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7728A - 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7728A
CN112857728A CN202110207587.3A CN202110207587A CN112857728A CN 112857728 A CN112857728 A CN 112857728A CN 202110207587 A CN202110207587 A CN 202110207587A CN 112857728 A CN112857728 A CN 112857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transmission
electric
transmissi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75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万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2075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77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7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772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8Shock-test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包括有转运固定单元、抗冲击检测单元、浮力测试单元、底架和控制屏;转运固定单元与底架相连接;抗冲击检测单元与底架相连接;浮力测试单元与底架相连接;控制屏与底架相连接;抗冲击检测单元与浮力测试单元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对圆柱形浮筒抗冲击破坏性和所能承受的重量即浮力是浮筒的检测,代替人工难以对其进行施加冲击力以及重物在浮筒表面,大大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浮筒,通过吹塑工艺加工而成,可漂浮在水面上,它采用强韧高分子聚乙烯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侯性及抗冲击破坏性,能防紫外线、防冻、抗海水化学剂油渍等侵蚀,可随着水潮涨落而自动升降,普遍应用于浮桥、浮码头等水上浮动平台项目的建设,另一种浮筒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密闭金属筒,下部用铁锚固定,用来系船或做航标等。
目前抗冲击破坏性和所能承受的重量即浮力是浮筒最重要的性能,所以在出厂前厂商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但是目前都是人工来检测,对于长方体状的浮筒还好,对于圆柱形的浮筒人工很难将对其进行施加冲击力以及重物在上面,耗时耗力,效率极低。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抗冲击破坏性和所能承受的重量即浮力是浮筒最重要的性能,所以在出厂前厂商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但是目前都是人工来检测,对于长方体状的浮筒还好,对于圆柱形的浮筒人工很难将对其进行施加冲击力以及重物在上面,耗时耗力,效率极低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包括有转运固定单元、抗冲击检测单元、浮力测试单元、底架和控制屏;转运固定单元与底架相连接;抗冲击检测单元与底架相连接;浮力测试单元与底架相连接;控制屏与底架相连接;抗冲击检测单元与浮力测试单元相连接。
可选地,转运固定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滑杆、第二电动滑杆、电动滑板、底板、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第一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第三电动滑块、第四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一电动夹和第二电动夹;第一电动滑杆侧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滑杆;第一电动滑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杆与电动滑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杆与电动滑板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板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板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板与底板进行滑动连接;底板与第一弹性片进行固接;底板与第二弹性片进行固接;底板上方设置有第一电动夹;底板上方设置有第二电动夹;底板下方与第一电动滑块相接触;底板下方与第二电动滑块相接触;第三电动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块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四电动滑块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电动夹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二电动夹进行固接。
可选地,抗冲击检测单元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杆、蜗杆、第八传动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第三传动杆、缺齿齿轮、第一直齿轮、支撑板、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冲击锥、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内齿轮和第二内齿轮;电机与底架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蜗杆进行固接;蜗杆与浮力测试单元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八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一转动机构相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二转动机构相连接;第二转动机构与底架相连接;第三传动杆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一转动机构与底架相连接;第三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缺齿齿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一内齿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二内齿轮进行固接;缺齿齿轮侧方设置有第一直齿轮;第一直齿轮与支撑板进行固接;支撑板与第一滑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杆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板与第二滑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杆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板下方与冲击锥进行固接;支撑板下方与第一限位块进行固接;支撑板下方与第二限位块进行固接。
可选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有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二套杆、第六传动杆、连接板、第三电动推杆、气囊、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套杆、第四传动杆、第二直齿轮、第一弹簧、转动杆、转动轴、第五传动杆、圆盘、第二弹簧、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第二传动杆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套杆进行固接;第二套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气囊进行固接;连接板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套杆;第一套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套杆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弹簧与底架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一弹簧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二楔形块相接触;转动杆与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转动轴与底架进行固接;转动杆与第五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圆盘进行固接;圆盘与第二弹簧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弹簧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与第一楔形块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相接触;第二楔形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
可选地,浮力测试单元包括有水箱、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第四限位杆、蜗轮、第七传动杆、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杆、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九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曲杆、第二曲杆、第一重锤杆、第一支板、第四电动推杆、第一推板、第五电动推杆、第二重锤杆、第二支板、第六电动推杆、第二推板和第七电动推杆;水箱与底架进行固接;水箱与第一限位杆进行固接;水箱与第二限位杆进行固接;水箱与第三限位杆进行固接;水箱与第四限位杆进行固接;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曲杆;水箱内设置有第二曲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轮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三直齿轮下方设置有第四直齿轮;第四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三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曲杆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与第二曲杆进行固接;第一曲杆上方设置有第一重锤杆;第二曲杆上方设置有第一重锤杆;第一曲杆上方设置有第二重锤杆;第二曲杆上方设置有第二重锤杆;第一曲杆与第一支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曲杆与第二支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杆与第一支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杆与第二支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板下方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支板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一推板进行固接;第二支板下方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支板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与第二推板进行固接。
可选地,第一电动滑块和第二电动滑块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可选地,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下方设置有弧形杆与浮筒外形契合。
可选地,第六传动杆与第二套杆连接处外环面、第四传动杆和第一套杆连接处外环面均设置有直切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解决目前抗冲击破坏性和所能承受的重量即浮力是浮筒最重要的性能,所以在出厂前厂商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但是目前都是人工来检测,对于长方体状的浮筒还好,对于圆柱形的浮筒人工很难将对其进行施加冲击力以及重物在上面,耗时耗力,效率极低的缺点。
本发明通过设置转运固定单元、抗冲击检测单元和浮力测试单元;使用时先将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将圆柱形浮筒放置在转运固定单元,由转运固定单元将浮筒固定后先后转移至抗冲击检测单元和浮力测试单元内,抗冲击检测单元负责对浮筒的抗冲击性进行检测,浮力测试单元负责对浮筒的浮力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现了对圆柱形浮筒抗冲击破坏性和所能承受的重量即浮力是浮筒的检测,代替人工难以对其进行施加冲击力以及重物在浮筒表面,大大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运固定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抗冲击检测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转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浮力测试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浮力测试单元部分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转运固定单元,2:抗冲击检测单元,3:浮力测试单元,4:底架,5:控制屏,101:第一电动滑杆,102:第二电动滑杆,103:电动滑板,104:底板,105:第一弹性片,106:第二弹性片,107:第一电动滑块,108:第二电动滑块,109:第三电动滑块,1010:第四电动滑块,1011:第一电动推杆,1012:第二电动推杆,1013:第一电动夹,1014:第二电动夹,201:电机,202:第一传动杆,203:蜗杆,204:第八传动轮,205:第一传动轮,206:第二传动杆,207:第一转动机构,208:第二转动机构,209:第三传动杆,2010:缺齿齿轮,2011:第一直齿轮,2012:支撑板,2013:第一滑动杆,2014:第二滑动杆,2015:冲击锥,2016:第一限位块,2017:第二限位块,2018:第一内齿轮,2019:第二内齿轮,20701:第二传动轮,20702:第三传动轮,20703:第二套杆,20704:第六传动杆,20705:连接板,20706:第三电动推杆,20707:气囊,20708:第四传动轮,20709:第五传动轮,207010:第一套杆,207011:第四传动杆,207012:第二直齿轮,207013:第一弹簧,207014:转动杆,207015:转动轴,207016:第五传动杆,207017:圆盘,207018:第二弹簧,207019:第一楔形块,207020:第二楔形块,301:水箱,302:第一限位杆,303:第二限位杆,304:第三限位杆,305:第四限位杆,306:蜗轮,307:第七传动杆,308:第六传动轮,309:第七传动轮,3010:第八传动杆,3011:第三直齿轮,3012:第四直齿轮,3013:第九传动杆,3014:第一锥齿轮,3015:第二锥齿轮,3016:第三锥齿轮,3017:第四锥齿轮,3018:第一曲杆,3019:第二曲杆,3020:第一重锤杆,3021:第一支板,3022:第四电动推杆,3023:第一推板,3024:第五电动推杆,3025:第二重锤杆,3026:第二支板,3027:第六电动推杆,3028:第二推板,3029:第七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转运固定单元1、抗冲击检测单元2、浮力测试单元3、底架4和控制屏5;转运固定单元1与底架4相连接;抗冲击检测单元2与底架4相连接;浮力测试单元3与底架4相连接;控制屏5与底架4相连接;抗冲击检测单元2与浮力测试单元3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5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将圆柱形浮筒放置在转运固定单元1,由转运固定单元1将浮筒固定后先后转移至抗冲击检测单元2和浮力测试单元3内,抗冲击检测单元2负责对浮筒的抗冲击性进行检测,浮力负责对浮筒的浮力进行检测;本发明实现了对圆柱形浮筒抗冲击破坏性和所能承受的重量即浮力是浮筒的检测,代替人工难以对其进行施加冲击力以及重物在浮筒表面,大大提高了效率。
转运固定单元1包括有第一电动滑杆101、第二电动滑杆102、电动滑板103、底板104、第一弹性片105、第二弹性片106、第一电动滑块107、第二电动滑块108、第三电动滑块109、第四电动滑块1010、第一电动推杆1011、第二电动推杆1012、第一电动夹1013和第二电动夹1014;第一电动滑杆101侧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滑杆102;第一电动滑杆101与底架4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杆101与电动滑板10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杆102与底架4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杆102与电动滑板103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板103与第一电动滑块107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板103与第二电动滑块108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板103与底板104进行滑动连接;底板104与第一弹性片105进行固接;底板104与第二弹性片106进行固接;底板104上方设置有第一电动夹1013;底板104上方设置有第二电动夹1014;底板104下方与第一电动滑块107相接触;底板104下方与第二电动滑块108相接触;第三电动滑块109与底架4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块109与第一电动推杆1011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滑块1010与底架4进行滑动连接;第四电动滑块1010与第二电动推杆1012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1011与第一电动夹1013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1012与第二电动夹1014进行固接。
首先将浮筒放置在底板104上,第一弹性片105和第二弹性片106之间,把第一弹性片105和第二弹性片106向外侧挤压,第一弹性片105和第二弹性片106从而反过来将浮筒夹住,接着电动滑板103启动带动相连接的零件在第一电动滑杆101和第二电动滑杆102上滑动,滑动至抗冲击检测单元2下方后停止,而后第一电动滑块107和第二电动滑块108启动相向滑动,第一电动滑块107和第二电动滑块108带动底板104上移,底板104上移将第一弹性片105和第二弹性片106夹持住的浮筒上移至与抗冲击检测单元2相接触进行抗冲击性的检测,检测完后电动滑板103再次启动带动浮筒移动至第一电动夹1013和第二电动夹1014下方,然后人工将一根辅助直杆套进浮筒中兴的孔槽内,而后第一电动推杆1011和第二电动推杆1012启动带动第一电动夹1013和第二电动夹1014下移至夹子位于直杆的两侧,而后第一电动夹1013和第二电动夹1014启动将直杆夹持住,然后第一电动推杆1011和第二电动推杆1012再启动带动浮筒上移脱离第一弹性片105和第二弹性片106的夹持,第三电动滑块109和第四电动滑块1010一起启动带动相连接的零件包括第一电动夹1013和第二电动夹1014夹持住的浮筒滑动至浮力测试单元3的上方,第一电动夹1013和第二电动夹1014松开对浮筒夹持,浮筒便掉落至浮力测试单元3内进行浮力测试;本单元实现了对浮筒的固定以及转移。
抗冲击检测单元2包括有电机201、第一传动杆202、蜗杆203、第八传动轮204、第一传动轮205、第二传动杆206、第一转动机构207、第二转动机构208、第三传动杆209、缺齿齿轮2010、第一直齿轮2011、支撑板2012、第一滑动杆2013、第二滑动杆2014、冲击锥2015、第一限位块2016、第二限位块2017、第一内齿轮2018和第二内齿轮2019;电机201与底架4进行固接;电机201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202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202外表面与底架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2外表面与蜗杆203进行固接;蜗杆203与浮力测试单元3相连接;第一传动杆202外表面与第八传动轮204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20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2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205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206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206与底架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6与第一转动机构207相连接;第二传动杆206与第二转动机构208相连接;第二转动机构208与底架4相连接;第三传动杆209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207;第一转动机构207与底架4相连接;第三传动杆209与底架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209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208;第三传动杆209外表面与缺齿齿轮2010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209与第一内齿轮2018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209与第二内齿轮2019进行固接;缺齿齿轮2010侧方设置有第一直齿轮2011;第一直齿轮2011与支撑板2012进行固接;支撑板2012与第一滑动杆201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杆2013与底架4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板2012与第二滑动杆201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杆2014与底架4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板2012下方与冲击锥2015进行固接;支撑板2012下方与第一限位块2016进行固接;支撑板2012下方与第二限位块2017进行固接。
浮筒被抗冲击检测单元2带动移动至第一滑动杆2013和第二滑动杆2014下方后停止,而后抗冲击检测单元2使得浮筒上移,上移至浮筒带动第一滑动杆2013和第二滑动杆2014上滑,第一滑动杆2013和第二滑动杆2014下方设置有弧形杆与浮筒外形契合,方便被浮筒顶住带动移动,第一滑动杆2013和第二滑动杆2014上滑带动第二转动机构208和第一转动机构207运作,使得第二转动机构208和第一转动机构207与第一内齿轮2018和第二内齿轮2019相连接,而后电机201启动带动第一传动杆202传动蜗杆203和第八传动轮204,蜗杆203带动浮力测试单元3运作,第八传动轮204带动第一传动轮205传动第二传动杆206,第二传动杆206带动第一转动机构207和第二转动机构208运作,第一转动机构207和第二转动机构208带动第二内齿轮2019和第一内齿轮2018转动,第二内齿轮2019和第一内齿轮2018转动带动第三传动杆209传动缺齿齿轮2010,缺齿齿轮2010转动至有齿部分与第一直齿轮2011啮合时,缺齿齿轮2010带动第一直齿轮2011传动支撑板2012,使得支撑板2012在第一滑动杆2013和第二滑动杆2014上向上滑动,直至缺齿齿轮2010有齿部分与第一直齿轮2011分离时停止,接着由于支撑板2012及其相连接零件的重力作用而在自由下落,使得冲击锥2015下落锤击下方的浮筒,进行检测,下落过程中第一限位块2016和第二限位块2017一同下落与浮筒接触,第一限位块2016和第二限位块2017下表面呈弧形与浮筒表面契合,从而将浮筒限位,防止浮筒晃动,使得冲击锥2015垂直下落至浮筒表面;本单元实现了对浮筒抗冲击性的检测。
第一转动机构207包括有第二传动轮20701、第三传动轮20702、第二套杆20703、第六传动杆20704、连接板20705、第三电动推杆20706、气囊20707、第四传动轮20708、第五传动轮20709、第一套杆207010、第四传动杆207011、第二直齿轮207012、第一弹簧207013、转动杆207014、转动轴207015、第五传动杆207016、圆盘207017、第二弹簧207018、第一楔形块207019和第二楔形块207020;第二传动杆206与第二传动轮20701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206与第四传动轮20708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206与第二传动轮20701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207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207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702内部轴心与第二套杆20703进行固接;第二套杆20703与底架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20703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20704进行滑动连接;第六传动杆20704外表面与连接板20705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20704外表面与气囊20707进行固接;连接板20705与第三电动推杆20706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20706与底架4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206与第四传动轮20708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207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207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20709内部轴心与第一套杆207010;第一套杆207010与底架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套杆207010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207011进行滑动连接;第四传动杆207011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207012进行固接;第一弹簧207013与底架4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207011与第一弹簧207013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207011与第二楔形块207020相接触;转动杆207014与转动轴207015进行转动连接;转动轴207015与底架4进行固接;转动杆207014与第五传动杆207016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207016外表面与圆盘207017进行固接;圆盘207017与第二弹簧207018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207016外表面与底架4进行固接;第二弹簧207018与底架4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207016与第一楔形块207019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207019与第二楔形块207020相接触;第二楔形块207020与底架4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转动机构207和第二转动机构208的结构相同,浮筒带动第二滑动杆2014上移,第二滑动杆2014上移向上顶转动杆207014的一端,转动杆207014绕着转动轴207015转动,使得转动杆207014的另一端下移,转动杆207014下移带动第一楔形块207019和圆盘207017下移,圆盘207017下移拉伸第二弹簧207018,第一楔形块207019下移带动第二楔形块207020往第四传动杆207011方向滑动,滑动至与第四传动杆207011相接触并带动其再第一套杆207010内往第二内齿轮2019方向核对,第四传动杆207011移动拉伸第一弹簧207013,第四传动杆207011带动第二直齿轮207012移动至与第二内齿轮2019相啮合,从而第二传动杆206带动第四传动轮20708传动第五传动轮20709,第五传动轮20709带动第一套杆207010传动第四传动杆207011,第四传动杆207011带动第二直齿轮207012传动第二内齿轮2019,第二内齿轮2019带动第三传动杆209转动,从而进行抗冲击性检测,当检测完后浮筒下移,第二滑动杆2014由于自身重力下移至原位,转动杆207014不被第二滑动杆2014顶住,所以由于第二弹簧207018的作用圆盘207017上移带动第五传动杆207016及其相连接的零件恢复至原位,由于第一弹簧207013的弹力作用使得第四传动杆207011及其相连接的第二直齿轮207012往回移动,第二直齿轮207012与第二内齿轮2019分离进而停止检测;当需要对浮筒的外环面其余部位进行检测时,第三电动推杆20706启动带动连接板20705移动,连接板20705移动带动第六传动杆20704及其相连接的气囊20707在第二套杆20703内滑动,滑动至气囊20707伸进浮筒中间的朝内,然后向气囊20707冲击,气囊20707鼓起顶住浮筒将浮筒固定,从而第二传动杆206带动第二传动轮20701传动第三传动轮20702,第三传动轮20702带动第二套杆20703传动第六传动杆20704,第六传动杆20704带动气囊20707及其固定的浮筒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将气囊20707放出,便不会再带动浮筒转动,当需要转动时再充气,如此使得浮筒转动调节朝上的部位,对浮筒各个部位均可检测;本机构实现了对浮筒的位置调节以及控制浮筒抗冲击性的检测。
浮力测试单元3包括有水箱301、第一限位杆302、第二限位杆303、第三限位杆304、第四限位杆305、蜗轮306、第七传动杆307、第六传动轮308、第七传动轮309、第八传动杆3010、第三直齿轮3011、第四直齿轮3012、第九传动杆3013、第一锥齿轮3014、第二锥齿轮3015、第三锥齿轮3016、第四锥齿轮3017、第一曲杆3018、第二曲杆3019、第一重锤杆3020、第一支板3021、第四电动推杆3022、第一推板3023、第五电动推杆3024、第二重锤杆3025、第二支板3026、第六电动推杆3027、第二推板3028和第七电动推杆3029;水箱301与底架4进行固接;水箱301与第一限位杆302进行固接;水箱301与第二限位杆303进行固接;水箱301与第三限位杆304进行固接;水箱301与第四限位杆305进行固接;水箱301内设置有第一曲杆3018;水箱301内设置有第二曲杆3019;蜗杆203与蜗轮306相啮合;蜗轮306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307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307外表面与底架4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307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308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3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309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9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3010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10外表面与底架4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3010外表面与第三直齿轮3011进行固接;第三直齿轮3011下方设置有第四直齿轮3012;第四直齿轮3012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3013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3013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3014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3013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3015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3014与第三锥齿轮3016相啮合;第二锥齿轮3015与第四锥齿轮3017相啮合;第三锥齿轮3016内部轴心与第一曲杆3018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3017与第二曲杆3019进行固接;第一曲杆3018上方设置有第一重锤杆3020;第二曲杆3019上方设置有第一重锤杆3020;第一曲杆3018上方设置有第二重锤杆3025;第二曲杆3019上方设置有第二重锤杆3025;第一曲杆3018与第一支板3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曲杆3018与第二支板3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杆3019与第一支板3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杆3019与第二支板3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板3021下方与第五电动推杆3024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3024与底架4进行固接;第一支板3021与第四电动推杆3022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3022与第一推板3023进行固接;第二支板3026下方与第七电动推杆3029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3029与底架4进行固接;第二支板3026与第六电动推杆3027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3027与第二推板3028进行固接。
当浮筒抗冲击性检测完后被插入辅助直杆,然后再被转运固定单元1带动移动至水箱301上方,然后松开浮筒,浮筒便掉落至水箱301内,预先在水箱301内注入适量的水,直杆刚好位于第一限位杆302、第二限位杆303、第三限位杆304和第四限位杆305的中间被限位,刚开始第一重锤杆3020和第二重锤杆3025位于第一曲杆3018和第二曲杆3019的两端,而后第四电动推杆3022和第六电动推杆3027一起启动带动第一推板3023和第二推板3028前移推动第一重锤杆3020和第二重锤杆3025从第一曲杆3018和第二曲杆3019的上滑落至辅助直杆上,第一重锤杆3020和第二重锤杆3025的两端均设置有重物,第一重锤杆3020和第二重锤杆3025通过辅助直杆下压浮筒,然后观察水箱301内的水位上升高度,与标准值对比相比对判定浮筒的浮力是否达标,检测完后第五电动推杆3024和第七电动推杆3029一起启动带动第一支板3021和第二支板3026及其相连接的零件上移,上移至第四直齿轮3012与第三直齿轮3011相啮合,则有蜗杆203带动蜗轮306传动第七传动杆307,第七传动杆307带动第六传动轮308传动第七传动轮309,第七传动轮309带动第八传动杆3010传动第三直齿轮3011,第三直齿轮3011带动第四直齿轮3012传动第九传动杆3013,第九传动杆3013带动第一锥齿轮3014和第二锥齿轮3015,第一锥齿轮3014和第二锥齿轮3015带动第三锥齿轮3016和第四锥齿轮3017转动,第三锥齿轮3016和第四锥齿轮3017转动带动第一曲杆3018和第二曲杆3019向外侧,第一曲杆3018和第二曲杆3019设置为中间凹陷的杆,所以第一曲杆3018和第二曲杆3019向外侧转动时原先凹陷处上转至最上方,第一重锤杆3020和第二重锤杆3025也随着上移至最上方,然后从第一曲杆3018和第二曲杆3019上滑至第一曲杆3018和第二曲杆3019的两端,即移动至原来位置复位,然后第五电动推杆3024和第七电动推杆3029下移带动相连接的零件复位;本单元实现了对浮筒浮力的检测。
第一电动滑块107和第二电动滑块108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可以方便带动底板104上下移动。
第一滑动杆2013和第二滑动杆2014下方设置有弧形杆与浮筒外形契合。
可以使得杆在套内滑动又能被其带动转动。
第六传动杆20704与第二套杆20703连接处外环面、第四传动杆207011和第一套杆207010连接处外环面均设置有直切面。
可以方便被浮筒带动移动。
尽管已经仅相对于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各种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Claims (8)

1.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包括有转运固定单元、底架和控制屏;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转运固定单元、抗冲击检测单元和浮力测试单元;转运固定单元与底架相连接;抗冲击检测单元与底架相连接;浮力测试单元与底架相连接;控制屏与底架相连接;抗冲击检测单元与浮力测试单元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其特征是,转运固定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滑杆、第二电动滑杆、电动滑板、底板、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第一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第三电动滑块、第四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一电动夹和第二电动夹;第一电动滑杆侧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滑杆;第一电动滑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杆与电动滑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杆与电动滑板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板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板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板与底板进行滑动连接;底板与第一弹性片进行固接;底板与第二弹性片进行固接;底板上方设置有第一电动夹;底板上方设置有第二电动夹;底板下方与第一电动滑块相接触;底板下方与第二电动滑块相接触;第三电动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块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四电动滑块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电动夹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二电动夹进行固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抗冲击检测单元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杆、蜗杆、第八传动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第三传动杆、缺齿齿轮、第一直齿轮、支撑板、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冲击锥、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内齿轮和第二内齿轮;电机与底架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蜗杆进行固接;蜗杆与浮力测试单元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八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一转动机构相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二转动机构相连接;第二转动机构与底架相连接;第三传动杆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一转动机构与底架相连接;第三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缺齿齿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一内齿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二内齿轮进行固接;缺齿齿轮侧方设置有第一直齿轮;第一直齿轮与支撑板进行固接;支撑板与第一滑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杆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板与第二滑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杆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板下方与冲击锥进行固接;支撑板下方与第一限位块进行固接;支撑板下方与第二限位块进行固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转动机构包括有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二套杆、第六传动杆、连接板、第三电动推杆、气囊、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套杆、第四传动杆、第二直齿轮、第一弹簧、转动杆、转动轴、第五传动杆、圆盘、第二弹簧、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第二传动杆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套杆进行固接;第二套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气囊进行固接;连接板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套杆;第一套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套杆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弹簧与底架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一弹簧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二楔形块相接触;转动杆与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转动轴与底架进行固接;转动杆与第五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圆盘进行固接;圆盘与第二弹簧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弹簧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与第一楔形块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相接触;第二楔形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浮力测试单元包括有水箱、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三限位杆、第四限位杆、蜗轮、第七传动杆、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杆、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九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曲杆、第二曲杆、第一重锤杆、第一支板、第四电动推杆、第一推板、第五电动推杆、第二重锤杆、第二支板、第六电动推杆、第二推板和第七电动推杆;水箱与底架进行固接;水箱与第一限位杆进行固接;水箱与第二限位杆进行固接;水箱与第三限位杆进行固接;水箱与第四限位杆进行固接;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曲杆;水箱内设置有第二曲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轮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三直齿轮下方设置有第四直齿轮;第四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三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曲杆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与第二曲杆进行固接;第一曲杆上方设置有第一重锤杆;第二曲杆上方设置有第一重锤杆;第一曲杆上方设置有第二重锤杆;第二曲杆上方设置有第二重锤杆;第一曲杆与第一支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曲杆与第二支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杆与第一支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杆与第二支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板下方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支板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一推板进行固接;第二支板下方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支板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与第二推板进行固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电动滑块和第二电动滑块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下方设置有弧形杆与浮筒外形契合。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第六传动杆与第二套杆连接处外环面、第四传动杆和第一套杆连接处外环面均设置有直切面。
CN202110207587.3A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Withdrawn CN1128577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7587.3A CN112857728A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7587.3A CN112857728A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7728A true CN112857728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9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7587.3A Withdrawn CN112857728A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77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68727A (zh) * 2023-09-07 2023-12-22 太仓意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家电注塑件用成品检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68727A (zh) * 2023-09-07 2023-12-22 太仓意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家电注塑件用成品检测设备
CN117268727B (zh) * 2023-09-07 2024-04-16 太仓意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家电注塑件用成品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57728A (zh) 一种圆柱形浮筒检测装置
CN115876464B (zh) 一种船舶锚链疲劳强度检测装置
KR200481033Y1 (ko) 흘수 측정장치
CN108613834B (zh) 一种水利用水质检测采样设备
US4940251A (en) Marker assembly for a boat trailer
GB2056391A (en) A mooring system for surface vessels
NO976055L (no) Selvopprettende oppblåsbar redningsflåte
CN109027426B (zh) 一种提高超深水钻井船高压泥浆管连接可靠性的方法
CN114313104B (zh) 基于抛锚惯性的锚爪打开机构及锚爪打开方法
CN2699275Y (zh) 液体取样桶
CN216747111U (zh) 一种钢筋弯曲试验机
CN110254649A (zh) 一种移动水质监测传感器投放装置
CN113983316B (zh) 一种船舶靠泊智能辅助设备与方法
CN114354161A (zh) 模拟实际使用过程的船桨性能检测设备
CN111703558A (zh) 一种能使船只保持平稳的下水设备
CN115078131A (zh) 基于圆柱式可调节结构的棒球棒刚性测试机
CN210194553U (zh) 一种可拆卸式桥墩防撞用橡胶护舷
CN113440820A (zh) 一种反应力练习检测机设备
CN220690916U (zh) 一种便携式水质监测装置
CN113029829A (zh) 一种法兰盘生产用的冲击试验机
CN108502115B (zh) 一种下水驳船摇臂自动回位作业方法
CN111218891B (zh) 一种桥侧面检测装置
FR2887847A1 (fr) Ligne de mouillage elastique protegeant les fonds marins
CN220349742U (zh) 一种海上浮球装置
CN220658383U (zh) 一种多用途检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