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8724B - 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8724B
CN112748724B CN201911050327.9A CN201911050327A CN112748724B CN 112748724 B CN112748724 B CN 112748724B CN 201911050327 A CN201911050327 A CN 201911050327A CN 112748724 B CN112748724 B CN 112748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signal
guardrail
infrared receiving
bound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03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8724A (zh
Inventor
杨武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Amicro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Amicro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Amicro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Amicro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03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8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8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8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8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8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3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 G05D1/024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using non-visible light signals, e.g. IR or UV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护栏信号是充电座向外发出的防撞信号,充电座还发出用于引导机器人回座充电的引导信号;该控制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引导信号的前提下,当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护栏信号时,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一预设路径;在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引导信号的前提下,当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护栏信号时,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二预设路径;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引导信号。本发明保证机器人实时接收到护栏信号,控制机器人在接收到引导信号紧密围绕充电座行走,提高机器人回充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机器人回座充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其能够实现对地面的自动清扫、在电力不足时能够实现回归充电,在引导信号的引导下,扫地机器人自动回归到充电座实现充电对接,但是目前扫地机器人在充电回归过程中,常常出现机器人从斜向接近充电座时,因充电座发出的引导信号之间的间隙较小,且机器人与座体的距离也较小;现有技术则通过绕充电座画圆弧进入引导信号区域,在绕充电座画圆弧行走的过程中,如果存在充电座被人为移动或充电座信号不稳定的情况,机器人与充电座之间的距离足以让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不到充电座信号,从而影响机器人回座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用于在接收到充电座护栏信号后,控制机器人沿着护栏信号的边界作弧线运动,反复进出护栏信号区域,直到脱离所述护栏信号的有效区域,避免碰撞充电座。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中,护栏信号是充电座向外发出的防撞信号,充电座还发出用于引导机器人回座充电的引导信号;包括如下步骤:在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引导信号的前提下,当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护栏信号时,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一预设路径;在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引导信号的前提下,当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护栏信号时,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二预设路径;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引导信号;其中,引导信号不包括护栏信号。该技术方案控制机器人在回座充电的过程中沿着护栏信号的边沿行走直到接收到引导信号,避免机器人在过于靠近充电座的情况下对接充电,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保证机器人实时跟踪充电座,让机器人在接收到护栏信号后紧密围绕充电座行走,提高机器人回充工作效率。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优化,所述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一预设路径的方法为: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护栏信号时,调节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差值,使得所述机器人当前行走的弧线对应的路径偏离所述充电座。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越小,所述机器人所走弧线对应的机身转圈越小,从而所述机器人当前行走的弧线对应的路径偏离所述充电座,避免过于靠近所述充电座。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二预设路径的方法为:当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不到所述护栏信号时,调节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使得所述机器人当前行走的弧线对应的路径向所述充电座靠拢;其中,第二预设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越大,所述机器人所走弧线对应的机身转圈越大。拉近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充电座的距离,有利于所述机器人搜索相关的引导信号。
前述两个技术方案在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护栏信号时,远离充电座走弧线,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不到护栏信号时,靠近座子走弧线,将机器人钳制在充电座前方的护栏信号区域内寻找引导信号,保证机器人在接收到引导信号后与充电座的对接更牢靠,避免机器人寻找引导信号过程中受到充电座被移动或充电座发射信号不稳定问题的影响。
进一步地,执行所述走弧线的过程包括: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和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的方法是:设置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的转速小于所述机器人的右驱动轮的同向转速;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的方法是:设置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的转速大于所述机器人的右驱动轮的同向转速。该技术方案提供机器人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两侧走弧线的方法。
进一步地,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的顺序为:先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再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直到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到所述引导信号为止;或者,先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再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直到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到所述引导信号为止。
进一步地,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的顺序为:先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再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直到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到所述引导信号为止;或者,先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再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直到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到所述引导信号为止。
前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左驱动轮与右驱动轮的同向转速的相对大小来控制所述机器人所走弧线的偏转方向,进而限制机器人在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右两侧进行范围拓展,保证机器人实时接收到护栏信号,进而确保机器人在接收到引导信号后与充电座的对接更牢靠。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信号还包括左信号和右信号;当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左信号或右信号时,停止所述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然后控制所述机器人原地旋转第一预设角度,其中,所述机器人旋转后的方向设置为第一预设运动方向;其中,第一预设角度设置在90度至120度之间;控制所述机器人沿着第一预设运动方向直行预设安全距离,以离开所述护栏信号的有效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信号还包括左信号和右信号;当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同时接收到左信号和右信号,或者接收到所述中间信号时,确定所述机器人进入所述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内,停止所述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从而更加快速的实现机器人上座。
一种芯片,该芯片存储前述控制方法涉及的算法程序,用于控制机器人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直到接收到所述引导信号。
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装配所述芯片,或装配所述芯片的装置。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当充电座前侧没有设置用于发射所述的中间信号发射探头时,所述机器人的前端中间设置有两个红外接收头,使得这两个红外接收头中任意一个同时接收到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时,进入所述机器人位于所述中间信号分布区域。作为另一种优化方案,当充电座前侧设置用于发射所述的中间信号发射探头时,所述机器人的前端中间设置有一个红外接收头,使得所述机器人的前端中间设置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中间信号时,确定所述机器人进入所述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机器人先围绕护栏信号的边界运动,再从区域4进入区域22的路径轨迹示意图。
图3是机器人围绕护栏信号的边界运动过程中直接切入区域3的回充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找充电座中间信号的机器人在机身不同方位处分别装配有对应的红外接收头,具体可以是在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底座上安装一定数目的红外接收头,机身的正中间装配一个或者两个中间红外接收头用来对准充电座上座,左侧对应设置有一个左红外接收头,右侧对应设置有一个右红外接收头,以保证样机身对应侧面也能收到座子信号。机器人的机身后面也有一个红外接收头,确保机身的正前方、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和右后方都设置有红外接收头。机器人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360度红外接收头,实现对机身左右前后方位的360度探测,确保机器人全方位接收引导信号,提高机器人判断自身方位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引导信号是充电座发出的用于引导机器人回座的信号,充电座的中间信号是发射自充电座的中间对接部位的一种引导信号,根据充电座中所设置的红外发射传感器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可以把引导信号分为不同的信号类型,比如位于充电座前侧中间的正红外发射传感器所发出的中间信号,位于充电座前侧左边的左红外发射传感器所发出的左信号,位于充电座前侧右边的右红外发射传感器所发出的右信号。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栏信号是位于充电座两侧的红外发射传感器发出的呈半圆形的防撞信号。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按照所述充电座在不同方位上发射的所述引导信号的方向性而划分为第一预设工作区域、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和第二预设工作区域,所述充电座前侧左边的左红外发射传感器发出的左信号形成第一预设工作区域,所述充电座前侧右边的右红外发射传感器发出的右信号形成第二预设工作区域,所述充电座前侧中间的正红外发射传感器所发出的中间信号形成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第一预设工作区域对应于图2和图3中的区域21,在第一预设工作区域21内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只是接收到所述左信号;第二预设工作区域对应于图2和图3中的区域22,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在第二预设工作区域22内只是接收到所述右信号。同时,充电座发出的护栏信号是位于充电座前弧形所围成区域中分布的信号,是护栏信号的有效区域,对应图2中的区域4。当机器人进入区域4,则接收到护栏信号,说明机器人当前位置离充电座很近,有可能撞到充电座,所以护栏信号起到提示防撞的作用。但本实施例中的护栏信号与前述的引导信号(包括左信号、右信号和中间信号)不是同一类型的充电座信号。
本实施例靠墙设置的充电座发出的充电座信号包括右信号和左信号,分别覆盖于所述充电座的前方左右两侧区域。在充电座的左右两侧各自设置一个发射探头,其中,充电座的左侧设置的发射探头发射所述左信号,充电座的右侧设置的发射探头发射所述右信号,使得充电座出射的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存在重叠区域,如图2和图3所示,斜线M3和斜线M3’是充电座的左侧设置的发射探头发射的所述左信号,充电座射出斜向上延伸的斜线M3与斜向下延伸的斜线M3’所限定的区域为所述左信号的分布区域,斜线M4和斜线M4’是充电座的右侧设置的发射探头发射的所述右信号,充电座射出斜向上延伸的斜线M4’与斜向下延伸的斜线M4所限定的区域为所述右信号的分布区域。
在图2和图3所属区域内,当充电座的正前方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间信号发射探头时,中间信号发射探头发射出中间信号,如图2和图3所示,向右延伸的水平线M2和向右延伸的水平线M1都表示中间信号发射探头发射出的中间信号,水平线M2和水平线M1所限定的区域为区域3,作为所述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如图2和图3所示,斜线M3’和斜线M4’交叉于区域3内,充电座正前方中间的两条向右延伸的水平线M1和M2所限定的区域3中分布的信号包括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的重叠信号(叠加信号)和所述中间信号。所述机器人的机身的正中间装配两个中间红外接收头用来对准座子上座,这两个中间红外接收头包括左侧红外接收头和右侧红外接收头。当所述机器人在区域3内距离充电座较远时,如图2和图3所示,在区域3内,所述机器人位于斜线M3’和斜线M4’的交叉形成的右侧重叠区域,即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的重叠信号的分布区域,这两个中间红外接收头的任意一个都可以同时收到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也可以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收到过左和右,如100ms内,因为有的座子信号是分时发的);当所述机器人在区域3内距离的充电座较近时,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机器人位于斜线M3’和斜线M4’的交叉形成的左侧信号盲区域,即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没有重叠的区域,此时所述机器人即将进行上座对接充电,左侧红外接收头接收所述左信号,右侧红外接收头接收所述右信号,使得所述机器人的中间红外接收头在区域3内实现同时接收到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当充电座的正前方中间位置处没有设置中间信号发射探头时,水平线M1和M2所限定的区域3中分布的信号只包括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的重叠信号,相应地,所述机器人的机身的正中间装配一个中间红外接收头,用来根据区域3内接收到所述中间信号来对准座子上座,同时位于斜线M3’和斜线M4’的交叉形成的右侧重叠区域,即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的重叠信号的分布区域,这个中间红外接收头可以同时收到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所述机器人位于斜线M3’和斜线M4’的交叉形成的左侧信号盲区域,即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没有重叠的区域,此时所述机器人在所述中间信号的引导作用下上座对接充电。因此,当所述机器人其中一个方位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充电座的中间信号,或者,同时接收到充电座的左信号和右信号,确定所述机器人已经进入所述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即图2和图3的区域3内,但还没开始上座充电,只是刚进入区域3内。从而提高机器人对回充环境的适应性。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及的充电座的正前方是充电座信号的发射方向,对应于说明书附图的充电座的右侧。本实施例对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的发射方向及形成的重叠区域特征进行限定,使得所述控制方法适用于控制机器人到不同发射结构的充电座上对接回充,增强机器人对回充环境的适应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中,护栏信号是充电座向外发出的防撞信号,充电座还发出用于引导机器人回座充电的引导信号;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引导信号时,根据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对护栏信号的接收情况,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其中,该弧线对应的路径来回穿插于护栏信号的边界;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初次接收到的护栏信号是该步骤的初始触发信号,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机器人从斜向接近充电座,当机器人的中间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护栏信号时,表示机器人比较靠近充电座,不仅容易碰撞到充电座,也难以在区域4内进行准确回座,如果机器人的中间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左信号或右信号,那么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该弧线对应的路径来回穿插于护栏信号的边界,如图2中沿着护栏信号的黑色粗线弧形轨迹所示。当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引导信号时,停止所述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退出护栏区域至所述引导信号分布区域内。本实施例控制机器人在回座充电的过程中绕着护栏信号的边沿行走直到接收到引导信号,相对于现有技术绕充电座画圆弧进入引导信号区域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在充电座被移动或充电座发射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保证机器人实时接收到护栏信号,进而确保机器人在接收到引导信号后与充电座的对接更牢靠,提高机器人回充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S101、判断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是否接收到所述引导信号,是则进入步骤S106,否则进入步骤S102。其中,该步骤可以是判断所述机器人的中间红外接收头(或者左红外接收头、或右红外接收头)是否接收到所述左信号或所述右信号,因为本实施例的机器人是从斜向接近所述充电座,所以所述机器人任一方位的红外接收头在刚开始时是接收不到所述中间信号。
步骤S102、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初次接收到所述护栏信号,将该护栏信号作为机器人后续绕座行走的初始触发信号,然后进入步骤S103。该步骤中接收到所述护栏信号的可以是所述机器人的中间红外接收头,或者左红外接收头,或右红外接收头。
步骤S103、判断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是否接收到护栏信号,是则进入步骤S105,否则进入步骤S104。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可以是所述机器人的中间红外接收头(或者左红外接收头、或右红外接收头)。该步骤是所述机器人接收到所述初始触发信号之后,在进入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的状态下,控制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实时接收外部信号。之所以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护栏信号,是考虑到充电座发出的信号不稳定或充电座可能存在人为迁移的问题,是为了保证在前述情况下保证所述机器人向所述充电座靠拢并持续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沿走弧线。
步骤S105、控制所述机器人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一预设路径,控制所述机器人行走第一预设路径的方法为:调节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差值,使得所述机器人当前行走的弧线对应的路径偏离所述充电座,然后返回步骤S101。本实施例的第一预设差值是根据所述机器人的实际运动姿态调试得到的。该步骤实际是通过调节左驱动轮与右驱动轮的速度差,来控制所述机器人的机身在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处的转圈变小,使得所述机器人更远离所述充电座,能避免所述机器人碰撞所述充电座,有利于捕获所述护栏信号的有效区域外的所述引导信号(图2的区域4之外的左信号或右信号),而且为所述充电座与所述机器人预留一定的空间距离以进行回充对接角度的调整。
步骤S104、控制所述机器人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二预设路径,控制所述机器人行走第二预设路径的方法为:调节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使得所述机器人当前行走的弧线对应的路径向所述充电座靠拢,然后返回步骤S101。本实施例的第二预设差值是根据所述机器人的实际运动姿态调试得到的。该步骤实际是通过调节左驱动轮与右驱动轮的速度差,来控制所述机器人的机身在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处的转圈变大,使得所述机器人更靠近所述充电座,有利于捕获回所述护栏信号,从而继续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避免机器人无休止或盲目地执行走弧线操作。有的充电座发送的中间信号比较精确,所述机器人在绕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过程中,所走的弧线偏转角度设置得较小则容易快速收到所述中间信号,以加速后续对准上座。
在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左信号、所述右信号或者所述中间信号之前,重复执行步骤S105和步骤S104。本实施例在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护栏信号时,远离充电座走弧线,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不到护栏信号时,靠近座子走弧线,将机器人钳制在充电座前方的护栏信号区域内寻找引导信号,提高机器人接收充电座信号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避免机器人寻找引导信号过程中受到充电座被移动或充电座发射信号不稳定问题的影响。
步骤S106、停止所述机器人继续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使得所述机器人退出图2的区域4。
在前述步骤中,执行所述弧线运动的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和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其中,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的方法是:设置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的转速小于所述机器人的右驱动轮的同向转速;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的方法是:设置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的转速大于所述机器人的右驱动轮的同向转速;其中,所述机器人的两侧分别装配有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的顺序为:先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再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直到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到所述引导信号为止;或者,先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再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直到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到所述引导信号为止。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左驱动轮与右驱动轮的同向转速的相对大小来控制所述机器人所走弧线的偏转方向,进而限制机器人在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右两侧进行范围拓展,保证机器人实时接收到护栏信号,进而确保机器人在接收到引导信号后与充电座的对接更牢靠。
如图2和图3中的所述护栏信号有效区域上的黑色粗线的弧形路径所示,该弧线路径先向区域4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再向区域4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如此迭代循环,等到其箭头都是延伸至区域3或区域22而停止,其中,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由大变小,该弧线路径的弧形是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小,使得所述机器人所走的弧线逐渐远离所述充电座,以至于退出所述护栏信号的有效区域4,迈进所述引导信号的分布区域内。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是直接设置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的速度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轮子的速度或转速是可支持调节的;若让所述机器人所走的弧线弯曲程度小,则将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调小;若让所述机器人所走的弧线大,则将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调大,且在所述机器人走弧线过程中,转动的机身内侧的驱动轮速度尽量小。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左驱动轮与右驱动轮的同向转速的相对大小来控制所述机器人所走弧线的偏转方向,进而限制机器人的运动位置在充电座的附近区域内,使得机器人能够快速完成与充电座的成功对接。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机器人离开所述护栏信号的分布区域至所述左信号或所述右信号分布区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当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左信号或所述右信号时,停止所述机器人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降低所述机器人碰撞所述充电座的几率,然后进入步骤S302。
步骤S302、控制所述机器人原地旋转90度到120度,并所述机器人旋转后的方向设置为第一预设运动方向,使得所述机器人沿着第一预设运动方向运动以离开区域4,,然后进入步骤S303。
步骤S303、控制所述机器人沿着第一预设运动方向直行预设安全距离,其中,所述机器人可能沿着第一预设运动方向跨出所述引导信号的边界,从而离开所述左信号的分布区域或所述右信号的分布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所述机器人按照图2中方向P1所指示的黑色粗线轨迹行走预设安全距离,这里的方向P1是上述的第一预设运动方向,本实施例可以快速退出所述护栏信号的有效区域至一个安全距离,避免过于靠近充电座时,很难实现精准的角度对齐调整,不能准确回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机器人在直线运动过程中,不同方位的红外接收头能够在所述预设工作区域中只接收到来自充电座的同一方位上发射的引导信号,在区域21内,机器人上不同方位的红外接收头只是接收到所述左信号;在区域22内,机器人上不同方位的红外接收头只是接收到所述右信号;在区域21和区域22内,机器人接收的有效的引导信号以距离充电座较近的方位上的红外接收头所接收的为准。所述机器人在区域21或区域22内运动的过程中,如果所述机器人左侧的红外接收头相对于其右侧的红外接收头更加接近所述充电座,且接收的引导信号也相对更强,则可认为机器人的左侧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有效的引导信号,而其右侧的红外接收头接收的引导信号可视为无效;反之亦然。
作为一种实施例,通过执行步骤S101判断得出: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同时接收到左信号和右信号,或者接收到所述中间信号,此时可确定所述机器人进入所述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内,即所述机器人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刚好进入图3的区域3中,停止所述机器人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然后控制所述机器人旋转至其前行方向指向箭头P2指示方向,再让所述机器人在区域3内沿着箭头P2的指示方向对应的路径移动对接所述充电座,在图3中,箭头P2的指示方向对应的路径可以是直线路径,或者以箭头P2的指示方向为基准方向,依次往其左右两侧拓展的弧形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存储前述控制方法涉及的算法程序,用于控制机器人绕着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直到接收到所述引导信号。保证机器人实时接收到护栏信号,控制机器人在接收到引导信号紧密围绕充电座行走,提高机器人回充工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装配所述芯片,或装配所述芯片的装置。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当充电座前侧没有设置用于发射所述的中间信号发射探头时,所述机器人的前端中间设置有两个红外接收头,使得这两个红外接收头中任意一个同时接收到所述左信号和所述右信号时,确定所述机器人进入所述中间信号分布区域。作为另一种优化方案,当充电座前侧设置用于发射所述的中间信号发射探头时,所述机器人的前端中间设置有一个红外接收头,使得所述机器人的前端中间设置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中间信号时,确定所述机器人进入所述中间信号分布区域。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中,护栏信号是充电座向外发出的防撞信号,充电座还发出用于引导机器人回座充电的引导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引导信号的前提下,当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护栏信号时,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一预设路径;
在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引导信号的前提下,当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没有接收到护栏信号时,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二预设路径;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引导信号;
其中,引导信号不是护栏信号;
所述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一预设路径的方法为:
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所述护栏信号时,调节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差值,使得所述机器人当前行走的弧线对应的路径偏离所述充电座;其中,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越小,所述机器人所走弧线对应的机身转圈越小;
所述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第二预设路径的方法为:
当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不到所述护栏信号时,调节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使得所述机器人当前行走的弧线对应的路径向所述充电座靠拢;
其中,第二预设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及其右驱动轮的速度差的绝对值越大,所述机器人所走弧线对应的机身转圈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走弧线的过程包括: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和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
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的方法是:设置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的转速小于所述机器人的右驱动轮的同向转速;
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的方法是:设置所述机器人的左驱动轮的转速大于所述机器人的右驱动轮的同向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的顺序为:
先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再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直到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到所述引导信号为止;
或者,先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右侧走弧线,再控制所述机器人向所述护栏信号的边界的左侧走弧线,直到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检测到所述引导信号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信号还包括左信号和右信号;
当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左信号或右信号时,停止所述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然后控制所述机器人原地旋转第一预设角度,其中,所述机器人旋转后的方向设置为第一预设运动方向;其中,第一预设角度设置在90度至120度之间;
控制所述机器人沿着第一预设运动方向直行预设安全距离,以离开所述护栏信号的有效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信号还包括左信号、右信号和中间信号;
当所述机器人的红外接收头同时接收到左信号和右信号,或者接收到中间信号时,确定所述机器人进入所述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内,停止所述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走弧线。
6.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该芯片存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涉及的算法程序,用于控制机器人绕着护栏信号的边界行走,直到接收到引导信号。
7.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包括装配权利要求6所述芯片,或装配权利要求6所述芯片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充电座前侧没有设置用于发射中间信号的发射探头时,所述机器人的前端中间设置有两个红外接收头,使得这两个红外接收头中任意一个同时接收到左信号和右信号时,确定所述机器人进入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充电座前侧设置用于发射中间信号的发射探头时,所述机器人的前端中间设置有一个红外接收头,使得所述机器人的前端中间设置的红外接收头接收到中间信号时,确定所述机器人进入中间信号的分布区域。
CN201911050327.9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Active CN112748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0327.9A CN112748724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0327.9A CN112748724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8724A CN112748724A (zh) 2021-05-04
CN112748724B true CN112748724B (zh) 2024-05-07

Family

ID=75641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0327.9A Active CN112748724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8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5943B (zh) * 2021-07-12 2023-07-28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座、回充方法和自移动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1355A (zh) * 2012-02-16 2013-08-21 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与充电系统
CN103349531A (zh) * 2013-07-24 2013-10-16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人吸尘器的侧边回归充电方法
CN104765379A (zh) * 2014-11-11 2015-07-08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人在封闭工作区域寻找回充座的方法及机器人系统
CN105361817A (zh) * 2015-11-17 2016-03-02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自动对接系统
CN107095622A (zh) * 2016-02-19 2017-08-29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接清扫机器人的对接站及清扫机器人
CN109758042A (zh) * 2019-01-31 2019-05-17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引导清洁机器人回归充电座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871012A (zh) * 2019-01-29 2019-06-11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割草机在边界处的转向方法
CN109933071A (zh) * 2019-04-01 2019-06-25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回座的控制方法
CN109933072A (zh) * 2019-04-01 2019-06-25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机器人回座时检测到充电座护栏信号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6439B1 (ko) * 2006-03-29 2007-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로봇의 충전대 복귀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1355A (zh) * 2012-02-16 2013-08-21 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与充电系统
CN103349531A (zh) * 2013-07-24 2013-10-16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人吸尘器的侧边回归充电方法
CN104765379A (zh) * 2014-11-11 2015-07-08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人在封闭工作区域寻找回充座的方法及机器人系统
CN105361817A (zh) * 2015-11-17 2016-03-02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自动对接系统
CN107095622A (zh) * 2016-02-19 2017-08-29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接清扫机器人的对接站及清扫机器人
CN109871012A (zh) * 2019-01-29 2019-06-11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割草机在边界处的转向方法
CN109758042A (zh) * 2019-01-31 2019-05-17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引导清洁机器人回归充电座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933071A (zh) * 2019-04-01 2019-06-25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回座的控制方法
CN109933072A (zh) * 2019-04-01 2019-06-25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机器人回座时检测到充电座护栏信号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8724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48725B (zh) 一种机器人通用的回充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CN106406316B (zh) 家庭智能陪护机器人的自主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JP6392269B2 (ja) 自律カバレッジロボット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US20180120852A1 (en) Mobile robot and navigating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JP5255448B2 (ja) 自律カバレッジロボット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5860998B2 (ja) 経路に沿ってロボット掃除機を誘導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3296105B2 (ja) 自律移動ロボット
KR100486737B1 (ko) 청소로봇의 청소궤적 생성·추종방법 및 장치
CN109002046B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及导航方法
CN105119338A (zh) 移动机器人充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444736B (zh) 自动返回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713920B (zh) 自动清洁设备及其充电的方法
JP2009187343A (ja) 自律移動体、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CN109933072B (zh) 机器人回座时检测到充电座护栏信号的控制方法
CN112748723B (zh) 基于护栏信号的机器人回座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CN112748724B (zh) 一种接收充电座护栏信号后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CN112731924A (zh) 移动机器人的回充方法、移动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N114983293A (zh) 一种自移动机器人
CN111930118A (zh) 一种机器人避开充电座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CN112748726A (zh) 一种机器人的正面上座充电的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CN112748747A (zh) 一种寻找充电座中间信号的运动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JPH07287616A (ja) 無人車誘導装置
CN112748727A (zh) 一种利用目标点的导航控制方法、芯片及机器人
CN114243868B (zh) 机器人充电系统及其回充控制方法
CN113359770B (zh) 自动行走设备间的协同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9000 2706, No. 3000, Huandao East Road, Hengqin new area,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Zhuhai Yiwei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5-514, No.6 Baohua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MICRO SEMICONDUCTO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