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9989B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9989B
CN112769989B CN202110008815.4A CN202110008815A CN112769989B CN 112769989 B CN112769989 B CN 112769989B CN 202110008815 A CN202110008815 A CN 202110008815A CN 112769989 B CN112769989 B CN 112769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ound
state
sound genera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88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9989A (zh
Inventor
谢名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88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9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8762 priority patent/WO202214811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9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第一主体相对的第二主体,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和第二电声单元;当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形成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第二腔体形成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当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形成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第一电声单元朝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第二电声单元朝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第一电声单元的振动波与第二电声单元的振动波反相设置。发声装置可以提供两种发声效果,满足多样化要求。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手机中都会设置扬声器,且设置一个封闭式腔体与扬声器对应,以呈现封闭式扬声器结构。然而,腔体的结构较为单一,导致扬声器出声效果单一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其中,所述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和第二电声单元;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形成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所述第二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振动波与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振动波反相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其中,所述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叠合或展开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独立;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并共同构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声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相靠拢或展开,以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呈弯曲状态或展平状态,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并共同构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形成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而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构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所述第二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从而发声装置可以提供两种发声效果,满足多样化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发声装置的另一改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发声装置的另一改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发声装置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5实施例的改进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5实施例的改进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8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另一示意图;
图21是图18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另一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4是图22的发声装置的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5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28是图27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29是图27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0是图27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2是图31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4是图33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6是图35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3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8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发声装置1000,第一主体100,第二主体200,第一腔体110,第一电声单元120,第二腔体210,第二电声单元220,第一壳体130,第二壳体230,第一出音孔131,第二出音孔231,第一振膜121,第一正面1211,第一反面1212,第二振膜221,第二正面2211,第二反面2212,第一表面132,第一背面133,第一侧面134,第二表面232,第二背面233,第二侧面234,第一连接边缘135,第一端部边缘136,第一侧边缘137,第二连接边缘235,第二端部边缘236,第一通孔140,第一活动板150,第二通孔240,第二活动板250,第一伸缩杆160,第一弹性件260,第一导向杆161,第二弹性件170,第二伸缩杆270,第二导向杆271,密封圈90,传动机构400,转轴基座500,第一转轴510,第二转轴520,第一凸起138,第一齿轮1381,第二凸起238,第二齿轮2381,第一传动齿轮410,第二传动齿轮420,第一齿条430,第一驱动齿轮440,第一链条450,第二齿条431,第二驱动齿轮441,第二链条451,第一电机180,第二电机280,第一转动件181,第二转动件281,第一通道182,第二通道282,转接通道590,第一箱体191,第二箱体291,连接管道600,柔性部610,第一管道620,第二管道630,活动隔板580,转轴900,柔性层700,第一固定边710,第二固定边720,伸缩结构1100,第一连接件1101,第二连接件1102,柔性件1103,卷绕轴1104,连接部1200,连通通道1201,隔板1202,电机1203,传动机构400,倒相管211,第一开口端2111,第二开口端2112,电子设备2000,显示屏300,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柔性可弯曲部330,屏幕转轴2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声装置1000,发声装置1000包括第一主体100和与第一主体100相对的第二主体200。第一主体100设有第一腔体110和第一电声单元120。第二主体200设有第二腔体21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110形成第一电声单元120的音腔,第二腔体210形成第二电声单元220的音腔,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独立;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形成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的共同音腔,第一电声单元120朝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第二电声单元220朝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第一电声单元120的振动波与第二电声单元220的振动波反相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发声装置1000可以利用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发声,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可以接收相同或不同的音频信号。发声装置1000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耳机等电子设备。
通过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110形成第一电声单元120的音腔,第二腔体210形成第二电声单元220的音腔,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独立,而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构成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的共同音腔,第一电声单元120朝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第二电声单元220朝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从而发声装置1000可以提供两种发声效果,满足多样化要求。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独立,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分别构成发声装置1000的两部分。第一主体100设有第一壳体130,第二主体200设有第二壳体230。第一壳体130构成第一主体100的外壳,第二壳体230构成第二主体200的外壳。第一壳体130对第一电声单元120进行防护,第二壳体230对第二电声单元220进行防护。第一壳体130设有第一出音孔131,第一电声单元120固定于第一壳体130,且与第一出音孔131对接。第二壳体230设有第二出音孔231,第二电声单元220固定于第二壳体230且与第二出音孔231对接。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分别形成于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230内。第一电声单元120具有第一振膜121,第一振膜121具有第一正面1211和与第一正面1211相对的第一反面1212。第一正面1211的朝向为第一电声单元120投射声音的方向。第一腔体110形成于第一正面1211背离第一反面1212一侧。第一出音孔131形成于第一反面1212背离第一正面1211一侧。第一振膜121将第一腔体110与第一出音孔131隔绝。第二电声单元220具有第二振膜221,第二振膜221具有第二正面2211和与第二正面2211相对的第二反面2212。第二正面2211的朝向为第二电声单元220投射声音的方向。第二腔体210形成于第二反面2212背离第二正面2211一侧。第二出音孔231形成于第二正面2211背离第二反面2212一侧。
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为独立的封闭腔体,第二腔体210为独立的封闭腔体。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隔绝。第一腔体110形成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后腔,第二腔体210形成第二电声单元220的后腔。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可以接收相同的音频信号,也可以接收不同的音频信号。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可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扬声器发声。第一出音孔131和第二出音孔231分别出射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声音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的声音。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并非绝对的封闭腔体,第一腔体110的封闭形式是为了防止第一电声单元120声短路,第二腔体210的封闭形式是为了防止第二电声单元220声短路。
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为封闭的腔体。第三腔体构成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共同的后腔。第一电声单元120所接收的音频信号与第二电声单元220所接收的音频反相设置。也就是说,当第一电声单元120接收一个音频信号时,第一振膜121的正面朝第三腔体内运动,第二电声单元220此时接收一个反相的音频信号,第二振膜221的反面朝第三腔体内运动,从而形成第一振膜121向第三腔体推动气流,第二振膜221正好相反地朝第三腔体内拉动气流。当第一电声单元120接收到另一个音频信号时,第一振膜121的正面朝第三腔体外运动,第二电声单元220此时接收一个反相的音频信号,第二振膜221的反面朝第三腔体外运动,从而形成第一振膜121向第三腔体外拉动气流,第二振膜221正好相反地朝第三腔体外推动气流。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腔体并非绝对的封闭腔体,第三腔体的封闭形式是为了防止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声短路。
可以理解的是,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可形成一正一反地声音投射,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以及第三腔体构成推挽式扬声器结构,第一振膜121和第二振膜221朝第三腔体内或外的运动方向是一致地,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可以消除掉第三腔体内部的反作用力,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偶次(特别是二次)谐波失真。相较于单个电声单元独立发声,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结合第三腔体形成推挽式扬声器结构,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纯净声音输出。
在常规的技术方案中,一些电子设备也会设置多个扬声器,并对应设置多个腔体,然而多个腔体相互独立,使得多个扬声器均是独立发声,并不能实现推挽式发声结构,导致整体存在谐波失真,降低声音输出质量。本申请的发声装置1000利用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可连通形成第三腔体,而第一电声单元120朝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第二电声单元220朝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第一电声单元120的振动波与第二电声单元220的振动波反相设置,从而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发声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的发声在第三腔体内可抵消反作用力,从而可以减少谐波失真,进而提高声音输出质量。
可选的,第一电声单元120靠近第一腔体110内固定于第一壳体130,第二电声单元220靠近第二腔体210外固定于第二壳体230。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电声单元120靠近第一腔体110外固定于第一壳体130,第二电声单元220靠近第二腔体210内固定于第二壳体230。也可以是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分别靠近第一腔体110内和第二腔体210内。也可以是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分别靠近第一腔体110外和第二腔体210外。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电声单元120在第一主体100的位置并局限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式,对第二电声单元220在第二主体200的位置也并不局限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10可以形成于固定在第一壳体130内的另一壳体内,第二腔体210也可以形成于固定在第二壳体230内的另一壳体内。第一腔体110也可以形成于第一壳体130与第一壳体130内的其他零部件所围合的空间,第二腔体210也可以形成于第二壳体230与第二壳体230内的其他零部件所围合的空间。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主体100设置第一腔体110的方式,以及对第二主体200设置第二腔体210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式。
可选的,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分离。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也可以是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
可选的,第一壳体130具有第一表面132和与第一表面132相对的第一背面133,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132和第一背面133之间的第一侧面134。第二壳体230具有第二表面232和与第二表面232相对第二背面233,以及连接于第二表面232和第二表面232之间的第二侧面234。第一出音孔131形成于第一侧面134,第二出音孔231形成于第二侧面234,以便于保证发声装置1000的外观性能。
可选的,第一主体100还设有固定于第一主体100内第一器件,第二主体200还设有固定于第二主体200内的第二器件。第一器件可以是电路板、处理器、摄像头、传感器、天线等电子器件,第二器件可以是电路板、处理器、摄像头、传感器、天线等电子器件。
可选的,第一电声单元120为低频扬声器、或中频扬声器、或高频扬声器、或中高频扬声器、中低频扬声器、或全频扬声器的任意一种。
可选的,第二电声单元220为低频扬声器、或中频扬声器、或高频扬声器、或中高频扬声器、中低频扬声器、或全频扬声器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相互滑动连接,也可以是相互转动连接,以使得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以呈发声装置1000相固定的两部分,也可以是相互滑动的两部分,还可以是相互转动的两部分。也就是说,发声装置1000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可以是在发声装置1000分别处于两种不同形态下的状态,也可以是发声装置1000分别接收两种不同操控信号下的状态。发声装置1000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区别在于发声方式不同,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具有两种不同的发声模式,满足多样化要求。
本申请的发声装置1000以应用于手机举例说明,发声装置1000的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可以与显示屏300相对的两部分分别固定,以支撑稳固显示屏300相对的两部分。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是可以相固定的两部分或相互运动的两部分,而显示屏300可以为非折叠显示屏或为柔性显示屏,以满足手机非折叠或可折叠的性能要求。
提供第一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翻转地相互叠合或展开;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展开;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分别构成发声装置1000可相对运动的两部分。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以相互翻转的形式改变发声装置1000的形态。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时,便于收纳携带发声装置1000,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展开时,使得发声装置1000可以提供较大的承载结构,以便于发声装置1000展现方便操控的功能,例如,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带动柔性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便于柔性显示屏300显示画面。
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以是通过连接转轴而相互翻转运动,也可以是通过连接可弯曲的柔性件而相互翻转运动,本申请的发声装置1000对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的转动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形式。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展开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隔绝,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分别独立发声,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双扬声器结构。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连通,以实现第三腔体作为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共同的腔体,从而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推挽式扬声器结构,使得发声装置1000的低频更纯净,输出声音质量更高。
可选的,第一腔体110设置于第一壳体130远离第二壳体230处,第二腔体210设置于第二壳体230远离第一壳体130处,从而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展开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距离增大,以便于分离隔绝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叠合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靠拢,以便于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连通。
具体的,第一壳体130具有第一连接边缘135和与第一连接边缘135相对的第一端部边缘136,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边缘135和第一端部边缘136之间的两个第一侧边缘137。第二壳体230具有第二连接边缘235和与第二连接边缘235相对的第二端部边缘236,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边缘235和第二端部边缘236之间的两个第二侧边缘237。第一连接边缘135与第二连接边缘235连接,以使得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翻转地相互运动。第一连接边缘135与第二连接边缘235可以是直接转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转动连接。
第一腔体110邻近第一端部边缘136,第二腔体210邻近第二端部边缘236。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展开时,第一侧边缘137与第二侧边缘237大致平齐,以便于发声装置1000呈平板状。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叠合时,第一侧边缘137与第二侧边缘237叠合,第一端部边缘136与第二端部边缘236叠合,以便于发声装置1000可呈对半折叠的平板状。
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可通过活动机构进行连通或隔绝。该活动机构可设置于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之间,也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230的两部分,也可以是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之间,另外两部分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230。活动机构的活动力矩可以是来自第一壳体130相对第二壳体230的翻转力矩,也可以是来自设置于第一壳体130内的驱动件,以及来自设置于第二壳体230内的驱动件。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一主体100设有与第一腔体110连通的第一通孔140和与第一通孔140活动配合的第一活动板150,第一通孔140与第一腔体110连通,第二主体200设有第二通孔240和与第二通孔240活动配合的第二活动板250,第二通孔240连通第二腔体210。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活动板150与第二活动板250分别封堵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活动板150与第二活动板250分别远离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以使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连通。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构成活动机构的一部分。
第一通孔140设置于第一壳体130,第二通孔240设置于第二壳体230。第一活动板150相对第一壳体130可活动,第二活动板250相对第二壳体230可活动。利用第一活动板150与第一通孔140活动配合,以实现开启或封堵第一腔体110,第二活动板250与第二通孔240活动配合,以实现开启或封堵第二腔体210,从而实现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隔绝或连通。
具体的,第一通孔140设置于第一背面133,第二通孔240设置于第二背面233。
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展开,第一表面132与第二表面232相平齐,以便于发声装置1000有效支撑显示屏300,且第一背面133与第二背面233相平齐,从而第一通孔140与第二通孔240分离,此时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分别活动至封堵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进而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分别形成相互独立的封闭腔体,以保证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相互独立发声。
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互叠合,第一表面132和第二表面232相背离,从而可以带动显示屏300折叠。发声装置1000可位于显示屏300的内侧,第一背面133与第二背面233相靠拢,以便于第一通孔140与第二通孔240对接。此时,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分别活动至开启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的位置,以使得第一通孔140与第二通孔240连通,以实现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形成第三腔体,以保证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共同构成推挽式扬声器结构。第一出音孔131和第二出音孔231共同构成推挽式扬声器的出音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140设置于第一壳体130的位置,第二通孔240设置于第二壳体230的位置并不局限以上方式,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230可相互靠拢抵接的位置即可。
可选的,如图9所示,第一主体100设置两个第一腔体110和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分别与两个第一腔体110对应设置。第二主体200设置两个第二腔体210和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分别与两个第二腔体210对应设置。
具体的,第一腔体110设置于第一端部边缘136与第一侧边缘137的夹角处。第二腔体210设置于第二端部边缘236与第二侧边缘237的夹角处。两个第一腔体110的大小可不一致,两个第二腔体210的大小可不一致。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的大小可不一致。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可以相同或不同。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电声单元120可以与第二电声单元220相同或不同。例如,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均为低频扬声器,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均为全频扬声器。也可以是,一个第一电声单元120为低频扬声器,另一个第一电声单元120为中频扬声器,一个第二电声单元220为低频扬声器,另一个第二电声单元220为中频扬声器。
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第一腔体110分别对应两个第二腔体210连通,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三腔体,两个第三腔体可分别形成两个独立的推挽式扬声器的后腔,以增加发声装置1000的声音质量。当然,两个第三腔体也可以通过其他连通机构再次连通形成一个第四腔体,第四腔体可以构成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和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的共同音腔,以获得发音功率更大的推挽式扬声器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发声装置1000对第一主体100设置第一腔体110的数量,以及设置第一电声单元120的数量并不限定,对第二主体200设置第二腔体210的数量,以及设置第二电声单元220的数量并不限定。换言之,第一腔体110及第一电声单元120的数量可以均为多个,多个第一腔体110相互间隔设置,多个第一电声单元120对应多个第一腔体110设置,第二腔体210及第二电声单元220的数量可以均为多个,多个第二腔体210相互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电声单元220对应多个第二腔体210设置。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以一个对多个,或多个对一个,或多个对多个,或一一对应的方式连通。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基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中,第一主体100设置两个第一腔体110和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出声频率可以不同,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为低频扬声器,两个第一腔体110的大小可以不同。两个第一腔体110分别邻近两个第一侧边缘137。第二主体200设置一个第二腔体210和一个第二电声单元220,第二电声单元220为全频扬声器。第一壳体130开设两个第二通孔240,两个第二通孔240与一个第二腔体210连通。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腔体210与两个第一腔体110均隔绝设置,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三个独立的扬声器结构。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第二通孔240分别对应连通两个第一通孔140,以使得第二腔体210可与两个第一腔体110均连通。当然也可以是其中一个第二通孔240关闭,另一个第二通孔240开启,以实现第二腔体210与其中一个第一腔体110连通,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多种结构形式的推挽式扬声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主体100设置一个第一电声单元120和一个第一腔体110,第二主体200设置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和两个第二腔体210,一个第一腔体110可与两个第二腔体210均连通,也可以与其中一个第二腔体210连通。也可以是第一主体100设置三个第一电声单元120和三个第一腔体110,第二主体200设置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和两个第二腔体210,其中一个第二腔体210与其中一个第一腔体110连通,另一个第二腔体210与另外两个第一腔体110均连通,或者是两个第二腔体210与三个第一腔体110共同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100中设置第一腔体110的数量和设置第一电声单元12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以上方式,第二主体200中设置第二腔体210的数量和设置第二电声单元220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以上方式。第一腔体110及第一电声单元12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电声单元120沿第一端部边缘136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一第一腔体110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电声单元120设置。第二腔体210及第二电声单元22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二腔体210沿第二端部边缘236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一第二腔体210对应至少一个第二电声单元220设置。
如图11所示,基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第一主体100设有一个第一腔体110和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一个第一腔体110作为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共同音腔。两个第一电声单元120分别邻近两个第一侧边缘137。第二主体200设有一个第二腔体210和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一个第二腔体210作为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的共同音腔。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分别邻近两个第二侧边缘237。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可以是其中一个第一电声单元120与其中一个第二电声单元220相互协作构成推挽式扬声器结构,也可以是其中一个第一电声单元120与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相互协作构成推挽式扬声器结构,两个第二电声单元220接收相同的音频信号。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和图13,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150沿第一通孔140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开启或封堵第一通孔140,第二活动板250沿第二通孔240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开启或封堵第二通孔240滑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40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背面133,第二通孔240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背面233。第一活动板150可沿第一背面133的法向相对第一壳体130滑动开启或封闭第一通孔140。第二活动板250可沿第二背面233的法向相对第二壳体230滑动开启或封闭第二通孔240。第一活动板150可以向第一腔体110内缩的方式开启第一通孔140,也可以是向第一腔体110外伸的方式开启第一通孔140。第一活动板150滑动至周侧壁与第一通孔140内侧壁紧密配合时,封堵第一通孔140,或者第一活动板150滑动至封盖第一通孔140连通第一腔体110的开口端处,以封堵第一通孔140,又或者似乎第一活动板150滑动至封盖第一通孔140远离第一腔体110的开口端处,以封闭第一通孔140。第二活动板250开启或封堵第二通孔240的方式与第一活动板150开启或封堵第一通孔140的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150可伸出第一壳体130外以开启第一通孔140,第二活动板250内缩于第二腔体210内以开启第二通孔240。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活动板150伸出壳体外,可与第二活动板250叠合,并抵触推动第二活动板250内缩于第二腔体210内,第一活动板150穿过第二通孔240,也内缩于第二腔体210内,第一活动板150与第二活动板250叠合并共同远离第二通孔240,以使得第一通孔140与第二通孔240对接连通。
可选的,当第一主体100设有多个第一活动板150和多个第一通孔140时,第二主体200设有多个第二活动板250和多个第二通孔240时,也可以是部分第一活动板150可内缩于第一腔体110内以开启第一通孔140,对应的部分第二活动板250外伸于第二壳体230外以开启第二通孔240,第二活动板250可与第一活动板150叠合,并推动第一活动板150内缩于第一腔体110内,第一活动板150与第二活动板250共同远离第一通孔14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对第一活动板150封堵或开启第一通孔140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对第二活动板250封堵或开启第二通孔240的方式也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分别内缩于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以分别开启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并使得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连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设有驱动第一活动板150滑动的第一伸缩杆160,第二主体200设有弹性连接第二活动板250的第一弹性件260,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伸缩杆160处于收缩状态,并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封堵第一通孔140,第二活动板250在第一弹性件26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封堵第二通孔240,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伸缩杆160处于伸长状态,并推动第一活动及第二活动板250共同远离第二通孔240,第一弹性件260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16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背面133的法向。第一伸缩杆160一端收容于第一腔体110内,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板150。第一伸缩杆160在驱动力作用下可收缩于第一腔体110,或部分伸出于第一腔体110,从而可带动第一活动板150滑动。第一主体100设有固定于第一壳体130内,并对第一伸缩杆160滑动导向的第一导向杆161。第一伸缩杆160远离第一活动板150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杆161滑动配合。第一伸缩杆160对第一活动板150的推动力大于第一弹性件260的弹性回复力,以使得第一伸缩杆160可将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一并推动至内缩于第二腔体210内的位置。第一弹性件260始终对第二活动板250提供滑动至与第二通孔240配合的回复力。
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伸缩杆160拉动第一活动板150至封堵第一通孔140的位置,第一弹性件260的弹性作用力驱动第二活动板250滑动至封堵第二通孔240的位置。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伸缩杆160推动第一活动板150至开启第一通孔140的位置,并经第一活动板150将第二活动板250一并推动至第二腔体210内。
可选的,第一弹性件260为矩形弹簧。第一弹性件260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板250,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壳体230内侧。
可选的,第一活动板150的周侧设有可弹性形变的第一密封条,以使得第一密封条与第一通孔140内壁紧密密封配合。第二活动板250的周侧设有可弹性形变的第二密封条,以使得第二密封条与第二通孔240内壁紧密密封配合。
可选的,如图14所示,当第一主体100设有多个第一活动板150和多个第一通孔140时,第二主体200设有多个第二活动板250和多个第二通孔240时,第一主体100还设有弹性连接第一活动板150的第二弹性件170,第二主体200还设有驱动第二活动板250滑动的第二伸缩杆270。第二弹性件170与第一弹性件260大致相同,第二伸缩杆270与第一伸缩杆160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壳体230内设有与第二伸缩杆270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杆271。第二弹性件170作用于第一主体100的另一第一活动板150,第二伸缩杆270作用于第二主体200的另一第二活动板250。第二伸缩杆270对第二活动板250的推动力大于第二弹性件170的弹性回复力,以使得第二伸缩杆270可将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一并推动至内缩于第一腔体110内的位置。第二弹性件170始终对第一活动板150提供滑动至与第二通孔240配合的回复力。
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伸缩杆270处于收缩状态,并带动第二活动板250封堵第二通孔240,第一活动板150在第二弹性件17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封堵第一通孔140。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伸缩杆270处于伸长状态,并推动第二活动及第一活动板150共同收容于第一腔体110内,第二弹性件170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之间设有密封圈90,密封圈90密封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之间的间隙,并围合于第一通孔140与第二通孔240对接区域的周侧。
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圈90固定于第一背面133或第二背面233。密封圈90围合于第一通孔140在第一背面133的开口端周侧,或围合于第二通孔240在第二背面233的开口端周侧。第一主体100可设有多个密封圈90,每一个密封圈90对应围合于每一第一通孔140周侧。或者是,第二主体200设有多个密封圈90,每一密封圈90对应围合于每一第二通孔240周侧。当然,还可以是一个密封圈90围合于多个第一通孔140或第二通孔240周侧。密封圈90可密封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之间的间隙,防止声音从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之间的间隙泄露。可选的,密封圈90材质为硅胶材质、泡棉材质、或橡胶材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第一主体100设有固定于第一背面133的第一密封圈90,第二主体200设有固定于第二背面233的第二密封圈90,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叠合时,第一密封圈90与第二密封圈90抵触后构成密封圈9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5,发声装置1000还包括连接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传动机构400,传动机构400还连接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至少一者,传动机构400将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的翻转力矩传递至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的至少一者,以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分别同步远离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相对第二主体200翻转过程中,可以是第一主体100接收驱动力,也可以是第二主体200接收驱动力,或者是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均接收驱动力。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之间通过设置转轴相互翻转。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发声装置1000还包括连接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的转轴基座500。转轴基座500设有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30的第一转轴510和转动连接第二壳体230的第二转轴520。第一壳体130经第一转轴510可相对转轴基座500转动,第二壳体230经第二转轴520可相对转轴基座500转动,以实现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可相互翻转。
可选的,传动机构400连接于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230,以使得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对转轴基座500同步转动。
具体的,第一壳体130的第一连接边缘135设有转动连接第一转轴510的第一凸起138,第一凸起138上设有与第一转轴510同轴的第一齿轮1381。第二壳体230的第二连接边缘235设有转动连接第二转轴520的第二凸起238,第二凸起238上设有与第二转轴520同轴的第二齿轮2381。传动机构400设有第一传动齿轮410和与第一传动齿轮410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420,第一传动齿轮410和第二传动齿轮420均转动连接转轴基座500,并分别与第一齿轮1381和第二齿轮2381啮合。
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00还设有第一齿条430、第一驱动齿轮440和第一链条450。第一齿条430固定于第一伸缩杆160。第一驱动齿轮440转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30,并与第一齿条430啮合,第一链条450套设于第一传动齿轮410和第一驱动齿轮440上,以将第一传动齿轮410的转动力矩传递至第一驱动齿轮440上。当第一壳体130相对转轴基座500转动翻转时,第一壳体130经第一齿轮138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410转动,第一传动齿轮410经第一链条450带动第一驱动齿轮440转动,第一驱动齿轮440带动第一齿条430滑动,第一齿条430带动第一伸缩杆160伸缩,以实现推拉第二活动板250开启或封堵第一通孔140。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主体200设有第二伸缩杆270时,传动机构400还设有第二齿条431、第二驱动齿轮441和第二链条451。第二齿条431固定于第二伸缩杆270。第二驱动齿轮441转动连接于第二壳体230,并与第二齿条431啮合,第二链条451套设于第二传动齿轮420和第二驱动齿轮441上,以将第二传动齿轮420的转动力矩传递至第二驱动齿轮441上。当第一壳体130相对转轴基座500转动翻转时,第二壳体230经第二齿轮2381带动第二传动齿轮420转动,第二传动齿轮420经第二链条451带动第二驱动齿轮441转动,第二驱动齿轮441带动第二齿条431滑动,第二齿条431带动第二伸缩杆270伸缩,以实现推拉第二活动板250开启或封堵第二通孔240。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150的活动力矩和第二活动板250的活动力矩来自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翻转力矩,也就是说第一活动板150相对第一壳体130滑动,与第一壳体130相对第二壳体230转动是同步的,第二活动板250相对第二壳体230滑动,与第二壳体230相对第一壳体130转动是同步的。
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壳体130相对第二壳体230展开,利用传动机构400的传动作用力,同步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运动至分别封堵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位置,实现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隔绝,即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相互独立发声。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壳体130相对第二壳体230叠合,利用传动机构400的传动作用力,同步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运动至分别开启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位置,实现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即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共同构建成推挽式扬声器结构。也就是说,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的断开或连通,以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翻转的机械运动方式所控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电子信号控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断开或连通,也就是第一活动板150相对第一壳体130的运动与第一壳体130相对第二壳体230的运动独立分开,第二活动板250相对第二壳体230的运动状态与第二壳体230相对第一壳体130的有的运动状态独立分开。例如,如图16所示,基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设有驱动第一驱动齿轮440转动的第一电机180,第一电机180可接收电子驱动信号。电子驱动信号可来自传感器、显示屏300的触控模块、处理器、开关按键等器件。第一电机180驱动第一驱动齿轮440转动,第一驱动齿轮440带动第一齿条430滑动,进而驱动第一伸缩杆160伸缩,以推拉第一活动板150开启或封堵第一通孔140。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主体200设有第二伸缩杆270时,第二主体200设有驱动第二驱动齿轮441转动的第二电机280,第二电机280可接收电子驱动信号。电子驱动信号可来自传感器、显示屏的触控模块、处理器、开关按键等器件。第二电机280驱动第二驱动齿轮441转动,第二驱动齿轮441带动第二齿条431滑动,进而驱动第二伸缩杆270伸缩,以推拉第二活动板250开启或封堵第二通孔240。
第一电机180驱动第一驱动齿轮440转动,可以是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展开状态下,也可以是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状态下。第二电机280驱动第二驱动齿轮441转动,可以是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展开状态下,也可以是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状态下。故,第一活动板150开启或封堵第一通孔140,第二活动板250开启或封堵第二通孔240,与第一主体100相对第二主体200展开或叠合相独立。在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发送第一电子驱动信号至第一电机180、第二电极,以驱动第一伸缩杆160拉动第一活动板150封堵第一通孔140,以及驱动第二伸缩杆270拉动第二活动板250封堵第二通孔240。在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发送第二电子驱动信号至第一电机180、第二电极,以驱动第一伸缩杆160推动第一活动板150开启第一通孔140,以及驱动第二伸缩杆270推动第二活动板250开启第二通孔240,从而实现利用电子驱动信号控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断开或连通。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板150开启或封堵第一通孔140的运动方式还可以采用非滑动方式,第二活动板250开启或封堵第二通孔240的运动方式可以采用非滑动方式。
例如,基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方式,请参阅图17,第一活动板150可翻转地开启或封堵第一通孔140,第二活动板250可翻转地开启或封堵第二通孔240。
具体的,第一主体100设有收容于第一腔体110内,并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30的第一转动件181。第一转动件181的一端可相对第一通孔140翻转,第一转动件181可相对第一通孔140翻转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板150,以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可翻转至封堵第一通孔140状态,或转动至开启第一通孔140状态。同理,第二主体200设有收容于第二腔体210内,并转动连接第二壳体230的第二转动件281。第二转动件281的一端可相对第二通孔240翻转,第二转动件281可相对第一通孔140翻转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板250,以带动第二活动板250可翻转至封堵第二通孔240状态,或转动至开启第二通孔240状态。第一转动件181的驱动方式和第二转动件281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与图示实施相类似结构,第一转动件181可经传动机构400接收第一壳体130相对第二壳体230的转动力矩,第二转动件281可经传动机构400接收第二壳体230相对第一壳体130的转动力矩。也可以是,采用与图示实施例相类似的结构,第一转动件181接收第一电机180转动扭矩,第二转动件281接收第二电机280转动扭矩。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板150开启或封堵第一通孔140的活动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第二活动板250开启或封堵第二通孔240的活动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第一活动板150滑动并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30,第二活动板250滑动并转动连接第二壳体230。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的断开或连通,与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叠合或展开,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请参阅图18和图19,本申请还提供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翻转地相互叠合或展开;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展开。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展开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连通,以实现第三腔体作为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共同的腔体,从而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推挽式扬声器结构,使得发声装置1000的低频更纯净,输出声音质量更高。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隔绝,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分别独立发声,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双扬声器结构。当发声装置1000应用于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可在展开形态下,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并且可以利用发声装置1000的推挽式发声结构,获得纯净的声音,提高用户体验。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便于携带,且满足常规声音输出要求。
具体的,第一主体100设有连通第一腔体110的第一通道182,第二主体200设有连通第二腔体210的第二通道282,第二通道282远离第二腔体210的一端与第一通道182对接,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通道182和第二通道282相隔绝,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通道182与第二通道282相连通。
第一通道182形成于第一壳体130内。第一通道182可形成于第一壳体130内的另一壳体内,也可以是由第一壳体130与第一壳体130内其他器件围合的空间所形成。第一通道182的一端连通第一腔体110,另一端邻近第二通道282。第二通道282形成于第二壳体230内。第二通道282可形成于第二壳体230内另一壳体内,也可以是由第二壳体230与第二壳体230内其他器件围合的空间所形成。第二通道282的一端连通第二腔体210,另一端邻近第一通道182。
本实施例中,转轴基座500设有以连通或断开第一通道182和第二通道282的转接通道590。开启或关闭转接通道590,以实现隔断或连通第一通道182与第二通道282,进而实现隔绝或连通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互叠合,第一通道182与第二通道282分别旋转至与转接通道590的两开口错开的位置,以使得转接通道590关闭,从而第一通道182与第二通道282相互断开。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互展开,第一通道182与第二通道282分别旋转至与转接通道590的两开口正对的位置,以使得转接通道590开启,从而第一通道182与第二通道282经转接通道590相连通。
更为具体的,如图20和图21所示,第一主体100设有第一箱体191,第二主体200设有第二箱体291,发声装置1000还包括连接第一箱体191和第二箱体291的连接管道600,连接管道600设有柔性部610,柔性部610至少对应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之间可折叠区域,第一腔体110设置于第一箱体191,第二腔体210设置于第二箱体291,第一通道182和第二通道282共同形成于连接管道600内,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活动隔板580抵持挤压柔性部610,以使柔性部610的相对两内壁闭合,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活动隔板580远离柔性部610,以使柔性部610相对的两内壁张开。
连接管道600设有连接柔性部610的第一管道620和第二管道630,第一管道620连接第一箱体191,第二管道630连接第二箱体291。第一通道182设置于第一管道620内,第二通道282设置于第二管道630内,转接通道590设置于柔性部610。利用柔性部610可形变压缩或扩张,从而实现断开或开启转接通道590。
具体的,活动隔板580设置于第一转轴510和第二转轴520之间,转轴基座500还设有连接于活动隔板580、第一转轴510、第二转轴520的传动机构400,传动机构400将第一转轴510和第二转轴520的转动扭矩传递至活动隔板580,以使活动隔板580运动至隔断或开启转接通道590的位置。转接通道590设置于转轴基座500顶部,活动隔板580在转轴基座500的顶部及底部之间来回滑动。
可选的,活动隔板580滑动连接转轴基座500。活动隔板580滑动方向垂直第一转轴510。传动机构400设有固定连接活动隔板580的传动齿条460。传动齿条460与第一传动齿轮410啮合,以及与第二传动齿轮420啮合。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叠合,第一传动齿轮410和第二传动齿轮420带动传动齿条460朝靠近转轴基座500顶部滑动,即带动活动隔板580滑动至靠近转轴基座500顶部,此时活动隔板580将转接通道590隔断,从而将第一通道182与第二通道282隔断,以使得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隔绝。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展开,第一传动齿轮410和第二传动齿轮420带动传动齿条460朝靠近转轴基座500底部滑动,即带动活动隔板580滑动至靠近转轴基座500底部,此时活动隔板580与转接通道590分离,从而将第一通道182与第二通道282连通,以使得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
当活动隔板580滑动至转轴基座500顶部,活动隔板580挤压柔性部610,从而使得转接通道590断开,即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隔绝。当活动隔板580滑动至转轴基座500底部,活动隔板580远离柔性部610,从而转接通道590开启,即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之间的空间更易于压缩,从而更加便于隔断连接管道600,以便于将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隔绝,保证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独立,以及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相互独立工作。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处于非叠合状态,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之间的空间便于增大,从而便于连接管道600处于开启状态,进而便于将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即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呈完全展开或半展开状态时,连接管道600都可以处于开启的状态,也就是转接通道590将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的状态,从而使得发声装置1000可以利用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结合第三腔体发声,以获得纯净声音,提高声音质量。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分别通过第一转轴510和第二转轴520相互翻转运动,当然,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的转动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如图14所示,发声装置1000包括连接于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转轴900,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通过转轴900相互翻转。转轴900固定于第一壳体130,第二壳体230设有转动连接转轴900的转动臂,转动臂可绕转轴900转动,以带动第二壳体230相对第一壳体130翻转。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均是通过转轴结构相互翻转,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结构。
请参阅图22、图23和图24,提供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发声装置1000包括连接于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之间的柔性层700,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通过柔性层700弯曲形变而相互翻转。
具体的,柔性层700具有第一固定边710和与第一固定边710相对第二固定边720。第一固定边7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边缘135,第二固定边72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边缘235。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展开时,柔性层700处于展平状态,此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完全隔绝。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叠合时,柔性层700处于弯曲状态,此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发声装置1000可获得推挽式扬声器结构,以提高声音输出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之间设置柔性层700,可以增加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的叠合方式。例如,将第一壳体130的其中一个边角与第二壳体230的处于斜对角上的边角相叠合,即第一壳体130的其中一个第一腔体110与第二壳体230的其中一个第二腔体210连通,而第一壳体130的另一个第一腔体110与第二壳体230的另一个第二腔体210相错开,使得第一主体100的部分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主体200的部分第二电声单元220构成推挽式扬声器结构,而另一部分第一电声单元120与另一部分第二电声单元220仍然处于相互独立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25和图26,提供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伸缩地相互靠拢或远离,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远离,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靠拢。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相互伸缩地运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远离运动,使得发声装置1000呈伸长展开状态。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靠拢运动,使得发声装置1000呈收缩状态。当发声装置1000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带动显示屏300呈展平或折弯状态。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远离,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以便于电子设备获得较大显示面积。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靠拢,显示屏300处于折弯状态,便于携带电子设备。
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互伸长远离时,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分离,进而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分离,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隔绝,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分别独立发声,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双扬声器结构。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靠拢时,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抵触,从而便于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共同形成第三腔体,以实现第三腔体作为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共同的腔体,从而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推挽式扬声器结构,使得发声装置1000的低频更纯净,输出声音质量更高。
具体的,第一主体100朝向第二主体200的一侧设有连通第一腔体110的第一通孔140,第二主体200朝向第二主体200的一侧设有连通第二腔体210的第二通孔240,发声装置1000包括连接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伸缩结构1100,伸缩结构1100设有分别与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可滑动地开启或闭合的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伸缩结构1100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分别运动至开启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处,以使第一通孔140与第二通孔240连通,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伸缩结构1100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分别运动至封堵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处。
第一通孔140开设于第一壳体130朝向第二壳体230的第一侧面134,第二通孔240开设于第二壳体230朝向第一壳体130的第二侧面234。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靠拢时,第一壳体130朝向第二壳体230的第一侧面134,与第二壳体230朝向第一壳体130的第二侧面234相抵接,以便于第一通孔140与第二通孔240连通。
第一活动板150可在伸缩结构1100的作用下滑动至内缩于第一腔体110位置,以开启第一通孔140。第二活动板250可在伸缩结构1100的作用下滑动至内缩于第二腔体210位置,以开启第二通孔240。第一活动板150也可在伸缩结构1100的作用滑动至封堵第一通孔140位置,第二活动板250也可在伸缩结构1100的作用下滑动至封堵第二通孔240的位置。
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靠拢时,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分别内缩于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以分别开启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从而使得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形成第三腔体。
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远离时,第一活动板150和第二活动板250分别滑动至封堵第一通孔140和第二通孔240位置,以使得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隔绝,且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均为封闭腔体。
更为具体的,伸缩结构1100包括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一连接件1101和第二连接件1102,第一连接件1101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主体100,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二主体200,第二连接件1102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主体200,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一主体100,第一活动板150设置于第二连接件1102滑动连接第一主体100的一端,第二活动板250设置于第二连接件1102滑动连接第二主体200的一端。
第一连接件110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边缘135,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二壳体230,第一连接件1101相对第二壳体230滑动方向平行第一表面132,以使得第一壳体130可相对第二壳体230滑动伸缩。第二连接件110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边缘235,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一壳体130,第二连接件1102相对第一壳体130滑动方向平行第一表面132。
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靠拢时,第一连接件1101滑动连接第二壳体230的一端向第二腔体210内滑动收缩,从而带动第二活动板250向第二腔体210内滑动收缩,第二连接件1102滑动连接第一壳体130的一端向第一腔体110内滑动收缩,从而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向第一腔体110内滑动收缩,进而第一通孔140与第二通孔240连通,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互远离时,第一连接件1101滑动连接第二壳体230的一端向靠近第二通孔240滑动,从而带动第二活动板250封堵第二通孔240,第二连接件1102滑动连接第一壳体130的一端向靠近第一通孔140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封堵第一通孔140,以使得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隔绝。
请参阅图27、图28、图29和图30,提供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伸缩结构1100包括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柔性件1103,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至少一者设有卷绕轴1104,柔性件1103可绕设于卷绕轴1104上,以带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靠拢收缩,第一活动板150设置于柔性件1103连接第一主体100的一端,第二活动板250设置于柔性件1103连接第二主体200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之间设置可伸缩的柔性件1103,使得第一主体100可相对第二主体200滑动伸缩并且翻转运动,且第一主体100可靠拢于第二主体200的第二连接边缘235或第二端部边缘236两个位置,以实现发声装置1000可具备多种推挽式扬声器结构。
具体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卷绕轴1104设置于第二壳体230邻近第二连接边缘235处。柔性件1103一端连接第一壳体130,柔性件1103另一端可卷绕于卷绕轴1104上。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连接边缘235靠拢时,柔性件1103可较大部分卷绕于卷绕轴1104上,第一壳体130第一侧面134与第二壳体230的第二侧面234抵接,柔性件1103一端内缩于第一腔体110内,以使得第一活动板150开启第一通孔140,柔性件1103另一端带动第二活动板250被卷绕于卷绕轴1104上,以开启第二通孔240,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30内邻近第一连接边缘135的第一腔体110与第二壳体230内邻近第二连接边缘235的第二腔体210连通,此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
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端部边缘236靠拢时,柔性件1103可一部分卷绕于卷绕轴1104上,另一部分伸出,并可呈弯曲状态,以使得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叠合,第一背面133与第二背面233贴合,且第一壳体130靠近第二端部边缘236。柔性件1103的一端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封堵第一侧面134上的第一通孔140,进而第一背面133的第一通孔140可与第二背面233上的第二通孔240连通,此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以使得邻近第一连接边缘135的第一腔体110与邻近第二端部边缘236的第二腔体210连通,从而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另一中结构形式的推挽式扬声器结构,以增加发声装置1000的发声多样性。
当柔性件1103完全展开时,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分离,柔性件1103的一端带动第一活动板150封堵第一侧面134的第一通孔140,另一端带动第二活动板250封堵第二侧面234的第二通孔240,以使得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完全隔绝,此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
通过柔性件1103连接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并且柔性件1103可卷绕于卷绕轴1104上,使得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可滑动伸缩,而且还可以翻转折叠,以增加发声装置1000的展开或收拢形态,增加发声装置1000的多样性。
请参阅图31和图32,提供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对固定,发声装置1000包括连接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连接部1200,连接部1200设有连通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的连通通道1201,以及设有开启或关闭连通通道1201的隔板1202,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隔板1202关闭连通通道1201,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隔板1202开启连通通道1201。
本实施例中,连通通道1201一端与第一腔体110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210连通。隔板1202滑动设置于连接部1200,并且隔板1202在连通通道1201位于两端之间的位置滑动。当隔板1202滑动至隔断连通通道1201的位置,使得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隔绝,且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均为封闭腔体,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分别独立发声。当隔板1202滑动至开启连通通道1201的位置,使得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形成第三腔体,从而发声装置1000获得推挽式扬声器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一体设置,第一表面132与第二表面232平齐,第一背面133与第二背面233平齐,第一端部边缘136与第二端部边缘236相互远离。第一腔体110邻近第一端部边缘136,第二腔体210邻近第二端部边缘236。第一电声单元120可作为受话器使用,也可作为扬声器使用。第二电声单元220可作为单独的扬声器使用。连接部1200可设置与第一壳体130、第二壳体230一体成型的壳体,从而使得发声装置1000具有完整外壳。连通通道1201可由设置于壳体内器件的内腔形成,也可由设置于壳体内器件与壳体所围合的腔体形成。
通过隔板1202开启或关闭连通通道1201,使得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或断开,从而使得发声装置1000具备两种发声模式,并且当发声装置1000的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时,发声装置1000发声更加纯净,声音输出质量提高。利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固定,可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结构更加稳固。当发声装置1000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发声装置1000可与不易折叠弯曲的显示屏300稳固连接,并且使得电子设备结构稳固,便于使用。
可选的,连接部1200设置电机1203和传动机构400,传动机构400连接电机1203和隔板1202。电机1203提供转动扭矩,传动机构400将电机1203的转动扭矩传递至隔板1202,以驱动隔板1202滑动,从而实现开启或关闭连通通道1201,即实现断开或连通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以实现控制发声装置10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
请参阅图33和图34,提供第七实施例,发声装置1000包括第一主体100和与第一主体100相叠合或展开的第二主体200,第一主体100设有第一腔体110和第一电声单元120,第二主体200设有第二腔体210;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110形成第一电声单元120的音腔,第二腔体2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独立;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连通并共同构成第一电声单元120的音腔。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相互独立,第一主体100单独构成发声装置1000的发声部分。第二主体200可相对第一主体100展开或叠合,以改变发声装置1000的形态,从而满足发声装置1000的使用多样性。第二主体200可作为第一主体100的扩展结构,辅助第一主体100发声,第二腔体210与第一腔体110连通后形成的第三腔体,第三腔体空间增大,可提高第一电声单元120的低频声音质量。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展开时,发声装置1000可提供支撑结构,以便于发声装置1000应用于电子设备,可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屏300进行展开,使得电子设备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当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时,发声装置1000便于携带。
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0作为封闭腔体,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作为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后腔,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声音可经第一出音孔131出射至发声装置1000外。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腔体作为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后腔,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声音可以经第一出音孔131出射至发声装置1000外,而第二出音孔231可被封堵,以避免第一电声单元120出现声短路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以是相展开状态,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以是相叠合状态,其相关结构与图示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在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也可以是相叠合状态,而在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以是相展开状态,其相关结构与图示实施例类似,在此也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隔绝或连通的结构形式可参照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110形成第一电声单元120的音腔,第二腔体210作为独立腔体,使得发声装置1000可利用第一电声单元120单独发声,以满足常规声音输出要求,而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构成第一电声单元120音腔,使得第一电声单元120的音腔增大,从而使得发声装置1000在另一形态下,第一电声单元120的低频声音输出质量提高,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在不同形态变化下可输出不同的声音效果,满足多样化出声要求。
可选的,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通过转轴900以翻转运动的方式相互叠合或展开,也可以是通过连接件柔性件1103,以柔性件1103弯曲或展平的方式带动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相叠合或展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5和图36,提供第八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二腔体210内设置倒相管211。
本实施例中,倒相管211具有第一开口端2111和与第一开口端2111相对的第二开口端2112。第一开口端2111朝向第二腔体210外侧设置,第二开口端2112朝向第二腔体210内侧设置。倒相管211的第一开口端2111与第一出音孔131连通,以便于将第二腔体210内的气流从第一开口端2111经第一出音孔131释放出去。
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隔绝,即倒相管211与第一电声单元120的音腔隔绝,第一腔体110作为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后腔,第一腔体110为封闭音腔,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声音经第一出音孔131发出,以使得发声装置1000可以获得常规扬声器结构。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形成第一电声单元120的后腔,且第三腔体内设置倒相管211。第一电声单元120朝第三腔体内发出振动波,与第一电声单元120朝第三腔体外发出的振动波相位相反,然而由于振动波的惯性滞后,第三腔体内的振动波传导至倒相管211,经倒相管211射出后再次形成相位相反的振动波,使得倒相管211输出的振动波与第一电声单元120朝第三腔体外发出的振动波刚好产生共振,使得发声装置1000出射的低频声音更佳优异。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常规的扬声器结构,在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下,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倒相管211可与第一电声单元120共同协作,使得发声装置1000获得倒相管式扬声器结构。发声装置1000可以利用第一电声单元120朝第三腔体外发出的声波与倒相管211朝第三腔体发出的声波共振,进而在声压不变的情况下,扩展了低频。发声装置1000在第二状态下,与常规封闭式扬声器相比,当常规封闭式扬声器需要达到同等低频效果下,封闭式扬声器的后腔需要扩大,也就是说,发声装置1000用于发声的第三腔体可比密闭式扬声器的后腔小70%,因此发声装置1000在第二状态下对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要求比常规的密闭式扬声器更低。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下,倒相管211可以减小低频下限频率附近的振动波振幅失真。也就是说,发声装置1000在第二状态下,可以达到效率高、低频特性好、较小体积就可满足较优的低频特性等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以是相展开状态,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以是相叠合状态,其相关结构与图示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在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也可以是相叠合状态,而在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主体100与第二主体200可以是相展开状态,其相关结构与其他实施例类似,在此也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隔绝或连通的结构形式可参照其他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7和图3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0,电子设备2000包括发声装置1000,电子设备2000还包括显示屏300。显示屏300包括第一部分310和与第一部分310相对的第二部分320。第一部分310连接第一壳体130,第二部分320连接第二壳体230。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230共同对显示屏300进行承载,并且显示屏300的显示面背向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230,以便于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以及便于显示屏300显示图像画面。
在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分别固定贴合于第一表面132和第二表面232,显示屏30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之间的柔性可弯曲部330。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展开时,柔性可弯曲部330处于展平状态,并且与第一部分310及第二部分320平齐,即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电子设备2000可呈现大屏幕形态,以便于获得较大显示面积显示画面。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叠合时,柔性可弯曲部330处于弯折状态,即显示屏300处于折叠状态,显示屏300位于发声装置1000外侧,电子设备2000可呈现常规手机形态,便于携带。
在第一实施例中,及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0处于展开形态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相互独立发声,即电子设备2000可获得多个独立发声的扬声器结构。当电子设备2000处于折叠形态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可结合第三腔体共同构建推挽式扬声器结构,以使得电子设备2000输出的声音质量提高。
在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0处于折叠形态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当电子设备2000处于展开形态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
在第六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0内还设有屏幕转轴2100,屏幕转轴2100用于卷绕第一部分310,从而便于显示屏300收缩或展开。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互伸长展开时,第一部分310从屏幕转轴2100上释放,以使得第一部分310与第二部分320平齐,从而显示屏300处于展平状态,此时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电子设备2000在获得较大显示面积的屏幕,同时可以获得相互独立的双扬声器结构。当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相互靠拢收缩时,第一部分310卷绕于屏幕转轴2100上,或者显示屏300处于折叠状态态,从而电子设备2000获得常规屏幕显示画面,并且获得推挽式扬声器结构,提高声音输出质量。
在第七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分别固定于贴合于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230,由于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230一体固定,从而整个显示屏300可固定贴合与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230上,发声装置1000对显示屏300可有效支撑稳固。显示屏300可以为非折叠显示屏,以便于电子设备2000简化结构,且可提供多种发声模式。
在第八实施例中,显示屏300与发声装置1000的连接形式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2000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2000、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被嵌入在眼镜中的设备或者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设备,或其他可佩戴式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2000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系统)、实现这些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的功能的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2000。
在图37的示例性配置中,电子设备2000是便携式设备,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或者其他具备电池的便携式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图37仅为示例性的举例。
可选的,电子设备2000为手机,发声装置1000为电子设备2000提供声音输出的器件。当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电子设备2000可以获得不同发声模式,以增加电子设备2000声音输出多样性。
通过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110形成第一电声单元120的音腔,第二腔体210形成第二电声单元220的音腔,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相互独立,而发声装置10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连通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构成第一电声单元120和第二电声单元220的共同音腔,第一电声单元120朝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第二电声单元220朝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从而发声装置1000可以提供两种发声效果,满足多样化要求。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是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34)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多个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腔体和多个第二电声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腔体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电声单元对应多个所述第二腔体设置;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形成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以使得所述发声装置获得多个独立的扬声器结构;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形成第三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以一个对多个,或多个对一个,或多个对多个,或一一对应的方式连通,以形成不同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所述第二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振动波与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振动波反相设置,以使得所述发声装置获得多种不同形式的推挽式扬声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翻转地相互叠合或展开;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展开;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叠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一通孔活动配合的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通孔和与第二通孔活动配合的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分别封堵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分别远离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沿所述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开启或封堵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动板沿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开启或封堵所述第二通孔滑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可翻转地开启或封堵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动板可翻转地开启或封堵所述第二通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还连接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至少一者,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的翻转力矩传递至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至少一者,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分别同步远离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叠合并共同远离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滑动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主体设有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第一弹性件,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并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封堵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动板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封堵所述第二通孔,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并推动所述第一活动及所述第二活动板共同远离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主体设有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板滑动的第二伸缩杆,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并带动所述第二活动板封堵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活动板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封堵所述第一通孔,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并推动所述第二活动及所述第一活动板共同收容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间隙,并围合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接区域的周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翻转地相互叠合或展开;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叠合;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展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主体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靠近,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断开,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箱体,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设有柔性部,所述柔性部至少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可折叠区域,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共同形成于所述连接管道内,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设置活动隔板,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活动隔板抵持挤压所述柔性部,以使所述柔性部的相对两内壁闭合,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活动隔板远离所述柔性部,以使所述柔性部相对的两内壁张开。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转轴基座,所述转轴基座设有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转轴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转轴,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转轴基座还设有连接于所述活动隔板与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转动扭矩传递至所述活动隔板,以使所述活动隔板挤压或远离所述柔性部。
15.如权利要求2~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转轴,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通过所述转轴相互翻转。
16.如权利要求2~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柔性层,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通过所述柔性层弯曲形变而相互翻转。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具有远离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边缘,所述第二主体具有远离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部边缘,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一电声单元邻近所述第一端部边缘,所述第二腔体及所述第二电声单元邻近所述第二端部边缘。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声单元沿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一所述第一腔体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声单元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及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腔体沿所述第二端部边缘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一所述第二腔体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声单元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伸缩地相互靠拢或远离,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远离,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互靠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主体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通孔,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滑动地开启或闭合的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伸缩结构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分别运动至开启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以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伸缩结构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分别运动至封堵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结构包括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体,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柔性件,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至少一者设有卷绕轴,所述柔性件可绕设于所述卷绕轴上,以带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靠拢或收缩,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于所述柔性件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活动板设置于所述柔性件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对固定,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连通通道,以及设有开启或关闭所述连通通道的隔板,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隔板关闭所述连通通道,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隔板开启所述连通通道。
25.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叠合或展开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多个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腔体,多个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腔体设置;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多个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多个所述第二腔体与多个所述第一腔体相互独立,以使得所述发声装置获得多个独立的扬声器结构;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并共同构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其中,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以一个对多个,或多个对一个,或多个对多个,或一一对应的方式连通,以形成不同的音腔,以使得所述发声装置获得多种不同形式的推挽式扬声器结构。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倒相管。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展开;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叠合。
28.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叠合;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展开。
2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28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3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相靠拢或展开,以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呈弯曲状态或展平状态,所述第一主体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多个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腔体,多个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腔体设置;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多个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多个所述第一腔体与多个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获得多个独立的扬声器结构;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并共同构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其中,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以一个对多个,或多个对一个,或多个对多个,或一一对应的方式连通,以形成不同的音腔,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获得多种不同形式的推挽式扬声器结构。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设有倒相管,所述倒相管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电声单元,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腔体形成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共同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构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所述第二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振动波与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振动波反相设置。
33.如权利要求30~3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展开,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靠拢。
34.如权利要求30~3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靠拢,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展开。
CN202110008815.4A 2021-01-05 2021-01-05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69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815.4A CN112769989B (zh) 2021-01-05 2021-01-05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128762 WO2022148117A1 (zh) 2021-01-05 2021-11-04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815.4A CN112769989B (zh) 2021-01-05 2021-01-05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989A CN112769989A (zh) 2021-05-07
CN112769989B true CN112769989B (zh) 2023-04-28

Family

ID=75699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8815.4A Active CN112769989B (zh) 2021-01-05 2021-01-05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9989B (zh)
WO (1) WO20221481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9989B (zh) * 2021-01-05 2023-04-28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66463A (zh) * 2021-01-05 2021-05-28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86021A (zh) * 2021-05-18 2021-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11909B (zh) * 2021-05-26 2024-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音频控制方法、音频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17957292U (zh) * 2022-07-26 2022-12-0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和可卷曲的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8720A1 (en) * 2010-07-23 2013-03-13 Nec Corporation Vib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034270A (zh) * 2015-03-19 2016-10-19 深圳纽斯声学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多腔体低音箱及内置该低音箱的电视机
CN106534422A (zh) * 2016-11-28 2017-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组件、音箱和移动终端
CN107360484A (zh) * 2017-07-28 2017-11-1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种音效的音箱
CN208540153U (zh) * 2018-06-01 2019-02-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209964287U (zh) * 2019-04-18 2020-01-1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0016619U (zh) * 2019-04-18 2020-02-0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11586219A (zh) * 2020-05-14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26441A (zh) * 2020-06-29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56903A (zh) * 2020-07-01 2020-10-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770221A (zh) * 2020-07-07 2020-10-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35756B1 (ko) * 2005-05-18 2006-10-17 주식회사 팬택 스피커음의 방사를 개선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03219475U (zh) * 2013-05-03 2013-09-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具有可扩展音腔的音箱结构和移动设备
CN112769989B (zh) * 2021-01-05 2023-04-28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99014B (zh) * 2021-04-26 2023-03-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8720A1 (en) * 2010-07-23 2013-03-13 Nec Corporation Vib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034270A (zh) * 2015-03-19 2016-10-19 深圳纽斯声学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多腔体低音箱及内置该低音箱的电视机
CN106534422A (zh) * 2016-11-28 2017-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组件、音箱和移动终端
CN107360484A (zh) * 2017-07-28 2017-11-1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种音效的音箱
CN208540153U (zh) * 2018-06-01 2019-02-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209964287U (zh) * 2019-04-18 2020-01-1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0016619U (zh) * 2019-04-18 2020-02-0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11586219A (zh) * 2020-05-14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26441A (zh) * 2020-06-29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56903A (zh) * 2020-07-01 2020-10-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770221A (zh) * 2020-07-07 2020-10-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989A (zh) 2021-05-07
WO2022148117A1 (zh) 2022-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9989B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00137A1 (zh) 电子设备
JP2834012B2 (ja) スピーカ収納型電話機
US6292573B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ollapsible speaker enclosure
CN105518567B (zh) 便携式终端
WO2020077782A1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US7583938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speaker unit
CN100579142C (zh) 折叠式携带终端装置
WO2022253048A1 (zh) 电子设备
WO2020011073A1 (zh) 受话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301191B (zh) 屏幕组件、音频播放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792336A (zh) 一种音箱
WO2022148116A1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68682A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2247828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2689220A (zh) 电子设备
CN201657237U (zh) 一种具有可扩展音腔的便携通讯终端
WO2022218007A1 (zh)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5967900A (zh) 电子设备
CN113286021A (zh) 电子设备
JP2004153589A (ja) 携帯通信端末
CN214413033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7911963B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411426B (zh) 电子设备
CN219980854U (zh) 壳体组件、防护件及智能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