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6086B - 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6086B
CN112746086B CN202011623959.2A CN202011623959A CN112746086B CN 112746086 B CN112746086 B CN 112746086B CN 202011623959 A CN202011623959 A CN 202011623959A CN 112746086 B CN112746086 B CN 112746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nium
nano
inorganic
nutrient solution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39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6086A (zh
Inventor
刘涛
刘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as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as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as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as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39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6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6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6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6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6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3/00Preparation of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xcept carbo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9/00Other inorganic fertilisers
    • C05D9/02Other inorganic fertilisers containing trace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05F11/08Organic fertilisers containing added bacterial cultures, mycelia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2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using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or substances, e.g. enzymes, for activating or stimulating th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20Liquid fertili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接种于含无机硒培养液中发酵16‑150h,即得;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的保藏号为CCTCC M 2020956。本发明提供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为兼性厌氧菌,在大规模发酵培养时,避免了严格好氧菌对培养液的溶氧需求,对发酵设备要求较低,同时也降低了发酵控制难度,更易进行发酵工艺放大。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硒是一种对人体和动物非常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在抗癌、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很多慢性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然而,我国却是一个缺硒大国。据相关地质调查表明,我国高达72%的地区属于缺硒和低硒地区,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至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呈现一条缺硒带分布区域,沿途多省市大都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生活在缺硒或低硒地区的居民,由于日常硒摄入量不足,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克山病等,即是由于缺硒带来的严重疾病。此外,长期硒摄入量量不足,也使得这些地区的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高于其它地区。同时,大量研究表明,低硒或缺硒人群通过适量补硒不但能够预防肿瘤、肝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维护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预防慢性、严重疾病的发生。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硒既是一种有益剂,又是一种毒性剂,并且二者之间的计量范围特别狭窄,高于有益需求的水平就具有毒性,尤其是无机硒,表现出较高的毒性。因此,在认识硒对人体的健康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加清晰认识到硒的不同形态对人体本身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在缺硒或低硒地区倡导补硒的同时,更要强调科学合理补硒,补健康形态的硒。由于我国大面积缺硒,寻找安全、高效且经济的补硒途径则首当其冲。综合来看,通过农作物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既经济有效,每个人均可通过日常膳食摄入足量硒,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补硒的安全。硒肥也随之成为全国人民补硒之“寄托”。我国早期使用硒矿粉基施或硒酸盐/亚硒酸盐等叶面喷洒农作物,达到生产富硒农产品的目的。然而,研究发现,大部分农作物尤其是主粮作物对无机硒的吸收转化率很低,并且在基施硒矿粉时,易将重金属带入土壤,带来二次污染,硒酸盐/亚硒酸盐等无机硒,则易被雨水冲刷而渗入地下或流入江河湖泊,形成面源污染。
鉴于此,通过微生物转化技术,将无机硒转化为生物有机硒,则可避免直接使用无机硒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授权专利ZL 2016 1 0338121.6报道了通过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E201412来制备富有机硒菌剂,该菌株可在亚硒酸钠含量达173.5mmol/L培养液中正常生长,并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这一成果对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纳米硒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原因在于:1)生物活性方面,生物纳米硒与生物有机硒大致相当;2)安全性方面,生物纳米硒比生物有机硒更安全;3)使用方面,生物纳米硒不溶于水,在用于农作物喷施时,与作物表面结合更紧密,不易被雨水冲刷,作物转化利用率更高,喷施作业时间窗口更宽泛,尤其在雨季或雨量丰沛的地区,其优势体现得更加充分。因此,生物纳米硒具有生物活性高、作物吸收转化率高、安全性好、生态友好等显著优势在未来的富硒功能农业、环境治理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纳米单质硒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和化学方法合成。其中,物理合成方法中常用的手段包括水热处理、微波辐射和激光烧蚀等。化学合成法中最常见的是以化学试剂为分散剂,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合成。然而,上述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的纳米单质硒不稳定,易聚集并转化为几乎无活性的灰硒和黑硒。通过微生物转化技术制备有机硒或生物纳米硒则备受青睐。然而,由于作为生物有机硒/生物纳米硒原材料的硒酸盐或亚硒酸盐的高细胞毒性,使得很多微生物在富硒环境培养和转化时,其生长均会受到抑制甚至是灭杀;与此同时,部分微生物虽然能够耐受高浓度硒,但却并不转化。因此,兼具高的硒耐受能力和无机硒转化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则鲜有报道。检索科研和专利文献可知,已报道的通过微生物转化无机硒为生物纳米硒技术中,硒浓度能达到12.5mmol/L的寥寥无几。因此,更多的只能作基础性探索,而无法用作规模化生物纳米硒的制备。申请号为201911406047.7的专利文献提及一种高产纳米硒的光合细菌桃红荚硫菌(Thiocapsaroseopersicina),其对亚硒酸钠的耐受浓度达到了145mmol/L,并以其为基础培养制备纳米硒活菌制剂。但由于其为光合细菌,培养条件相比普通细菌而言,需特殊光照设备,对设备和工艺控制要求更高,生产成本高企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高耐硒能力和高硒还原力的菌株,通过液体发酵,将无机硒转化为生物纳米硒和有机硒,制备一种纳米硒-生物有机硒营养液,且该营养液可应用于农业的富硒种植、养殖等方面,并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采用的菌株对无机硒的耐受程度大幅度提高,可达445mmol/L,与之相比,硒耐受度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E201412的近2.6倍;同时,无机硒转化机制也有较大差异:Bacillus Subtilis SE201412是将亚硒酸钠转化为有机硒,而本发明所述ProvidenciarettgeriHSE2003菌株则主要将无机硒还原成生物纳米硒,少部分转化为有机硒。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接种于含无机硒培养液中发酵16-150h,即得;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的保藏号为CCTCC M 2020956;保藏单位是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是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是2020年12月22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能在硒浓度高达445mmol/L的环境中正常生长。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接种前,还包括菌种活化和种子液制备。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为12.5-445mmol/L。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为12.5-190mmol/L。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机硒中硒的化学价为+4价或+6价。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的pH值为6.0-9.0。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酵培养的方式为常压发酵;所述发酵过程中分两阶段进行通气控制:发酵0-48h为第一阶段,通气量为1050/P-10500/P L/(min·m3培养液);随后进入第二阶段,降低通气量,使通气量不高于4200/P L/(min·m3培养液);所述P为氧分压。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无机硒至少分2次加入;第一次加入无机硒后,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的硒浓度不低于12.5mmol/L。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根据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应用于种植、养殖、环境保护、土壤修复、医药、拮抗重金属、材料等领域。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作为一种硒还原菌,能在浓度高达445mmol/L(以硒元素量计)的硒培养液中正常生长;
(2)本发明提供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为兼性厌氧菌,在大规模发酵培养时,避免了严格好氧菌对培养液的溶氧需求,对发酵设备要求较低,同时也降低了发酵控制难度,更易进行发酵工艺放大;
(3)本发明提供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具有高耐硒能力,可在高浓度硒含量培养液中进行发酵培养,而环境中的微生物则不能耐受如此高的硒浓度而被抑杀;因此,发酵培养基不用进行物理或化学手段除菌或灭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4)本发明以菌种的兼性厌氧生长特性为基础,通过对发酵过程通气量进行优化控制,可以大幅缩短发酵时间。具体而言,分两阶段控制:发酵初期加大通气量,菌体代谢主要以有氧呼吸方式进行,产能效率高,代谢旺盛,以满足菌体大量增殖;进入发酵中后期,则降低通氧量,以降低整个培养液的还原电位,更利于无机硒的还原,从而提高无机硒转化的速率和比例;
(5)将无机硒补加方式与通气控制偶联,使前期处于低硒高氧阶段,更利于菌体细胞增殖;待积累大量菌体后,降低氧气通入量,创造有利于无机硒还原的低还原电位环境,同时补加的无机硒也提高了底物浓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无机硒转化为生物纳米硒的速率和比例;
(6)本发明提供的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以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为基础,通过微生物转化技术制备得到,以纳米硒为主,其有机硒为辅,基本不含无机硒,具有高生物活性,且使用安全,不会产生药害及二次污染,可用于富硒种植和富硒养殖领域;
(7)由于纳米硒具有水不溶性,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以叶面肥形式喷施,易于附着于叶片并被吸收转化,提高了转化利用率。同时,只需满足喷施后较短时间不下雨即可,后期即使下雨,也不会被轻易从叶片冲刷掉;一方面提高硒的生物利用度,另一方面也不会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等水体面源污染。此外,也利于多雨地区和季节相关农作物喷施作业,喷施时间窗口更易得。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接种于含无机硒培养液中发酵16-150h,即得;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的保藏号为CCTCC M 2020956。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能在硒浓度高达445mmol/L的环境中正常生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接种前,还包括菌种活化和种子液制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时间为16-120h。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种子液
本发明中,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种子液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活化: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16-48h,得活化菌种;
(2)种子液制备:将活化菌种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24h,得种子液。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液的OD600值为0.5-2.5。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液和含无机硒培养液的体积比为(0.01-1):1。
含无机硒培养液
本发明中,所述无机硒中硒的化学价为+4价或+6价。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硒选自硒酸盐、亚硒酸盐、氧化硒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硒为硒酸盐、亚硒酸盐中的一种。
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硒为亚硒酸钠。
本发明中,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为12.5-445mmol/L。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为12.5-200mmol/L。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为12.5-190mmol/L。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为190-445mmol/L。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的pH值为6.0-9.0。
本发明中,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无机硒至少分2次加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加入无机硒后,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的硒浓度不低于12.5mmol/L。
本发明中,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的pH为6.0-9.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硒为亚硒酸钠或硒酸钠时,加入磷酸、盐酸、硫酸等中强酸调节含无机硒培养液的pH值。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硒为硒的氧化物时,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强碱调节含无机硒培养液的pH值。
本发明中,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还包括消泡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泡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提及聚醚类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等。
本发明中,所述发酵过程中分两阶段进行通气控制:发酵0-48h为第一阶段,通气量为1050/P-10500/P L/(min·m3培养液);随后进入第二阶段,降低通气量,使通气量不高于4200/P L/(min·m3培养液);所述P为氧分压。
发明人发现,本体系中无机硒也能转化成为有机硒,所得发酵液即为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且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为0-200mmol/L范围内,硒浓度越高,所得营养液中纳米单质硒存在形态占总硒比例也就越高;尤其当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浓度不高于190mmol/L时,无机硒的几乎完全被转化成纳米硒和有机硒;当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浓度不高于445mmol/L时,所得营养液无机硒的含量仍可控制在10%以下。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根据所述的纳米硒-无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应用于环境保护、土壤修复、种植、养殖、医药、拮抗重金属领域。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活化: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24h,得活化菌种;
(2)种子液制备:将活化菌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种子液的OD值为1.5,得种子液;
(3)接种:将种子液接入含无机硒液体培养基中,所述种子液和含无机硒培养基的体积比为0.05:1,发酵培养120h,即得;
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组分为:牛肉膏15g/L,蛋白胨8g/L,氯化钠6g/L,亚硒酸钠445mmol/L,pH值为7.5;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中,亚硒酸钠分3次加入,第1次加入总亚硒酸钠量的20%,空气通气量为40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24h;第2次加入总亚硒酸钠量的50%,空气通气量为15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24h;第3次加入剩余的亚硒酸钠,空气通气量为15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发酵至结束。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活化: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24h,得活化菌种;
(2)种子液制备:将活化菌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种子液的OD值为1.5,得种子液;
(3)接种:将种子液接入含无机硒液体培养基中,所述种子液和含无机硒培养基的体积比为0.05:1,发酵培养120h,即得;
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组分为:牛肉膏15g/L,蛋白胨8g/L,氯化钠6g/L,亚硒酸钠250mmol/L,pH值为7.5;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中,亚硒酸钠分3次加入,第1次加入总亚硒酸钠量的30%,纯氧通气量为10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24h;第2次加入总亚硒酸钠量的50%,纯氧通气量为2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24h;第3次加入剩余的亚硒酸钠,纯氧通气量为20L/(min·m3培养液)至结束。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活化: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24h,得活化菌种;
(2)种子液制备:将活化菌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种子液的OD值为1.5,得种子液;
(3)接种:将种子液接入含无机硒液体培养基中,所述种子液和含无机硒培养基的体积比为0.05:1,发酵培养96h,即得;
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组分为:牛肉膏15g/L,蛋白胨8g/L,氯化钠6g/L,亚硒酸钠190mmol/L,pH值为7.5;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中,亚硒酸钠分3次加入,第1次加入总亚硒酸钠量的40%,空气通气量为40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24h;第2次加入总亚硒酸钠量的40%,空气通气量为15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24h;第3次加入剩余的亚硒酸钠,空气通气量为15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发酵至结束。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活化: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24h,得活化菌种;
(2)种子液制备:将活化菌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种子液的OD值为1.5,得种子液;
(3)接种:将种子液接入含无机硒液体培养基中,所述种子液和含无机硒培养基的体积比为0.05:1,发酵培养96h,即得;
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组分为:牛肉膏15g/L,蛋白胨8g/L,氯化钠6g/L,亚硒酸钠100mmol/L,pH值为7.5;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中,亚硒酸钠分2次加入,第1次加入总亚硒酸钠量的60%,空气通气量为40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48h;第2次加入总亚硒酸钠量的40%,空气通气量为15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发酵至结束。
实施例5
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活化: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24h,得活化菌种;
(2)种子液制备:将活化菌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种子液的OD值为1.5,得种子液;
(3)接种:将种子液接入含无机硒液体培养基中,所述种子液和含无机硒培养基的体积比为0.05:1,发酵培养144h,即得;
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组分为:牛肉膏15g/L,蛋白胨8g/L,氯化钠6g/L,亚硒酸钠445mmol/L,pH值为7.5;所述含无机硒培养基中,亚硒酸钠一次性加入,空气通气量为40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72h;然后降低空气通气量并维持在15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发酵至结束。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通气量为40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至结束。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通气量为150L/(min·m3培养液)条件下培养至结束。
实施例8
实施例8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所述第1次加入总亚硒酸钠量的10%。
性能测试
1.无机硒的测试方法:无机硒的测定方法参照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硒食品中无机硒的测定方法(DBS42/010-2018)。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性能测试结果
2.不同菌株的最高耐硒浓度测试:相应菌种划线接种于含不同无机硒浓度的平板上,37℃恒温培养72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表中+代表菌落能长出;-代表不能形成菌落。
测试结果见表2。
表2.不同菌株的最高耐硒浓度测试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10)

1.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接种于含无机硒培养液中发酵16-150h,即得;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rettgeri)的保藏号为CCTCC M 20209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能在硒浓度高达445mmol/L的环境中正常生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接种前,还包括菌种活化和种子液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为12.5-445mmol/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为12.5-190mmol/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硒中硒的化学价为+4价或+6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的pH值为6.0-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的方式为常压发酵;所述发酵过程中分两阶段进行通气控制:发酵0-48h为第一阶段,通气量为1050/P-10500/P L/(min·m3培养液);随后进入第二阶段,降低通气量,使通气量不高于4200/P L/(min·m3培养液);所述P为氧分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无机硒培养液中,无机硒至少分2次加入;第一次加入无机硒后,含无机硒培养液中的硒浓度不低于12.5mmol/L。
10.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应用于环境保护、土壤修复、种植、养殖、医药、拮抗重金属领域。
CN202011623959.2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2746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3959.2A CN112746086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3959.2A CN112746086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6086A CN112746086A (zh) 2021-05-04
CN112746086B true CN112746086B (zh) 2023-09-19

Family

ID=75650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3959.2A Active CN112746086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6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6097A (zh) * 2021-11-30 2022-01-21 淮安大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用抗病生物纳米硒肥的制备方法
CN114176213A (zh) * 2021-12-13 2022-03-15 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14456975A (zh) * 2022-01-21 2022-05-10 大连理工大学 一株Providencia sp.DCX在生物合成纳米硒中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2766A (en) * 1985-08-26 1994-08-30 Toray Industries,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L-threonine by fermentation with P. rettgeri.
CN103289940A (zh) * 2013-06-19 2013-09-11 重庆大学 一株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及其应用
WO2016176146A1 (en) * 2015-04-26 2016-11-0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urfaces comprising attached quorum sensing modulato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2766A (en) * 1985-08-26 1994-08-30 Toray Industries,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L-threonine by fermentation with P. rettgeri.
CN103289940A (zh) * 2013-06-19 2013-09-11 重庆大学 一株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及其应用
WO2016176146A1 (en) * 2015-04-26 2016-11-0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urfaces comprising attached quorum sensing modulator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猪源性bla_(NDM-1)阴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王建昌;姜彦芬;王金凤;陈志敏;李静;;中国动物检疫(04);23-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6086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46086B (zh) 一种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451105C (zh) 侧孢芽孢杆菌及由该菌种制备的土壤接种剂
CN105418193A (zh) 一种沼液沼渣为原料发酵制备的富硒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505010A (zh) 木霉菌多功能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CN114276965B (zh)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悬浮液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33845B (zh) 一种绿针假单胞菌及其发酵培养方法
CN104726378A (zh) 采用强化耐盐微生物菌剂提高盐胁迫草坪草保护酶活性的方法
CN104789494A (zh) 采用强化垃圾堆肥微生物菌剂提高草皮抗盐性的方法
CN103964928A (zh) 微生物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
CN112831435B (zh) 一种分离的产氮假单胞菌及其在还原硒元素中的应用
CN109486709B (zh) 一株提高玉米耐盐能力的樊氏盐单胞菌菌株jpt10-1及其菌剂与应用
CN101054564A (zh) 富硒联合固氮菌及其冷冻干粉、液体和固体肥料的制法
CN112760249B (zh) 一种硒还原菌、纳米硒-有机硒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4788A (zh) 垃圾堆肥中草坪耐盐强化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618469B (zh) 一株荚膜红细菌及其应用
CN113817625B (zh) 一株酸性黄杆菌及其在改良盐碱土壤中的应用
CN104838842A (zh) 采用耐盐强化活性纳米垃圾堆肥调节盐胁迫草坪草保护酶的方法
CN109020644A (zh) 利用养猪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肥料的方法及应用
CN114751784A (zh) 一种复合生物富硒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80224A (zh) 一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17799A (zh) 一种溶藻链霉菌活性物质的工业化发酵方法
CN1053557C (zh) 光合细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1798564A (zh) 氯嘧磺隆降解菌和基于该菌的土壤生物修复菌剂及应用
CN106187615B (zh) 含有嗜糖芽孢杆菌和氨基酸的水溶肥的生产方法
CN110938573A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24-7菌株发酵液体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