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2561A - 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62561A CN112762561A CN202011497136.XA CN202011497136A CN112762561A CN 112762561 A CN112762561 A CN 112762561A CN 202011497136 A CN202011497136 A CN 202011497136A CN 112762561 A CN112762561 A CN 1127625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support
- electrode plate
- positiv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5—Collecting-electrodes
- B03C3/47—Collecting-electrodes flat, e.g. plates, discs, grat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66—Appl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techniques
- B03C3/70—Appl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techniques insulating in electric separator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和空气净化装置。该电子集尘器包括: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入风口和出风口;电极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板、多个负极板、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正极板和负极板交替排列且平行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支撑杆用于支撑多个正极板,第二支撑杆用于支撑多个负极板;陶瓷材质的绝缘端子,用于将第一支撑杆与壳体进行电气绝缘;绝缘端子的凸起收容于壳体上的孔中,主体一侧与壳体内壁贴合,另一侧与正极板贴合,设置于主体和/或凸起上的支撑孔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杆的端部;其中,第一支撑杆的端部收容于支撑孔内,第二支撑杆与壳体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延长电子集尘器的工作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洁净度的设备。
空气净化器采用的技术多种多样,其中静电集尘技术以结构简单、气流速度低、压力损失小、除尘效率高、能够除去的粒子粒径范围较宽、可净化温度较高含尘烟气、可以实现微机控制和远距离操作等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器中。
静电集尘技术是利用高压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收尘方法。但目前采用静电集尘技术的空气净化器普遍都存在工作寿命短、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延长电子集尘器的工作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入风口和出风口;电极板组件,所述电极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所述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交替排列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沿所述入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电极板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用于支撑所述多个正极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用于支撑所述多个负极板;绝缘端子,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壳体进行电气绝缘,其中所述绝缘端子的材质为陶瓷;所述绝缘端子包括: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壳体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面向所述壳体的正极板相贴合;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收容于所述壳体上开设的孔中;支撑孔,设置于所述主体和/或所述凸起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其中所述支撑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被配置为收容于所述支撑孔内,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集尘器中的正负极板交替排列,并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于壳体上,绝缘端子可以防止第一支撑杆与壳体电连接,从而防止正极板通过第一支撑杆与壳体电连接。陶瓷材质的绝缘端子,即陶瓷端子,具有较小的介电常数、较低的介质损耗、较高的机械强度,并且具有较高的介电强度、绝缘电阻和热导率等,因此可以承受较高的电压,且不容易被击穿。陶瓷端子的使用能够延长电子集尘器的使用寿命,并且不需要经常更换和维修陶瓷端子,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另一方面,陶瓷端子可以工作在高电压下且不易被击穿,因此正负极板之间就可以施加较高的电压,以对空气进行充分电离和吸附,可以提高电子集尘器的工作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孔为盲孔。
支撑孔的开口端位于主体的第二表面一侧。装配时,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位于支撑孔中,支撑孔的底壁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沿支撑杆轴向运动,支撑孔的侧壁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沿支撑杆径向运动。另外,第一支撑杆可以为光杆,支撑孔可以为光孔,便于加工和装配。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用于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
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支撑孔中设置有内螺纹。装配时,第一支撑杆的端部旋入支撑孔中,第一支撑杆与支撑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沿支撑杆轴向和径向运动,装配方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连接的第一紧固件,所述支撑孔与所述凹槽的底壁相连通。
第一支撑杆与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一紧固件的一侧可以与凹槽底壁相贴合。这样通过第一紧固件和凹槽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沿支撑杆轴向运动,通过支撑孔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沿支撑杆径向运动。这样在装配完全部正负极板后可以先通过第一紧固件将电极板组件初步固定,方便后续将电极板组件固定于壳体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
第一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方便加工和装配。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支撑孔的径向尺寸,且小于所述凹槽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第一紧固件可以收容于凹槽内,既可以起到对第一支撑杆运动的限制作用,且不影响靠近壳体的正极板与绝缘端子的贴合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收容所述凸起的孔的径向尺寸。
凸起收容于壳体上设置的孔中,绝缘端子可以通过主体与壳体内壁贴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板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间隔柱和至少一个第二间隔柱,所述第一间隔柱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正极板相隔,所述第二间隔柱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用于将相邻的两个负极板相隔,或将所述壳体与靠近所述壳体的负极板相隔;所述正极板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二孔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所述负极板开设有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三孔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所述第四孔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过;其中,所述第一间隔柱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四孔的直径,使得所述第一间隔柱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正极板上,并穿过所述相邻的两个正极板之间的负极板;所述第二间隔柱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使得所述第二间隔柱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负极板上,并穿过所述相邻的两个负极板之间的正极板,或者所述第二间隔柱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壳体和靠近所述壳体的负极板上,并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靠近所述壳体的负极板之间的正极板。
正极板与负极板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串设于一体,并通过第一间隔柱和第二间隔柱间隔开,可以保证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距离为预设值,防止正负极板距离过小,而导致放电现象。正负极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通过调整间隔柱的长度即可实现,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板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分散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分散设置。
将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分散设置,可以使电极板组件中的正极板组和负极板组受力均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分层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分层设置,每层包括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正极板或所述负极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层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入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垂直。
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分层设置,便于正负极板上孔的加工,以及第一支撑杆与正极板的装配、第二支撑杆与负极板的装配。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层包括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在每层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交替排列;或者在每层中,存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和/或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
每层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替排列,这样第一支撑杆所支撑的正极板受力均匀,第二支撑杆所支撑的负极板受力均匀。其中若每层中支撑杆的排列顺序相同,则正极板和部分负极板的形状可以相同,可以使用同一流水线将该正极板和部分负极板都加工出来,节省工序,方便装配。若相邻的两层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交替排列的顺序相反,则可以使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受力更均匀。
每层中存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和/或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可以将第二支撑杆设置在靠近壳体边缘的位置,可以更为可靠地通过第二支撑杆将整个电极板组件固定在壳体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位置靠近所述壳体的边缘。
第二支撑杆与壳体相连接的位置靠近壳体的边缘,可以更为可靠地通过第二支撑杆将整个电极板组件固定在壳体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端子的材质为以下陶瓷中任意一种:氧化铝瓷、氧化铍瓷、氧化锆瓷、氧化铬瓷、滑石瓷、镁橄榄瓷、堇青石瓷、尖晶石瓷、氮化硅瓷、氮化铝瓷、氮化硼瓷、改性碳化硅瓷、硼酸铅玻璃陶瓷、硼酸锡钡陶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的平面度公差等级为GB/T1804-M级,所述平面度极限偏差数值为±0.2mm。
绝缘端子上与正极板相接触的面和/或与壳体内壁相接触的面的平度度公差等级较高,则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较小,绝缘端子可以与正极板和壳体紧密贴合,防止短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集尘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集尘器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电极板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图4中的电极板排布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端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端子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端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图1中的电子集尘器沿A-A线剖开的一种示意性剖面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集尘器中支撑杆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电子集尘器沿A-A线剖开的又一种示意性剖面图;
图12至图15是图1中的电子集尘器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01-入风口;102-出风口;11-左壳体部分;12-右壳体部分;13-上壳体部分;14-下壳体部分;20-电极板组件;21-正极板组;22-第一负极板组;23-第二负极板组23;201-正极板;202-第一负极板;203-第二负极板;2001-第一孔;2002-第二孔;2003-第三孔;2004-第四孔;2005-电离区;2006-集尘区;24-支撑杆;241-第一支撑杆;242-第二支撑杆;25-间隔柱;251-第一间隔柱;252-第二间隔柱;26-绝缘端子;261-主体;262-凸起;263-支撑孔;264-凹槽;2611-第一表面;2612-第二表面;271-第一紧固件;272-第二紧固件;30-高压电极;301-上固定杆;302-下固定杆;40-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水平”、“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放置的方位或位置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器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集尘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子集尘器的示意性爆炸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电子集尘器1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电子集尘器100包括壳体10、电极板组件20、高压电极30和电控盒40。
壳体10形成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收容电极板组件20和高压电极30。壳体10前后贯通,其中壳体10的前端为入风口101,壳体10的后端为出风口102,空气可由入风口101流向出风口102,并从出风口102流出壳体10。
示例性的,参考图2,壳体10包括可围成框体的多个壳体部分。该多个壳体部分可以包括左壳体部分11、右壳体部分12、上壳体部分13、下壳体部分14,其中左壳体部分11和右壳体部分12相对平行设置,上壳体部分13和下壳体部分14相对平行设置。左壳体部分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壳体部分13和下壳体部分14相连接,右壳体部分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壳体部分13和下壳体部分14相连接。左壳体部分11、右壳体部分12、上壳体部分13、下壳体部分14所围成的框体上内部与外部相连通的位置即为图1所述的入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其中,入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相对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式结构。在壳体10为一体式结构时,壳体10所包括的多个壳体部分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胶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的。在壳体10为可拆卸式结构时,壳体10所包括的多个壳体部分可以是通过螺栓、铰链等方式相连接。
电极板组件20设置于壳体10的容纳空间中,用于电离空气和集尘。电极板组件20中设置有空气的流动通路,使得入风口101的空气可以穿过电极板组件20到达出风口102。电极板组件20包括多个电极板,该多个电极板平行设置于壳体10内,相邻的两个电极板之间设置有间隙,用于空气流过。其中,电极板所在的平面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
示例性的,参考图2,电极板组件20包括正极板组21、负极板组、支撑杆24、间隔柱25、绝缘端子26,其中负极板组包括第一负极板组22和第二负极板组23。
正极板组21包括多个正极板201,第一负极板组22包括多个第一负极板202,第二负极板组23包括多个第二负极板203,其中当电极板通电后,正极板201为电场正极,第一负极板202和第二负极板203为电场负极。该多个正极板201、该多个第一负极板202和该多个第二负极板203呈正负极板交替排列。具体地,第一负极板202两侧均为正极板201,第二负极板203两侧均为正极板201。正极板201的两侧均为负极板,例如正极板201两侧均为第一负极板202,或者两侧均为第二负极板203,或者一侧为第一负极板202,另一侧为第二负极板203。当正极板201靠近壳体10设置时,靠近正极板的一侧壳体可以起到负极板的作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左壳体部分11和右壳体部分12也可以认为是负极板。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负极板203用于电离空气和集尘。正极板201和第一负极板202用于集尘。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示意图,图3中的(a)示出了正极板201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3中的(b)示出了第二负极板203的一种示意性结构。
如图3中的(a)所示,正极板201的整面均可作为集尘区。
如图3中的(b)所示,第二负极板203包括电离区2005和集尘区2006,其中电离区2005位于第二负极板203的前端,即靠近入风口处,集尘区2006位于与正极板201相对的区域。第一负极板202的形状可以为图3中的(b)示出的第二负极板203去除电离区2005后的部分,即第一负极板202与正极板20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负极板202的整面均可作为集尘区。
第二负极板203通电后,第二负极板203的电离区2005用于与高压电极30形成电场,以对入风口处的空气进行电离。空气电离后会形成大量的正离子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随电场向正极漂移,在漂移的过程中和尘埃中的中性分子或颗粒发生碰撞,这些粉尘颗粒吸附电子以后就成了荷电粒子,这样使原来中性的尘埃带上了负电。在第二负极板203的集尘区2005与正极板201之间的电场的作用以及第一负极板202与正极板201之间的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负电的尘埃颗粒继续向正极运动,并最后附着在正极板上,实现吸附。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负极板203起到两个作用,即电离区2005主要用于电离空气,集尘区2006主要用于吸附电离后空气中带电的颗粒物。
为了对空气中的粒子进行充分电离,电离区2005的电压可以高于集尘区2006的电压。例如电离区2005的电压设置为5千伏-6千伏,集尘区2006的电压设置为3千伏-4千伏。电离区2005和集尘区2006的电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相应设置,例如根据空气的浑浊程度、粉尘颗粒性质、风速等因素调整电离区2005和集尘区2006施加的电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一般地,空气的浑浊程度越高,粉尘颗粒越难电离,风速越大,电离区2005施加的电压越高,集尘区2006施加的电压也越高。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电极板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示出了图4中的电极板排布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左壳体部分11和右壳体部分12之间交替排列着正极板和负极板。相邻的两个第二负极板之间设置有N个正极板和N-1个第一负极板,其中N大于或等于1。在一个示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二负极板之间设置有3个正极板,相应地N为3,则第一负极板的个数为2个。为方便理解,参考图5,正负极板可以按照:第二负极板203-正极板201-第一负极板202-正极板201-第一负极板202-正极板201-第二负极板203的顺序依次排列。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N还可以根据设计需求例如高压电极上施加的电压、空气颗粒性质、风速等因素选择其他数值,例如2、4、5或者更大的数值等。
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极板组件20中的正极板和负极板通过图2所示的支撑杆24支撑,通过间隔柱25相互隔开,实现相互平行设置。
支撑杆24与壳体10相连接。示例性的,支撑杆24与壳体10的左壳体部分11和右壳体部分12相连接。正极板组21中的正极板201和负极板组(包括第一负极板组22和第二负极板组23)中的负极板套设于支撑杆24上。具体地,正极板201和负极板(包括第一负极板202和第二负极板203)上开设有通孔,支撑杆24穿过正极板和负极板上的孔,从而将正极板组21、第一负极板组22和第二负极板组23串设于一体。
如图2所示,支撑杆2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241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242。第一支撑杆241与正极板组21相接触,与第一负极板组22和第二负极板组23不接触。第二支撑杆242与第一负极板组22和第二负极板组23相接触,与正极板组21不接触。
相应地,正极板组21中的正极板201上开设的通孔包括第一孔2001和第二孔2002,其中第一孔2001用于第一支撑杆241穿过,第二孔2002用于第二支撑杆242穿过,第二孔2002的直径大于第一孔2001的直径,且第二孔2002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杆242的直径。这样第一支撑杆241穿过第一孔2001时,可以与正极板组21相接触,而第二支撑杆242穿过第二孔2002时,第二支撑杆242不与正极板组21相接触。
负极板组中的负极板(包括第一负极板202和第二负极板203)上开设的通孔包括第三孔2003和第四孔2004,其中第三孔2003用于第二支撑杆242穿过,第四孔2004用于第一支撑杆241穿过,第四孔2004的直径大于第三孔2003的直径,且第四孔2004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杆241的直径。这样第二支撑杆242穿过第三孔2003时,可以与负极板组(包括第一负极板组22和第二负极板组23)相接触,而第一支撑杆241穿过第四孔2004时,第一支撑杆241不与负极板组(包括第一负极板组22和第二负极板组23)相接触。
间隔柱25为中空套管,套设于支撑杆24上,用于将正极板和负极板间隔开,防止正极板和负极板相互接触而短路。间隔柱25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从而保证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值,防止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导致放电现象。
具体地,间隔柱2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间隔柱251和至少一个第二间隔柱252。其中第一间隔柱251套设于第一支撑杆241上,并穿过负极板上的第四孔2004,第一间隔柱251两端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正极板201上,用于将两个正极板201间隔开,并保证相邻的两个正极板201之间的距离为预设值。第一间隔柱251的外径大于正极板上的第一孔2001的直径,小于负极板上的第四孔2004的直径,这样第一间隔柱251的两端可以抵接在两个相邻的正极板201上,以限定相邻正极板201之间的距离,并穿过位于两个正极板201之间的负极板上的第四孔2004,而不与负极板组相接触。换句话说,第一间隔柱251可以与正极板组21相接触,而不与负极板组相接触。
类似地,第二间隔柱252套设于第二支撑杆242上,并穿过正极板201上的第二孔2002,第二间隔柱252两端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负极板上,用于将两个负极板间隔开,并保证相邻的两个负极板之间的距离为预设值。第二间隔柱252的外径大于负极板上的第三孔2003的直径,小于正极板201上的第二孔2002的直径,这样第二间隔柱252的两端可以抵接在两个相邻的负极板上,以限定相邻负极板之间的距离,并穿过位于两个负极板之间的正极板201上的第二孔2002,而不与正极板组21相接触。换句话说,第二间隔柱252可以与负极板组相接触,而不与正极板组21相接触。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负极板组包括第一负极板组22和第二负极板组23,负极板包括第一负极板202和第二负极板203,其中相邻的两个负极板包括相邻的两个第一负极板202,或者相邻的第一负极板202和第二负极板203,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负极板203。
正极板与负极板通过第一支撑杆241和第二支撑杆242串设于一体,并通过第一间隔柱251和第二间隔柱252间隔开,可以保证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距离为预设值,防止正负极板距离过小,而导致放电现象。正负极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通过调整间隔柱的长度即可实现,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为了防止正极板组21与壳体10电连接,绝缘端子26设置于正极板201与壳体10之间。示例性的,绝缘端子26设置于正极板201和左壳体部分11之间,以及正极板201与右壳体部分12之间。第一支撑杆241通过绝缘端子26与壳体10间接相连。绝缘端子26可以隔绝第一支撑杆241与壳体10,防止正极板组21通过第一支撑杆241、壳体10与负极板组电连接,导致短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端子26采用绝缘陶瓷材料制成。绝缘陶瓷(或称电绝缘陶瓷)用于在电气或电子电路中将导体物理隔离,另外还可以起到导体的机械支持、散热及电路环境保护等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端子26也可以称为陶瓷端子。
绝缘陶瓷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例如大于或等于109欧姆·厘米(Ω·cm)),较小的介电常数(例如小于或等于30),较小的介电损耗(例如小于或等于0.001),较高的介电强度(例如大于或等于5千伏/毫米(kV/mm))。另外,陶瓷端子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耐腐蚀,不变形。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绝缘端子26可以为氧化物类陶瓷或非氧化物类陶瓷。氧化物类陶瓷包括普通电瓷、氧化铝瓷、镁质瓷、氧化铍瓷、氧化锆瓷、氧化铬瓷等。其中普通电瓷是指以天然矿物粘土-石英-长石为原料,以长石玻璃、莫来石、石英为主要的相组成,作为普通高压瓷和用于电阻器基体的绝缘陶瓷。氧化铝瓷按主晶相可以分为刚玉瓷、刚玉-莫来石瓷和莫来石瓷,按含量可以分为刚玉瓷(Al2O3含量在99%以上)、高铝瓷(Al2O3含量在85%以上)等。镁质瓷可以包括滑石瓷、镁橄榄瓷、堇青石瓷、尖晶石瓷等。非氧化物类陶瓷包括氮化物瓷、碳化物瓷,例如氮化硅瓷、氮化铝瓷、氮化硼瓷、改性碳化硅瓷等。绝缘陶瓷还包括其他材质陶瓷,例如硼酸铅玻璃陶瓷、硼酸锡钡陶瓷等。
由于绝缘陶瓷的介电常数小、介质损耗低、机械强度高,并且具有较高的介电强度、绝缘电阻和热导率等,采用绝缘陶瓷材料的绝缘端子26可以承受较高的电压,且不容易被击穿。因此电子集尘器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并且不需要经常更换和维修陶瓷端子,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另一方面,陶瓷端子可以工作在高电压下而不易被击穿,因此正负极板之间就可以施加较高的电压,以对空气进行充分电离和吸附,可以提高电子集尘器的工作效率。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端子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中的(a)和(b)分别示出了绝缘端子在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绝缘端子26包括主体261、凸起262、支撑孔263。
主体261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表面2611和第二表面2612。结合图2和图6,由于绝缘端子26设置于正极板201与壳体10之间。相应地,第一表面2611用于与壳体10相贴合,例如第一表面2611与左壳体部分11(或右壳体部分12)朝向正极板201一侧的表面相贴合。第二表面2612用于与面向壳体的正极板201相贴合。
凸起262设置于主体206的第一表面2611上,凸起262用于与壳体10(例如左壳体部分11或右壳体部分12)上设置的孔相配合,以对绝缘端子26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进一步限定用于支撑正极板的支撑杆的位置。
参考图2和图6,上文提到壳体10上设置孔的方式与负极板相同,即壳体10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包括第三孔2003和第四孔2004,其中第三孔2003用于第二支撑杆242穿过,第四孔2004用于第一支撑杆241穿过,第四孔2004的直径大于第三孔2003的直径,且第四孔2004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杆241的直径。这样第二支撑杆242穿过第三孔2003时,可以与壳体10相接触,而第一支撑杆241穿过第四孔2004时,第一支撑杆241不与壳体10相接触。
这里第一支撑杆241即通过绝缘端子26穿过第四孔2004。示例性的,凸起262设置于壳体(例如左壳体部分11或右壳体部分12)上开设的第四孔2004中。第一表面2611则与壳体10相贴合。凸起262与第四孔2004可以限制绝缘端子26在壳体所在的平面上运动,第一表面2611和壳体10则可以限制绝缘端子26朝壳体方向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26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四孔2004的径向尺寸,凸起26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四孔2004的径向尺寸。应理解,这里所说的主体261的径向尺寸可以理解为主体261的外周上在同一平面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其中该两点的连线通过主体261在该平面的投影的中心点。对于凸起262的径向尺寸以及第四孔2004的径向尺寸的理解类似,这里不再详述。
应理解,当在比较两个部件的径向尺寸时,两个部件的径向尺寸应为在同一方向上度量得到。例如,凸起262为四方柱,凸起262的径向尺寸可以为四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也可以为四方形的边长,这具体取决于在哪个方向上来比较凸起262与第四孔2004的径向尺寸。再如,主体261为圆柱状,则主体261的径向尺寸可以理解为圆柱的直径。第四孔2004为圆形通孔,则第四孔2004的径向尺寸可以理解为圆形通孔的直径。
凸起262的形状可以为柱体,例如圆柱状、棱柱状(例如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等);可以为锥体,例如圆锥状、棱锥状(例如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等);可以为台体,例如圆台状、棱台状;还可以为球状、弧面体、曲面体以及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立体图形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凸起262与第四孔2004可以为点接触,也可以为线接触,还可以为面接触。
凸起262的形状为棱柱状的情况下,凸起262的棱上可以加工倒角,可以增加凸起262与第四孔2004的接触面积,减少应力集中。
主体261的第二表面2612一侧设置有支撑孔263,支撑孔263用于与第一支撑杆241相配合,以起到限制第一支撑杆241运动以及支撑第一支撑杆241的作用。具体地,支撑孔263设置于主体261和/或凸起262上,支撑孔263的一端与第二表面2612相连通。
限制第一支撑杆241沿轴向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端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考图7中的(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孔263可以为盲孔,支撑孔263的开口端位于主体261的第二表面2612一侧。装配时,第一支撑杆241的端部位于支撑孔263中,支撑孔263的底壁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241沿支撑杆轴向运动,支撑孔263的侧壁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241沿支撑杆径向运动。
参考图7中的(b)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孔263可以为螺纹孔,其中支撑孔263可以是螺纹通孔,也可以螺纹盲孔。相应地,第一支撑杆241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支撑孔263中的内螺纹相配合。装配时,第一支撑杆241的端部旋入支撑孔263中,第一支撑杆241与支撑孔263之间螺纹连接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241沿支撑杆轴向和径向运动。
参考图7中的(c)所示,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主体261的第二表面2612上设置有凹槽264,该凹槽264用于收容与第一支撑杆241相连接的紧固件(图中未示出)。该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杆241相连接,且该紧固件的一面与凹槽264底壁相贴合。支撑孔263的开口端位于凹槽264的底壁一侧,支撑孔263与凹槽264的底壁相连通,第一支撑杆241的端部收容于该支撑孔263内。这里,支撑孔263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紧固件可以于第一支撑杆241固定连接或螺纹连接。
这里,紧固件的径向尺寸小于凹槽264的径向尺寸,且大于支撑孔263的径向尺寸。
示例性的,紧固件可以设置有内螺纹(例如带有内螺纹的套管、螺母等),第一支撑杆241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杆241通过螺纹连接,并且紧固件的一侧与凹槽264底壁相贴合。这样通过紧固件和凹槽264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241沿支撑杆轴向运动,通过支撑孔263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241沿支撑杆径向运动。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与凹槽264侧壁以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等方式也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杆241沿支撑杆径向运动。
可选地,凹槽264的深度大于紧固件的厚度。应理解,紧固件的厚度为紧固件放置在凹槽264中后,在凹槽264的深度方向上的厚度。
可选地,紧固件的材质可以为铝、铜、银、金等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陶瓷等绝缘材料。紧固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以承受较高的电压,并且可以实现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可靠连接,以对第一支撑杆进行限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端子26与壳体10可以是固定连接的。例如绝缘端子26的主体261上远离支撑孔263的位置与壳体10螺栓连接、粘接或焊接等。
绝缘端子26和壳体10也可以是相抵接的。例如第二支撑杆242与壳体10相连接,可以将左壳体部分11和右壳体部分12连接在一起。由于第一支撑杆241位于左壳体部分11和右壳体部分12之间,且绝缘端子26上的主体261限制第一支撑杆241在轴向上的运动,因此连接成一体的左壳体部分11和右壳体部分12可以使绝缘端子26抵接在壳体上,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撑杆241的限位和支撑。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绝缘端子的示意性结构图,图8中的(a)和(b)分别示出了绝缘端子在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与图6所示的绝缘端子不同的是,图8所示的绝缘端子中,凸起262和凹槽264的形状均为圆形。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圆柱和圆孔的加工工艺更简单,并且圆柱状的凸起262与壳体上的第四孔2004为面接触,方便定位。此外,绝缘端子26与壳体10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减少应力集中。
返回参考图1,高压电极30设置于电极板组件20中的电极板之间,用于提供电离空气的电压。高压电极30上施加正电压,在高压电极30和电极板组件20中的电极板通电后,高压电极30与电极板之间会形成电场,可以对空气进行电离和集尘。
示例性的,参考图2,高压电极3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负极板203之间,和/或设置于壳体10与靠近壳体10的第二负极板203之间。高压电极30位于第二负极板203的前端,即高压电极30位于第二负极板203靠近入风口的一侧。
高压电极30可以通过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固定于壳体10上。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通过绝缘端子26与壳体(包括左壳体部分11和右壳体部分12)相连,高压电极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使高压电极30沿着垂直于空气流通方向的方向延伸。这里,由于高压电极30施加的电压较高,壳体10相当于负极板,为了防止高压电极30与壳体10(壳体10相当于负极板)电连接,高压电极30需要与壳体10隔绝,相应地,与高压电极30相连的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也需要与壳体10隔绝。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通过绝缘端子26与壳体相连,防止高压电极30通过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与负极板电连接。
与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相连的绝缘端子的形状,可以采用上文关于绝缘端子的描述中的任意一种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的形状,对绝缘端子的形状做适应性的设计。
高压电极30可以采用导电性好,电阻小的材料,例如钨丝或者钨基合金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高压电极30和正极板201均为电场正极,对应于前述第二负极板的电离区和集尘区可以设置不同的电压,高压电极30和正极板201可以施加不同的电压值,例如高压电极30上施加的电压可以为5千伏-6千伏,正极板201上施加的电压可以为3千伏-4千伏。高压电极30和正极板201上施加的电压可以实时调整。
电控盒40设置于壳体10上,与壳体10相连接。电控盒40与电极板组件20电连接,与高压电极30电连接。电控盒40的电压可以调整,用于为电极板组件20中的电极板和高压电极30提供合适的电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40还可以作为安全保护装置、警示装置起到相应的安全保护功能和警示功能等。由于电控盒40需要为电极板组件20和高压电极30提供较大的电压,因此电控盒40一般需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集尘器中支撑杆和绝缘端子的连接方式,下面结合图9至图11进行详细描述。
图9示出了图1中的电子集尘器100沿A-A线剖开的一种示意性剖面图。
如图9所示,正极板201、第一负极板202以及第二负极板203套设于第一支撑杆241和第二支撑杆242上,正负极板交替设置,并且相邻两个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为预设值。其中相邻两个正极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间隔柱251的高度相对应,相邻两个负极板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间隔柱252的高度相对应。第二负极板203的集尘区与正极板201以及第一负极板202相对应,第二负极板203的电离区突出于正极板201和第一负极板202,向入风口侧延伸。高压电极30设置于两个第二负极板20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电极30还可以设置于左壳体部分11和靠近左壳体11的第二负极板203之间,和/或设置于右壳体部分12和靠近右壳体部分12的第二负极板203之间。
参考图9示出的局部放大图C,第二支撑杆242的端部穿过壳体10(例如右壳体部分12)上设置的第三孔2003后与第二紧固件272相连接。相邻两个负极板,以及负极板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二间隔柱252间隔开,且第二支撑杆242的两个端部所对应的第二紧固件272与壳体贴合,可以将第二支撑杆242固定于壳体上,相应地,也将第二支撑杆242所支撑的负极板固定。
参考图9示出的局部放大图D,以图7中的(c)所示的绝缘端子结构为例,绝缘端子26的凸起262设置于壳体(例如右壳体部分12)上设置的第四孔2004中,主体261的一面(例如上文提及的第一表面2611)与壳体的内壁贴合,主体261的另一平行面(例如上文提及的第一表面2612)与正极板201相贴合。第一支撑杆241的端部与第一紧固件271连接后,收容于绝缘端子26的支撑孔263中,第一紧固件271则收容于主体261上设置的凹槽264中。相邻的两个正极板之间通过第一间隔柱251间隔开,正极板与壳体之间通过绝缘端子26间隔开,并且绝缘端子26的主体261抵接于壳体上,壳体通过第二支撑杆242固定,则第一支撑杆241通过第一紧固件271、绝缘端子26以及壳体实现固定。相应地,第一支撑杆241所支撑的正极板实现整体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的第三孔2003的尺寸可以根据第二支撑杆242的直径确定。可选地,第三孔2003与第二支撑杆242之间为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绝缘端子26的主体261和凸起262的径向尺寸可以根据壳体上设置的第四孔2004的径向尺寸确定。可选地,凸起262与第四孔2004之间为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绝缘端子26的主体261的轴向尺寸(也可以称为厚度)可以根据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预设距离确定,例如主体261的厚度为第一间隔柱251高度的一半。凸起262的轴向尺寸(也可以称为厚度)可以根据壳体的厚度确定,例如凸起26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壳体的厚度。
绝缘端子26的支撑孔263的径向尺寸可以根据第一支撑杆241的直径确定。可选地,支撑孔263与第一支撑杆241之间为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绝缘端子26的凹槽264的径向尺寸可以根据第一紧固件271的径向尺寸确定,例如凹槽264的径向尺寸配置为将第一紧固件271卡在凹槽264中。
凹槽264的轴向尺寸可以根据第一紧固件271的轴向尺寸确定。例如凹槽264的厚度配置为将第一紧固件271收容于该凹槽264中。可选地,凹槽264的厚度略大于第一紧固件271的厚度。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上述提及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均控制在公差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绝缘端子26能够与正极板201以及壳体尽量完全贴合,以防止短路,绝缘端子26上与正极板相接触的面(例如上文提及的第二表面2612)、绝缘端子26上与壳体相接触的面(例如上文提及的第一表面2611)的平面度公差等级为GB/T1804-M级(即中等级),所对应的平面度极限偏差数值为±0.2mm。平面度的公差值根据绝缘端子26用于与正极板和壳体相接触的面的尺寸以及公差等级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极板组件20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241和多个第二支撑杆242,其中该多个第二支撑杆242和对应的第二紧固件用于将电极板组件整体固定在壳体上。为了使电极板组件中的正极板组和负极板组受力均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支撑杆241分散设置,该多个第二支撑杆242分散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支撑杆241分层设置,该多个第二支撑杆242分层设置,每层包括该多个第一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该多个第二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层所在的平面与正极板或负极板所在的平面垂直,层的排列方向与入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垂直。
示例性的,该多个第一支撑杆241可以分成多层,每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该多个第二支撑杆242可以分成多层,每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应理解,这里层所在的平面与电极板所在的平面垂直,层的排列方向与高压电极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41与第二支撑杆242位于同一层。即每层包括该多个第一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和该多个第二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在每层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可以交替排列;或者在每层中,存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和/或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
例如,参考图10中的(a)和(b)所示,在一层支撑杆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241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242,第一支撑杆241和第二支撑杆242交替排列。
不同的是,图10中的(a)中,每层中支撑杆的排列顺序相同。例如每层支撑杆中,从壳体边缘起均按照第一支撑杆241-第二支撑杆242-第一支撑杆241-第二支撑杆242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正极板和部分负极板(例如上文提及的第二负极板)的形状可以相同,可以使用同一流水线将该正极板和部分负极板都加工出来,节省工序,方便装配。
而图10中的(b)的相邻两层中,第一支撑杆241和第二支撑杆242交替排列的顺序相反。例如第一层支撑杆中,从壳体边缘起按照第一支撑杆241-第二支撑杆242-第一支撑杆241-第二支撑杆242的顺序依次排列;第二层支撑杆中,从相同侧壳体边缘起按照第二支撑杆242-第一支撑杆241-第二支撑杆242-第一支撑杆241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第一支撑杆所支撑的正极板受力更均匀,第二支撑杆所支撑的负极板受力更均匀。
再如,参考图10中的(c)所示,在一层支撑杆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241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242,第二支撑杆242位于靠近壳体边缘的位置,第一支撑杆241位于远离壳体边缘的位置。例如每层支撑杆中,从壳体边缘起按照第二支撑杆242-第一支撑杆241-第一支撑杆241-第二支撑杆242的顺序依次排列。图11示出了这种设置方式下电子集尘器的一种示意性剖面图。第二支撑杆242位于靠近壳体边缘的位置,可以更为可靠地将整个电极板组件固定在壳体上。当然,相邻的两层中,第一支撑杆241和第二支撑杆242的排列的顺序可以相反,具体可参考图10中的(b)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41与第二支撑杆242可以位于不同层。
例如,参考图10中的(d)和(e)所示,一层支撑杆中只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242或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241。
不同的是,图10中的(d)中,包括第二支撑杆242的每一层中,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包括第一支撑杆241的每一层中,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图10中的(e)中,包括第二支撑杆242的相邻两层中,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不同。包括第一支撑杆241的相邻两层中,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不同。
应理解,每层中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极板在气流方向上的宽度确定,电极板越宽,支撑杆的数量可以越多。在电极板较窄的情况下,参考图10中的(f)所示,每层中可以设置一个第一支撑杆241,该第一支撑杆241两侧设置第二支撑杆242。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杆的排列指的是支撑杆在气流方向上的排列。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还可以采用其他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的方式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可靠地将电极板组件固定在壳体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特殊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与壳体相连接的位置靠近壳体的边缘。这样有利于更为稳固地将整个电极板组件固定在壳体上。
可选地,电极板(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材料可以选择导电性好、电阻小的金属,例如铝、铜、银、金等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经济性和稳定性,电极板的材料可以采用铝基合金材料。
以上结合附图1至11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集尘器的示意性结构图,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电子集尘器的结构,下面结合附图12至15介绍电子集尘器的装配过程。
参考图12,以右壳体部分12作为装配基板,右壳体部分12上开设有第三孔2003和第四孔2004。第三孔2003用于第二支撑杆242穿过,其中第二支撑杆242可以与负极板相接触。第四孔2004用于第一支撑杆241穿过,其中第一支撑杆241可以与正极板相接触。
在右壳体部分12上连接绝缘端子26,该绝缘端子26的凸起设置于第四孔2004中,绝缘端子的第一表面与右壳体部分12的内壁贴合。绝缘端子26可以隔绝第一支撑杆241(或正极板)与右壳体部分12(或负极板)。即第一支撑杆241不与右壳体部分12电连接。
将第一支撑杆241与第一紧固件271相连,第一紧固件271设置于绝缘端子26的凹槽中。第一支撑杆241的端部收容于绝缘端子的支撑孔中。这样第一支撑杆241通过第一紧固件271与绝缘端子26相连接。将第二支撑杆242穿过第三孔2003,第二支撑杆242的一端通过第二紧固件(图中未示出)与右壳体部分12相连接。
这里,第一支撑杆241可与正极板相接触,第二支撑杆242可与负极板相接触。第四孔2004用于第一支撑杆241穿过,第三孔2003用于第二支撑杆242穿过。右壳体部分12相当于负极板,因此右壳体部分12可以与第二支撑杆242相接触,但不与第一支撑杆241相接触。相应地,在右壳体部分12上开设的第四孔2004的直径大于第三孔2003的直径,且大于第一支撑杆241的直径。在右壳体部分12上开设的第三孔2003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杆242的直径。
参考图13,在绝缘端子上设置正极板201。正极板201上开设有第一孔2001和第二孔2002。第一支撑杆241穿过第一孔2001,第二支撑杆242穿过第二孔2002。这里正极板201可以与第一支撑杆241相接触,但不与第二支撑杆242相接触。相应地,正极板201上开设的第二孔2002的直径大于第一孔2001的直径,且大于第二支撑杆241的直径。在正极板201上开设的第一孔2001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杆241的直径。
将间隔柱套设在支撑杆上。例如,将第一间隔柱251套设于第一支撑杆241上,将第二间隔柱252套设于第二支撑杆242上。其中第一间隔柱251用于间隔两个正极板201,第一间隔柱251可以与正极板201相接触,不与负极板相接触。相应地,第一间隔柱251的外径大于第一孔2001的直径,因此第一间隔柱251的两端将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正极板201上。第二间隔柱252用于间隔两个负极板,第二间隔柱252可以与负极板相接触,不与正极板相接触。相应地,第二间隔柱252的外径小于第二孔2002的直径,因此,第二间隔柱252穿过正极板201,其两端将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负极板上。
将第一负极板202设置于第二间隔柱252上,第一负极板202上的开孔位置与右壳体部分12上的开孔位置相同。因此第一负极板202上开设的第三孔2003处与第二间隔柱252抵接,第一负极板202上开设的第四孔2004穿过第一间隔柱251。
在第一负极板202上依次设置正极板201、第一负极板202、正极板201、第二负极板203。参考图13,第二负极板203上开设孔的位置与右壳体部分12上的开孔位置相同。具体地,第二负极板203上开设的第三孔2003用于第二支撑杆242穿过,第二负极板203上开设的第四孔2004用于第一支撑杆241穿过。第一间隔柱251的外径小于第四孔2004的直径,以穿过第二负极板203而不与第二负极板203相接触。第一间隔柱251的外径大于第三孔2003的直径。
也就是说,第一间隔柱251的外径大于正极板201上开设的第一孔2001的直径,且小于负极板上开设的第四孔2004的直径,使得第一间隔柱251穿过负极板,两端抵接在两个正极板201上。
第二间隔柱252的外径大于负极板上开设的第三孔2003的直径,且小于正极板201上开设的第二孔2002的直径,使得第二间隔柱252穿过正极板201,两端抵接在两个负极板上。
参考图14,将正极板和负极板交替串设于支撑杆上,其中最外层的极板为正极板201。将第一紧固件271与第一支撑杆相连。将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分别设置于右壳体部分12的上下两端,其中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通过绝缘端子26与右壳体部分12相连接。即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不与右壳体部分12电连接。
将支撑杆与左壳体部分11相连接。具体地,将第一支撑杆241通过第一紧固件271和绝缘端子26与左壳体部分11相连,绝缘端子26用于隔绝第一支撑杆241和左壳体部分11,使第一支撑杆241不与左壳体部分11电连接。第二支撑杆242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紧固件272与左壳体部分11相连。
参考图15,将高压电极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固定杆301和下固定杆302。然后将上壳体部分13和下壳体部分12连接在右壳体部分12和左壳体部分11上。电控盒40安装于电子集尘器的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文所描述的电子集尘器还可以包括前置滤网,前置滤网设置于入风口一侧,与电子集尘器的壳体相连。前置滤网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物以及毛发等,可以减少大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和集尘区,引起放电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前述电子集尘器。当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多个电子集尘器时,该多个电子集尘器可以通过一个电控盒控制,也可以分别由各自的电控盒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入风口和出风口;
电极板组件,所述电极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所述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交替排列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沿所述入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
所述电极板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用于支撑所述多个正极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用于支撑所述多个负极板;
绝缘端子,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壳体进行电气绝缘,其中所述绝缘端子的材质为陶瓷;
所述绝缘端子包括:
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壳体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面向所述壳体的正极板相贴合;
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收容于所述壳体上开设的孔中;
支撑孔,设置于所述主体和/或所述凸起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其中所述支撑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被配置为收容于所述支撑孔内,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孔为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用于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连接的第一紧固件,所述支撑孔与所述凹槽的底壁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支撑孔的径向尺寸,且小于所述凹槽的径向尺寸;
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收容所述凸起的孔的径向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间隔柱和至少一个第二间隔柱,所述第一间隔柱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正极板相隔,所述第二间隔柱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用于将相邻的两个负极板相隔,或将所述壳体与靠近所述壳体的负极板相隔;
所述正极板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二孔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
所述负极板开设有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三孔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所述第四孔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过;
其中,所述第一间隔柱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四孔的直径,使得所述第一间隔柱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正极板上,并穿过所述相邻的两个正极板之间的负极板;
所述第二间隔柱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使得所述第二间隔柱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相邻的两个负极板上,并穿过所述相邻的两个负极板之间的正极板,或者所述第二间隔柱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壳体和靠近所述壳体的负极板上,并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靠近所述壳体的负极板之间的正极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分散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分散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分层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分层设置,每层包括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正极板或所述负极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层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入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每层包括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在每层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交替排列;或者
在每层中,存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和/或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位置靠近所述壳体的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端子的材质为以下陶瓷中的任意一种:
氧化铝瓷、氧化铍瓷、氧化锆瓷、氧化铬瓷、滑石瓷、镁橄榄瓷、堇青石瓷、尖晶石瓷、氮化硅瓷、氮化铝瓷、氮化硼瓷、改性碳化硅瓷、硼酸铅玻璃陶瓷、硼酸锡钡陶瓷。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的平面度公差等级为GB/T1804-M级,所述平面度极限偏差数值为±0.2mm。
15.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97136.XA CN112762561A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97136.XA CN112762561A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62561A true CN112762561A (zh) | 2021-05-07 |
Family
ID=75694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97136.XA Pending CN112762561A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6256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03910A1 (zh) * | 2022-11-15 | 2024-05-23 | 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 排烟系统和烹饪设备 |
CN118321010A (zh) * | 2024-05-16 | 2024-07-12 | 苏州贝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静电集尘装置、静电除尘系统以及静电集尘装置设计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192410A (ja) * | 2012-07-17 | 2012-10-11 | Amano Corp | 碍子汚染防止装置及び電気集塵装置 |
JP2013098163A (ja) * | 2011-11-02 | 2013-05-20 | Ky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 碍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
CN104534570A (zh) * | 2014-12-29 | 2015-04-22 | 宁波市镇海捷登应用技术研究所 | 一种防高压击穿的空气净化器 |
CN206868445U (zh) * | 2017-04-28 | 2018-01-12 | 深圳市力德诺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静电类空气净化设备的高压绝缘子 |
CN210320424U (zh) * | 2019-08-27 | 2020-04-14 | 江苏肯菲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除氡机 |
CN111905927A (zh) * | 2019-05-09 | 2020-11-10 | 斗山重工业建设有限公司 | 集尘装置 |
CN111974550A (zh) * | 2019-05-21 | 2020-11-24 | 达尔文技术国际有限公司 | 静电空气过滤器 |
-
2020
- 2020-12-17 CN CN202011497136.XA patent/CN11276256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98163A (ja) * | 2011-11-02 | 2013-05-20 | Ky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 碍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
JP2012192410A (ja) * | 2012-07-17 | 2012-10-11 | Amano Corp | 碍子汚染防止装置及び電気集塵装置 |
CN104534570A (zh) * | 2014-12-29 | 2015-04-22 | 宁波市镇海捷登应用技术研究所 | 一种防高压击穿的空气净化器 |
CN206868445U (zh) * | 2017-04-28 | 2018-01-12 | 深圳市力德诺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静电类空气净化设备的高压绝缘子 |
CN111905927A (zh) * | 2019-05-09 | 2020-11-10 | 斗山重工业建设有限公司 | 集尘装置 |
CN111974550A (zh) * | 2019-05-21 | 2020-11-24 | 达尔文技术国际有限公司 | 静电空气过滤器 |
CN210320424U (zh) * | 2019-08-27 | 2020-04-14 | 江苏肯菲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除氡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黄瑞梅: "《高电压技术》", 31 July 2009 * |
黎在时: "《电除尘器的选型安装与运行管理》", 30 June 2005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03910A1 (zh) * | 2022-11-15 | 2024-05-23 | 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 排烟系统和烹饪设备 |
CN118321010A (zh) * | 2024-05-16 | 2024-07-12 | 苏州贝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静电集尘装置、静电除尘系统以及静电集尘装置设计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62561A (zh) | 带有绝缘端子的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 |
KR100722863B1 (ko) | 전기 집진기의 콜렉터 셀 유니트 | |
CN112594855A (zh) | 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 |
KR101523209B1 (ko) | 전기집진장치 | |
CN111279800A (zh) | 电晕等离子体设备和等离子体反应器 | |
US10882053B2 (en) |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 |
US20180015481A1 (en) |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 |
WO2017218582A1 (en) |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 |
KR200363531Y1 (ko) | 전기집진기용 전기필터셀 | |
US4049400A (en) | Air purifying apparatus | |
KR101757899B1 (ko) | 중첩식 컬렉터 셀 유닛을 갖는 전기 집진기 | |
EP4067758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12212450A (zh) | 电净化组件、空气净化设备 | |
KR102504398B1 (ko) | 공기조화기용 입자 하전 장치 | |
CN214791366U (zh) | 一种螺旋型静电油烟净化器电场结构及油烟净化器 | |
CN111569619B (zh) | 电净化结构、电净化组件、空气净化装置 | |
CN111328296B (zh) | 用于紧凑型空气清洁器的静电除尘器和使用该静电除尘器的紧凑型空气清洁器 | |
KR102190076B1 (ko) | 공기청정기용 집진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12113285A (zh) | 等离子体再生组件、具有其的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系统 | |
KR200312737Y1 (ko) | 전기집진기용 조립식 셀 | |
CN213480514U (zh) | 电净化组件、空气净化设备 | |
US2504430A (en) |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 |
KR200312736Y1 (ko) | 전기집진기용 조립식 이온아이저 | |
CN116392964B (zh) | 一种基于高介电材料的介电电泳气体净化单元模块及方法 | |
JP5816807B2 (ja) | 電気集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