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0850B - 建材制造装置以及建材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材制造装置以及建材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0850B
CN112770850B CN202080005334.1A CN202080005334A CN112770850B CN 112770850 B CN112770850 B CN 112770850B CN 202080005334 A CN202080005334 A CN 202080005334A CN 112770850 B CN112770850 B CN 112770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building material
sheet
mesh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53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0850A (zh
Inventor
池田怜司
吉田和久
西冈英则
乘田广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h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70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0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0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0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B07B1/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creens in general; Cleaning or heating of screens
    • B07B1/48Stretching devices for screens
    • B07B1/485Devices for alternately stretching and sagging screen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2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 B28B13/029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through a sieve or grid, e.g. to ensure evenly filling of cav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14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simple casting, the material being neither forcibly fed nor positively compacted
    • B28B1/16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simple casting, the material being neither forcibly fed nor positively compacted for producing layer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5/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 B28B5/02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on conveyors of the endless-belt or chain type
    • B28B5/021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on conveyors of the endless-belt or chain type the shaped articles being of definite length
    • B28B5/022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on conveyors of the endless-belt or chain type the shaped articles being of definite length the moulds or the moulding surfaces being individual independant units and being discontinuously f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5/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 B28B5/02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on conveyors of the endless-belt or chain type
    • B28B5/026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on conveyors of the endless-belt or chain type the shaped articles being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8B5/027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on conveyors of the endless-belt or chain type the shaped articles being of indefinite length the moulding surfaces being of the indefinite length type, e.g. belts, and being continuously f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s (AREA)
  • Devices For Post-Treatments, Processing, Supply, Discharge, And Other Processe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适于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在筛分建材原料的筛部下方承接建材原料的建材制造用承接件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的建材制造装置及建材制造方法。建材制造装置具备筛部(10)以及承接经过了该筛孔的建材原料(M)的承接件(30)。筛部(10)具有在装置运转时分别能够进行波动运动且倾斜地在该倾斜方向上相连的片材,一系列片材包括筛片(12)以及比该筛片(12)靠下位的筛片(13)。在筛片(12)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筛孔。在筛片(13)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筛孔、或排列有筛孔区域(R1)及无筛孔区域(R2)。承接件(30)能够在一系列片材下方移动。在建材制造方法中,使用该装置,在承接件(30)上形成具有由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筛片(12)筛孔的部分构成的第一层、以及由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筛片(13)筛孔的部分构成的第二层的板坯。

Description

建材制造装置以及建材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建筑用板材等建材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构成建筑物的外壁、内壁的建筑用板材的建材,例如可以举出陶瓷系外墙板、陶瓷板等无机板、刨花板等纤维板、以及树脂板。
作为用于制造这些各种建材的一个方法,已知有经过如下工序的方法:通过风选筛分作为建材原料的粉体原料,并且使经过了该筛分的规定尺寸的原料堆积于承接件等上从而形成原料板坯(mat)的工序;以及对该原料板坯进行加热压制的工序。采用这样的方法的建材制造方法例如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249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用于实施上述建材制造方法的现有类型的装置中,作为板坯形成工序用的机构例如具备以下机构:筛部,其进行风选式的筛分;原料供给部,其用于使粉体原料朝向该筛部落下以进行供给;以及承接件,其用于承接经过了筛分的规定尺寸的原料。
筛部具备:送风机,其用于在横向上对落下的粉体原料吹送空气;以及筛网,其配设于与来自送风机的空气相对的位置,且以越在上位越远离送风机的方式倾斜规定程度。在装置运转时,粉体原料从原料供给部朝向这些送风机与筛网之间掉落,并从送风机朝向筛网吹送空气,从而粉体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筛网或其筛孔后进一步落下而被承接件承接(粉体原料的另一部分无法通过筛网地落下)。于是,粉体原料中的通过了筛网的部分堆积在承接件上,从而形成原料板坯。
在具备这样的机构的现有类型的建材制造装置的筛部中,难以在与筛网的宽度方向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承接件上的建材原料的堆积量施加变化。在这样的装置中,在使用在内表面具有与制造对象的建材的外观面对应的凹凸形状的模板来作为承接件并在该承接件上形成原料板坯的情况下,建材大致均匀地堆积在承接件的内表面的凹部上以及凸部上。在对这样形成的原料板坯进行加热压制而得到的建材中,在其外观面上形成凹部的部位以及形成凸部的部位,结构组织的密度容易发生差异。密度不均严重的建材容易产生裂痕,并不优选。
另一方面,为了在建材中实现高强度、高耐水性,考虑高密度地形成该建材的端部。但是,根据难以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承接件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的现有类型的建材制造装置,对于所制造的建材的端部,难以在确保其厚度的同时将其高密度地形成。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想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适于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在对建材原料进行筛分处理的筛部下方承接建材原料的建材制造用承接件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的建材制造装置以及建材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建材制造装置。该建材制造装置具备筛部以及承接件。
筛部具备一系列片材。该一系列片材在装置运转时分别能够进行波动运动,且倾斜地在该倾斜的方向上排列。一系列片材包括第一筛片、以及位于比该第一筛片靠下位的位置的第二筛片。在第一筛片中,在一系列片材的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在第二筛片中,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以上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第一类型)、或者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筛孔区域及无筛孔区域(第二类型)。片材宽度方向是指例如与一系列片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本发明中,片材的波动运动是指例如片材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反复振动的波腹的运动,其振动周期越短,则越成为高速的波动运动。这样的波动运动例如通过经由规定的动力传递机构而与各片材连结的偏心式加振机等加振机的运转来实现。
承接件用于接受通过了筛部的筛孔的建材原料,其能够在一系列片材的下方移动。
在以上那样的本建材制造装置的运转时,在筛部所具有的一系列片材分别如上述那样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向一系列片材的位于倾斜方向上的例如上位端的片材投下粉体原料等建材原料,从而进行对筛部的原料供给。在所供给的建材原料中混合有各种粒度大小的原料。在本装置的筛部中,这样的建材原料在一边接受由与处于波动运动状态的一系列片材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作用一边在一系列片材上下行的过程中,接受该一系列片材所含的各筛片的筛分。
能够使建材原料中的、经由第一筛片的筛分而通过了第一筛片的筛孔的部分在第一筛片的下方堆积在承接件上。如上所述,在第一筛片中,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在承接件上大致均匀地堆积,从而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相当的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大致均匀的第一层。
能够使建材原料中的、经由第二筛片的筛分而通过了第二筛片的筛孔的部分在第二筛片的下方堆积在承接件上的第一层的上位。建材原料中的通过了第二筛片的筛孔的部分在第一层的上位形成第二层。
在第二筛片为第一类型(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的情况下,对于构成在第一层的上位形成的第二层的建材原料,其堆积量在第二筛片中的较大的筛孔的下方较多,在该片材中的较小的筛孔的下方较少。即,在以具有上述的第一层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这样的第二层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另外,在第二筛片为第二类型(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筛孔区域及无筛孔区域)的情况下,在该第二筛片的筛孔区域的下方,建材原料堆积在第一层的上位从而形成第二层,另一方面,在该片材的无筛孔区域的下方,建材原料实质上并不堆积。即,在以具有上述的第一层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这样的第二层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在第二筛片为上述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该第二筛片也可以具有筛孔区域,在该筛孔区域中,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根据这样的第二筛片,复合地产生上述关于第二筛片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以及上述关于第二筛片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建材制造装置适于机械地对建材原料进行分级,且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在对建材原料进行筛分处理的筛部下方承接建材原料的建材制造用承接件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这样的本建材制造装置适于抑制密度不均地制造在外观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建材。例如如下所述。
在本建材制造装置中,在使用在内表面具有建材外观面用的凹凸形状的模板作为承接件并在该承接件上形成原料板坯的情况下,将能够与该凹凸形状相对应地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的第一类型或第二类型的第二筛片与该模板一起使用。第一类型的第二筛片例如在与承接件的内表面的凹部对应的部位具有相对较大的筛孔,在与承接件的内表面的凸部对应的部位具有相对较小的筛孔。另外,第二类型的第二筛片例如在与承接件的内表面的凹部对应的部位具有筛孔区域,在与承接件的内表面的凸部对应的部位具有无筛孔区域。
通过在本装置中使用这样的第二筛片,能够形成根据承接件的内表面的凹凸形状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承接件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了变化的原料板坯。根据这样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该加热压制,能够制造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凹部的部位与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凸部的部位处结构组织的密度差得到了抑制的建材、即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不易产生裂痕,因而优选。
另外,本建材制造装置也适于制造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两端具有厚度得到确保且高密度的端部的建材。例如,在本建材制造装置中,使用在其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筛孔区域且在该筛孔区域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无筛孔区域的筛片作为第二筛片,并在承接件上形成原料板坯。在该情况下,在形成在承接件上的原料板坯中,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与筛孔区域对应的部位)处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比与无筛孔区域对应的部位处的建材原料堆积量多。
根据这样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该加热压制,容易制造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两端具有厚度得到确保且高密度的端部的建材。建材的端部高密度地形成适于在该建材中实现高强度、高耐水性。
在本建材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尺寸大于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尺寸。
这样的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具有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的原料板坯。因此,该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以及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的原料板坯。
原料板坯中的、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适于在该原料板坯经过加热压制而形成的建材中形成具有更致密的组织从而容易获得较高的耐水性的表层。原料板坯中的、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适于在该原料板坯经过加热压制而形成的建材中形成具有更低密度且轻量的组织从而容易获得较高的缓冲性的芯层。
在本建材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第二筛片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筛孔区域,且在该筛孔区域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无筛孔区域。
如上所述,这样的结构适于制造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两端具有厚度得到确保且高密度的端部的建材。
在本建材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一系列片材在比第二筛片靠下位的位置包括第三筛片,该第三筛片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第一筛片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
这样的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具有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以及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三层的原料板坯。因此,该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和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及第三层的原料板坯。
在本建材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一系列片材在第一筛片与第二筛片之间的位置包括第三筛片,该第三筛片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第一筛片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
这样的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具有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形成的第三层、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的原料板坯。因此,该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和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三层及第二层的原料板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材制造方法。在本制造方法中,使用以下那样的筛部以及承接件。
筛部具备一系列片材。该一系列片材倾斜地在该倾斜的方向上排列。一系列片材包括第一筛片、以及位于比该第一筛片靠下位的位置的第二筛片。在第一筛片中,在一系列片材的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在第二筛片中,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以上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第一类型)、或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筛孔区域及无筛孔区域(第二类型)。片材宽度方向是指例如与一系列片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
承接件用于接受通过了筛部的筛孔的建材原料,能够在一系列片材下方移动。
在本制造方法中,在筛部所具有的一系列片材分别正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向一系列片材的位于倾斜方向上的例如上位端的片材投下粉体原料等建材原料,从而进行对筛部的原料供给。在所供给的建材原料中混合有各种粒度大小的原料。在本方法的筛部中,这样的建材原料在一边接受由与处于波动运动状态的一系列片材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作用一边在一系列片材上下行的过程中,接受该一系列片材所含的各筛片的筛分(筛分处理)。
并且,在本制造方法中,在承接件上形成板坯,该板坯具有由通过了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由通过了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第一层靠上位的第二层。该原料板坯经过加热压制工序,从而制造出作为板材的规定的建材。
在本建材制造方法中,能够使建材原料中的、经由第一筛片的筛分而通过了第一筛片的筛孔的部分在第一筛片的下方堆积在承接件上。如上所述,在第一筛片中,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在承接件上大致均匀地堆积,从而形成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大致均匀的第一层。
在本建材制造方法中,能够使建材原料中的、经由第二筛片的筛分而通过了第二筛片的筛孔的部分在第二筛片的下方堆积在承接件上的第一层的上位。建材原料中的通过了第二筛片的筛孔的部分在第一层的上位形成第二层。
在第二筛片为上述第一类型(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的情况下,对于构成在第一层的上位形成的第二层的建材原料,其堆积量在第二筛片中的较大的筛孔的下方较多,在该片材中的较小的筛孔的下方较少。即,在以具有上述的第一层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这样的第二层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另外,在第二筛片为上述第二类型(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筛孔区域及无筛孔区域)的情况下,在该第二筛片的筛孔区域的下方,建材原料堆积在第一层的上位从而形成第二层,另一方面,在该片材的无筛孔区域的下方,建材原料实质上并不堆积。即,在以具有上述的第一层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这样的第二层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在第二筛片为上述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该第二筛片也可以具有筛孔区域,在该筛孔区域中,在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根据这样的第二筛片,复合地产生上述关于第二筛片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以及上述关于第二筛片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建材制造方法适于机械地对建材原料进行分级,且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在对建材原料进行筛分处理的筛部下方承接建材原料的建材制造用承接件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与上述关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情况同样地,这样的方法适于抑制密度不均地制造在外观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建材,并且也适于制造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两端具有厚度得到确保且高密度的端部的建材。
在本建材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使用的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尺寸大于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尺寸。
这样的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具有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的原料板坯。因此,该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以及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的原料板坯。
在本建材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第二筛片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筛孔区域,且在该筛孔区域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无筛孔区域。
这样的结构适于制造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两端具有厚度得到确保且高密度的端部的建材。
在本建材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一系列片材在比第二筛片靠下位的位置包括第三筛片,该第三筛片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第一筛片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在承接件上,形成具有由通过了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由通过了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第一层靠上位的第二层、以及由通过了第三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第二层靠上位的第三层的板坯。
这样的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具有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以及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三层的原料板坯。因此,该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和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及第三层的原料板坯。
在本建材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一系列片材在第一筛片与第二筛片之间的位置包括第三筛片,该第三筛片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第一筛片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在承接件上,形成具有由通过了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由通过了第三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第一层靠上位的第三层、以及由通过了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第三层靠上位的第二层的板坯。
这样的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具有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形成的第三层、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且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二层的原料板坯。因此,该结构适于在承接件上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和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三层及第二层的原料板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片材排列图。
图3以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图1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承接件上的板坯的层叠形成方式。
图4以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图1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的一变形例中的承接件上的板坯的层叠形成方式。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片材排列图。
图7以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图5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承接件上的板坯的层叠形成方式。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片材排列图。
图10以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图8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承接件上的板坯的层叠形成方式。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片材排列图。
图13以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图11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承接件上的板坯的层叠形成方式。
图14是图11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的一变形例中的片材排列图。
图15是图11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的一变形例中的承接件的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以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图11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的一变形例中的承接件上的板坯的层叠形成方式。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片材排列图。
图19以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图17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承接件上的板坯的层叠形成方式。
图20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片材排列图。
图22以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图20所示的建材制造装置中的承接件上的板坯的层叠形成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X1的概要结构。建材制造装置X1是具备筛部10、原料供给部20以及承接件30,且能够通过规定尺寸的建材原料的堆积来形成建材用板坯的装置,该建材用板坯通过经加热压制工序而形成建材。
筛部10具有能够在装置运转时分别进行波动运动且倾斜地在该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片材、以及用于供该一系列片材组装并实现各片材的波动运动的主体构造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的波动运动是指具有片材在其厚度方向上反复振动的波腹的运动,其振动周期越短,则越成为高速的波动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筛部10中的一系列片材包括收发片11、作为第一筛片的筛片12、作为第二筛片的筛片13、作为第三筛片的筛片14以及中继片15。各片材是具有伸缩性的弹性材料片材,优选为聚氨酯类橡胶片材。片材的厚度例如为2~5mm。另外,筛部10中的一系列片材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例如为6~25度。
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系列片材的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系列片材中,从其上位端侧起依次排列有收发片11、筛片12、筛片13、中继片15以及筛片14。
收发片11是一系列片材中的位于上位端且在装置运转时承接原料的投下的片材,其不具有筛孔。如图1所示,筛片12位于比收发片11靠下位的位置,筛片13位于比筛片12靠下位的位置,中继片15位于比筛片13靠下位的位置,筛片14位于比中继片15靠下位的位置。如图2所示、筛片12、13、14分别具有筛孔。
在筛片12中,在一系列片材的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这样的筛片12的筛孔的尺寸即网眼尺寸例如为1~30mm。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宽度方向W是指与一系列片材的排列方向(片材排列方向D)正交的方向。
筛片13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排列的筛孔区域R1以及无筛孔区域R2。在本实施方式中,筛片13在与后述的承接件30的内表面的凹部对应的部位具有筛孔区域R1,在与承接件30的内表面的凸部对应的部位具有无筛孔区域R2。在筛孔区域R1,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尺寸大于筛片12的筛孔的尺寸。具体而言,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中的筛孔的尺寸即网眼尺寸在比筛片12的筛孔的尺寸大的条件下例如为10~40mm。相对于此,在无筛孔区域R2未设置筛孔。
在筛片14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筛片13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这样的筛片14的筛孔的尺寸即网眼尺寸在比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中的筛孔的尺寸大的条件下例如为30~50mm。
中继片15与收发片11同样是无筛孔的片材。
筛部10的主体构造部10’具备内框构造体、外框构造体以及偏心式加振机。
内框构造体具有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内侧侧板、以及沿这对内侧侧板的分隔方向延伸且架设在内侧侧板间的多个横梁(第一横梁)。各第一横梁在其上端侧具有片材固定部。
外框构造体具有在一对内侧侧板的外侧沿该对内侧侧板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外侧侧板、以及沿该对外侧侧板的分隔方向延伸且架设在外侧侧板间的多个横梁(第二横梁)。各第二横梁在其上端侧具有片材固定部。
内框构造体和外框构造体采用内框构造体的第一横梁的上端侧(附带片材固定部)与外框构造体的第二横梁的上端侧(附带片材固定部)交替平行地排列的配置,外框构造体或其一对外侧侧板通过支承板簧(省略图示)吊挂于内框构造体或其一对内侧侧板。另外,内框构造体在像这样附带外框构造体的状态下,经由防振橡胶(省略图示)设置于具有规定倾斜度的架台(省略图示)上。
这些内框构造体和外框构造体经由驱动板簧(省略图示)与作为振动源的偏心式加振机(省略图示)连结。具体而言,以通过偏心式加振机的旋转驱动而在内框构造体以及外框构造体产生180度相位差的往复运动的方式内框构造体以及外框构造体经由驱动板簧与偏心式加振机连结。装置运转时的偏心式加振机的旋转驱动速度例如为500~600转/分钟。
另外,筛部10中的上述一系列片材分别固定于相邻的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具体而言,各片材的片材排列方向D上的一缘端固定于第一横梁的片材固定部,且另一缘端固定于该第一横梁的相邻的第二横梁的片材固定部。
作为筛部10中的上述那样的主体构造部10’、即使筛部10中的一系列片材产生波动运动的机构,例如可以举出村上精机(URAS TECHNO)株式会社制的筛分机“JUMPINGSCREEN(注册商标)”的主体部。
原料供给部20用于朝向筛部10中的收发片11投下建材原料M,从而向筛部10供给原料,具有带式输送机21以及平整部22。
带式输送机21用于将建材原料M输送至筛部10的收发片11的上方。平整部22是用于将在带式输送机21上输送的建材原料M平整的旋转构造部,在其旋转周端立起设置有多个犁齿。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平整部22的旋转周端与带式输送机21对置、且平整部22的旋转轴心相对于由带式输送机21进行的建材原料M输送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式来配设平整部22。
从抑制、避免建材制造装置X1的大型化、包括建材制造装置X1在内的设备整体的大规模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原料供给部20以带式输送机21沿筛部10中的一系列片材的排列方向的水平分量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筛部10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筛部10中的收发片11在图2所示的片材宽度方向W(与片材的排列方向D正交的方向)上扩展到与从原料供给部20投下的建材原料M的投下区域相同的范围、或者超出该投下区域地扩展。
承接件30用于接收经过了筛部10的规定的建材原料M,载置于形成承接件30的移动线的带式输送机31上。带式输送机31沿着筛部10中的一系列片材的排列方向的水平分量延伸。构成为通过带式输送机31的运转而承接件30能够在一系列片材的下方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承接件30是在内表面(承接建材原料M的一侧的表面)具有与制造对象的建材的外观面对应的规定的凹凸形状的模板。在图3中,针对承接件30的一例示出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的截面。
在建材制造装置X1的运转时,在筛部10的主体构造部10’中,偏心式加振机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在内框构造体以及外框构造体分别产生往复运动。如上所述,两个往复运动的相位差为180度。通过内框构造体和外框构造体进行这样的往复运动,由此在各片材中交替重复被上述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强力牵拉的状态和松弛的状态,从而产生波动运动。偏心式加振机的旋转驱动速度越高,则在各片材产生的波动运动也越高速。
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建材制造装置X1的运转时,从原料贮存部(省略图示)向原料供给部20连续地供给建材原料M。根据制造对象的建材来准备建材原料M。在制造对象的建材例如为陶瓷类外墙板的情况下,建材原料M可以含有例如水硬性材料以及加强材料,另外含有硅酸质材料、中空体、混合材料、防水剂等。
作为水硬性材料,例如可以举出水泥、石膏以及炉渣。作为水泥,例如可以举出普通硅酸盐水泥、早强硅酸盐水泥、氧化铝水泥、高炉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作为石膏,例如可以举出无水石膏、半水石膏以及二水石膏。作为炉渣,例如可以举出高炉炉渣和转炉炉渣。
作为加强材料,例如可以举出植物类加强材料和合成纤维。作为植物类加强材料,例如可以举出木粉、木丝、木屑、木浆、木纤维、木纤维束、废纸、竹纤维、麻纤维、蔗渣、稻谷壳以及稻梗。作为合成纤维,例如可以举出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以及丙烯酸纤维。
作为硅酸质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硅砂、硅石粉、二氧化硅粉、煤灰、粉煤灰以及硅藻土。
作为中空体,例如可以举出发泡聚苯乙烯珠粒、微球、珍珠岩、粉煤灰球、含硅球、膨胀页岩、膨胀粘土以及烧制硅藻土。作为微球,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发泡体。
作为混合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云母、造纸淤泥焚烧灰、硅粉、硅灰石、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蛭石、海泡石、硅钙石、高岭石以及沸石。
作为混合材料,也可以举出陶瓷类外墙板等无机板的粉碎物。作为无机板的粉碎物,例如可以举出,在无机板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固化前无机板的不良板的粉碎物和固化后无机板的不良板的粉碎物、以及在建筑现场等产生的无机板的边角料、废料的粉碎物。
作为防水剂,例如可以举出蜡、蜡(wax)、石蜡、琥珀酸、脂肪酸、硅酮以及合成树脂。作为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类树脂以及环氧树脂。
供给至建材制造装置X1的原料供给部20的建材原料M通过带式输送机21以例如恒定速度输送至筛部10的收发片11的上方。在带式输送机21上,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旋转运动的平整部22或其犁齿进行的平整措施。
然后,在建材制造装置X1的运转时,在筛部10所具有的一系列片材分别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从原料供给部20向该筛部10的收发片11投下建材原料M(以虚线箭头示出从原料供给部20投下原料的路径)。
从原料供给部20投下的建材原料M也包含粗大的块状形态的原料。这样的建材原料M在筛部10中最先被没有筛孔且原料接触面积较大的收发片11接住。这样的结构适于在粗大的块状形态的建材原料M到达筛部10的各筛片前,通过与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的碰撞而将其将其粉碎。越是在到达筛部10的各筛片前进行建材原料M的粉碎,则越有助于抑制各筛片的堵塞。
并且,对于从原料供给部20投下的建材原料M在筛部10中最先被没有筛孔且原料接触面积较大的收发片11接住这样的结构,适于使建材原料M在到达筛部10的各筛片前,通过与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的碰撞而将其在例如片材宽度方向W上分散。越是在到达筛部10的各筛片之前将建材原料M分散,则越有助于抑制各筛片的堵塞。
在建材制造装置X1的运转时,对于经过了在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处的上述那样的粉碎和分散化的建材原料M,在一边接受由与处于波动运动状态的其他片材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作用一边在一系列片材上下行的过程中,接受各筛片的筛分(筛分处理)。然后,通过筛部10的筛分而产生的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部分、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的部分、以及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部分依次堆积在承接件30上,从而形成原料板坯(以虚线箭头示出原料从筛部10落下的路径)。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首先,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的筛片12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上堆积。
如上所述,在筛片12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承接件30上。由此,例如如图3的(a)所示,在承接件30上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1(第一层)。层L1由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的筛片13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中的层L1上堆积。
此时,例如如图3的(b)所示,在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下方,建材原料M堆积在层L1上从而形成层L2(第二层),另一方面,在筛片13的无筛孔区域R2的下方,建材原料M实质上并不堆积。层L2由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堆积而成。
未通过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在到达筛片14之前,经历由与没有筛孔且原料接触面积较大的中继片15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和分散化。在到达筛片14之前,越进行建材原料M的粉碎、或越分散建材原料M,则越有助于抑制筛片14的堵塞。即使在未通过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并在筛片13上下行的建材原料M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产生数量上的不均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建材原料M在中继片15上通过的过程中降低、消除该数量上的不均。接着,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的筛片14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上的层L1、L2上堆积。
如上所述,在筛片14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筛片13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层L1、L2上。由此,例如如图3的(c)所示,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3(第三层)形成在层L1、L2上。层L3由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
以上那样形成的原料板坯包括上述的层L1、L2、L3。即,根据建材制造装置X1,能够通过上述的筛分处理从建材原料M得到三类粒度分布原料从而形成三层结构的原料板坯。
层L1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构成。层L2是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要素,由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层L3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比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在以具有层L1、L3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层L2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30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了变化。
这样,建材制造装置X1适于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的同时形成具有上述的层L1、L2、L3的原料板坯。建材制造装置X1适于机械地对建材原料M进行分级的同时,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在对建材原料M进行筛分处理的筛部10下方承接建材原料M的承接件30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接着,对这样形成的原料板坯、即层L1、L2、L3的层叠体施加加热压制工序。在本工序中,压制压力例如为2~8MPa,加热温度例如为50~80℃,压制时间为6~12小时。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高压釜养护。在该高压釜养护中,温度条件例如为150℃以上,压力条件例如为0.5MPa以上。对于加热压制工序以及高压釜养护中的这些条件,在后述的加热压制工序以及高压釜养护中也相同。
层L1、L2、L3的层叠体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或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及之后的高压釜养护,从而制造出具有由层L1形成的固化层、由层L2形成的固化层以及由层L3形成的固化层的层叠构造的建材。例如,在制造对象的建材是陶瓷类外墙板且上述建材原料M包含水硬性材料、硅酸质材料以及加强材料的情况下,各固化层具有在由水硬性材料以及硅酸质材料形成的无机质固化基体中分散有加强材料的结构。
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1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致密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耐水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表层。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2、L3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低密度且轻量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缓冲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芯层。
另外,对于包括上述那样的层L1、L2、L3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前述加热压制,能够制造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凹部的部位与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凸部的部位处结构组织的密度差得到了抑制的建材、即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即,建材制造装置X1适于抑制密度不均地制造在外观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建材。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不易产生裂痕,因而优选。
图4以承接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建材制造装置X1的一变形例中的承接件上的板坯的层叠形成方式。在本变形例中,在通过建材制造装置X1形成原料板坯时,代替上述承接件30而使用承接件30A。承接件30A是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的至少两端部的内表面(承接建材原料M的一侧的表面)不具有凸形状的模板。在图4中,针对承接件30A的一例示出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在本变形例中,如下那样形成原料板坯。
首先,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图1所示的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的筛片12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A上。
如上所述,在筛片12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承接件30A上。由此,例如如图4的(a)所示,在承接件30A上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1(第一层)。层L1由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的筛片13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A中的层L1上。
此时,如图4的(b)所示,在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下方,建材原料M堆积在层L1上从而形成层L2(第二层),另一方面,在筛片13的无筛孔区域R2的下方,建材原料M实质上并不堆积。层L2由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经过了中继片15上的上述粉碎、分散化并到达筛片14的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部分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的筛片14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A中的层L1、L2上。
如上所述,在筛片14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筛片13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层L1、L2上。由此,如图4的(c)所示,在层L1、L2上形成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3(第三层)。层L3由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
以上那样形成的原料板坯包括上述的层L1、L2、L3。层L1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构成。层L2是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要素,由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层L3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比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的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在以具有层L1、L3以及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层L2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30A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了变化。
对于包括这样的层L1、L2、L3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前述加热压制,能够制造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具有厚度得到确保且高密度的端部的建材。即,建材制造装置X1也适于制造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具有厚度得到确保且高密度的端部的建材。建材的端部高密度地形成适于在该建材中实现高强度、高耐水性。
在由建材制造装置X1进行的原料板坯的形成中,也可以在形成上述的层L3后,利用带式输送机31在筛部10下方从该图中右端侧向图中左端侧沿着箭头d2方向移送承接件30,同时在承接件30上进一步层叠形成由建材原料M构成的各层。在该情况下,在沿着箭头d1方向移送承接件30的同时形成在承接件30上的多个层以与其层叠顺序相反的顺序进一步层叠形成。其结果是,形成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对称的层叠构造的原料板坯。对于像这样在筛部下方使承接件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形成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对称的层叠构造的原料板坯的情况,在后述的建材制造装置中也相同。
在建材制造装置X1中,如上所述,收发片11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扩展到与从原料供给部20投下的建材原料M的投下区域相同的范围、或者超出该投下区域地扩展。
这样的结构在通过筛部10或其收发片11适当地承接所有从原料供给部20供给的建材原料M的方面优选。另外,收发片11的宽度比原料投下区域宽这样的结构适于使建材原料M在到达筛部10的各筛片前,通过与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的碰撞而使其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分散。越是在到达筛部10的各筛片前将建材原料M分散,则越有助于抑制各筛片的堵塞。
在建材制造装置X1中,如上所述,原料供给部20具有:带式输送机21,其用于将建材原料M输送至筛部10的收发片11的上方;以及平整部22,其用于使在带式输送机21上输送的建材原料M平整。
这样的结构在抑制筛部10的筛片12的堵塞的方面优选。具体而言,原料供给部20的由平整部22对在带式输送机21上输送的建材原料M进行的平整措施适于使从带式输送机21的末端朝向收发片11投下供给的建材原料M的供给流量均匀化,因此在抑制筛部10中的一系列片材上的建材原料M的偏差从而抑制各筛片的堵塞的方面优选。
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X2的概要结构。建材制造装置X2具备筛部10A、上述的原料供给部20、以及承接件30B,在代替筛部10以及承接件30而具备筛部10A以及承接件30B这一点上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X1不同。
筛部10A具有能够在装置运转时分别形成波动运动且倾斜地在该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片材、以及用于供该一系列片材组装并实现各片材的波动运动的上述的主体构造部10’。筛部10A在一系列片材中代替上述的筛片13而具有图6所示的筛片13A这一点上与筛部10不同。筛部10A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筛部10相同。
筛片13A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排列的筛孔区域R1以及无筛孔区域R2。在筛片13A的筛孔区域R1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筛片13A的筛孔区域R1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越是与后述的承接件30B的内表面的更深的凹部对应的筛孔则其尺寸越大的筛孔图案。这样的筛片13A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具有筛片12的筛孔以上的尺寸。具体而言,筛片13A的筛孔区域R1中的筛孔的尺寸即网眼尺寸在大于筛片12的筛孔的尺寸的条件下,例如为10~40mm。相对于此,在筛片13A的无筛孔区域R2未设置筛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接件30B是在内表面(承接建材原料M的一侧的表面)具有与制造对象的建材的外观面对应的规定的凹凸形状的模板。在图7中,针对承接件30B的一例示出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的截面。承接件30B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的承接件30相同。
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建材制造装置X2的运转时,建材原料M从原料贮存部(省略图示)被连续地供给至原料供给部20,该建材原料M被带式输送机21以例如恒定速度输送至筛部10A的收发片11的上方。在带式输送机21上,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旋转运动的平整部22或其犁齿进行的平整措施。
然后,在筛部10A所具有的一系列片材分别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从原料供给部20向该筛部10A的收发片11投下建材原料M(以虚线箭头示出从原料供给部20投下原料的路径)。
与上述关于建材制造装置X1的情况同样地,从原料供给部20供给的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所带来的粉碎以及分散化。由此,有助于抑制筛部10A的各筛片的堵塞。
在建材制造装置X2的运转时,经过了在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处的粉碎和分散化的建材原料M在一边接受由与处于波动运动状态的其他片材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作用一边在一系列片材上下行的过程中,接受各筛片的筛分。然后,通过筛部10A的筛分而产生的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部分、通过了筛片13A的筛孔的部分、以及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部分依次堆积在承接件30B上,从而形成原料板坯(以虚线箭头示出原料从筛部10A落下的路径)。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首先,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的筛片12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B上。
如上所述,在筛片12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承接件30B上。由此,例如如图7的(a)所示,在承接件30B上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4(第一层)。层L4由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筛片13A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A的筛片13A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B中的层L4上。
此时,例如如图7的(b)所示,在筛片13A的筛孔区域R1的下方,建材原料M堆积在层L4上从而形成层L5(第二层),另一方面,在筛片13A的无筛孔区域R2的下方,建材原料M实质上并不堆积。另外,在层L5中,越是与承接件30B的内表面的更深的凹部对应的部位,则建材原料M的堆积量越多。这样的层L5由通过了筛片13A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通过了筛片13A筛孔区域的部分)堆积而成。
未通过筛片13A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在到达筛片14前,经历由与没有筛孔且原料接触面积较大的中继片15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和分散化。越是在到达筛片14前进行建材原料M的粉碎、或越是在到达筛片14前分散建材原料M,则越有助于抑制筛片14的堵塞。即使在未通过筛片13A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并在筛片13A上下行的建材原料M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产生数量上的不均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建材原料M在中继片15上通过的过程中降低、消除该数量上的不均。
接着,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A的筛片14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B中的层L4、L5上。
在筛片14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筛片13A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层L4、L5上。由此,例如如图7的(c)所示,在层L4、L5上形成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6(第三层)。层L6由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3A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
以上那样形成的原料板坯包括上述的层L4、L5、L6。层L4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构成。层L5是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要素,由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层L6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比通过了筛片13A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在以具有层L4、L6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层L5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30B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了变化。
这样,建材制造装置X2适于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上述的层L4、层L5、L6的原料板坯。建材制造装置X2适于机械地对建材原料M进行分级,且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在对建材原料M进行筛分处理的筛部10A下方承载建材原料M的承接件30B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接着,对这样的形成的原料板坯、即层L4、L5、L6的层叠体施加加热压制工序。层L4、L5、L6的层叠体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或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及之后的高压釜养护,从而制造出具有由各层形成的固化层的层叠构造的建材。
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4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致密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耐水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表层。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5、L6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低密度且轻量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缓冲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芯层。
另外,对于包括上述那样的层L4、L5、L6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前述加热压制,能够制造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凹部的部位与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凸部的部位处结构组织的密度差得到了抑制的建材、即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即,建材制造装置X2适于抑制密度不均地制造在外观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建材。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X3的概要结构。建材制造装置X3具备筛部10B、上述的原料供给部20、以及承接件30C,在代替筛部10以及承接件30而具备筛部10B以及承接件30C这一点上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X1不同。
筛部10B具有能够在装置运转时分别形成波动运动且倾斜地在该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片材、以及用于供该一系列片材组装并实现各片材的波动运动的上述的主体构造部10’。
筛部10B在代替上述参照图2地排列的一系列片材而具有图9所示那样的排列的一系列片材这一点上与筛部10不同。筛部10B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筛部10相同。
在筛部10B中的一系列片材中,从其上位端侧起依次排列有上述的无筛孔的收发片11、上述的细孔的筛片12(第一筛片)、中继片15、上述的粗孔的筛片14(第三筛片)、以及筛片13B(第二筛片)。作为第三筛片的筛片14位于作为第一筛片的筛片12与作为第二筛片的筛片13B之间。
筛片13B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排列的筛孔区域R1以及无筛孔区域R2。在本实施方式中,筛片13B在与后述的承接件30的内表面的凹部对应的部位具有筛孔区域R1,在与承接件30的内表面的凸部对应的部位具有无筛孔区域R2。筛孔区域R1中的筛孔具有筛片14的筛孔以上的尺寸。具体而言,筛片13B的筛孔区域R1中的筛孔的尺寸即网眼尺寸在大于筛片12、14的筛孔的尺寸的条件下,例如为30~60mm。相对于此,在无筛孔区域R2未设置筛孔。
中继片15与收发片11同样是无筛孔的片材,且位于细孔的筛片12与粗孔的筛片14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接件30C是在内表面(承接建材原料M的一侧的表面)具有与制造对象的建材的外观面对应的规定的凹凸形状的模板。在图10中,针对承接件30C的一例示出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的截面。承接件30C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的承接件30相同。
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建材制造装置X3的运转时,建材原料M从原料贮存部(省略图示)被连续地供给至原料供给部20,该建材原料M被带式输送机21以例如恒定速度输送至筛部10B的收发片11的上方。在带式输送机21上,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旋转运动的平整部22或其犁齿进行的平整措施。
然后,在筛部10B所具有的一系列片材分别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从原料供给部20向该筛部10B的收发片11投下建材原料M(以虚线箭头示出从原料供给部20投下原料的路径)。
与建材制造装置X1同样地,从原料供给部20供给的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所带来的粉碎以及分散化。由此,有助于抑制筛部10B的各筛片的堵塞。
在建材制造装置X3的运转时,经过了在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处的粉碎和分散化的建材原料M在一边接受由与处于波动运动状态的其他片材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作用一边在一系列片材上下行的过程中,接受各筛片的筛分。然后,通过筛部10B的筛分而产生的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部分、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部分、以及通过了筛片13B的筛孔的部分依次堆积在承接件30C上,从而形成原料板坯(以虚线箭头示出原料从筛部10B落下的路径)。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首先,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的筛片12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C上。
如上所述,在筛片12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承接件30C上。由此,例如如图10的(a)所示,在承接件30C上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7(第一层)。层L7由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细小的建材原料M堆积而成。
未通过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在到达筛片14前,经历由与没有筛孔且原料接触面积较大的中继片15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和分散化。越是在到达筛片14前进行建材原料M的粉碎、或越是在到达筛片14前分散建材原料M,则越有助于抑制筛片14和其下位的筛片13B的堵塞。
接着,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B的筛片14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C中的层L7上。
在筛片14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筛片12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层L7上。由此,例如如图10的(b)所示,在层L7上形成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8(第三层)。层L8由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通过了筛片14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筛片13B的筛孔区域R1中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B的筛片13B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C中的层L8上。
此时,例如如图10的(c)所示,在筛片13B的筛孔区域R1的下方,建材原料M堆积在层L8上从而形成层L9(第二层),另一方面,在筛片13B的无筛孔区域R2的下方,建材原料M实质上并不堆积。层L9由通过了筛片13B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4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
以上那样形成的原料板坯包括上述的层L7、L8、L9。层L7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构成。层L8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层L9是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要素,由比通过了筛片14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在以具有层L7、L8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层L9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30C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了变化。
这样,建材制造装置X3适于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上述的层L7、L8、L9的原料板坯。建材制造装置X3适于机械地对建材原料M进行分级,且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在对建材原料M进行筛分处理的筛部10B下方承接建材原料M的承接件30C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接着,对这样的形成的原料板坯、即层L7、L8、L9的层叠体施加加热压制工序。层L7、L8、L9的层叠体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或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及之后的高压釜养护,从而制造出具有由各层形成的固化层的层叠构造的建材。
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7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致密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耐水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表层。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8、L9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低密度且轻量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缓冲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芯层。
另外,对于包括上述那样的层L7、L8、L9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前述加热压制,能够制造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凹部的部位与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凸部的部位处结构组织的密度差得到了抑制的建材、即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即,建材制造装置X3适于抑制密度不均地制造在外观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建材。
如在建材制造装置X1中代替承接件30而使用承接件30A(在承接建材原料M的一侧的表面不具有凸形状的模板)并在该承接件30A上形成层L1、L2、L3那样,也可以在建材制造装置X3中,代替上述的承接件30C,使用在承接建材原料M的一侧的表面不具有凸形状的模板即承接件并在该承接件上形成上述的层L7、L8、L9。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关于在建材制造装置X1中使用承接件30A的变形例的情况同样地,能够制造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具有厚度得到确保且高密度的端部的建材。
图11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X4的概要结构。建材制造装置X4具备筛部10C、上述的原料供给部20以及承接件30D,在代替筛部10以及承接件30而具备筛部10C以及承接件30D这一点上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X1不同。
筛部10C具有能够在装置运转时分别进行波动运动且倾斜地在该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片材、以及用于供该一系列片材组装并实现各片材的波动运动的上述的主体构造部10’。
筛部10C在代替上述参照图2地排列的一系列片材而具有图12所示那样的排列的一系列片材这一点上与筛部10不同。筛部10C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筛部10相同。
在筛部10C中的一系列片材中,从其上位端侧起依次排列有上述的无筛孔的收发片11、上述的细孔的筛片12(第一筛片)、筛片13C(第二筛片)、上述的中继片15以及上述的筛片14(第三筛片)。作为第三筛片的筛片14位于比作为第一筛片的筛片12和作为第二筛片的筛片13C靠下位的位置。
在筛片13C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较大的多个筛孔(第一筛孔)位于与后述的承接件30D的内表面的凹部对应的部位,相对较小的多个筛孔(第二筛孔)位于与承接件30D的内表面的凸部对应的部位。另外,筛片13C的筛孔具有筛片12的筛孔以上的尺寸。具体而言,筛片13C的第一筛孔的尺寸即网眼尺寸在大于筛片12的筛孔的尺寸的条件下,例如为10~40mm,筛片13C的第二筛孔的尺寸即网眼尺寸在大于上述那样的第一筛孔的尺寸即网眼尺寸的条件下,例如为15~45mm。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接件30D是在内表面(承接建材原料M的一侧的表面)具有与制造对象的建材的外观面对应的规定的凹凸形状的模板。在图13中,针对承接件30D的一例示出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的截面。承接件30D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的承接件30相同。
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建材制造装置X4的运转时,建材原料M从原料贮存部(省略图示)被连续地供给至原料供给部20,该建材原料M被带式输送机21以例如恒定速度输送至筛部10C的收发片11的上方。在带式输送机21上,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旋转运动的平整部22或其犁齿进行的平整措施。
然后,在筛部10C所具有的一系列片材分别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从原料供给部20向该筛部10C的收发片11投下建材原料M(以虚线箭头示出从原料供给部20投下原料的路径)。
与上述关于建材制造装置X1的情况同样地,从原料供给部20供给的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所带来的粉碎以及分散化。由此,有助于抑制筛部10C的各筛片的堵塞。
在建材制造装置X4的运转时,经过了在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处的粉碎和分散化的建材原料M在一边接受由与处于波动运动状态的其他片材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作用一边在一系列片材上下行的过程中,接受各筛片的筛分。然后,通过筛部10C的筛分而产生的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部分、通过了筛片13C的筛孔的部分、以及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部分依次堆积在承接件30D上,从而形成原料板坯(以虚线箭头示出原料从筛部10C落下的路径)。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首先,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的筛片12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D上。
如上所述,在筛片12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承接件30D上。由此,例如如图13的(a)所示,在承接件30D上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10(第一层)。层L10由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筛片13C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C的筛片13C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D中的层L10上。由此,例如如图13的(b)所示,在层L10上形成层L11。层L11由通过了筛片13C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
此时,对于构成形成在层L10上的层L11的建材原料,其堆积量在筛片13C中的较大的筛孔的下方较多,在筛片13C中的较小的筛孔的下方较少。
未通过筛片13C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在到达筛片14前,经历由与没有筛孔且原料接触面积较大的中继片15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和分散化。越是在到达筛片14前进行建材原料M的粉碎、或越是在到达筛片14前分散建材原料M,则越有助于抑制筛片14的堵塞。即使在未通过筛片13C的筛孔并在筛片13C上下行的建材原料M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产生数量上的不均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建材原料M在中继片15上通过的过程中降低、消除该数量上的不均。
接着,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筛部10C的筛片14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D中的层L11上。
在筛片14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筛片13C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层L11上。由此,例如如图13的(c)所示,在层L11上形成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12(第三层)。层L12由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3C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
以上那样形成的原料板坯包括上述的层L10、L11、L12。层L10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构成。层L11是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要素,由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层L12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比通过了筛片13C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在以具有层L10、L12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层L11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30D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了变化。
这样,建材制造装置X4适于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上述的层L10、L11、L12的原料板坯。建材制造装置X4适于机械地对建材原料M进行分级,且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在对建材原料M进行筛分处理的筛部10C下方承接建材原料M的承接件30D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接着,对这样的形成的原料板坯、即层L10、L11、L12的层叠体施加加热压制工序。层L10、L11、L12的层叠体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或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及之后的高压釜养护,从而制造出具有由各层形成的固化层的层叠构造的建材。
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10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致密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耐水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表层。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11、L12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低密度且轻量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缓冲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芯层。
另外,对于包括上述那样的层L10、L11、L12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前述加热压制,能够制造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凹部的部位与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凸部的部位处结构组织的密度差得到了抑制的建材、即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即,建材制造装置X4适于抑制密度不均地制造在外观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建材。
如图14所示,建材制造装置X4也可以在一系列片材中代替筛片13C而包括筛片13D(第二筛片),并且代替承接件30D而具备图15所示那样的承接件30E。图15是承接件30D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的截面示意图。
在筛片13D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筛片13D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越是与承接件30E的内表面的更深的凹部对应的筛孔则其尺寸越大的筛孔图案。这样的筛片13D的筛孔具有筛片12的筛孔以上的尺寸。具体而言,筛片13D的筛孔的尺寸即网眼尺寸在大于筛片12的筛孔的尺寸的条件下,例如为10~45mm。
如图16所示,使用代替筛片13C以及承接件30D而具备这样的筛片13D以及承接件30E的建材制造装置X4所形成的原料板坯包括层L10、L13、L12。
如上所述,层L10由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堆积而成,且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
层L13由通过了筛片13D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对于形成层L13的建材原料,其堆积量在筛片13D中的较大的筛孔的下方较多,在筛片13D中的较小的筛孔的下方较少。这样的层L13在原料板坯中也是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要素。
层L12由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3D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且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
在以具有层L10、L12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层L13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30E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了变化。
根据包括这样的层L10、L13、L12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前述加热压制,能够制造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凹部的部位与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凸部的部位处结构组织的密度差得到了抑制的建材、即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即,建材制造装置X4的以上那样的变形例(使用包括筛片13D的图14所示的一系列片材以及承接件30E的变形例)也与建材制造装置X4同样适于抑制密度地制造在外观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建材。
图17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X5的概要结构。建材制造装置X5具备单元U1、单元U2以及承接件30。
单元U1、U2分别具备筛部10以及原料供给部20。如上所述,筛部10具有能够在装置运转时分别进行波动运动且倾斜地在该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片材、以及用于供该一系列片材组装并实现各片材的波动运动的主体构造部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U2的筛部10中的一系列片材排列在单元U1的筛部10中的一系列片材的排列方向D的延长区域上。另外,在单元U1的筛部10的一系列片材中,越是靠近单元U2的片材越位于下位,且在单元U2的筛部10的一系列片材中,越是靠近单元U1的片材越位于下位。
与建材制造装置X1同样地,筛部10中的一系列片材包括收发片11、筛片12(第一筛片)、筛片13(第二筛片)、筛片14(第三筛片)以及中继片15。建材制造装置X5或单元U1、U2中的片材排列结构如图18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接件30用于接受经过了双联的单元U1、U2的筛部10、10的规定的建材原料M,该承接件30被载置于形成承接件30的移动线的带式输送机31A上。承接件30通过带式输送机31A运转而移动,且承接件30构成为能够在横跨能够接受经过了单元U1的筛部10的建材原料M的区域、以及能够接受经过了单元U2的筛部10的建材原料M的区域的区域中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接件30是在内表面(承接建材原料M的一侧的表面)具有与制造对象的建材的外观面对应的凹凸形状的模板。在图19中,针对承接件30的一例示出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的截面。
在这样的建材制造装置X5的运转时,在各单元U1、U2中,建材原料M从原料贮存部(省略图示)被连续地供给至原料供给部20,该建材原料M被带式输送机21以例如恒定速度输送至筛部10的收发片11的上方。在各带式输送机21上,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旋转运动的平整部22或其犁齿进行的平整措施。
然后,在各单元中,在筛部10所具有的一系列片材分别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从原料供给部20向筛部10的收发片11投下建材原料M(以虚线箭头示出从原料供给部20投下原料的路径)。
在各单元中,与上述关于建材制造装置X1的情况同样地,从原料供给部20供给的建材原料M在筛部10接受由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所带来的粉碎以及分散化。由此,有助于抑制筛部10的各筛片的堵塞。
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建材制造装置X5的运转时,能够由通过单元U1的筛部10的筛分而产生的建材原料M的通过了筛片筛孔的部分形成构成原料板坯的层,另外,能够由通过单元U2的筛部10的筛分而产生的建材原料M的通过了筛片筛孔的部分形成构成原料板坯的层(以虚线箭头示出原料从各筛部10落下的路径)。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首先,通过了该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1的筛部10的筛片12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上。
在筛片12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因此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承接件30上。由此,例如如图19的(a)所示,在承接件30上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14(第一层)。层L14由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该筛片13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1的筛部10的筛片13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中的层L14上。
此时,例如如图19的(b)所示,在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下方,建材原料M堆积在层L14上从而形成层L15(第二层),另一方面,在筛片13的无筛孔区域R2的下方,建材原料M实质上并不堆积。层L15由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
未通过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在到达筛片14前,经历由与没有筛孔且原料接触面积较大的中继片15的碰撞所带来的粉碎和分散化。
接着,通过了该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1的筛部10的筛片14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中的层L14、L15上。
如上所述,在筛片14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筛片13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层L14、L15上。由此,例如如图19的(c)所示,在层L14、L15上形成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16(第三层)。层L16由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
接着,经过单元U2中的中继片15上的粉碎、分散化并到达筛片14的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该筛片14的筛孔的分量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2的筛部10的筛片14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中的层L16上。由此,例如如图19的(d)所示,在层L16上形成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17(第三层)。层L17由通过了单元U2中的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4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该筛片13的筛孔的部分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2的筛部10的筛片13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中的层L17上。此时,例如如图19的(e)所示,在单元U2中的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下方,建材原料M堆积在层L17上从而形成层L18(第二层),另一方面,在该筛片13的无筛孔区域R2的下方,建材原料M实质上并不堆积。层L18由通过了单元U2中的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4的部分细小)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该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2的筛部10的筛片12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上。由此,例如如图19的(f)所示,在层L17、L18上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19(第一层)。层L19由通过了单元U2中的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细小)堆积而成。
以上那样形成的原料板坯包括上述的层L14~L19。层L14、L19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构成。层L15、L18是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要素,由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层L16、L17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比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的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在以具有层L14、L16、L17、L19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层L15、L18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30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了变化。
这样,建材制造装置X5适于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上述的层L14~L19的原料板坯。建材制造装置X5适于机械地对建材原料M进行分级,且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在对建材原料M进行筛分处理的筛部10、10下方承接建材原料M的承接件30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接着,对这样的形成的原料板坯、即层L14~L19的层叠体施加加热压制工序。层L14~L19的层叠体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或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及之后的高压釜养护,从而制造出具有由各层形成的固化层的层叠构造的建材。
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14、L19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致密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耐水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表层。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15~L18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低密度且轻量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缓冲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芯层。
另外,对于包括上述那样的层L14~L19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前述加热压制,能够制造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凹部的部位与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凸部的部位处结构组织的密度差得到了抑制的建材、即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即,建材制造装置X5适于抑制密度不均地制造在外观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建材。
图20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建材制造装置X6的概要结构。建材制造装置X6具备单元U1、单元U2以及承接件30。建材制造装置X6的单元U1具备筛部10D、原料供给部20以及原料供给部20A,在代替筛部10而具备筛部10D且还具备原料供给部20A这一点上与建材制造装置X5的单元U1不同。建材制造装置X6的单元U2以及承接件30具有与建材制造装置X5的单元U2以及承接件30相同的结构。
筛部10D具有能够在装置运转时分别进行波动运动且倾斜地在该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片材、以及用于供该一系列片材组装并实现各片材的波动运动的上述的主体构造部10’。单元U1的筛部10D在代替图18所示的排列的一系列片材而具有图21所示的排列的一系列片材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筛部10不同。筛部10D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筛部10相同。
在筛部10D中的一系列片材中,从其上位端侧起依次排列有上述的无筛孔的收发片11、上述的细孔的筛片12(第一筛片)、中继片15、上述的粗孔的筛片14(第三筛片)、以及上述的粗孔的筛片14(第三筛片)。在筛部10D中,与收发片11同样是无筛孔的片材的中继片15位于细孔的筛片12与粗孔的筛片14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供给部20A用于在单元U1中向筛部10D内的中继片15投下追加的建材原料M,从而向筛部10D供给原料,且原料供给部20A具有带式输送机21A以及平整部22A。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原料供给部20A供给的建材原料M与从原料供给部20供给的建材原料M相比,粉体尺寸较大且较粗大。从原料供给部20A供给的建材原料M和从原料供给部20供给的建材原料M可以具有相同的组成,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组成。
带式输送机21A用于将建材原料M输送至单元U1中的筛部10D的中继片15的上方。平整部22A是用于使在带式输送机21A上输送的建材原料M平整的旋转构造部,在其旋转周端立起设置有多个犁齿。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平整部22A的旋转周端与带式输送机21A对置、且平整部22A的旋转轴心相对于由带式输送机21A进行的建材原料M输送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式配设平整部22A。
从抑制、避免建材制造装置X6的大型化、包括建材制造装置X6在内的设备整体的大规模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原料供给部20A以带式输送机21A沿单元U1的筛部10D中的一系列片材的排列方向的水平分量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筛部10D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U1的筛部10D中的中继片15在图21所示的片材宽度方向W(与片材的排列方向D正交的方向)上扩展到与从原料供给部20A投下的建材原料M的投下区域相同的范围、或者超出该投下区域地扩展。
在这样的建材制造装置X6的运转时,在各单元中,建材原料M从原料贮存部(省略图示)被连续地供给至原料供给部20,该建材原料M被带式输送机21以例如恒定速度输送至筛部(筛部10D、筛部10)的收发片11的上方。在带式输送机21上,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旋转运动的平整部22或其犁齿进行的平整措施。然后,在各筛部所具有的一系列片材分别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从原料供给部20向筛部的收发片11投下建材原料M(以虚线箭头示出从各原料供给部20投下原料的路径)。
在各单元中,与建材制造装置X1同样地,从原料供给部20供给建材原料M在各单元的筛部接受由进行波动运动的收发片11所带来的粉碎以及分散化。另外,与建材制造装置X3同样地,在单元U1中,在筛部10D的细孔的筛片12的筛分处理中未通过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波动运动的中继片15所带来的粉碎以及分散化。由此,有助于抑制各单元中的各筛片的堵塞。
另外,在建材制造装置X6的运转时,追加的建材原料M从另一原料贮存部(省略图示)被连续地供给至单元U1的原料供给部20A,该建材原料M被带式输送机21A以例如恒定速度输送至该筛部10D的中继片15的上方。在带式输送机21A上,建材原料M接受由进行旋转运动的平整部22A或其犁齿进行的平整措施。
然后,在单元U1中的筛部10D所具有的一系列片材分别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从原料供给部20A向该筛部10D的中继片15投下追加的建材原料M(由虚线箭头示出从原料供给部20A投下原料的路径)。在单元U1中,从原料供给部20A向筛部10D投下的建材原料M在中继片15上被追加于从原料供给部20向筛部10D投下后未通过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
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建材制造装置X6的运转时,能够由通过单元U1的筛部10的筛分而产生的建材原料M的通过了筛片筛孔的部分形成构成原料板坯的层,另外,能够由通过单元U2的筛部10的筛分而产生的建材原料M的通过了筛片筛孔的部分形成构成原料板坯的层(以虚线箭头示出原料从各筛部落下的路径)。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首先,通过了该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1的筛部10D的筛片12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上。
如上所述,在筛片12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承接件30上。由此,例如如图22的(a)所示,在承接件30上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21(第一层)。层L21由通过了筛片12的筛孔的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该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1的筛部10D的筛片1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连续的两张筛片14)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中的层L21上。
在筛片14中,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筛片12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通过了这样的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大致均匀地堆积在层L21上。由此,例如如图22的(b)所示,在层L21上形成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22(第三层)。层L22由通过了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堆积而成。
接着,经过单元U2中的中继片15上的粉碎、分散化并到达筛片14的建材原料M中的通过了该筛片14的筛孔的部分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2的筛部10的筛片14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中的层L21上。由此,例如如图22的(c)所示,在层L22上形成厚度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23(第三层)。层L23由通过了单元U2中的筛片14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4的部分)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该筛片13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2的筛部10的筛片13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中的层L23上。此时,例如如图22的(d)所示,在单元U2中的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下方,建材原料M堆积在层L23上从而形成层L24(第二层),另一方面,在该筛片13的无筛孔区域R2的下方,建材原料M实质上并不堆积。层L24由通过了单元U2中的筛片13的筛孔区域R1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4的部分细小)堆积而成。
接着,通过了该筛片12的筛孔的建材原料M堆积在由带式输送机31A沿着箭头d1方向运送且正通过单元U2的筛部10的筛片12的正下方的承接件30上。由此,例如如图22的(e)所示,在层L23、L24上形成厚度在与片材宽度方向W对应的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大致均匀的层L25(第一层)。层L25由通过了单元U2中的筛片12的筛孔的细小的建材原料M(比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细小)堆积而成。
以上那样形成的原料板坯包括上述的层L21~L25。层L21、L25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构成。层L22、L23由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厚度的均匀性较高且比通过了筛片13的筛孔区域的部分的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层L24是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要素,由比通过了筛片12的部分粗大的建材原料M构成。在以具有层L21、L22、L23、L25以及也作为建材原料堆积量调整层而发挥功能的层L24的方式形成在承接件30上的原料板坯中,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了变化。
这样,建材制造装置X6适于形成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且具有上述的层L21~L25的原料板坯。建材制造装置X6适于机械地对建材原料M进行分级,且在承接件宽度方向W’上对在对建材原料M进行筛分处理的筛部10D、10下方承接建材原料M的承接件30上的建材原料堆积量施加变化。
接着,对这样的形成的原料板坯、即层L21~L25的层叠体施加加热压制工序。层L21~L25的层叠体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或通过经历加热压制工序及之后的高压釜养护,从而制造出具有由各层形成的固化层的层叠构造的建材。
由相对较细小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21、L25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致密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耐水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表层。由相对较粗大的建材原料M的堆积物即层L22~L24形成的固化层具有更低密度且轻量的组织,因而适于获得较高的缓冲性,因此适于形成建材的芯层。
另外,对于包括上述那样的层L21~L25的原料板坯,通过经历前述加热压制,能够制造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凹部的部位与在建材外观面形成有凸部的部位处结构组织的密度差得到了抑制的建材、即密度不均较少的建材。即,建材制造装置X6适于抑制密度不均地制造在外观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建材。
附图标记说明:
X1~X6...建材制造装置;
U1、U2...单元;
10、10A、10B、10C、10D...筛部;
11...收发片;
12、13、14...筛片;
R1...筛孔区域;
R2...无筛孔区域;
15...中继片;
D...片材排列方向;
W...片材宽度方向;
20、20A...原料供给部;
21、21A...带式输送机;
22、22A...平整部;
30、30A、30B、30C、30D、30E...承接件;
W’...承接件宽度方向;
31、31A...带式输送机。

Claims (10)

1.一种建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材制造装置具备:
筛部,其具有在装置运转时分别能够进行波动运动且倾斜地在所述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片材;以及
承接件,其能够在所述一系列片材的下方移动,用于接受通过了所述筛部的筛孔的建材原料,
所述一系列片材具备:
第一筛片,其在所述一系列片材的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以及
第二筛片,其位于比所述第一筛片靠下位的位置,
所述第二筛片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
或者所述第二筛片具有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筛孔区域及无筛孔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筛片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所述筛孔区域,且在所述筛孔区域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无筛孔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系列片材在比所述第二筛片靠下位的位置包括第三筛片,所述第三筛片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所述第一筛片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系列片材在所述第一筛片与所述第二筛片之间的位置包括第三筛片,所述第三筛片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所述第一筛片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
6.一种建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材制造方法使用:
筛部,其具有倾斜地在所述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片材;以及
承接件,其能够在所述一系列片材的下方移动,用于接受通过了所述筛部的筛孔的建材原料,
所述一系列片材具备:
第一筛片,其在所述一系列片材的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相同尺寸的多个筛孔;以及
第二筛片,其位于比所述第一筛片靠下位的位置,
所述第二筛片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筛孔,
或者所述第二筛片具有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筛孔区域及无筛孔区域,
在所述一系列片材分别正进行波动运动的状态下,
通过所述一系列片材进行建材原料的筛分处理,
在所述承接件上,形成具有由通过了所述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以及由通过了所述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所述第一层靠上位的第二层的板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筛片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所述筛孔区域,且在所述筛孔区域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无筛孔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系列片材在比所述第二筛片靠下位的位置包括第三筛片,所述第三筛片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所述第一筛片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
在所述承接件上,形成具有由通过了所述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由通过了所述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所述第一层靠上位的第二层、以及由通过了所述第三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所述第二层靠上位的第三层的板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系列片材在所述第一筛片与所述第二筛片之间的位置包括第三筛片,所述第三筛片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排列有比所述第一筛片的筛孔大的多个相同尺寸的筛孔,
在所述承接件上,形成具有由通过了所述第一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的第一层、由通过了所述第三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所述第一层靠上位的第三层、以及由通过了所述第二筛片的筛孔的建材原料构成且比所述第三层靠上位的第二层的板坯。
CN202080005334.1A 2019-03-29 2020-03-18 建材制造装置以及建材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770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5834A JP7352367B2 (ja) 2019-03-29 2019-03-29 建材製造装置および建材製造方法
JP2019-065834 2019-03-29
PCT/JP2020/012111 WO2020203321A1 (ja) 2019-03-29 2020-03-18 建材製造装置および建材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0850A CN112770850A (zh) 2021-05-07
CN112770850B true CN112770850B (zh) 2023-08-22

Family

ID=72668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5334.1A Active CN112770850B (zh) 2019-03-29 2020-03-18 建材制造装置以及建材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6588A1 (zh)
EP (1) EP3845319B1 (zh)
JP (1) JP7352367B2 (zh)
KR (1) KR20210139208A (zh)
CN (1) CN112770850B (zh)
AU (1) AU2020254456A1 (zh)
CA (1) CA3114757A1 (zh)
WO (1) WO20202033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55941A (ja) 2020-09-29 2022-04-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9729A (en) * 1979-08-09 1983-04-12 Tarmac Industrial Holding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site sheet material and a sheet material produced thereby
JP2931746B2 (ja) 1993-10-29 1999-08-09 ニチハ株式会社 無機質成形板の製造方法
JPH10151416A (ja) * 1996-11-25 1998-06-09 Nichiha Corp 振動篩の支持機構
JPH1133489A (ja) * 1997-07-15 1999-02-09 Shinko Electric Co Ltd 二枚貝選別装置
CH692157A9 (de) * 1999-09-27 2002-06-28 Hauser Manfred Dr.-Ing. Räumlich eingestellte Mattenanordnung zur Staffelung, Lagefixierung und Variation der Zuschlagskörnung von zementgebundenen Bauteilen.
JP2005279939A (ja) 2004-03-26 2005-10-13 Kubota Matsushitadenko Exterior Works Ltd 無機質板の製造方法
DE102005019998A1 (de) * 2005-04-27 2006-11-02 Bühler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Reinigung von Getreide
JP5348921B2 (ja) 2008-03-31 2013-11-20 ニチハ株式会社 木質セメント板の製造方法
US9079222B2 (en) * 2008-10-10 2015-07-14 National Oilwell Varco, L.P. Shale shaker
JP6056617B2 (ja) * 2013-04-03 2017-01-11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強磁性体の分離方法及び装置
CN204585514U (zh) * 2015-04-07 2015-08-26 湖北大红马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人造纹理石材铺砂设备
JP6232400B2 (ja) * 2015-06-23 2017-11-15 ニチハ株式会社 建材の製造方法
AT15451U1 (de) * 2016-05-02 2017-09-15 Binder + Co Ag Siebrost
JP6401339B2 (ja) * 2017-05-25 2018-10-10 ニチハ株式会社 建材の製造装置
CN208624602U (zh) * 2017-12-18 2019-03-22 河南雄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粉碎筛筛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39208A (ko) 2021-11-22
CN112770850A (zh) 2021-05-07
AU2020254456A1 (en) 2021-04-29
CA3114757A1 (en) 2020-10-08
EP3845319A4 (en) 2022-06-08
WO2020203321A1 (ja) 2020-10-08
EP3845319B1 (en) 2023-08-09
EP3845319A1 (en) 2021-07-07
JP7352367B2 (ja) 2023-09-28
US20220176588A1 (en) 2022-06-09
JP2020163669A (ja)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59871A1 (ja) 建材製造装置
CN112770850B (zh) 建材制造装置以及建材制造方法
JP2023021258A (ja) セメント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11163911B (zh) 制造建材用的原料面层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JP6401339B2 (ja) 建材の製造装置
CN101138760A (zh) 离散石子分级装置
JP6232400B2 (ja) 建材の製造方法
RU280065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RU279202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RU2775678C2 (ru)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материал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209866614U (zh) 用于免烧砖制造的回收煤渣筛选装置
JPH09124356A (ja) 木質セメント板およびフォーミ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