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0477B - 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0477B
CN112850477B CN202110206557.0A CN202110206557A CN112850477B CN 112850477 B CN112850477 B CN 112850477B CN 202110206557 A CN202110206557 A CN 202110206557A CN 112850477 B CN112850477 B CN 112850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platform
driving
ship lift
tro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65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0477A (zh
Inventor
王硕锋
钟明
司翔
杨索贤
丁正华
班国珍
叶建华
陈雷
刘金保
张亚明
葛士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65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0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0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0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0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0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5/00Base supporting structures with legs
    • B66C5/02Fixed or travelling bridges or gantries, i.e. elongated structures of inverted L or of inverted U shape or trip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00Dry-docking of vessels or flying-bo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8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02Driving gear
    • B66D1/12Driving gear incorporating electric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006Power actuated devices operating on ropes, cables, or chains for hauling in a mainly horizont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04Pulley blocks or like devices in which force is applied to a rope, cable, or chain which passes over one or more pulleys, e.g. to obtain mechanical advantage
    • B66D3/06Pulley blocks or like devices in which force is applied to a rope, cable, or chain which passes over one or more pulleys, e.g. to obtain mechanical advantage with more than one pulle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04Pulley blocks or like devices in which force is applied to a rope, cable, or chain which passes over one or more pulleys, e.g. to obtain mechanical advantage
    • B66D3/06Pulley blocks or like devices in which force is applied to a rope, cable, or chain which passes over one or more pulleys, e.g. to obtain mechanical advantage with more than one pulley
    • B66D3/10Applications of 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船机,设于船坞中,用于将船舶提升出水面,包括:安装架,设于船坞两侧;平台,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提升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提升装置与所述平台相连,用于带动所述平台上下移动;牵引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牵引装置与船舶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船舶沿第一方向移动。本发明可改变现有的船坞停船工作模式,无需挖设港池,从而可有效的减小建造成本。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船坞和一种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修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船坞,是指修造船用的坞式建筑物,由最初的"船坑"发展演变而来,在有潮海岸,人们利用水位的涨落来升降船舶,即在涨潮时将船舶引入一个三面围以土堤的"船坑"里,落潮时船舶即坐落在预置的支墩上,然后用围埝封闭缺口以进行修理工作,船舶出坑时,将围埝拆去,趁涨潮时出坑。
现有的船坞将土堤改为港池,将围埝改为闸门,利用水泵控制坞内水面的涨落,即挖设港池,在港池上设有闸门, 船舶进入港池前,先在港池内灌入水,随后船舶在水上驶入港池,待船舶完全驶入港池后,闸门关闭,通过水泵将港池内的水排出,然后操作人员在港池内进行维修作业。但是由于船舶体积庞大,因此建造港池费时费力,损耗建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船坞需要挖设港池,损耗建造成本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可改变现有的船坞工作模式,无需挖设港池,从而有效的减小建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升船机,设于船坞中,用于将船舶提升出水面,包括:
安装架;
提升装置,设于安装架上;
平台,与提升装置相连,提升装置用于带动平台上下移动;
牵引装置,设于安装架上,牵引装置与船舶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船舶沿第一方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牵引机构将船舶拖拽至平台上方,并通过提升装置带动平台向上移动,使平台将船舶向上举升直至提升出水面,从而可使操作人员对船舶进行维修作业;该设计改变了现有的船坞停船工作模式,无需挖设港池,从而可有效的减小建造成本。
可选地,牵引装置包括:
牵引轨道,设于安装架上,牵引轨道沿第一方向设置;
轨道小车,设于牵引轨道上,轨道小车能够沿牵引轨道运行;
第一钢丝绳,其一端与轨道小车相连,另一端与船舶可拆卸连接;
驱动系统,与轨道小车相连,用于带动轨道小车沿牵引轨道运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牵引装置将船舶拖拽至平台上方,来替代船舶自行启动驶入平台上方的技术方案,可防止船舶中的螺旋桨等机构运行导致对周边设施造成损伤。
可选地,牵引轨道上设有限位板,轨道小车包括:
轨道小车支架;
上转轮,铰接于轨道小车支架上,上转轮的外圆周面与限位板的上表面相贴合;
下转轮,铰接于轨道小车支架上,下转轮的外圆周面与限位板的下表面相贴合。
可选地,限位板的上表面朝向平台所在方向倾斜设置。
当牵引装置牵引船舶移动时,第一钢丝绳的牵引方向与第一方向呈一定角度,因此导致驱动系统驱动轨道小车沿第一方向运行的力大于船舶所受到的沿第一方向的牵引力,造成动力损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限位板的上表面朝向平台所在方向倾斜设置,可减小船舶与轨道小车的距离,继而减小第一钢丝绳的牵引方向与第一方向的角度,从而减小动力损耗。
可选地,驱动系统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设于安装架的一端;
第一传动轮,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
第二传动轮,设于安装架的另一端;
传动链,缠绕于第一传动轮上,传动链的一端与轨道小车的一侧相连,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第二传动轮的圆周面与轨道小车的另一侧相连。
可选地,轨道小车与第一传动轮之间还设有支撑轮,且从第一传动轮上方伸出的传动链与支撑轮的圆周面下方接触,从第一传动轮下方伸出的传动链与支撑轮的圆周面上方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大传动链与第一传动轮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动力的传动效率。
可选地,平台上方放置有支架,支架的上表面的形状与船舶底部形状相适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不同底部形状的船舶分别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支架,从而防止因船舶底部不平而导致的船舶直接放置在平台上产生倾倒或歪斜。
可选地,还包括转运装置,转运装置用于将船舶转移至目标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运装置,可将船舶运送至各厂房或工位进行维修;该设计改变了目前在船坞内维修船舶的模式,使操作人员便于维修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可选地,转运装置为转运小车,转运小车包括:
转运小车支架;
滚轮,设于转运小车支架上;
第二驱动机构,与滚轮相连,用于带动滚轮转动;
举升机构,设于转运小车支架上方。
可选地,平台上设有转运轨道,滚轮设于转运轨道上,转运小车沿转运轨道运行。
可选地,举升机构为承载油缸。
可选地,提升装置包括:
卷筒,设于安装架上;
定滑轮支架,设于安装架上;
定滑轮,转动连接于定滑轮支架上;
动滑轮支架,与船舶相连;
动滑轮,转动连接于动滑轮支架上;
第三驱动机构,与卷筒相连,用于带动卷筒转动;
第二钢丝绳,其一端缠绕于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动滑轮、定滑轮后,与安装架连接。
可选地,动滑轮与定滑轮的数量为多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轻单个动滑轮与定滑轮所承受的压力,防止动滑轮和定滑轮因压力过大而受损。
可选地,自卷筒延伸至动滑轮的第二钢丝绳与自定滑轮延伸至动滑轮的第二钢丝绳在垂直于卷筒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
可选地,自动滑轮延伸至安装架的第二钢丝绳与自动滑轮延伸至定滑轮的第二钢丝绳在垂直于卷筒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第二钢丝绳在缠绕的过程中产生干涉。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升船机运行。
可选地,动滑轮支架与定滑轮支架之间还设有锁定机构,用于防止所述平台坠落。
可选地,锁定机构包括:
第四驱动机构,设于定滑轮支架上;
锁销,与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
锁定杆,设于动滑轮支架上,锁定杆向定滑轮方向延伸,锁定杆靠近定滑轮的一端设有多个锁定孔,各锁定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锁定机构,当平台上升或下落至指定位置时,可利用第四驱动机构带动锁销插入相应的锁定孔中,从而限定定滑轮与动滑轮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防止因设备出现故障或第二钢丝绳断裂所导致的平台砸落。
可选地,卷筒上设有编码器,编码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编码器用于测量卷筒的转动圈数,以计算平台的位置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偏码器测量平台的位置高度,可使平台在预设的最高位置极限与最低位置极限之间运行,当平台的高度高于预设的最高位置极限或低于最低位置极限时,控制系统进行报警,从而有效防止平台移动的高度高于预设的最高位置极限或低于最低位置极限。
可选地,提升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第二钢丝绳上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二钢丝绳承受的拉力值,当至少存在一个拉力值与额定拉力值的拉力差的绝对值超过预设拉力差时,控制系统控制各提升装置停止运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传感器测量第二钢丝绳承受的拉力,当平台在下放过程中,某一个提升装置的出现卡死时,该提升装置的第二钢丝绳停止下放,而其他提升装置的第二钢丝绳还在继续下放,导致平台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卡死的第二钢丝绳上,卡死的第二钢丝绳相比于其他第二钢丝绳所受到的拉力增大。当该卡死的第二钢丝绳所受到的拉力值与额定拉力值的差值(此时差值为正数)大于预设拉力差时,控制系统进行报警,升船机自动停机待操作人员检查维修。同理,当平台在提升过程中,某一个提升装置出现卡死时,该提升装置的第二钢丝绳停止回收,而其他提升装置的第二钢丝绳还在继续回收,导致卡死的第二钢丝绳承受平台的重量逐渐减小,当该卡死的第二钢丝绳所受到的拉力值与额定拉力值的差值(此时差值为负数)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拉力差时,控制系统进行报警,升船机自动停机待操作人员检查维修;通过上述设计,可防止设备因某个提升装置出现故障而导致的各提升装置中的第二钢丝绳受力不均,使其中受力过大的第二钢丝绳受损。
可选地,预设拉力差为额定拉力值的10%。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船坞,包括如上所述的升船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如前所述的任一种升船机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牵引步骤:将牵引装置与船舶连接,启动牵引装置,将船舶沿第一方向拖动至船坞内的平台上方;
提升步骤:待船舶移动至平台上方后,启动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牵引平台向上移动,平台将船舶提升至水面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改变了现有的船坞停船工作模式,无需挖设港池,从而可有效的减小建造成本。
可选地,在提升步骤完成后,还包括:将船舶转运至目标位置进行后续作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升船机的俯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升船机的侧视图;
图3示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图3的右视图;
图5示出图4中锁定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示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运小车的立体图;
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运小车的主视图;
图9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运小车的俯视图;
图10示出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图11的俯视图;
图13示出图11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船舶;2.船坞;3.安装架;4.平台;5.提升装置;51.第三驱动机构;52.卷筒;53.第二钢丝绳;54.定滑轮支架;55.动滑轮支架;56.定滑轮;57.动滑轮;58.锁定机构;581.第四驱动机构;582.锁定杆;583.锁定孔;584.锁销;59.传感器;6.牵引装置;61.牵引轨道;611.限位板;62.轨道小车;621.轨道小车支架;622.上转轮;623.下转轮;624.挂钩;625.限位轮;63.第一钢丝绳;64.驱动系统;641.第一驱动机构;642.第一传动轮;643.第二传动轮;644.传动链;645.支撑轮;7.转运装置;71.转运小车支架;72.滚轮;73.第二驱动机构;74.举升机构;75.转运轨道;8.支架;81.顶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方向”为图1中所示的X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方向”为图1中所示的Y方向。其中,位于船坞第一方向的一侧为陆侧区域,位于船坞相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为海侧区域。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升船机,如图1、图2所示,设于船坞2中,用于将船舶1提升出水面,包括:
安装架3,其数量可以为两个,依次沿第二方向设于船坞2的两侧;
提升装置5,其数量可以为多个,分置于两个安装架3上;
平台4,设于两个安装架3之间,平台4与提升装置5相连,提升装置5用于带动平台4上下移动,在船舶1未驶入船坞2之前,平台4置于船坞2中的水面下方;
牵引装置6,设于安装架3上,牵引装置6与船舶1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船舶1沿第一方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牵引机构将船舶1拖拽至平台4上方的水域中,并通过提升装置5带动平台4向上移动,使平台4与船舶1底部相接触,并将船舶1向上举升直至提升出水面,从而可使操作人员对船舶1进行维修作业;该设计改变了现有的船坞2停船工作模式,无需挖设港池,从而可有效的减小建造成本。
进一步地,牵引装置6如图1、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包括:
牵引轨道61,其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安装架3上,各牵引轨道61均沿第一方向设置;
轨道小车62,设于牵引轨道61上,轨道小车62能够沿牵引轨道61运行;
第一钢丝绳63,其一端与轨道小车62相连,另一端与船舶1可拆卸连接,轨道小车62能够通过第一钢丝绳63牵引船舶1沿第一方向运行;
驱动系统64,与轨道小车62相连,用于带动轨道小车62沿牵引轨道61运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牵引装置6将船舶1拖拽至平台4上方的水域中,来替代船舶1自行启动驶入船坞2的技术方案,可防止船舶1中的螺旋桨等机构运行导致对周边设施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3所示,牵引轨道61上设有限位板611,轨道小车62,包括:
轨道小车支架621;
上转轮622,铰接于轨道小车支架621上,上转轮622的外圆周面与限位板611的上表面相贴合,用于限制轨道小车62向牵引轨道61下方的方向运动;
下转轮623,铰接于轨道小车支架621上,下转轮623的外圆周面与限位板611的下表面相贴合,用于限制轨道小车62向牵引轨道61上方的方向运动;
当轨道小车62在牵引轨道61上运行时,上转轮622和下转轮623分别在限位板6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滚动。为限制轨道小车62沿牵引轨道61的宽度方向运动,轨道小车支架621上还可设有两个限位轮625,两个限位轮625分别置于限位板611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限位轮625分别与限位板611的两侧边相接触。当轨道小车62在牵引轨道61上运行时,两个限位轮625分别与限位板611的两侧上滚动。为方便第一钢丝绳63和轨道小车62连接,轨道小车62上还可设有挂钩624。
进一步地,限位板611的上表面朝向平台4所在方向倾斜设置,即限位板611的上表面与平台4的上表面呈如图3所示的θ角设置。当牵引装置6牵引船舶1移动时,第一钢丝绳63的牵引方向与第一方向在水平面上呈一定角度(如图1所示的α角),因此导致驱动系统64驱动轨道小车62沿第一方向运行的力大于船舶1所受到的沿第一方向的牵引力,造成动力损耗。通过将限位板611的上表面朝向平台4所在方向倾斜设置,可减小船舶与轨道小车62的距离,继而减小第一钢丝绳63的牵引方向与第一方向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度(如图1所示的α角),从而减小动力损耗。
进一步地,驱动系统64如图11、图12所示,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641,设于安装架3的一端,具体的,第一驱动机构641可以为电机;
第一传动轮642,与第一驱动机构641相连;
第二传动轮643,设于安装架3的另一端;
传动链644,缠绕于第一传动轮642上,传动链644的一端与轨道小车62的一侧相连,传动链644的另一端绕过第二传动轮643的圆周面与轨道小车62的另一侧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轨道小车62与第一传动轮642之间还设有支撑轮645,第一传动轮642与支撑轮645均竖直设置,第一传动轮642可以为卷筒,传动链644的中部缠绕于第一传动轮642上,传动链644的两端分别从第一传动轮642的上方和下方伸出。其中,支撑轮645的数量为两个,从第一传动轮642下方伸出的传动链644与其中一个支撑轮645的圆周面上方相接触,并从支撑轮645的上方穿过,与轨道小车62的一侧相连;从第一传动轮642上方伸出的传动链644与另一个支撑轮645的圆周面下方相接触,并从支撑轮645的下方穿过,绕过第二传动轮643的圆周面与轨道小车62的另一侧相连。第二传动轮643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以对其两侧传动链644的不同高度进行过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大传动链644与第一传动轮642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动力的传动效率。
进一步地,平台4上方放置有支架8,如图2所示,支架8的上表面的形状与船舶1底部形状相适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不同底部形状的船舶1分别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支架8,从而防止因船舶1底部不平而导致的船舶1直接放置在平台4上产生倾倒或歪斜。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运装置7,转运装置7用于将船舶1转移至目标位置,该目标位置可以为维修车间或喷漆车间等用于修理船舶的区域。通过设置转运装置7,可将船舶1运送至各厂房或工位进行维修;该设计改变了目前在船坞2内维修船舶1的模式,使操作人员便于维修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具体地,转运装置7为转运小车,转运小车如图7、图8、图9所示,包括:
转运小车支架71;
滚轮72,设于转运小车支架71上;
第二驱动机构73,与滚轮72相连,用于带动滚轮72转动,具体的,第二驱动机构73可以为电机;
举升机构74,设于转运小车支架71上方。
支架8上设有顶升部81,当需要转运船舶时,转运小车驶入顶升部81下放,随后启动举升机构74,将支架8与船舶顶起并将支架8与船舶1移动至目标位置。
进一步地,平台4上设有转运轨道75,如图6所示,滚轮72设于转运轨道75上,转运小车沿转运轨道75运行。具体的,转运轨道75分为两段,分别设置在平台4上表面与陆侧区域上表面,当平台4的上表面抬升至与陆侧区域上表面平齐时,两段转运轨道75相接。
进一步地,举升机构74可以为承载油缸。
进一步地,提升装置5如图3、图4所示包括:
卷筒52,设于安装架3上,卷筒52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
定滑轮支架54,设于安装架3上;
定滑轮56,转动连接于定滑轮支架54上;
动滑轮支架55,与船舶1相连;
动滑轮57,转动连接于动滑轮支架55上;
第三驱动机构51,与卷筒52相连,用于带动卷筒52转动,具体的,第三驱动机构51可以为电机;
第二钢丝绳53,其一端缠绕于卷筒52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动滑轮57、定滑轮56后,与安装架3连接。
当提升装置5带动平台4向上运行时,第三驱动机构51驱动卷筒52向收卷第二钢丝绳53的方向转动,第二钢丝绳53带动动滑轮57向上运行,从而带动平台4向上运行。当提升装置5带动平台4向下运行时,第三驱动机构51驱动卷筒52向释放第二钢丝绳53的方向转动,第二钢丝绳53带动动滑轮57向下运行,从而带动平台4向下运行。
进一步地,动滑轮57与定滑轮56的数量为多个,各动滑轮57同轴连接,各定滑轮56同轴连接,第二钢丝绳53从卷筒52伸出后,依次绕过各动滑轮57和各定滑轮56。该设计可减轻单个动滑轮57与定滑轮56所承受的压力,防止动滑轮57和定滑轮56因压力过大而受损。
进一步地,自卷筒52延伸至动滑轮57的第二钢丝绳53与自定滑轮56延伸至动滑轮57的第二钢丝绳53在垂直于卷筒52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自动滑轮57延伸至安装架3的第二钢丝绳53与自动滑轮57延伸至定滑轮56的第二钢丝绳53在垂直于卷筒52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第二钢丝绳53在缠绕的过程中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驱动机构641、第二驱动机构73和第三驱动机构51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升船机运行。
进一步地,动滑轮支架55与定滑轮支架54之间还设有锁定机构58,用于防止所述平台4坠落。 锁定机构58如图3、图5所示,包括:
第四驱动机构581,设于定滑轮支架54上,具体的,第四驱动机构581可以为气缸;
锁销584,与第四驱动机构581的驱动端相连;
锁定杆582,设于动滑轮支架55上,锁定杆582向定滑轮56方向延伸,锁定杆582靠近定滑轮56的一端设有多个锁定孔583,各锁定孔583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锁定机构58,当平台4上升或下落至指定位置时,可利用第四驱动机构581带动锁销584插入相应的锁定孔583中,从而限定定滑轮56与动滑轮57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防止因设备出现故障或第二钢丝绳53断裂而导致的平台4砸落。
进一步地,卷筒52上设有编码器,编码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编码器用于测量卷筒52的转动圈数,以计算平台的位置高度。具体的,通过卷筒52的周长与卷筒52的转动圈数,可计算出第二钢丝绳53的下放长度,从而可推算出平台4的位置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偏码器测量平台4的位置高度,可使平台4在预设的最高位置极限与最低位置极限之间运行,当平台4的高度高于预设的最高位置极限或低于最低位置极限时,控制系统进行报警,从而有效防止平台4移动的高度高于预设的最高位置极限或低于最低位置极限。
进一步地,提升装置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进一步地,各提升装置5的第二钢丝绳53上均设有传感器59,传感器59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传感器59用于测量其所在的第二钢丝绳53承受的拉力值。当各传感器59所测得的拉力值中至少存在一个拉力值与额定拉力值的拉力差的绝对值超过预设拉力差时,控制系统控制各提升装置5停止运行。其中,额定拉力值为各提升装置5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各第二钢丝绳53所承受的拉力值。
当平台4在下放过程中,某一个提升装置5出现卡死时,该提升装置5的第二钢丝绳53停止下放,而其他提升装置5的第二钢丝绳53还在继续下放,导致平台4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卡死的第二钢丝绳53上,卡死的第二钢丝绳53相比于其他第二钢丝绳53所受到的拉力增大,使卡死的第二钢丝绳53容易因受力过大而断裂。本申请通过在第二钢丝绳53上设置传感器59,利用传感器59测量第二钢丝绳53承受的拉力,当该卡死的第二钢丝绳53所承受的拉力值与额定拉力值的差值(此时差值为正数)大于预设拉力差时,控制系统进行报警,升船机自动停机待操作人员检查维修,以防止第二钢丝绳53断裂。
同理,当平台4在提升过程中,某一个提升装置5的第三驱动机构51出现卡死时,该提升装置5的第二钢丝绳53停止回收,而其他提升装置5的第二钢丝绳53还在继续回收,导致卡死的第二钢丝绳53承受平台4的重量逐渐减小,其余未卡死的第二钢丝绳53受力增大,使其余未卡死的第二钢丝绳53容易断裂。当该卡死的第二钢丝绳53所承受的拉力值与额定拉力值的差值(此时差值为负数)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拉力差时,控制系统进行报警,升船机自动停机待操作人员检查维修;通过上述设计,可防止设备因某个提升装置5出现故障而导致的各提升装置5中的第二钢丝绳53受力不均,使其中受力过大的第二钢丝绳53受损。
进一步地,预设拉力差为额定拉力值的10%。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船坞2,包括前述任一种升船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升船机的工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牵引步骤:将牵引装置6与船舶1连接,启动牵引装置6,将船舶1沿第一方向拖动至船坞2内的平台4上方;
提升步骤:待船舶1移动至平台4上方后,启动提升装置5,提升装置5牵引平台4向上移动,平台4将船舶1提升至水面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改变了现有的船坞2停船工作模式,无需挖设港池,从而可有效的减小建造成本。
具体的,当船舶1准备进入船坞2前,将上方放置有支架8的平台4沉降入船坞2内的水面以下,且支架8的上表面高度低于船舶1的底部。当船舶1准备进入船坞2时,人工将第一钢丝绳63与船舶2相连,随后启动第一驱动机构641,第一驱动机构641带动第一传动轮642转动,传动链644拖动轨道小车62在牵引轨道61上沿第一方向运行,进而牵引船舶2沿第一方向运行。当船舶2运行至平台4的上方后,第一驱动机构641停止运行,船舶2停置与平台4上方,随后人工拆除第一钢丝绳63与船舶2的连接,启动第三驱动机构51,第三驱动机构51驱动卷筒52向收卷第二钢丝绳53的方向转动,第二钢丝绳53带动动滑轮57向上运行,从而带动平台4向上运行,直至支架8与船舶1的底部相接触且支架8将船舶1举升至水面上方。当船舶1到达水面上方的预设高度后,第三驱动机构51停止运行,第四驱动机构581带动锁销584插入该高度位置所对应的锁定孔583内,以防止因设备出现故障或第二钢丝绳53断裂而导致的平台4砸落。
进一步地,在提升步骤完成后,还包括:将船舶1转运至目标位置进行后续作业。
具体的,当提升步骤完成后,转运装置7沿转运轨道75运行至支架8的顶升部81下方,随后举升机构74将支架8向上顶起,使支架8底部与平台4的上表面相脱离,转运装置7沿转运轨道75将支架8以及船舶1运送至目标位置进行维修。
当船舶1完成维修后,升船机按照上述工作步骤的相反步骤,将船舶1运送至船坞2的海侧区域。例如,转运装置7将船舶1运送至平台4上方,随后提升装置5带动平台4及船舶1下降,当船舶1进入船坞2中的水面下方的一定深度后,船舶1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停止向下运行,此时提升装置5带动平台4继续向下运行,使船舶1的底部与支架8不再接触,随后牵引装置6牵引船舶1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行至船坞2的海侧区域。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升船机,设于船坞中,用于将船舶提升出水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
提升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架上;
平台,与所述提升装置相连,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平台上下移动;
牵引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牵引装置与船舶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船舶沿第一方向移动;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升船机运行;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
卷筒,设于所述安装架上;
定滑轮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架上;
定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定滑轮支架上;
动滑轮支架,与船舶相连;
动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动滑轮支架上;
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卷筒相连,用于带动所述卷筒转动;
第二钢丝绳,其一端缠绕于所述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动滑轮、所述定滑轮后,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所述动滑轮支架与所述定滑轮支架之间设有锁定机构,用于防止所述平台坠落;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第四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定滑轮支架上;
锁销,与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
锁定杆,设于所述动滑轮支架上,所述锁定杆向所述定滑轮方向延伸,所述锁定杆靠近所述定滑轮的一端设有多个锁定孔,各所述锁定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二钢丝绳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钢丝绳承受的拉力值,当至少存在一个所述拉力值与额定拉力值的拉力差的绝对值超过预设拉力差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各所述提升装置停止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
牵引轨道,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牵引轨道沿第一方向设置;
轨道小车,设于所述牵引轨道上,所述轨道小车能够沿所述牵引轨道运行;
第一钢丝绳,其一端与所述轨道小车相连,另一端与船舶可拆卸连接;
驱动系统,与所述轨道小车相连,用于带动所述轨道小车沿所述牵引轨道运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轨道上设有限位板,所述轨道小车包括:
轨道小车支架;
上转轮,铰接于所述轨道小车支架上,所述上转轮的外圆周面与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相贴合;
下转轮,铰接于所述轨道小车支架上,所述下转轮的外圆周面与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相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朝向所述平台所在的方向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一端;
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相连;
第二传动轮,设于所述安装架的另一端;
传动链,缠绕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上,所述传动链的一端与所述轨道小车的一侧相连,所述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圆周面与所述轨道小车的另一侧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小车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还设有支撑轮,且从所述第一传动轮上方伸出的所述传动链与所述支撑轮的圆周面下方接触,从所述第一传动轮下方伸出的所述传动链与所述支撑轮的圆周面上方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方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的形状与船舶底部形状相适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用于将船舶转移至目标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为转运小车,所述转运小车包括:
转运小车支架;
滚轮,设于所述转运小车支架上;
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滚轮相连,用于带动所述滚轮转动;
举升机构,设于所述转运小车支架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设有转运轨道,所述滚轮设于所述转运轨道上,所述转运小车沿所述转运轨道运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为承载油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与所述定滑轮的数量为多个。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卷筒延伸至所述动滑轮的所述第二钢丝绳与自所述定滑轮延伸至所述动滑轮的所述第二钢丝绳在垂直于所述卷筒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动滑轮延伸至所述安装架的所述第二钢丝绳与自所述动滑轮延伸至所述定滑轮的所述第二钢丝绳在垂直于所述卷筒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上设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编码器用于测量所述卷筒的转动圈数,以计算所述平台的位置高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拉力差为所述额定拉力值的10%。
18.一种船坞,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升船机。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升船机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牵引步骤:将所述牵引装置与船舶连接,启动所述牵引装置,将船舶沿第一方向拖动至船坞内的所述平台上方;
提升步骤:待船舶移动至平台上方后,启动所述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牵引所述平台向上移动,所述平台将船舶提升至水面上方。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升船机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步骤完成后,还包括:将船舶转运至目标位置进行后续作业。
CN202110206557.0A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Active CN112850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6557.0A CN112850477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6557.0A CN112850477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0477A CN112850477A (zh) 2021-05-28
CN112850477B true CN112850477B (zh) 2024-05-24

Family

ID=75990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6557.0A Active CN112850477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0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7626A (zh) * 2021-12-21 2022-03-15 中山市金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船体检修的激流勇进游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7762A1 (de) * 2000-05-15 2001-11-22 Tax Technical Consultancy Gmbh Verfahren zum korrigieren des zustands eines lastträgers
CN105667737A (zh) * 2015-12-31 2016-06-15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下水方法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移船小车系统
CN109930579A (zh) * 2019-04-25 2019-06-25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航道运行时跨越与航道交叉河流的下挂桥渡方法
CN111648336A (zh) * 2020-07-14 2020-09-11 太原科技大学 直线电机液压升船机
CN112978602A (zh) * 2021-02-24 2021-06-18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机构、升船机、船坞及提升机构的工作方法
CN215160337U (zh) * 2021-02-24 2021-12-14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船机及船坞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7762A1 (de) * 2000-05-15 2001-11-22 Tax Technical Consultancy Gmbh Verfahren zum korrigieren des zustands eines lastträgers
CN105667737A (zh) * 2015-12-31 2016-06-15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下水方法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移船小车系统
CN109930579A (zh) * 2019-04-25 2019-06-25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航道运行时跨越与航道交叉河流的下挂桥渡方法
CN111648336A (zh) * 2020-07-14 2020-09-11 太原科技大学 直线电机液压升船机
CN112978602A (zh) * 2021-02-24 2021-06-18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机构、升船机、船坞及提升机构的工作方法
CN215160337U (zh) * 2021-02-24 2021-12-14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船机及船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0477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20389B1 (en) Holding system for blades of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of transporting blades of a wind turbine therewith
CN100436300C (zh) 货物集装箱装卸门式起重机的钢索缠绕支撑系统和方法
CN112978602B (zh) 一种提升机构、升船机、船坞及提升机构的工作方法
CN112850477B (zh) 一种升船机、船坞及升船机的工作方法
KR101685324B1 (ko) 마린 모바일 리프트
US5839851A (en) Personal watercraft lift
CN215160337U (zh) 一种升船机及船坞
EP0655387B1 (en) Working apparatus traveling through tank web frame of ship
CN214653261U (zh) 一种提升机构、升船机及船坞
KR101856988B1 (ko) 요트 인양장치
US20100196097A1 (en) Device for pulling out a ship
WO2004022421A1 (en) A cradle for lifting and launching a small watercraft on an exposed marine landing site
KR101016638B1 (ko) 소형 선박 인양장치
KR101068012B1 (ko) 요트 인양 크레인
CN213452129U (zh) 油气化工码头软管提升装置
GB2116236A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oil platforms and rigs
KR102616078B1 (ko) 중량물 이송장치 및 그가 적용된 해양 구조물
JPH03194013A (ja) ダム等における係船設備及び係船方法
JPH02183055A (ja) 小型船舶の陸揚げ装置
JPH0544794U (ja) 揚艇装置
US3606855A (en) Barge handling system
CN214114594U (zh) 一种适用于港口的电梯
JPH08271670A (ja) 原子炉格納容器内の重量物の据付方法
KR101086057B1 (ko) 낙광물의 유실을 방지하는 항만하역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3871400U (zh) 浮码头液体输送软管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