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7618A -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7618A
CN112787618A CN202011562159.4A CN202011562159A CN112787618A CN 112787618 A CN112787618 A CN 112787618A CN 202011562159 A CN202011562159 A CN 202011562159A CN 112787618 A CN112787618 A CN 112787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cattering
velocity
sound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21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7618B (zh
Inventor
李真宇
杨超
李洋洋
张秀全
张涛
韩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Ji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Ji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Ji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Ji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621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76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7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7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压电层、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低声速层的声速小于高声速层的声速;在高声速层中靠近低声速层预设距离制备有散射层;其中,所述散射层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当声波信号遇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界面附近一个个低声速微粒时,会产生较强的散射,而且散射效果与声波信号频率有关,声波信号频率越大,散射作用越强,散射会使声波信号产生损耗,因此散射层可以抑制高频率下的谐振强度,从而解决高频声波信号对目标声波信号的干扰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背景技术
声表面波器件主要包括具有压电特性的压电衬底01和位于压电衬底01上的叉指换能器02,其中,叉指换能器02主要用于在压电衬底01表面激励和检测声表面波,从而实现电信号和声信号间的相互转换。如图1和图2所示,叉指换能器02是由仔细取向和抛光的压电衬底01表面上沉积相互交错、周期分部的梳状金属条带(叉指电极021)组成,其中,W为叉指换能器的孔径,α为叉指宽度,P为指间距,α与P的比值η=α/P为金属化率。
现有的压电衬底01主要包括层叠的压电层、低声速层、高声速层和衬底层。压电层为功能层,用于实现电-声信号的相互转换;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产生的声速差可以极大限度的抑制声波信号往衬底层的泄露,降低声表面波器件的损耗。
声表面波器件是用于放大输入的不同频率信号中的目标频率的声波信号,然而压电衬底中叠层结构的引入,虽然对声波信号的泄露起到了良好的限制作用,但是,不同频率的声波信号在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界面处均产生了较强的反射,进而带来许多带外频率下的较强的谐振,其中,比目标频率声波信号频率高的声波信号会对目标频率声波信号产生干扰,从而降低声表面波器件的滤波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采用具有高低声速层叠结构的压电衬底时,会导致声表面波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同频率声波信号的串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电衬底,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压电层、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在所述高声速层中靠近所述低声速层预设距离制备有散射层,其中,所述散射层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11
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分布密度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12
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13
其中,λ为目标声波波长,所述目标声波波长等于用于与所述压电衬底配合的叉指电极指间距的2倍。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14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15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嵌在所述高声速层靠近所述低声速层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低声速层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选用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大于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的一半。
进一步地,还包括层叠于所述高声速层下的衬底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第一高声速层上制备散射预备层,所述散射预备层的声速小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的声速;
利用光刻刻蚀所述散射预备层,得到散射层,其中,经过光刻刻蚀后得到的所述散射层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
在所述第一高声速层上制备第二高声速层,所述第二高声速层覆盖所述散射层,其中,所述第二高声速层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的材料相同;
在所述第二高声速层上制备低声速层,得到第一制备体,其中,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小于第二高声速层的声速;
利用离子注入法和键合分离法,或者,利用键合法和研磨抛光法,在所述第一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得到压电衬底。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1
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分布密度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2
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第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3
其中,λ为目标声波波长,所述目标声波波长等于用于与所述压电衬底配合的叉指电极指间距的2倍。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4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第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5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嵌在所述第二高声速层靠近所述低声速层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低声速层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选用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大于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的一半。
进一步地,还包括层叠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下的衬底层。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包括:
利用光刻方法,在高声速层上制备阻挡层,其中,所述阻挡层包括阻挡区域和非阻挡区域,所述非阻挡区域按照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和分布密度分布于所述阻挡层;
在具有所述阻挡层的高声速层上制备散射层,其中,散射层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
去除所述阻挡层,得到第二制备体;
在所述第二制备体上制备低声速层,得到第三制备体,其中,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
利用离子注入法和键合分离法,或者,利用键合法和研磨抛光法,在所述第三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得到压电衬底。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高声速层的材料为多晶硅,所述散射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则在具有所述阻挡层的高声速层上制备散射层,包括:
由所述阻挡层向所述高声速层内注入氧离子,其中,注入所述氧离子的深度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6
去除所述阻挡层;
加热所述高声速层,使注入的所述氧离子将高声速层部分氧化为二氧化硅,形成散射层。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7
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分布密度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8
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9
其中,λ为目标声波波长,所述目标声波波长等于用于与所述压电衬底配合的叉指电极指间距的2倍。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10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211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嵌在所述高声速层靠近所述低声速层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低声速层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选用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大于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的一半。
进一步地,还包括层叠于所述高声速层下的衬底层。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压电衬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在高声速层中设置有散射层,其中散射层是由具有低声速的微粒制备而成,当声波信号遇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界面附近一个个低声速微粒时,会产生较强的散射,而且散射效果与声波信号频率有关,声波信号频率越大,散射作用越强,散射会使声波信号产生损耗,因此散射层可以抑制高频率下的谐振强度,从而解决高频声波信号对目标声波信号的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叉指换能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叉指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压电衬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应用于声表面波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01制备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02制备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03制备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01制备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中阻挡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02制备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压电衬底,02-叉指换能器,021-叉指电极;
110-压电层,120-低声速层,130-高声速层,130A-第一高声速层,130B-第二高声速层,140-散射层,140A-散射预备层,150-衬底层,160-阻挡层,160A-阻挡区域,160B-非阻挡区域,200-叉指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电衬底,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压电层110、低声速层120和高声速层130,所述低声速层120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130的声速;在所述高声速层130中靠近所述低声速层120预设距离制备有散射层140,其中,所述散射层140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所述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130的声速。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采用具有高低声速层叠结构的压电衬底时,会导致声表面波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同频率声波信号的串扰,降低声表面波器件的滤波性能。本申请实施例,在高声速层130中设置有散射层140,其中散射层140是由具有低声速的微粒制备而成,散射层140的作用是:当声波信号遇到低声速层120和高声速层130界面附近一个个低声速微粒时,会产生较强的散射,而且散射效果与声波信号频率有关,声波信号频率越大,散射作用越强,散射会使声波信号产生损耗,因此散射层可以抑制高频率下的谐振强度,从而解决高频声波信号对目标声波信号的干扰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为了实现对高频声波信号散射作用,以增加对高频声波信号的损耗,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散射层140中微粒呈散点分布,以形成散射面。本申请对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尺寸和分布密度不进行具体限定,只要微粒之间留有孔隙,呈散点分布即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尺寸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1
所述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分布密度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2
所述散射层140与所述低声速层120和高声速层130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3
其中,λ为目标声波波长,所述目标声波波长等于用于与所述压电衬底配合的叉指电极指间距的2倍。其中,微粒的尺寸是指在单个微粒在所述压电衬底的横向最大长度,所述压电衬底的横向是指晶圆的径向;微粒分布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包括的微粒数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声波波长是指与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压电衬底的声表面波器件想要得到的目标频率声波信号对应的声波波长,例如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压电衬底的声表面波器件的目标频率为1G-1.2GHz,则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声波波长是1G-1.2GHz对应的声波波长。另外,如图5所示,如果将压电衬底应用于声表面波器件,在压电衬底上方还设置有叉指电极200,其中,目标声波波长等于叉指电极200的指间距P的2倍。
声波频率与散射强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声波频率高(对应的声波波长短),散射强度强,损耗大,声波信号强度低;反之,声波频率低(对应的声波波长长),散射强度弱,损耗小,声波信号强度高。当散射层140中微粒尺寸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4
时,散射强度与声波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可以抑制高频率声波下的谐振强度。一般的,当散射层140中微粒尺寸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5
时,散射层140对目标声波的散射作用已经比较微弱,对目标声波的损耗影响可以忽略,但是对于高次谐波或其他短波长模式声波(高频声波)的散射强,损耗就会比较大。因此,散射层140中低声速微粒的引入可以抑制短波长模式的声波,降低信号串扰,提高滤波质量。
散射层140与所述低声速层120和高声速层130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6
也就是说,距离低声速层120和高声速层130交界面处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7
处散射层140中的低声速微粒都会对声波信号形成散射作用。在一具体例子中,如果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8
则散射层对声波的散射作用更强。其中,位于高声速层130中靠近所述低声速层120一侧表面的低声速微粒对声波信号形成散射作用最强,因此,优选的,所述散射层中微粒嵌在所述高声速层靠近所述低声速层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9
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410
以保证散射层140中微粒能够反射高频声波。
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电层110可以采用任何具有压电特性的材料,例如:压电层可以为铌酸锂、钽酸锂、石英、砷化镓、陶瓷或四硼酸锂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低声速层120的声速小于高声速层130的声速,例如:低声速层120可以为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锗或氮氧化硅等,高声速层130可以为硅、金刚石、蓝宝石、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石英或氮化铝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散射层140中微粒也选用具有低声速的材料,其中,散射层中微粒可以选用与低声速层120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选用与低声速层120不同的材料,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但是,为了起到较好的散射作用,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至少要大于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的一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可以是柱形、圆形或者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压电衬底还可以包括衬底层150,其中,衬底层150层叠于高声速层130下表面,本申请对衬底层150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为硅、金刚石、蓝宝石、碳化硅、氮化铝、石英、铌酸锂、钽酸锂等。例如,衬底层150可以与高声速层130采用相同的材料制备而成。另外,衬底层150可以为单层衬底,也可以为复合衬底,本申请对此也不进行限定。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如图6A所示,在第一高声速层130A上制备散射预备层140A,所述散射预备层140A的声速小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130A的声速。
如果压电衬底还包括衬底层,则在步骤101之前先准备衬底层,然后在衬底层上制备第一高声速层130A;如果压电衬底不包括衬底层,则预先制备好第一高声速层130A,然后在第一高声速层130A上制备散射预备层140A。
散射预备层140A的声速小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130A的声速。散射预备层140A选用具有低声速的材料,第一高声速层130A选用具有高声速的材料,例如:散射预备层140A可以为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锗或氮氧化硅等,第一高声速层130A可以为硅、金刚石、蓝宝石、碳化硅、氮化硅、氮化铝、石英或氮化铝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对制备第一高声速层130A和散射预备层140A的方法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法(PECVD)、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磁控溅射、蒸发镀膜、离子束溅射、分子束外延、原子层沉积(ALD)等方法。
步骤102、如图6B所示,利用光刻刻蚀所述散射预备层140A,得到散射层140,其中,经过光刻刻蚀后得到的所述散射层140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
利用光刻方法刻蚀散射预备层140A时,按照想要得到的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尺寸和微粒的分布密度对散射预备层140A进行刻蚀处理。经过光刻刻蚀后得到的所述散射层140中微粒之间留有孔隙,呈散点分布。散射层140中形成的各个低声速微粒可以起到对声波的散射作用。
其中,对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尺寸、分布密度等要求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尺寸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51
所述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分布密度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52
其中,λ为目标声波波长,所述目标声波波长等于用于与所述压电衬底配合的叉指电极指间距的2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可以是柱形、圆形或者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步骤103、如图6C所示,在所述第一高声速层130A上制备第二高声速层130B,所述第二高声速层130B覆盖所述散射层140,其中,所述第二高声速层130B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130A的材料相同。
第二高声速层130B能够将散射层140中刻蚀掉的部分填充,并且将散射层140覆盖,其中,第二高声速层130B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130A的材料相同,第二高声速层130B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130A的颗粒大小和颗粒密度也都相同。因此,制备第二高声速层130B后,第二高声速层130B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130A共同构成高声速层130,也就是相当于,散射层140嵌入在高声速层130中。
其中,覆盖于散射层140上的第二高声速层130B的厚度,根据预设的散射层140与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而制备。例如:预设的散射层140与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61
则对应的,覆盖在散射层140上第二高声速层130B的厚度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62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散射层与低声速层和第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63
则散射层对声波的散射作用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64
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65
以保证散射层140中微粒能够反射高频声波。
步骤104、在所述第二高声速层130B上制备低声速层120,得到第一制备体,其中,所述低声速层120的声速小于第二高声速层130B的声速。
低声速层120采用低声速材料,低声速层120和高声速层130形成产生的声速差可以极大限度的抑制声波信号往衬底层的泄露。其中,低声速层可以采用与散射层140中微粒相同或不同的材料,例如:低声速层和散射层140中微粒都可以为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锗或氮氧化硅等。如果低声速层与散射层140中微粒采用不相同的材质,为了起到较好的散射作用,优选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至少要大于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的一半。
步骤105、利用离子注入法和键合分离法,或者,利用键合法和研磨抛光法,在所述第一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110,得到压电衬底。
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电层110可以采用任何具有压电特性的材料,例如:压电层可以为铌酸锂、钽酸锂、石英、砷化镓、陶瓷或四硼酸锂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对在所述第一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110的方法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离子注入法和键合分离法,或者,利用键合法和研磨抛光法。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离子注入法和键合分离法,在所述第一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11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向压电薄膜基体中进行离子注入,将所述压电薄膜基体依次分为压电层、分离层和余质层。
上述步骤11中所述的压电薄膜基体是指具有一定厚度的,用于得到压电层的基础材料,即具有一定厚度的晶圆。压电薄膜基体可以为铌酸锂或钽酸锂等压电材料,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以由压电薄膜基体的一面向所述压电薄膜基体内部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压电薄膜基体上形成压电层、分离层和余质层。
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离子注入的方式不做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离子注入的方式,所注入的离子可以为通过热处理能够生成气体的离子,例如:氢离子或者氦离子。注入氢离子时,注入剂量可以为3×1016ions/cm2~8×1016ions/cm2,注入能量可以为120KeV~400KeV;注入氦离子时,注入剂量可以为1×1016ions/cm2~1×1017ions/cm2,注入能量可以为50KeV~1000KeV。例如,注入氢离子时,注入计量可以为4×1016ions/cm2,注入能量可以为180KeV;注入氦离子时,注入剂量为4×1016ions/cm2,注入能量为200KeV。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离子注入深度来调整压电层的厚度,具体地,离子注入的深度越大,所制备的压电层的厚度越大;相反,离子注入的深度越小,所制备的压电层的厚度越小。
步骤12,将压电薄膜基体的离子注入面与第一制备体键合,得到键合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键合体是指压电薄膜基体与第一制备体键合后形成的键合体,其中,第一制备体未从第一制备体上剥离,所述的离子注入面是指向压电薄膜基体注入离子的一面。
本申请对压电薄膜基体与第一制备体键合的方式不做特别限定,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键合的方式,例如,将压电薄膜基体的键合面进行表面活化,将第一制备体的键合面也进行表面活化,再将两个活化后的表面进行键合,获得键合体。
本申请对第一制备体薄膜基体的键合面进行表面活化的方式不做特别限定,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对第一制备体薄膜基体进行表面活化的方式,例如,等离子体活化以及化学溶液活化等;同样地,本申请对第一制备体的键合面表面活化的方式也不做特别限定,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可用于第一制备体的键合面进行表面活化的方式,例如,等离子体活化。
步骤13,对所述键合体进行热处理,将所述余质层与所述压电层分离。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对键合体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温度可以为100℃~600℃,在热处理过程中,所述分离层内形成气泡,例如,H离子形成氢气,He离子形成氦气等,随着热处理进展,分离层内的气泡连成一片,最后分离层裂开,将余质层与所述压电层分离,从而使余质层由键合体上剥离下来,在第一制备体表面形成一层压电层,再将压电层抛光减薄至50-3000nm(例如400nm、500nm、600nm、800nm、1000nm等),得到具有纳米级厚度的压电层。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采用键合法和研磨抛光法,在第一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准备好的压电薄膜基体与第一制备体键合,得到键合体,其中,压电薄膜基体与第一制备体键合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1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然后,将键合体进行热处理,以提升第一制备体薄膜基体与第一制备体的键合力。例如,将键合体放入加热设备内在高温下进行保温,保温工艺在真空环境下或在氮气及惰性气体中至少一种气体形成的保护气氛下进行,保温温度可以是100℃~600℃,例如保温时间为400℃,保温时间可以是1分钟~48小时,例如,保温时间为3小时。最后,对键合体上的压电薄膜基体机械研磨和抛光,将压电薄膜基体减薄至预设的压电层厚度。例如,预设的压电层厚度为20μm,则可以先采用机械研磨的方式将键合体上的压电材料,即压电薄膜基体减薄至22μm,然后继续抛光至20μm,得到压电层。其中,压电的厚度可以为400nm-100μm。
上述提供的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在高声速层130中设置有散射层140,其中散射层140是由具有低声速的微粒制备而成,散射层140的作用是:当声波信号遇到低声速层120和高声速层130界面附近一个个低声速微粒时,会产生较强的散射,而且散射效果与声波信号频率有关,声波信号频率越大,散射作用越强,散射会使声波信号产生损耗,因此散射层可以抑制高频率下的谐振强度,从而解决高频声波信号对目标声波信号的干扰问题。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如图7A所示,利用光刻方法,在高声速层130上制备阻挡层160,其中,如图7B所示,所述阻挡层160包括阻挡区域160A和非阻挡区域160B,所述非阻挡区域160B按照散射层的微粒尺寸和分布密度分布于所述阻挡层。
如果压电衬底还包括衬底层,则在步骤201之前先准备衬底层,然后在衬底层上制备高声速层130;如果压电衬底不包括衬底层,则预先制备好高声速层130,然后在高声速层130上制备阻挡层。
利用光刻技术,在高声速层上制备包括非阻挡区域的阻挡层,非阻挡区域呈散点分布于阻挡层,散点按照散射层的微粒尺寸和分布密度分布。
高声速层130选用具有高声速的材料,例如:可以为硅、金刚石、蓝宝石、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石英或氮化铝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具有高声速的材料是指与散射层或低声速层中材料的声速相比,也就是说,高声速层130的声速大于散射层和低声速层的声速。
步骤202、如图7C所示,在具有所述阻挡层160的高声速层130上制备散射层140,其中,散射层140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所述散射层140中微粒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130的声速。
由上述步骤201可知,阻挡层160包括阻挡区域160A和非阻挡区域160B,因此,在高声速层上组成散射层的微粒只包括穿过非阻挡区域160B与高声速层结合的微粒,而阻挡区域160A对应的高声速层上并不会存在组成散射层的微粒,从而可以保证得到的散射层中各个微粒是按照预设的散射层微粒的尺寸和分布密度分布。
其中,对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分布密度、形状等要求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对在具有所述阻挡层的高声速层上制备散射层的方法不进行限定,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高声速层的材料为多晶硅,所述散射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则按照预设浓度及注入深度,由所述阻挡层向所述高声速层内注入氧离子,例如,注入所述氧离子的深度小于
Figure BDA0002860731000000081
然后去除所述阻挡层;最后加热所述高声速层,使注入的所述氧离子将高声速层部分氧化为二氧化硅,形成散射层。
步骤203、去除所述阻挡层160,得到第二制备体。
阻挡层160可以是光刻胶或其他材料,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例如阻挡层160为光刻胶,则可以用丙酮溶液去除阻挡层160。
如步骤202所述,如果所述高声速层的材料为多晶硅,所述散射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并且采用注入氧离子与将高声速层部分氧化为二氧化硅,形成散射层的方法,则需要在对所述高声速层加热处理前,去除阻挡层160,以避免阻挡层160对形成散射层造成影响。
去除阻挡层160后,得到的第二制备体包括嵌入在高声速层内的散射层。
步骤204、在所述第二制备上制备低声速层,得到第三制备体,其中,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
上述在第二制备体上制备低声速层的方法可以参见步骤104,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5、利用离子注入法和键合分离法,或者,利用键合法和研磨抛光法,在所述第三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得到压电衬底。
在所述第三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的方法可以参见步骤105,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压电衬底。例如电子元器件为声表面波器件,则在压电衬底上还设置有叉指换能器(如图5所示)。
在一个实例中,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一个硅衬底。
2.在硅衬底上生长第一高声速层,第一高声速层材料为氮化硅,生长方式为PVD。
3.在第一高声速层上生长散射预备层,散射预备层材料为氮氧化硅,厚度20nm;然后利用光刻刻蚀方法,将散射预备层做成直径20nm的圆柱形氮氧化硅微粒,氮氧化硅微粒呈方形矩阵分布,距离为20nm,上述呈方形矩阵分布的氮氧化硅形成散射层。
4.生长100nm厚度氮化硅覆盖上述圆柱形氮氧化硅微粒;并抛光至30nm厚度并平滑表面。
5.生长低声速氮氧化硅层600nm。
6.抛光上述低声速层至500nm,并获得光滑表面。
7.采用离子注入和键合分离方法制作600nm厚度铌酸锂压电层在上述衬底上,以获得最终具有多层结构的压电衬底。
在另一个实例中,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一个硅衬底,其中硅衬底作为高声速层。
2.利用光刻技术做出阻挡层,并出现呈散点分布的非阻挡区域;非阻挡区域为边长50nm的方形。
3.通过阻挡层向在上述硅衬底内进行氧离子注入,注入深度为50nm,剂量为1×1020ions/cm。
4.去除上述阻挡层。
5.对上述结构热处理,其中热处理环境为:在氮气气氛下,热处理温度为1000℃,热处理时间为5h,使注入的氧离子和Si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微粒。
6.在上述结构上继续生长1000nm的二氧化硅层,作为低声速层。
7.抛光上述低声速层至800nm,并获得光滑表面。
8.采用键合法和研磨抛光方式制作1200nm厚度的钽酸锂压电层在上述衬底上,以获得最终具有多层结构的多层衬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是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对应的实施例部分可以参见压电衬底的结构实施例部分。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压电衬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压电层、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
在所述高声速层中靠近所述低声速层预设距离制备有散射层,其中,所述散射层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小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1
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分布密度大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2
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3
其中,λ为目标声波波长,所述目标声波波长等于用于与所述压电衬底配合的叉指电极指间距的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嵌在所述高声速层靠近所述低声速层一侧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声速层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选用的材料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大于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衬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叠于所述高声速层下的衬底层。
9.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高声速层上制备散射预备层,所述散射预备层的声速小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的声速;
利用光刻刻蚀所述散射预备层,得到散射层,其中,经过光刻刻蚀后得到的所述散射层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
在所述第一高声速层上制备第二高声速层,所述第二高声速层覆盖所述散射层,其中,所述第二高声速层与所述第一高声速层的材料相同;
在所述第二高声速层上制备低声速层,得到第一制备体,其中,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小于第二高声速层的声速;
利用离子注入法和键合分离法,或者,利用键合法和研磨抛光法,在所述第一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得到压电衬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小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6
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分布密度大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7
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第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8
其中,λ为目标声波波长,所述目标声波波长等于用于与所述压电衬底配合的叉指电极指间距的2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9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第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110
13.一种压电衬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光刻方法,在高声速层上制备阻挡层,其中,所述阻挡层包括阻挡区域和非阻挡区域,所述非阻挡区域按照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和分布密度分布于所述阻挡层;
在具有所述阻挡层的高声速层上制备散射层,其中,散射层包括呈散点分布的微粒,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
去除所述阻挡层,得到第二制备体;
在所述第二制备体上制备低声速层,得到第三制备体,其中,所述低声速层的声速小于所述高声速层的声速;
利用离子注入法和键合分离法,或者,利用键合法和研磨抛光法,在所述第三制备体上制备压电层,得到压电衬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高声速层的材料为多晶硅,所述散射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则在具有所述阻挡层的高声速层上制备散射层,包括:
由所述阻挡层向所述高声速层内注入氧离子,其中,注入所述氧离子的深度小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21
去除所述阻挡层;
加热所述高声速层,使注入的所述氧离子将高声速层部分氧化为二氧化硅,形成散射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小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22
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分布密度大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23
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24
其中,λ为目标声波波长,所述目标声波波长等于用于与所述压电衬底配合的叉指电极指间距的2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中微粒的尺寸大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25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与所述低声速层和高声速层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Figure FDA0002860730990000026
18.一种电子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压电衬底。
CN202011562159.4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Active CN112787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2159.4A CN112787618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2159.4A CN112787618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618A true CN112787618A (zh) 2021-05-11
CN112787618B CN112787618B (zh) 2022-10-14

Family

ID=75752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2159.4A Active CN112787618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761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9098A (en) * 1998-06-30 2000-08-29 Doukhin Dispersion Technology, In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zeta potential using acoustic and electroacoustic spectroscopy
JP2007295504A (ja) * 2006-04-25 2007-11-08 Kazuhiko Yamanouchi 超低速薄膜を用いた弾性表面波基板及び弾性波基板とその基板を用いた弾性表面波機能素子及び弾性波機能素子
US7733198B1 (en) * 2007-05-15 2010-06-08 Sandia Corporation Microfabricated bulk wave acoustic bandgap device
CN101792112A (zh) * 2010-03-03 2010-08-04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基底的微流控检测器件
JP2013055371A (ja) * 2011-08-31 2013-03-21 Taiyo Yuden Co Ltd 弾性波デバイス
CN110620562A (zh) * 2018-06-18 2019-12-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装置以及高频前端电路
CA3106112A1 (en) * 2018-07-11 2020-01-16 Cld Western Property Holdings Ltd. Frequency-selective planar radio filter
CN111837247A (zh) * 2018-03-30 2020-10-27 索泰克公司 用于表面声波器件的混合结构及相关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9098A (en) * 1998-06-30 2000-08-29 Doukhin Dispersion Technology, In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zeta potential using acoustic and electroacoustic spectroscopy
JP2007295504A (ja) * 2006-04-25 2007-11-08 Kazuhiko Yamanouchi 超低速薄膜を用いた弾性表面波基板及び弾性波基板とその基板を用いた弾性表面波機能素子及び弾性波機能素子
US7733198B1 (en) * 2007-05-15 2010-06-08 Sandia Corporation Microfabricated bulk wave acoustic bandgap device
CN101792112A (zh) * 2010-03-03 2010-08-04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基底的微流控检测器件
JP2013055371A (ja) * 2011-08-31 2013-03-21 Taiyo Yuden Co Ltd 弾性波デバイス
CN111837247A (zh) * 2018-03-30 2020-10-27 索泰克公司 用于表面声波器件的混合结构及相关的制造方法
CN110620562A (zh) * 2018-06-18 2019-12-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装置以及高频前端电路
CA3106112A1 (en) * 2018-07-11 2020-01-16 Cld Western Property Holdings Ltd. Frequency-selective planar radio filte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沈勇等: "Mg_xZn_(1-x)O压电薄膜表面粗糙度对SMR性能的影响", 《微纳电子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618B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4785B (zh) 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
CN109075758B (zh) 接合体和弹性波元件
US20240040930A1 (en) Hybrid structure for a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KR102229746B1 (ko) 압전성 재료 기판과 지지 기판의 접합체
CN112688658B (zh)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CN113872557B (zh) 用于声表面波器件的复合衬底及制造方法、声表面波器件
CN112074622B (zh) 压电性材料基板与支撑基板的接合体
CN112787618B (zh)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KR20200115653A (ko) 접합체 및 탄성파 소자
KR101539610B1 (ko) 표면 탄성파 웨이퍼 레벨 패키지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6865704A (zh) 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结构及制备方法
CN212381185U (zh) 一种利于集成的空气隙型薄膜体声波谐振器
CN114499440A (zh) 一种单晶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524369B1 (ja) 圧電性材料基板と支持基板との接合体
JPS5923613A (ja) 圧電共振子
CN113411064A (zh) 一种薄膜体声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6959822U (zh) 一种单晶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及电子元件
CN112904598B (zh) 一种电光晶体薄膜、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CN220342293U (zh) 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结构
CN114301406B (zh) 空腔型压电单晶体声波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45337B (zh) 一种压电衬底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TW201032366A (en) Piezoelectric quartz crystal oscill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564662B (zh) 复合衬底及其制备方法、电子元器件
JP2002094355A (ja) 表面弾性波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10265558A9 (en) Assemb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substrate and supporting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