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8490A - 盘形投掷对象 - Google Patents

盘形投掷对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8490A
CN112888490A CN201880098290.4A CN201880098290A CN112888490A CN 112888490 A CN112888490 A CN 112888490A CN 201880098290 A CN201880098290 A CN 201880098290A CN 112888490 A CN112888490 A CN 112888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us
section
curved profile
disc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82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8490B (zh
Inventor
A·冯赫兰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boba Co
Original Assignee
Waboba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boba Co filed Critical Waboba Co
Publication of CN112888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8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3/00Other toys
    • A63H33/18Throwing or slinging toys, e.g. flying disc toy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投掷对象包括结合至边缘(16)的气垫区段(14)。边缘(16)包括内表面(RIS)以及弯曲轮廓区段(CSi、CS2、CS3、CS4)的序列,其中边缘(16)的内表面(RIS)在一个端部处结合至气垫区段(14)的内表面(BSIS)并且在第二端部处经由轮廓区段(CSi、CS2、CS3、CS4)结合至气垫区段(14)的外表面(BSOS)。轮廓区段(CSi、CS2、CS3、CS4)经由第一极限半径(ERi)将内表面(RIS)与外表面(BSOS)互连,第一极限半径位于距内表面(RIS)的最大水平距离处,内表面(BSIS)具有第一曲率,并且在序列中最后的轮廓区段(CS4)与外表面(BSOS)的至少一部分一起具有不同的第二曲率。

Description

盘形投掷对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形投掷对象。
背景技术
对于出于娱乐目的使用,诸如飞盘TM的盘形投掷对象是非常受欢迎的。
存在有多种这样的盘形飞行对象,它们中的一个在CN2649139Y中示出。在此,盘的厚度从中心部分至弧形边沿或边缘由小到大逐渐地变化。盘是柔软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及飞行性能。
其他的盘通过US5531624和US4568297得知。
受关注的是制造能够长时间停留在空中的盘。还受关注的是允许盘的边缘被稳固地握住以改善投掷的准确度。还受关注的是改善在空中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诸如避免晃动。还可能受关注的是,对象例如是柔软的,以便被折叠或避免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一个或多个上文所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盘形投掷对象,盘形投掷对象具有穿过盘中心被限定的中心轴线。对象包括结合至边缘的第一气垫区段。边缘又包括从中心轴线径向地移位的内表面和弯曲轮廓区段的序列。边缘的内表面在一个端部处结合至第一气垫区段的内表面并且在第二端部处经由轮廓区段结合至第一气垫区段的外表面,其中轮廓区段经由第一极限半径将边缘的内表面与第一气垫区段的外表面互连,第一极限半径位于距边缘的内表面的最大水平距离处。第一气垫区段的内表面具有第一曲率,并且在序列中最后的轮廓区段与第一气垫区段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一起具有不同的第二曲率。第一曲率和第二曲率使得第一气垫区段的厚度朝向中心轴线减小。
在本方面的第一变型中,第一曲率是从起始半径开始的指数曲率,起始半径在边缘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二曲率是从第一极限半径开始的抛物线曲率。
在该情况中还可行的是,将第一曲率形成为指数曲线,使得从在边缘的内表面上的起始半径开始的第一曲率上的径向位置变化针对沿中心轴线在朝向盘中心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的变化呈指数,并且将第二曲率形成为二次多项式曲线,使得从第一极限半径开始的在第二曲率上的径向位置变化,在沿中心轴线朝向盘中心的外表面的方向上呈抛物线。
在上文所提到的情况中还可行的是,在边缘的内表面上的起始半径轴向地与第一极限半径对齐。
根据本方面的另一变型可行的是,边缘包括第二极限半径,第二极限半径位于沿中心轴线距盘中心的外表面的最大距离处。
因此,第二极限半径不是距中心轴线最近或者离中心轴线最远的半径,而是对象轴向地离盘中心的外表面最远的半径。
可行的是,与第二极限半径相比,第一极限半径被置于更接近边缘的轴向最高半径,其中边缘的轴向最高半径可以是轴向地最接近盘中心的外表面的半径。
另外可行的是,与第二极限半径到第一极限半径的距离相比,第二极限半径径向地更接近于边缘的内表面。
轮廓区段包括第一弯曲轮廓区段、第二弯曲轮廓区段、第三弯曲轮廓区段和第四弯曲轮廓区段,第一弯曲轮廓区段从边缘的内表面延伸至第二极限半径,第二弯曲轮廓区段从第二极限半径延伸至中间半径,中间半径在边缘的内表面和第一极限半径之间,第三弯曲轮廓区段从中间半径延伸至第一极限半径,第四弯曲轮廓区段是序列的最后的弯曲轮廓区段。
在该情况中另外可行的是,第一弯曲轮廓区段和第二弯曲轮廓区段是从第二极限半径开始的抛物线,使得从第二极限半径开始的第一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和第二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上的轴向位置变化针对远离第二极限半径的径向变化呈抛物线。还可行的是,第三弯曲轮廓区段和第四弯曲轮廓区段是从第一极限半径开始的抛物线,使得从第一极限半径开始的第三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和第四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上的径向位置变化针对远离第一极限半径的轴向变化呈抛物线。第一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第二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第三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和第四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可以例如是具有作为二次多项式曲线的形状。
边缘因此还可以具有基本上为耳型的截面。
还可行的是,第二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在中间半径周围逐渐地过渡到第三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
根据另一可行的变型,第二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在第二极限半径的附近与第一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相同,并且第三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在第一极限半径的附近与第四弯曲轮廓区段的曲率相同。
还可行的是,投掷对象包括第二气垫区段,第二气垫区段形成对象的中心区段,中心区段具有是对象的盘中心的中心点。在该情况中,第一气垫区段形成在中心区段与边缘之间的桥接区段。中心区段可以附加地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的第一半径。另外可行的是,中心区段具有统一的厚度。
在该情况中可行的是,对象的直径比中心区段的半径大至少10倍,并且优选在大于20倍至30倍的范围内。
在该情况中,有如下一种中心区段,另外或替换地可行的是,形成桥接区段的第一气垫区段具有内半径和外半径,内半径与中心区段的半径一致,桥接区段在内半径处结合至中心区段,桥接区段在外半径处结合至边缘,其中外半径在内半径的8倍至14倍的范围内。
另一可行性是,边缘的宽度在径向方向上(即在第一极限半径与边缘的内表面之间)在4mm至8mm的范围内。
另一可行性是,在对象的中心点处的厚度在0.3mm至0.5mm的范围内。这意味着当有中心区段时,该中心区段可以具有在0.3mm至0.5mm的范围内的厚度。
又有另一可行性是,对象具有在10mm至14mm的范围内的厚度。当边缘也被考虑时,该厚度可以是在中心点处的厚度。
对象另外可以是柔性对象。
如果对象是柔性的,那么构成对象的材料可以是弹性体,诸如硅胶、橡胶、热塑性弹性体(TPE)或热塑性橡胶(TPR)。
当对象是柔性的,另外地或替换地,对象可以具有40至70的邵氏D硬度,优选具有55至65的邵氏D硬度。
本发明具有多个优点。本发明允许同时达到数个不同的目的。通过使用两个不同的曲率,可以设计出针对实现一个目的的一个曲率,以及针对另一个目的的另一个曲率。第一曲率可以例如被设计用于使气垫区段尽可能薄,以便减小重量并且允许对象在空中停留更长时间。替换地,第二曲率可以被用于改进空气动力学特性,诸如避免在空中的晃动。
通常,除非在本文中另有明确限定,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将根据它们在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遍意义来解释,。所有对“一/一个/元件、设备、部件、装置、步骤等等”的提及都应公开地被解释为提及元件、设备、部件、装置、步骤等等中的至少一个例子,除非另有明确声明。在本文中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都不必以公开的确切顺序来执行,除非明确声明。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从盘形投掷对象的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2示出盘形投掷对象从下方的立体图;
图3示出盘形投掷对象的指示截取截面所在处的俯视图;
图4示出在图3中指示的截面处截取的对象的截面图;
图5示出截面的一部分的第一放大图,其示出了边缘和桥接区段的部分;
图6示出具有边缘和桥接区段的更多细节的第二放大图;
图7a示出指数曲线;
图7b示出抛物线曲线;以及
图8示出被折叠在用户手中的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更完整地描述本发明,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对在本文中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示例性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更详尽且完整,并且将完全地将本发明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指代相似的元件。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从盘形投掷对象10的上方看的立体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从盘形投掷对象10的下方看的立体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圆盘状的抛物10以及其中已经截取横截面图的标记A-A的正视图,图4示出了在图3中指示的截面A-A处截取的对象的截面图,图5示出截面的部分的第一放大图,其示出了边缘和桥接区段的部分,并且图6示出具有边缘和桥接区段的第二放大图。
如在上面提到的图中所看到的,投掷对象10是盘形的。如在图4中最清楚地看见的,对象包括中心区段12,中心区段经由桥接区段14结合至边缘16。因此还可以看出,桥接区段14结合至边缘16。桥接区段14在此处是第一气垫区段并且中心区段是第二气垫区段。这些区段以这种方式命名是因为在使用中它们两者被认为用以被气垫抬起。
中心区段12是柱形的,并且可以具有统一的与柱的高度对应的厚度T1,该柱还是实心的。在该情况中,厚度在0.3mm至0.5mm的范围中。由于中心区段12的形状是柱,那么便限定出穿过中间、即穿过该中心区段12的中心点的中心轴线AX,并且区段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AX的第一半径R1。该中心点还是盘中心的中心点。
还可以看到,桥接区段14具有与中心区段12的第一半径R1一致的内半径,并且桥接区段14在桥接区段结合至边缘16处具有外半径R2。如在附图中可以看到的,该桥接区段不具有统一的厚度,而替代地,具有朝边缘16增加的厚度或朝中心区段12减小的厚度。
边缘16又具有形状像耳朵的截面。
在图4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到,边缘具有与距中心轴线AX相距一定距离的内表面RIS,该内表面RIS对应于第二半径R2,并且在图6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到弯曲轮廓区段CS1、CS2、CS3、CS4的序列。
边缘16的内表面RIS具有到中心轴线AX的相同距离。内表面因此是环绕弯曲的,以及围绕并朝向中心轴线AX。内表面RIS因此围绕具有以环绕中心轴线居中的半径R2的柱形体积。另外,内表面RIS在第一端部处结合至桥接区段14的内表面BSIS,并且在第二端部处经由轮廓区段CS1、CS2、CS3、CS4结合至桥接区段14的外表面BSOS。因此,第一端部也经由桥接区段14的内表面BSIS结合至中心区段12的平坦的内表面CSIS,并且第二端部也经由轮廓区段CS1、CS2、CS3、CS4和桥接区段14的外表面BSOS结合至中心区段12的外表面CSOS。桥接区段的内表面将在后面被命名为桥接区段内表面,桥接区段的外表面将被命名为桥接区段外表面,中心区段的内表面将被命名为中心区段内表面并且中心区段的外表面将被命名为中心区段外表面。最后,边缘的内表面被命名为边缘内表面。
另外,轮廓区段CS1、CS2、CS3和CS4经由第一极限半径ER1将边缘内表面RIS与桥接区段外表面BSOS互连,第一极限半径位于距边缘内表面RIS最大径向距离处。第一极限半径ER1因此可以被考虑是在边缘16的轮廓中的边沿。
另外,桥接区段内表面BSIS具有第一曲率并且在轮廓区段的序列中最后的轮廓区段CS4与桥接区段外表面BSOS的至少一部分一起具有不同的第二曲率,其中这些曲率的组合使得桥接区段14的厚度朝盘中心减小,在该情况下,也是朝向中心区段12。通过以这种方式具有两种曲率,可以彼此独立地优化飞行对象的不同方面。第一曲率可以作为例子被设计为用以从边缘16朝向中心区段12在边缘的附近急剧地减小,并且之后缓慢地减小,如果投掷对象10的重量将被降低,那么这可以是重要的。同时,第二曲率可以被设计用于其他的目的,诸如为了实现多种动力学目标。
现在将描述在附图中获得的两个这种曲率的一种方式。
在图7a中示出了是指数曲线并且可以被用于形成第一曲率的第一曲线C1的一个示例。在图7b中示出了是二次多项式曲线并且可以被用于形成第二曲率的第二曲线C2的一个示例。第二曲线具有极限点ES,该极限点ES是最小值。
根据在图4至图6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变型,桥接区段内表面BSIS的第一曲率被形成为指数曲线,诸如在图7a中的曲线C1,使得从在边缘内表面RIS上的起始半径开始的第一曲率上的径向位置变化针对在中心轴线AX朝向盘中心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的变化是呈指数的,该方向在该情况中也朝向中心区段外表面CSOS。这意味着,作为从起始半径SR朝向中心区段外半径的轴向方向的边缘内表面上的轴向距离,到中心轴线AX的径向距离指数地减小。。桥接区段内表面BSIS的半径因此随着轴向距离从起始半径朝向中心区段外半径CSOS减小而指数地减小。如可以在图6中看到的,另外可行的是,起始半径SR轴向地与第一极限半径ER1对齐。它们可以因此位于沿轴线AX大致相同的位置处。
第二曲率反而可以像二次多项式曲线那样被形成,诸如在图7b中的曲线C2,使得从第一极限半径ER1开始的第二曲率上的径向位置变化针对在沿中心轴线AX朝向盘中心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的变化呈抛物线,该方向在该情况中也朝向中心区段外表面CSOS。这意味着,随着在最后的轮廓区段CS4的表面和桥接区段外表面BSOS上的轴向距离从第一极限半径ER1朝向盘中心的外表面减小,在该情况中该方向也是朝向中心区段外半径CSOS,到中心轴线AX的径向距离抛物线式地减小。轮廓区段CS4的半径和桥接区段外表面BSOS的至少一些部分因此随着轴向距离从第一极限半径ER1朝向盘中心的外表面减小而抛物线式地减小,在该情况中也是朝向中心区段外表面CSOS。诸如在图7b中示出的,曲线因此可以是抛物线曲线,其中第一极限半径ER1对应于这样的曲线C2的极限点EP,诸如最大值或最小值。另外,在从边缘16的最后的轮廓区段CS4至桥接区段外表面BSOS的过渡处所形成的半径是边缘16的轴向最高半径HR。因此,轴向最高半径HR是边缘16的半径,该边缘在轴向上最接近盘中心的外表面,该外表面在此也是中心区段外表面CSOS。。
如在图6中可以看到的,边缘16可以还包括第二极限半径ER2。该极限半径可以位于在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上远离盘中心的外表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处,在该情况中该方向也远离中心区段外表面CSOS。半径因此不是距中心轴线AX最近的或离中心轴线最远的半径,而是对象的在轴向上距盘中心的外表面最远的半径,该外表面在此是中心区段外表面CSOS。
如之前提到的,边缘16包括轮廓区段的序列。该序列是轮廓区段根据其彼此结合的序列。在图6中可以看到,序列包括第一弯曲轮廓区段CS1、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和第四弯曲轮廓区段CS4,该第四弯曲轮廓区段是在序列中的最后的弯曲轮廓区段。备选地,第四弯曲轮廓区段可以被认为是在序列中的第一个,并且第四被认为是最后一个。
第一弯曲轮廓区段CS1从边缘内表面RIS延伸至第二极限半径ER2,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从第二极限半径ER2延伸至中间半径IR,该中间半径IR在边缘内表面RIS与第一极限半径ER1之间,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从中间半径IR延伸至第一极限半径ER1,并且第四弯曲轮廓区段从第一极限半径ER1延伸至边缘16的轴向最高半径HR。
在此可以看到,第一弯曲轮廓区段和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1和CS2具有形为二次多项式曲线的曲率,使得在这些曲率上从第二极限半径ER2开始的轴向变化针对远离第二极限半径ER2的径向方向上的变化呈抛物线。从弯曲轮廓区段CS1和CS2至轴向最高半径HR的轴向距离针对在径向方向上远离第二极限半径ER2的变化呈抛物线式地减小。更特别地,弯曲轮廓区段可以至少在最初根据同样的抛物线曲线被弯曲。因此,第一弯曲轮廓区段CS1和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可以根据相同的二次多项式曲线被成形。因此,曲线可以是抛物线曲线,诸如在图7b中所示的,其中第二极限半径ER2对应于极限点EP,诸如最大值或最小值,并且第一弯曲轮廓区段可以被成形作为在极限点的一侧上的曲线的一部分,而第二弯曲轮廓区段可以至少部分地被成形作为在极限点ES的另一侧上的曲线的一部分。
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和第四弯曲轮廓区段CS4可以类似地被形成作为二次多项式曲线的形状,使得从第一极限半径ES1开始的这些曲率上的径向位置变化针对远离第一极限半径ER1的径向变化呈抛物线。因此,从弯曲轮廓区段CS3和CS4至轴线AX的径向距离针对在轴向方向远离第一极限半径ER1的方向上的变化抛物线式地减小。弯曲轮廓区段在此也可以至少地根据同样的抛物线曲线被弯曲。因此,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和第四弯曲轮廓区段CS4可以根据相同的二次多项式曲线被成形。因此,诸如在图7b中所示的,曲线可以是抛物线曲线,其中第一极限半径ER1对应于极限点EP,诸如最大值或最小值,并且第三弯曲轮廓区段可以至少部分地被成形作为在极限点ES的一侧上的曲线C2的一部分,而第四弯曲轮廓区段可以被成形作为在极限点ES的另一侧上的曲线的一部分。
如在图6中还可以看到的,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的曲率可以在中间半径IR周围逐渐地过渡到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的曲率。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因此可以在第二极限半径ER2的附近仅具有与第一弯曲轮廓区段CS1相同的曲率,而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可以在第一极限半径ER1的附近至具有与第四弯曲轮廓区段CS4相同的曲率。
在图6可以进行的另一观察是,与第一极限半径ER1到第二极限半径ES2的距离相比,第一极限半径ER1被置于更接近边缘16的轴向最高半径HR。还可以看出,与第二极限半径ER2到第一极限半径ER1的距离相比,第二极限半径ER2径向地更接近于边缘内表面RIS。
投掷对象的直径D比中心区段12的半径R1可以大至少10倍,并且优选在大于20倍至30倍的范围内。桥接区段14的外半径R2可以又在比内半径R1大8倍至14倍的范围内。边缘在径向方向上的宽度W、即在第一极限点ES1与边缘内表面RIS之间可以在4mm至8mm的范围内。对象可以最后具有在10mm至14mm的范围内的厚度,该厚度可以基本上是边缘14的厚度。
以这种方式实现的投掷对象具有非常薄的中心区段12和桥接区段14,该桥接区段可以快速地变得非常薄。因此可以使对象轻质。这提升了对象10在空中长时间停留的能力。通过边缘16的设计,对象可以同时被稳固地抓住并且被准确地投掷。边缘的弯曲轮廓区段还给了对象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允许稳定的飞行并且使对象在空中不易晃动。
盘形对象10通常被一体式制成,并且其有利地还是柔性的,使得对象可以被折叠。因此,对象可以被简单地收纳并且携带至各处,诸如在口袋中等等。对象也因此而是柔软的,这对于避免受伤是有利的。制成对象的材料由于此原因可以是弹性体,诸如硅胶、热塑性弹性体(TPE)、热塑性橡胶(TPR)或橡胶。对象另外可以具有40至70的邵氏D硬度,优选具有55至65的邵氏D硬度。
柔软和薄的对象还有另外的优点。当该对象在空中漂浮时,围绕中心轴线的中心部分(诸如中心区段和桥接区段的部分)与外周部分(诸如接近边缘的桥接区段的部分)相比,将被气垫抬升地更高。因此围绕中心轴线形成突起。以这种方式,空气动力学特性被进一步增强。
除了已经公开的以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多个变型。例如,不具有一致的厚度的中心区段是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气垫区段不是桥接区段但反而一直延伸至盘中心是可行的。
本发明在上面主要参照几个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在由随附的专利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除了上述公开的实施例之外的其他实施例同样是可行的。

Claims (15)

1.一种盘形投掷对象(10),具有中心轴线(AX),所述中心轴线穿过盘中心被限定,所述对象(10)包括第一气垫区段(14),所述第一气垫区段结合至边缘(16),所述边缘(16)包括内表面(RIS)以及弯曲轮廓区段(CS1、CS2、CS3、CS4)的序列,所述内表面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地移位,其中所述边缘(16)的所述内表面(RIS)在一个端部处结合至所述第一气垫区段(14)的内表面(BSIS)并且在第二端部处经由所述轮廓区段(CS1、CS2、CS3、CS4)结合至所述第一气垫区段(14)的外表面(BSOS),其中所述轮廓区段(CS1、CS2、CS3、CS4)经由第一极限半径(ER1)将所述边缘(16)的所述内表面(RIS)与所述第一气垫区段(14)的所述外表面(BSOS)互连,所述第一极限半径位于距所述边缘(16)的所述内表面(RIS)的最大水平距离处,其中所述第一气垫区段(14)的所述内表面(BSIS)具有第一曲率,并且在所述序列中最后的轮廓区段(CS4)与所述第一气垫区段(14)的所述外表面(BSOS)的至少一部分一起具有不同的第二曲率,所述第一曲率和所述第二曲率使得所述第一气垫区段的厚度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第一曲率是从起始半径(SR)开始的指数曲率,所述起始半径在所述边缘(16)的所述内表面(RIS)上,并且所述第二曲率是从所述第一极限半径(ES1)开始的抛物线曲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边缘(16)包括第二极限半径(ER2),所述第二极限半径位于沿所述中心轴线(AX)距所述盘中心的外表面(CSOS)的最大距离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与所述第二极限半径(ER2)相比,所述第一极限半径(ER1)被置于更接近所述边缘(16)的轴向最高半径(HR),其中所述边缘(16)的所述轴向最高半径(HR)是轴向地最接近所述盘中心的所述外表面(CSOS)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与所述第二极限半径(ER2)到所述第一极限半径(ER1)的距离相比,所述第二极限半径径向地更接近于所述边缘(16)的所述内表面(RIS)。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轮廓区段包括第一弯曲轮廓区段(CS1)、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和第四弯曲轮廓区段(CS4),所述第一弯曲轮廓区段从所述边缘(16)的所述内表面(RIS)延伸至所述第二极限半径(ER2),所述第二弯曲轮廓区段从所述第二极限半径(ER2)延伸至中间半径(IR),所述中间半径(IR)在所述边缘的所述内表面(RIS)和所述第一极限半径(ER1)之间,所述第三弯曲轮廓区段从所述中间半径(IR)延伸至所述第一极限半径(ER1),所述第四弯曲轮廓区段是所述序列的最后的弯曲轮廓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轮廓区段(CS1)和所述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是从所述第二极限半径开始的抛物线,使得从所述第二极限半径(ER2)开始的所述第一弯曲轮廓区段(CS1)的曲率和所述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的曲率上的轴向位置变化针对远离所述第二极限半径(ER2)的径向变化呈抛物线,同时所述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和所述第四弯曲轮廓区段(CS4)是从所述第一极限半径(ERS1)开始的抛物线,使得从所述第一极限半径(ER1)开始的所述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的曲率和所述第四弯曲轮廓区段(CS4)的曲率上的径向位置变化针对远离所述第一极限半径(ER1)的轴向变化呈抛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的曲率在所述中间半径(IR)周围逐渐地过渡到所述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的曲率。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第二弯曲轮廓区段(CS2)的曲率在所述第二极限半径(ER2)的附近与所述第一弯曲轮廓区段(CS1)的曲率相同,并且所述第三弯曲轮廓区段(CS3)的曲率在所述第一极限半径(ER1)的附近与所述第四弯曲轮廓区段(CS4)的曲率相同。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还包括第二气垫区段(12),所述第二气垫区段形成所述对象的中心区段,所述中心区段具有在所述对象的所述盘中心处的中心点以及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AX)的第一半径(R1),并且所述中心区段与所述第一气垫区段结合,所述第一气垫区段形成在所述中心区段与所述边缘之间的桥接区段,其中所述对象的直径(D)比所述中心区段(12)的所述半径(R1)大至少10倍,并且优选在大于20倍至30倍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中9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桥接区段(14)具有内半径和外半径(R2),所述内半径与所述中心区段(12)的半径(R1)一致,所述桥接区段(14)在所述内半径处结合到所述中心区段,所述桥接区段(14)在所述外半径(R2)处结合到所述边缘(16),其中所述外半径(R2)在所述内半径(R1)的8倍至14倍的范围内。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边缘在径向方向上的宽度(W)在4mm至8mm的范围内。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在所述对象的所述中心点处的厚度(T1)在0.3mm至0.5mm的范围内。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对象(10)具有在10mm至14mm的范围内的厚度(T2)。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对象的材料是弹性体,诸如硅胶、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塑性橡胶。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形投掷对象(10),其中所述对象的材料具有40至70的邵氏D硬度,优选具有55至65的邵氏D硬度。
CN201880098290.4A 2018-10-04 2018-10-04 盘形投掷对象 Active CN112888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18/051020 WO2020071973A1 (en) 2018-10-04 2018-10-04 Disc shaped throwing objec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490A true CN112888490A (zh) 2021-06-01
CN112888490B CN112888490B (zh) 2022-09-09

Family

ID=6385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8290.4A Active CN112888490B (zh) 2018-10-04 2018-10-04 盘形投掷对象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8721B2 (zh)
EP (1) EP3860738B1 (zh)
JP (1) JP2022504042A (zh)
CN (1) CN112888490B (zh)
AU (1) AU2018444272B2 (zh)
WO (1) WO2020071973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8297A (en) * 1983-10-27 1986-02-04 Champion Discs, Incorporated Flying disc
CN2414818Y (zh) * 1999-07-19 2001-01-17 刘常华 一种水上飞行玩具
US20060030425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Roger Cleveland Golf Co., Inc. Golf club head with improved mass distribution
US20120322336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Mvp Disc Sports, Llc Flying Disc
CN202620727U (zh) * 2011-05-25 2012-12-26 株式会社艾美希 飞盘
US20160354707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William Stephen Polk Flying Disc Animal To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0505A (en) * 1971-01-04 1973-01-16 Brooklyn Prod Inc Aerodynamic toy
US3724122A (en) * 1971-03-16 1973-04-03 Wham O Mfg Co Flying saucer
JPS4714270U (zh) * 1971-03-17 1972-10-19
US4023805A (en) * 1974-05-01 1977-05-17 Harry Sherrill Tricky disk
US4205484A (en) * 1978-05-18 1980-06-03 Bloeme Peter R Aerodynamic toy
US4315629A (en) * 1978-09-25 1982-02-16 English Roy L Bi-wing flying disc
US4334385A (en) * 1979-11-05 1982-06-15 Wham-O Mfg. Co. Flying disc
US4737128A (en) * 1986-12-11 1988-04-12 Parker Brothers Division Of Kenner Parker Toys Inc. Flexible unitary circular air foil
US4919083A (en) * 1988-07-11 1990-04-24 Axelrod Herbert R Throwable pet toy
US5078637A (en) * 1991-03-01 1992-01-07 Carpe Diem Imagineering, Inc. Flexible flying disc with edge tube
US10328357B2 (en) * 2008-06-14 2019-06-25 PDCGA:Professional DisClub Golf Association/Tang System DisClub Golf: disclub, golfdisc and discopter
US5531624A (en) 1994-02-14 1996-07-02 Innova Champion Discs, Inc. Flying disc
US5540610A (en) * 1994-11-08 1996-07-30 Mattel, Inc. Flying disc water toy
US6179737B1 (en) * 1995-01-09 2001-01-30 Alan J. Adler Flying disc
AU3984299A (en) * 1998-05-07 1999-11-23 Swimways Corporation Skimming disk
US6887119B2 (en) * 2001-07-10 2005-05-03 Hyperflite, Inc. Flying discs having improved gripping surfaces and flight performance
US20040083983A1 (en) * 2002-11-05 2004-05-06 Markham Joseph P. Pet toys incorporating multiple hardness sections
CN2649139Y (zh) 2003-09-01 2004-10-20 肖江 柔性软飞盘
US6840836B1 (en) * 2003-12-08 2005-01-11 Cory A. Siverson Flexible flying disk
US7500900B2 (en) * 2004-01-13 2009-03-10 Triple Crown Dog Academy, Inc. Flying disc
GB0402910D0 (en) * 2004-02-11 2004-03-17 Potts Jonathan Flying disc
US20070207883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James Kenner Flying disc with grip surfaces
US10537778B2 (en) * 2014-05-22 2020-01-21 Smarthockey, Inc. Hockey pucks with enhanced ability to slide on ice and non-ice surfaces
US10881978B2 (en) * 2017-06-30 2021-01-05 William Wheelwright Miller Ergonomic flying disc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8297A (en) * 1983-10-27 1986-02-04 Champion Discs, Incorporated Flying disc
CN2414818Y (zh) * 1999-07-19 2001-01-17 刘常华 一种水上飞行玩具
US20060030425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Roger Cleveland Golf Co., Inc. Golf club head with improved mass distribution
CN202620727U (zh) * 2011-05-25 2012-12-26 株式会社艾美希 飞盘
US20120322336A1 (en) * 2011-06-20 2012-12-20 Mvp Disc Sports, Llc Flying Disc
US20160354707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William Stephen Polk Flying Disc Animal To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444272B2 (en) 2023-06-22
CN112888490B (zh) 2022-09-09
AU2018444272A1 (en) 2021-05-27
US11478721B2 (en) 2022-10-25
AU2018444272A2 (en) 2021-06-03
EP3860738A1 (en) 2021-08-11
EP3860738C0 (en) 2023-11-22
US20210308597A1 (en) 2021-10-07
EP3860738B1 (en) 2023-11-22
WO2020071973A1 (en) 2020-04-09
JP2022504042A (ja) 2022-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404199A1 (en) Helmet
US10455883B2 (en) Shock absorbing helmet liner
US20190176007A1 (en) Artificial shuttlecock feather and shuttlecock
US10881978B2 (en) Ergonomic flying disc
CN106068189A (zh) 车辆用车轮
US5484159A (en) Covered flying object
CN112888490B (zh) 盘形投掷对象
CN111186259B (zh) 全向轮及包括该全向轮的运动装置
US20230233954A1 (en) Large disc shaped throwing object
ES2661452T3 (es) Volante
JP4253002B2 (ja) 野球またはソフトボール用バット
EP1943000A1 (en) Throwing disc
CN110714936A (zh) 叶轮
US20230001319A1 (en) Disc shaped throwing object holding a module
JP6839475B2 (ja) バンプストッパおよび衝突対象部位を備えたサスペンション
KR20150002602U (ko) 감속기능 배드민턴 인조셔틀콕
JP6723850B2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JP6185954B2 (ja) 球面すべり軸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520962A (ja) 投てき物
CN105228681A (zh) 受控变形导管
WO2024032868A1 (en) Disc shaped throwing object comprising an air cushion element and a rim element
US20230276886A1 (en) Lash band for artificial lashes
JP6083633B1 (ja) フライングリング
US10238986B2 (en) Flying disc
JP2009538793A (ja) プラスチック材料からなる容器の底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