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602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6021A
CN113286021A CN202110538597.5A CN202110538597A CN113286021A CN 113286021 A CN113286021 A CN 113286021A CN 202110538597 A CN202110538597 A CN 202110538597A CN 113286021 A CN113286021 A CN 113286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peaker
electronic device
shell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85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小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85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60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6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组件、柔性屏模组、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柔性屏模组连接于第一壳体,且至少部分容纳于壳组件内。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设于壳组件内。第二壳体能够相对第一壳体移动以使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且使柔性屏模组进出壳组件。上述电子设备,在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可以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即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两个声源共同形成的声场也因此发生改变,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音效。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一般配备有扬声器,扬声器可用于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扬声器的位置一般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位置相对固定,其音效存在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提升电子设备的音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
柔性屏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壳组件内;
第一扬声器,设于所述壳组件内;及
第二扬声器,设于所述壳组件内;
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且使所述柔性屏模组进出所述壳组件。
上述电子设备,第二壳体能够相对第一壳体移动,以带动柔性屏模组进出壳组件,在柔性屏模组伸出壳组件后,电子设备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使用体验;在展开于第二壳体的柔性屏模组收回于壳组件内后,电子设备的外观尺寸可以相应缩减,以提升便携性能。在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可以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即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两个声源共同形成的声场也因此发生改变,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音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二位置;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一位置;
图5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6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例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12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三扬声器、第四扬声器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二位置;
图13为图12所示电子设备的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三扬声器、第四扬声器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一位置;
图14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扬声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二位置;
图16为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二位置;
图17为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二位置;
图18为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第二壳体处于第二位置。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 10、壳组件 12、第一壳体
12a、第一端 12b、第三端 12c、第一出音孔
14、第二壳体 14a、第二端 14b、第四端
14c、第二出音孔 142、后盖 16、收容空间
20、柔性屏模组 20a、固定部 20b、自由部
30、引导件 40、摄像头模组 50、驱动机构
70、张紧组件 71、活动件 81、第一扬声器
81a、前腔 81b、后腔 811、罩壳
813、电声单元 83、第二扬声器 85、第三扬声器
87、第四扬声器 90、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电子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壳组件10、柔性屏模组20和引导件30。壳组件10为中空结构,柔性屏模组20、引导件30等均可设置在壳组件10。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未图示)和电池(未图示),电路板和电池均可以设置于壳组件10。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存储单元和基带芯片等。柔性屏模组20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柔性屏模组20及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供电。当然,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40,摄像头模组40与电路板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摄像头模组4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或者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100。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3、图4和图5,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壳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第二壳体14和第一壳体12能够相对运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4和第一壳体12滑动连接。换言之,第二壳体14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例如,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中的一者可以设有滑轨,另一者可沿滑轨滑动,以使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2的远离第二壳体14的一端产生相互靠近或者相背远离的运动。
第二壳体14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结合图4,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第二壳体14在第二位置时(可参考图1),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便于携带。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后文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类似的表述均是指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的相对位置。为简化表述,“第二壳体14位于第一位置”或者“在第一位置时”这种类似的表述是指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处于第一位置,“第二壳体14位于第二位置”或者“在第二位置时”这种类似的表述是指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处于第二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位置作为参考,可以更清楚地确定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以及第一壳体12的远离第二壳体14的一端的位置。以图4为例,当第二壳体14处于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的最左侧即是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的最右侧即是第一壳体12的远离第二壳体14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的整机宽度大于在第二位置的宽度,以使暴露的柔性屏模组20的宽度尺寸可变。换言之,电子设备10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可变。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接口例如数据线插孔或者充电线插孔或者耳机插孔可以设置于宽度方向的端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的整机长度大于在第二位置的长度,以使暴露的柔性屏模组20的长度尺寸可变。换言之,电子设备100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可变。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接口例如数据线插孔或者充电线插孔或者耳机插孔可以设置于长度方向的端部。
请参阅图6和图7,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可以共同形成收容空间16。可以理解的是,收容空间16可以随着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的相对移动而发生变化。收容空间16可用于放置引导件30、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元器件。柔性屏模组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20a和自由部20b,固定部20a设置于第一壳体12并与第一壳体12的位置相对固定,在第二位置时柔性屏模组20绕过引导件30,且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容纳于壳组件10内,以使部分柔性屏模组20隐藏于壳组件10,隐藏于壳组件10内的部分柔性屏模组20可不用于显示。换言之,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可以使得至少部分自由部20b展开于第二壳体14,或使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自由部20b收回壳组件10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两物的位置相对固定意即两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能产生相对运动,位置相对固定的两物可以存在物理上的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结构实现间接连接。以固定部20a与第一壳体12为例,固定部20a与第一壳体12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是固定部20a与第一壳体12直接接触,例如采用螺纹紧固件或者卡持等方式实现固定部20a与第一壳体12的直接固定,也可以是固定部20a通过粘胶层、中间连接板等结构实现固定部20a与第一壳体12的间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部20a和自由部20b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区分,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处于第二位置时,外露于壳组件10的那部分柔性屏模组20即为柔性屏模组20的固定部20a,收容于壳组件10内的那部分柔性屏模组20即可视为自由部20b。
进一步,第二壳体14可以包括后盖142,在第二位置时后盖142覆盖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后盖142可以设置透光区域,在第二位置时收容于壳组件10的那部分柔性屏模组20也可以用于显示,以使用户能够从透光区域查看柔性屏模组20显示的信息,进而拓展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场景。例如,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无需设置前置摄像头,采用后置式的摄像头模组40即可实现自拍、视频通话等功能。透光区域可以由透明玻璃构成,亦可以是后盖142的开孔形成。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至第一位置后,收容于壳组件10的至少部分柔性屏模组20暴露。暴露的柔性屏模组20可用于显示,以使得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阅图8和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设置于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引导件30可以引导柔性屏模组20变形并展开于第二壳体14。引导件30可以将柔性屏模组20的弯曲半径限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避免弯曲半径过小造成柔性屏模组20的损伤。当然,引导件30也可以避免柔性屏模组20弯曲半径过大造成电子设备100厚度过大。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可为带有凸齿的转轴结构,柔性屏模组20通过啮合等方式与引导件30相联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时,通过引导件30带动啮合于引导件30上的部分柔性屏模组20移动并展开或收回壳组件10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还可为不附带齿的圆轴。在第二壳体14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件30将贴合于引导件30上的部分柔性屏模组20撑开,以使更多的柔性屏模组20暴露于壳组件10外侧,并处于平展状态。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可以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14,在逐步展开柔性屏模组20的过程中,引导件30可随柔性屏模组20的移动而转动,以减小柔性屏模组20在展开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并减小引导件30与柔性屏模组20的接触部位的磨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引导件30也可固定在第二壳体14上,引导件30具有光滑的表面。在将柔性屏模组20展开的过程中,引导件30通过其光滑的表面与柔性屏模组20可滑动接触。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可以和第二壳体14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型,引导件30可以视为第二壳体14的一部分,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绕过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并伸入壳组件10内。
在第二壳体14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柔性屏模组20可通过引导件30带动收回,即使得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那部分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组件10内。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驱动机构50,驱动机构50可设置在壳组件10内,驱动机构50可与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14相联动,以驱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进而带动柔性屏模组20展开或收回。
参阅图8和图9,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张紧组件70,柔性显示模组20的自由部20b与张紧组件70相联动,在第二壳体14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张紧组件70对自由部20b施加拉伸力,利用引导件30对柔性显示模组20的抵持作用,可以使得整个自由部20b承受拉伸力,进而使得自由部20b平整地收回壳组件10内,即张紧组件70带动柔性显示模组20复位。张紧组件70也可用于在柔性显示模组20伸出壳组件10的过程中对自由部20b施加拉伸力,以使得柔性显示模组20能够平整地展开至第二壳体14。在柔性显示模组20收回于壳组件10内后,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便携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组件70设于壳组件10内并与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连接。张紧组件70可以包括弹性件(未图示)和活动件71,活动件71转动连接于第二壳体14。弹性件可以为扭簧,扭簧的一个自由端连接于第二壳体14,扭簧的另一自由端连接于活动件71,且扭簧套设于活动件71。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扭簧产生扭转变形并通过活动件71对柔性屏模组20施加张紧力。
在柔性屏模组20伸出壳组件10的过程中,即第二壳体14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带动活动件71相对第二壳体14转动,以释放卷绕于活动件71的柔性屏模组20,弹性件积蓄弹性势能,活动件71对柔性屏模组20施加的张紧力为阻力,以使柔性屏模组20能够平整地展开于第二壳体14;在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组件10的过程中,即第二壳体14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活动件71复位,活动件71对柔性屏模组20施加的张紧力为动力,以使柔性屏模组20能够平稳地收回壳组件10,以使自由部20b卷绕于活动件7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组件70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壳体1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张紧组件70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形式。例如,活动件71、弹性件可以省略,张紧组件70包括弹性绳,弹性绳连接于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14,且弹性绳连接于自由部20b,以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过程中利用弹性绳对柔性屏模组20施加张紧力即可。又如,在电子设备100包括驱动机构50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50可以和张紧组件70的活动件71连接。在柔性屏模组20伸出壳组件10的过程中,驱动机构50逐渐释放柔性屏模组20并对柔性屏模组20施加张紧力,以使柔性屏模组20平整地展开于第二壳体14;在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组件10的过程中,驱动机构50带动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逐渐卷绕于活动件71上,以使柔性屏模组20平稳地收回壳组件10内。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50可以为电机,也可以为电机与齿轮组的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可以视为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面积达到最大状态,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壳体14不能再相对第一壳体12继续作相背远离运动。在第二位置时,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面积达到最小状态,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壳体14不能再相对第一壳体12作相向靠近运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通过在第二壳体14或者第一壳体12或者引导件30上设置限位结构来实现。例如,第二壳体14上可以设置弹片,第一壳体12上可以设置两个卡槽,在第一位置时,弹片与其中一个卡槽卡合,从而实现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在第一位置的定位;在第二位置时,弹片与另一个卡槽卡合,从而实现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在第二位置的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还可以设置多个中间位置,以实现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在多个中间位置的定位,并使得柔性屏模组20在不同的中间位置具有不同的显示面积,从而拓展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场景。多个中间位置也可以采用限位结构实现,例如通过弹片与卡槽的配合即可实现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在多个中间位置的定位。
继续参考图9,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第一扬声器81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4和自由部20b中的一者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二扬声器83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4和自由部20b的余下两者中的一者的位置相对固定。在第二壳体14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相互远离。结合图7,在第二壳体14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相互靠近。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81可以与柔性屏模组20的固定部20a或者第一壳体12固定连接,以使第一扬声器81的位置与第一壳体12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二扬声器83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4或者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以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过程中实现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的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参阅图10和图1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81可以与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扬声器81的位置与自由部20b的位置的相对固定。第二扬声器83可以与第二壳体14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自由部20b相对第二壳体14运动,同样可以实现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的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的结构参数、性能参数可以相同。换言之,“第一”“第二”的限定是为了便于描述方案,不应理解为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的结构参数、性能参数必然不同。例如,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扬声器83”也可以视为“第一扬声器81”,“第一扬声器81”也可以视为“第二扬声器83”。
上述电子设备100,第二壳体14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以带动柔性屏模组20展开于第二壳体14或者收回壳组件10内。在至少部分柔性屏模组20伸出壳组件10并展开于第二壳体14后,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使用体验;在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柔性屏模组20收回于壳组件10内后,电子设备100的外观尺寸可以相应缩减,以提升便携性能。由于第一扬声器81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4和自由部20b中的一者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二扬声器83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4和自由部20b的余下两者中一者的位置相对固定,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可以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即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两个声源共同形成的声场也因此发生改变,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音效。
例如,在第二位置时,相比第一位置,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较小、辐射的宽度也相对较小,在外放参数(频率、响度等)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扬声器81的声音与第二扬声器83的声音共同形成的声场在声音响度上可以产生明显的提升。在第一位置时,相比第二位置,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较大、辐射的宽度也相对较大,在外放参数(频率、响度等)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扬声器81的声音与第二扬声器83的声音共同形成的声场在声场宽度上明显扩大。换言之,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可以产生明显不同的音频体验,也即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与形态相匹配的音频体验,获得更好的音效。
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存在多个中间位置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壳体14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外露于壳组件10的那部分柔性屏模组20可以正常显示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此时,由于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之间的距离相比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同样可以发生变化,因此两个声源(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共同形成的声场也可以产生变化,从而产生不同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音频体验。换言之,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在柔性屏模组20相对壳组件10伸缩后,电子设备100的音效可以适应性地改变,从而适应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面积的变化,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扬声器81连接于第一壳体12,第二扬声器83连接于第二壳体14为例。参阅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扬声器83与第一扬声器81从壳组件10的同侧出声。具体地,结合图13,第一壳体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2a和第三端12b,第二壳体14具有相对的第二端14a和第四端14b,第一端12a和第二端14a位于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方向的一侧,第三端12b和第四端14b位于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方向的相对的另一侧。第一端12a可以设有第一出音孔12c以用于第一扬声器81的出声,第二端14a可以设有第二出音孔14c以用于第二扬声器83的出声。
继续参阅图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12a、第二端14a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底部,第三端12b和第四端14b位于电子设备100的顶部。其中,“底部”“顶部”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柔性屏模组20沿竖向(本申请中即为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正常显示的情况下,显示画面的顶部对应的那部分电子设备100即为电子设备100的顶部,显示画面的底部对应的那部分电子设备100即为电子设备100的底部。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音孔12c设置于第一壳体12的底部,第二出音孔14c设置于第二壳体14的底部。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第一出音孔12c与第二出音孔14c之间的距离也发生变化。
参阅图14,图14示意性地给出了第一扬声器81的部分结构。第一扬声器81可以包括罩壳811和电声单元813,电声单元813在通电时能够发声。罩壳811可以呈中空的矩形块状,电声单元813设置于罩壳811内且将罩壳811分隔为前腔81a和后腔81b,前腔81a和后腔81b通过电声单元813例如电声单元813的振膜实现相互隔离。后腔81b被密封,罩壳811开设有连通于前腔81a的通孔以用于声音的传出。前腔81a的通孔对应第一壳体12的第一出音孔12c设置,以使电声单元813发出的声音能够通过第一出音孔12c传输至电子设备100外。当然,第二壳体14可以设置辅助的出音孔以在第二位置或者中间位置时使得第一扬声器81的声音能够顺利传输至电子设备100外,以避免第二壳体14对第一出音孔12c的遮挡。第二扬声器83的结构与之相同或类似,且第二扬声器83的电声单元和第一扬声器81的电声单元813的性能可以相同以简化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在壳组件10的装配,并简化其使用配置,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结构的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第一扬声器81的后腔81b和第二扬声器83的后腔均可以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第一扬声器81的前腔81a和第二扬声器83的前腔可以独立设计以避免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的声音产生相互干扰,以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音效。
进一步,参考图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组件10即第二壳体14处于第二位置时,在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上,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之间的距离D小于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可以设定为一个相对较小的数值。例如,该预设距离可以设置为1mm~5mm。示例性地,当该预设距离取为5mm时,在第二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4.5mm,或者3mm,或者2mm等。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组件10即第二壳体14处于第二位置时,在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上,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间隔设置。进一步,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81的中心与第二扬声器83的中心连线所形成的直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该预设距离设置得较小时,在第二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在外放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视为一个声源。在外放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独立设置的第一扬声器81或第二扬声器83,该声源中的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的共同形成的声场在声音响度上可以产生明显的提升。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组件10即第二壳体14处于第二位置时,在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上,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可以至少部分重叠设置。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81的中心与第二扬声器83的中心连线所形成的直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呈夹角设置。例如,第一扬声器81可以设置得更靠近柔性屏模组20所在侧,第二扬声器83则可以设置得更靠近后盖142所在侧,当第二壳体1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可以重叠设置。当然,两者在重叠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相互抵接。在第二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在外放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视为一个声源。在外放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独立设置的第一扬声器81或第二扬声器83,该声源中的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的共同形成的声场在声音响度上可以产生明显的提升。
进一步,参考图16,在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组件10即第二壳体1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相抵接。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之间的距离为0。在第二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的位置相对固定,其可以视为一个声源且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声音响度。
参阅图1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缓冲件90,缓冲件90设置于第一扬声器81的朝向第二扬声器83的一侧、第二扬声器83的朝向第一扬声器81的一侧中的至少一者。缓冲件90可以但不限于为泡棉、海绵、橡胶片或硅胶片等,其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以避免第二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与第二扬声器83产生撞击,进而保证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与壳组件10的连接可靠性,并保证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的直接抵接或者第一扬声器81通过缓冲件90抵压第二扬声器83的设置,还可用于作为第二位置的触发信号。例如,在电子设备100包括驱动机构50的实施方式中,结合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在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的直接抵接或者第一扬声器81通过缓冲件90抵压第二扬声器83时,产生触发信号以用于断开驱动机构50的控制电路,进而对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或其他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当然,在电子设备100采用手动方式驱使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结构设置也可以用于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限位,以对电子设备10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或其他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这种设置方式,既可以节省传感器的数量、简化传感器在电子设备100的布置,亦可简化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定位结构,进而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元器件的布局紧凑性。
进一步,在引导件30转动连接于第二壳体14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角度传感器(未图示),角度传感器连接于第二壳体14及引导件30,以用于检测引导件30的旋转角度,角度传感器、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均与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通信连接,处理器用于根据旋转角度控制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外放参数。具体地,角度传感器可以采用霍尔传感器或者光电编码器,以用于测量引导件30的旋转角度。以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为例,角度传感器测量得出引导件30的旋转角度后,根据旋转角度可计算得出柔性屏模组20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长度,进而适应性地调整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声音特性(例如声音的频率、响度等),从而获得较好的外放效果。
示例性地,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可以采用相同的外放参数;在第二位置时,则可以控制第一扬声器81输出左声道、右声道中的一者,并控制第二扬声器83输出左声道、右声道中的另一者,从而使得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电子设备100具有明显不同的音效,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音频体验。示例性地,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第二壳体14在第二位置时,用户可以左手握持第二壳体14,右手握持第一壳体12,第一扬声器81可以输出右声道,第二扬声器83输出左声道,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音效。
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设有多个中间位置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位置设定不同的外放参数,以在不同位置实现不同的外放效果,进而丰富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使用场景。更进一步,可以对柔性屏模组20的伸出壳组件10的长度按区间进行划分,并根据长度区间设定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外放参数。在柔性屏模组20的伸出长度处于某一区间时,处理器可以直接将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外放参数设定为该区间对应的外放参数。示例性地,可以根据区间划分,在柔性屏模组20伸出壳组件10的长度越大时,第一扬声器81的右声道效果、第二扬声器83左声道效果越明显,从而提升电子设备100的音频体验。
上述配置方式,对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无中间位置或者中间位置较少的情况,也即柔性屏模组20的展开面积拥有更大的随机性时,仍然可以实现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外放参数与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面积较好地匹配,实现较好的音画匹配,提升用户的体验。上述划分区间的控制方式,还可以避免处理器频繁调整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发声特性,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其他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柔性屏模组20的展开长度,进而适应性地调整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外放参数,此处不再赘述。
再参阅图12和图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第三扬声器85设置于第一壳体12且从第三端12b出声,第四扬声器87设置于第二壳体14且从第四端14b出声。换言之,第三扬声器85与第一扬声器81相对设置并从第一壳体12的顶部出声,第四扬声器87与第二扬声器83相对设置并从第二壳体14的顶部出声,且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的过程中,第三扬声器85与第四扬声器87可以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第三扬声器85与第四扬声器87共同形成的声场也可以随着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而产生变化,从而匹配电子设备100的使用状态。第三扬声器85在第一壳体12的设置、第四扬声器87在第二壳体14的设置及其功能可以参考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例如,在第二位置时,第三扬声器85与第四扬声器87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小于预设距离。又如,在第二位置时,第三扬声器85直接抵接于第四扬声器87,或者通过另一缓冲件抵接于第四扬声器87,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包括功放驱动单元(未图示),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第三扬声器85及第四扬声器87均通信连接于功放驱动单元。例如,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第三扬声器85及第四扬声器87的性能参数可以相同,且可以通信连接于同一智能功放驱动单元,从而节省功放驱动单元的数量,节省器件成本并节省功放驱动单元的占用空间以提升器件布局的紧凑性并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进一步,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或者中间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第三扬声器85及第四扬声器87可以采用相同的外放参数,在提升电子设备100音效的同时降低软件配置的难度,并减小出错的概率。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包括两个功放驱动单元,两个功放驱动单元可以均为智能功放驱动单元。其中一个功放驱动单元通信连接于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另一个功放驱动单元通信连接于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的性能参数可以相同,且可以通信连接于同一功放驱动单元,从而节省功放驱动单元的数量,节省器件成本并节省功放驱动单元的占用空间以提升器件布局的紧凑性并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同理,第三扬声器85及第四扬声器87的性能参数可以相同,且可以通信连接于同一功放驱动单元,从而节省功放驱动单元的数量,节省器件成本并节省功放驱动单元的占用空间以提升器件布局的紧凑性并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或者中间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可以采用相同的外放参数,第三扬声器85及第四扬声器87则可以采用不同于第一扬声器81的外放参数,在提升电子设备100音效的同时也可以降低软件配置的难度,并减小出错的概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分别对应设有功放驱动单元且能够被独立控制。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每一扬声器可以对应设置智能功放驱动单元,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可以被独立控制并输出四声道的音频信号,以获得环绕声的效果。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的结构参数、性能参数可以相同。换言之,“第三”“第四”的限定是为了便于描述方案,不应理解为第三扬声器85与第四扬声器87的结构参数、性能参数必然不同。例如,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三扬声器85”也可以视为“第四扬声器87”,“第四扬声器87”也可以视为“第三扬声器85”。第三扬声器85、第四扬声器87的结构可以参考前述的第一扬声器81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中的一者包括高频单元,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中的另一者包括低频单元。其中,高频单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其通电时可以发出频率在3KHz~20KHz之间的声音,或者说其能耗主要用于产生该频段的声音;低频单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其通电时可以发出频率在200Hz~3000Hz之间的声音,或者说其能耗主要用于产生该频段的声音。低频单元有时也称为大振幅单元,其具有相对较好的低频特性,因此可用于提升低频效果进而提升声音的整体表现力。为简化表述,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中、低频可以统一视为低频,以在频率上区分于高频即可。本申请以第一扬声器81包括低频单元,第二扬声器83包括高频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一功放驱动单元和第二功放驱动单元,第一功放驱动单元与低频单元通信连接,第二功放驱动单元与高频单元通信连接。其中,第一功放驱动单元可以为智能功放驱动单元,其可以与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通信连接,智能功放驱动单元相比常规功放驱动单元具有更好的驱动性能,其能够使得低频单元的性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以提升低频单元的声音表现力;第二功放驱动单元可以为常规功放驱动单元,其可以与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通信连接,且由于高频单元可以具有相对较小的体积,因此可以节省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安装空间,并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及功耗。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切换至第一位置时,即至少部分柔性屏模组20伸出壳组件并展开于第二壳体14后,第一功放驱动单元和第二功放驱动单元均通电工作。当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即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柔性屏模组20收回于壳组件内后,第一功放驱动单元的控制电路断开,第二功放驱动单元通电工作。换言之,当电子设备100的柔性屏模组20具有大的显示面积时,低频单元和高频单元均可正常工作,低频单元可以提供较好的低音效果,高频单元则可以提供较好的高音效果,且第一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和第二扬声器83所形成的整体声音具有较宽的声场,电子设备100具有较好的音效;当电子设备100的柔性屏模组20具有相对较小的显示面积时,低频单元可正常工作以获得普通智能手机的音效,高频单元则不工作以降低能耗。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切换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第一功放驱动单元和第二功放驱动单元均通电工作,且在第二位置实现混音处理。其中,混音处理是指将两个以上的电声单元(例如扬声器)的声音信号通过混音技术合并成为一路声音信号,以避免两个以上的电声单元在相互靠近后产生声音信号相互干扰,造成声音相互叠加、抵消的问题。经混音处理的两个以上的扬声器相比单个扬声器可以获得更高的声音响度。
在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中的一者也可以包括高频单元,另一者包括低频单元。高频单元可以采用常规功放驱动单元驱动以节省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安装空间,并降低器件的成本及电子设备100的能耗,低频单元则可以采用智能功放驱动单元驱动以充分发挥低频单元的性能。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均可以正常工作,通过电子设备100的音频通路可分配四路不同的音频信号以实现更宽的声场和高低声音的混合,提升声音的低频表现力及整体声音的清晰度,即在电子设备100具备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时,输出更好的音质,获得更好的音效。第二壳体14在第二位置时,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中包括高频单元的扬声器可以不工作,利用低频单元即可获得普通智能手机的音效。当然,在第二位置时,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也可以均正常工作,经过混音处理亦可获得相对较高的声音响度,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音效。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中的一者包括高频单元、另一者包括低频单元的设置不是必须的。例如,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可以均为低频单元,或者均为高频单元,或者均为常规扬声器。当然,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缺省。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第三扬声器85,第四扬声器87缺省。又如,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第四扬声器87,第三扬声器85缺省。再如,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一扬声器81、第二扬声器83,第三扬声器85和第四扬声器87均缺省。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更多的扬声器例如第五扬声器、第六扬声器等,这些扬声器在电子设备100的位置可以进一步调整,以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音效,获得更好的立体声、环绕声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
柔性屏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且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壳组件内;
第一扬声器,设于所述壳组件内;及
第二扬声器,设于所述壳组件内;
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且使所述柔性屏模组进出所述壳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自由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自由部绕过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并容纳于所述壳组件内;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自由部中的一者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扬声器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自由部的余下两者中的一者的位置相对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自由部进出所述壳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由部收回所述壳组件后,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间隔设置或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由部收回所述壳组件后,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扬声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二扬声器与所述第一扬声器从所述壳组件的同侧出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二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移动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移动方向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扬声器从所述第一端出声,所述第二扬声器从所述第二端出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和所述第二扬声器中的一者包括高频单元,所述第一扬声器和所述第二扬声器中的另一者包括低频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功放驱动单元和第二功放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功放驱动单元与所述低频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功放驱动单元与所述高频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至少部分所述柔性屏模组伸出所述壳组件并展开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功放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功放驱动单元均通电工作;在第二位置时,展开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柔性屏模组收回于所述壳组件内,所述第一功放驱动单元通电工作,所述第二功放驱动单元的控制电路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至少部分所述柔性屏模组伸出所述壳组件并展开于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二位置时,展开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柔性屏模组收回于所述壳组件内;所述高频单元和所述低频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均通电工作,且在第二位置实现混音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扬声器和第四扬声器,所述第三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扬声器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且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和所述第三扬声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高频单元,所述第二扬声器和所述第四扬声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低频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任一种方案: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功放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三扬声器及所述第四扬声器均通信连接于所述功放驱动单元;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两个功放驱动单元,其中一个所述功放驱动单元通信连接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和所述第二扬声器,另一个所述功放驱动单元通信连接于所述第三扬声器和所述第四扬声器;
所述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三扬声器和所述第四扬声器分别对应设有功放驱动单元且能够被独立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模组沿所述引导件展开至所述第二壳体或者收回所述壳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角度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引导件以用于检测所述引导件的旋转角度,所述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二扬声器均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旋转角度控制所述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二扬声器的外放参数。
CN202110538597.5A 2021-05-18 2021-05-18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2860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597.5A CN113286021A (zh) 2021-05-18 2021-05-18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597.5A CN113286021A (zh) 2021-05-18 2021-05-18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021A true CN113286021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7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8597.5A Pending CN113286021A (zh) 2021-05-18 2021-05-1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60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242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225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oshiba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20100041440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53521A (zh) * 2012-12-03 2014-06-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触摸屏的便携式设备及其输出声音的方法
CN109462800A (zh) * 2018-12-28 2019-03-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声道的电子设备
CN111586219A (zh) * 2020-05-14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0180089A1 (ko) * 2019-03-04 2020-09-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오디오 데이터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WO2020231202A1 (ko) * 2019-05-15 2020-11-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 개의 스피커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2398986A (zh) * 2020-11-16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422721A (zh) * 2020-11-02 2021-0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音频输出方法
CN112769989A (zh) * 2021-01-05 2021-05-07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225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oshiba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20100041440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53521A (zh) * 2012-12-03 2014-06-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触摸屏的便携式设备及其输出声音的方法
CN109462800A (zh) * 2018-12-28 2019-03-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声道的电子设备
WO2020180089A1 (ko) * 2019-03-04 2020-09-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오디오 데이터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WO2020231202A1 (ko) * 2019-05-15 2020-11-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 개의 스피커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586219A (zh) * 2020-05-14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422721A (zh) * 2020-11-02 2021-0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音频输出方法
CN112398986A (zh) * 2020-11-16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69989A (zh) * 2021-01-05 2021-05-07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242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5859B (zh) 电子设备
EP1865690B1 (en) Portable terminal
KR20070097532A (ko) 광 필름을 갖는 태양 전지판
WO2012053939A2 (en) Mobile device
CN108566602A (zh)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KR101562585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060034355A (ko) 공명 공간을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의 스피커 장치
CN110677792B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9964100U (zh) 移动终端及安装驱动模组
CN113286021A (zh) 电子设备
US8503970B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with interchangeable speaker modules
WO2019072121A1 (zh) 电子设备及其中框结构
JP5057345B2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マイクロホン装置、携帯電話機、および導音部材
JP2008153801A (ja) 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機能を有する端末装置
US849844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0663490B1 (ko) 안테나 실장 공간을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의 스피커 장치
CN115379030A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KR20090088533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다기능 보호 케이스
CN210016591U (zh) 耳机及其线控器
US7747004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coustic usability
CN115412628A (zh) 电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10187312A (ja) 通話装置における受話口の構造および携帯電話機
EP3661184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image acquisition module
KR20070013632A (ko) 착탈식 확장장치를 구비한 모바일기기
WO2021169719A1 (zh) 终端保护壳及音频播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