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1128A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1128A
CN112781128A CN201911059698.3A CN201911059698A CN112781128A CN 112781128 A CN112781128 A CN 112781128A CN 201911059698 A CN201911059698 A CN 201911059698A CN 112781128 A CN112781128 A CN 112781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il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96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1128B (zh
Inventor
张利
王瑞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96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1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1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1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1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1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for separating lubricants from the refriger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储液器、第二储液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通过一第一吸气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二气缸通过一第二吸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器的出气口;该压缩机分别通过一第一排气口和一第二排气口排出由所述第一气缸压缩的制冷剂和由所述第二气缸压缩的制冷剂;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三排气口和第一排油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本发明可以在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的同时,通过降低压缩机的出油率,使该空调系统得以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9405330A)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及热泵系统,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压缩机本体上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以及排气口,压缩机本体内设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缸的吸气口连通,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缸的吸气口连通,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出气口均与排气口连通。所述热泵系统使用上述的压缩机,以达到提高热泵系统的能效的目的。该热泵系统包括:上述的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以及第四端口,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压缩机的第一进气口连通。该四通换向阀具有两种状态,每种状态均具有两条通路。其中,第一种状态为: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构成一条通路;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导通,构成另一条通路。第二种状态为,第一端口与第四端口导通,构成一条通路;第二端口202与第三端口导通,构成另一条通路。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均与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连通,且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相互也是连通的。由于四通换向阀具有两种状态,而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均与四通换向阀连接。故而,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也有两种连通状态。当四通换向阀处于第一种状态时,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的第一进气口连通。当四通换向阀处于第二种状态时,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的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
该申请提供的热泵系统,压缩机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并行连接与运行,第一气缸连接低压侧,第二气缸连接中压侧,第二气缸主要起补气作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压缩后的排气混合后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相较于传统的一级或二级压缩更加省功,达到提高热泵系统的整体能效的效果。
但上述压缩机在排气过程中,由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压缩后的冷媒均从同一排气口排出,冷媒在离开气缸时会携带液态油滴向上流动,当离开上消音器进入压缩机壳体上部腔体时,流速降低,冷媒携带油滴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挡油板,电机等部件的作用,部分油滴最终会下落到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但仍有大量的油滴会随着冷媒从上述排气口离开压缩机,这就导致了该压缩机的出油率非常高,影响其实际应用。该压缩机直接应用于空调系统时,会导致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随着排气口离开压缩机底部的油池而进入系统中,并附着在蒸发器、冷凝器和系统管路中,从而降低空调系统的能效。同时,也会导致压缩机内部因缺油而产生磨损加剧、卡死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提高该空调系统的能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储液器、第二储液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通过一第一吸气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二气缸通过一第二吸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器的出气口;该压缩机分别通过一第一排气口和一第二排气口排出由所述第一气缸压缩的制冷剂和由所述第二气缸压缩的制冷剂;
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三排气口和第一排油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油口通过一回油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
第一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一第二管路的首尾两端,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通过一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室内换热器和至少一第一室外换热器;以及
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通过一第四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一第五管路的首尾两端,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通过一第六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储液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五管路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室内换热器和至少一第二室外换热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管路上设有至少一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五管路上设有至少一第二电子膨胀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壁并将所述筒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排油口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三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支架和过滤网,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壁,所述过滤网连接于所述支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且该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中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筒体的底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油管路设有节流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缸轴向的第一端设有上缸盖,所述第一气缸轴向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轴向的第一端之间设有中间板,所述第二气缸轴向的第二端设有下缸盖;所述上缸盖及所述中间板同轴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且所述上缸盖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缸盖背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设有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消音器上至少设有一气流通孔,所述下缸盖背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设有第二消音器,所述第二消声器与所述下缸盖之间形成一密封空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包含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质,该混合物质经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油分离器的第一腔体;通过所述油分离器将所述混合物质中的油与冷媒分离;通过所述回油管路将所述混合物质中的油从所述油分离器中排出至所述第一储液器;通过所述第三排气口将所述混合物质中的冷媒从所述油分离器中排出。
本发明中的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其中的第一气缸通过一第一吸气管连接至一第一储液器的出气口,第二气缸通过一第二吸气管连接第二储液器的出气口,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由此,本申请中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为一级压缩,且第一气缸排气压力和第二气缸排气压力互相独立,相较于传统的一级或二级压缩在工作时功效更高,可以提高压缩机的能效,进而使空调系统的能效得以提升。
本发明中的油分离器用以分离油与冷媒;所述油分离器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油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油口通过一回油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以将该油分离器中的油排出至所述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三排气口用以排出该油分离器中的冷媒。由此可以降低前述压缩机的出油率,使其得以稳定应用于空调系统中。
总而言之,本发明可以在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的同时,通过降低压缩机的出油率,使该空调系统得以稳定运行。
另外,当该空调系统应用在一拖二空调系统时,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属于第一空调支路和第二空调支路。第一空调支路由第一四通换向阀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第二空调支路由第二四通换向阀切换制冷、制热模式。两个四通阀互相独立,能够实现两个空调支路的制冷与制热不同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壳体
2 第一储液器
3 第二储液器
4 第一气缸
41 上缸盖
42 第一消声器
43 第一吸气管
5 第二气缸
51 下缸盖
52 第二消声器
53 第二吸气管
54 密封空腔
6 中间板
71 定子
72 转子
73 驱动轴
8 第一排气口
9 第二排气口
10 油分离器
101 筒体
102 第一进气口
103 第一排油口
104 第三排气口
105 支架
106 过滤网
11 回油管路
12 节流元件
13 第一四通换向阀
14 第一管路
15 第二管路
16 第三管路
17 第一室外换热器
18 第一室内换热器
19 第一电子膨胀阀
20 第二四通换向阀
21 第四管路
22 第五管路
23 第六管路
24 第二室外换热器
25 第二室内换热器
26 第二电子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是本发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如图1-4所示,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第一四通换向阀13和第二四通换向阀20。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储液器、第二储液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通过一第一吸气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二气缸通过一第二吸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器的出气口;该压缩机分别通过一第一排气口和一第二排气口排出由所述第一气缸压缩的制冷剂和由所述第二气缸压缩的制冷剂;所述油分离器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三排气口和第一排油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油口通过一回油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3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管路14连接至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一第二管路15的首尾两端,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3的第四端通过一第三管路16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管路15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室内换热器18和至少一第一室外换热器17;以及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一端通过一第四管路21连接至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一第五管路22的首尾两端,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四端通过一第六管路23连接至所述第二储液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五管路22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室内换热器25和至少一第二室外换热器24。
本发明中的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其中的第一气缸通过一第一吸气管连接至一第一储液器的出气口,第二气缸通过一第二吸气管连接第二储液器的出气口,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由此,本申请中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为一级压缩,相较于传统的一级或二级压缩在工作时功效更高,且第一气缸排气压力和第二气缸排气压力互相独立,可以提高压缩机的能效,进而使空调系统的能效得以提升。本发明中的油分离器用以分离油与冷媒;所述油分离器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油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油口通过一回油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以将该油分离器中的油排出至所述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三排气口用以排出该油分离器中的冷媒。由此可以降低前述压缩机的出油率,使其得以稳定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总而言之,本发明可以在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的同时,通过降低压缩机的出油率,使该空调系统得以稳定运行。另外,当该空调系统应用在一拖二空调系统时,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属于第一空调支路和第二空调支路。第一空调支路由第一四通换向阀13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第二空调支路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0切换制冷、制热模式。两个四通阀互相独立,能够实现两个空调支路的制冷与制热不同步。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15上还可以设有至少一第一电子膨胀阀19。所述第五管路22上还可以设有至少一第二电子膨胀阀26。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以调节管路中液体的流速。
如图3或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分离器10包括筒体101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固定于所述筒体101的内壁并将所述筒体10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进气口102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排油口103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三排气口104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由此可以将第二气缸5排出的油与冷媒分隔到不同的腔体,再由各腔体的排气口或排油口输出。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可以包括支架105和过滤网106,所述支架105固定于所述筒体101的内壁,所述过滤网106连接于所述支架105。支架105可以固定于筒体101的上部,然后再将滤网固定于支架105上,由此将所述筒体10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气缸5的排气口。那么,由第二气缸5排出的包含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质首先由第二排气口9及所述第一进气口102进入该油分离器10的第一腔体,由于重力的作用,所述混合物质中的油滴在第一腔体中的上升速度逐步降低,并在过滤网106处受到阻滞而停止上升,最终因重力作用而落入第一腔体的底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进气口102可以设于所述筒体101的侧壁,且该第一进气口10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中部。由第二气缸5排出的包含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质首先由第二排气口9及所述第一进气口102进入该油分离器10的第一腔体。此时,所述混合物质由所述第一进气口102进入所述第一腔体时,首先因冲击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而使其流动受阻,然后随冷媒上升,直至到达过滤网106处受到阻滞而停止上升,最终因重力作用而落入第一腔体的底部。此种结构的油分离器10,由于所述混合物质进入第一腔体时,首先受到该第一腔体的侧壁的阻滞而使其流速快速降低,以至于其中的部分油滴在未到达过滤网106时已经停止随冷媒上升而向第一腔体的底部飘落,另一部分油滴在到达所述过滤网106时速度也已经极低,因此,该处使用单层过滤网106即可以满足使油与冷媒分离的需求,而且有利提高油与冷媒的分离效率。
当然,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进气口102也可以设于所述筒体101的底部。此时,所述混合物质由所述第一进气口102进入所述第一腔体时,直接随冷媒冲向该第一腔体上方的过滤装置,由于上升的动能较大,大部分的油滴直至到达过滤网106处才受到阻滞而停止上升,最终因重力作用而落入第一腔体的底部。此种结构的油分离器10,则必须使用多层过滤网106方可以满足使油与冷媒分离的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考虑到重力作用对前述油分离器的原理的影响,前述的“筒体的上部”、“第一腔体的中部”及“筒体的底部”自然是指该筒体或第一腔体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中部和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路11可以设有节流元件12。所述节流元件12可以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当然,所述节流元件还可以是能实现节流目的其他结构件,并不局限于此。所述节流元件12可以调节油分离器10中油流向所述第一储液器2的速度。回油管路11在输油的过程中,可以降低油的温度。油进入第一储液器2后,再通过第一吸气管43进入第一气缸4,然后随冷媒进入压缩机壳体1的上部空间,在上升过程中,流速降低,冷媒携带油滴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挡油板、电机等部件的作用,油滴最终会下落到压缩机底部油池中,从而使第一排气口8的出油率能够保持正常水平。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气缸4轴向的第一端设有上缸盖41,所述第一气缸4轴向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缸5轴向的第一端之间设有中间板6,所述第二气缸5轴向的第二端设有下缸盖51。所述上缸盖41及所述中间板6同轴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且所述上缸盖41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缸4的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上缸盖41背离所述第一气缸4的一端设有第一消声器42,所述第一消音器上至少设有一气流通孔,所述下缸盖51背离所述第二气缸5的一端设有第二消声器52,所述第二消声器52与所述下缸盖51之间形成一密封空腔54。当然,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电机和驱动轴73,所述电机包括定子71和转子72,所述定子71同轴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壁,所述转子72连接于所述驱动轴73的一端,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和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所述第一气缸4与所述第二气缸5均进行独立的一级压缩,且第一气缸排气压力和第二气缸排气压力互相独立,相较于传统的一级或二级压缩在工作时功效更高,可以提高压缩机的能效。由第一气缸4排出的包含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质经所述第一气流通孔进入压缩机壳体1的上部空间。
本发明中的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其中的第一气缸通过一第一吸气管连接至一第一储液器的出气口,第二气缸通过一第二吸气管连接第二储液器的出气口,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由此,本申请中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为一级压缩,相较于传统的一级或二级压缩在工作时功效更高,可以提高压缩机的能效,进而使空调系统的能效得以提升。本发明中的油分离器用以分离油与冷媒;所述油分离器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油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油口通过一回油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以将该油分离器中的油排出至所述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三排气口用以排出该油分离器中的冷媒。由此可以降低前述压缩机的出油率,使其得以稳定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总而言之,本发明可以在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的同时,通过降低压缩机的出油率,使该空调系统得以稳定运行。另外,当该空调系统应用在一拖二空调系统时,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属于第一空调支路和第二空调支路。第一空调支路由第一四通换向阀13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第二空调支路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0切换制冷、制热模式。两个四通阀互相独立,能够实现两个空调支路的制冷与制热不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包含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质,该混合物质经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油分离器的第一腔体;通过所述油分离器将所述混合物质中的油与冷媒分离;通过所述回油管路将所述混合物质中的油从所述油分离器中排出至所述第一储液器;通过所述第三排气口将所述混合物质中的冷媒从所述油分离器中排出。本发明中的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其中的第一气缸通过一第一吸气管连接至一第一储液器的出气口,第二气缸通过一第二吸气管连接第二储液器的出气口,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由此,本申请中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为一级压缩,相较于传统的一级或二级压缩在工作时功效更高,可以提高压缩机的能效,进而使空调系统的能效得以提升。本发明中的油分离器用以分离油与冷媒;所述油分离器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油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油口通过一回油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以将该油分离器中的油排出至所述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三排气口用以排出该油分离器中的冷媒。由此可以降低前述压缩机的出油率,使其得以稳定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总而言之,本发明可以在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的同时,通过降低压缩机的出油率,使该空调系统得以稳定运行。另外,当该空调系统应用在一拖二空调系统时,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属于第一空调支路和第二空调支路。第一空调支路由第一四通换向阀13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第二空调支路由第二四通换向阀20切换制冷、制热模式。两个四通阀互相独立,能够实现两个空调支路的制冷与制热不同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储液器、第二储液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气缸通过一第一吸气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二气缸通过一第二吸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器的出气口;该压缩机分别通过一第一排气口和一第二排气口排出由所述第一气缸压缩的制冷剂和由所述第二气缸压缩的制冷剂;
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三排气口和第一排油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油口通过一回油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
第一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一第二管路的首尾两端,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通过一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液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室内换热器和至少一第一室外换热器;以及
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通过一第四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一第五管路的首尾两端,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通过一第六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储液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五管路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室内换热器和至少一第二室外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管路上设有至少一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五管路上设有至少一第二电子膨胀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壁并将所述筒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排油口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三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支架和过滤网,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壁,所述过滤网连接于所述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且该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筒体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路设有节流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轴向的第一端设有上缸盖,所述第一气缸轴向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轴向的第一端之间设有中间板,所述第二气缸轴向的第二端设有下缸盖;所述上缸盖及所述中间板同轴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且所述上缸盖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缸盖背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设有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消音器上至少设有一气流通孔,所述下缸盖背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设有第二消音器,所述第二消声器与所述下缸盖之间形成一密封空腔。
12.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包含油与冷媒的混合物质,该混合物质经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油分离器的第一腔体;通过所述油分离器将所述混合物质中的油与冷媒分离;通过所述回油管路将所述混合物质中的油从所述油分离器中排出至所述第一储液器;通过所述第三排气口将所述混合物质中的冷媒从所述油分离器中排出。
CN201911059698.3A 2019-11-01 2019-11-01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781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9698.3A CN112781128B (zh) 2019-11-01 2019-11-01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9698.3A CN112781128B (zh) 2019-11-01 2019-11-01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1128A true CN112781128A (zh) 2021-05-11
CN112781128B CN112781128B (zh) 2022-07-12

Family

ID=75747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9698.3A Active CN112781128B (zh) 2019-11-01 2019-11-01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11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8584A (zh) * 2022-10-24 2022-11-25 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供液装置及具有其的复叠制冷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3242A (ja) * 2003-06-10 2005-01-06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CN101078587A (zh) * 2006-05-25 2007-11-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机油分离器及设置有机油分离器的空调器
CN104633771A (zh) * 2013-11-13 2015-05-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式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83600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一拖二空调系统
CN108180680A (zh) * 2018-01-22 2018-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油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CN110454872A (zh) * 2019-08-20 2019-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新风空调和新风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3242A (ja) * 2003-06-10 2005-01-06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CN101078587A (zh) * 2006-05-25 2007-11-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机油分离器及设置有机油分离器的空调器
CN104633771A (zh) * 2013-11-13 2015-05-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式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83600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一拖二空调系统
CN108180680A (zh) * 2018-01-22 2018-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油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CN110454872A (zh) * 2019-08-20 2019-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新风空调和新风空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8584A (zh) * 2022-10-24 2022-11-25 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供液装置及具有其的复叠制冷系统
CN115388584B (zh) * 2022-10-24 2023-01-17 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供液装置及具有其的复叠制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1128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1498C (zh) 复式空调以及用于控制该复式空调的方法
KR101480546B1 (ko) 공기 조화기
EP2778569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2788449A (zh) 空调
CN103851830A (zh) 油平衡装置和制冷设备
EP0406866B1 (en) Oil separator integrally mounted on compressor
CN104879942A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CN112781128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37331B (zh) 压缩机用储液器与油分离器一体化结构
CN102466376A (zh)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78272A (zh) 一种空调器回油系统
CN105570138A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4630142U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CN1203283C (zh) 空调器
CN1945175A (zh) 压缩机均油装置及冷冻机
CN105351202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
CN105258378A (zh)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61950B (zh) 压缩机
CN100501279C (zh) 冷媒回路中用于过滤、分离、贮存冷媒的装置
CN208887042U (zh) 热回收装置及空调器
CN210980419U (zh) 一种带热水和地暖的多联机
CN204240639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103492817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1113853A (zh) 燃气空调回油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6626865U (zh) 油分系统及空气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