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8988B - 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8988B
CN112768988B CN202011596139.9A CN202011596139A CN112768988B CN 112768988 B CN112768988 B CN 112768988B CN 202011596139 A CN202011596139 A CN 202011596139A CN 112768988 B CN112768988 B CN 1127689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shell
pin
outer iron
welding
pi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61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8988A (zh
Inventor
董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is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IWEB CONNEC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IWEB CONNEC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IWEB CONNEC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61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8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8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8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8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8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包括端子组件、内铁壳、外铁壳及防水护套;采用插脚配合上多段式设计的插脚槽道,改进内铁壳与外铁壳之间的连接固定构造,提高内铁壳与外铁壳之间组装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两者装配结合更加的精确、紧密且稳定,不易松动,提高整体性能;采用铆焊一体的结合式连接构造,该构造不但能够实现外铁壳对内铁壳的定位、引导、铆紧,提高内外铁壳连接固定性能的同时,降低不良品的产生,而且还能够将内外铁壳之间的焊接位置由边角处引申至外铁壳的底部外侧平面处,便于进行焊接操作,保证焊接结构的可靠性。本发明还公开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的组装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连接器母座的构造,特别涉及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连接器母座,特别是type-c连接器母座,一般包括端子组件、内铁壳、外铁壳和外水护套四大部分,端子组件是接触装置部分,内铁壳是安装固定端子组件,及适配连接器插头进行插拔的部分,外铁壳是安装固定内铁壳,提高连接器母座整体强度,及包覆内铁壳提高屏蔽性能的部分,防水护套是包覆连接器起防护防水作用的部分。防水连接器母座四大组成部分的组装流程如下:先将端子组件与内铁壳装配在一起,然后再将内铁壳与外铁壳装配在一起,最后再套上防水护套,形成防水连接器母座的整体。参见附图10至12,目前的连接器母座,内铁壳的横截面呈腰型状,外铁壳的横截面呈与内铁壳相适配的凵状,内铁壳卡装在外铁壳中;两者之间的结合,主要利用内外铁壳皆为金属构件,通过外铁壳弹性变形,将内铁壳夹紧固定,然后再在外铁壳三侧面交汇处的角落位置形成焊接窗口,从该焊接窗口处将内、外铁壳进一步焊接固定起来。目前的这种连接器母座构造,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内、外铁壳之间的整体结合度差,从而影响连接器母座的整体稳定性能。内、外铁壳连接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连接器母座的整体性能,因为连接器母座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面临连接器插头无数次的插拔、插拔时的拖拽摇晃等,如果内、外铁壳连接结合不稳定,便会直接导致内铁壳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松动情况。而目前的连接器母座的内、外铁壳仅仅依赖外铁壳的弹性变形进行夹紧固定,以及在角落处的点焊连接固定,其连接固定强度是有所不足的。第二,目前的连接器母座的内、外铁壳的连接固定配合构造不利于组装生产,并且容易产生次品。由于是利用外铁壳的弹性变形对内铁壳进行夹紧固定,因此,组装时是将内铁壳放置压入外铁壳中,那么,由于缺少对位、引导的辅助,无法准确判断内铁壳是否已经完全装配到位,也就是说,最后很可能导致内铁壳并未完全装配到位,内铁壳与外铁壳之间还存在较宽的间隙,导致次品的产生;而且,由于内外铁壳未装配到位,那么后续在角落处,也会进一步导致失焊的情况,不能从焊接窗口将内外铁壳焊接固定起来。而且,将内、外铁壳之间的焊接窗口设置在外铁壳三侧面交汇处的角落位置,本身也不方便进行焊接,更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组装时对内外铁壳进行定点对位焊接(两个立体部件相装配,焊接位置在角落处或者在边缝处,是不便于对位焊接的,特别是在自动化焊接时,难以准确定位找到焊接位置;最便于焊接的位置是在某一平面处)。并且,由于外铁壳该焊接窗口的存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屏蔽效果。第三,除了内铁壳与外铁壳之间的装配结合紧密度无法保证之外,由于防水护套是直接套上,缺少定位紧固的配合结构,无法保证防水护套的固定效果,也可能导致松脱或组装不到位的情况。因此,目前的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作出改进完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通过重新设计改进内铁壳与外铁壳之间的连接固定构造,提高内铁壳与外铁壳之间组装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两者装配结合更加的精确、紧密且稳定,不易松动,提高整体性能;采用铆焊一体的结合式连接构造,该构造不但能够实现外铁壳对内铁壳的定位、引导、铆紧,提高内外铁壳连接固定性能的同时,降低不良品的产生,而且还能够将内外铁壳之间的焊接位置由边角处引申至外铁壳的底部外侧平面处,便于进行焊接操作,保证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包括端子组件、内铁壳、外铁壳及防水护套,所述内铁壳的横截面呈腰型状,所述端子组件设置在内铁壳中,所述外铁壳的横截面呈与内铁壳相适配的凵状,所述内铁壳卡装在外铁壳中,所述防水护套从外部将卡装为一体之后的内铁壳与外铁壳套紧包裹住,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铁壳的左、右外侧壁部设置有卡槽,与内铁壳的卡槽相对应,所述外铁壳的左、右内侧壁部设置有梯形卡凸,所述梯形卡凸的上侧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内铁壳的底面的内侧中部设置避让缺口,所述内铁壳的底面在避让缺口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条状的左插脚、右插脚,所述左插脚、右插脚垂直于内铁壳的底面向外侧伸出,与内铁壳的左、右插脚相对应,所述外铁壳的底面对称设有左、右插脚槽道,所述左、右插脚槽道包括前端对接段、直行引导段、弧形引导段及末端焊接段,所述前端对接段为设置在外铁壳底部内侧面的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所述直行引导段与前端对接段相接,并垂直于外铁壳底面并往外铁壳底面的外侧面方向延伸,所述弧形引导段与直行引导段相接,且顺滑过渡,并逐渐呈弧形回折,所述末端焊接段与弧形引导段相接,且其为设置在外铁壳底部外侧面的方形开口槽,而且,所述左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的方形开口槽与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的方形开口槽相接通,形成焊接槽;所述内铁壳卡装到外铁壳中时,外铁壳左、右内侧壁部的梯形卡凸分别卡入内铁壳左、右外侧壁部的卡槽中,内铁壳的左插脚、右插脚分别插入外铁壳的左插脚槽道、右插脚槽道中,其中,左、右插脚分别因左、右插脚槽道的弧形引导段的变向而产生变形,进而使得内铁壳与外铁壳铆合连接固定,且,左、右插脚的末端分别伸出到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在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所形成的焊接槽内,将左、右插脚的末端与外铁壳相互焊接固定,形成焊接部。
进一步,所述内铁壳的左、右外侧壁部的卡槽设置在中间位置,且皆包括排列设置的两个;与外铁壳的卡槽相对应,所述外铁壳的左、右内侧壁部的梯形卡凸设置在中间位置,且皆包括排列设置的两个。
进一步,所述内铁壳的卡槽的形状与外铁壳的梯形卡凸的形状相适配,梯形卡凸卡入卡槽后,两者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
进一步,所述内铁壳的左插脚、右插脚为由内铁壳在成型时冲裁撕裂弯折而成,左插脚、右插脚的根部具有因弯折而形成的弧形过渡部;所述左插脚、右插脚的端部设置呈弧面状。
进一步,所述外铁壳的左插脚槽道、右插脚槽道的前端对接段所形成的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与内铁壳的左、右插脚的根部的弧形过渡部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外铁壳的左插脚槽道、右插脚槽道的弧形引导段呈“︵”状。
进一步,所述外铁壳的底部的外侧面对应左、右插脚槽道的弧形引导段,形成有呈“M”形的拱起部。
进一步,所述防水护套的内侧面,对应外铁壳的外侧面的呈“M”形的拱起部,设置有呈“W”形的凹嵌部。
一种实现所述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端子组件装配到内铁壳中;
2)将内铁壳与外铁壳上下对位配合,然后逐步卡入;此时,内铁壳的左、右插脚的端部,探入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的前端对接段的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进行对接定位;
3)内铁壳的左、右插脚逐步插入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在左、右插脚槽道的行引导段、弧形引导段的引导下,再配合梯形卡凸的引导斜面,使得外铁壳左、右内侧壁部的梯形卡凸分别卡入内铁壳左、右外侧壁部的卡槽中;至此,内、外铁壳组装配合到位,此时,内铁壳左、右插脚的末端分别伸出到外铁壳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位于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所形成的焊接槽内;
4)在焊接槽内,将左、右插脚的末端与外铁壳相互焊接固定,形成焊接部;
5)用防水护套从外部将卡装为一体之后的内铁壳与外铁壳套紧包裹住,使得外铁壳底部外侧面的呈“M”形的拱起部嵌入防水护套内侧面的呈“W”形的凹嵌部中,至此,形成防水连接器母座。
进一步,在进行步骤2)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内、外铁壳组装之前,对外壳体的左、右插脚槽道所处的部位进行加热,使得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处于热膨胀的状态;在进行步骤4)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内、外铁壳焊接完毕之后,进行骤冷,使得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收缩紧固。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重新设计改进内铁壳与外铁壳之间的连接固定构造,提高内铁壳与外铁壳之间组装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两者装配结合更加的精确、紧密且稳定,不易松动,提高整体性能;采用铆焊一体的结合式连接构造,该构造不但能够实现外铁壳对内铁壳的定位、引导、铆紧,提高内外铁壳连接固定性能的同时,降低不良品的产生,而且还能够将内外铁壳之间的焊接位置由边角处引申至外铁壳的底部外侧平面处,便于进行焊接操作,保证焊接结构的可靠性。特别是插脚槽道的多段式设计,除了配合插脚起到铆紧结合效果之外,还能起到装配对位、引导导向、优化焊接位置的多重作用。其中,前端对接段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可以很好地解决内外铁壳组装时以及插脚槽道配合时的对位问题,即使对位有些许偏差,由于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配合插脚,也能引导正位。直行引导段与前端对接段相接,并垂直于外铁壳底面并往外铁壳底面的外侧面方向延伸,可以保证内铁壳装配时的垂直下压,从而与外铁壳配合紧密。弧形引导段与直行引导段相接,且顺滑过渡,并逐渐呈弧形回折,起到走向变形,让插脚铆合紧固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改变焊接部位。末端焊接段与弧形引导段相接,且其为方形开口槽,而且,左插脚槽道的方形开口槽与右插脚槽道的相接通,形成焊接槽,如此一来,内外铁壳之间焊接部位便处于外铁壳底部外侧面,并非边角位置,便于自动化组装时的焊接工序进行,提高焊接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端子组件与内铁壳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铁壳与外铁壳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铁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外铁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外铁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插脚与插脚槽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防水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传统防水连接器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传统防水连接器母座的内、外铁壳配合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传统防水连接器母座的内、外铁壳配合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端子组件1;内铁壳2;卡槽21;避让缺口22;左插脚23;右插脚24;弧形过渡部25;外铁壳3;梯形卡凸31;引导斜面32;左插脚槽道33;右插脚槽道34;前端对接段35;直行引导段36;弧形引导段37;末端焊接段38;焊接槽39;防水护套4;“W”形的凹嵌部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包括端子组件1、内铁壳2、外铁壳3及防水护套4,所述内铁壳1的横截面呈腰型状(类似于腰型槽的腰型,也就是日常生活中type-c连接器插头的形状),所述端子组件1设置在内铁壳2中,所述外铁壳3的横截面呈与内铁壳相适配的凵状(外铁壳3的形状也可以说是没有上侧面和前侧面的腰型状),所述内铁壳2卡装在外铁壳3中,所述防水护套4从外部将卡装为一体之后的内铁壳2与外铁壳3套紧包裹住。所述内铁壳2的左、右外侧壁部设置有卡槽21,与内铁壳2的卡槽21相对应,所述外铁壳3的左、右内侧壁部设置有梯形卡凸31,所述梯形卡凸31的上侧设置有引导斜面32;所述内铁壳2的底面的内侧中部设置避让缺口22,所述内铁壳2的底面在避让缺口22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条状的左插脚23、右插脚24,所述左插脚23、右插脚24垂直于内铁壳2的底面向外侧伸出,与内铁壳2的左、右插脚23、24相对应,所述外铁壳3的底面对称设有左、右插脚槽道33、34,所述左、右插脚槽道33、34包括前端对接段35、直行引导段36、弧形引导段37及末端焊接段38,所述前端对接段35为设置在外铁壳3底部内侧面的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所述直行引导段36与前端对接段35相接,并垂直于外铁壳底3面并往外铁壳3底面的外侧面方向延伸,所述弧形引导段37与直行引导段36相接,且顺滑过渡,并逐渐呈弧形回折,所述末端焊接段38与弧形引导段37相接,且其为设置在外铁壳3底部外侧面的方形开口槽,而且,所述左插脚槽道33的末端焊接段38的方形开口槽与右插脚槽道34的末端焊接段38的方形开口槽相接通,形成焊接槽39;所述内铁壳2卡装到外铁壳3中时,外铁壳3左、右内侧壁部的梯形卡凸31分别卡入内铁壳2左、右外侧壁部的卡槽21中,内铁壳2的左插脚23、右插脚24分别插入外铁壳3的左插脚槽道33、右插脚槽道34中,其中,左、右插脚23、24分别因左、右插脚槽道33、34的弧形引导段37的变向而产生变形(利用片条状金属与槽道配合的弹性变形),进而使得内铁壳2与外铁壳3铆合连接固定,且,左、右插脚23、24的末端分别伸出到左、右插脚槽道33、34的末端焊接段38,在左、右插脚槽道33、34的末端焊接段38所形成的焊接槽39内,将左、右插脚23、24的末端与外铁壳3相互焊接固定,形成焊接部。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插脚槽道多段式设计的重要性。本申请的核心在于插脚与插脚槽道的多段式设计;多段式设计的插脚槽道除了配合插脚起到铆紧结合效果之外,还能起到装配对位、引导导向、优化焊接位置的多重作用。其中,前端对接段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可以很好地解决内外铁壳组装时以及插脚槽道配合时的对位问题,即使对位有些许偏差,由于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配合插脚,也能引导正位,如此一来便能,避免内外铁壳因为对位不正而引起的装配误差,导致内外铁壳之间间隙过大,结合不紧密。直行引导段与前端对接段相接,并垂直于外铁壳底面并往外铁壳底面的外侧面方向延伸,可以保证内铁壳装配时的垂直下压,从而与外铁壳配合紧密。弧形引导段与直行引导段相接,且顺滑过渡,并逐渐呈弧形回折,起到走向变形,让插脚铆合紧固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改变焊接部位。末端焊接段与弧形引导段相接,且其为方形开口槽,而且,左插脚槽道的方形开口槽与右插脚槽道的相接通,形成焊接槽,如此一来,内外铁壳之间焊接部位便处于外铁壳底部外侧面,并非边角位置,便于自动化组装时的焊接工序进行,提高焊接的可靠性。而且,传统的连接器是在内外铁壳装配后的左右角落处分别点焊,形成两个焊接部,费力麻烦,且效果不好;还有,在角落处设置焊接部位,使得外铁壳在该处预留孔洞,也影响屏蔽性能以及整体外形。本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在焊接槽的同一位置,将左、右插脚的末端与外铁壳相互焊接固定,形成一个焊接部,便捷易操作,且效果更好。外壳体无需再边角处预设孔洞,屏蔽性能和整体外形更好。
具体地,所述内铁壳2的左、右外侧壁部的卡槽21设置在中间位置,且皆包括排列设置的两个;与外铁壳的卡槽相对应,所述外铁壳3的左、右内侧壁部的梯形卡凸31设置在中间位置,且皆包括排列设置的两个。更具体地,所述内铁壳的卡槽的形状与外铁壳的梯形卡凸的形状相适配,梯形卡凸卡入卡槽后,两者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在此需要说明一下梯形卡凸与卡槽配合,和插脚与插脚槽道配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插脚与插脚槽道铆合固定(以及左、右插脚端部与外铁壳在焊接槽内的焊接固定),位于后部,那么梯形卡凸与卡槽的卡紧固定,位于中部,可以从整体上更加合理地提升整体稳定性。另外,梯形卡凸与卡槽的配合,还起到装配到位的定性作用,当梯形卡凸卡入卡槽中时,便预示着已经装配到位了,可以进行焊接操作了。当然,目前的技术中,在连接器领域,有很多梯形卡凸与卡槽相配合的应用场景,但是,由于起到定位导向的原因,为了让梯形卡凸能够顺利卡进卡槽中,卡槽的尺寸都会设计的较大,也即是说卡槽与卡凸的配合间隙较大,只能起到松动限位固定的作用,而本实施例中,由于插脚与插脚槽道配合的存在,使得内铁壳与外铁壳装配时,在内铁壳下压组装进入外铁壳的过程中,是精确引导导向,即使内铁壳的卡槽与外铁壳的梯形卡凸的配合间隙非常小,也能准确卡入,如此一来,便能大大提高卡槽与梯形卡凸的配合精度,保证内外铁壳之间的组装配合精度。
具体地,所述内铁壳2的左插脚23、右插脚34为由内铁壳在成型时冲裁撕裂弯折而成,左插脚23、右插脚24的根部具有因弯折而形成的弧形过渡部25;所述左插脚23、右插脚24的端部设置呈弧面状。更具体地,所述外铁壳3的左插脚槽道33、右插脚槽道34的前端对接段所形成的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与内铁壳2的左、右插脚的根部的弧形过渡部25相适配。在此要进行说明的是,V形开口槽的特征设计,除了上述提及的好处,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与插脚的根部的弧形过渡部相适配。由于左、右插脚是由金属冲裁撕裂弯折而成,那么必然的,插脚的根部会有一个弧形的过渡部,而并未完全的直角过渡,而插脚槽道的前端对接段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便可以很好地适配插脚根部的过渡部,避免产生干涉顶住,导致内铁壳的底面与外铁壳的底面无法紧贴。
具体地,所述外铁壳3的左插脚槽道33、右插脚槽道34的弧形引导段37呈“︵”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左插脚槽道、右插脚槽道可以由外铁壳冲裁撕裂成型,配合钻铣加工而成。在壳体上加工出槽道乃本领域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地,所述外铁壳3的底部的外侧面对应左、右插脚槽道33、34的弧形引导段37,形成有呈“M”形的拱起部。更具体地,所述防水护套4的内侧面,对应外铁壳3的外侧面的呈“M”形的拱起部,设置有呈“W”形的凹嵌部41。通过“M”形的拱起部与“W”形的凹嵌部41相配合,形成防水护套4的定位紧固配合结构,保证防水护套的固定效果,避免防水护套产生松脱或组装不到位的情况。
实现所述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端子组件1装配到内铁壳2中;
2)将内铁壳2与外铁壳3上下对位配合,然后逐步卡入;此时,内铁壳2的左、右插脚23、24的端部,探入外铁壳3的左、右插脚槽道33、34的前端对接段35的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进行对接定位;
3)内铁壳2的左、右插脚23、24逐步插入外铁壳3的左、右插脚槽道33、34,在左、右插脚槽道33、34的行引导段36、弧形引导段37的引导下,再配合梯形卡凸31的引导斜面32,使得外铁壳3左、右内侧壁部的梯形卡凸31分别卡入内铁壳2左、右外侧壁部的卡槽21中;至此,内、外铁壳2、3组装配合到位,此时,内铁壳2左、右插脚的末端分别伸出到外铁壳3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38,位于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所形成的焊接槽9内;
4)在焊接槽9内,将左、右插脚23、24的末端与外铁壳3相互焊接固定,形成焊接部;
5)用防水护套4从外部将卡装为一体之后的内铁壳2与外铁壳3套紧包裹住,使得外铁壳3底部外侧面的呈“M”形的拱起部嵌入防水护套4内侧面的呈“W”形的凹嵌部41中,至此,形成防水连接器母座。
实施例二
对于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的组装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在进行步骤2)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内、外铁壳组装之前,对外壳体的左、右插脚槽道所处的部位进行加热,使得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处于热膨胀的状态;在进行步骤4)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内、外铁壳焊接完毕之后,进行骤冷,使得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收缩紧固。之所要要进行这样的工艺设计,其原因如下:组装时,理想状态当然是内铁壳左、右插脚与外铁壳左、右插脚槽道,两者之间恰好相适配(两者尺寸刚好一致,或者槽道比插脚的尺寸略大一丁点);但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内、外铁壳都是由冲压、弯折、钻铣等金属加工工序进行制造,那么不可避免不会导致插脚与插脚槽道的尺寸存在公差(误差),但为了插脚与插脚槽道结合的紧密性,插脚槽道的尺寸往往会预窄不预宽,如果插脚槽道只是细微的窄些许,由于金属的弹性与延展性,插脚依然能够插入,但插入的过程不甚顺畅,影响装配的流畅度。但是,如果插脚槽道窄的过多了,那么便会导致插脚无法插入或者插入的过程中折歪折断等情况,从而产生不良品。为了使得内铁壳左、右插脚与外铁壳左、右插脚槽道的顺利流畅配合插入,并且尽量避免由于插脚槽道尺寸过窄的缺陷而导致内外铁壳组装不良品的产生,在组装的过程中设计对插脚槽道进行加热的步骤,利用插脚槽道加热后会提升弹性延展性,以及槽道尺寸加热膨胀与冷却收缩的效果,可以获得以下三大好处:一是提高了插脚插入槽道的流畅性,优化组装效果;二是尽可能地避免了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槽道尺寸过窄的缺陷而导致不良品;三是进一步提升了插脚与插脚槽道之间的铆合效果,因为槽道在加热冷却后会有收缩紧固的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包括端子组件、内铁壳、外铁壳及防水护套,所述内铁壳的横截面呈腰型状,所述端子组件设置在内铁壳中,所述外铁壳的横截面呈与内铁壳相适配的凵状,所述内铁壳卡装在外铁壳中,所述防水护套从外部将卡装为一体之后的内铁壳与外铁壳套紧包裹住,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铁壳的左、右外侧壁部设置有卡槽,与内铁壳的卡槽相对应,所述外铁壳的左、右内侧壁部设置有梯形卡凸,所述梯形卡凸的上侧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内铁壳的底面的内侧中部设置避让缺口,所述内铁壳的底面在避让缺口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条状的左插脚、右插脚,所述左插脚、右插脚垂直于内铁壳的底面向外侧伸出,与内铁壳的左、右插脚相对应,所述外铁壳的底面对称设有左、右插脚槽道,所述左、右插脚槽道包括前端对接段、直行引导段、弧形引导段及末端焊接段,所述前端对接段为设置在外铁壳底部内侧面的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所述直行引导段与前端对接段相接,并垂直于外铁壳底面并往外铁壳底面的外侧面方向延伸,所述弧形引导段与直行引导段相接,且顺滑过渡,并逐渐呈弧形回折,所述末端焊接段与弧形引导段相接,且其为设置在外铁壳底部外侧面的方形开口槽,而且,所述左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的方形开口槽与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的方形开口槽相接通,形成焊接槽;所述内铁壳卡装到外铁壳中时,外铁壳左、右内侧壁部的梯形卡凸分别卡入内铁壳左、右外侧壁部的卡槽中,内铁壳的左插脚、右插脚分别插入外铁壳的左插脚槽道、右插脚槽道中,其中,左、右插脚分别因左、右插脚槽道的弧形引导段的变向而产生变形,进而使得内铁壳与外铁壳铆合连接固定,且,左、右插脚的末端分别伸出到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在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所形成的焊接槽内,将左、右插脚的末端与外铁壳相互焊接固定,形成焊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铁壳的左、右外侧壁部的卡槽设置在中间位置,且皆包括排列设置的两个;与外铁壳的卡槽相对应,所述外铁壳的左、右内侧壁部的梯形卡凸设置在中间位置,且皆包括排列设置的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铁壳的卡槽的形状与外铁壳的梯形卡凸的形状相适配,梯形卡凸卡入卡槽后,两者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铁壳的左插脚、右插脚为由内铁壳在成型时冲裁撕裂弯折而成,左插脚、右插脚的根部具有因弯折而形成的弧形过渡部;所述左插脚、右插脚的端部设置呈弧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铁壳的左插脚槽道、右插脚槽道的前端对接段所形成的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与内铁壳的左、右插脚的根部的弧形过渡部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铁壳的左插脚槽道、右插脚槽道的弧形引导段呈“︵”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铁壳的底部的外侧面对应左、右插脚槽道的弧形引导段,形成有呈“M”形的拱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护套的内侧面,对应外铁壳的外侧面的呈“M”形的拱起部,设置有呈“W”形的凹嵌部。
9.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端子组件装配到内铁壳中;
2)将内铁壳与外铁壳上下对位配合,然后逐步卡入;此时,内铁壳的左、右插脚的端部,探入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的前端对接段的呈漏斗状的V形开口槽,进行对接定位;
3)内铁壳的左、右插脚逐步插入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在左、右插脚槽道的行引导段、弧形引导段的引导下,再配合梯形卡凸的引导斜面,使得外铁壳左、右内侧壁部的梯形卡凸分别卡入内铁壳左、右外侧壁部的卡槽中;至此,内、外铁壳组装配合到位,此时,内铁壳左、右插脚的末端分别伸出到外铁壳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位于左、右插脚槽道的末端焊接段所形成的焊接槽内;
4)在焊接槽内,将左、右插脚的末端与外铁壳相互焊接固定,形成焊接部;
5)用防水护套从外部将卡装为一体之后的内铁壳与外铁壳套紧包裹住,使得外铁壳底部外侧面的呈“M”形的拱起部嵌入防水护套内侧面的呈“W”形的凹嵌部中,至此,形成防水连接器母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2)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内、外铁壳组装之前,对外壳体的左、右插脚槽道所处的部位进行加热,使得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处于热膨胀的状态;在进行步骤4)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内、外铁壳焊接完毕之后,进行骤冷,使得外铁壳的左、右插脚槽道收缩紧固。
CN202011596139.9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12768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6139.9A CN112768988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6139.9A CN112768988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8988A CN112768988A (zh) 2021-05-07
CN112768988B true CN112768988B (zh) 2022-06-28

Family

ID=75696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6139.9A Active CN112768988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898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8445A1 (zh) * 2015-05-26 2016-12-01 蔡周贤 正反双向插接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和弹性卡扣
CN206148665U (zh) * 2016-10-18 2017-05-03 东莞伸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屏蔽罩的新型电子连接器
CN207353559U (zh) * 2017-09-18 2018-05-11 占立平 一种低成本、防水型TypeC连接器
CN109273907A (zh) * 2018-10-18 2019-01-25 王小敏 防水连接器及其生产制作方法
CN209526264U (zh) * 2018-12-07 2019-10-22 广州高普顿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Type C USB母座连接器
CN110676647A (zh) * 2019-10-21 2020-01-10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强度高且防水等级高的type-c连接器
CN210468248U (zh) * 2019-10-31 2020-05-05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方式的防水Type C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8445A1 (zh) * 2015-05-26 2016-12-01 蔡周贤 正反双向插接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和弹性卡扣
CN206148665U (zh) * 2016-10-18 2017-05-03 东莞伸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屏蔽罩的新型电子连接器
CN207353559U (zh) * 2017-09-18 2018-05-11 占立平 一种低成本、防水型TypeC连接器
CN109273907A (zh) * 2018-10-18 2019-01-25 王小敏 防水连接器及其生产制作方法
CN209526264U (zh) * 2018-12-07 2019-10-22 广州高普顿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Type C USB母座连接器
CN110676647A (zh) * 2019-10-21 2020-01-10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强度高且防水等级高的type-c连接器
CN210468248U (zh) * 2019-10-31 2020-05-05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方式的防水Type C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8988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189119A (ja) 端子金具のカバー
JP5107375B2 (ja) 接続端子
CN100414779C (zh) 一种连接组件
KR101568886B1 (ko) 단자 피팅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7123265A (ja) 電気接点
JP2005302573A (ja) 雌端子金具
US6174208B1 (en) Female terminal for a connector and a housing therefor
EP0693798B1 (en) Male terminal metal fixture
JP2001085113A (ja) シールド型コネクタ
CN112768988B (zh) 一种铆焊结合式防水连接器母座构造及其组装方法
JP2004335221A (ja) 圧接コネクタ
US20060172600A1 (en) Shielded connector, mating shielded connector and shielded connector assembly
US6702625B2 (en) Side spacer structure in connector
US20200136305A1 (en)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Electric Wire to Terminal
US10756450B2 (en) Terminal and electric wire with the same
JP2006216324A (ja) 端子金具
JP2003346958A (ja) 雌端子金具
JPH10162877A (ja) 端子金具
JP3319334B2 (ja) 圧接型端子金具
JP7001632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端子
JP7494786B2 (ja) 雌端子、及び雌端子の製造方法
JP7172938B2 (ja) 雄端子、および雄コネクタ
CN217507827U (zh) 一种线对板rf连接器
JPH07201396A (ja) 逆挿入防止用コネクタ
US10804625B2 (en) Terminal, method of connecting electric wire to terminal, and ji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303, Building 1, No.1, Zhupingsha Keji 5th Road, Wangniudu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215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Sisu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No.1 Shangnan Road, Shangjiao community,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SIWEB CONNECTOR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