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3403A - 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3403A
CN112793403A CN202110133320.4A CN202110133320A CN112793403A CN 112793403 A CN112793403 A CN 112793403A CN 202110133320 A CN202110133320 A CN 202110133320A CN 112793403 A CN112793403 A CN 112793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paste
edge
panel
inn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33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涛
张克通
程其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33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34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3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3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38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longated elements
    • B60J5/0443Beams
    • B60J5/0444Beam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cross s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3/00Electrophoretic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 C25D13/12Electrophoretic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ticle coa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70Door le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门体包括:外板(10)、内板(20)及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设置在外板(10)和内板(20)之间且与内板(20)通过第一连接胶连接,外板(10)与内板(20)通过第二连接胶连接,外板(10)和加强结构通过第三连接胶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门体的各个部件之间仅通过连接胶连接,不需要焊接,门体的表面不会有缺陷,门体的表面质量好,提高外观质量,有效地解决了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及第二门板和加强组件焊接时出现焊点使得侧门的表面有缺陷、表面质量不好的问题,还能提高门体的强度。

Description

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机械中,侧门是很重要的部件,侧门通过铰接安装在门框上,侧门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及加强组件,加强组件设置在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之间,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及第二门板和加强组件均采用焊接连接,焊接时会出现焊点,焊点使得侧门的表面有缺陷、表面质量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及第二门板和加强组件焊接时出现焊点使得侧门的表面有缺陷、表面质量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体,包括:外板、内板及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设置在外板和内板之间且与内板通过第一连接胶连接,外板与内板通过第二连接胶连接,外板和加强结构通过第三连接胶连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或固态。
可选地,第一连接胶为结构胶。
可选地,第二连接胶包括边胶和位于边胶的内侧的内胶,边胶设置在外板的边缘和内板的边缘之间,边胶的形态为膏状,内胶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液体、膏状或固态。
可选地,内胶和第三连接胶均为结构胶,或者,内胶和第三连接胶均为发泡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门体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内板和加强结构之间,以形成第一总成;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和外板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和加强结构之间,以形成第二总成。
可选地,在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和外板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和加强结构之间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电泳工艺在第二总成上形成保护膜,以形成第三总成。
可选地,第二连接胶包括边胶和位于边胶的内侧的内胶,边胶设置在外板的边缘和内板的边缘之间,边胶的形态为膏状,第一连接胶、内胶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或固态时,通过电泳工艺在第二总成上形成保护膜的同时对第一连接胶、第二连接胶和第三连接胶进行固化或融化。
可选地,第一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时,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内板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将第一连接胶打在加强结构上;将内板和加强结构压在一起,以对内板和加强结构进行预固定;或者,第一连接胶的形态为固态时,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内板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将第一连接胶放置在内板上;将内板和加强结构压在一起,以对内板和加强结构进行预固定。
可选地,第二连接胶包括边胶和位于边胶的内侧的内胶,边胶设置在外板的边缘和内板的边缘之间,边胶的形态为膏状,内胶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或固态时,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和外板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将内胶和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内板上以及将边胶设置在外板上;将内板和外板压在一起,以对内板和外板进行预固定;将外板的边缘折弯后压在内板远离加强结构的一侧边缘处;或者,边胶的形态为膏状,内胶和第三连接胶为发泡胶时,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和外板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将内胶和第三连接胶的一种成分设置在内板和加强结构上且将其另一种成分设置在外板上以及将边胶设置在外板上;将内板和外板压在一起;将外板的边缘折弯后压在内板远离加强结构的一侧边缘处。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加强结构与内板通过第一连接胶连接,外板与内板通过第二连接胶连接,外板和加强结构通过第三连接胶连接,换言之,门体的各个部件之间仅通过连接胶连接,不需要焊接,门体的表面不会有缺陷,门体的表面质量好,提高外观质量,有效地解决了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及第二门板和加强组件焊接时出现焊点使得侧门的表面有缺陷、表面质量不好的问题,还能提高门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门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门体的后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门体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门体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门体的后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门体的C-C向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门体的后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门体的D-D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的门体的固态胶条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板;20、内板;31、第一加强板;32、第二加强板;41、边胶;42、内胶;51、固态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门体包括:外板10、内板20及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设置在外板10和内板20之间且与内板20通过第一连接胶连接,外板10与内板20通过第二连接胶连接,外板10和加强结构通过第三连接胶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门体,加强结构与内板20通过第一连接胶连接,外板10与内板20通过第二连接胶连接,外板10和加强结构通过第三连接胶连接,换言之,门体的各个部件之间仅通过连接胶连接,不需要焊接,门体的表面不会有缺陷,门体的表面质量好,提高外观质量,有效地解决了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及第二门板和加强组件焊接时出现焊点使得侧门的表面有缺陷、表面质量不好的问题,还能提高门体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具体地,第一连接胶为结构胶。结构胶具有强度高、能承受较大荷载、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在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等优点。当然,第一连接胶也可以为其他胶粘剂,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胶包括边胶41和位于边胶41的内侧的内胶42,边胶41设置在外板10的边缘和内板20的边缘之间,边胶41的形态为膏状,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具体地,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均为结构胶,结构胶具有强度高、能承受较大荷载、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在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等优点。当然,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也可以为其他胶粘剂,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间隔设置在外板10和内板20之间。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的截面形状呈“几”字型。第一加强板31设置在内板20的第一侧边,第二加强板设置在内板20的第二侧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内板20朝向外板10的一侧具有朝向远离外板的一侧凹陷的第一竖凹陷部和第二竖凹陷部,第一加强板31设置在第一竖凹陷部中,第二加强板32设置在第二竖凹陷部中。内板20朝向外板10的一侧还具有朝向远离外板的一侧凹陷的若干横凹陷部、若干第三竖凹陷部和凹陷腔,第三竖凹陷部位于第一竖凹陷部和第二竖凹陷部之间,第一竖凹陷部和其相邻的第三竖凹陷部以及第二竖凹陷部和其相邻的第三竖凹陷部通过横凹陷部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三竖凹陷部通过横凹陷部连通,内板上还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和凹陷腔位于相邻的两个竖凹陷部和相邻的两个横凹陷部围成的区域内。上述凹陷部、凹陷腔和外板10围成腔体,不仅提高了门体的刚度,还减轻了门体的整体重量。凹陷部和凹陷腔通过冲压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段、连接在两个侧板段之间的中板段及连接在每个侧板段远离中板段的一侧的外板段,两个外板段、两个侧板段及一个中板段形成“几”字型。
在本实施例中,内胶42设置在外板10的表面与内板20位于凹陷部和凹陷腔之间的表面之间,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10的表面和外板段之间,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凹陷部的底面和中板段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门体为工程机械设备的侧门,侧门采用双层结构,可以保证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当然,门体也可以为他设备的门体。
实施例二
图5和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门体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实施例二的门体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不同。在实施例二中,内胶42的形态为液体。具体地,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均为发泡胶,内板20的凹陷部和外板10围成第一空腔,第一加强板31和外板10围成第二空腔,第二加强板32和外板10围成第三空腔,发泡胶填充在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中,发泡胶可以使得门体的强度和高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其工艺较为复杂,设备投入成本高。
实施例三
图7至9示出了本发明的门体的实施例三的结构,实施例三的门体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不同。在实施例三中,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固态,换言之,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为固态胶条51,固态胶条的优点是节省打胶工艺,使生产节拍进一步的加快,但对胶条的工艺性要求较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门体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加强结构之间,以形成第一总成;
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10和加强结构之间,以形成第二总成。
应用本实施例的门体的生产方法,门体的各个部件之间仅通过连接胶连接,不需要焊接,门体的表面不会有缺陷,门体的表面质量好,提高外观质量,有效地解决了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及第二门板和加强组件焊接时出现焊点使得侧门的表面有缺陷、表面质量不好的问题,还能提高门体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10和加强结构之间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电泳工艺在第二总成上形成保护膜,以形成第三总成。保护膜可以对门体进行保护,延长门体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胶包括边胶41和位于边胶41的内侧的内胶42,边胶41设置在外板10的边缘和内板20的边缘之间,边胶41的形态为膏状,第一连接胶、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时,通过电泳工艺在第二总成上形成保护膜的同时对第一连接胶、第二连接胶和第三连接胶进行固化。第一连接胶、第二连接胶和第三连接胶随电泳工艺的烘烤固化,这样就不需要对连接胶进行单独固化,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胶、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固态时,通过电泳工艺在第二总成上形成保护膜的同时对第一连接胶、第二连接胶和第三连接胶进行融化。第一连接胶、第二连接胶和第三连接胶随电泳工艺的烘烤融化,这样就不需要对连接胶进行单独融化,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时,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将第一连接胶打在加强结构上;将内板20和加强结构压在一起,以对内板20和加强结构进行预固定;或者,第一连接胶的形态为固态时,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将第一连接胶放置在内板20上;将内板20和加强结构压在一起,以对内板20和加强结构进行预固定。通过预固定将内板20和加强结构的连接处的间隙控制在小于等于1mm,从而使连接胶起到连接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胶包括边胶41和位于边胶41的内侧的内胶42,边胶41设置在外板10的边缘和内板20的边缘之间,边胶41的形态为膏状,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时,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10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将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打在内板20上以及将边胶41打在外板10上;将内板20和外板10压在一起,以对内板20和外板10进行预固定;将外板10的边缘折弯后压在内板20远离加强结构的一侧边缘处。通过预固定将内板20和外板10的连接处的间隙以及外板10和加强结构的连接处的间隙控制在小于等于1mm,从而使连接胶起到连接作用。当然,也可以将边胶打在内板20上.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固态时,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10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将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放置在内板20上以及将边胶41打在外板10上;将内板20和外板10压在一起,以对内板20和外板10进行预固定;将外板10的边缘折弯后压在内板20远离加强结构的一侧边缘处。第一连接胶、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为固态胶条51,将固态胶条51放置在加强板和内板之间、内外板之间以及加强板和外板之间,通过加热融化固态胶条51使加强板和内板、内外板之间以及加强板和外板之间充分连接,节省打胶工艺,使生产节拍进一步的加快。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边胶41的形态为膏状,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为发泡胶时,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10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将内胶42和第三连接胶的一种成分设置在内板20和加强结构上且将其另一种成分设置在外板10上以及将边胶41打在外板10上;将内板20和外板10压在一起;将外板10的边缘折弯后压在内板20远离加强结构的一侧边缘处。发泡胶的一种成分和另一种成分融合后发泡膨胀,将空腔填满,达到连接的目的。发泡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即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两个加强板与内板20之间,以形成第一总成;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外板10和加强结构之间,以形成第二总成,第一总成和外板10的中部贴合区域采用结构胶、发泡胶或固态胶条连接,在外板或内板的边缘处打胶,然后将外板10的周圈包在第一总成的周圈上,即外板和第一总成采用包边形式;将第二总成通过电泳工艺形成保护膜,以形成工程机械设备的侧门总成。上述侧面总成的结构强度好,刚度高,外观质量好,生产节拍快,重量轻。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板(10)、内板(20)及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外板(10)和所述内板(20)之间且与所述内板(20)通过第一连接胶连接,所述外板(10)与所述内板(20)通过第二连接胶连接,所述外板(10)和所述加强结构通过第三连接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或固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胶为结构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胶包括边胶(41)和位于所述边胶(41)的内侧的内胶(42),所述边胶(41)设置在所述外板(10)的边缘和所述内板(20)的边缘之间,所述边胶(41)的形态为膏状,所述内胶(42)和所述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液体、膏状或固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胶(42)和所述第三连接胶均为结构胶,或者,所述内胶(42)和所述第三连接胶均为发泡胶。
6.一种门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加强结构之间,以形成第一总成;
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所述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所述外板(10)和所述加强结构之间,以形成第二总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所述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所述外板(10)和所述加强结构之间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电泳工艺在所述第二总成上形成保护膜,以形成第三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胶包括边胶(41)和位于所述边胶(41)的内侧的内胶(42),所述边胶(41)设置在所述外板(10)的边缘和所述内板(20)的边缘之间,所述边胶(41)的形态为膏状,所述第一连接胶、所述内胶(42)和所述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或固态时,通过电泳工艺在所述第二总成上形成保护膜的同时对所述第一连接胶、所述第二连接胶和所述第三连接胶进行固化或融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时,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连接胶打在所述加强结构上;
将所述内板(20)和所述加强结构压在一起,以对所述内板(20)和所述加强结构进行预固定;
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胶的形态为固态时,将第一连接胶设置在内板(20)和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连接胶放置在所述内板(20)上;
将所述内板(20)和所述加强结构压在一起,以对所述内板(20)和所述加强结构进行预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胶包括边胶(41)和位于所述边胶(41)的内侧的内胶(42),所述边胶(41)设置在所述外板(10)的边缘和所述内板(20)的边缘之间,
所述边胶(41)的形态为膏状,所述内胶(42)和所述第三连接胶的形态为膏状或固态时,
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所述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所述外板(10)和所述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内胶(42)和所述第三连接胶设置在所述内板(20)上以及将所述边胶(41)设置在所述外板(10)上;
将所述内板(20)和所述外板(10)压在一起,以对所述内板(20)和所述外板(10)进行预固定;
将所述外板(10)的边缘折弯后压在所述内板(20)远离所述加强结构的一侧边缘处;
或者,
所述边胶(41)的形态为膏状,所述内胶(42)和所述第三连接胶为发泡胶时,
将第二连接胶设置在所述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及将第三连接胶设置在所述外板(10)和所述加强结构之间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内胶(42)和所述第三连接胶的一种成分设置在所述内板(20)和所述加强结构上且将其另一种成分设置在所述外板(10)上以及将所述边胶(41)设置在所述外板(10)上;
将所述内板(20)和所述外板(10)压在一起;
将所述外板(10)的边缘折弯后压在所述内板(20)远离所述加强结构的一侧边缘处。
CN202110133320.4A 2021-01-29 2021-01-29 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 Pending CN1127934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3320.4A CN112793403A (zh) 2021-01-29 2021-01-29 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3320.4A CN112793403A (zh) 2021-01-29 2021-01-29 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3403A true CN112793403A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13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3320.4A Pending CN112793403A (zh) 2021-01-29 2021-01-29 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340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2145A (zh) * 2007-04-17 2010-01-0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门
CN203172402U (zh) * 2012-12-27 2013-09-0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板及具有加强板的车门
CN107263880A (zh) * 2017-07-28 2017-10-20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车门及其制造方法、加强结构体和应用车门的车辆
CN207328080U (zh) * 2017-08-23 2018-05-08 浙江英伦汽车有限公司 车门结构及汽车
WO2019150934A1 (ja) * 2018-01-30 2019-08-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
CN110654207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东汉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门的门内板和车门
CN211364229U (zh) * 2020-01-09 2020-08-2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滑移门
CN112277593A (zh) * 2020-11-05 2021-01-29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能汽车车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2145A (zh) * 2007-04-17 2010-01-0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门
CN203172402U (zh) * 2012-12-27 2013-09-0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板及具有加强板的车门
CN107263880A (zh) * 2017-07-28 2017-10-20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车门及其制造方法、加强结构体和应用车门的车辆
CN207328080U (zh) * 2017-08-23 2018-05-08 浙江英伦汽车有限公司 车门结构及汽车
WO2019150934A1 (ja) * 2018-01-30 2019-08-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
CN110654207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东汉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门的门内板和车门
CN211364229U (zh) * 2020-01-09 2020-08-2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滑移门
CN112277593A (zh) * 2020-11-05 2021-01-29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能汽车车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49122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vehicle body panel having honeycomb sandwich structure
US20070124908A1 (en) Frame joint structure joining method
CN210403849U (zh) 托盘、电池包箱体及车辆
JP2003068319A (ja) 燃料電池用構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571384A (zh) 一种电池包用轻量化托盘
CN108238115A (zh) 车厢连接件及车厢
CN215451665U (zh) 挤出空心板、电池箱底板、电池壳体及电动汽车
CN112793403A (zh) 门体及门体的生产方法
CN208745722U (zh) 车辆加强结构及车辆
JPS63173721A (ja) 樹脂製外板構造
CN212991184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隔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7354129U (zh) 一种焊接铁门
CN211265555U (zh) 下壳体与电池包
CN218472169U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车辆
CN208118904U (zh) 一种车门
CN113972427A (zh) 具有双重固定结构的电池模块及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CN219727826U (zh) 后背门及车辆
CN21614572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外壳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9802248U (zh) 闭口截型光伏边框组件及其边框
CN218827593U (zh) 动力电池箱体、动力电池及车辆
CN214273389U (zh) 一种新型门扇骨架结构
CN220053965U (zh) 汽车门槛与c柱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3892350U (zh) 一种新型高强度车顶结构
CN217656010U (zh) 底护板结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7903307U (zh) 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