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5530A - 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5530A
CN112885530A CN202110073224.5A CN202110073224A CN112885530A CN 112885530 A CN112885530 A CN 112885530A CN 202110073224 A CN202110073224 A CN 202110073224A CN 112885530 A CN112885530 A CN 112885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oling
core
furnace body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32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雪琦
李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ox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ox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ox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ox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732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55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5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5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heat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36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6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14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by extru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30Drying; Impregn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01B7/0275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comprising one or more extruded layers of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moisture, corrosion, chemical attack or weather
    • H01B7/2806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9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or by flame
    • H01B7/292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or by flame using material resistant to hea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9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or by flame
    • H01B7/295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or by flame using material resistant to fla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mounting or sec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H01B9/02Power cables with screens or conductive layers, e.g. for avoiding large potential gradi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包括拉丝机、退火炉、铜线软化罐、绞线机、云母带绕包机、氟塑挤出机、温水冷却槽、冷水冷却回转箱、吹风干燥器、水中电容检测仪、芯线直径检测仪、同心度检测仪、偏心检测仪、高频火花试验机、恒张力牵引装置、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退火炉包括带有内腔的外炉体、带有置物腔的内炉体、循环风机、降温组件和加热组件,在日常使用中,铜线经过拉丝机拉制后置入退火炉的置物腔中,通过循环风机使内腔和置物腔内的空气循环流动,通过降温组件和加热组件调节内腔和置物腔内空气温度,经过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后的铜线进入铜线软化罐中进行软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电源线是传输电流的电线,铜丝是电源线的核心部分。通常电流传输的方式是点对点传输。电源线按照用途可以分为AC交流电源线及DC直流电源线,通常AC电源线是通过电压较高的交流电的线材,这类线材由于电压较高需要统一标准获得安全认证方可以正式生产。电源线的结构主要要外护套、内护套、导体,常见的传输导体有铜、铝材质的金属丝等,现有三芯电源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耐磨、耐酸碱腐蚀性差、阻燃耐火效果不理想,在传统的三芯电源线生产工艺中,使用拉丝机拉制铜线,将拉制好的铜线依次输送至退火炉和铜线软化罐中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后续工序。而传统的退火炉通常由炉体、加热罩、冷却罩及底座等组成,炉体通过法兰及密封圈与底座压紧在一起,通过一台循环风机对炉体内的气体进行搅拌。加热罩内侧装有加热器,通过辐射加热外炉体的外壁,再通过外炉体的内壁加热装罩内的电源线,当加热与保温完成后吊走加热罩,再通过冷却罩对外炉体进行冷却,从而使外炉体中的产品冷却。这种经典的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外炉体内的循环风机仅起到搅拌的作用,并没有形成强制对流的风,外炉体内的空气流动是无序的,不利于提高电源线温度均匀性及温度精度;2、外炉体与底座的密封可靠性不高、外炉体内的高温空气会从底座与外炉体之间的缝隙泄漏,导致外炉体上部工作温度高,下部温度低,热差较大,不利于提高电源线温度均匀性及温度精度,由此有必要作出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并且产出产品质量好的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包括用于拉制铜线的拉丝机、用于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炉、用于对铜线进行软化处理的铜线软化罐、用于将铜线绞合制作成铜导体的绞线机、用于在铜导体表面叠绕矿物生成铜线芯的云母带绕包机、用于在铜线芯外壁上包裹绝缘外皮制成芯线的氟塑挤出机、用于对芯线进行降温的温水冷却槽和冷水冷却回转箱、用于对芯线表面进行烘干的吹风干燥器,还设有用于对芯线进行在线检测的水中电容检测仪、芯线直径检测仪、同心度检测仪和偏心检测仪、用于将芯线送入高频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的恒张力牵引装置,还设有用于收纳经检测合格的芯线的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炉包括通过机架悬空安装在地面上方且带有内腔的外炉体、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内腔中且带有置物腔的内炉体,所述置物腔下部固定设置有置物板,所述内炉体底部设有用于连通置物腔和内腔的出气管,该出气管远离置物腔的一端安装有用于使置物腔中的气流通过出气管排出到内腔中的循环风机,所述置物板上上下贯穿设置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内炉体顶部设置有通气孔用于连通内腔和置物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分别用于对内腔中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降温组件和加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铜线经过拉丝机、退火炉和铜线软化罐的预处理后,通过绞线机将铜线绞合制成铜导体,再依次通过云母带绕包机在其表面叠绕矿物、通过氟塑挤出机在其表面包裹绝缘外皮,经过温水却槽和冷水冷却回转箱的冷却降温后,通过吹风干燥机将芯线表面的水分吹干,芯线依次经过水中电容检测仪、芯线直径检测仪、同心度检测仪和偏心检测仪的检测后,通过恒张力牵引装置送入高频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在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的作用下,经检测合格的芯线被收纳,使用退火炉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时,将铜线放置在置物腔中的置物板上,通过循环风机将置物腔中的空气通过出气管排出到内腔中,由于置物腔中气压降低,内腔中气压升高,内腔中的空气通过出气孔进入置物腔中,置物腔中的空气再依次通过出气孔和出气管排出到内腔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内腔和置物腔中的空气进行有序的流动,使置物腔和内腔中的温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降温组件和加热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对内腔中的气流进行加热,经过冷却或者加热后的空气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置物腔和内腔中循环流动,使置物腔和内腔中的温度保持均匀,使退火炉对铜线的处理效果能够被有效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炉体包括上炉体和下炉体,所述上炉体底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一翻折边,所述下炉体顶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二翻折边,所述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通过若干螺钉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内腔中气体泄漏的密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将外炉体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方便工人将外炉体打开,取出置于内炉体置物腔中的铜线,并且通过在上炉体底部和下炉体顶部的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并且在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之间设有密封组件,能够防止内腔中的空气从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之间的缝隙泄漏,导致工人无法对内腔中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使退火炉对铜线的处理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向下凹陷设置在第二翻折边上表面的第一密封环槽、设置在第一翻折部下表面与第一密封环槽相适配的环状凸块,所述第一密封环槽内填充有密封材料,所述环状凸块的底端插入第一密封环槽中且与密封材料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翻折边下表面和第二翻折边上表面上且位于第一密封环槽内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槽和第三密封环槽,所述第三密封环槽中安装有耐高温密封圈,所述耐高温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耐高压挡圈,所述耐高温密封圈和耐高压挡圈的顶端均插设到第二密封环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中的耐高温密封圈和耐高压挡圈形成第一密封副,相互配合的第一密封环槽和环状凸块组成第二密封副,起到加强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之间密封效果的目的,设置在第一密封环槽内且与环状凸块紧密接触的密封材料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密封环槽和环状凸块之间的密封效果,耐高温密封圈和耐高压挡圈还能够承受内腔中的高温高压,防止第一密封环槽、环状凸块和密封材料受内腔中高温高压空气的影响而发生变形,使其密封效果下降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风机包括安装在出气管远离置物腔的端口处的涡扇、设置在下炉体底部且与内腔连通的连接套筒、转动设置在连接套筒内用于驱动涡扇在内腔中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从连接套筒底端伸出后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机架底部,所述转轴外壁与连接套筒内壁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内腔中气体泄漏的轴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通过转轴驱动涡扇在内腔中转动,使置物腔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管进入内腔中,使置物腔内形成负压,内腔底部的空气便能通过设置在内炉体顶部的通气孔进入置物腔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内腔中的空气有序的循环流动,通过在转轴外壁和连接套筒内壁之间设置轴封组件,能够避免内腔中的空气通过转轴外壁和连接套筒内壁之间泄漏,导致工人无法对内腔中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使退火炉对铜线的处理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封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连接套筒内壁顶部的卡块和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连接套筒远离下炉体一端的密封端盖,所述转轴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卡环,所述卡块底面与卡环顶面之间依次设有节流环、压板和固定环,所述卡环底面上凹陷设置有第四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端盖的顶部凹陷设置有第五密封环槽,所述第四密封环槽和第五密封环槽内分别设有用于相互配合组成密封副的动态密封环和静态密封环,所述密封端盖的外侧壁上凹陷设置有第六密封环槽,所述第六密封环槽中设置有金属密封圈,所述节流环和静态密封圈的内侧壁均与转轴外壁抵接,所述金属密封圈的外侧壁与连接套筒的内壁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节流环由石墨等耐磨、自润滑性能好的材料制成,通过压板及固定环安装在卡块与卡环之间,驱动电机驱使转轴沿轴向转动时,节流环通过极小的间隙将空气阻隔在内腔中,通过动态密封环和静态密封环组成的密封副以及与连接套筒内壁过盈配合的金属密封圈能够将空气密封阻隔在连接套筒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避免内腔中的空气从连接套筒内壁与转轴外壁之间泄漏,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对内腔中温度控制的精确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安装在内腔中且环绕内炉体外侧设置的降温管、设置在外炉体外的热交换箱、冷却循环组件和顶部开口的水箱,所述热交换箱和水箱内均设有自来水,所述热交换箱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的热交换板,所述降温管的一端穿过上炉体侧壁后与水箱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依次穿过上炉体侧壁和热交换箱侧壁后与换热管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换热管的一端穿过热交换箱侧壁后延伸至水箱内,所述热交换箱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远离热交换箱的一端均与冷却循环组件连通,所述降温管上安装有第一循环泵,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循环泵,所述冷却循环组件用于对通过进水管进入其中的水流进行降温后再通过出水管将水流排出进行循环利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对内腔中的气流进行降温时,启动第一循环泵,水箱中的水进入降温管中,流经降温管位于内腔中的一段时,内腔气流中裹挟的热量通过降温管的外壁传递到水流中,水流裹挟热量流入换热管中,热量通过换热管的外壁传递到热交换箱内的水体中,设置在换热管外壁上的热交换板能够提高换热管与热交换箱内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箱内的水体对换热管内水流的冷却速度,同时,运行第二循环泵,将热交换箱内的水体通过出水管输送到冷却循环组件内,经过冷却循环组件的降温后,通过进水管返回到热交换箱内,再次对换热管内的水流进行降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内腔中的热量有效降低。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循环组件包括设置带有冷却腔的冷却箱体、竖直设置在冷却箱体底部内壁上且顶端延伸至冷却腔上部的固定杆,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远离热交换箱的一端分别穿过冷却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后与均冷却腔连通,所述固定杆上且位于出水管端口下方从上到下均匀间隔连接有若干溢流盘,各溢流盘的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所述冷却箱体的侧壁顶部镶嵌安装有散热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水流通过进水管流入冷却腔中,落到最上层的溢流盘表面,逐级流经各溢流盘,通过多个溢流盘的设置,将大股水流被分散成细小水流,提高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水流中的热量能够快速发散到冷却腔中,通过散热风机的设置,使冷却腔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加,提高了空气对从各溢流盘上流下的水流的冷却效果,经过冷却后的水流汇集到冷却腔底部,在第二循环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返回到热交换箱内,进行循环使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安装在下炉体顶部内壁上的加热管、安装在加热管上的点火器、与加热管连通的供气系统以及用于控制供气系统运行的控制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空气储存罐、天然气储存罐、混气罐、供气罐,所述空气储存罐和天然气储存罐分别通过空气输气管道和天然气输气管道与混气罐连通,所述混气罐通过混合气体输气管道与供气罐连通,所述供气罐通过加热管与炉体连通,所述空气输气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减压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手动阀,所述天然气输气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减压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手动阀,所述混合气体输气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三手动阀,所述加热管道上依次设有第四电磁阀、第四手动阀和气体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对内腔中的空气进行加热时,控制系统根据天然气和空气的预设比值,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度,使得混气罐内的气体达到预设比值且压力也达到预定值,然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三电磁阀开启,使得混气罐内的混合气体进入供气罐中;当供气罐中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三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开启,对加热管进行供气,点火器点火进行燃烧,对内腔中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控制系统对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点火器的自动控制,使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并且使设备的运行精度得到了提高,通过第一手动阀、第二手动阀、第三手动阀和第四手动阀的设置,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能够手动停止设备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设置在加热管道上的气体单向阀能够防止因火焰逆流而发生危险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设置在空气输气管道上的第一质量流量控制仪、设置在天然气输气管道上的第二质量流量控制仪、设置在混气罐内的第一压力检测传感器、设置在供气罐内的第二压力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内腔中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控制仪、第二质量流量控制仪、第一压力检测传感器、第二压力检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点火器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供气准备阶段:PLC控制器根据天然气和空气的预设比值,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度,通过第一质量流量控制仪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仪检测质量流量信号,并反馈至PLC控制器,再通过PLC控制器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度进行实时调节,使得混气罐内的气体达到预设比值且压力也达到预定值,然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三电磁阀开启,使得混气罐内的混合气体进入供气罐中;当供气罐中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三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开启,对加热管进行供气,点火器点火进行燃烧;供气燃烧阶段:PLC控制器判断内腔中温度是否在预设值内,若内腔中温度低于下限预设值,则增加第四电磁阀的开度,若内腔中温度高于上限预设值,则减小第四电磁阀的开度,若内腔中温度在预设值内,则维持现有第四电磁阀的开度;同时PLC控制器判断供气罐内的压力值是否在预设压力值区间内,若低于预设下限压力值,则开启第三电磁阀,若高于预设上限压力值,则关闭第三电磁阀;同时PLC控制器判断混气罐的压力值是否在预设压力值区间内,若低于预设下限压力值,则开启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进行补气,若高于预设上限压力值,则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内腔中温度自动控制的目的,提高了对内腔中温度的高精度控制。
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使用上述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拉丝机拉制铜线,将拉制好的铜线依次输送至退火炉中和铜线软化罐中进行处理;
S2:采用绞线机将经过软化处理的铜线进行绞合制作绞合铜导体,在绞对过程中,绞距控制在10-20mm,绞线的速度为50-60m/min;
S3:将绞合铜导体经过云母带绕包机重叠绕包两层矿物合成云母带,并将重叠率控制在50%,绕包角度控制在45-50°;
S4:将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经过烘干后加入到氟塑挤出机的机筒中进行塑化熔融,并通过机筒内的螺杆将PTFE熔料挤入到机头模具中,采用恒张力放线装置拉出绕有云母带作为耐火层的铜线芯经过氟塑挤出机的机头模具,经过机头模具后铜线芯被PTFE料包覆后成为芯线,将芯线依次经过温度控制在40-60℃的活动温水冷却槽和冷水冷却回转箱冷却后再经过吹风干燥器干燥,采用水中电容检测仪、芯线直径检测仪、同心度检测仪、偏心检测仪对干燥后的芯线进行在线检测,并通过恒张力牵引装置送至高频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经检测合格的芯线依次经过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进行收线存储;
S5:将所有导电线芯和中性线芯采用线束机进行线束成缆,并在成缆后的线芯外侧依次包覆抗拉尼龙绳和镀锡铜丝钢丝编织层形成芯线;
S6:将预先制备好的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经过烘干后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的机筒中进行塑化熔融,并通过机筒内的螺杆将熔料挤入到机头模具中,采用恒张力放线装置对芯线进行牵引并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的机头模具,经过机头模具挤出使得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包覆在芯线的外侧,将包覆有阻燃耐火层的芯线依次经过活动温控冷却水槽和固定冷水冷却回转箱冷却后再经过吹风干燥器干燥,采用偏心检测仪、高压检测仪对其进行在线检测;
S7:将经过干燥的芯线包覆黑色氯丁橡胶外护套后制成三芯电源线,并对该三芯电源线进行在线检测,经检测合格的电源线依次经过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进行收线存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该三芯电源线的结构设计简单,低烟、无卤、防火,安装敷设方便、柔性好,有效的抑制内、外界的电磁干扰;生产工艺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采用本工艺所制得的耐火电源线的阻燃耐火特性佳,在电源线的铜导线芯上绕附的耐火层具有优异的耐火性能,电源线采用PTFE材料作为铜导线的绝缘层制作芯线的具有耐高温、防腐和防粘性能,从而能够有效防止了电源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发热而产生火灾的现象,有效增强了电源线的阻燃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冷却组件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加热组件与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控制系统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
1-机架、2-内腔、3-安装架、4-置物腔、5-内炉体、6-置物板、7-出气管、8-出气孔、9-通气孔、10-上炉体、11-下炉体、12-第一翻折边、13-第二翻折边、14-第一密封环槽、15-环状凸块、16-密封材料、17-第二密封环槽、18-第三密封环槽、19-耐高温密封圈、20-耐高压挡圈、21-涡扇、22-连接套筒、23-转轴、24-驱动电机、25-卡块、26-卡块密封端盖、27-卡环、28-节流环、29-压板、30-固定环、31-第四密封环槽、32-第五密封环槽、33-动态密封环、34-静态密封环、35-第六密封环槽、36-金属密封圈、37-降温管、38-热交换箱、39-水箱、40-换热管、41-热交换板、42-回流管、43-出水管、44-进水管、45-第一循环泵、46-第二循环泵、47-冷却腔、48-冷却箱体、49-固定杆、50-溢流盘、51-散热风机、52-加热管、53-点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包括用于拉制铜线的拉丝机、用于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炉、用于对铜线进行软化处理的铜线软化罐、用于将铜线绞合制作成铜导体的绞线机、用于在铜导体表面叠绕矿物生成铜线芯的云母带绕包机、用于在铜线芯外壁上包裹绝缘外皮制成芯线的氟塑挤出机、用于对芯线进行降温的温水冷却槽和冷水冷却回转箱、用于对芯线表面进行烘干的吹风干燥器,还设有用于对芯线进行在线检测的水中电容检测仪、芯线直径检测仪、同心度检测仪和偏心检测仪、用于将芯线送入高频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的恒张力牵引装置,还设有用于收纳经检测合格的芯线的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退火炉包括通过机架1悬空安装在地面上方且带有内腔2的外炉体、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内腔2中且带有置物腔4的内炉体5,所述置物腔4下部固定设置有置物板6,所述内炉体5底部设有用于连通置物腔4和内腔2的出气管7,该出气管7远离置物腔4的一端安装有用于使置物腔4中的气流通过出气管7排出到内腔2中的循环风机,所述置物板6上上下贯穿设置有若干出气孔8,所述内炉体5顶部设置有通气孔9用于连通内腔2和置物腔4,所述内腔2中设置有分别用于对内腔2中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降温组件和加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铜线经过拉丝机、退火炉和铜线软化罐的预处理后,通过绞线机将铜线绞合制成铜导体,再依次通过云母带绕包机在其表面叠绕矿物、通过氟塑挤出机在其表面包裹绝缘外皮,经过温水却槽和冷水冷却回转箱的冷却降温后,通过吹风干燥机将芯线表面的水分吹干,芯线依次经过水中电容检测仪、芯线直径检测仪、同心度检测仪和偏心检测仪的检测后,通过恒张力牵引装置送入高频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在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的作用下,经检测合格的芯线被收纳,使用退火炉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时,将铜线放置在置物腔4中的置物板6上,通过循环风机将置物腔4中的空气通过出气管7排出到内腔2中,由于置物腔4中气压降低,内腔2中气压升高,内腔2中的空气通过出气孔8进入置物腔4中,置物腔4中的空气再依次通过出气孔8和出气管7排出到内腔2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内腔2和置物腔4中的空气进行有序的流动,使置物腔4和内腔2中的温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降温组件和加热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对内腔2中的气流进行加热,经过冷却或者加热后的空气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置物腔4和内腔2中循环流动,使置物腔4和内腔2中的温度保持均匀,使退火炉对铜线的处理效果能够被有效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炉体包括上炉体10和下炉体11,所述上炉体10底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一翻折边12,所述下炉体11顶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二翻折边13,所述第一翻折边12和第二翻折边13通过若干螺钉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折边12和第二翻折边13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内腔2中气体泄漏的密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将外炉体分为上炉体10和下炉体11,方便工人将外炉体打开,取出置于内炉体5置物腔4中的铜线,并且通过在上炉体10底部和下炉体11顶部的第一翻折边12和第二翻折边13,并且在第一翻折边12和第二翻折边13之间设有密封组件,能够防止内腔2中的空气从第一翻折边12和第二翻折边13之间的缝隙泄漏,导致工人无法对内腔2中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使退火炉对铜线的处理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发生。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向下凹陷设置在第二翻折边13上表面的第一密封环槽14、设置在第一翻折部12下表面与第一密封环槽14相适配的环状凸块15,所述第一密封环槽14内填充有密封材料16,所述环状凸块15的底端插入第一密封环槽14中且与密封材料16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翻折边12下表面和第二翻折边13上表面上且位于第一密封环槽14内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槽17和第三密封环槽18,所述第三密封环槽18中安装有耐高温密封圈19,所述耐高温密封圈19的内侧设置有耐高压挡圈20,所述耐高温密封圈19和耐高压挡圈20的顶端均插设到第二密封环槽17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密封环槽14和第二密封环槽17中的耐高温密封圈19和耐高压挡圈20形成第一密封副,相互配合的第一密封环槽14和环状凸块15组成第二密封副,起到加强第一翻折边12和第二翻折边13之间密封效果的目的,设置在第一密封环槽14内且与环状凸块15紧密接触的密封材料16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密封环槽14和环状凸块15之间的密封效果,耐高温密封圈19和耐高压挡圈20还能够承受内腔2中的高温高压,防止第一密封环槽14、环状凸块15和密封材料16受内腔2中高温高压空气的影响而发生变形,使其密封效果下降的现象发生。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风机包括安装在出气管7远离置物腔4的端口处的涡扇21、设置在下炉体11底部且与内腔2连通的连接套筒22、转动设置在连接套筒22内用于驱动涡扇21在内腔2中转动的转轴23,所述转轴23的底端从连接套筒22底端伸出后连接有驱动电机24,所述驱动电机24通过安装架3固定安装在机架1底部,所述转轴23外壁与连接套筒22内壁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内腔2中气体泄漏的轴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在驱动电机24的作用下,通过转轴23驱动涡扇21在内腔2中转动,使置物腔4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管7进入内腔2中,使置物腔4内形成负压,内腔2底部的空气便能通过设置在内炉体5顶部的通气孔9进入置物腔4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内腔2中的空气有序的循环流动,通过在转轴23外壁和连接套筒22内壁之间设置轴封组件,能够避免内腔2中的空气通过转轴23外壁和连接套筒22内壁之间泄漏,导致工人无法对内腔2中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使退火炉对铜线的处理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发生。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封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连接套筒22内壁顶部的卡块25和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连接套筒22远离下炉体11一端的密封端盖26,所述转轴23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卡环27,所述卡块25底面与卡环27顶面之间依次设有节流环28、压板29和固定环30,所述卡环27底面上凹陷设置有第四密封环槽31,所述密封端盖26的顶部凹陷设置有第五密封环槽32,所述第四密封环槽31和第五密封环槽32内分别设有用于相互配合组成密封副的动态密封环33和静态密封环34,所述密封端盖26的外侧壁上凹陷设置有第六密封环槽35,所述第六密封环槽35中设置有金属密封圈36,所述节流环28和静态密封圈的内侧壁均与转轴23外壁抵接,所述金属密封圈36的外侧壁与连接套筒22的内壁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节流环28由石墨等耐磨、自润滑性能好的材料制成,通过压板29及固定环30安装在卡块25与卡环27之间,驱动电机24驱使转轴23沿轴向转动时,节流环28通过极小的间隙将空气阻隔在内腔2中,通过动态密封环33和静态密封环34组成的密封副以及与连接套筒22内壁过盈配合的金属密封圈36能够将空气密封阻隔在连接套筒22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避免内腔2中的空气从连接套筒22内壁与转轴23外壁之间泄漏,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对内腔2中温度控制的精确性。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安装在内腔2中且环绕内炉体5外侧设置的降温管37、设置在外炉体外的热交换箱38、冷却循环组件和顶部开口的水箱39,所述热交换箱38和水箱39内均设有自来水,所述热交换箱38内设有换热管40,所述换热管40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沿换热管40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的热交换板41,所述降温管37的一端穿过上炉体10侧壁后与水箱39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依次穿过上炉体10侧壁和热交换箱38侧壁后与换热管40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管40的另一端连通有回流管42,所述回流管42远离换热管40的一端穿过热交换箱38侧壁后延伸至水箱39内,所述热交换箱38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出水管43和进水管44,所述出水管43和进水管44远离热交换箱38的一端均与冷却循环组件连通,所述降温管37上安装有第一循环泵45,所述进水管44上安装有第二循环泵46,所述冷却循环组件用于对通过进水管44进入其中的水流进行降温后再通过出水管43将水流排出进行循环利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对内腔2中的气流进行降温时,启动第一循环泵45,水箱39中的水进入降温管37中,流经降温管37位于内腔2中的一段时,内腔2气流中裹挟的热量通过降温管37的外壁传递到水流中,水流裹挟热量流入换热管40中,热量通过换热管40的外壁传递到热交换箱38内的水体中,设置在换热管40外壁上的热交换板41能够提高换热管40与热交换箱38内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箱38内的水体对换热管40内水流的冷却速度,同时,运行第二循环泵46,将热交换箱38内的水体通过出水管43输送到冷却循环组件内,经过冷却循环组件的降温后,通过进水管44返回到热交换箱38内,再次对换热管40内的水流进行降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内腔2中的热量有效降低。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循环组件包括设置带有冷却腔47的冷却箱体48、竖直设置在冷却箱体48底部内壁上且顶端延伸至冷却腔47上部的固定杆49,所述出水管43和进水管44远离热交换箱38的一端分别穿过冷却箱体48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后与均冷却腔47连通,所述固定杆49上且位于出水管43端口下方从上到下均匀间隔连接有若干溢流盘50,各溢流盘50的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所述冷却箱体48的侧壁顶部镶嵌安装有散热风机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水流通过进水管44流入冷却腔47中,落到最上层的溢流盘50表面,逐级流经各溢流盘50,通过多个溢流盘50的设置,将大股水流被分散成细小水流,提高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水流中的热量能够快速发散到冷却腔47中,通过散热风机51的设置,使冷却腔47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加,提高了空气对从各溢流盘50上流下的水流的冷却效果,经过冷却后的水流汇集到冷却腔47底部,在第二循环泵46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44返回到热交换箱38内,进行循环使用。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安装在下炉体11顶部内壁上的加热管52、安装在加热管52上的点火器53、与加热管52连通的供气系统以及用于控制供气系统运行的控制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空气储存罐、天然气储存罐、混气罐、供气罐,所述空气储存罐和天然气储存罐分别通过空气输气管道和天然气输气管道与混气罐连通,所述混气罐通过混合气体输气管道与供气罐连通,所述供气罐通过加热管52与炉体连通,所述空气输气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减压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手动阀,所述天然气输气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减压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手动阀,所述混合气体输气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三手动阀,所述加热管52道上依次设有第四电磁阀、第四手动阀和气体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对内腔2中的空气进行加热时,控制系统根据天然气和空气的预设比值,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度,使得混气罐内的气体达到预设比值且压力也达到预定值,然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三电磁阀开启,使得混气罐内的混合气体进入供气罐中;当供气罐中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三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开启,对加热管52进行供气,点火器53点火进行燃烧,对内腔2中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控制系统对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点火器53的自动控制,使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并且使设备的运行精度得到了提高,通过第一手动阀、第二手动阀、第三手动阀和第四手动阀的设置,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能够手动停止设备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设置在加热管52道上的气体单向阀能够防止因火焰逆流而发生危险的现象发生。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设置在空气输气管道上的第一质量流量控制仪、设置在天然气输气管道上的第二质量流量控制仪、设置在混气罐内的第一压力检测传感器、设置在供气罐内的第二压力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内腔2中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控制仪、第二质量流量控制仪、第一压力检测传感器、第二压力检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点火器53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供气准备阶段:PLC控制器根据天然气和空气的预设比值,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度,通过第一质量流量控制仪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仪检测质量流量信号,并反馈至PLC控制器,再通过PLC控制器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度进行实时调节,使得混气罐内的气体达到预设比值且压力也达到预定值,然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三电磁阀开启,使得混气罐内的混合气体进入供气罐中;当供气罐中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三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开启,对加热管52进行供气,点火器53点火进行燃烧;供气燃烧阶段:PLC控制器判断内腔2中温度是否在预设值内,若内腔2中温度低于下限预设值,则增加第四电磁阀的开度,若内腔2中温度高于上限预设值,则减小第四电磁阀的开度,若内腔2中温度在预设值内,则维持现有第四电磁阀的开度;同时PLC控制器判断供气罐内的压力值是否在预设压力值区间内,若低于预设下限压力值,则开启第三电磁阀,若高于预设上限压力值,则关闭第三电磁阀;同时PLC控制器判断混气罐的压力值是否在预设压力值区间内,若低于预设下限压力值,则开启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进行补气,若高于预设上限压力值,则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内腔2中温度自动控制的目的,提高了对内腔2中温度的高精度控制。
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使用上述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拉丝机拉制铜线,将拉制好的铜线依次输送至退火炉中和铜线软化罐中进行处理;
S2:采用绞线机将经过软化处理的铜线进行绞合制作绞合铜导体,在绞对过程中,绞距控制在10-20mm,绞线的速度为50-60m/min;
S3:将绞合铜导体经过云母带绕包机重叠绕包两层矿物合成云母带,并将重叠率控制在50%,绕包角度控制在45-50°;
S4:将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经过烘干后加入到氟塑挤出机的机筒中进行塑化熔融,并通过机筒内的螺杆将PTFE熔料挤入到机头模具中,采用恒张力放线装置拉出绕有云母带作为耐火层的铜线芯经过氟塑挤出机的机头模具,经过机头模具后铜线芯被PTFE料包覆后成为芯线,将芯线依次经过温度控制在40-60℃的活动温水冷却槽和冷水冷却回转箱冷却后再经过吹风干燥器干燥,采用水中电容检测仪、芯线直径检测仪、同心度检测仪、偏心检测仪对干燥后的芯线进行在线检测,并通过恒张力牵引装置送至高频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经检测合格的芯线依次经过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进行收线存储;
S5:将所有导电线芯和中性线芯采用线束机进行线束成缆,并在成缆后的线芯外侧依次包覆抗拉尼龙绳和镀锡铜丝钢丝编织层形成芯线;
S6:将预先制备好的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经过烘干后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的机筒中进行塑化熔融,并通过机筒内的螺杆将熔料挤入到机头模具中,采用恒张力放线装置对芯线进行牵引并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的机头模具,经过机头模具挤出使得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包覆在芯线的外侧,将包覆有阻燃耐火层的芯线依次经过活动温控冷却水槽和固定冷水冷却回转箱冷却后再经过吹风干燥器干燥,采用偏心检测仪、高压检测仪对其进行在线检测;
S7:将经过干燥的芯线包覆黑色氯丁橡胶外护套后制成三芯电源线,并对该三芯电源线进行在线检测,经检测合格的电源线依次经过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进行收线存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该三芯电源线的结构设计简单,低烟、无卤、防火,安装敷设方便、柔性好,有效的抑制内、外界的电磁干扰;生产工艺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采用本工艺所制得的耐火电源线的阻燃耐火特性佳,在电源线的铜导线芯上绕附的耐火层具有优异的耐火性能,电源线采用PTFE材料作为铜导线的绝缘层制作芯线的具有耐高温、防腐和防粘性能,从而能够有效防止了电源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发热而产生火灾的现象,有效增强了电源线的阻燃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包括用于拉制铜线的拉丝机、用于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的退火炉、用于对铜线进行软化处理的铜线软化罐、用于将铜线绞合制作成铜导体的绞线机、用于在铜导体表面叠绕矿物生成铜线芯的云母带绕包机、用于在铜线芯外壁上包裹绝缘外皮制成芯线的氟塑挤出机、用于对芯线进行降温的温水冷却槽和冷水冷却回转箱、用于对芯线表面进行烘干的吹风干燥器,还设有用于对芯线进行在线检测的水中电容检测仪、芯线直径检测仪、同心度检测仪和偏心检测仪、用于将芯线送入高频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的恒张力牵引装置,还设有用于收纳经检测合格的芯线的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炉包括通过机架(1)悬空安装在地面上方且带有内腔(2)的外炉体、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内腔(2)中且带有置物腔(4)的内炉体(5),所述置物腔(4)下部固定设置有置物板(6),所述内炉体(5)底部设有用于连通置物腔(4)和内腔(2)的出气管(7),该出气管(7)远离置物腔(4)的一端安装有用于使置物腔(4)中的气流通过出气管(7)排出到内腔(2)中的循环风机,所述置物板(6)上上下贯穿设置有若干出气孔(8),所述内炉体(5)顶部设置有通气孔(9)用于连通内腔(2)和置物腔(4),所述内腔(2)中设置有分别用于对内腔(2)中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降温组件和加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体包括上炉体(10)和下炉体(11),所述上炉体(10)底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一翻折边(12),所述下炉体(11)顶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二翻折边(13),所述第一翻折边(12)和第二翻折边(13)通过若干螺钉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折边(12)和第二翻折边(13)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内腔(2)中气体泄漏的密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向下凹陷设置在第二翻折边(13)上表面的第一密封环槽(14)、设置在第一翻折部(12)下表面与第一密封环槽(14)相适配的环状凸块(15),所述第一密封环槽(14)内填充有密封材料(16),所述环状凸块(15)的底端插入第一密封环槽(14)中且与密封材料(16)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翻折边(12)下表面和第二翻折边(13)上表面上且位于第一密封环槽(14)内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槽(17)和第三密封环槽(18),所述第三密封环槽(18)中安装有耐高温密封圈(19),所述耐高温密封圈(19)的内侧设置有耐高压挡圈(20),所述耐高温密封圈(19)和耐高压挡圈(20)的顶端均插设到第二密封环槽(17)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包括安装在出气管(7)远离置物腔(4)的端口处的涡扇(21)、设置在下炉体(11)底部且与内腔(2)连通的连接套筒(22)、转动设置在连接套筒(22)内用于驱动涡扇(21)在内腔(2)中转动的转轴(23),所述转轴(23)的底端从连接套筒(22)底端伸出后连接有驱动电机(24),所述驱动电机(24)通过安装架(3)固定安装在机架(1)底部,所述转轴(23)外壁与连接套筒(22)内壁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内腔(2)中气体泄漏的轴封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封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连接套筒(22)内壁顶部的卡块(25)和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连接套筒(22)远离下炉体(11)一端的密封端盖(26),所述转轴(23)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卡环(27),所述卡块(25)底面与卡环(27)顶面之间依次设有节流环(28)、压板(29)和固定环(30),所述卡环(27)底面上凹陷设置有第四密封环槽(31),所述密封端盖(26)的顶部凹陷设置有第五密封环槽(32),所述第四密封环槽(31)和第五密封环槽(32)内分别设有用于相互配合组成密封副的动态密封环(33)和静态密封环(34),所述密封端盖(26)的外侧壁上凹陷设置有第六密封环槽(35),所述第六密封环槽(35)中设置有金属密封圈(36),所述节流环(28)和静态密封圈的内侧壁均与转轴(23)外壁抵接,所述金属密封圈(36)的外侧壁与连接套筒(22)的内壁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安装在内腔(2)中且环绕内炉体(5)外侧设置的降温管(37)、设置在外炉体外的热交换箱(38)、冷却循环组件和顶部开口的水箱(39),所述热交换箱(38)和水箱(39)内均设有自来水,所述热交换箱(38)内设有换热管(40),所述换热管(40)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沿换热管(40)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的热交换板(41),所述降温管(37)的一端穿过上炉体(10)侧壁后与水箱(39)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依次穿过上炉体(10)侧壁和热交换箱(38)侧壁后与换热管(40)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管(40)的另一端连通有回流管(42),所述回流管(42)远离换热管(40)的一端穿过热交换箱(38)侧壁后延伸至水箱(39)内,所述热交换箱(38)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出水管(43)和进水管(44),所述出水管(43)和进水管(44)远离热交换箱(38)的一端均与冷却循环组件连通,所述降温管(37)上安装有第一循环泵(45),所述进水管(44)上安装有第二循环泵(46),所述冷却循环组件用于对通过进水管(44)进入其中的水流进行降温后再通过出水管(43)将水流排出进行循环利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组件包括设置带有冷却腔(47)的冷却箱体(48)、竖直设置在冷却箱体(48)底部内壁上且顶端延伸至冷却腔(47)上部的固定杆(49),所述出水管(43)和进水管(44)远离热交换箱(38)的一端分别穿过冷却箱体(48)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后与均冷却腔(47)连通,所述固定杆(49)上且位于出水管(43)端口下方从上到下均匀间隔连接有若干溢流盘(50),各溢流盘(50)的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所述冷却箱体(48)的侧壁顶部镶嵌安装有散热风机(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安装在下炉体(11)顶部内壁上的加热管(52)、安装在加热管(52)上的点火器(53)、与加热管(52)连通的供气系统以及用于控制供气系统运行的控制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空气储存罐、天然气储存罐、混气罐、供气罐,所述空气储存罐和天然气储存罐分别通过空气输气管道和天然气输气管道与混气罐连通,所述混气罐通过混合气体输气管道与供气罐连通,所述供气罐通过加热管(52)与炉体连通,所述空气输气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减压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手动阀,所述天然气输气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减压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手动阀,所述混合气体输气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三手动阀,所述加热管(52)道上依次设有第四电磁阀、第四手动阀和气体单向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设置在空气输气管道上的第一质量流量控制仪、设置在天然气输气管道上的第二质量流量控制仪、设置在混气罐内的第一压力检测传感器、设置在供气罐内的第二压力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内腔(2)中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控制仪、第二质量流量控制仪、第一压力检测传感器、第二压力检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点火器(53)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的生产系统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拉丝机拉制铜线,将拉制好的铜线依次输送至退火炉中和铜线软化罐中进行处理;
S2:采用绞线机将经过软化处理的铜线进行绞合制作绞合铜导体,在绞对过程中,绞距控制在10-20mm,绞线的速度为50-60m/min;
S3:将绞合铜导体经过云母带绕包机重叠绕包两层矿物合成云母带,并将重叠率控制在50%,绕包角度控制在45-50°;
S4:将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经过烘干后加入到氟塑挤出机的机筒中进行塑化熔融,并通过机筒内的螺杆将PTFE熔料挤入到机头模具中,采用恒张力放线装置拉出绕有云母带作为耐火层的铜线芯经过氟塑挤出机的机头模具,经过机头模具后铜线芯被PTFE料包覆后成为芯线,将芯线依次经过温度控制在40-60℃的活动温水冷却槽和冷水冷却回转箱冷却后再经过吹风干燥器干燥,采用水中电容检测仪、芯线直径检测仪、同心度检测仪、偏心检测仪对干燥后的芯线进行在线检测,并通过恒张力牵引装置送至高频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经检测合格的芯线依次经过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进行收线存储;
S5:将所有导电线芯和中性线芯采用线束机进行线束成缆,并在成缆后的线芯外侧依次包覆抗拉尼龙绳和镀锡铜丝钢丝编织层形成芯线;
S6:将预先制备好的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经过烘干后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的机筒中进行塑化熔融,并通过机筒内的螺杆将熔料挤入到机头模具中,采用恒张力放线装置对芯线进行牵引并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的机头模具,经过机头模具挤出使得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包覆在芯线的外侧,将包覆有阻燃耐火层的芯线依次经过活动温控冷却水槽和固定冷水冷却回转箱冷却后再经过吹风干燥器干燥,采用偏心检测仪、高压检测仪对其进行在线检测;
S7:将经过干燥的芯线包覆黑色氯丁橡胶外护套后制成三芯电源线,并对该三芯电源线进行在线检测,经检测合格的电源线依次经过储线架、收线计米器和双轴卷取收线机进行收线存盘。
CN202110073224.5A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Pending CN1128855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3224.5A CN112885530A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3224.5A CN112885530A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5530A true CN112885530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50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3224.5A Pending CN112885530A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553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0891A (zh) * 2021-06-08 2021-10-01 山东华宁电伴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肤效应加热电缆系统及工艺
CN114093570A (zh) * 2021-10-20 2022-02-25 怀化宇隆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漆包线生产用漆包线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467833A (zh) * 2023-12-28 2024-01-30 尚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绞合铝合金导体在线连续退火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0927B1 (ko) * 2007-03-08 2007-09-21 (주)태영열처리 등온 제어냉각장치
CN201262229Y (zh) * 2008-10-06 2009-06-24 韩乐工 一种机械密封结构
CN201963887U (zh) * 2011-01-25 2011-09-07 天津市联强机械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防物料堆积釜底用机械密封装置
CN105469860A (zh) * 2015-12-31 2016-04-06 天长市富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电源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05803179A (zh) * 2016-05-24 2016-07-27 郑英 一种罩式光亮退火炉
CN106197034A (zh) * 2016-08-19 2016-12-07 郑州东方安彩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生产耐火材料用电弧炉安全冷却系统
CN206772008U (zh) * 2017-04-25 2017-12-19 潍坊鼎晟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加快熔化的中频加热炉
CN111456575A (zh) * 2020-04-09 2020-07-28 台州欧力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车门铰链及其制造工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0927B1 (ko) * 2007-03-08 2007-09-21 (주)태영열처리 등온 제어냉각장치
CN201262229Y (zh) * 2008-10-06 2009-06-24 韩乐工 一种机械密封结构
CN201963887U (zh) * 2011-01-25 2011-09-07 天津市联强机械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防物料堆积釜底用机械密封装置
CN105469860A (zh) * 2015-12-31 2016-04-06 天长市富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电源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05803179A (zh) * 2016-05-24 2016-07-27 郑英 一种罩式光亮退火炉
CN106197034A (zh) * 2016-08-19 2016-12-07 郑州东方安彩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生产耐火材料用电弧炉安全冷却系统
CN206772008U (zh) * 2017-04-25 2017-12-19 潍坊鼎晟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加快熔化的中频加热炉
CN111456575A (zh) * 2020-04-09 2020-07-28 台州欧力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车门铰链及其制造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0891A (zh) * 2021-06-08 2021-10-01 山东华宁电伴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肤效应加热电缆系统及工艺
CN114093570A (zh) * 2021-10-20 2022-02-25 怀化宇隆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漆包线生产用漆包线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467833A (zh) * 2023-12-28 2024-01-30 尚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绞合铝合金导体在线连续退火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5530A (zh) 一种用于三芯电源线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CN108980504B (zh) 长输管线电伴热系统以及其铺设方法
CN101419853B (zh) 一种油田专用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32595A (zh) 一种耐火电源线缆的生产工艺
CN212136060U (zh) 一种电缆交联设备
CN210443342U (zh) 一种电线电缆加热装置
CN115881359B (zh) 一种环保型阻燃防火智能电缆
CN101887778B (zh) 一种低烟阻燃抗拉电梯监控专用电缆
CN106448838A (zh) 长寿命高绝缘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14897756U (zh) 一种防火阻燃耐火电缆、防火涂层及外护套层制作装置
CN211319829U (zh) 一种电线生产用的加热装置
CN112117028B (zh) 一种氟塑料绝缘及护套屏蔽控制电缆
CN208444660U (zh)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电缆预热装置
CN106297984A (zh) 长寿命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28513A (zh) 一种三芯电源线的生产方法
CN209731615U (zh) 一次成型全封闭铠装型电伴热带
CN106247334A (zh) 一种分布式天然气加热装置
CN207966545U (zh) 一种合金型阻燃环保电线
CN201689735U (zh) 一种低烟阻燃抗拉电梯监控专用电缆
CN101335103A (zh) 硅橡胶护套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19939B (zh) 一种电缆生产的温水交联箱
CN206131725U (zh) 一种管件内防腐层涂覆加热炉
CN215242160U (zh) 一种整体带芯塑化装置
CN113652532B (zh) 一种溶质热处理杜美丝的生产方法
CN215494218U (zh) 一种抽屉式光纤预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