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9450B -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9450B
CN112859450B CN202110217093.3A CN202110217093A CN112859450B CN 112859450 B CN112859450 B CN 112859450B CN 202110217093 A CN202110217093 A CN 202110217093A CN 112859450 B CN112859450 B CN 112859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nsation film
optical compens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70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9450A (zh
Inventor
季林涛
王菲菲
王凯旋
李博文
马新利
李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70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94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9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9450A/zh
Priority to US17/470,164 priority patent/US1190685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9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9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2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with refractive index ellipsoid inclined relative to the LC-layer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2Number of plates being 2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6Two plates on one side of the LC cel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7All plates on one side of the LC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窥产品结构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振片、第二偏振片、液晶层、第一光学补偿膜、第二光学补偿膜。液晶层设置于相对设置的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之间;第一光学补偿膜位于第一偏振片与液晶层之间或第二偏振片与液晶层之间,其光轴与其所在平面平行;第二光学补偿膜位于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之间,位于第一光学补偿膜与液晶层之间或第一光学补偿膜远离液晶层一侧,其光轴与其所在平面平行,并与第一光学补偿膜光轴垂直,其面内延迟与第一光学补偿膜面内延迟相等。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显示器类型。随着LCD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展,防窥显示的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在这种场景下,正对着显示屏幕的用户能够看清楚显示屏幕上的内容,显示屏幕两侧的人看不清显示屏幕上的内容,从而给用户提供足够私密的观看体验。
暗态防窥是防窥显示的一种,是指用户正对着显示屏幕观看时能够看清楚显示屏幕上的内容,而在显示屏幕两侧观看时由于显示屏幕出光量减小,观看到的画面处于暗态,无法看清显示屏幕上的内容。目前,现有的一种暗态防窥显示装置是在显示面板上叠加一层调光液晶面板而形成的,由于调光液晶面板中包含液晶层以及驱动液晶层中液晶分子运动的电路,因此该显示装置的结构和制备工艺均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窥产品的结构和制备工艺均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振片、第二偏振片、液晶层、第一光学补偿膜、以及第二光学补偿膜。其中,第二偏振片与第一偏振片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之间,液晶层中包括液晶分子,在液晶显示面板不加电的情况下,液晶分子的光轴均平行于初始方向;第一光学补偿膜设置于第一偏振片与液晶层之间或第二偏振片与液晶层之间,第一光学补偿膜的光轴与第一光学补偿膜所在平面平行;第二光学补偿膜设置于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之间,且位于第一光学补偿膜与液晶层之间或第一光学补偿膜远离液晶层的一侧,第二光学补偿膜的光轴与第二光学补偿膜所在平面平行,第二光学补偿膜的面内延迟RO2与第一光学补偿膜的面内延迟RO1相等;第一光学补偿膜的光轴与第二光学补偿膜的光轴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为+A补偿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的光轴与初始方向的夹角为5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的面内延迟RO1的范围为小于或等于275n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的面内延迟RO1的范围为137.5nm±1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补偿膜为+A补偿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为基于液晶分子涂布的光学补偿膜或基于拉伸聚合物薄膜的光学补偿膜;第二光学补偿膜为基于液晶分子涂布的光学补偿膜或基于拉伸聚合物薄膜的光学补偿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补偿膜相比于第一光学补偿膜更靠近第一偏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和第二光学补偿膜位于液晶层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电路层、以及第二衬底基板。其中,第一衬底基板设置于第一偏振片与液晶层之间;第二衬底基板设置于第二偏振片与液晶层之间;第一光学补偿膜和第二光学补偿膜均设置于第二衬底基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和第二光学补偿膜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偏振片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层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为准直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光学补偿膜和第二光学补偿膜,这两个光学补偿膜的光轴垂直,并且面内延迟相等。这样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在一定的侧视角度范围内实现防窥效果,并且,相较于液晶调光面板,光学补偿膜不包括驱动液晶分子运动的电路结构,其制作工艺更简单,使得可以在更简单的工艺条件下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防窥。
可以理解地,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光学补偿膜和第二光学补偿膜折射率椭球分布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光学补偿膜和第二光学补偿膜折射率椭球的分布沿平行于z方向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普通液晶显示装置、现有的暗态防窥显示装置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不同视角上的亮度的曲线;
图5为搭配准直背光时,普通液晶显示装置、现有的暗态防窥显示装置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0°和45°视角上的亮度的模拟和实测数据;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7A为光线沿图6中的小角度方向经过图6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各层时的偏振态在邦加球图中的位置图;
图7B为光线沿图6中的大角度方向经过图6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各层时的偏振态在邦加球图中的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多个”是指至少两个。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近似”或“大致”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参见图1,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示例性地,该显示装置1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图画的图像的任何装置。该显示装置100可以是多种显示装置100中的任一种,多种显示装置100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ortable Android Device,PAD)、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MPEG-4 Part 1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汽车的行车记录仪或倒车影像等)等。
继续参见图1,该显示装置100例如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和背光模组2,其中背光模组2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1提供用于显示的光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为准直背光模组。准直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可以按照特定的方向射出。示例性地,背光模组出射的背光光线与背光模组出光面的法向的夹角可以被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能够射入到正对着出光面的使用者的眼睛中,而在偏离出光面的法向的角度上,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大大减少,使得搭配准直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具有更好的防窥效果。
本文示出的示例性附图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均为未加电压时的状态。可以理解,在对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压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至少部分液晶分子将会发生偏转,从而实现画面显示功能。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偏振片11、与第一偏振片11相对设置的第二偏振片12、以及,设置于第一偏振片11和第二偏振片12之间的液晶层13。第一偏振片11和第二偏振片12均可以为线偏振片。示例性地,第一偏振片11的透过轴与第二偏振片12的透过轴垂直,也即二者的透振方向垂直。又示例性地,第一偏振片11的透过轴与第二偏振片12的透过轴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偏振片11相较于第二偏振片12更靠近背光模组2。示例性地,在显示装置100中,背光模组2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的第一偏振片11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此时,第一偏振片11被配置为使从背光模组2出射的光线成为线偏振光。第二偏振片12被配置为控制经液晶层13出射的光线能够透过该第二偏振片12的程度。
液晶层13设置于第一偏振片11和第二偏振片12之间。液晶层13中包括液晶分子133′,在液晶显示面板1不加电的情况下,液晶分子133′的光轴平行于初始方向,这里的初始方向是任一液晶分子133′的光轴的延伸方向,即液晶分子133′的光轴相互平行。示例性地,参见图2,初始方向为x方向,该初始方向可以平行于第一偏振片11所在平面。例如,液晶显示面板1可以为使用A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开关)型的显示面板,在液晶显示面板1不加电的情况下,液晶分子133′的光轴均平行于初始方向,初始方向为x方向。ADS技术通过同一平面内像素电极边缘所产生的平行电场以及像素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间产生的纵向电场形成多维电场,使液晶盒内像素电极间、电极正上方所有取向液晶分子都能够产生旋转转换,从而提高了平面取向系液晶工作效率并增大了透光效率。ADS型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品质良好,具有高透过率、宽视角、高开口率、低色差、低响应时间、无挤压水波纹(push Mura)波纹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液晶显示面板1还可以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6和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16上的电路层、以及第二衬底基板17。其中,第一衬底基板16设置于第一偏振片11与液晶层13之间;第二衬底基板17设置于第二偏振片12与液晶层13之间。示例性地,第一衬底基板16和第二衬底基板17可以是刚性衬底基板;该刚性衬底基板例如可以为玻璃衬底基板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衬底基板等。又如,第一衬底基板16和第二衬底基板17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该柔性衬底基板例如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基板、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 two formic acid glycol ester,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基板或PI(Polyimide,聚酰亚胺)衬底基板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液晶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一光学补偿膜14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
其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在液晶显示面板1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不限于图2中所示出的这一种位置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设置于第一偏振片11与液晶层13之间或第二偏振片12与液晶层13之间。第二光学补偿膜15设置于第一偏振片11和第二偏振片12之间,并且,第二光学补偿膜15位于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与液晶层13之间或第一光学补偿膜14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
示例性地,参见图2,第一光学补偿膜14、第二光学补偿膜15和液晶层13设置于第一偏振片11与第二偏振片12之间,并且,第一光学补偿膜14、第二光学补偿膜15、以及液晶层13沿液晶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即z方向)层叠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第一光学补偿膜14、第二光学补偿膜15、以及液晶层13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排列顺序不作限制,可以实际需要确定其排列顺序。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二光学补偿膜15相比于第一光学补偿膜14更靠近第一偏振片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光学补偿膜14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位于液晶层13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光学补偿膜14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均设置于第二衬底基板17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光学补偿膜14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均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16与第二衬底基板17之间。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1中,各膜层的排列顺序为:沿液晶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即z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偏光片11、第一衬底基板16、液晶层13、第二光学补偿膜15、第一光学补偿膜14、第二衬底基板17、以及第二偏光片12。
此外,第一光学补偿膜14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性质如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与第一光学补偿膜14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5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垂直。并且,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延迟RO2与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延迟RO1相等。下面将对各个性质进行详细阐明。
需要说明的是,光轴(例如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液晶分子133′的光轴)又称光学轴。光在晶体中传播时,正交的两个波前进速度相等的方向为光轴的延伸方向,在这个方向上的光没有光学特性的变化。例如,各向异性晶体对在其中传播的光具有双折射效应,但是,当光在沿各向异性晶体的光轴在其中传播时,光不发生双折射。因此,各向异性晶体的光轴也可以定义为,光可以传播而不发生双折射的方向。
此外,各向异性晶体又可以分为单光轴晶体和双光轴晶体,单光轴晶体仅具有一个光轴,双光轴晶体具有两个光轴。
液晶分子属于单光轴晶体,仅具有一个光轴。对于液晶分子而言,可根据其形状将其分为棒状(rod-type)液晶分子和盘状(discotic)液晶分子。在棒状液晶分子中,其长轴为光轴;在盘状液晶分子中,其短轴为光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133′均为棒状液晶分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包括各向异性晶体层,具有至少一个光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为单轴性光学补偿膜,仅具有一个光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与第一光学补偿膜14所在平面平行。示例性地,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为单轴性光学补偿膜,仅具有一个光轴,并且,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与第一光学补偿膜14所在平面平行。例如,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为+A补偿膜,具有nx1>ny1≈nz1或nx1>ny1=nz1的折射率椭球。又例如,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为-A补偿膜,具有nx1<ny1≈nz1或nx1<ny1=nz1的折射率椭球。其中,nx1为第一光学补偿膜14面内的X1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1为在第一光学补偿膜14面内与X1轴垂直的Y1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z1为在第一光学补偿膜14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其中,X1轴为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需要说明的是,在X1轴与第一光学补偿膜14存在较小倾角(例如5°以内的倾角)的情况下,也可以认为X1轴位于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可以理解,在X1轴与第一光学补偿膜14存在较小倾角的情况下,ny1与nz1会与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到上述情况,所以ny1可以与nz1相等或近似相等。
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延迟RO1=(nx1-ny1)×d1,其中,nx1为第一光学补偿膜14面内的X1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1为在第一光学补偿膜14面内与X1轴垂直的Y1轴方向上的折射率,d1为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厚度。其中,RO1为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延迟,可以理解为光在法线方向(垂直方向)上穿过第一光学补偿膜14时的实际延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补偿膜15包括各向异性晶体层,具有至少一个光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为单轴性光学补偿膜,仅具有一个光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5所在平面平行。示例性地,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为单轴性光学补偿膜,仅具有一个光轴,并且,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5所在平面平行。例如,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为+A补偿膜,具有nx2>ny2≈nz2或nx2>ny2=nz2的折射率椭球。例如,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为-A补偿膜,具有nx2<ny2≈nz2或nx2<ny2=nz2的折射率椭球。其中,nx2为第二光学补偿膜15面内的X2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2为在第二光学补偿膜15面内与X2轴垂直的Y2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z2为在第二光学补偿膜15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其中,X2轴为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需要说明的是,在X2轴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5存在较小倾角(例如5°以内的倾角)的情况下,也可以认为X2轴位于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可以理解,在X2轴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5存在较小倾角的情况下,ny2与nz2会与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到上述情况,所以ny2可以与nz2相等或近似相等。
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延迟RO2=(nx2-ny2)×d2,其中,nx2为第二光学补偿膜15面内的X2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2为在第二光学补偿膜15面内与X2轴垂直的Y2轴方向上的折射率,d2为第二光学补偿膜14的厚度。其中,RO2为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延迟,可以理解为光在法线方向(垂直方向)上穿过第二光学补偿膜15时的实际延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延迟RO1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延迟RO2相等。并且,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垂直。这样,相较于不包括光学补偿膜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了如此配置的两个光学补偿膜后,沿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法向方向进入第二偏振片12的光的偏振态不改变,使得沿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法向从第二偏振片12出射的光的光强不变。也就是说,液晶显示面板1配置有如此设置的两个光学补偿膜后,用户正对着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观察到的显示画面没有变化,不会影响液晶显示面板1的正常显示。并且,相较于不包括光学补偿膜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了如此配置的两个光学补偿膜后,沿偏离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法向的方向进入第二偏振片12的光的偏振态发生改变,在一定的侧视角度范围内,可以使得沿偏离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法向从第二偏振片12出射的光的光强变小,实现防窥。具体解释如下:
参见图2、图3A和图3B,其中,图3B为图3A沿平行于z方向的俯视图。为了方便说明,假设从液晶层13出射的偏振光为线偏振光P,其波矢量方向沿z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阐释意在解释偏振光沿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法向方向通过第一光学补偿膜14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后,其偏振态不会发生改变。可以理解的是,沿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法向方向从液晶层13出射的偏振光具有多种偏振态,经过第一光学补偿膜15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4后,其偏振状态均不会发生改变。
为了方便说明,假设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为+A补偿膜,具有nx2>ny2=nz2的折射率椭球;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为+A补偿膜,具有nx1>ny1=nz1的折射率椭球。第一光学补偿膜14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垂直。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折射率椭球1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折射率椭球2的排列和方向如图3A所示。如上文所阐明的那样,此种假设仅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做任何限制。
当线偏振光P沿z方向进入第二光学补偿膜15时,会发生双折射现象。即,线偏振光P在其中分为线偏振光P21和线偏振光P22。其中,线偏振光P21的电感强度D的方向平行于D21,折射率为n21,n21的大小由椭圆面2′的长半轴的长度表示;线偏振光P22的电感强度D的方向平行于D22,折射率为n22,n22的大小由椭圆面2′的短半轴表示。由于光波的传播速度与折射率成反比,则,当n21>n22时,v21<v22,即线偏振光P21的传播速度小于线偏振光P22的传播速度,两个光波之间产生了延迟,其延迟量为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延迟RO2,RO2=(nx2-ny2)×d2,其中,nx2为第二光学补偿膜15面内的X2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2为在第二光学补偿膜14面内与X2轴垂直的Y2轴方向上的折射率,X2轴为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参照图3B,nx2=n21,ny2=n22。所以,当线偏振光P从第二光学补偿膜15出射时,其偏振态发生改变,由线偏振光P变为椭圆偏振光P′。
随后,椭圆偏振光P′沿z方向进入第一光学补偿膜14,仍会发生双折射现象,椭圆偏振光P′在其中分为线偏振光P11和线偏振光P12。其中,线偏振光P11的电感强度D的方向平行于D11,折射率为n11,n11的大小由椭圆面1′的短半轴表示;线偏振光P12的电感强度D的方向平行于D12,折射率为n12,n12的大小由椭圆面1′的长半轴表示。此时,n11<n12,则v11>v12,即线偏振光P11的传播速度大于线偏振光P12的传播速度,两个波之间产生了延迟,其延迟量为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延迟RO1,RO1=(nx1-ny1)×d1,其中,nx1为第一光学补偿膜14面内的X1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1为在第一光学补偿膜14面内与X1轴垂直的Y1轴方向上的折射率,X1轴为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参照图3B,nx1=n12,ny2=n11。
因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延迟RO1与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延迟RO2相等,所以,两个电感强度D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在第一光学补偿膜14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中分别产生的延迟可以相互补偿,使得从第一光学补偿膜14出射的光的偏振态又恢复成线偏振光P的偏振态。这样,相较于不包括光学补偿膜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了如此配置的两个光学补偿膜后,沿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法向从第二偏振片12出射的光的光强不变。也就是说,液晶显示面板1配置有如此设置的两个光学补偿膜后,用户正对着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观察到的显示画面没有变化,不会影响液晶显示面板1的正常显示。
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推知,沿偏离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法向的方向进入第二偏振片12的偏振光,由于沿此方向两补偿膜的光轴不正交,所以光波在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中的延迟量与在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中的延迟量不能相互补偿。在一定的侧视角度范围内,可以使得沿偏离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法向从第二偏振片12出射的光的光强变小,实现防窥。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工艺制备和显示面板厚度,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延迟RO1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延迟RO2的范围为小于或等于275n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延迟RO1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延迟RO2的范围为137.5nm±10nm。绿色的光波长在520nm~570nm之间,是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为三原色之一。绿色光在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是人眼最敏感的色彩频率范围,也即人眼容易捕捉到绿色。当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面内延迟RO1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面内延迟RO2的范围为137.5nm±10nm时,可以实现在偏离液晶显示面板1出光面的法向的方向上绿光的出光量减少,实现更好的防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与初始方向的夹角为50°±10°。相应地,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与初始方向的夹角为140°±10°。
示例性地,参见图2和图5,液晶显示面板1中,第一偏振片11、第二偏振片12、液晶层13、第一光学补偿膜14、第二光学补偿膜15、第一衬底基板16和第二衬底基板17的设置的顺序如图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1不加电的情况下,液晶分子133′的光轴均平行于初始方向,例如,x方向。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为+A补偿膜,其光轴与初始方向的夹角为50°,面内延迟RO1=137.5nm。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为+A补偿膜,其光轴与第一光学补偿膜14的光轴垂直,则相应地,第二光学补偿膜15的光轴与初始方向的夹角为140°,面内延迟RO2=137.5nm。图5示出了当搭配准直背光时,普通液晶显示装置(即没有防窥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现有的暗态防窥显示装置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0°和45°视角上的亮度的模拟和实测数据。由图5可知,当搭配准直背光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采用调光液晶面板的暗态防窥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两层+A补偿膜的显示装置的斜视角(45°)的亮度可以达到正视角亮度的0.5%,比现有技术的采用调光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0.65%)更好。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正视角(0°)的亮度更大,透过率提升了51.71%。
参见图6、图7A和图7B,针对图6中液晶显示面板1的结构,参考图7A和图7B所示的邦加球图,其中,图7A为光线沿图6中的小角度方向经过液晶显示面板中各层时的偏振态在邦加球中的位置图;图7B为光线沿图6中的大角度方向经过液晶显示面板中各层时的偏振态在邦加球图中的位置图。参见图6和图7A,沿光线的出射方向(图6中示出的小角度方向),从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偏振片11后,光线的偏振态位于O处,此时光线为线偏振光线;光线在经过液晶层13后,偏振态位于O1处,光线在经过第二补偿膜15后,偏振态位于O2处,光线在经过第一补偿膜14后,偏振态位于O3处。参见图6和图7B,沿光线的出射方向(图6中示出的大角度方向),从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偏振片11后,光线的偏振态位于O处,此时光线为线偏振光线;光线在经过液晶层13后,偏振态位于O1处,光线在经过第二补偿膜15后,偏振态位于O2处,光线在经过第一补偿膜14后,偏振态位于O3处。随着侧视角度增大,O与O3越接近于重合,搭配第二偏光片12,可以使得从第二偏光片12出射的光量变小,实现防窥。
此外,图4示出了普通液晶显示装置(即没有防窥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现有的暗态防窥显示装置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不同视角(0°至75°视角)上的亮度的曲线。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防窥方案存在着大视角亮度反转的现象,即随着视角的增大,本应亮度减小,但在使用这种方案时,随着视角的增大,存在亮度增大的现象。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窥方案随着视角的增大,不存在亮度增大的现象。
第一光学补偿层14的类型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和/或工艺需要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为基于液晶分子涂布的光学补偿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补偿膜14为基于拉伸聚合物薄膜的光学补偿膜。
第二光学补偿层15的类型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和/或工艺需要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为基于液晶分子涂布的光学补偿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补偿膜15为基于拉伸聚合物薄膜的光学补偿膜层。
其中,拉伸前的聚合物薄膜可以通过溶液流延或熔体挤出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成膜技术来制备,拉伸前的聚合物薄膜可以包括聚苯乙烯薄膜、聚降冰片烯薄膜等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拉伸前的聚合物薄膜为非液晶聚合物薄膜。在制作第一光学补偿膜14或第二光学补偿膜15时,通过对聚合物薄膜进行拉伸,可以得到所需的光学补偿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偏振片;
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相对设置的第二偏振片;
设置于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中包括液晶分子,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不加电的情况下,所述液晶分子的光轴均平行于初始方向;
第一光学补偿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液晶层之间或所述第二偏振片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所在平面平行;
第二光学补偿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与所述液晶层之间或第一光学补偿膜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所在平面平行;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的面内延迟RO2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的面内延迟RO1相等;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的光轴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为+A补偿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的光轴与所述初始方向的夹角为50°±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的面内延迟RO1的范围为小于或等于275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的面内延迟RO1的范围为137.5nm±1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为+A补偿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为基于液晶分子涂布的光学补偿膜或基于拉伸聚合物薄膜的光学补偿膜;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为基于液晶分子涂布的光学补偿膜或基于拉伸聚合物薄膜的光学补偿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相比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更靠近所述第一偏振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和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位于所述液晶层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衬底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电路层,所述第一衬底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第二衬底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偏振片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和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和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偏振片远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层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为准直背光模组。
CN202110217093.3A 2021-02-26 2021-02-26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8594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7093.3A CN112859450B (zh) 2021-02-26 2021-02-26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470,164 US11906850B2 (en) 2021-02-26 2021-09-09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7093.3A CN112859450B (zh) 2021-02-26 2021-02-26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9450A CN112859450A (zh) 2021-05-28
CN112859450B true CN112859450B (zh) 2022-09-23

Family

ID=75990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7093.3A Active CN112859450B (zh) 2021-02-26 2021-02-26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6850B2 (zh)
CN (1) CN1128594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6807B (zh) * 2022-08-31 202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126A (zh) * 2005-11-29 2008-12-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5104110B2 (ja) * 2007-05-30 2012-12-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813798B (zh) * 2009-02-23 2013-08-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复合偏振板和使用其的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TWI494664B (zh) * 2013-05-14 2015-08-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器
CN104730758A (zh) * 2015-04-01 2015-06-2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0024364A (ja) * 2018-06-11 2020-02-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CN112684627B (zh) * 2020-12-30 2023-03-07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06850B2 (en) 2024-02-20
US20220276536A1 (en) 2022-09-01
CN112859450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0367B2 (en) Viewing angle control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3236304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8363184B2 (en) Circular polariz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9329431B2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WO2018221413A1 (ja) 表示装置
US783048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retardations of optical films and liquid crystal layer
US20120280953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4206066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9103012A1 (ja) 表示装置
CN112859450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6800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1000164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1139646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98603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4788247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388037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207221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11347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3226014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17619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214866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64998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1379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35634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006305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