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0034A -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0034A
CN112880034A CN202110318722.1A CN202110318722A CN112880034A CN 112880034 A CN112880034 A CN 112880034A CN 202110318722 A CN202110318722 A CN 202110318722A CN 112880034 A CN112880034 A CN 112880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air
rotating speed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87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晋鸿
王德锁
徐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gguang Dianke Intelligen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gguang Dianke Intelligen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gguang Dianke Intelligen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gguang Dianke Intelligen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87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0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0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003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de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absorption or discharge of heat in outdoor units
    • F24F11/87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absorption or discharge of heat in outdoor units by controlling outdo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相连通的室外控制部分和室内控制部分,所述室外控制部分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换路阀;新风空调,包括前述的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适用于前述的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或新风空调,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出风温度tc和回风温度t,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恒温除湿方法和等温除湿方法。本发明所述控制系统及所述新风空调的功能齐全、结构集成度高、能效高,可实现对新风的制冷、制热及除湿,且除湿效果好,出风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体感舒适度较好,所述控制方法对除湿出风还能进一步进行温度调节,提高体感舒适度。

Description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新风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全热型新风机为较为普及的机型,这种新风机结构简单,就是通过一个排风风机、一个送风风机进行引入新风和排出室内回风,二者在全热交换芯体中进行热交换。如申请号为CN201820051549.7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结构包括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全热交换器、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室外出风口、离心风机、净化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中间设有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顶部左侧设有室内进风口,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顶部右侧设有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的外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内部分布有红外加热灯管,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的内侧设有净化装置,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底部左侧设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本体的底部右侧设有室外出风口。但这种结构所实现的功能仅仅是引入新风,而无法实现冷暖控制或除湿的功能,若要实现这些功能(比如处在一些比较潮湿的环境,除湿功能就很有必要),还得额外安装空调。
市面上也有一些新风除湿解决方案,其中有将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部件、压缩机等集中到一个箱体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1412579.1的专利文件公开的整体式新风除湿机,其可降低除湿蒸发器、除湿冷凝器的除湿载重负荷及功耗,其包括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新风模式、除湿模式,当处于新风模式时,风道包括新风送风系统、新风排风系统,新风送风系统、新风排风系统之间设置有竖隔板,竖隔板中部设置有第一风门放置孔,第一风门放置孔内安装有风门,新风系统内设置有与竖隔板垂直的横隔板,横隔板中部设置有第二风门放置孔,风门旋转安装于竖隔板中部延长线与横隔板中部延长线的交点上,风门旋转状态包括竖直状态、水平状态,当风门呈水平状态时,将风道分隔为相互隔绝的外循环系统、除湿系统,外循序系统与室外连通,除湿系统与室内连通,除湿系统内布置有除湿冷凝器、除湿蒸发器。这种结构虽然可以起到除湿作用,但是其无法解决冷暖调控问题,也还得额外安装空调,而且对于本就温度高、湿度大的夏天而言,经过冷凝器再热的温度比直接室外引进的新风温度还高,大大增加了能耗。
另外也有一些类似空调的风管式新风机,如申请号为CN201821990875.0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风管式新风空调一体机,包括: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室内机上设有送风管、室内回风管和控制器,所述室内机内部设有高效滤网、新风机、表冷器、显热交换器、新风阀、排风机、粗效滤网、中效滤网和混风阀;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新风机、新风阀、排风机、混风阀、空调室外机内的压缩机连接。这种结构的新风除湿和传统空调的原理差不多,缺点在于出风温度比进风温度低得多,对于低温高湿环境,不仅除湿量低,而且吹出的风体感很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风出风温湿度控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缺乏适用于新风设备的制冷、制热、除湿集成控制系统且除湿出风温湿度调节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新风出风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室外控制部分和室内控制部分,所述室外控制部分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与被室外的外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换路阀,所述换路阀用于使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相通而形成制冷或制热循环通路,或者用于使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相通而形成除湿循环通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与被室内的送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
作为优选,所述除湿循环通路中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先于所述第三换热器接触风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A1,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A2,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A3,三者关系为A1>A3≥A2。
作为优选,所述换路阀包括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所述电磁阀一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一开闭通路,所述电磁阀二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该两者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二开闭通路,所述第一开闭通路与所述第二开闭通路为并联关系;所述第一开闭通路、所述第二开闭通路因并联形成的整体一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而另一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再与所述四通阀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开闭通路中还连接有单向阀而使得冷媒流向仅可为由第三换热器至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冷媒倒流入所述换热器三。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控制部分还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在制冷或制热循环通路中对来自所述换热器二的冷媒或对来自所述换热器一的冷媒进行节流,或者用于在除湿循环回路中对来自所述换热器三的冷媒进行节流。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和/或所述室内控制部分还包括用于过滤冷媒中的杂质的冷媒过滤器。
本发明的再一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解决传统的新风设备缺少制冷、制热、除湿的集成控制且除湿出风温湿度调节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新风空调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新风空调,包括前述的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解决传统的新风设备的除湿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体感舒适度差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适用于前述的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或新风空调,所述控制系统或所述新风空调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出风温度tc和回风温度t,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恒温除湿方法,在除湿循环工作状态下,当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控制外风机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降低外风机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提高外风机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
等温除湿方法,在除湿循环工作状态下,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控制外风机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降低外风机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提高外风机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如下,所述控制系统及所述新风空调的功能齐全、结构集成度高、能效高,可实现对新风的制冷、制热及除湿,除湿出风经过降温除湿和升温除湿处理,出风较为温和,避免除湿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体感舒适度较好,所述控制方法对除湿出风还能进一步进行温度调节,提高体感舒适度,值得在本领域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风出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风空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制热循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除湿循环示意图;
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1-外风机,2-送风机,3-排风机,4-能量回收芯体,5-风区隔板,6-进风口,7-送风口,8-回风口,9-排风口,a1-压缩机,a2-四通阀,a3-第一换热器,a4-截止阀一,a5-截止阀二,b1-第二换热器,b2-第三换热器,b3-电磁阀一,b4-电磁阀二,b5-电子膨胀阀,b6-单向阀,b7-冷媒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一种新风出风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实施例,其包括相连通室外控制部分和室内控制部分。室外控制部分主要由压缩机a1、四通阀a2、第一换热器a3、截止阀一a4、截止阀二a5和外风机1组成,压缩机a1、第一换热器a3、截止阀一a4分别与四通阀a2连通(此处及之后的有关控制系统中的部件连通方式常规均选用铜管连接),截止阀二a5与第一换热器a3连通,第一换热器a3用于与被外风机1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室内控制部分主要由第二换热器b1、第三换热器b2、换路阀、电子膨胀阀b5和送风机2组成,换路阀用于使压缩机a1、四通阀a2、第一换热器a3、第二换热器b1串联相通而形成制冷或制热循环通路,或者用于使压缩机a1、四通阀a2、第一换热器a3、第三换热器b2、第二换热器b1串联相通而形成除湿循环通路。
换路阀包括电磁阀一b3和电磁阀二b4,电磁阀一b3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一开闭通路,电磁阀二b4与第三换热器b2连通且该两者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二开闭通路,第一开闭通路与第二开闭通路为并联关系,电磁阀一b3、电磁阀二b4不同的开闭方式决定冷媒不同的流向;第一开闭通路、第二开闭通路因并联形成的整体一边与截止阀二a5连通而另一边与电子膨胀阀b5连通,电子膨胀阀b5、第二换热器b1、截止阀一a4、四通阀a2依次连通,第二换热器b1、第三换热器b2用于与被送风机2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第二开闭通路中还连接有单向阀b6,图示中其连接在第三换热器b2之后,确保第二开闭通路中的冷媒仅可流向电子膨胀阀b5、第二换热器b1。第一开闭通路、第二开闭通路因并联而形成的整体与第一换热器a3之间还连接有冷媒过滤器b7,用于过滤焊渣、水分等杂质,常用的冷媒过滤器b7有滤网、分子筛、干燥过滤器等。本例中第二换热器b1、第三换热器b2如图示中那样并排对齐设置,送风机2位于两个换热器之后,送风机2所引送的风流会先与第二换热器b1接触,再与第三换热器b2接触,这是为了在除湿时,让风流先经过降温除湿再经过升温除湿,从而达到既降低绝对湿度,又使得除湿出风体感舒适度良好的目的。本方案的外风机1、送风机2与传统的新风机中的设置和功能相同,送风机2引送的风流就直接由送风口进入室内,送风机2所在的区域就是送风区,送风机2引送的风流是来自新风机中的能量交换芯体,而在能量交换芯体之前,风流就是由外风机1吹过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电磁阀一b3、电磁阀二b4、电子膨胀阀b5、单向阀b6、冷媒过滤器b7、截止阀一a4、截止阀二a5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当然压缩机a1、第一换热器a3、外风机1必定安装室外机中,第二换热器b1、第三换热器b2必定安装在室内机的送风区中,本例中选择将前述的室外控制部分以及截止阀一a4、截止阀二a5全部设在室外机中,将前述的室内控制部分以及单向阀b6、冷媒过滤器b7全部设在室内机的送风区中。
图2是一种带有前述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新风空调的较为基础的实施例,实际包括内机体和外机体,图示中省略了外机体,只示意了内机体和内机体中的送风机2、排风机3、能量回收芯体4、风区隔板5、控制系统的室内控制部分和两侧的共四个风口,四个风口分别为进风口6、送风口7、回风口8、排风口9,能量回收芯体4和风区隔板5将内机体的内空间分隔为对应各风口的进风区(右上区域)、送风区(左下区域)、回风区(右下区域)、排风区(左上区域),控制系统的室内控制部分安装在内机体的送风区中,控制系统的室外控制部分则安装在外机体中。
根据两个电磁阀的开闭情况,本控制系统可实现制冷、制热、除湿三种冷媒循环过程,从而对新风进行制冷、制热及除湿处理,三种冷媒循环过程具体如下,
制冷循环:如图3,四通阀a2掉电,电磁阀一b3得电打开,电磁阀二b4掉电关闭;由压缩机a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四通阀a2并流入作为冷凝器的第一换热器a3,与被外风机1引送的室外风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为中温中压液态制冷剂,再经过电磁膨胀阀b5节流为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然后再流入作为蒸发器的第二换热器b1,与被送风机2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最后制冷剂重新被吸回压缩机a1内;
制热循环:如图4,四通阀a2得电切换,电磁阀一b3得电打开,电磁阀二b4掉电关闭;由压缩机a1排出得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四通阀a2并流入作为冷凝器的第二换热器b1,与被送风机2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为中温中压液态制冷剂,再经过电子膨胀阀b5节流为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然后再流入作为蒸发器的第一换热器a3,与被外风机1引送的室外风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最后制冷剂重新被吸回压缩机a1内。
除湿循环:如图5,四通阀a2掉电,电磁阀一b3掉电关闭,电磁阀二b4得电打开;由压缩机a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四通阀a2并流入作为冷凝器的第一换热器a3,与被外风机1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而一次冷凝为中温中压液态制冷剂,再流入作为再热器的第三换热器b2,与被送风机2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而二次冷凝为更低过冷度的中温中压液态制冷剂,接着经过电子膨胀阀b5节流为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入作为蒸发器的第二换热器b1,与被送风机2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最后制冷剂被重新吸回压缩机a1内;其中,被送风机2引送的风流是先与第二换热器b1接触,再与第三换热器b2接触的,即送进室内的风流是先进行降温除湿,再进行升温除湿,相比于传统新风机,本方案不仅除湿效果好,并且能够相对使得出风温度更为温和,不会如传统的新风机那样出现过高或过低的除湿出风,体感舒适度更高。
为了确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系统仍然能保证正常的散热需要,关于第一换热器a3、第二换热器b1、第三换热器b2的换热面积也有进一步限定,第一换热器a3的换热面积为A1,第二换热器b1的换热面积为A2,第三换热器b2的换热面积为A3,三者关系为A1>A3≥A2。在制冷循环时,即第一换热器a3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b1作为蒸发器,第三换热器b2不工作时,室外温度较高而不太好散热,此时A1>A3的设置是能够确保系统正常散热的;在除湿循环时,即第一换热器a3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b1作为蒸发器,第三换热器b2作为再热器时,如出现外风机1停转的极端状况,默认此时作为冷凝器的第一换热器a3不散热,那么此时A3≥A1的设置是能够确保系统正常散热的;在制热循环时,虽然第一换热器a3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b1作为冷凝器,理论上需要A2>A1,但实际产品往往都会考虑保证制冷能力,因为制热模式下,室外低温而吸收的热量不多,故室外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不需要很大,若是其换热面积不够也可以通过如降频的方式来补偿,且实际产品这样设置制热量也是完全足够的,故最终A1>A3≥A2的设置能够确保本系统即使在面对一些极端情况时,也仍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在运行除湿循环时,控制系统可通过两种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来进一步对除湿出风的温度进行调节,控制系统或者说带有该控制系统的新风空调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出风温度tc和回风温度t(回风温湿度也即室内环境温湿度),反馈到控制器。出风温度传感器可设在出风处,如出风口或邻近出风口的一些较准确反映出风温度的区域,回风温度传感器就设在回风处,如回风口或邻近回风口的一些较准确反映出风温、湿度的区域。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出风温度传感器、回风温度传感器,还会根据需要而设置其他温湿度传感器,以显示各处温湿度信息,或反馈给控制器进行调用,这些都是新风机、空调等结构中常会用到的,例如本例中出风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处也还会设置出风湿度传感器和回风湿度传感器(图1中位于第二换热器b1上方的两个小方块示意的就是回风温、湿度传感器,位于第三换热器b2下放的两个小方块示意的就是出风温、湿度传感器,其他位置也示意了一些温湿度传感器,如第二换热器b1中的内盘管温度传感器,第二换热器b1右侧的内蒸出温度传感器,四通阀a2右侧的排气温度传感器,第一换热器a3右侧的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具体的,控制方法包括两种,
恒温除湿方法:当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控制器控制外风机1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控制器降低外风机1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控制器提高外风机1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
等温除湿方法: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控制器控制外风机1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控制器降低外风机1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控制器提高外风机1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
这两种针对除湿循环的温控方法通过对外风机1的转速,也即对外风机1风档的调高或调低,来实现对出风温度的调节,因为本方案中三换热器串联在整个通路中,理论上(在不考虑损耗如压缩机功耗的前提下)第二换热器b1的蒸发量等于第一换热器a3、第三换热器b2的总冷凝量,则出风温度tc过高(或过低)时,外风机1风档增加(或减小),直接使得第一换热器a3的冷凝量增加(或减小),而内部的第三换热器b2的冷凝量则相对的减小(或增加),也就使得最终送出前的与第三换热器b2接触的风流的吸热量减小(或增加),三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设定关系确保除湿时风流的温度调节有效且相对快速,最终的除湿出风温度可以被调控在相对适宜的水平。
恒温除湿方法使得最终的除湿出风温度tc维持在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到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之间,也即除湿出风温度tc在预设的舒适温度段内变动(但在理论上两个出风预设值可以自由预设),如通常认为的舒适温度段为22~26℃;等温除湿方法使得最终的除湿出风温度tc维持在回风温度t左右,也即除湿出风温度tc进一步稳定,除湿出风、回风的温度维持动态平衡。例如,当tc<22℃时,外风机1降低风档到一低转速预设值;当tc>26℃时,外风机1提高风档到一高转速预设值;当22℃≤tc≤26℃时,外风机1风档保持在一正常转速预设值,此为恒温除湿方法;或者,当tc<t时,外风机1降低风档到一低转速预设值;当tc>t时,外风机1提高风档到一高转速预设值;当tc=t时,外风机1风档保持在一正常转速预设值,此为等温除湿方法。
本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专用于新风处理,能够方便地与现有新风设备结合组成新风空调,结构精简,集成度高,可对新风进行制冷、制热及除湿,一套系统即解决房间冷热负荷、湿负荷的问题,对新风结合进行降温除湿及升温除湿,相对除湿效果更好,运行能效提高,出风温度较为柔和,不会导致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并且还能进一步做到恒温除湿或等温除湿,更有效地调节出风温度,体感舒适度更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室外控制部分和室内控制部分,所述室外控制部分包括压缩机(a1)、四通阀(a2)和第一换热器(a3),所述压缩机(a1)、所述第一换热器(a3)分别与所述四通阀(a2)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a3)用于与被室外的外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包括第二换热器(b1)、第三换热器(b2)和换路阀,所述换路阀用于使所述压缩机(a1)、所述四通阀(a2)、所述第一换热器(a3)、所述第二换热器(b1)串联相通而形成制冷或制热循环通路,或者用于使所述压缩机(a1)、所述四通阀(a2)、所述第一换热器(a3)、所述第三换热器(b2)、所述第二换热器(b1)串联相通而形成除湿循环通路,所述第二换热器(b1)、所述第三换热器(b2)用于与被室内的送风机引送的风流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循环通路中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a3)、所述第二换热器(b1)、所述第三换热器(b2),所述第二换热器(b1)先于所述第三换热器(b2)接触风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a1)的换热面积为A1,所述第二换热器(b1)的换热面积为A2,所述第三换热器(b2)的换热面积为A3,三者关系为A1>A3≥A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路阀包括电磁阀一(b3)和电磁阀二(b4),所述电磁阀一(b3)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一开闭通路,所述电磁阀二(b4)与所述第三换热器(b2)连通且该两者与其所连接的管道形成第二开闭通路,所述第一开闭通路与所述第二开闭通路为并联关系;所述第一开闭通路、所述第二开闭通路因并联形成的整体一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a3)连通而另一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b2)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b1)再与所述四通阀(a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闭通路中还连接有单向阀(b6)而使得冷媒流向仅可为由第三换热器(b2)至第二换热器(b1)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控制部分还包括电子膨胀阀(b5),所述电子膨胀阀(b5)用于在制冷或制热循环通路中对来自所述换热器二的冷媒或对来自所述换热器一的冷媒进行节流,或者用于在除湿循环回路中对来自所述换热器三的冷媒进行节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控制部分和/或所述室内控制部分还包括用于过滤冷媒中的杂质的冷媒过滤器(b7)。
8.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
9.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出风温度tc和回风温度t,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恒温除湿方法,在除湿循环工作状态下,当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控制外风机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降低外风机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提高外风机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
等温除湿方法,在除湿循环工作状态下,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控制外风机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降低外风机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提高外风机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
10.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空调,所述新风空调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出风温度tc和回风温度t,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恒温除湿方法,在除湿循环工作状态下,当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控制外风机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一出风温度预设值,降低外风机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第二出风温度预设值,提高外风机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
等温除湿方法,在除湿循环工作状态下,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控制外风机保持在一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降低外风机转速而使其低于预设标准转速;当出风温度tc>回风温度t,提高外风机转速而使其高于预设标准转速。
CN202110318722.1A 2021-03-25 2021-03-25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12880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8722.1A CN112880034A (zh) 2021-03-25 2021-03-25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8722.1A CN112880034A (zh) 2021-03-25 2021-03-25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0034A true CN112880034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42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8722.1A Withdrawn CN112880034A (zh) 2021-03-25 2021-03-25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003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5913A (zh) * 2021-08-02 2021-11-23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4061041A (zh) * 2021-11-24 2022-02-18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10884A (zh) * 2021-11-24 2022-03-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53198A (zh) * 2021-12-15 2022-04-15 广州万居隆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调温型新风除湿机的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00862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浙江普林艾尔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等温除湿和冷风机的制冷系统切换结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862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浙江普林艾尔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等温除湿和冷风机的制冷系统切换结构
CN113685913A (zh) * 2021-08-02 2021-11-23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4061041A (zh) * 2021-11-24 2022-02-18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10884A (zh) * 2021-11-24 2022-03-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10884B (zh) * 2021-11-24 2023-06-3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61041B (zh) * 2021-11-24 2023-06-3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53198A (zh) * 2021-12-15 2022-04-15 广州万居隆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调温型新风除湿机的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0034A (zh)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JP4207166B2 (ja) 除湿空調機
CN110645636B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2880035A (zh) 一种改进的控温除湿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US20120012285A1 (en)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EP3786546B1 (en) Heat pump system
CN111442448A (zh) 一种对新风单独冷却除湿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KR102664748B1 (ko) 열회수 환기유닛과 히트펌프가 일체식으로 내장된 바닥상치형 패키지 공조장치
WO2020244207A1 (zh) 空调系统
CN116007219A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4647399B2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4293646B2 (ja) 空調機及び空調の方法
JP361477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WO2022016727A1 (zh) 环境优化系统
CN108317650B (zh) 一种带独立新风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
CN111442449A (zh) 一种带独立冷源的双风机组合式空调机组
JPH03164647A (ja) 空気調和機
JP3614774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215723753U (zh) 空调系统
CN114413351B (zh) 一种除湿再热调节设备及空气调节系统
CN217209606U (zh) 深度全热回收的温湿双控热泵新风除湿机
CN219775870U (zh) 三介质换热器房间空调器
CN115183441B (zh) 空调器
CN115218310B (zh) 一种基于单机双蒸发热泵机组的温湿分控多工况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