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4206A - 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4206A
CN112824206A CN201911145787.XA CN201911145787A CN112824206A CN 112824206 A CN112824206 A CN 112824206A CN 201911145787 A CN201911145787 A CN 201911145787A CN 112824206 A CN112824206 A CN 112824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mponent
rack
wire
for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57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4206B (zh
Inventor
张新永
焦东明
魏润龙
李童生
周立凤
张义文
申云彤
田越
闫晓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457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4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4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4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4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4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HBRAKES OR OTHER RETARD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THEREOF IN RAIL VEHICLES
    • B61H13/00Actuating rail vehicle brakes
    • B61H13/02Hand or other personal actu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其中,缓解装置包括:操作部件,用于设置在车厢内;操作部件包括壳体、操作手柄、力传递组件;力传递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操作手柄的一端插入壳体内与力传递组件相连,操作手柄相对于壳体移动用于带动力传递组件产生直线运动;车上拉线部件,用于设置在车厢内,其一端与力传递组件相连,另一端穿过车厢底部;车下拉线部件,用于设置在转向架上;车下拉线部件的一端与车上拉线部件相连,另一端与制动缸相连;车下制动部件、车上制动部件与力传递组件同步移动以对制动缸的制动力进行缓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能够实现在车上对停放制动进行缓解。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制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是连结各城市的重要交通纽带,也逐渐成为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车辆还是实现货物运输的主要载体。轨道车辆通常包括:至少一节车厢,车厢下方设置转向架,转向架具有对车厢进行承载和提供走行的功能。转向架上设置制动缸,用于在制动状态下对车轮进行制动。停放制动是轨道车辆在临时停放或长期停放时施加的一种制动,防止车辆在停放过程中发生溜车。
传统技术中,停放制动操作装置包括:用于自动施加和缓解停放制动的按钮和用于强制手动释放停放制动的缓解手柄,其中,缓解手柄是设置在转向架的两侧,操作人员必须到车下操作才能实现停放制动的缓解。当车辆停在比较复杂的路段上,比如:隧道、站台、轨道积水处等,操作人员无法下车操作缓解手柄,造成车辆不得不带闸运行,会损伤车轮或制动盘、闸瓦或闸片等部件,缩短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制动失效等严重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包括:
操作部件,用于设置在车厢内;所述操作部件包括壳体、操作手柄、力传递组件;所述力传递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插入壳体内与力传递组件相连,所述操作手柄相对于壳体移动用于带动力传递组件产生直线运动;
车上拉线部件,用于设置在车厢内,其第一端与所述力传递组件相连,第二端穿过车厢底部;
车下拉线部件,用于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转向架上;车下拉线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车上拉线部件的第二端相连,车下拉线部件的第二端与设置在转向架上的制动缸相连;所述车下制动部件、车上制动部件与力传递组件同步移动以对所述制动缸的制动力进行缓解。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操作部件和车上拉线部件设置在车厢内,车上拉线部件的底端向下穿过车厢底部后与设置在转向架上的车下拉线部件相连,车下拉线部件还与设置在转向架上的制动缸相连,当操作部件中的操作手柄相对于壳体移动时带动力传递部件直线移动,进而带动车上拉线部件和车下拉线部件同步移动,以对制动缸的制动力进行缓解,使得操作人员在车上就能够执行对制动缸进行缓解的操作,实现远程操作,解决了传统方案中当轨道车辆位于隧道、站台、轨道积水处时由于不方便下车操作缓解而导致车辆带闸运行所带来的部件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应用于轨道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操作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操作部件实际装配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操作部件实际装配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车上拉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车上拉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车下拉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车下拉线部件与制动缸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操作部件;11-壳体;12-操作手柄;13-力传递组件;131-齿轮;132-齿条;1321-齿条球形槽;1322-齿条柱形槽;133-齿条套管;14-转轴;15-轴承;
2-车上拉线部件;21-第一外管;22-第一线芯;23-第一接头;231-第一球形槽;232-第一柱形槽;24-第一套管;25-第一螺母;261-第一球头;262-第一球头柱;27-第二螺母;28-第一外管接头;29-第一螺纹接头;
3-车下拉线部件;31-第二外管;32-第二线芯;33-第二接头;331-第二球头;332-第二球头柱;34-卡槽接头;35-制动缸接头;
4-车厢底部;
5-转向架;
6-制动缸;
7-防火密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能够应用于轨道车辆中,该轨道车辆可以为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可以为动车组、地铁、轻轨或有轨电车等。该缓解装置能够实现在车上对停放制动进行缓解。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应用于轨道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包括:操作部件1、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其中,操作部件1和车上拉线部件2设置在车厢内,车下拉线部件3设置在车厢下方。车上拉线部件2的底端向下穿过车厢底部4与车下拉线部件3相连,车下拉线部件3与设置在转向架5上的制动缸6相连。通过操作部件1带动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动作,进而缓解制动缸6的制动力。
具体的,操作部件1包括壳体11、操作手柄12、力传递组件13。力传递组件13设置在壳体11内,操作手柄12的一端插入壳体11内与力传递组件13相连,操作手柄12相对于壳体11移动用于带动力传递组件13产生直线运动。
车上拉线部件2的第一端与力传递组件13相连,第二端穿过车厢底部4与车下拉线部件3相连。
车下拉线部件3具体是设置在转向架5上,其第一端与车上拉线部件2相连,第二端与制动缸6相连。当力传递组件13产生沿特定方向移动时,带动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同步移动,进而对制动缸6的制动力进行缓解。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操作部件和车上拉线部件设置在车厢内,车上拉线部件的底端向下穿过车厢底部后与设置在转向架上的车下拉线部件相连,车下拉线部件还与设置在转向架上的制动缸相连,当操作部件中的操作手柄相对于壳体移动时带动力传递部件直线移动,进而带动车上拉线部件和车下拉线部件同步移动,以对制动缸的制动力进行缓解,使得操作人员在车上就能够执行对制动缸进行缓解的操作,实现远程操作,解决了传统方案中当轨道车辆位于隧道、站台、轨道积水处时由于不方便下车操作缓解而导致车辆带闸运行所带来的部件损伤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操作部件1的具体实现方式:
壳体11固定在侧墙或端墙上,操作手柄12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壳体11内,该转轴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使操作手柄21在垂向平面内上下转动。当操作手柄21向上转动时,带动力传递组件13向上移动,进而通过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对制动缸6的制动力进行缓解。
在制动缸6的制动力缓解之后,操作手柄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带动力传递组件1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向下移动恢复至预备制动状态,此时制动缸仍然处于缓解状态。并且当制动缸再次制动之后,直接向上推动操作手柄21又可以执行一次缓解操作,其过程较为简单。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操作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操作部件1包括:壳体11、操作手柄12和力传递组件13,力传递组件13设置在壳体11内,操作手柄12的一端位于壳体11外部,另一端插入壳体11内与力传递组件13相连。
力传递组件13具体包括:齿轮131和齿条132。其中,齿轮131与操作手柄12同轴相连且同步转动,齿条132与齿轮131啮合。如图3的视图角度,当操作手柄12逆时针转动时,齿轮131逆时针同步转动,带动齿条132向左移动,达到对制动力进行缓解的效果。当操作手柄12顺时针转动时,齿轮131顺时针同步转动,带动齿条132向右移动。图3是视图角度仅用于对其具体的结构进行展示,其实际装配在车上的角度可参见图5和图6。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操作部件实际装配的示意图一,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操作部件实际装配的示意图二。图5和图6展示的是缓解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视图角度,齿条132是沿垂向方向延伸的。如图5所示,操作手柄12处于下方,在需要执行缓解操作的时候,向上转动操作手柄12至图6所示的位置,带动齿条132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力传递部件13带动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对制动缸的制动力进行缓解。
具体的,如图4所示,操作手柄21与转轴14、齿轮131固定连接,转轴14通过轴承15连接在壳体11上,以使转轴14能够相对于壳体11转动。
本实施例采用齿轮和齿条配合的方式,将圆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且通过调整二者的传动比以及操作手柄12的长度和齿轮分度圆的半径关系,实现力的放大且放大倍率可调,以使操作人员对操作手柄12施加很小的力,通过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将力进行放大后传递给制动缸进行缓解。
除了上述方案之外,力传递部件13还可以采用其他实现方式,例如:采用涡轮蜗杆、曲柄滑块等方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的实现方式: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车上拉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车上拉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7和图8所示,车上拉线部件2包括第一外管21、第一线芯22和第一接头23。其中,第一线芯22穿设在第一外管21内,第一线芯22的一端与力传递部件13相连,具体是与齿条132相连,第一线芯22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头23相连。第一接头23用于与车下拉线部件3相连。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车下拉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车下拉线部件3包括:第二外管31、第二线芯32和第二接头33。其中,第二线芯32穿设在第二外管31内,第一线芯32的一端与第二接头33相连,第二接头33与第一接头23为可拆卸连接。第二线芯32的另一端用于与制动缸6相连。
第二接头33与第一件接头23可拆卸连接,则当需要对缓解装置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可将第一接头23和第二接头33拆卸,分别对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单独进行检测、维修或更换。相比于传统技术中必须整体更换缓解装置的方式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方式能够提高维护或更换的效率,而且在只有车下拉线部件3发生损坏时只更换车下拉线部件3即可,降低了维护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车上拉线部件2还包括:第一套管24和第一螺母25。第一套管24套设在第一外管21的外侧,第一套管24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使第一接头23露出以与第二接头33相连。第一套管24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至套设在第一接头23的外侧并通过第一螺母25固定在第一外管21的端部。
上述第一接头23与第二接头33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第二接头33包括:第二球头331和第二球头柱332,第二球头331通过第二球头柱332连接在第二线芯32的端部。
相应的,第一接头23设有用于容纳第二球头柱332的第一柱形槽232和用于容纳第二球头331的第一球形槽231。第一球形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套管的侧壁,所述第一柱形槽的一端与第一球形槽连通,另一端贯通至第一接头的端部。
在第一接头23和第二接头33装配的过程中,先将第一套管24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接头23露出,然后将第二球头柱332和第二球头331分别装于第一柱形槽232和第一球形槽231内,再将第二套管24沿反向移动至第一接头23的外侧并通过第一螺母25固定在第一外管21的端部。装配好之后,第二球头331不能从第一球形槽231内脱出,实现了第一接头23和第二接头33相连,其过程简单快捷,且可靠性较高。
在第一接头23和第二接头33拆卸的过程中,先将第一螺母25拧松,将第一套管24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接头23露出,然后将第二球头柱332和第二球头331从第一柱形槽232和第一球形槽231内取出即可,其过程简单快捷。
对于操作部件1与车上拉线部件2之间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方式:如图4所示,力传递组件13还包括:齿条套管133,固定设置在壳体11内且套设在齿条132的外侧。齿条132可沿齿条套管133的长度方向移动至端部露出以与车上拉线部件2相连。具体的,在第一线芯22远离第一接头2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球头261和第一球头柱262,第一球头261通过第一球头柱262固定在第一线芯22的端部。
齿条132中朝向车上拉线部件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球头柱262的齿条柱形槽1322和用于容纳第一球头261的齿条球形槽1321。齿条球形槽1321的开口朝向齿条套管133的侧壁,齿条柱形槽1322的一端与齿条球形槽1321连通,另一端贯通至齿条132的端部。
进一步的,车上拉线部件2还包括:第二螺母27,套设在第一外管21的外侧,用于与齿条套管133的外螺纹配合连接以将第一外管21与齿条套管133连接在一起。
在操作部件1与车上拉线部件2装配的过程中,先向下推动操作手柄12,通过齿轮131带动齿条132向下移动至其端部露出齿条套管133。然后将第一球头261和第一球头柱262装于齿条球形槽1321和齿条柱形槽1322内,再将第二螺母27与齿条套管133的外螺纹配合拧紧。装配好之后,第一球头261不能从齿条球形槽1321内脱出,实现了操作部件1与车上拉线部件2相连,其过程较为简单快速,且可靠性较高。
在操作部件1与车上拉线部件2拆卸的过程中,先向下推动操作手柄12,通过齿轮131带动齿条132向下移动至其端部露出齿条套管133。然后将第一球头261和第一球头柱262从齿条球形槽1321和齿条柱形槽1322内取出即可,其过程简单快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7至图9所示,车上拉线部件2包括:第一外管21、第一线芯22、第一接头23、第一套管24、第一螺母25、第一球头261、第一球头柱262、第二螺母27、第一外管接头28、第一螺纹接头29。
车上拉线部件2的装配过程为:先将第一套管24、第一螺母25和第二螺母27套设在第一外管21的外侧,然后将第一外管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管接头28和第一螺纹接头29相连,具体可采用压装的方式。再将第一线芯22穿设在第一外管21内,第一线芯22的一端与第一球头柱262压铸在一起,另一端与第一接头23压合在一起。
车下拉线部件3包括:第二外管31、第二线芯32、第二接头33、卡槽接头34和制动缸接头35。
车下拉线部件3的装配过程为:先将第二外管3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接头33和卡槽接头34压合,然后将第二线芯32穿设在第二外管31内,第二线芯32的一端与第二球头柱332压铸在一起,另一端与制动缸接头35压合在一起。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解装置中车下拉线部件与制动缸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制动缸接头35与制动缸6连接,具体可根据制动缸6的具体结构设置制动缸接头35的结构。
操作部件1与车上拉线部件2的装配方式可参照上述内容,下面对车上拉线部件2与车下拉线部件3之间的装配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7和8所示,拧松第一螺母25,将第一套管24图7的左侧移动直至第一接头23露出,参照图8。然后将第二球头331和第二球头柱332装配在第一接头23中的第一球形槽231和第一柱形槽232内。再将第一套管24向右移动直至到达其左端通过第一螺母25与第一螺纹接头29拧紧。装配好的结构如图2所示。
拆卸过程参照上述步骤,当第一接头23露出时,将第二球头331和第二球头柱332从第一接头23中的第一球形槽231和第一柱形槽232内取出即可。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实现操作部件1、车上拉线部件2和车下拉线部件3之间快速拆装,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车下拉线部件3设置在车下,由于车下的环境相对恶劣,因此车下拉线部件3的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在车辆转弯和过道岔的过程中,由于车厢和转向架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车下拉线部件3较容易被拉断,本实施例对车下拉线部件2设计了一定的长度余量,而且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只更换车下拉线部件3即可,无需对整个缓解装置将进行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车上拉线部件2与车厢底部穿设的地方设置防火密封组件7,以对车上拉线部件2周围的间隙进行密封,并达到防火的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内容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该轨道车辆具有与上述缓解装置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件,用于设置在车厢内;所述操作部件包括壳体、操作手柄、力传递组件;所述力传递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插入壳体内与力传递组件相连,所述操作手柄相对于壳体移动用于带动力传递组件产生直线运动;
车上拉线部件,用于设置在车厢内,其第一端与所述力传递组件相连,第二端穿过车厢底部;
车下拉线部件,用于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转向架上;车下拉线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车上拉线部件的第二端相连,车下拉线部件的第二端与设置在转向架上的制动缸相连;所述车下制动部件、车上制动部件与力传递组件同步移动以对所述制动缸的制动力进行缓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在侧墙或端墙上,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连接在壳体内;所述操作手柄在垂向平面内向上转动时带动力传递组件向上移动,进而通过车上拉线部件和车下拉线部件对制动缸的制动力进行缓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
所述齿轮与所述操作手柄同轴相连实现同步转动;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沿垂向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上拉线部件包括:第一外管、第一线芯和第一接头;其中,第一线芯穿设在第一外管内;第一线芯的一端用于与力传递组件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接头相连;所述第一接头用于与车下拉线部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下拉线部件包括:第二外管、第二线芯和第二接头;其中,第二线芯穿设在第二外管内;第二线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头相连,所述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线芯的另一端用于与制动缸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上拉线部件还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螺母;
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外管的外侧;所述第一套管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使第一接头露出以与第二接头相连;所述第一套管沿与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至套设在第一接头的外侧并通过第一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一外管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球头和第二球头柱;所述第二球头通过第二球头柱连接在第二线芯的端部;
所述第一接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球头柱的第一柱形槽和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球头的第一球形槽;所述第一球形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套管的侧壁,所述第一柱形槽的一端与第一球形槽连通,另一端贯通至第一接头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组件还包括:齿条套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套设在所述齿条的外侧;
所述齿条可沿齿条套管的长度方向移动至端部露出以与车上拉线部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芯远离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球头和第一球头柱,所述第一球头通过第一球头柱固定在第一线芯的端部;
所述齿条中朝向车上拉线部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球头柱的齿条柱形槽和用于容纳第一球头的齿条球形槽;所述齿条球形槽的开口朝向齿条套管的侧壁,所述齿条柱形槽的一端与齿条球形槽连通,另一端贯通至齿条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上拉线部件还包括:
第二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一外管的外侧,用于与所述齿条套管的外螺纹配合连接以将第一外管与齿条套管连接在一起。
1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
CN201911145787.XA 2019-11-21 2019-11-21 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112824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5787.XA CN112824206B (zh) 2019-11-21 2019-11-21 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5787.XA CN112824206B (zh) 2019-11-21 2019-11-21 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4206A true CN112824206A (zh) 2021-05-21
CN112824206B CN112824206B (zh) 2022-07-26

Family

ID=75907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5787.XA Active CN112824206B (zh) 2019-11-21 2019-11-21 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420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0927086A (en) * 1909-11-22 1910-04-28 Antonio Elorza A Mechanical Brake-controlling Device, especially applicable to Tram Cars having Hand-operated Brakes.
CN103223954A (zh) * 2013-04-01 2013-07-31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机车车辆基础制动装置及其手动缓解装置
CN204713101U (zh) * 2015-05-10 2015-10-21 杨弘 一种车上操作的停放制动手动机械缓解装置
CN205836840U (zh) * 2016-06-21 2016-12-28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车辆制动器的手动缓解装置、车辆制动组件及轨道车辆
CN106672013A (zh) * 2016-12-09 2017-05-17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停放制动手动缓解集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0927086A (en) * 1909-11-22 1910-04-28 Antonio Elorza A Mechanical Brake-controlling Device, especially applicable to Tram Cars having Hand-operated Brakes.
CN103223954A (zh) * 2013-04-01 2013-07-31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机车车辆基础制动装置及其手动缓解装置
CN204713101U (zh) * 2015-05-10 2015-10-21 杨弘 一种车上操作的停放制动手动机械缓解装置
CN205836840U (zh) * 2016-06-21 2016-12-28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车辆制动器的手动缓解装置、车辆制动组件及轨道车辆
CN106672013A (zh) * 2016-12-09 2017-05-17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停放制动手动缓解集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4206B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1858B (zh)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
WO2019128615A1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及其转向架、驱动制动装置
CN103732433A (zh) 用于机动车的单个车轮的驱动设备
CN104114395A (zh) 带有直接传动电动车辆车轮的集成制动器和逆变器的电机减速器
CN101011973A (zh) 用于低高度底盘轨道车辆的车轴、悬架装置及轨道车辆
KR101723347B1 (ko) 승객 운송 궤도차
JP4874718B2 (ja) 電気車駆動装置
EP3978329B1 (en) Rail vehicle gear box, rail vehicle bogie, and rail vehicle
CN102501859B (zh)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的动车
KR20180084112A (ko) 전기 구동축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자동차
CN112824206B (zh) 轨道车辆停放制动缓解装置及轨道车辆
CN205365114U (zh) 一种公铁两用车牵引装置
CN102490744A (zh) 隧道工矿机车转向架
JP2010058650A (ja) 鉄道車両用操舵台車及び鉄道車両、連接車両
ES2895510T3 (es) Vehículo ferroviario de pasajeros
CN111959460A (zh) 一种改善动车制动系统的装置
CN202320309U (zh)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
CN109532921A (zh) 变轨距转向架
CN104760599A (zh) 自驱式转向架结构轨道车辆
CN103057560A (zh) 轨道车辆车钩适配器
KR102011631B1 (ko) 철도 화차의 운동에너지를 이용한 충전 시스템
CN112659825A (zh) 一种履带式装备公铁一体化快速投送平台
JP2007237969A (ja) 軌道作業車、軌道巡回車及び軌道台車
CN110155112A (zh) 单轨走行装置和单轨车辆
CN206678986U (zh) 前驱动桥总成及具有其的底盘、轨道交通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