚筒的滚面接触,使得在第一滚筒和/或第二滚筒作为驱动滚筒转动时,光纤盘端面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带动光纤盘在暂存空间内转动。当光纤盘的尺寸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第一滚筒运动,从而相应的调整暂存空间的大小,使得尺寸改变后的光纤盘的每个端部的外周面也能分别与第一滚筒的滚面以及两个第二滚筒的滚面接触,从而带动不同尺寸的光纤盘转动,满足不同尺寸光纤盘的除尘需求。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盘除尘装置,用于对光纤盘除尘。光纤盘1包括绕线盘和缠绕在绕线盘上的光纤,在光纤盘1包膜入库前的运输等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有污垢、灰尘等污染物缠绕在绕线盘上的光纤上,影响对光纤外观的识别且影响光纤的性能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光纤盘1进行除尘,去除光纤上的灰尘等污染物,以保证对光纤外观识别的准确性、提高光纤的性能稳定性。
如图1-图6所示,光纤盘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11,具体的,光纤盘1的绕线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11,不同尺寸的光纤盘1的尺寸不同,相应的光纤盘1的端部11尺寸也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以及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滚筒5,驱动装置位于第二滚筒5的上方,驱动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伸缩装置2与旋转装置3,旋转装置3包括第一滚筒31,第一滚筒与两个第二滚筒5之间形成暂存空间40,光纤盘1放置在暂存空间40内,光纤盘1的每个端部11的外周面均分别与第一滚筒31的滚面以及两个第二滚筒5的滚面接触。
伸缩装置2带动旋转装置3运动,从而根据光纤盘1的尺寸调整光纤盘1的暂存空间40大小。使得在光纤盘1的尺寸改变后,该光纤盘1仍能放入暂存空间40内,且使该光纤盘1的每个端部11的外周面仍能分别与第一滚筒31的滚面以及两个第二滚筒5的滚面接触。
其中,光纤盘1的暂存空间40是指第一滚筒31与两个第二滚筒5所围成的放置光纤盘1的空间。以光纤盘除尘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滚筒31和两个第二滚筒5为例,此时暂存空间40可以为图4所示的分别与第一滚筒31的滚面以及两个第二滚筒5的滚面相切的圆所在的区域。
对于某一尺寸的光纤盘1,参照图4,如果该光纤盘1的端部11尺寸小于暂存空间40的尺寸,则可以先将该光纤盘1放入暂存空间40,即将该光纤盘1放置在两个第二滚筒5上,再通过伸缩装置2带动旋转装置3朝靠近第二滚筒5的方向运动,缩小暂存空间40的尺寸,使第一滚筒31的滚面分别与该光纤盘1的两个端部11的外周面接触,从而得到匹配该光纤盘1的尺寸的暂存空间40;参照图5,如果该光纤盘1的端部11的尺寸大于暂存空间40的尺寸,此时该光纤盘1无法放入暂存空间40,则可以通过伸缩装置2带动旋转装置3朝远离第二滚筒5的方向运动,扩大暂存空间40的尺寸,使得光纤盘1的端部11的尺寸小于暂存空间40的尺寸,再依照上述光纤盘1的端部11的尺寸小于暂存空间40的尺寸时的处理方式调整暂存空间40的尺寸,从而得到匹配该光纤盘1的尺寸的暂存空间40。
当待除尘的光纤盘1位于匹配该光纤盘1尺寸的暂存空间40内时,该光纤盘1的每个端部11的外周面均分别与第一滚筒31的滚面以及两个第二滚筒5的滚面接触,从而使第一滚筒31和/或第二滚筒5带动光纤盘1转动。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吹扫装置4,吹扫装置4用于向光纤盘1吹气除尘。当吹扫装置4向光纤盘1吹气除尘时,第一滚筒31和两个第二滚筒5中的至少一者作为驱动滚筒,带动光纤盘1在暂存空间40内转动。这样设置,可以全方位的对光纤盘1的光纤吹气除尘。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以第一滚筒31作为驱动滚筒。
经过上述设置,可以自动对光纤盘1除尘,无需人工操作,从而降低了对光纤盘1除尘的成本,提高了对光纤盘1除尘的效率。且可以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带动不同尺寸的光纤盘1转动,满足不同尺寸的光纤盘1的除尘需求。
如图7-图10所示,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壳体6,驱动装置、吹扫装置4以及第二滚筒5均位于壳体6内部。通过设置壳体6,在对光纤盘1吹气除尘时,可以防止壳体6外界的灰尘等污染物落在光纤盘1上。
如图8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6内设置有第一支架61,驱动装置中的伸缩装置2固定在第一支架61上,伸缩装置2可以为气缸或电缸。伸缩装置2的活塞杆与旋转装置3连接,用于带动旋转装置3运动。
参照图1,旋转装置3包括顶板32、第一滚筒31以及两块相对设置的端板33,顶板32与伸缩装置2的活塞杆连接,两块端板33分别固定在顶板32的两端,第一滚筒31位于两块端板33之间,且第一滚筒3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块端板33上。第一滚筒31可以为电动滚筒、气动滚筒以及液压滚筒中的任意一种,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滚筒31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第一滚筒31与两个第二滚筒5共同形成光纤盘1的暂存空间40。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滚筒31的数量为多个,如图6所示,第一滚筒3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滚筒31与两个第二滚筒5共同形成光纤盘1的暂存空间40。为了便于理解,下文均以第一滚筒31的数量为一个进行描述。
参照图1与图2,每块端板33的左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件34,位于两块端板33的左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3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5,第二连接件35的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接件34中的一个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接件34中的另一个转动连接;和/或,每块端板33的右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三连接件36,位于两块端板33的右侧的两个第三连接件36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件37,第四连接件37的一端与两个第三连接件36中的一个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两个第三连接件36中的另一个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35与第四连接件37上均设置有多个吹扫装置4。其中,上述左侧与右侧为图2中端板33的左侧与右侧,吹扫装置4可以为气枪、风扇等。
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二连接件35与第四连接件37转动,从而调整第二连接件35与第四连接件37上的吹扫装置4的出风方向,利于提高除尘效率。
第二连接件35与第四连接件37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5与第四连接件37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连接件35与第四连接件37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吹扫装置4,如此设置,可以更为均匀的对光纤盘1吹气除尘。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34与第三连接件36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4与第三连接件36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件3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端板33左侧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连接件35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滚筒31的轴向延伸,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一滚筒31的一侧,且第二连接部朝远离第一滚筒31的方向延伸。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第二连接件35与第一滚筒31之间的距离,避免第二连接件35上的吹扫装置4与第一滚筒31接触,保护吹扫装置4。同理,第三连接件36的结构可参照第一连接件34,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7和图8,壳体6上还设置有光纤盘入口60与光纤盘出口70,在实际除尘过程中,光纤盘1从光纤盘入口60进入壳体6内部,从光纤盘出口70离开壳体6内部。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自清洁装置,自清洁装置包括回风单元71与过滤单元72,回风单元71包括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位于壳体6内部,出气口位于壳体6外部,过滤单元72设置在壳体6上。通过回风单元71,可以将壳体6内部的气体抽出,且在将壳体6内部的气体抽出时,壳体6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过滤单元72进入壳体6内部,从而起到净化壳体6内部气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光纤盘1的洁净度。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设置自清洁装置在光纤盘1进入壳体6内部至该光纤盘1离开壳体6内部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工作状态。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6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架62,第二支架62位于第二滚筒5的下方,回风单元71固定在第二支架62上,且回风单元71的进气口位于第二滚筒5的正下方区域,过滤单元72设置在壳体6的顶部。这样设置,可以使从光纤盘1上吹落的灰尘更为迅速的通过回风单元71离开壳体6内部。
自清洁装置还包括送风单元,送风单元与过滤单元72连通,用于将壳体6外部的气体通过过滤单元72抽入壳体6内部,提高壳体6外部的气体通过过滤单元72流入壳体6内部的速率。此外,自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离子杀菌装置等其他有利于净化空气的装置。
壳体6、第一支架61以及第二支架62等框架结构可以采用铝型材、透明有机玻璃等反光或透明材料组装而成,也可以采用不反光且不透明材料组装而成,采用不反光且不透明材料可以防止壳体6、第一支架61以及第二支架62等框架结构干扰外观识别装置对光纤外观的识别与检测,提高光纤外观识别的准确性。外观识别装置将在下文进行介绍。
参照图7和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输送装置8,第一输送装置8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输送带81,两个第一输送带81分别从壳体6上的光纤盘入口60与光纤盘出口70穿过壳体6,两个第一输送带81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且平行的支撑滚筒82,且各支撑滚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输送带连接。
相邻的两个支撑滚筒82上放置有光纤盘1,且当放置光纤盘的两个支撑滚筒经过第一滚筒的正下方时,放置光纤盘的两个相邻的支撑滚筒为第二滚筒。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8上放置有多个光纤盘1,每个光纤盘1对应两个相邻的支撑滚筒82。其中,第一输送带81可以为皮带传动结构或链轮传动结构。支撑滚筒82可以为电动滚筒、气动滚筒、液压滚筒中的任意一种。
在第一输送带81运动时,两个第一输送带81之间的多根支撑滚筒82以及支撑滚筒82上的光纤盘1随着第一输送带81从光纤盘入口60进入壳体6内部,再从光纤盘出口70离开壳体6内部。当光纤盘1与放置该光纤盘1的支撑滚筒82进入壳体6内部后,光纤盘1与放置该光纤盘1的支撑滚筒82经过第一滚筒31的正下方。
当放置光纤盘1的两个支撑滚筒82经过第一滚筒31的正下方时,放置该光纤盘1的两个相邻的支撑滚筒82即为第二滚筒5,此时第一输送带81停止运动,第一滚筒31被伸缩装置2的带动,使得第一滚筒31的滚面与该光纤盘1的端部11的外周面接触。第一滚筒31与第二滚筒5共同形成匹配该光纤盘1的尺寸的暂存空间40。第一滚筒31开始转动,该光纤盘1在第一滚筒31的驱动下转动,且吹扫装置4开启,对该光纤盘1进行吹气除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光纤盘入口60与光纤盘出口70处还分别设置有防护门80,在光纤盘入口60一侧的部分壳体6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传感器,第一定位传感器与光纤盘入口60处的防护门80信号连接,当第一定位传感器感应到光纤盘1接近光纤盘入口60后,光纤盘入口60处的防护门80开启,光纤盘1从光纤盘入口60进入壳体6内部。在光纤盘出口70一侧的部分壳体6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传感器,第二定位传感器与光纤盘出口70处的防护门80信号连接,当第二定位传感器感应到光纤盘1接近光纤盘出口70后,光纤盘出口70处的防护门80开启,光纤盘1从光纤盘出口70离开壳体6内部。
且在对壳体6内部的光纤盘1进行吹气除尘操作的过程中,光纤盘入口60与光纤盘出口70处的防护门80均关闭。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隔绝壳体6的内部与外部,防止外界灰尘等污染物进入壳体6内部。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定位光纤盘1在壳体6内的位置,壳体6内部还设置有第三定位传感器,第三定位传感器与驱动装置以及吹扫装置4信号连接,当第三定位传感器感应到光纤盘1位于第一滚筒31的正下方区域时,驱动装置与吹扫装置4开始工作,工作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外观识别装置30,外观识别装置30位于壳体6内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8,外观识别装置30设置在第一支架61上,外观识别装置30用于检测光纤盘1的光纤外观。具体的,外观识别装置30用于检测光纤盘1的光纤是否出现损伤(皮裂、掉皮、压痕等)、清洁度是否达标、颜色是否均匀统一、是否有气泡等异常现象。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在对光纤盘1吹气除尘的操作结束之后,使光纤盘1继续转动,且使外观识别装置30对光纤盘1的光纤表面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外观识别装置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具有了自动对光纤外观进行检测的功能,无需人工肉眼检测光纤外观,减小了误差与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装置9和第一移位装置10,第二输送装置9的结构可参考第一输送装置8,此处不做赘述。第二输送装置9通向异常光纤待检测区,第一输送装置8通向正常光纤流转工位。
第一移位装置10于外观识别装置30信号连接,第一移位装置10用于将外观识别装置30检测出的出现异常现象的光纤所在的光纤盘从第一输送装置8移动到第二输送装置9,第二输送装置9将该光纤盘1运往异常光纤待检测区,从而对该光纤盘1进行进一步的检测。第一移位装置10的动力机构可以为气缸、电缸、电机、电动推杆等,此处不做限制。
经过上述设置,可以自动分拣异常光纤盘与正常光纤盘,无需人工分拣,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其中,异常光纤盘指出现上述异常现象的光纤所在的光纤盘,正常光纤盘指没有出现上述异常现象的光纤所在的光纤盘。
如图8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装置9设置在壳体6的光纤盘出口70一侧,且邻近第一输送装置8。第一移位装置10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机构,且第一移位装置10设置在靠近光纤盘出口70的部分第一输送装置8上,当出现上述异常现象的光纤所在的光纤盘1运动至第一移位装置10的推杆附近时,第一移位装置10将该光纤盘1从第一输送装置8推向第二输送装置9。
第一移位装置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每个第一移位装置10可以靠近光纤盘出口70设置,也可以远离光纤盘出口70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20,控制系统20分别与外观识别装置30以及第一移位装置10信号连接,外观识别装置30向控制系统20传输采集到的光纤盘1的光纤外观信息,控制系统20接收到该光纤外观信息后判断该光纤盘1的光纤是否正常。
如果该光纤盘1的光纤出现上述异常现象,控制系统20向第一移位装置10发送移位信号,第一移位装置10接收到移位信号,且该出现异常现象的光纤所在的光纤盘1从光纤盘出口70离开壳体6内部后,第一移位装置10将该出现异常现象的光纤所在的光纤盘1从第一输送装置8移动到第二输送装置9,第二输送装置9将该光纤盘1输送至异常光纤待检测区,以对该光纤盘1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如果该光纤盘1的光纤没有出现上述异常现象,则第一移位装置10无动作,第一输送装置8将该光纤盘输送至正常流转工位,以进行覆膜等加工工序。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移位装置50,第二移位装置50设置在靠近光纤盘入口60的部分第一输送装置8上,用于调整光纤盘1在支撑滚筒82上的纵向位置,以确保光纤盘1进入壳体6内部后,第一滚筒31的滚面能够分别于光纤盘1的两个端部11的外周面接触。此处的纵向即为图7中的纵向。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纤盘除尘装置,用于对光纤盘除尘,所述光纤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吹扫装置以及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滚筒;
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滚筒的上方,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伸缩装置与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与两个所述第二滚筒之间形成暂存空间,所述光纤盘放置在所述暂存空间内,每个所述端部的外周面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滚面和两个所述第二滚筒的滚面接触;
所述伸缩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装置运动,以根据所述光纤盘的尺寸调整所述光纤盘的暂存空间的大小;
所述吹扫装置向所述光纤盘吹气除尘时,所述第一滚筒和两个所述第二滚筒中的至少一者作为驱动滚筒,带动所述光纤盘在所述暂存空间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吹扫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滚筒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光纤盘入口与光纤盘出口;
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滚筒下方的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输送带,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分别从所述光纤盘入口与所述光纤盘出口穿过所述壳体,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之间设置有多根间隔且平行的支撑滚筒,且各所述支撑滚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连接;
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滚筒上放置有所述光纤盘,且当放置所述光纤盘的两个所述支撑滚筒经过所述第一滚筒的正下方时,放置所述光纤盘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滚筒为所述第二滚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自清洁装置,所述自清洁装置包括回风单元与过滤单元;
所述回风单元用于将所述壳体内部的气体抽出,且所述回风单元将所述壳体内部的气体抽出时,所述壳体外部的气体通过所述过滤单元进入所述壳体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单元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滚筒的正下方区域;
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与所述过滤单元连通,用于将壳体6外部的气体通过所述过滤单元抽入所述壳体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外观识别装置,所述外观识别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外观识别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光纤盘的光纤外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通向异常光纤待检测区,所述第一输送装置通向正常光纤流转工位;
所述光纤盘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移位装置,所述第一移位装置与所述外观识别装置信号连接;
当所述外观识别装置检测到所述光纤盘的光纤出现异常现象,且所述光纤盘从所述壳体的出口离开所述壳体内部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将该出现异常现象的光纤所在的所述光纤盘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端板,所述第一滚筒位于两块所述端板之间;
每块所述端板的左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端板左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中的一个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端板左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个转动连接;
和/或,每块所述端板的右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三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中的一个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中的另一个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吹扫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所述吹扫装置与所述第四连接件上的所述吹扫装置的数目相同。
CN202110043264.5A 2021-01-13 2021-01-13 光纤盘除尘装置 Active CN112893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3264.5A CN112893310B (zh) 2021-01-13 2021-01-13 光纤盘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3264.5A CN112893310B (zh) 2021-01-13 2021-01-13 光纤盘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3310A true CN112893310A (zh) 2021-06-04
CN112893310B CN112893310B (zh) 2023-12-05

Family

ID=76112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3264.5A Active CN112893310B (zh) 2021-01-13 2021-01-13 光纤盘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933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49503A1 (de) * 2022-10-04 2024-04-10 Neuhäuser GmbH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eines werkstück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8362A (zh) * 2016-08-29 2016-12-21 信质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定子总成内外圆除漆机
CN108687636A (zh) * 2018-07-16 2018-10-23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圆管外表除锈机
CN110355128A (zh) * 2019-08-14 2019-10-22 合肥立得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外表清洗设备
CN210474836U (zh) * 2019-07-19 2020-05-08 江苏神州万隆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电极喷气除尘装置
CN210550233U (zh) * 2019-07-02 2020-05-19 绍兴和为贵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外圈高效清洗打磨装置
CN210588477U (zh) * 2019-08-16 2020-05-22 常州市同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轧辊外圆磨床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8362A (zh) * 2016-08-29 2016-12-21 信质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定子总成内外圆除漆机
CN108687636A (zh) * 2018-07-16 2018-10-23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圆管外表除锈机
CN210550233U (zh) * 2019-07-02 2020-05-19 绍兴和为贵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外圈高效清洗打磨装置
CN210474836U (zh) * 2019-07-19 2020-05-08 江苏神州万隆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电极喷气除尘装置
CN110355128A (zh) * 2019-08-14 2019-10-22 合肥立得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外表清洗设备
CN210588477U (zh) * 2019-08-16 2020-05-22 常州市同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轧辊外圆磨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49503A1 (de) * 2022-10-04 2024-04-10 Neuhäuser GmbH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eines werkstück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3310B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93310A (zh) 光纤盘除尘装置
CN103282574A (zh) 烘干机
CN112678508B (zh) 一种自动上板设备
CN115452848A (zh) 一种人造板表面瑕疵自动检测设备
CN111137645A (zh) 一种纸盖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0602364B (zh) Ccd采集摄像头自清洁机构
CN112902887B (zh) 一种轴承外圈同轴度的检测系统
CN210741432U (zh) 一种覆铜板厚度检测装置
CN109499911B (zh) 一种称重筛选机
CN109367208B (zh) 丝印标牌的生产流水线
CN2526837Y (zh) 用于大张钞票印刷质量检验机带复合探头的检测装置
CN214004934U (zh) 一种吹吸式纱线清洗装置
CN110572550B (zh) 一种间断式输送物料图像信号采集装置
CN113909224A (zh) 一种激光除锈控制装置
CN110451210B (zh) 间断式输送物料设备的图像信号采集方法
CN117470860B (zh) 一种硬币点钞设备用硬币双面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7300968U (zh) 一种易维护风机室
CN209998076U (zh) 一种带有卷帘的吸风罩支撑架
CN213747702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的除湿装置
CN110180811A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清晰度高的芯片检测设备
CN114965489B (zh) 一种滚珠丝杠副加工用带有表面缺陷检测的输送线
CN219396244U (zh) 一种烟支外观质量检测装置
CN220207028U (zh) 一种aoi检测装置及面板检测设备
CN218065771U (zh) 一种反光布加工用连续烘干装置
CN220767271U (zh) 一种梳棉机淌棉板除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