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3930A - 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 - Google Patents

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3930A
CN112813930A CN202110190690.1A CN202110190690A CN112813930A CN 112813930 A CN112813930 A CN 112813930A CN 202110190690 A CN202110190690 A CN 202110190690A CN 112813930 A CN112813930 A CN 112813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weir
weir
casting
construction method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06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龙
刘德兵
吴红兵
段锋
宋成年
杨宝林
惠建伟
薛晓宏
姜子麒
马雄
孙烨
张康锁
田鹏
欧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06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39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3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3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02Fixed barrages
    • E02B7/04Dams across valle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应用于溢流堰坝,溢流堰坝包括溢流堰体和浇筑体,浇筑体的表面为溢流堰面;浇筑体包括下游浇筑体;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浇筑体的设计形态修筑溢流堰体;以溢流堰体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一模板固定于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并且将若干个第一模板连接形成曲面模板组,曲面模板组与溢流堰体之间预留第一预留间隙;其中,在曲面模板组连接至溢流堰体后,曲面模板组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坡度角在高度方向上是逐渐变化的;将混凝土浇筑至第一预留间隙,以在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形成下游浇筑体,从而构筑出下游溢流堰面。本发明技术旨在解决异形曲面溢流堰坝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 堰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
背景技术
堰坝是修筑于河床上一种构筑物。堰坝的其中一个功能为泄洪,以保证上游的河水水位在安全范围内。
相关现有技术中,在低丘陵和平原地区修筑堰坝时,水头一般较低而泄洪量小。因而,为了提高泄洪量,溢流堰面多设为异形曲面,然而这种异形曲面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溢流堰体中异形曲面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溢流堰体和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应用于溢流堰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坝包括所述溢流堰体和浇筑体,所述浇筑体的表面为所述溢流堰面;所述浇筑体包括下游浇筑体;所述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所述浇筑体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
以所述溢流堰体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一模板固定于所述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并且将所述若干个第一模板连接形成曲面模板组,所述曲面模板组与所述溢流堰体之间预留第一预留间隙;其中,在所述曲面模板组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后,所述曲面模板组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坡度角在高度方向上是逐渐变化的;
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形成下游浇筑体,从而构筑出下游溢流堰面。
可选地,所述浇筑体还包括上游浇筑体;在所述基于所述浇筑体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的步骤之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所述溢流堰体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二模板固定于所述溢流堰体的迎水一侧,并且将所述若干个第二模板连接形成平面模板组,所述平面模板组与所述溢流堰体之间预留第二浇筑间隙;在所述平面模板组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后,所述平面模板组与水平面形成第二坡度角;其中,在所述溢流堰体的同一高度位置,所述第二坡度角大于所述第一坡度角;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二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的迎水一侧形成上游浇筑体,从而构筑出上游溢流堰面。
可选地,所述浇筑体还包括堰顶过流浇筑体;在所述基于所述浇筑体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的步骤之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所述溢流堰体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三模板固定于所述溢流堰体的顶部区域,并且将所述若干个第三模板连接形成曲面样板,所述曲面样板与所述溢流堰体之间预留第三浇筑间隙;所述曲面样板在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后,所述曲面样板的中心朝向所述溢流堰体;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三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的顶部区域形成堰顶过流浇筑体,从而构筑出顶部溢流堰面。
可选地,在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二预留间隙、和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三预留间隙的步骤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在所述混凝土达到初凝质量要求后,拆除所述曲面模板组、平面模板组和曲面样板,并将所述堰顶过流浇筑体与所述上游浇筑体和所述下游浇筑体相交的区域进行圆滑处理。
可选地,先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和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二预留间隙,而后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三预留间隙。
可选地,所述浇筑体还包括钢筋;所述基于所述浇筑体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修筑预留台阶,将所述预留台阶上预埋锚筋,用于与所述钢筋连接。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形成下游浇筑体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曲面模板组上设置振动器,使用振动器按照预设频率和振动时长工作,以排出气体并振捣密实混凝土。
可选地,所述混凝土包括水、胶凝材料、砂、小粒径石、中粒径石和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按照预设的比例将所述小粒径石、所述砂、所述胶凝材料、所述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和所述中粒径石投料至搅拌机搅拌均匀,加入水并按规定时间搅拌,以配置所述混凝土。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溢流堰坝,所述溢流堰坝包括溢流堰体和浇筑体,所述浇筑体的表面为溢流堰面,其中,所述溢流堰面由前述的施工方法制成。
可选地,所述溢流堰坝包括至少两个闸墩,所述溢流堰体在相邻的两个闸墩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溢流堰体修筑完成之后,对泄流主体的表面进行下游浇筑体的施工,以形成异形S曲面。以溢流堰体为基础:修筑下游浇筑体是在溢流堰体的泄流主体上进行施工;下游浇筑体需要通过若干个第一模板按照可拆卸的方式拼接形成曲面模板组,并与泄流主体之间预留第一预留间隙;在所述曲面模板组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后,所述曲面模板组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坡度角在高度方向上是逐渐变化的,即:曲面模板组是按照异形S曲面的形态由若干个第一模板拼接而成的,因而,预留第一预留间隙为S型的空间,形成的下游堰面为异形S曲面。所述异形S曲面有利于河水在经过泄流主体对应的区域时具有相同方向的流速且朝向下游,而降低河水流动的不规则形,减小河水产生的漩涡,从而能够提升河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该溢流堰坝时的流量,提高了泄洪能力。而且,曲面模板组在拼接的过程中由溢流堰体初始构形限制,且由若干个第一模板组成,因而曲面模板组被单元化,在拼接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质量控制点,用于控制曲面模板组与溢流堰体构筑出的第一预留间隙的形状,从而控制下游溢流堰面的形成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溢流堰坝的施工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溢流堰坝的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曲面样架的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7为曲面样架的另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8为一种溢流堰坝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游浇筑体的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溢流堰体 200e 平面模板组
200 浇筑体 200f 曲面样板
300 河床 200g 滑体
100a 第一预留台阶 201 排气孔
100b 第二预留台阶 202 天窗
200a 上游浇筑体 400 闸墩
200b 堰顶过流浇筑体 I 第一预留间隙
200c 下游浇筑体 II 第二浇筑间隙
200d 曲面模板组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针对于低丘陵和平原区的拦河坝工程中修筑的溢流堰坝水头低而泄洪量小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溢流堰体和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以提高泄洪量。由于溢流堰坝的堰面为异形的,因而施工难度大且施工质量难以被控制,本发明采用模板拼接出用于浇筑出异形堰面的浇筑间隙而后浇筑以形成溢流堰面。
具体地,本发明提出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应用于溢流堰坝;所述溢流堰坝包括溢流堰体100和浇筑体200;所述浇筑体200包括下游浇筑体200c;所述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00:基于所述浇筑体200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溢流堰体100主要作为蓄水和防洪的主体结构。一般情况下,溢流堰体100包括位于迎水一侧的挡水主体、位于背水一侧的泄流主体及两者之间过渡的过流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溢流堰体100的形态根据浇筑体200的设计形态修筑。在一种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参照图1所示,设计形态为:从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为:斜平面、过渡弧面、异形S曲面。即:在该溢流堰坝修筑完成后,上游堰面为斜平面,下游堰面为异形S曲面,以及位于坝顶区域的两者之间的过渡弧面(过水面)。溢流堰体100主要以混凝土(如C25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具有在河床300内基础,即堰底延伸至河床300内,并由河床300固定。
S200:以所述溢流堰体100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一模板固定于所述溢流堰体100的背水一侧,并且将若干个第一模板连接形成所述曲面模板组200d,所述曲面模板组200d与所述溢流堰体100之间预留第一预留间隙;其中,在所述曲面模板组200d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100后,所述曲面模板组200d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坡度角β在高度方向上是逐渐变化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在溢流堰体100修筑完成之后,对泄流主体的表面进行下游浇筑体200c的施工,以形成异形S曲面。以溢流堰体100为基础:修筑下游浇筑体200c是在溢流堰体100的泄流主体上进行施工;下游浇筑体200c需要通过若干个第一模板按照可拆卸的方式拼接形成曲面模板组200d,并与泄流主体之间预留第一预留间隙;在所述曲面模板组200d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100后,所述曲面模板组200d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坡度角β在高度方向上是逐渐变化的,即:曲面模板组200d是按照异形S曲面的形态由若干个第一模板拼接而成的,因而,预留第一预留间隙为S型的空间,形成的下游堰面为异形S曲面。所述异形S曲面有利于河水在经过泄流主体对应的区域时具有相同方向的流速且朝向下游,减小河水产生的漩涡,从而能够提升河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该溢流堰坝时的流量,提高了泄洪能力。而且,曲面模板组200d在拼接的过程中由溢流堰体100初始构形限制,且由若干个第一模板组成,因而曲面模板组200d被单元化,在拼接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质量控制点,用于控制曲面模板组200d与溢流堰体构筑出的第一预留间隙的形状,从而控制下游溢流堰面的形成质量:
比如:在由若干个第一模板拼接形成曲面模板组200d时,设置测量放线控制点,比如每米设置控制点,确保钢筋位置、高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又比如如图1所示的D点,用于确保曲面模板组200d拼接到位,形成的异形S曲面符合设计参数。下游浇筑体200c采用钢模板形成异曲率S型组合,采用支撑筋、焊接有止水片的支撑筋等进行支撑,在控制点位置可采用HF粉煤灰混凝土棱台进行支撑;施工时依据模板情况预留5-10mm模板上浮余量,模板横向加固采用Φ48*3.5mm双钢管,间距为0.6~0.9m,拉杆采用Φ14止水拉杆沿横向0.6~0.8m均匀分布,采用蝴蝶卡进行固定。
优选地,当存在拼缝错台大于2mm的模板通过校正与角磨机磨平处理相结合进行处理。模板打磨严格按照“光洁、平整”原则施工;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以及相邻模板接缝处进行检查,达到“平整、密合,防止漏浆”的要求,从而达到减少错台、麻面的目的;涂刷脱模剂:以“模板表面涂抹均匀、光洁、无残留”为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示,OD段的曲线为:
Y=0.050765X1.81
S300: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100的背水一侧形成下游浇筑体200c,以形成下流溢流堰面。
需要说明的是,泵入第一预留间隙时,布料层厚控制在30-50cm,入仓顺序为:纵轴由下到上,横向由中间向两端,横向浇筑至闸墩有2m位置时,混凝土由闸墩侧入仓浇筑,避免闸墩侧有大量砂浆堆积,造成结合面开裂;振捣采用Φ50和Φ7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过程中严格按照振动棒振捣间距不大于50cm,避免振捣过程中漏振。
可选地,所述浇筑体200还包括上游浇筑体200a和平面模板组200e;在所述基于所述浇筑体200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100的步骤之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所述溢流堰体100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二模板固定于所述溢流堰体100的迎水一侧,并且将所述若干个第二模板连接形成平面模板组200e,所述平面模板组200e与所述溢流堰体100之间预留第二浇筑间隙;在所述平面模板组200e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100后,所述平面模板组200e与水平面形成第二坡度角θ;其中,在所述溢流堰体100的同一高度位置,所述第二坡度角θ大于所述第一坡度角β;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二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100的迎水一侧形成上游浇筑体200a,以形成上游溢流堰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游浇筑体200a形成工艺可以参照下游浇筑体200c的工艺,在此不进行赘述。上游浇筑体200a与下游浇筑体200c的区别在于,上游浇筑体200d位于迎水侧,受河水的冲刷,在不需要进行泄洪时,还兼备蓄水的功能。因而,上游浇筑体200a形成的上游堰面设置为斜面,其具有所述第二坡度角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坡度角θ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溢流堰体100的蓄水能力,因而一般会设置的较大;考虑到堰坝受河水冲击的作用,第二坡度角θ一般不设置为90°,即:上游堰面200a与河床300的床面一般不垂直设置,从而减小水流对上游堰面200a的直接冲刷。优选地,第二坡度角θ会设置为45~80°。更优选地,第二坡度角θ会设置为60°~80°。
在同一高程上,所述第二坡度角θ大于所述第一坡度角β。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泄流时,能够降低河水在溢流堰体的下游堰面附近的区域产生漩涡的可能性,即有利于河水的流向均匀且朝向下游,并且有利于减小水流的冲击力,从而提高其单位时间内的排水能力,从而提高其泄洪能力,能够同时满足平原或低丘陵地区堰坝的蓄水和泄流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所示,第二坡度角θ一般不渐变设置,可以理解为AC段与河床300的床面300的夹角。而为了和顶部堰面200b圆滑过渡连接,上游堰面200a靠经堰顶的部段(BC)一般会进行圆角处理。而第一坡度角β应当理解为下游堰面在某一高程上的切线与河床300的床面300的夹角,且随着高程的变化而渐变设置。
可选地,所述浇筑体200还包括堰顶过流浇筑体200b,在所述基于所述浇筑体200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100的步骤之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所述溢流堰体100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三模板固定于所述溢流堰体100的顶部区域,并且将所述若干个第三模板连接形成曲面样板200f,所述曲面样板200f与所述溢流堰体100之间预留第三浇筑间隙;所述曲面样板200f在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100后,所述曲面样板200f的中心朝向所述溢流堰体100;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三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100的顶部区域形成堰顶过流浇筑体200b,以形成顶部溢流堰面。
需要说明的是,堰顶过流浇筑体200b的施工工艺可以参照下游浇筑体200c的施工工艺形成第三预留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曲面样板200f的中心朝向所述溢流堰体100。该模板组200f应当不具有拐点,在设计时,可以设计为圆弧面、椭圆弧面,双曲弧面等;且曲面样板200f的中心G朝向溢流堰体100,使得堰顶过流浇筑体200b的中心朝向溢流堰体100内,主要是为了使得河水能够沿着其轨迹流向下游。
可选地,在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二预留间隙、和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三预留间隙的步骤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在所述混凝土达到初凝质量要求后,拆除所述曲面模板组200d、平面模板组200e和曲面样板200f,并将所述堰顶过流浇筑体200b与所述上游浇筑体200a和所述下游浇筑体200c相交的区域进行圆滑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顶部堰面的两端均分别与上游堰面和下游堰面圆滑过渡,使得不在交界处产生漩涡。顶部堰面采用曲面样架200f进行人工收面,现场样架采用型钢制作,混凝土施工前在闸墩侧及端模板侧弹墨线,在中间位置依据刮板长度设置一定数量的曲面样架200f,也可在两侧横轴方向的模板上设置滑道,曲面样架的两端为滑体200g,滑体200g在滑道中移动。混凝土振捣完成后采用长刮板刮平,采用木抹粗抹与铁抹抹光相结合,直至堰面线形、平整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每次压抹后及时采用土工布或彩条布进行遮阳防风,避免堰面产生表面裂缝。
可选地,先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和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二预留间隙,而后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三预留间隙。即:最后对所述第三预留间隙的进行混凝土浇筑,一方面,第三预留间隙的浇筑时间较短且易质量管控;另一方面,顶部溢流堰面在形成需要与下游溢流堰面和上游溢流堰面进行光滑过渡,在顶部溢流堰面混凝土初凝后更容易进行收面处理。
可选地,所述浇筑体200还包括钢筋;所述基于所述浇筑体200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100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溢流堰体100的背水一侧修筑预留台阶,将所述预留台阶上预埋锚筋,用于与所述钢筋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溢流堰体可以采用预留台阶浇筑施工至堰面底部,在台阶位置预埋锚筋,锚筋采用三级钢筋,长度为1000mm,在溢流堰体顶部区域设置4排锚筋,每层台阶设置双排锚筋,锚筋排距为200mm,纵向间距为500mm,锚筋深入坝体混凝土中800mm,外露200mm。
需要说明的是,堰面钢筋安装前,闸墩与堰面结合面进行凿毛处理,采用高压水进行冲洗溢流堰体表面,清理干净后,对堰面插筋位置进行复测矫正,确保钢筋位置、间距、保护层等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依据两侧闸墩上的堰面插筋位置及闸孔中心控制点进行堰面钢筋安装,在溢流堰体每级台阶上采用1根水平筋兼做纵向钢筋支架,在支架上采用标记笔标识出纵向钢筋位置,先安放底部水平钢筋,再进行纵向钢筋安放绑扎,待纵向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水平钢筋绑扎。钢筋连接采用单面焊接,钢筋在同一截上的焊接接头数量不得超过总数的50%。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及模板支撑稳固,上游堰面平面模板组在底板混凝土中植入锚筋进行定位支撑,锚筋采用三级钢筋,间距600~1000mm;顶部在上游检修门底槛位置安装支撑钢筋,支撑钢筋采用三级钢筋,间距600~1000mm,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顶部撑筋割除。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上设置有排气孔201,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100的背水一侧形成下游浇筑体200c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曲面模板组200d上设置振动器,使用振动器按照预设频率和振动时长工作,以排出气体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需要说明的是,在曲面模板组200d设置模板天窗202纵轴间距按照2.4m设置,横轴间距按照1.2m设置,天窗202按梅花形布设;在下游DE段、OD中点至O点段模板上安装高频附着式平板振动器,施工中进行辅助振捣,高频附着式平板振动器安放在天窗202之间,间距为2m*2m梅花型布置,施工中,安排专人进行安装、拆除、振动,每次振动时间为10-16秒,禁止长时间连续振动,施工中有效减少了混凝土表面气泡,同时节省了人力。其余部位混凝土振捣仅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泵送入仓时,布料层厚控制在30-50cm,入仓顺序为:纵轴由下到上,横向由中间向两端,横向浇筑至闸墩有2m位置时,混凝土由闸墩侧入仓浇筑,避免闸墩侧有大量砂浆堆积,造成结合面开裂;振捣采用Φ50和Φ7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过程中严格按照振动棒振捣间距不大于50cm,避免振捣过程中漏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上游浇筑体200a、堰顶过流浇筑体200b的质量要求,上游浇筑体200a、堰顶过流浇筑体200b的施工可以参照下游浇筑体200c的施工工艺进行排气施工。在AB段中点、BC段中点设置平板振动器辅助排气。
可选地,所述混凝土包括水、胶凝材料、砂、小粒径石、中粒径石和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其中,所述小粒径石的粒径为5~20mm,所述中粒径石的粒径为20mm~40mm;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步骤之前,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按照预设的比例将所述小粒径石、所述砂、所述胶凝材料、所述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所述中粒径石投料至搅拌机搅拌均匀,加入水并按规定时间搅拌,以配置所述混凝土。所述胶凝材料包括粉煤灰和水泥。
需要说明的是,水泥以采用低、中热水泥。一种优选的具体的参数可以为:密度3.10g/cm3、标准稠度27.6%、三天水泥水化热236J/g、初凝时长150分钟,终凝时长235分钟,3天抗折强度5.6MPa,28天抗折强度8.1Mpa,三天抗压强度29.7Mpa,二十八天抗压强度50.3MPa。
需要说明的是,粉煤灰的具体参数标准为:细度12.5%、安定性1.0、需水量比98%、烧失量2%、含水量0.3%。
需要说明的是,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采用与水泥相容性较好的。其一般情况下,具体的参数为:减水率16.8%、泌水率68%、含气量2.7%、初凝时间差+120分钟,终凝时间差+135分钟,7天抗压强度比128%,28天抗压强度比126%,28天收缩率比140%。
需要说明的是,小粒径石、中粒径石在保证粗骨料高容重、低空隙率和低总表面积的情况下,所述小粒径石的粒径为5~20mm,所述中粒径石的粒径为20mm~40mm。
优选地,小粒径石:中粒径石(质量比)为9:11。保证了混凝土和易泵性的同时,减少HF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化热,提高HF混凝土抗磨、抗空蚀性能,节约工程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砂的细度模数以2.60左右为宜,因机制砂细度模数在2.80左右,为保证HF混凝土的流动性及易泵性,选用地质坚硬、级配良好的天然河砂。具体地,一种优选的砂的参数为:细度2.64,表面密度27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650kg/m3、空隙率39%、含泥量1%、饱和面干吸水率1.2%。需要说明的是,粉煤灰混凝土拌和前,应根据每盘混凝土拌合方量计算并称量、分装好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拌合时将粉煤灰、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与水泥一起加入混凝土搅拌机中,且投料顺序必须按小石、砂、水泥、粉煤灰、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及中石执行,HF粉煤灰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少于180秒并确保混凝土均匀性满足要求。
可选地,一种具体的混凝土的配方和参数如下:
Figure BDA0002944894420000121
可选地,混凝土在终凝后及时进行洒水覆盖养护,为避免养护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相差大,造成表面裂纹,确保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在允许范围内(优选在10℃)。白天依据天气情况适当加密洒水养护频率,晚上采用凿有孔洞的水桶滴漏保湿养护。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溢流堰坝,所述溢流堰坝包括溢流堰体和浇筑体,所述浇筑体的表面为溢流堰面,其中,所述溢流堰面由前述的施工方法制成而成,由于溢流堰坝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溢流堰坝包括至少两个闸墩400,所述溢流堰体在相邻的两个闸墩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应用于溢流堰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坝包括所述溢流堰体和浇筑体,所述浇筑体的表面为所述溢流堰面;所述浇筑体包括下游浇筑体;所述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所述浇筑体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
以所述溢流堰体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一模板固定于所述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并且将所述若干个第一模板连接形成曲面模板组,所述曲面模板组与所述溢流堰体之间预留第一预留间隙;其中,在所述曲面模板组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后,所述曲面模板组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坡度角在高度方向上是逐渐变化的;
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形成下游浇筑体,从而构筑出下游溢流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体还包括上游浇筑体;
在所述基于所述浇筑体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的步骤之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溢流堰体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二模板固定于所述溢流堰体的迎水一侧,并且将所述若干个第二模板连接形成平面模板组,所述平面模板组与所述溢流堰体之间预留第二浇筑间隙;在所述平面模板组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后,所述平面模板组与水平面形成第二坡度角;其中,在所述溢流堰体的同一高度位置,所述第二坡度角大于所述第一坡度角;
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二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的迎水一侧形成上游浇筑体,从而构筑出上游溢流堰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体还包括堰顶过流浇筑体;
在所述基于所述浇筑体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的步骤之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溢流堰体为基础,将若干个第三模板固定于所述溢流堰体的顶部区域,并且将所述若干个第三模板连接形成曲面样板,所述曲面样板与所述溢流堰体之间预留第三浇筑间隙;所述曲面样板在连接至所述溢流堰体后,所述曲面样板的中心朝向所述溢流堰体;
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三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的顶部区域形成堰顶过流浇筑体,从而构筑出顶部溢流堰面。
4.如权利要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二预留间隙、和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三预留间隙的步骤后,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在所述混凝土达到初凝质量要求后,拆除所述曲面模板组、平面模板组和曲面样板,并将所述堰顶过流浇筑体与所述上游浇筑体和所述下游浇筑体相交的区域进行圆滑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和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二预留间隙,而后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三预留间隙。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体还包括钢筋;
所述基于所述浇筑体的设计形态修筑所述溢流堰体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修筑预留台阶,
将所述预留台阶上预埋锚筋,用于与所述钢筋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上设置有排气孔,
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以在所述溢流堰体的背水一侧形成下游浇筑体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曲面模板组上设置振动器,
使用振动器按照预设频率和振动时长工作,以排出气体并振捣密实混凝土。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包括水、胶凝材料、、砂、小粒径石、中粒径石和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
所述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第一预留间隙步骤之前,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比例将所述小粒径石、所述砂、所述胶凝材料、所述缓凝型HF专用外加剂和所述中粒径石投料至搅拌机,加入水并按规定时间搅拌,以配置所述混凝土。
9.一种溢流堰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坝包括溢流堰体和浇筑体,所述浇筑体的表面为溢流堰面,其中,所述溢流堰面由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制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溢流堰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坝包括至少两个闸墩,
所述溢流堰体在相邻的两个闸墩之间。
CN202110190690.1A 2021-02-19 2021-02-19 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 Pending CN1128139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0690.1A CN112813930A (zh) 2021-02-19 2021-02-19 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0690.1A CN112813930A (zh) 2021-02-19 2021-02-19 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3930A true CN112813930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4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0690.1A Pending CN112813930A (zh) 2021-02-19 2021-02-19 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39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1091A (zh) * 2022-05-10 2022-09-02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1091A (zh) * 2022-05-10 2022-09-02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
CN114991091B (zh) * 2022-05-10 2024-03-22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5539B (zh) 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艺
CN106759126B (zh) 一种边坡支护排水渠的施工方法
CN105780976B (zh) 复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混凝土浇筑方法
CN109306714A (zh) 跳仓法与膨胀加强带相结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施工方法
CN112813930A (zh) 基于溢流堰体和组合模板构筑溢流堰面的施工方法和溢流堰坝
CN114197261A (zh) 一种浸水路段道路拓宽路基填筑方法
CN114319875A (zh) 一种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艺
CN213772779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CN101906757A (zh) 更换公路桥桥台上板式橡胶支座的组合装配法
CN110004787A (zh) 码头堆场道路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法
CN113565143A (zh) 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
CN211897651U (zh) 一种软土区的路基结构
CN209243778U (zh) 用于与跳仓法结合控制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膨胀加强带结构
CN115324349A (zh) 一种直线加速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CN217710582U (zh) 一种碾压与浇筑组合的沥青混凝土直心墙坝
CN206987279U (zh) 一种混凝土地坪结构
CN110593090A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的修复方法
CN210342002U (zh) 一种地下室筏板渗漏处理结构
CN112813792A (zh) 一种喷射uhpc结合植筋加固拱桥的方法
CN110258321A (zh) 一种预防桥梁伸缩缝箱室位置产生通缝的施工控制方法
CN219327039U (zh) 一种混凝土面板坝连接结构
CN110485229B (zh) 一种气泡混合轻质土施工工艺
CN217896875U (zh) 一种夯土混凝土结构
CN215484026U (zh) 一种掺加mac镁质高性能混凝土抗裂剂的超长无缝混凝土板
CN215367080U (zh) 一种复合式护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