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617B - 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617B
CN112751617B CN201911049526.8A CN201911049526A CN112751617B CN 112751617 B CN112751617 B CN 112751617B CN 201911049526 A CN201911049526 A CN 201911049526A CN 112751617 B CN112751617 B CN 112751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i
light
proximity detection
mod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95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617A (zh
Inventor
张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95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其中,电子设备包括:光发射器,用于发射LiFi发射光和/或发射接近检测光;驱动光发射器的驱动器;LiFi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射的LiFi发射光,并生成LiFi传输信号;检测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光发射器发射的接近检测光并生成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控制器,用于在LiFi模式时控制光发射器发射LiFi发射光,在接近检测模式时控制光发射器发射接近检测光,以及根据LiFi传输信号获取传输数据,根据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进行接近检测。本申请实现了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共用光发射器,节省了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实现了将LiFi通信电路集成至电子设备中,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LiFi通信电路集成到电子设备的不足。

Description

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光保真(Light Fidelity,LiFi)技术是一种灯光上网技术,以LED照明灯发出的光作为网络信号的传输工具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光照上网。LiFi具有低辐射、低能耗和低碳环保的特点,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在电子设备上实现LiFi功能时,需要在电子设备的USB接口处外接一个专门用于LiFi通信的设备,并未将LiFi通信电路集成到电子设备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通过在电子设备中设置LiFi光接收器、检测光接收器和一个光发射器来实现电子设备的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实现了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共用光发射器,可以利用电子设备中已有的光发射器实现LiFi光信号的发射,无需额外设置光发射器,节省了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和设计成本,并且实现了将LiFi通信电路集成至电子设备中,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LiFi通信电路集成到电子设备的不足。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光发射器,用于发射LiFi发射光,和/或发射接近检测光;
驱动所述光发射器的驱动器;
LiFi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射的LiFi发射光,并生成LiFi传输信号;
检测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光发射器发射的接近检测光并生成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LiFi模式时控制所述光发射器发射所述LiFi发射光,并在接近检测模式时控制所述光发射器发射所述接近检测光,以及根据所述LiFi传输信号获取传输数据,并根据所述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进行接近检测。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若是,则获取所述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若所述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处于开启状态时,获取所述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通过在电子设备中设置用于发射LiFi发射光和/或发射接近检测光的光发射器、驱动光发射器的驱动器、用于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射的LiFi发射光并生成LiFi传输信号的LiFi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光发射器发射的接近检测光并生成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的检测光接收器,以及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在LiFi模式时控制光发射器发射LiFi发射光,并在接近检测模式时控制光发射器发射接近检测光,以及根据LiFi传输信号获取传输数据,并根据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进行接近检测。由此,只需一个光发射器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功能中光信号的发射,实现了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共用光发射器,从而可以利用电子设备中已有的光发射器实现LiFi光信号的发射,无需额外设置光发射器,节省了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和设计成本,并且实现了将LiFi通信电路集成至电子设备中,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LiFi通信电路集成到电子设备的不足。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待机状态的时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的在电子设备中兼容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功能的电路架构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接近待机状态的时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比如智能手机通常具备接近检测功能,接近检测功能的实现需要依赖于接近传感器,其主要组成是红外激光发射器和普通光电二极管(PD),也就是说,具备接近检测功能的电子设备中设置有红外激光发射器和PD。考虑到LiFi通信也是基于光信号实现的,也可以基于红外光的发射和接收进行工作,从而,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利用接近检测功能的红外激光发射器实现LiFi通信功能中LiFi光信号的发射,实现了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共用光发射器,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光发射器110、驱动光发射器110的驱动器120、LiFi光接收器130、检测光接收器140,以及控制器150。
其中,光发射器110用于发射LiFi发射光,和/或发射接近检测光。
LiFi光接收器130用于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射的LiFi发射光,并生成LiFi传输信号。
检测光接收器140用于接收光发射器110发射的接近检测光并生成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
控制器150用于在LiFi模式时控制光发射器110发射LiFi发射光,并在接近检测模式时控制光发射器110发射接近检测光,以及根据LiFi传输信号获取传输数据,并根据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进行接近检测。
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光发射器110来发射LiFi发射光和/或接近检测光。具体地,当电子设备10处于LiFi模式时,控制器150控制光发射器110发射LiFi发射光,当电子设备10处于接近检测模式时,控制器150控制光发射器110发射接近检测光。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电子设备10的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同时开启时,控制器150控制光发射器110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设置双duty cycle(占空比)状态,即设置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均为待机状态,双duty cycle状态的时序图如图2所示,当电子设备10的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同时开启时,电子设备10进入双duty cycle状态,即电子设备10的LiFi通信功能和接近检测功能均处于循环开关状态。从图2可以看出,在T1时段,接近开光维持有效电平(高电平),LiFi开关维持低电平,此时控制器150控制光发射器110发射接近检测光,在T2时段内,接近开关维持低电平,LiFi开关维持一段时间的有效电平,控制器150控制光发射器110发射LiFi发射光。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当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同时开启时,控制器控制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由此,既可实现LiFi连接的保持,又可实现接近检测功能的正常使用,并且,还能够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发射器110可以不同的发射功率来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具体地,光发射器110以第一发射功率发射LiFi发射光,和/或以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接近检测光,其中,第一发射功率大于第二发射功率。
通常,接近检测功能对于光信号传输速率的要求不高,接近检测功能对光信号传输速率的要求相较于LiFi通信功能要低得多,因此在电子设备10进行接近检测时,控制器150可以控制光发射器110以较低的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接近检测光,而在进行LiFi通信时,控制器150可以控制光发射器110以较高的第一发射功率发射LiFi发射光,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电子设备10还包括:与控制器相连的WiFi收发器160和转换模组170。
其中,转换模组170与WiFi收发器160相连,用于接收WiFi收发器160发射的第一频率的WiFi发射信号,并将第一频率的WiFi发射信号转换为第二频率的LiFi发射信号,以及,将LiFi传输信号转换为第一频率的WiFi接收信号,并通过WiFi收发器160发送至控制器15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换模组170中包括射频开关171,射频开关171分别与驱动器120和LiFi光接收器130相连,用于选择光发射器110和LiFi光接收器130之中的一路进行通信。驱动器120具体用于根据从射频开关接收的第二频率的LiFi发射信号,驱动光发射器110发射LiFi发射光。
通过设置转换模组接收WiFi收发器发射的WiFi发射信号,并将WiFi发射信号转换为LiFi发射信号,以及将LiFi传输信号转换为WiFi接收信号,实现了利用WiFi芯片及其网络协议构建LiFi通信网络,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尚没有用于电子设备通信的LiFi芯片和网络协议的不足,有利于扩展电子设备的通信应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Li-Fi协议的底层与WiFi802.11基带兼容,在传输数据时,利用WiFi中的TDD协议可以实现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同时传输,并且采用Li-Fi技术传输数据时有极高的安全性,因为光线只能沿直线传播,因此只有处在光线传播直线上的移动终端才有可能截获信息。并且由于LiFi的低延时性,能够应用需要快速传输数据的场景中,例如快速分享文件,交换名片联系方式,共同观看视频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电子设备10还包括:
干扰检测器180,用于根据光发射器110发送的接近检测光,和检测光接收器140接收到的接近检测光生成干扰值。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50还用于在获知干扰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增大接近检测光的发射功率。
其中,预设阈值可以预先设定,比如,可以由研发人员根据经验预先设置一阈值并存储在电子设备中。
当干扰检测器180生成的干扰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可以确定电子设备10周围环境干扰较大,则控制器150可以通过增加对光发射器110的驱动电流的方式来增大接近检测光的发射功率,以避免接近检测结果受干扰影响而检测错误,有利于提高接近检测的准确性。
通常,接近检测功能的工作距离较近,一般在20厘米以内,且对于光信号传输速率的要求也不如LiFi通信功能对光信号传输速率的要求高,因此,在实现电子设备10的接近检测功能时,可以使用灵敏度较低的光电二极管,以降低能耗,而在实现电子设备10的LiFi通信功能时,可以采用灵敏度较高的光电二极管,以满足LiFi通信功能对于传输速率的要求。从而,本申请实施例中,LiFi光接收器130可以为雪崩二极管(APD),检测光接收器140可以为普通的光敏二极管(PD)。
雪崩二极管APD具有“倍增”效应,能使在同样大小光的作用下产生比光敏二极管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光电流,相当于起了一种光放大作用,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光接收器的灵敏度,相较于采用光敏二极管的检测光接收器140,采用APD的LiFi光接收器130的灵敏度能够提高10dB以上。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APD作为LiFi光接收器来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射的LiFi发射光,采用低功耗的PD作为检测光接收器来接收接近检测光,不仅能保证LiFi通信时的传输速率,还能降低接近检测时的功耗。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中设置用于发射LiFi发射光和/或发射接近检测光的光发射器、驱动光发射器的驱动器、用于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射的LiFi发射光并生成LiFi传输信号的LiFi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光发射器发射的接近检测光并生成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的检测光接收器,以及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在LiFi模式时控制光发射器发射LiFi发射光,并在接近检测模式时控制光发射器发射接近检测光,以及根据LiFi传输信号获取传输数据,并根据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进行接近检测。由此,只需一个光发射器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功能中光信号的发射,实现了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共用光发射器,从而可以利用电子设备中已有的光发射器实现LiFi光信号的发射,无需额外设置光发射器,节省了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和设计成本,并且实现了将LiFi通信电路集成至电子设备中,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LiFi通信电路集成到电子设备的不足。
图5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的在电子设备中兼容LiFi通信和接近检测功能的电路架构示例图。如图5所示,该电路架构包括控制器、WiFi收发器、混频器、射频开关(RFswith)、驱动器(Driver)、激光发射器(Vcsel)、放大器(Amplifier)、雪崩二极管(APD)、模数转换器(ADC)和光敏二极管(PD)。其中,驱动器和控制器之间通过I2C数据线进行通信,驱动器可以设置两种发射模式,分别为LiFi发射和接近发射,当驱动器工作在LiFi发射模式时,驱动信号来自于RF swith通路,驱动器不受控制器的控制,此时,由WiFi收发器提供射频信号,再由混频器对5GHz的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通过RFswith通路将基带信号传输至驱动器,以使驱动器根据基带信号驱动Vcsel发射LiFi光信号;当驱动器工作在接近发射模式时,控制器通过I2C数据线向Driver寄存器读写数据,控制接近发射模式下Vcsel的发射电流大小。
从图5可以看出,接近检测功能和LiFi功能共用Vcsel来发射光信号,但采用不同的接收器来接收光信号。具体地,接近检测功能通过PD来接收光信号,PD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ADC模块进行模数转换后,将接近信息传输到控制器进行处理。LiFi通信功能通过APD接收光信号,APD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一步在Amplifier中进行放大处理,之后通过RF swith通路传输至控制器。
通过图5所示的电路架构,实现了LiFi通信与接近检测功能的兼容,在电子设备中原有接近检测器件的基础上,只需增加一个光敏二极管即可实现LiFi通信功能,节省了成本和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
如图6所示,该飞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在电子设备中设置LiFi功能开关,通过检测该LiFi功能开关是否开启来检测电子设备是否处于LiFi模式,当检测到LiFi功能开关开启时,则确定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当前处于开启状态。
步骤102,若是,则获取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处于开启状态时,可以进一步获取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作为一种示例,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直接通过软件的形式获取,比如,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中内置数据传输速率监测软件来实时监测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将检测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处于开启状态时监测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作为获取的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步骤103,若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则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
其中,速率阈值可以预先设定,比如,可以设置速率阈值为5K/s。
本实施例中,获取了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之后,可以将获取的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先设置的速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数据传输速率是否小于速率阈值,并在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速率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
通常,电子设备的接近检测模式是默认开启的,电子设备中的接近检测模块(如图5中的PD和ADC)也处于开启状态,当检测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也处于开启状态,且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时,可以认为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均处于循环开关状态,电子设备中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在不同时段间隔发射接近检测光和LiFi发射光,既实现了LiFi连接的保持,又实现了接近检测功能的正常使用,还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并在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处于开启状态时,进一步获取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当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由此,不仅实现了LiFi连接的保持,又实现了接近检测功能的正常使用,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在实现LiFi功能和接近检测功能的同时,还达到了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的目的。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步骤202,获取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步骤203,判断数据传输速率是否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
步骤204,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
本实施例中,对步骤201-步骤204的描述,可以看出前述实施例中对步骤101-步骤10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5,控制电子设备退出接近检测模式,并控制电子设备的LiFi光接收器开启。
本实施例中,当比较获知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速率阈值时,则控制电子设备退出接近检测模式,并控制电子设备的LiFi光接收器开启。
以图5所示的电路架构为例,当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速率阈值时,认为电子设备当前处于LiFi全速传输状态,即电子设备通过LiFi通信功能进行数据传输,则驱动器工作在LiFi发射模式,此时Vcsel的驱动信号来自于RF swith通路,APD处于开启状态,且PD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206,若否,则控制电子设备进入接近待机状态,并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仅发射接近检测光。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未开启时,则此时电子设备仅开启了接近检测模式,则控制电子设备进入接近待机状态,并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仅发射接近检测光。其中,接近待机状态下,接近检测模块(如图5中的ADC和PD)处于低电流低功耗状态,接近待机状态的时序图如图8所示。当检测到接近动作出现时,电子设备退出接近待机状态,开始进行接近检测以获取接近信息。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并在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处于开启状态时,进一步获取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当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当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速率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退出接近检测模式,并控制电子设备的LiFi光接收器开启,在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未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电子设备进入接近待机状态,并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仅发射接近检测光,由此,不仅实现了LiFi连接的保持,又实现了接近检测功能的正常使用,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在实现LiFi功能和接近检测功能的同时,还达到了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的目的,通过在LiFi模式未开启时控制电子设备进入接近待机状态,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控制装置。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应用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
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控制装置40包括:检测模块410、获取模块420和控制模块430。
其中,检测模块410,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获取模块420,用于在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处于开启状态时,获取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控制模块430,用于若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则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430还用于:若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速率阈值,则控制电子设备退出接近检测模式,并控制电子设备的LiFi光接收器开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检测模块410检测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未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模块430还用于:控制电子设备进入接近待机状态,并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仅发射接近检测光。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控制装置,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并在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处于开启状态时,进一步获取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当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由此,不仅实现了LiFi连接的保持,又实现了接近检测功能的正常使用,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在实现LiFi功能和接近检测功能的同时,还达到了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一种可选实现形式中,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发射器,用于发射LiFi发射光,和/或发射接近检测光;
驱动所述光发射器的驱动器;
LiFi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射的LiFi发射光,并生成LiFi传输信号;
检测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光发射器发射的接近检测光并生成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LiFi模式时控制所述光发射器发射所述LiFi发射光,并在接近检测模式时控制所述光发射器发射所述接近检测光,以及根据所述LiFi传输信号获取传输数据,并根据所述接近检测光接收信号进行接近检测;
当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同时开启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所述LiFi发射光和所述接近检测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控制器相连的WiFi收发器;
与所述WiFi收发器相连的转换模组,用于接收所述WiFi收发器发射的第一频率的WiFi发射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频率的WiFi发射信号转换为第二频率的LiFi发射信号,以及,将所述LiFi传输信号转换为第一频率的WiFi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WiFi收发器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组中包括:
射频开关,所述射频开关分别与所述驱动器和所述LiFi光接收器相连,用于选择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LiFi光接收器之中的一路进行通信;
所述驱动器,具体用于根据从所述射频开关接收的所述第二频率的LiFi发射信号,驱动所述光发射器发射所述LiFi发射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干扰检测器,用于根据所述光发射器发送的接近检测光,和所述检测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接近检测光生成干扰值;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获知所述干扰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增大所述接近检测光的发射功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器以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所述LiFi发射光,和/或以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所述接近检测光,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光接收器为雪崩二极管,所述检测光接收器为光敏二极管。
7.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若是,则获取所述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若所述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退出所述接近检测模式,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LiFi光接收器开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是否均处于开启状态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接近待机状态,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仅发射所述接近检测光。
10.一种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LiFi模式和接近检测模式,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LiFi模式处于开启状态时,获取所述LiF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的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光发射器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射LiFi发射光和接近检测光。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201911049526.8A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51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9526.8A CN112751617B (zh)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9526.8A CN112751617B (zh)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617A CN112751617A (zh) 2021-05-04
CN112751617B true CN112751617B (zh) 2022-05-20

Family

ID=7564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9526.8A Active CN112751617B (zh)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1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1005B (zh) * 2021-12-03 2023-05-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3156A (zh) * 2017-09-29 2018-02-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83211A (zh) * 2018-07-02 2018-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79141A (zh) * 2018-11-21 2019-02-22 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光载无线传输系统
CN110166218A (zh) * 2019-05-24 2019-08-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10192219A (zh) * 2017-01-12 2019-08-30 普利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9491A (ja) * 2007-06-29 2009-01-15 Koyo Electronics Ind Co Ltd 近接センサおよび近接センサシステム
US9354292B2 (en) * 2012-04-24 2016-05-3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location data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ctivity
JP2014120285A (ja) * 2012-12-14 2014-06-30 Sharp Corp 光検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552098B2 (en) * 2015-03-05 2017-01-24 Htc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and proximity detection method
CN105897968A (zh) * 2016-05-31 2016-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GB201622227D0 (en) * 2016-12-23 2017-02-08 Univ Court Of The Univ Of Edinburgh Th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
US10468906B2 (en) * 2016-12-29 2019-11-05 Analog Devices Global Optical charging system with integrated sensor and power receiver
CN108600429B (zh) * 2018-03-30 2020-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其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219A (zh) * 2017-01-12 2019-08-30 普利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743156A (zh) * 2017-09-29 2018-02-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83211A (zh) * 2018-07-02 2018-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79141A (zh) * 2018-11-21 2019-02-22 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光载无线传输系统
CN110166218A (zh) * 2019-05-24 2019-08-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通信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617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0198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98986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屏控制方法
US200901858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visible signal for data transmission frame in visible-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17734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36897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标签设备、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1714469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device based on number of heat-emitting components in compartment
CN112751617B (zh) 电子设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11901945B2 (en)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mode of such a transceiver
EP383658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verage compensation method thereof for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CN112152709A (zh) 移动终端的光保真LiFi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介质
US11799545B2 (en)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WO2022130505A1 (ja) 光給電システム、光給電方法及び受電光通信装置
KR102046358B1 (ko) 적응적 광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2821947B (zh) 电子设备的光保真LiFi通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09187518A (ja) 電池不要なアクティブ発射回路とその応用
Ma’ruf et al. Audio transmission using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
CN11215270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994792A (zh) 电子设备的通讯装置及电子设备
JPH04340820A (ja) コードレス光透過型センサシステム
CN112865862B (zh) 电子设备之间光通信的环境光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945407A (zh) 一种无线网络基站控制装置、相关方法以及无线网络基站
JP5322299B2 (ja) 赤外線通信用送信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並びに赤外線通信方法
WO2024093776A1 (zh) 级联链路中的信号测量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1505730B (zh) 接近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EP4156542A1 (en) Serving cell measurements in idle m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