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7563A - 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7563A
CN112887563A CN202110097179.7A CN202110097179A CN112887563A CN 112887563 A CN112887563 A CN 112887563A CN 202110097179 A CN202110097179 A CN 202110097179A CN 112887563 A CN112887563 A CN 112887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ight
sensor
mirror
lens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71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7563B (zh
Inventor
裴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971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7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7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7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镜头装置包括第一镜头组件,第一镜头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光镜,第一透镜装置和第一传感器,能够接收来自第一透镜装置的第一光线,第一传感器能够移动;第二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反光镜,第二透镜装置和第二传感器,能够接收第二光线或第一光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设置了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可以各自进行拍摄,同时通过第二反光镜和第一传感器的连接,可使得第一镜头组件的第一光线,还可以经过第二透镜装置,在第二传感器上成像,以实现更高的光学变焦功能。

Description

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手机拍照性能需求的提高,手机的摄像头的拍照性能已成为手机技术的发展重点。为了能够使拍摄的照片更为清晰,当前的手机摄像头普遍都采用了长焦镜头以提高拍摄质量。
相关技术中,采用长焦镜头的手机,已可以实现10倍变焦。但同时由于手机本身的结构设计要求内部结构紧凑,能够提供给摄像头的空间十分有限,限制了进一步提高手机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在不增加镜头装置的体积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光学变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镜头装置,包括:第一镜头组件,第一镜头组件包括:第一反光镜,能够将第一光线传送给第一透镜装置;第一透镜装置,与第一反光镜间隔设置,且第一透镜设于第一光线的光路上,第一光线经第一透镜装置射向第一传感器或第二透镜装置;和第一传感器,设于第一透镜装置远离所述第一反光镜的一侧,第一传感器能够接收来自第一透镜装置的第一光线,第一传感器能够移动;和第二镜头组件,设于第一镜头组件的一侧,第二镜头组件包括:第二反光镜,设于第一传感器远离第一反光镜的一侧,第二反光镜与第一传感器连接,能够随第一传感器的移动而移动,且第二反光镜能够将第二光线传送给第二透镜装置;第二透镜装置,设于第二光线的光路上,第二透镜装置能够将第二光线或第一光线传送给第二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设于第二透镜装置远离第二反光镜的一侧,第二传感器能够接收第二光线或第一光线,其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反光镜处于第一位置,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反光镜、第一透镜装置和第二透镜装置传送给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反光镜处于第二位置,第二光线经由第二反光镜、第二透镜装置传送给第二传感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镜头装置,设于本体上,镜头装置为电子设备的前置镜头装置和/或电子设备的后置镜头装置。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镜头装置的实施例,第一镜头组件的第一反光镜能够将第一光线传送给第一透镜装置,第一透镜装置和第一反光镜间隔设置,以便于第一透镜装置对第一光线进行的聚焦。第一光线经过第一透镜装置后,被位于第一透镜装置另一侧的第一传感器接收后成像,即第一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为第一透镜装置远离第一反光镜的一侧,也即第一传感器和第一反光镜分别设置在第一透镜装置的两侧。同样,第二镜头组件中第二透镜装置和第二反光镜间隔设置,第二传感器设置在第二透镜装置远离第二反光镜的一侧,第二反光镜能够将第二光线传送给第二透镜装置,经第二透镜装置聚焦后,被第二传感器接收成像。通过在镜头装置中设置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可将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设置不同的光学特性,以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其中,第一传感器可以通过自身移动,以配合第一透镜装置的调焦。而第一传感器的移动可以为转动或平移,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状态时,第一传感器能够通过自身移动,使得第一传感器能够从第一光线的光路中移开,以便光线能够不被第一传感器接收而继续向前,到达第二透镜装置,并在第二传感器上成像。很明显,相对于第一光线在第一传感器位置成像,在第二传感器位置成像所经过的距离更长,其焦距更长,因此可以实现更高的倍数的光学变焦。同时,也由于第一光线在第二传感器上成像时,第一光线通过共用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的空间,在延长焦距的同时充分利用了镜头装置的内部空间,使得镜头装置可以在实现不增加体积的同时,实现更高的光学变焦。
具体地,第一传感器可以有至少两个位置状态平放或竖起放置,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反光镜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光线经由第一反光镜、第一透镜装置和第二透镜装置传送给第二传感器。此时,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光线的方向平行,并处于第一光线的光路之外。第一光线可以经过第一传感器的位置,并经过第二透镜装置,到达第二传感器。在此情况下,镜头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反光镜和第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利用第一透镜装置和第二透镜装置共同形成的组合透镜,提高变焦率,实现更高的光学变焦。而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反光镜处于第二位置,第二光线经由第二反光镜、第二透镜装置传送给第二传感器。当第一传感器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反光镜与第一传感器固定连接,因此,第二反光镜对第二光线改变方向,使第二光线经过第二透镜装置并在第二传感器成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位置可以设置为与光路呈不同的角度,以改变第二光线的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传感器和第二反光镜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活动连接,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和空间灵活设计,第二反光镜可以在第一传感器移动的同时,可以随第一传感器移动,实现两个镜头组件的联动。
一般地,为保证成像质量,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之间不应存在相互干扰。
具体的,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可以用于改变光线的方向,以便于配合第一透镜装置和第二透镜装置。
进一步地,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镜面类型,如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以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镜头装置;102:第一镜头组件;104:第一反光镜;106:第一光线;108:第一透镜装置;110:第一传感器;112:第二镜头组件;114:第二反光镜;116:第二光线;118:第二透镜装置;120:第二传感器;122:第一进光镜;124:第二进光镜;126:镜头框架;128:第一架体;130:第二架体;132:遮光件;134:第一驱动件;136:活动装置;138:转轴;140:滑道;142:第一滑轨;144:第二滑轨;146:第二驱动件;200:电子设备;202: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镜头装置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如手机等移动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掌上游戏机、录像机和摄录机等等。当然,也可以不限于电子设备,而应用于其他需要拍摄图像的设备。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镜头装置100,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02和设于第一镜头组件102的一侧的第二镜头组件112。第一镜头组件10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反光镜104,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一传感器110,其中,第一透镜装置108与第一反光镜104间隔设置,且第一透镜装置108设于第一光线的光路上;第二镜头组件11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反光镜114,第二透镜装置118和第二传感器120,其中,第二透镜装置118与第二反光镜114间隔设置,且第二透镜装置118设于第二光线的光路上。第一反光镜104,能够将第一光线106传送给第一透镜装置108,第一透镜装置108能够将来自第一反光镜104的第一光线106传送给第一传感器110或第二透镜装置118;第二反光镜114能够接收来自第一透镜装置108的第一光线106并将第二光线116传送给第二透镜装置118,然后将第二光线116传送给第二传感器120。此外,第一传感器110能够移动,第二反光镜114与第一传感器110固定连接,并能够随第一传感器110的移动而移动。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装置还可以把第一光线106传送给第二透镜装置118,第一光线106经过第二透镜装置118后在第二传感器120成像。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传感器110和第二反光镜114处于第一位置,第一光线106经由第一反光镜104、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二透镜装置118传送给第二传感器120。此时,第一传感器110与第一光线106的方向平行,并处于第一光线106的光路之外。第一光线106可以经过第一传感器110的位置,并经过第二透镜装置118,到达第二传感器120。在此情况下,镜头装置100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反光镜104和第二传感器120之间的距离,并利用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二透镜装置118共同形成的组合透镜,提高变焦率,实现更高的光学变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传感器110和第二反光镜114处于第二位置,第二光线116经由第二反光镜114、第二透镜装置118传送给第二传感器120。当第一传感器1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反光镜114与第一传感器110固定连接,因此,第二反光镜114对第二光线116改变方向,使第二光线116经过第二透镜装置118并在第二传感器120成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位置可以设置为与光路呈不同的角度,以改变第二光线116的方向。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一个。
而在手机终端中,可将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中的一个设置为多个,也可以将二者的数量设为多个,会起到更好的光学变焦的效果。
第一镜头组件102的第一反光镜104能够将第一光线106传送给第一透镜装置108,第一透镜装置108可以对第一光线106进行聚焦。第一光线106经过第一透镜装置108后,被第一传感器110接收后成像。同样,第二镜头组件112的第二反光镜114能够将第二光线116传送给第二透镜装置118,经第二透镜装置118聚焦后,被第二传感器120接收成像。通过在镜头装置中设置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可将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设置不同的光学特性,以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其中,第一传感器110可以通过自身移动,一定程度上调整第一光线106的成像距离。而第一传感器的移动可以为转动或平移,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状态时,第一传感器110能够通过自身移动,使得第一传感器110能够从第一光线106的光路中移开,以便光线能够不被第一传感器110接收而继续向前,到达第二透镜装置118,并在第二传感器120上成像。很明显,相对于第一光线106在第一传感器110位置成像,在第二传感器120位置成像所经过的距离更长,其焦距更长,因此可以实现更高的倍数的光学变焦。同时,也由于第一光线106在第二传感器120上成像时,第一光线106通过共用第一镜头组件102和第二镜头组件112的空间,在延长焦距的同时充分利用了镜头装置100的内部空间,使得镜头装置100可以实现不增加体积的同时,实现更高的光学变焦。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传感器和第二反光镜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活动连接,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和空间灵活设计,第二反光镜可以在第一传感器移动的同时,可以随第一传感器移动,实现两个镜头组件的联动。
一般地,为保证成像质量,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之间不应存在相互干扰。
具体的,第一反光镜104和第二反光镜114可以用于改变光线的方向和发散角度,以便于配合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二透镜装置118。
进一步地,第二反光镜114可以在第一传感器110移动的同时,可以随第一传感器110移动,实现两个镜头组件的联动。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之间的设置位置,可以为任意位置,只要能够实现通过第二反光镜的移动可选择地将第一光线或是第二光线传送至第二传感器即可。其中,第一镜头组件中地第一反光镜、第一透镜装置以及第一传感器需要位于同一光路上,以便于第一光线的传播,同样的,第二镜头组件中的第二反光镜、第二透镜装置和第二传感器也需要位于同一光路上,此外,由于第一传感器与第二反光镜相连,为了保证两个镜头组件的联动,以及在不同进光条件下的正常成像,一般的,将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中的所有元器件均同轴设置。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设置第二反光镜114与第一传感器110固定连接。因此在第一传感器110移动的同时,第二反光镜114也会被连带移动。很明显,当第一传感器110因移动而离开第一光线106的光路时,第二反光镜114也同时离开第一光线106的光路,使第一光线106能够直接通过第一传感器110和第二反光镜114的位置,到达第二透镜装置118。这样,可以只使用一个驱动装置,就能够同时移动第一传感器110和第二反光镜114,简化了结构,同时降低了可能产生的故障。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镜头组件102设于第二镜头组件112的一侧,且第一传感器110能够转动。由于两个镜头组件并排设置的结构,可以使镜头装置100的体积更小,便于设置在内部结构空间紧凑的装置中。此外,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特性,两个镜头组件并排设置,使得第一光线106或第二光线116可以直接穿过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二透镜装置118,而不需要增加折光结构,简化了镜头装置100的内部结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10能够滑动,可以改变与第一镜头装置100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在第一透镜头组件改变焦距时,调节成像距离。此外,第一传感器110能够转动,以改变对镜头装置100内部光路的影响。
进一步地,第一传感器110能够在转动的同时滑动。这种移动方式,使得第一传感器110能够在不改变自身横向位置的情况下,实现自身的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传感器和第二反光镜之间可相对独立设置,第一传感器110由第二位置可通过滑动至第三位置,使得第一光线106经由第一反光镜、第一透镜装置108传送给第一传感器110。由于第一传感器110垂直于第一光线106方向,第一传感器110可以对经过第一透镜装置108的第一光线106进行成像。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一光线106已完全被第一传感器110接收,第二镜头组件112可以在此同时,独立的对第二光线116进行成像,也即第二光线经由第二反光镜114、第二透镜装置118传送给第二传感器12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所示,第一架体128和第二架体130相平行,第一反光镜104与第一架体128之间的夹角为45°,第二反光镜114与第一架体128之间的夹角为0°~90°。
第一架体128与第二架体130平行,第一反光镜104与第一架体128之间的夹角为30°~60°,更进一步的,为45°,从第一进光镜122射入的光线,在被第一反光镜104反射后,光线会发生90°转向,光线方向与第一架体128、第二架体130平行,使得设置在第一架体128上的第一镜头组件102的光轴可以与第一架体128和第二架体130平行。
第二反光镜114与第一架体128之间的夹角为0°~90°,使得第二反光镜114可以根据第二镜头组件112的功能需求设置所处的角度。很明显,当第二反光镜114与第一架体128之间的夹角为45°时,第二反光镜114实现的功能与第一反光镜104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二反光镜114为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除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外,还可以对光线进行发散。当光线以向内汇聚的角度照射到凸面镜时,凸面镜可以把该光线转为平行光。因此,可以采用凸面镜作为广角镜的反光镜,以利用凸面镜能够汇聚更大角度光线的特性,把较大角度范围的外部景象汇聚到第二透镜装置118,最终在第二传感器120成像。因此,采用凸面镜作为第二反光镜114的第二镜头组件112,具有广角镜头的特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反光镜104为凸面镜。可以理解,当第一反光镜104为凸面镜时,第一光线106除了可以在第一传感器110上成像以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110和第二反光镜114的位置,在第二传感器120上成像。在这种情况下,镜头装置100相当于一个广角的高倍长焦镜头,可以实现微距拍摄的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镜头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进光镜122,与第一反光镜104对应设置,第一进光镜122能够接收外部的光线并传送至第一反光镜104;第二进光镜124,与第二反光镜114对应设置,第二进光镜124能够接收外部的光线并传送至第二反光镜114。与第一反光镜104对应设置的第一进光镜122,在接收外部光线的同时,也会对外部的光线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第一进光镜122的光心应与第一反光镜104的光心对应,以使从第一进光镜122进入的光线能够全部被第一反光镜104反射并经第一透镜装置108,最终在第一传感器110成像。
同样,与第二反光镜114对应设置的第二进光镜124,在接收外部光线的同时,也会对外部的光线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第二进光镜124的光心应与第二反光镜114的光心对应,以使从第二进光镜124进入的光线能够全部被第二反光镜114反射并经第二透镜装置118,最终在第二传感器120成像。
其中,第一进光镜122和第二进光镜124的位置可以为任意位置,只需要能够实现接收外部光线并分别传送至第一反光镜104和第二反光镜114即可。
进一步地,镜头装置100还包括:镜头框架126,镜头框架126内设有第一镜头组件102和第二镜头组件112,其中,镜头框架126上设有与第一镜头组件102间隔设置的第一进光镜122,以及与第二镜头组件112间隔设置的第二进光镜124。通过上述实施例可在镜头框架126的作用下,对多个器件提供支撑,保证成像的正常进行。
当然,镜头框架126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还可以由两个或者更多个架体组合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镜头框架126包括:第一架体128,第一架体128上设有第一镜头组件102和第二镜头组件112;第二架体130,与第一架体128间隔设置,第二架体130上设有第一进光镜122和第二进光镜124。
其中,镜头框架126可以对整个镜头装置100的内部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固定内部各结构的位置。第一镜头组件102和第二镜头组件112设置在第一架体128上,可以保证第一镜头组件102和第二镜头组件112的稳固性,尤其是第一光线106经过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二透镜装置118最终在第二传感器120上成像时,由于两个镜头组件都设置在第一架体128上,可以保证其光学结构不会受到影响。第二架体130与第一架体128之间有间隔,第一进光镜122和第二进光镜124设置在第二架体130上,因此保证第一进光镜122与第一反光镜104、第二进光镜124与第二反光镜114之间的对应位置稳定,进而保证两个镜头组件的光学性能。
其中,第一架体128和第二架体130仅为镜头框架126的一部分,二者可以拼成镜头框架126,也可通过间隔设置,设于不同的位置上,只要能够通过第二架体向内射入光线,实现取景即可。
进一步地,由于将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设于镜头框架内,光学变焦是在镜头框架内完成,所以可以很容易安装各种镜片,无需额外安装镜头筒。此外,在应用到相机或手机上时,仅需将镜头框架密封,即可满足较高的密封需求,有效地避免灰尘被吸入镜头内。
进一步地,镜头装置100还包括:遮光件132,与第二架体130活动连接,遮光件132能够相对于第二架体130移动以阻止光线射入第一反光镜104或第二反光镜114。设在第二架体130上的遮光件132,能够通过相对于第二架体130的移动,阻止光线射入第一反光镜104或第二反光镜114。这使得两个镜头组件能够从物理上完全关闭,避免进入一个镜头组件的光线对另一个镜头组件的拍摄产生影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遮光件132可以对射入第一反光镜104和第二反光镜114都进行阻止。在这种情况下,镜头装置100的两个镜头组件的拍摄功能都从物理上被完全关闭,可以防止在意外情况下,镜头组件被打开,产生误拍。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件132也可以同时打开,以使光线能够同时射入第一反光镜104和第二反光镜114,此时,第一传感器110与第一透镜装置108正对,第二传感器120与第二透镜装置118正对,此时可同时输出两种图像,以满足更灵活的拍摄需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镜头组件102与第二镜头组件112可选择不同焦距,在显示图像时,可同时显示两种图像,而在通过算法对图像进行合成,也可以获取更好成像效果的合成图片。
需要强调的是,在光线同时射入第一反光镜104和第二反光镜114时,需要保证两个光路不能相互影响。
进一步地,镜头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34,与遮光件132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134能够驱动遮光件132相对于第二架体130发生移动。
采用第一驱动件134对遮光件132进行传动连接,以驱动遮光件132相对于第二架体130移动,这种方式,使得用户可以自动控制的方式对遮光件132的移动进行控制。进一步地,驱动件可以根据第一镜头组件102和第二镜头组件112的拍摄状态,控制遮光件132移动进行配合。其中,驱动件可以采用步进电机、超声波电机等实现对遮光件132移动的驱动。
其中,遮光件132相对于第二架体130之间的移动,可以为平移,也可以为转动,无论采用何种移动方式,只需起到对限定光线仅由第一进光镜122或是第二进光镜124摄射入,实现光路的完整,成像的稳定即可。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镜头装置100还包括:活动装置136,第一传感器110通过活动装置136与第一架体128活动连接。
第一传感器110与第一架体128通过活动装置136连接,因此第一传感器110可以相对于第一架体128移动。
进一步地,活动装置136还包括:转轴138,与第一架体128转动连接,第一传感器110的一端与转轴138固定连接,以通过转轴138实现第一传感器110相对于第一架体128的转动。
当第一传感器110进行转动时,第一传感器110与第一架体128之间的角度会发生改变。
进一步地,活动装置136还包括:滑道140,设于第一架体128上,转轴138与滑道140滑动连接。
转轴138与设于第一架体128的滑道140可以滑动连接,因此转轴138可以在第一架体128上进行滑动。由于第一传感器110与转轴138固定连接,因此当第一传感器110进行滑动时,第一传感器110在第一架体128上的水平位置会发生改变。进一步地,第一传感器110可以在转动的同时滑动,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第一传感器110在改变与第一架体128之间的角度的同时,其本身与第一架体128之间的水平位置不发生改变。
进一步地,镜头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滑轨142,第一透镜装置108与第一滑轨142滑动连接;第二滑轨144,第二透镜装置118与第二滑轨144滑动连接,其中,第一透镜装置108的光轴和第二透镜装置118的光轴共线。
第一透镜装置108与第一滑轨142滑动连接,因此第一透镜装置108可以通过第一滑轨142进行滑动,以调整自身的水平位置。同样,第二透镜装置118与第二滑轨144滑动连接,因此第二透镜装置118可以通过第二滑轨144进行滑动,以调整自身的水平位置。
通常来说,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二透镜装置118具有一定的变焦能力,因此,在第一透镜装置108或第二透镜装置118需要变焦时,可以调整自身与第一传感器110或第二传感器120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实现在第一传感器110或第二传感器120上能够清晰成像。
进一步地,当第一光线106经过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二透镜装置118在第二传感器120成像时,由于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二透镜装置118的光轴共线,因此第一透镜装置108和第二透镜装置118,可以通过调整自身位置,形成更高变焦率的透镜组,以实现更高的光学变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镜头装置100包括:第二驱动件146,与第一传感器110传动连接,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传感器110移动。通过控制第二驱动件146,可以实现在第一透镜装置108调整焦距时,对应的调整第一传感器110的位置,以便于第一光线106能够在第一传感器110上清晰地成像。此外,还可以控制第二驱动件146的位置,实现镜头装置100更高的光学变焦功能。
实施例七
如图8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包括本体202和镜头装置100。镜头装置100,设于本体202上,其中,镜头装置100可以为电子设备200的前置镜头装置100,也可以为电子设备200的后置镜头装置100。用户可以使用镜头装置100进行自拍和取景,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
其中,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如手机等移动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掌上游戏机、录像机和摄录机等等。当然,也可以不限于电子设备,而应用于其他需要拍摄图像的设备。
当然,由于电子设备200具有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100,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实施例,镜头装置由于各自独立的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可以各自进行拍摄。同时可以对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设置不同的光学性能,以实现不同的拍摄需求。此外,第一镜头组件的第一光线,还可以经过第二透镜装置,在第二传感器上成像,以实现更高的光学变焦功能。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镜头装置在不增加外部体积的前提下,实现高倍光学变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镜头组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
第一反光镜,能够将第一光线传送给第一透镜装置;
所述第一透镜装置,与所述第一反光镜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透镜设于所述第一光线的光路上,所述第一光线经所述第一透镜装置射向第一传感器或第二透镜装置;和
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透镜装置远离所述第一反光镜的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透镜装置的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一传感器能够移动;
第二镜头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
第二反光镜,设于所述第一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一反光镜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光镜能够随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移动而移动,且所述第二反光镜能够将第二光线传送给所述第二透镜装置;
所述第二透镜装置,与所述第二反光镜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透镜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光线的光路上,所述第二透镜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二光线或所述第一光线传送给第二传感器;和
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透镜装置远离所述第二反光镜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能够接收所述第二光线或所述第一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反光镜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光线经由所述第一反光镜、所述第一透镜装置和所述第二透镜装置传送给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反光镜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光线经由所述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二透镜装置传送给所述第二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反光镜能够一同转动和/或滑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反光镜独立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由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一光线经由所述第一反光镜、所述第一透镜装置传送给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线经由所述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二透镜装置传送给所述第二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光镜为凸面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进光镜,与所述第一反光镜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进光镜能够接收外部的光线并传送至所述第一反光镜;
第二进光镜,与所述第二反光镜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光镜能够接收外部的光线并传送至所述第二反光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镜头框架,所述镜头框架内设有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
其中,所述镜头框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间隔设置的第一进光镜,以及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间隔设置的第二进光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光件,与所述镜头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遮光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架体移动以阻止光线射入所述第一反光镜和/或所述第二反光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件,与所述遮光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遮光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架体发生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装置,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所述活动装置与所述镜头框架活动连接;
所述活动装置包括:
转轴,与所述镜头框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以通过转轴实现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于所述镜头框架的转动;
滑道,设于所述镜头框架上,所述转轴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滑轨,所述第一透镜装置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
第二滑轨,所述第二透镜装置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装置的光轴和所述第二透镜装置的光轴共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感器移动。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装置,设于所述本体上,
其中,所述镜头装置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前置镜头装置和/或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置镜头装置。
CN202110097179.7A 2021-01-25 2021-01-25 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887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7179.7A CN112887563B (zh) 2021-01-25 2021-01-25 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7179.7A CN112887563B (zh) 2021-01-25 2021-01-25 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563A true CN112887563A (zh) 2021-06-01
CN112887563B CN112887563B (zh) 2022-10-18

Family

ID=76050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7179.7A Active CN112887563B (zh) 2021-01-25 2021-01-25 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75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574A (zh) * 2022-08-18 2022-1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28664A1 (en) * 2007-11-20 2009-05-21 Fan He Compact Stationary Lens Optical Zoom Image Capture System
CN210839790U (zh) * 2020-01-06 2020-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52066A (zh) * 2019-02-11 202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变焦组件、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28664A1 (en) * 2007-11-20 2009-05-21 Fan He Compact Stationary Lens Optical Zoom Image Capture System
CN111552066A (zh) * 2019-02-11 202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变焦组件、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839790U (zh) * 2020-01-06 2020-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574A (zh) * 2022-08-18 2022-1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563B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29011B1 (en) Electronic imaging device
CN105549305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中的摄像结构与获取影像的方法
KR102589851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KR100900486B1 (ko) 촬상 장치용 광학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 장치
CN102401973B (zh)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US7796347B2 (en) Lens barrel
CN111246070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856711A (zh) 长焦模组、双摄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839790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057196A1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05154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36215A1 (zh) 一种摄像方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JP4309918B2 (ja) 多方向撮像システム用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2887563B (zh) 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698568A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CN212410946U (zh) 长焦模组、双摄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345118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211266963U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JP2007132989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CN112180549A (zh)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5875804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0542074B1 (ko) 소형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장치
CN112578541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0506988B1 (ko) 영상 촬영 장치
CN211791692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