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6408B -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6408B
CN112786408B CN202011613447.8A CN202011613447A CN112786408B CN 112786408 B CN112786408 B CN 112786408B CN 202011613447 A CN202011613447 A CN 202011613447A CN 112786408 B CN112786408 B CN 112786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ron
cathode
shielding box
medium
catho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34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6408A (zh
Inventor
胡建
罗良敏
朱军
唐相伟
施志雄
王贤友
郭海洋
张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34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6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6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6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6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6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00Details of transit-time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25/00
    • H01J23/36Coupling devices having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for introducing or removing wave energy
    • H01J23/54Filtering devices preventing unwanted frequencies or modes to be coupled to, or out of, the interaction circuit; Prevention of high frequency leakage in the environ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2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using microwa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5/00Transit-time tubes, e.g. klystrons, travelling-wave tubes, magnetrons
    • H01J25/50Magnetrons, i.e. tubes with a magnet system producing an H-field crossing the E-fie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wave Tubes (AREA)
  • Control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磁控管技术领域,公开了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该磁控管滤波组件包括:屏蔽盒、穿心电容组件、第一消耗介质和第二消耗介质。其中,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底部;穿心电容组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侧壁,穿心电容组件包括向屏蔽盒内引出的引出线、以及向屏蔽盒外引出的阴极线,引出线连接阴极接线端,阴极线一端连接引出线;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用于消耗沿阴极接线端的电磁波,或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引出线,用于消耗沿引出线的电磁波;阴极线绕第二消耗介质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第二消耗介质用于消耗沿阴极线的电磁波。通过上述方式,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Description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磁控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磁控管是产生微波的真空电子管,目前用于磁控管的普通滤波装置都是由屏蔽盒及安装在屏蔽盒内的滤波组件组成,屏蔽盒为起屏蔽作用的金属盒,滤波组件由电容和电感连接组成。该滤波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从真空管的端子传出的杂波沿供电线路传播或向屏蔽盒外辐射。
由于磁控管本身的工作特性,在正常工作时,磁控管滤波组件上接有负高压,为防止滤波组件与屏蔽组件之间产生打火,在设计时需要保证滤波组件与屏蔽组件之间的相对距离。随着磁控管的不断升级以及家用微波炉精细化需求,磁控管的尺寸也渐渐朝小型化方向发展,因此对屏蔽组件的尺寸优化也显得格外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能够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控管滤波组件,该磁控管滤波组件包括:屏蔽盒,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底部,阴极接线端的一端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穿心电容组件,穿心电容组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侧壁,穿心电容组件包括向屏蔽盒内引出的引出线、以及向屏蔽盒外引出的阴极线,引出线连接阴极接线端,阴极线一端连接引出线;第一消耗介质,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用于消耗沿阴极接线端的电磁波,或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引出线,用于消耗沿引出线的电磁波;第二消耗介质,阴极线绕第二消耗介质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第二消耗介质用于消耗沿阴极线的电磁波。
其中,阴极接线端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和第二阴极接线端,第一阴极接线端和第二阴极接线端分别连接阴极的两端;引出线包括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第一引出线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第二引出线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
其中,第一消耗介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引出线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二引出线穿设于第二通孔。
其中,阴极线包括第一阴极线和第二阴极线,第一阴极线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的另一端;该穿心电容组件还包括:内壳体,设置于屏蔽盒内,形成第一容纳腔;外壳体,设置于屏蔽盒外,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线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线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引出线,且第一消耗介质至少部分嵌设于内壳体。
其中,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第一消耗介质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一阴极接线端穿设于第三通孔,第二阴极接线端穿设于第四通孔。
其中,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磁控管滤波组件还包括:第三消耗介质,第三消耗介质套设于引出线,用于消耗沿引出线的电磁波。
其中,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磁控管的绝缘支撑柱,绝缘支撑柱套设于阴极接线端,第一消耗介质用于消耗沿阴极接线端的电磁波。
其中,第一消耗介质和/或第二消耗介质为铁氧体或非晶磁体。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控管,该磁控管包括:磁控管主体,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滤波组件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用于消耗磁控管主体内传出的电磁波,磁控管滤波组件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磁控管,该磁控管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磁控管。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磁控管滤波组件,该磁控管滤波组件包括:屏蔽盒,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底部,阴极接线端的一端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穿心电容组件,穿心电容组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侧壁,穿心电容组件包括向屏蔽盒内引出的引出线、以及向屏蔽盒外引出的阴极线,引出线连接阴极接线端,阴极线一端连接引出线;第一消耗介质,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用于消耗沿阴极接线端的电磁波,或第一消耗介质套设于引出线,用于消耗沿引出线的电磁波;第二消耗介质,阴极线绕第二消耗介质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第二消耗介质用于消耗沿阴极线的电磁波。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利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或引出线的第一消耗介质、穿心电容组件以及阴极线绕第二消耗介质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磁控管滤波组件中无需设置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消耗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家用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磁控管技术领域,磁控管的发射腔产生的电磁波主要为需要的基波(2450MHZ),同时也包括其他频率的电磁波(包括第二高频谐波(4900MHZ)、第三高频谐波(7350MHZ)、第四高频谐波(9.8GHZ)、第五高频谐波(12.5GHZ)等),一部分通过天线进入到指定的工作区域,比如微波炉的烹调室,另一部分,沿着进入发射腔的中心引线与边侧引线方向向外泄露,对周围器件产生电磁波干扰,成为骚扰波。为了减少骚扰波沿着中心引线以及边侧引线方向向外泄露,相关技术中,中心引线与边侧引线穿过屏蔽腔再进入发射腔,屏蔽腔采用扼流线圈与穿心电容构成谐振系统,并利用屏蔽腔的屏蔽外壳,可以部分消除从发射腔引入的骚扰波。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磁控管滤波组件10包括屏蔽盒11、扼流线圈12以及穿心电容13。其中,扼流线圈12设置于屏蔽盒11内,扼流线圈12的一端连接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14。穿心电容13贯穿设置于屏蔽盒11的侧壁,穿心电容13的引出线与扼流线圈12的另一端连接。因此,穿心电容13与扼流线圈12所组成的电路结构对磁控管发出的电磁波进行滤波。
如图1所示,屏蔽盒11包括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114。穿心电容13贯穿设置于屏蔽盒11的第一侧壁111,此时,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为L,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为M。
磁控管在一些家用电器(例如微波炉)的应用中,由于磁控管体积过大,从而导致家用电器内腔空间占有率小,而屏蔽盒体积过大,则是磁控管体积难以缩小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以下实施例: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磁控管滤波组件20包括屏蔽盒21、穿心电容组件22、第一消耗介质23和第二消耗介质24。
屏蔽盒2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部分穿心电容组件22和第一消耗介质23。
磁控管滤波组件2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25和阴极,阴极接线端25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2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25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25贯穿屏蔽盒2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21的容置腔中。
穿心电容组件2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21的侧壁,部分穿心电容组件22设置于屏蔽盒21的容置腔中。其中,穿心电容组件22包括向屏蔽盒21内引出的引出线221以及向屏蔽盒21外引出的阴极线222,引出线221连接阴极接线端25,阴极线222一端连接引出线221。如图2所示,屏蔽盒21包括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穿心电容组件2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21的第一侧壁211,此时,第一侧壁211和第三侧壁213之间的距离为N,第二侧壁212和第四侧壁214之间的距离为O。
第一消耗介质23套设于引出线221,用于消耗沿引出线221的电磁波。具体的,阴极接线端25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25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252,第一阴极接线端25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252分别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的两端。引出线221包括第一引出线2211和第二引出线2212,第一引出线221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251,第二引出线221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252。因引出线221直接连接阴极接线端25,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25与引出线221的线圈,则线圈在屏蔽盒21所占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2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2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
具体地,参阅图3,第一消耗介质2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31和第二通孔232,第一引出线2211穿设于第一通孔231,第二引出线2212穿设于第二通孔232。此时,第一引出线2211和第二引出线2212与第一消耗介质23形成电感,此电感同时具备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的特性,可在磁控管滤波组件20工作时,消耗沿引出线221的电磁波。
阴极线222绕第二消耗介质24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第二消耗介质24用于消耗沿阴极线222的电磁波。其中,第二消耗介质24位于屏蔽盒21外部。具体地,阴极线222包括第一阴极线2221和第二阴极线2222,第一阴极线22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22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22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2212的另一端。第二消耗介质24可以呈环状,第一阴极线2221和第二阴极线2222以相同方向绕第二消耗介质24设置,构成共模电感,绕线的匝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4匝、5匝、6匝等。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磁控管滤波组件20利用套设于引出线221的第一消耗介质23、穿心电容组件22以及阴极线222绕第二消耗介质24设置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磁控管滤波组件20中无需设置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2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2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可选地,第一消耗介质23和第二消耗介质24可以是由铁氧体材料制成,作为主成分,含有规定量的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以及氧化镍的NiCuZn系的铁氧体材料,作为辅助成分,含有规定量的氧化铋、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钴,以此构成铁氧体材料。第一消耗介质23和第二消耗介质24还可以是非晶磁体。或者,第一消耗介质23为铁氧体,第二消耗介质24为非晶磁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消耗介质23和第二消耗介质24还可以为各种不同材质的绝缘、磁导率高、磁损较大的材料。并且,第一消耗介质23和第二消耗介质24可以呈环状或者圆柱状,可以对第一消耗介质23和第二消耗介质24的形状在长度、宽度上做相应的调整。
在满足一定滤波条件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20中的第一消耗介质23以及穿心电容组件22在屏蔽盒21所占空间能够设置得尽可能地小,从而可以相应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例如,为了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可以选择吸收电磁波能力较大的第一消耗介质23。相应的,因第二消耗介质24设置于屏蔽盒21外部,可以选择吸收电磁波能力较大的第二消耗介质24,来消耗更多电磁波,从而能够减少第一消耗介质23的负担,则可以减小第一消耗介质23的体积,从而可以相应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
对穿心电容组件22进行说明:
穿心电容组件22还包括:内壳体223、外壳体224、第一电容(图未示)和第二电容(图未示)。内壳体223设置于屏蔽盒21内,形成第一容纳腔;外壳体224设置于屏蔽盒21外,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线2221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线2222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可容置于外壳体224的第二容纳腔,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减小内壳体223在屏蔽盒21内所占空间,以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第一消耗介质23可部分嵌设于内壳体22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第一消耗介质23的外部与内壳体223贴合,第一引出线2211和第二引出线2212与第一消耗介质23的第一通孔231和第二通孔232的内侧贴合,在引出线221的体积一定的情况下,使第一消耗介质23与引出线221贴合,可最大程度的控制第一消耗介质23的体积,进而控制内壳体223的体积,从而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
此外,采用铁氧体材料的第一消耗介质23,由于第一消耗介质23充当了一部分的滤波器,使得磁控管滤波组件20的高频干扰抑制要求降低,磁控管滤波组件20的参数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性,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无需设置线圈也可以进行正常水平的滤波处理,在保证磁控管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性能的同时,线圈的取消使得屏蔽盒21的体积减小,从而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并且避免了线圈与屏蔽盒21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其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取消了常规线圈的设置,因此可以避免线圈设置空芯段和磁芯段时,存在两端线圈匝间距不一样的问题,简化了工艺程序。
具体地,对比图1和图2,图2所示的磁控管滤波组件20在取消了图1中扼流线圈12后,图2中第一侧壁211和第三侧壁213之间的距离N小于图1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第二侧壁212和第四侧壁214之间的距离O小于图1中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进而整个屏蔽盒21的体积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因取消了扼流线圈,因此屏蔽盒21的高度也可相应的减小。进而整个屏蔽盒21的体积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磁控管滤波组件20通过利用套设于引出线的第一消耗介质23、穿心电容组件22以及阴极线222绕第二消耗介质24设置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磁控管滤波组件20中无需设置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2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2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且通过减少线圈和屏蔽盒21的体积,可相应节省制作线圈和屏蔽盒21的材料,减少磁控滤波组件20的生产成本。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40包括屏蔽盒41、穿心电容组件42、第一消耗介质43和第二消耗介质44。
屏蔽盒4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部分穿心电容组件42和第一消耗介质43。
磁控管滤波组件4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45和阴极,阴极接线端45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4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45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45贯穿屏蔽盒4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41的容置腔中。
穿心电容组件4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41的侧壁,部分穿心电容组件42设置于屏蔽盒41的容置腔中。其中,穿心电容组件42包括向屏蔽盒41内引出的引出线421以及向屏蔽盒41外引出的阴极线422,引出线421连接阴极接线端,阴极线422一端连接引出线421。如图4所示,屏蔽盒41包括第一侧壁411、第二侧壁412、第三侧壁413和第四侧壁414。穿心电容组件4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41的第一侧壁411,此时,第一侧壁411和第三侧壁413之间的距离为P,第二侧壁412和第四侧壁414之间的距离为Q。
第一消耗介质43套设于阴极接线端45,用于消耗沿阴极接线端45的电磁波。具体的,阴极接线端45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45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452,第一阴极接线端45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452分别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的两端。第一消耗介质43设置有一通孔,第一阴极接线端45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452穿设于该通孔。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消耗介质43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一阴极接线端451穿设于第三通孔,第二阴极接线端452穿设于第四通孔。此时,第一阴极接线端45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452与第一消耗介质43形成电感,此电感同时具备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的特性,可在磁控管滤波组件40工作时,消耗沿阴极接线端45的电磁波。
具体的,引出线421包括第一引出线4211和第二引出线4212,第一引出线421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451,第二引出线421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452。因引出线421直接连接阴极接线端45,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45与引出线421的线圈,则线圈在屏蔽盒41所占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4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4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41的体积。
阴极线422绕第二消耗介质44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第二消耗介质44用于消耗沿阴极线422的电磁波。其中,第二消耗介质44位于屏蔽盒41外部。具体地,阴极线422包括第一阴极线4221和第二阴极线4222,第一阴极线42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42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42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4212的另一端。第二消耗介质44可以呈环状,第一阴极线4221和第二阴极线4222以相同方向绕第二消耗介质44设置,构成共模电感,绕线的匝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4匝、5匝、6匝等。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磁控管滤波组件40利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45的第一消耗介质43、穿心电容组件42以及阴极线422绕第二消耗介质44设置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磁控管滤波组件40中无需设置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4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4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4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具体地,对比图1和图4,图4所示的磁控管滤波组件40在取消了图1中扼流线圈12后,图4中第一侧壁411和第三侧壁413之间的距离P小于图1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第二侧壁412和第四侧壁414之间的距离Q小于图1中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进而整个屏蔽盒41的体积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因取消了扼流线圈,因此屏蔽盒41的高度也可相应的减小。进而整个屏蔽盒41的体积减小。
在一个实际场景中,当磁控管滤波组件40进行通电时,磁控管内的阴极在大约2000K温度下放射热电子,热电子在其作用空间内进行旋转,从而产生2450MHZ左右的电场,使得热电子在作用空间内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变成谐波,并使谐波通过天线发射至外部,在作用空间内产生的不仅有用于烹调的基本波,还有基本波频率整倍数的高频谐波,而对于该部分高频谐波,通常则是通过连接阴极的阴极接线端45,穿过该第一消耗介质43向外部空间进行辐射,而将原本套设阴极接线端45的材料(例如陶瓷)替换为第一消耗介质43后,第一消耗介质43相当于一个阴极绝缘支撑柱,也即相当于给阴极接线端45增加了一个低通滤波器,该低通滤波器能够抑制阴极接线端45所引出的高频电磁波干扰,同时,铁氧体材料由于其材料的性质,能够起到屏蔽消耗的作用,减小高频干扰穿透第一消耗介质43向空间辐射的分量,达到从源头进行滤波的效果,滤波效果更加稳定。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50包括屏蔽盒51、穿心电容组件52、第一消耗介质53、第二消耗介质54。
屏蔽盒5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部分穿心电容组件52、第一消耗介质53以及磁控管的绝缘支撑柱55。
磁控管滤波组件5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56和阴极,阴极接线端56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5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56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56贯穿屏蔽盒5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51的容置腔中。具体地,阴极接线端56穿设于绝缘支撑柱55。
穿心电容组件5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51的侧壁,部分穿心电容组件52设置于屏蔽盒51的容置腔中。其中,穿心电容组件52包括向屏蔽盒51内引出的引出线521以及向屏蔽盒51外引出的阴极线522,引出线521连接阴极接线端56,阴极线522一端连接引出线521。如图5所示,屏蔽盒51包括第一侧壁511、第二侧壁512、第三侧壁513和第四侧壁514。穿心电容组件5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51的第一侧壁511,此时,第一侧壁511和第三侧壁513之间的距离为R,第二侧壁512和第四侧壁514之间的距离为S。
第一消耗介质53套设于绝缘支撑柱55,绝缘支撑柱55套设于阴极接线端56,第一消耗介质53用于消耗沿穿设于绝缘支撑柱55的阴极接线端56的电磁波。具体的,阴极接线端56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56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562,第一阴极接线端56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562分别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的两端。绝缘支撑柱55上设置有一通孔,第一阴极接线端56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562穿设于该通孔。
此时,第一阴极接线端561、第二阴极接线端562与第一消耗介质53形成电感,可在磁控管滤波组件50工作时,消耗沿阴极接线端56的电磁波。
具体的,引出线521包括第一引出线5211和第二引出线5212,第一引出线521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561,第二引出线521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562。因引出线521直接连接阴极接线端56,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56与引出线521的线圈,则线圈在屏蔽盒51所占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5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5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51的体积。
阴极线522绕第二消耗介质54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第二消耗介质54用于消耗沿阴极线522的电磁波。其中,第二消耗介质54位于屏蔽盒51外部。具体地,阴极线522包括第一阴极线5221和第二阴极线5222,第一阴极线52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52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52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5212的另一端。第二消耗介质54可以呈环状,第一阴极线5221和第二阴极线5222以相同方向绕第二消耗介质54设置,构成共模电感,绕线的匝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4匝、5匝、6匝等。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磁控管滤波组件50利用套设于磁控管的绝缘支撑柱55的第一消耗介质53、穿心电容组件52以及阴极线522绕第二消耗介质54设置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磁控管滤波组件50中无需设置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5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5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5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具体地,对比图1和图5,图5所示的磁控管滤波组件50在取消了图1中扼流线圈12后,图5中第一侧壁511和第三侧壁513之间的距离R小于图1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第二侧壁512和第四侧壁514之间的距离S小于图1中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进而整个屏蔽盒51的体积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因取消了扼流线圈,因此屏蔽盒51的高度也可相应的减小。进而整个屏蔽盒51的体积减小。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60包括屏蔽盒61、穿心电容组件62、第一消耗介质63、第二消耗介质64和第三消耗介质65。
屏蔽盒6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部分穿心电容组件62、第一消耗介质63以及第三消耗介质65。
磁控管滤波组件6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66和阴极,阴极接线端66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6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66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66贯穿屏蔽盒6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61的容置腔中。
穿心电容组件6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61的侧壁,部分穿心电容组件62设置于屏蔽盒61的容置腔中。其中,穿心电容组件62包括向屏蔽盒61内引出的引出线621以及向屏蔽盒61外引出的阴极线622,引出线621连接阴极接线端66,阴极线622一端连接引出线621。如图6所示,屏蔽盒61包括第一侧壁611、第二侧壁612、第三侧壁613和第四侧壁614。穿心电容组件6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61的第一侧壁611,此时,第一侧壁611和第三侧壁613之间的距离为T,第二侧壁612和第四侧壁614之间的距离为U。
第一消耗介质63套设于阴极接线端66,用于消耗沿阴极接线端66的电磁波。具体的,阴极接线端66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66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662,第一阴极接线端66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662分别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的两端。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消耗介质63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一阴极接线端661穿设于第三通孔,第二阴极接线端662穿设于第四通孔。此时,第一阴极接线端66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662与第一消耗介质63形成电感,此电感同时具备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的特性,可在磁控管滤波组件60工作时,消耗沿阴极接线端66的电磁波。
具体的,引出线621包括第一引出线6211和第二引出线6212,第一引出线621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661,第二引出线621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662。因引出线621直接连接阴极接线端66,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66与引出线621的线圈,则线圈在屏蔽盒61所占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6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6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61的体积。
第三消耗介质65套设于引出线621,用于消耗沿引出线621的电磁波。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对电磁波的消耗。进一步第三消耗介质65可设置于穿心电容组件62的内壳体中,不在屏蔽盒61内部占空间,且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66与引出线621的线圈,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6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6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61的体积。
阴极线622绕第二消耗介质64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第二消耗介质64用于消耗沿阴极线622的电磁波。其中,第二消耗介质64位于屏蔽盒61外部。具体地,阴极线622包括第一阴极线6221和第二阴极线6222,第一阴极线62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62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62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6212的另一端。第二消耗介质64可以呈环状,第一阴极线6221和第二阴极线6222以相同方向绕第二消耗介质64设置,构成共模电感,绕线的匝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4匝、5匝、6匝等。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磁控管滤波组件60利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66的第一消耗介质63、套设于引出线621的第三消耗介质65、穿心电容组件62以及阴极线622绕第二消耗介质64设置所构成的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磁控管滤波组件60中无需设置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6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6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6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具体地,对比图1和图6,图6所示的磁控管滤波组件60在取消了图1中扼流线圈12后,图6中第一侧壁611和第三侧壁613之间的距离T小于图1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第二侧壁612和第四侧壁614之间的距离U小于图1中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进而整个屏蔽盒61的体积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因取消了扼流线圈,因此屏蔽盒61的高度也可相应的减小。进而整个屏蔽盒61的体积减小。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70包括屏蔽盒71、穿心电容组件72、第一消耗介质73、第二消耗介质74、第三消耗介质75。
屏蔽盒7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部分穿心电容组件72、第一消耗介质73、第三消耗介质75以及磁控管的绝缘支撑柱76。
磁控管滤波组件7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77和阴极,阴极接线端77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7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77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77贯穿屏蔽盒7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71的容置腔中。具体地,阴极接线端77穿设于绝缘支撑柱76。
穿心电容组件7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71的侧壁,部分穿心电容组件72设置于屏蔽盒71的容置腔中。其中,穿心电容组件72包括向屏蔽盒71内引出的引出线721以及向屏蔽盒71外引出的阴极线722,引出线721连接阴极接线端77,阴极线722一端连接引出线721。如图7所示,屏蔽盒71包括第一侧壁711、第二侧壁712、第三侧壁713和第四侧壁714。穿心电容组件7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71的第一侧壁711,此时,第一侧壁711和第三侧壁713之间的距离为V,第二侧壁712和第四侧壁714之间的距离为W。
第一消耗介质73套设于绝缘支撑柱76,绝缘支撑柱76套设于阴极接线端77,第一消耗介质73用于消耗沿穿设于绝缘支撑柱76的阴极接线端77的电磁波。具体的,阴极接线端77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77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772,第一阴极接线端77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772分别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的两端。绝缘支撑柱76上设置有一通孔,第一阴极接线端77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772穿设于该通孔。
此时,第一阴极接线端77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772与第一消耗介质73形成电感,可在磁控管滤波组件70工作时,消耗沿阴极接线端77的电磁波。
具体的,引出线721包括第一引出线7211和第二引出线7212,第一引出线721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771,第二引出线721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772。因引出线721直接连接阴极接线端77,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77与引出线721的线圈,则线圈在屏蔽盒71所占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7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7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71的体积。
第三消耗介质75套设于引出线721,用于消耗沿引出线721的电磁波。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对电磁波的消耗。进一步第三消耗介质75可设置于穿心电容72的内壳体中,不在屏蔽盒71内部占空间,且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77与引出线721的线圈,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7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7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71的体积。
阴极线722绕第二消耗介质74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第二消耗介质74用于消耗沿阴极线722的电磁波。其中,第二消耗介质74位于屏蔽盒71外部。具体地,阴极线722包括第一阴极线7221和第二阴极线7222,第一阴极线72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72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72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7212的另一端。第二消耗介质74可以呈环状,第一阴极线7221和第二阴极线7222以相同方向绕第二消耗介质74设置,构成共模电感,绕线的匝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4匝、5匝、6匝等。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磁控管滤波组件70利用套设于绝缘支撑柱76的第一消耗介质73、套设于引出线721的第三消耗介质75、穿心电容组件72以及阴极线722绕第二消耗介质74设置所构成的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磁控管滤波组件70中无需设置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7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7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7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具体地,对比图1和图7,图7所示的磁控管滤波组件70在取消了图1中扼流线圈12后,图7中第一侧壁711和第三侧壁713之间的距离V小于图1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第二侧壁712和第四侧壁714之间的距离W小于图1中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进而整个屏蔽盒71的体积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因取消了扼流线圈,因此屏蔽盒71的高度也可相应的减小。进而整个屏蔽盒71的体积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减小屏蔽盒的体积。如,在上述第一消耗介质73或第二消耗介质74或第三消耗介质75的对电磁波的消耗作用下,可通过缩短阴极接线端77与引出线721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整个屏蔽盒71的体积。
进一步,由于磁控管本身的工作特性,在正常工作时,磁控管滤波组件上接有负高压,为防止磁控管滤波组件里的空芯线圈与屏蔽盒之间产生放电打火现象,在设计时需要保证空芯线圈和穿心电容组件两者与屏蔽盒之间的相对距离。现有技术中是利用空气作为绝缘介质,以避免出现尖端放电现象,其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利用空气作为绝缘介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屏蔽盒的体积过大,以致增加磁控管的整体体积,从而造成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体积庞大,有效使用面积小。另外,由于该结构是使用空气做介质,所以当空气潮湿时,可能会造成耐电压测试不通过,使测试人员对产品安全性能产生误判。
可选地,可以在屏蔽盒内设置绝缘材料(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材料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例如,若利用六氟化硫等气体作为绝缘材料时,可以均匀地将该绝缘气体均匀地填充至屏蔽盒内,或者当利用固体或者液体的绝缘材料时,可以使固体或者液体绝缘材料包裹于空芯线圈等器件上,或者将固体或者液体绝缘材料附在屏蔽盒内壁上,常见地液体绝缘材料有天然矿物油、天然植物油和合成油等等,常见的固体绝缘材料有绝缘漆、绝缘胶、纤维制品、橡胶、塑料及其制品、玻璃、陶瓷制品、云母、石棉及其制品等等。
绝缘材料中可添加有吸收电磁波的材料,例如石墨、铁氧体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屏蔽盒内消耗电磁波的介质,可进一步减小屏蔽盒的体积。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磁控管80包括磁控管主体81和磁控管滤波组件82。其中,磁控管滤波组件82设置于磁控管主体81上,用于消耗磁控管主体81内传出的电磁波,磁控管滤波组件82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上述磁控管滤波组件通过利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或引出线的第一消耗介质、穿心电容组件以及阴极线绕第二消耗介质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磁控管滤波组件中无需设置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的体积时,无需考虑线圈与屏蔽盒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家用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家用电器90包括磁控管91。其中,磁控管91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因上述实施例的磁控管中存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则家用电器90的体积会因为磁控管滤波组件的体积减小而减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磁控管滤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管滤波组件包括:
屏蔽盒,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贯穿设置于所述屏蔽盒的底部,所述阴极接线端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和第二阴极接线端,所述第一阴极接线端和所述第二阴极接线端分别连接所述磁控管的阴极的两端;
穿心电容组件,所述穿心电容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屏蔽盒的侧壁,所述穿心电容组件包括向所述屏蔽盒内引出的引出线、以及向所述屏蔽盒外引出的阴极线,所述引出线包括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所述第一引出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阴极接线端,所述第二引出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阴极接线端,所述阴极线包括第一阴极线和第二阴极线,所述第一阴极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出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阴极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线的另一端;
第一消耗介质,所述第一消耗介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引出线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引出线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消耗沿所述引出线的电磁波;
第二消耗介质,所述阴极线绕所述第二消耗介质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所述第二消耗介质用于消耗沿所述阴极线的电磁波;
所述穿心电容组件还包括:
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屏蔽盒内,形成第一容纳腔;
外壳体,设置于所述屏蔽盒外,形成第二容纳腔;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阴极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阴极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消耗介质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内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管滤波组件还包括:
第三消耗介质,所述第三消耗介质套设于所述阴极接线端,所述第三消耗介质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阴极接线端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阴极接线端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消耗介质套设于所述磁控管的绝缘支撑柱,所述绝缘支撑柱套设于所述阴极接线端,所述第三消耗介质用于消耗沿所述阴极接线端的电磁波。
4.一种磁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管包括:
磁控管主体,
磁控管滤波组件,所述磁控管滤波组件设置于所述磁控管主体上,用于消耗所述磁控管主体内传出的电磁波,所述磁控管滤波组件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磁控管滤波组件。
5.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磁控管,所述磁控管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控管。
CN202011613447.8A 2020-12-30 2020-12-30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112786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3447.8A CN112786408B (zh) 2020-12-30 2020-12-30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3447.8A CN112786408B (zh) 2020-12-30 2020-12-30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6408A CN112786408A (zh) 2021-05-11
CN112786408B true CN112786408B (zh) 2022-11-22

Family

ID=75753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3447.8A Active CN112786408B (zh) 2020-12-30 2020-12-30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640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0067A (ja) * 2000-02-18 2001-08-24 Hitachi Hometec Ltd マグネトロン入力部における不要放射波漏洩抑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5471A (en) * 1976-09-14 1978-04-01 Toshiba Corp Magnetron
KR950002361Y1 (ko) * 1992-03-27 1995-03-31 이헌조 전자레인지용 마그네트론의 기본파 및 고조파 노이즈 성분 누설방지장치
KR100436148B1 (ko) * 2001-12-24 2004-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렌지
CN102237240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磁控管的滤波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0067A (ja) * 2000-02-18 2001-08-24 Hitachi Hometec Ltd マグネトロン入力部における不要放射波漏洩抑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6408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31824A (en) Filter device for high frequency generating device
CN214753633U (zh) 一种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US4419606A (en) Magnetron
JPS6114627B2 (zh)
CN112786408B (zh)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KR100495136B1 (ko) 마그네트론
JP3277215B2 (ja) マイクロウェーブオーブン用マグネトロンの不要電子波遮蔽構造
US4223245A (en) Magnetron device exhibiting reduced microwave leakage
US5783772A (en) Leakage radiation preventing element
KR101675401B1 (ko) 전자파 장해 필터용 리액터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전자파 장해 필터
CN112786410B (zh)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CN112786412B (zh)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CN112786411B (zh)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CN112786413A (zh) 一种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CN112786409A (zh) 一种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JPH05217512A (ja) マグネトロン装置
CN112786414A (zh)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US6803726B2 (en) Noise filter of high frequency generator
US3531613A (en) Capacitive filter for suppression of spurious electrical radiation
US20040140770A1 (en) Noise filter for a high frequency generator
JPH11233036A (ja) マグネトロン装置
JP3753325B2 (ja) マグネトロン用チョークコイル、マグネトロン用lcフィルタ及びマグネトロン
KR0142774B1 (ko) 마그네트론
JPH09167570A (ja) マグネトロン
KR100442934B1 (ko) 전자렌지용 캐패시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