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6277A -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6277A
CN112876277A CN202110279512.6A CN202110279512A CN112876277A CN 112876277 A CN112876277 A CN 112876277A CN 202110279512 A CN202110279512 A CN 202110279512A CN 112876277 A CN112876277 A CN 112876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ture
filler
acoustic enhancement
block
enhancemen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95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6277B (zh
Inventor
张磊
郭明波
赵峻杰
龚畅
马院红
刘仁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95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62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6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6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6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6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6/06Acryl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40Porous or lightweight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是以包括多孔材料、粘结剂、成孔助剂或气体、填料及水在内的组分为原料采用发泡冻干工艺、冷冻发泡工艺或烧结成形工艺制得;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至少具有三级孔道,其中,第一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所具有的微孔,第二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之间、多孔材料与填料之间以及填料与填料之间所形成的孔道,第三级孔道包括由成孔助剂或气体形成的空腔。将本发明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填充于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谐振腔内,可虚拟增大扬声器谐振腔的容积,使扬声器在体积较小的条件下达到更好的声音质量,具有更优异的声音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属于电声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越发变得互联化,其结果是推动了一系列电子设备的出现与发展。从手机、平板电脑到智能音箱、TWS耳机、VR、AR等,人们不断追求着使用现代科技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声学技术则是为实现这类要求而必不可少的一员。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其对音频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扬声器后腔增大,性能随之提升,而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没有允余的空间留给扬声器模组。目前本领域普遍采用的做法之一是在扬声器后腔中填入声学增强材料(如在扬声器后腔中灌装颗粒状声学增强材料或者在扬声器后腔中装填块状声学增强材料),虚拟增大后腔的容积,以提升扬声器整体性能。
但是,颗粒状声学增强材料在灌装时难以灌装或不能完全灌满,使扬声器后腔内留有一定空隙。扬声器工作时,音圈带动后壳内气体震动,使得填充在后腔的声学增强材料一起震动,影响听感;由于声学增强材料填充量直接影响扬声器的ΔF0,颗粒状声学增强材料填充量低会影响后腔空间的利用率;此外,震动也会导致颗粒状声学增强材料在碰撞过程中产生落粉、破碎,脱落的粉末会穿过网布扩散至扬声器内部,损坏扬声器。
采用本领域现有常规技术制造块状声学增强材料,气体难以有效到达所制造得到的材料内部,影响材料性能;此外,由于材料本身的性质,如产品的强度不足,长期使用时有较大的碎裂、落粉风险;另,目前本领域现有技术中也有将成形好的颗粒状声学增强材料粘结成块的报道,但使用粘合剂处理颗粒时,难以避免的会有粘合剂堵塞颗粒中存在的孔道,影响性能。
因此,提供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在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谐振腔中填充有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其中,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是以包括多孔材料、粘结剂、成孔助剂或气体、填料及水在内的组分为原料采用发泡冻干工艺、冷冻发泡工艺或烧结成形工艺制得;
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至少具有三级孔道,其中,第一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所具有的微孔,第二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之间、多孔材料与填料之间以及填料与填料之间所形成的孔道,第三级孔道包括由成孔助剂或气体形成的空腔。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孔材料为多孔材料微粒,其粒径(直径)范围为0.1-10μm;即所述第二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微粒之间所形成的孔道。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级孔道的尺寸范围为0.4-0.7nm;所述第二级孔道的尺寸范围为50nm-30μm;所述第三级孔道的尺寸范围为100nm-500μm。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空腔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声学增强材料块块体外部连通。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空腔包括闭合空腔和/或开放空腔(相互连通的空腔结构)。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级孔道均布于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块体内部。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还包括第四级孔道,所述第四级孔道的尺寸范围为200-600μm。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级孔道是采用包括钻、刺、压制、开槽或模制在内的方法于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形成的。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孔道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孔道可为圆形孔、椭圆形孔、跑道形孔、方形孔或不规则形状孔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孔道的具体形状采用本领域常规方法确定其尺寸。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四级孔道可以是通孔或盲孔。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气体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或压缩空气。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成孔助剂至少包括发泡剂或者造孔剂。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发泡剂包括碳酸钙、碳酸镁、碳酸氢钠或过氧化氢。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造孔剂包括碳酸铵、碳酸氢铵或炭黑。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孔材料包括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分子筛的Si/M质量比不小于200,其中,M包括Fe、Al或Ti。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分子筛为分子筛微粒,其粒径(直径)大于0.1μm。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分子筛包括MFI、FER、CHA、IHW、IWV、ITE、UTL、VET、MEL和MTW结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粘结剂包括有机粘结剂和/或无机粘结剂。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有机粘结剂包括聚丙烯酸酯悬浮液、聚苯乙烯醋酸盐悬浮液、聚乙烯醋酸盐悬浮液、聚乙基乙烯醋酸盐悬浮液及聚丁二橡胶悬浮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无机粘结剂包括硅溶胶、铝溶胶、拟薄水铝石(SB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填料包括氧化铝、二氧化硅、碳酸钙、蒙脱土、高岭土、云母粉、滑石粉、蛭石粉、凹凸棒土、海波石、水镁石、玻璃纤维、晶须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用以上填料包括颗粒状填料、层片状填料和/或纤维状填料;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较为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填料包括层片状填料和/或纤维状填料。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层片状填料包括云母粉、滑石粉。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纤维状填料包括海波石、水镁石、晶须材料及玻璃纤维。
其中,制作本发明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时添加填料,可使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在具有多孔结构的情况下,还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同时不会影响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声学性能。
此外,由于所选用的多孔材料包括分子筛(具体为分子筛微粒)、活性炭、MOF等材料,并且粘结剂的使用量又受到声学增强材料块声学性能的限制,粘合强度有限,实际使用中很容易出现分子筛微粒从声学增强材料块表面脱落,以及多孔颗粒状声学增强材料块碎裂的情况。添加所述的填料(结构补强填料)后,可以增强粘结剂的粘合性能;另,所使用的层片状填料还会在声学增强材料块界面处堆积形成保护层,从而达到防止分子筛微粒脱落的效果;所使用的纤维状填料可以吸收并传递施加在声学增强材料块上的应力,增加声学增强材料块的韧性,降低碎裂风险。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原料还包括增稠剂。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以所述多孔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增稠剂的用量为0.1-2%。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增稠剂包括海藻酸钠、PVP、CMC、PV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冷冻发泡工艺制得:
(1)将水、多孔材料、发泡剂、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或者将水、多孔材料、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注入气体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
(2)对所述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进行急速冷冻处理至混合物的温度降至-20℃以下,得到冷冻成形的混合物;
(3)对冷冻成形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4)再对冷冻干燥处理后所得产物进行烘烤脱水处理,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或者,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发泡冻干工艺制得:
步骤1:将水、多孔材料、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步骤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抽真空处理直至体系压力为500-5000Pa,以使所述混合物发泡,得到发泡后的混合物;
步骤3:对发泡后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步骤4:再对冷冻干燥处理后所得产物进行烘烤脱水处理,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或者,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烧结成形工艺制得:
1)将水、多孔材料、造孔剂、无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压模处理;
3)再对压模处理所得产物进行焙烧,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步骤(1)中,以所述多孔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发泡剂的用量为0.05-2%,有机粘结剂的用量为2-10%,填料的用量为1-20%,水的用量为80-120%,其中,有机粘结剂的用量以有机粘结剂中的固体组分的用量计。
另,本发明对步骤(1)中所用气体的量不做具体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作业需要以及所需制得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确定气体的使用量,只要保证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可。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步骤(3)中,冷冻干燥为-40℃至-90℃冷冻干燥4-48h。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步骤(4)中,所述烘烤脱水处理的温度大于100℃,时间为1-5h。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步骤1中,以所述多孔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有机粘结剂的用量为2-10%,填料的用量为1-20%,水的用量为80-120%,其中,有机粘结剂的用量以有机粘结剂中的固体组分的用量计。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步骤3中,冷冻干燥为-40℃至-90℃冷冻干燥4-48h。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步骤4中,所述烘烤脱水处理的温度大于100℃,时间为1-5h。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步骤3)中,所述焙烧为500-600℃焙烧3-8h。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步骤1)中,以所述多孔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造孔剂的用量为0.05-2%,无机粘结剂的用量为2-10%,填料的用量为1-20%,水的用量为80-120%,其中,无机粘结剂的用量以无机粘结剂中的固体组分的用量计。
其中,所述压模处理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场作业需要合理进行操作。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当制作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使用发泡剂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可以配合使用稳泡剂等添加剂。
当所述原料还包括增稠剂或者稳泡剂时,所述增稠剂或者稳泡剂在步骤(1)或者步骤1)中随其他原料一并进行添加即可。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任意不规则形状,其能够以单块整体,或多块组合的形式填入扬声器谐振腔内。
本发明对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尺寸不做具体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其尺寸,如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块体的总长为5-40mm,总宽为1-30mm,总高为0.2-10mm。
此外,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为单块整体时,其可以通过模具直接成形(注模成型)获得,如欲获得多块声学增强材料块并将多块声学增强材料块组合后填入扬声器谐振腔时,可以通过对单块整体声学增强材料块进行切削获取得到所需要形状的多块声学增强材料块,并将所获得的多块声学增强材料块组合后填入扬声器谐振腔内,以使声学增强材料块可与所述扬声器谐振腔完全贴合。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1)将水、多孔材料、发泡剂、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或者将水、多孔材料、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注入气体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
(2)对所述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进行急速冷冻处理至混合物的温度降至-20℃以下,得到冷冻成形的混合物;
(3)对冷冻成形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4)再对冷冻干燥处理后所得产物进行烘烤脱水处理,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或者;
步骤1:将水、多孔材料、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步骤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抽真空处理直至体系压力为500-5000Pa,以使所述混合物发泡,得到发泡后的混合物;
步骤3:对发泡后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步骤4:再对冷冻干燥处理后所得产物进行烘烤脱水处理,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或者;
1)将水、多孔材料、造孔剂、无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压模处理;
3)再对压模处理所得产物进行焙烧,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本发明所提供的以上所述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制作方法工艺简单,利于规模化生产;并可以制得任意形状的声学增强材料块,进而可以降低扬声器模组谐振腔的设计难度。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制作方法中,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使原料混合物体系发泡,于所述原料混合物体系中形成均布细密微纳米气泡,用以在声学增强材料块中形成孔道(第三级孔道);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发泡剂形成细密微纳米气泡,同时还可以配合发泡剂添加稳泡剂等助剂,以使微纳米气泡在浆液中不发生团聚并均匀分散;也可以将气体注入原料混合物体系中并打散以形成稳定,均匀的微纳米气泡。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谐振腔中填充有以上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为需要轻量化、小型化设计的电子设备,具体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智能眼镜、VR眼镜、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及轻薄笔记本电脑。
本发明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包含多级孔道结构,可保证该声学增强材料块工作时,其中的多孔材料(如分子筛材料)充分接触介质气体,发挥气体吸脱附作用以达到吸声的目的。
将本发明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填充于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谐振腔内,可虚拟增大扬声器谐振腔的容积,使扬声器在体积较小的条件下达到更好的声音质量,具有更加优异的声音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表面处的CCD显微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表面处的CCD显微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第一级孔道、第二级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第三级孔道、第四级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对比例1中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SEM图。
主要附图标号说明:
11、第一级孔道;
12、第二级孔道;
13、第三级孔道;
14、第四级孔道;
15、沸石粒子;
16、填料;
17、闭合空腔;
18、相互连通的空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其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50g水、50g分子筛微粒(沸石粒子,平均粒径为1.4μm)、2.5g填料(云母粉)、2g(以固含量计)有机粘结剂(聚丙烯酸酯悬浮液)、0.1g过氧化氢及0.05g增稠剂(CMC)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一混合物;
(2)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注入模具,并将模具浸入液氮中使所述混合物急速降温至-20℃以下,得到冷冻成形的混合物;
(3)对所述冷冻成形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所述冷冻干燥处理的温度为-40℃至-90℃,时间为6h;
(4)将冷冻干燥后的产品放入温度大于100℃的烘箱中进行烘烤脱水处理3h后,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声学增强材料块进行CDD显微镜分析,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产品内部具有第一级孔道、第二级孔道及第三级孔道,其中,第一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所具有的微孔,第二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之间、多孔材料与填料之间以及填料与填料之间所形成的孔道,第三级孔道包括由发泡剂过氧化氢形成的闭合空腔17和相互连通的空腔结构18;
所述第一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0.4-0.7nm;所述第二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50nm-30μm;所述第三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200-500μ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其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制作方法制得:
(1)将50g水、50g分子筛微粒(沸石粒子,平均粒径为1.4μm)、2.5g填料(云母粉)15、2g(以固含量计)有机粘结剂(聚丙烯酸酯悬浮液)、0.1g过氧化氢及0.05g增稠剂(CMC)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一混合物;
(2)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注入模具,并将模具浸入液氮中使所述混合物急速降温至-20℃以下,得到冷冻成形的混合物;
(3)对冷冻成形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所述冷冻干燥处理的温度为-40℃至-90℃,时间为6h;
(4)将冷冻干燥后的产品放入温度大于100℃的烘箱中进行烘烤脱水处理3h;
(5)使用阵列针将烘烤处理后的产品扎出贯通块体的阵列孔后,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声学增强材料块进行CDD显微镜分析,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产品内部具有第一级孔道、第二级孔道、第三级孔道13及第四级孔道14;其中,第一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所具有的微孔,第二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之间、多孔材料与填料之间以及填料与填料之间所形成的孔道,第三级孔道包括由发泡剂过氧化氢形成的闭合空腔17和相互连通的空腔结构18,第四级孔道为由阵列针于声学增强材料块扎出的贯通块体的阵列孔;
所述第一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0.4-0.7nm;所述第二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50nm-30μm;所述第三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200-500μm;所述第四级孔道的孔径范围为450-600μm。
另外,为了更加清楚地展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内部孔道结构,现提供如图3-图4所示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内部孔道结构示意图,从图3及图4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具有第一级孔道11、第二级孔道12、第三级孔道13及第四级孔道14;第一级孔道11包括沸石粒子15所具有的微孔,第二级孔道包括沸石粒子15之间、沸石粒子15与填料16之间以及填料16之间所形成的孔道,第三级孔道13包括由发泡剂过氧化氢形成的闭合空腔和相互连通的空腔结构形成的孔道,第四级孔道为由阵列针于声学增强材料块扎出的贯通块体的阵列孔。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第三级孔道13均布于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体中,为闭合空腔和相互连通的空腔结构;第四级孔道14为贯穿块体的通孔孔道结构。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其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制作方法制得:
(1)将50g水、50g分子筛微粒(沸石粒子,平均粒径为1.4μm)、2.5g填料(云母粉)、2g(以固含量计)有机粘结剂(聚丙烯酸酯悬浮液)及0.05g增稠剂(CMC)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一混合物;
(2)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注入模具,并将模具浸入液氮中使所述混合物急速降温至-20℃以下,得到冷冻成形的混合物;
(3)对冷冻成形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所述冷冻干燥处理的温度为-40℃至-90℃,时间为6h;
(4)将冷冻干燥后的产品放入温度大于100℃的烘箱中进行烘烤脱水处理3h后,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对本对比例制得的声学增强材料块进行SEM分析,所得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产品内部仅具有第一级孔道和第二级孔道;其中,第一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所具有的微孔,第二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之间、多孔材料与填料之间以及填料与填料之间所形成的孔道,所述第一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0.4-0.7nm;所述第二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50nm-30μm。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其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制作方法制得:
(1)将50g水、50g分子筛微粒(沸石粒子,平均粒径为1.4μm)、2.5g填料(云母粉)、2g(以固含量计)有机粘结剂(聚丙烯酸酯悬浮液)及0.05g增稠剂(CMC)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一混合物;
(2)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注入模具,并将模具浸入液氮中使所述混合物急速降温至-20℃以下,得到冷冻成形的混合物;
(3)对冷冻成形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所述冷冻干燥处理的温度为-40℃至-90℃,时间为6h;
(4)将冷冻干燥后的产品放入温度大于100℃的烘箱中进行烘烤脱水处理3h;
(5)使用阵列针将烘烤处理后的产品扎出贯通块体的阵列孔后,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本对比例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产品内部仅具有第一级孔道、第二级孔道和第四孔道;其中,第一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所具有的微孔,第二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之间、多孔材料与填料之间以及填料与填料之间所形成的孔道,第四级孔道包括由阵列针于声学增强材料块扎出的贯通块体的通孔,所述第一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0.4-0.7nm;所述第二级孔道的孔径(直径)范围为50nm-30μm,所述第四孔道的孔径范围为450-600μm。
测试例1
对本发明实施例1-2及对比例1-2制得的声学增强材料块以及本领域现有常规吸音颗粒产品分别进行声学性能测试,声学性能的具体测试方法可以参考中国专利CN105049997A中第0049-0054段所示的“电阻抗的测量”方法进行,其中,测试工装测试条件为0.2cc后腔空间,100%体积装填,所得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样品 谐振频率降低ΔF0(Hz)
实施例1 92
实施例2 118
对比例1 46
对比例2 78
CN105049997A中的吸音颗粒108 112
从以上表1可以看出,在声学增强材料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性能优于本领域现有常规吸音颗粒产品的性能。
由以上表1中还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提供的具有第一级孔道、第二级孔道、第三级孔道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性能分别优于对比例1中提供的仅具有第一级孔道、第二级孔道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性能及对比例2中提供的具有第一级孔道、第二级孔道、第四级孔道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性能;
实施例2中提供的具有全部四级孔道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性能分别显著优于实施例1中提供的仅具有第一级孔道、第二级孔道、第三级孔道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性能以及对比例2中提供的具有第一级孔道、第二级孔道、第四级孔道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性能。
此外,与在扬声器谐振腔内填装颗粒型声学增强材料相比,填装本发明所提供的声学增强材料块不会出现由于颗粒摩擦碰撞而产生的发热、杂音、落粉等问题;同时,声学增强材料块的装填工艺简单,也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扬声器谐振腔的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发明之间、技术发明与技术发明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是以包括多孔材料、粘结剂、成孔助剂或气体、填料及水在内的组分为原料采用发泡冻干工艺、冷冻发泡工艺或烧结成形工艺制得;
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至少具有三级孔道,其中,第一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所具有的微孔,第二级孔道包括多孔材料之间、多孔材料与填料之间以及填料与填料之间所形成的孔道,第三级孔道包括由成孔助剂或气体形成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孔道的尺寸范围为0.4-0.7nm;所述第二级孔道的尺寸范围为50nm-30μm;所述第三级孔道的尺寸范围为100nm-5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内部还包括第四级孔道,所述第四级孔道的尺寸范围为200-6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或压缩空气;
优选地,所述成孔助剂至少包括发泡剂或者造孔剂;更优选地,所述发泡剂包括碳酸钙、碳酸镁、碳酸氢钠或过氧化氢;还更优选地,所述造孔剂包括碳酸铵、碳酸氢铵或炭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包括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分子筛的Si/M质量比不小于200,其中,M包括Fe、Al或Ti;
更优选地,所述分子筛包括MFI、FER、CHA、IHW、IWV、ITE、UTL、VET、MEL和MTW结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还优选地,所述粘结剂包括有机粘结剂和/或无机粘结剂;更优选地,所述有机粘结剂包括聚丙烯酸酯悬浮液、聚苯乙烯醋酸盐悬浮液、聚乙烯醋酸盐悬浮液、聚乙基乙烯醋酸盐悬浮液及聚丁二橡胶悬浮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还更优选地,所述无机粘结剂包括硅溶胶、铝溶胶、拟薄水铝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还优选地,所述填料包括氧化铝、二氧化硅、碳酸钙、蒙脱土、高岭土、云母粉、滑石粉、蛭石粉、凹凸棒土、海波石、水镁石、玻璃纤维、晶须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增稠剂,优选地,以所述多孔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增稠剂的用量为0.1-2%;更优选地,所述增稠剂包括海藻酸钠、PVP、CMC、PV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冷冻发泡工艺制得:
(1)将水、多孔材料、发泡剂、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或者将水、多孔材料、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注入气体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
优选地,以所述多孔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发泡剂的用量为0.05-2%,有机粘结剂的用量为2-10%,填料的用量为1-20%,水的用量为80-120%,其中,有机粘结剂的用量以有机粘结剂中的固体组分的用量计;
(2)对所述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进行急速冷冻处理至混合物的温度降至-20℃以下,得到冷冻成形的混合物;
(3)对冷冻成形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4)再对冷冻干燥处理后所得产物进行烘烤脱水处理,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或者,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发泡冻干工艺制得:
步骤1:将水、多孔材料、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混合物;优选地,以所述多孔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有机粘结剂的用量为2-10%,填料的用量为1-20%,水的用量为80-120%,其中,有机粘结剂的用量以有机粘结剂中的固体组分的用量计;
步骤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抽真空处理直至体系压力为500-5000Pa,以使所述混合物发泡,得到发泡后的混合物;
步骤3:对发泡后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步骤4:再对冷冻干燥处理后所得产物进行烘烤脱水处理,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或者,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烧结成形工艺制得:
1)将水、多孔材料、造孔剂、无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优选地,以所述多孔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造孔剂的用量为0.05-2%,无机粘结剂的用量为2-10%,填料的用量为1-20%,水的用量为80-120%,其中,无机粘结剂的用量以无机粘结剂中的固体组分的用量计;
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压模处理;
3)再对压模处理所得产物进行焙烧,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声学增强材料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1)将水、多孔材料、发泡剂、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或者将水、多孔材料、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注入气体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
(2)对所述均布有细密气泡的混合物进行急速冷冻处理至混合物的温度降至-20℃以下,得到冷冻成形的混合物;
(3)对冷冻成形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4)再对冷冻干燥处理后所得产物进行烘烤脱水处理,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或者;
步骤1:将水、多孔材料、有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步骤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抽真空处理直至体系压力为500-5000Pa,以使所述混合物发泡,得到发泡后的混合物;
步骤3:对发泡后的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步骤4:再对冷冻干燥处理后所得产物进行烘烤脱水处理,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或者;
1)将水、多孔材料、造孔剂、无机粘结剂、填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压模处理;
3)再对压模处理所得产物进行焙烧,得到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9.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谐振腔中填充有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声学增强材料块;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智能眼镜、VR眼镜、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及轻薄笔记本电脑。
CN202110279512.6A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2876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9512.6A CN112876277B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9512.6A CN112876277B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6277A true CN112876277A (zh) 2021-06-01
CN112876277B CN112876277B (zh) 2023-06-20

Family

ID=76042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9512.6A Active CN112876277B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627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8050A (zh) * 2022-09-27 2023-01-03 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其反相乳液聚合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020311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镇江贝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膨胀声学增强件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115925320A (zh) * 2023-02-03 2023-04-07 德阳展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声学增强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2343A (zh) * 2010-08-23 2015-11-11 楼氏电子亚洲有限公司 声音改进的扬声器系统
CN105516880A (zh) * 2015-12-01 2016-04-20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吸音材料制备方法、吸音材料以及扬声器
US20170013350A1 (en) * 2015-07-07 2017-01-12 Nautilus Capital Corporation Material for rapid gas sorption in loudspeakers
CN107426646A (zh) * 2017-09-21 2017-12-01 苏州夸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音材料块
US20190200116A1 (en) * 2016-06-06 2019-06-27 Sou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 Loudspeaker,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oudspeaker
CN112469773A (zh) * 2018-07-27 2021-03-09 株式会社大阪曹达 吸音材料用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2343A (zh) * 2010-08-23 2015-11-11 楼氏电子亚洲有限公司 声音改进的扬声器系统
US20170013350A1 (en) * 2015-07-07 2017-01-12 Nautilus Capital Corporation Material for rapid gas sorption in loudspeakers
CN105516880A (zh) * 2015-12-01 2016-04-20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吸音材料制备方法、吸音材料以及扬声器
US20190200116A1 (en) * 2016-06-06 2019-06-27 Sou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 Loudspeaker,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oudspeaker
CN107426646A (zh) * 2017-09-21 2017-12-01 苏州夸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音材料块
CN112469773A (zh) * 2018-07-27 2021-03-09 株式会社大阪曹达 吸音材料用组合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0311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镇江贝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膨胀声学增强件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115558050A (zh) * 2022-09-27 2023-01-03 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其反相乳液聚合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58050B (zh) * 2022-09-27 2023-04-11 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其反相乳液聚合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25320A (zh) * 2023-02-03 2023-04-07 德阳展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声学增强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6277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6277A (zh)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105516880B (zh) 吸音材料制备方法、吸音材料以及扬声器
CN113024156A (zh) 具有层状孔道结构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US10889525B2 (en) 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 and fi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7046665B (zh) 复合陶瓷吸音件和发声装置模组
CN207625783U (zh) 发声器件
CN107371107A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8462929A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6210999A (zh) 扬声器模组
CN114495883A (zh) 吸音材料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吸音材料块的扬声器箱
CN117550833B (zh) 一种吸音块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5440248U (zh) 一种声学增强材料块及电子设备
CN107959913B (zh) 一种音频播放装置和设备
CN215440245U (zh) 一种具有层状孔道结构的声学增强材料块及电子设备
CN105989829A (zh) 一种多层膜片式复合共振吸声模块
CN215040822U (zh) 微型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4177529U (zh) 降低风噪的电子装置及具有麦克风的tws耳机
CN205622838U (zh) 一种高保真蓝牙音响
CN113079437B (zh) 一种气体吸收材料块及其制造方法
JP2024504815A (ja) 音響補強材ブロック及びその応用、マイクロスピーカー及び電子機器
JP2024504829A (ja) 多孔質ブロック材及びその電子装置、並びに風切音を低減できる装置及びその応用
CN213732873U (zh) 一种耳机上盖制作模具
CN111572125A (zh) 一种复合板材
CN219752179U (zh) 吸音材料、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7880838U (zh) 一种基于亥姆霍兹共振与粒子晶体耦合的吸隔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7, Songlinshan Road, Dagang, Zhenjiang New District,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006

Applicant after: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3 Yangzijiang Road, Dagang, New District,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enjiang Best New Material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