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4044A - 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4044A
CN112744044A CN202110163558.1A CN202110163558A CN112744044A CN 112744044 A CN112744044 A CN 112744044A CN 202110163558 A CN202110163558 A CN 202110163558A CN 112744044 A CN112744044 A CN 112744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torsion beam
bush
beam welding
weld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35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智锋
黄建霖
卢良杰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Liuzhou Wuling Motors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35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40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4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40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1Trailing arm twist beam axles
    • B60G21/052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60G21/05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4Buffer means for limiting movement of a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包括扭转梁焊接总成,设置在扭转梁焊接总成前端的拖拽臂前端衬套,和扭转梁焊接总成连接的轮毂组件,扭转梁焊接总成和轮毂组件之间通过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连接,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的设置位置的连线形成三角形。本发明增加的三个衬套的合理布置及其刚度特性合理设置就可以实现扭转梁悬架C特性的按需调整,提高整车操纵稳定性能,同时可以实现拖拽臂前端衬套的解耦,提高扭转梁悬架的平顺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悬架系统,更具体是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扭转梁悬架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与汽车后悬架系统,由于后悬架与车身连接只有左右两边一个衬套,所有的侧向力和纵向力都是由它们承担,不能单独解耦设计,衬套结构耐久设计难度大。同时扭转梁结构的先天性不足,容易产生轴转向效应,往整车过多转向发展,这对于操纵稳定性是不利的。
在扭转梁的结构研究方向上,由于侧向力产生过多转向趋势,造成整车操纵稳定性的恶化。为了弥补上述缺陷,人们进行了扭转梁结构方面的改进。如公开号为CN10183015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法,包括前束控制杆和拖曳臂,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一衬套连接至车身,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三衬套与拖曳臂连接,对普通扭转梁结构进行了微小的改进,其在普通扭转梁悬架的拖拽臂前端再加装一个衬套,对衬套刚度合理设置就可以实现后悬架较好的纵向柔度和侧向柔度,从而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性。其不足之处是,这两个衬套还是不能解耦,都要同时承担侧向力和纵向力的任务,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衬套耐久性能,前束角的C特性改善空间还是比较小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在普通扭转梁悬架结构的基础上,把轮毂组件与扭转梁焊接总成之间的硬连接,增加三个衬套柔性,实现柔性连接,对增加的三个衬套合理布置及其刚度特性合理设置就可以实现扭转梁悬架C特性的按需调整,提高整车操纵稳定性能,同时可以实现拖拽臂前端衬套的解耦,提高扭转梁悬架的平顺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包括扭转梁焊接总成,设置在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前端的拖拽臂前端衬套,和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连接的轮毂组件,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和轮毂组件之间通过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连接,
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采用压装方式安装,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压装设置在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后端,或者轮毂组件上,然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轮毂组件。
此外,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也可压装在轮毂组件上,然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扭转梁焊接总成后端。
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的设置位置的连线形成三角形。
本发明可以实现衬套特性的解耦,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只需要满足平顺性性能要求,调校自由度更多。
本发明的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均为柔性衬套,起到第一层次过滤作用,提高后悬架的平顺性性能。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在受到外力时,可以绕着它们之间两两旋转摆动,到达动态调节车轮定位参数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衬套设置在车轮轮心上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车轮轮心下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位于所述第三衬套前方。此外,所述第一衬套设置在车轮轮心下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车轮轮心上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位于所述第三衬套前方。采用上述两种结构形成使得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的中心连线形成三角形,即通过布置这个三个衬套的硬点位置形式,轮心上方一个点、轮心下方两个点或者轮心上方两个点、轮心下方一个点,构成三角形的布置,结构稳定。水平方向的两个点衬套距离取决于车辆操稳特性匹配,这两个点的跨距越大,该跨距取决于所配合的轮辋的结构尺寸,主销后倾角就越大,形成的后倾拖距就越大,对侧向力的敏感程度就越大,后轴转向响应的跟随性就越强烈。垂直方向的跨距,该跨距也取决于所配合的轮辋的结构尺寸,越远离轮心越好,在受侧向力时衬套力臂越长越有利于抵抗外倾角往正值变化,提高后轴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的衬套轴线均平行设置。
本发明中,如果对应车型需要不足转向特性时,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三衬套的衬套摇摆中心点连线的后倾角为负角度,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的刚度高于所述第二衬套。需要不足转向特性时,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的刚度特性需要大于所述第二衬套,让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三衬套两点连线形成主销轴线,变成负的后倾角,主销轴线与地面线交点在地面侧向力作用点的后方,在受侧向力作用时绕着主销轴线形成的力矩使轮胎向内发生偏转,这样使后悬架产生了侧向力不足转向特性的趋势。
本发明中,如果对应车型需要过度转向特性时,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的衬套摇摆中心点连线的后倾角为正角度,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刚度高于所述第三衬套。当需要过度转向特性时,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刚度特性需要大于所述第三衬套,让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两点连线形成主销轴线,变成正的后倾角,主销轴线与地面线交点在地面侧向力作用点的前方,在受侧向力作用时绕着主销轴线形成的力矩使轮胎向外发生偏转,这样使后悬架产生了侧向力过多转向特性的趋势。
本发明还包括螺旋弹簧、弹簧上胶垫、弹簧下胶垫和减振器总成,所述螺旋弹簧通过弹簧下胶垫设置在扭转梁焊接总成上方,所述弹簧上胶垫设置在所述螺旋弹簧上部,所述减振器总成和扭转梁焊接总成的后端连接。拖拽臂前端衬套通过压装到扭转梁焊接总成之后,再通过紧固件与车身安装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装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普通扭转梁悬架结构的基础上,把轮毂组件与扭转梁焊接总成之间的硬连接,增加三个衬套柔性,实现柔性连接,三个衬套合理布置及其刚度特性合理设置就可以实现扭转梁悬架C特性的按需调整,提高整车操纵稳定性能,提高后悬架不足转向。
2、本发明可以实现拖拽臂前端衬套的解耦,设计它为平顺性特性衬套,只考虑纵向力特性,提高扭转梁悬架的平顺性能,过滤了路面激励从轮胎传递到车身的振动,提高悬架高频隔振能力,改善了后悬架乘坐舒适性能。。
3、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三个柔性衬套,受到外力时,可以绕着它们之间两两旋转摆动,到达动态调节车轮定位参数的作用,调校自由度更多。
4、本发明在不影响平顺性能的条件下,调整这三个衬套的刚度,与普通扭转梁悬架方式相比,后轴不足转向度的值调整范围非常大,可以满足不同的底盘操稳调校风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的轮毂组件的安装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衬套安装孔的位置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轮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拖拽臂前端衬套,2-扭转梁焊接总成,3-轮毂组件,4-第一衬套,5-第二衬套,6-第三衬套,7-螺旋弹簧,8-弹簧上胶垫,9-弹簧下胶垫,10-减振器总成,11-衬套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包括扭转梁焊接总成2,设置在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前端的拖拽臂前端衬套1,和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连接的轮毂组件3,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和轮毂组件3之间通过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连接,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的设置位置的连线形成三角形。
本实施例中,左右两边的两个所述轮毂组件3对应的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通过液压机压装到扭转梁焊接总成2之后,再通过紧固件与轮毂组件3安装,起到轮胎到扭转梁焊接总成2之间的力和力矩传递桥梁作用,通过调整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弹性特性,使轮胎受到外力时候绕着这三个衬套之两两之间连线作为旋转轴线,产生偏转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起到第一层次过滤作用,提高后悬架的平顺性性能,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受到外力时,可以绕着它们之间两两旋转摆动,到达动态调节车轮定位参数的作用。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包括扭转梁焊接总成2,扭转梁焊接总成2包括成对设置的拖拽臂和连接两个拖拽臂的扭转梁,设置在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前端的拖拽臂前端衬套1,和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连接的轮毂组件3,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和轮毂组件3之间通过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连接,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均压装设置在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后端上且通过螺栓与所述轮毂组件3连接,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的设置位置的连线形成三角形。本发明可以实现衬套特性的解耦,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只需要满足平顺性性能要求,调校自由度更多。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扭转梁焊接总成2的后端设置有衬套压装配合支架,衬套压装配合支架上设置有三个衬套安装孔11。如图4所示,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分别安装在衬套安装孔11内且通过螺栓和轮毂组件3连接,实现安装。
本实施例的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均为柔性衬套,起到第一层次过滤作用,提高后悬架的平顺性性能。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在受到外力时,可以绕着它们之间两两旋转摆动,到达动态调节车轮定位参数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的扭转刚度一般是比它的偏摆刚度低,容易绕着衬套轴线旋转,所以布置的上下两个衬套的摇摆中心点连线形成的车轮旋转主销轴,让车轮绕着主销轴线发生偏转动作与衬套产生扭转扭转动作趋势相同,这样可以提高保护衬套的疲劳寿命。衬套的轴线是没有倾斜角的要求,取决于衬套的疲劳寿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4设置在车轮轮心上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车轮轮心下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5位于所述第三衬套6前方。所述第二衬套5位于所述第三衬套6水平方向的两个点衬套距离取决于车辆操稳特性匹配,这两个点的跨距越大,主销后倾角就越大,形成的后倾拖距就越大,对侧向力的敏感程度就越大,后轴转向响应的跟随性就越强烈。垂直方向的跨距,即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的高度,越远离轮心越好,在受侧向力时衬套力臂越长越有利于抵抗外倾角往正值变化,提高后轴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的衬套轴线均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扭转梁悬架应用于需要不足转向特性的车型,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三衬套6的衬套摇摆中心点连线的后倾角为负角度,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三衬套6的刚度高于所述第二衬套5。需要不足转向特性时,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三衬套6的刚度特性需要大于所述第二衬套5,让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三衬套6两点连线形成主销轴线,变成负的后倾角,主销轴线与地面线交点在地面侧向力作用点的后方,在受侧向力作用时绕着主销轴线形成的力矩使轮胎向内发生偏转,这样使后悬架产生了侧向力不足转向特性的趋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三衬套6的衬套摇摆中心点连线的后倾角大小为0°~90°之间,后倾拖距5mm~300mm。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螺旋弹簧7、弹簧上胶垫8、弹簧下胶垫9和减振器总成10,所述螺旋弹簧7通过弹簧下胶垫9设置在扭转梁焊接总成2上方,所述弹簧上胶垫8设置在所述螺旋弹簧7上部,所述减振器总成10和扭转梁焊接总成2的后端连接。拖拽臂前端衬套1通过压装到扭转梁焊接总成2之后,再通过紧固件与车身安装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装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应用的车型需要过度转向特性,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的衬套摇摆中心点连线的后倾角为正角度,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刚度高于所述第三衬套6。当需要过度转向特性时,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刚度特性需要大于所述第三衬套6,让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两点连线形成主销轴线,变成正的后倾角,主销轴线与地面线交点在地面侧向力作用点的前方,在受侧向力作用时绕着主销轴线形成的力矩使轮胎向外发生偏转,这样使后悬架产生了侧向力过多转向特性的趋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三衬套6的衬套摇摆中心点连线的后倾角大小为0°~90°之间,后倾拖距5mm~3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可以全部或部分用球销代替,采用3球销,2球销1衬套或者1球销2衬套的组合方式实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衬套4设置在车轮轮心下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车轮轮心上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5位于所述第三衬套6前方。即形成倒三角形的结构布置。
此外,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均压装设置在所述轮毂组件3上,即衬套的安装孔设置在轮毂组件3上,且通过螺栓与扭转梁焊接总成2后端连接。

Claims (8)

1.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包括扭转梁焊接总成(2),设置在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前端的拖拽臂前端衬套(1),和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连接的轮毂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梁焊接总成(2)和轮毂组件(3)之间通过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第三衬套(6)连接,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的设置位置的连线形成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4)设置在车轮轮心上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车轮轮心下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5)位于所述第三衬套(6)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4)设置在车轮轮心下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车轮轮心上方位置,所述第二衬套(5)位于所述第三衬套(6)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三衬套(6)的衬套轴线均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三衬套(6)的衬套摇摆中心点连线的后倾角为负角度,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三衬套(6)的刚度高于所述第二衬套(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衬套(5)的衬套摇摆中心点连线的后倾角为正角度,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刚度高于所述第三衬套(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弹簧(7)、弹簧上胶垫(8)、弹簧下胶垫(9)和减振器总成(10),所述螺旋弹簧(7)通过弹簧下胶垫(9)设置在扭转梁焊接总成(2)上方,所述弹簧上胶垫(8)设置在所述螺旋弹簧(7)上部,所述减振器总成(10)和扭转梁焊接总成(2)的后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拖拽臂前端衬套(1)通过压装到扭转梁焊接总成(2)之后,再通过紧固件与车身安装连接。
CN202110163558.1A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Pending CN1127440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3558.1A CN112744044A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3558.1A CN112744044A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4044A true CN112744044A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51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3558.1A Pending CN112744044A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4044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10113A (ja) * 1986-03-11 1987-09-16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DE3734724A1 (de) * 1986-10-24 1988-07-28 Volkswagen Ag Federungssystem fuer kraftfahrzeuge
JP2002012015A (ja) * 2000-04-27 2002-01-15 Nissan Motor Co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US20040113337A1 (en) * 2002-12-17 2004-06-17 Landry Joseph Raymond Elastomeric bushing
JP2005119601A (ja) * 2003-10-20 2005-05-12 Honda Motor Co Ltd トーションビ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US20100201086A1 (en) * 2007-04-04 2010-08-12 Nissan Motor Co., Ltd. Suspen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wheel
CN101830155A (zh) * 2010-05-21 2010-09-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法
CN104742674A (zh) * 2013-12-31 2015-07-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耦合扭力梁式车桥的纵臂衬套
CN207964261U (zh) * 2018-01-23 2018-10-12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乘用车后扭转梁耐久试验的立柱工装
US20180334002A1 (en) * 2017-05-16 2018-11-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uspension device for non-steered driving wheel incorporating in-wheel motor
CN110293810A (zh) * 2019-06-30 2019-10-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主动转向功能的扭力梁后悬架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10113A (ja) * 1986-03-11 1987-09-16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DE3734724A1 (de) * 1986-10-24 1988-07-28 Volkswagen Ag Federungssystem fuer kraftfahrzeuge
JP2002012015A (ja) * 2000-04-27 2002-01-15 Nissan Motor Co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US20040113337A1 (en) * 2002-12-17 2004-06-17 Landry Joseph Raymond Elastomeric bushing
JP2005119601A (ja) * 2003-10-20 2005-05-12 Honda Motor Co Ltd トーションビ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US20100201086A1 (en) * 2007-04-04 2010-08-12 Nissan Motor Co., Ltd. Suspen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wheel
CN101830155A (zh) * 2010-05-21 2010-09-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法
CN104742674A (zh) * 2013-12-31 2015-07-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耦合扭力梁式车桥的纵臂衬套
US20180334002A1 (en) * 2017-05-16 2018-11-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uspension device for non-steered driving wheel incorporating in-wheel motor
CN207964261U (zh) * 2018-01-23 2018-10-12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乘用车后扭转梁耐久试验的立柱工装
CN110293810A (zh) * 2019-06-30 2019-10-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主动转向功能的扭力梁后悬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61920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
CN100475576C (zh) 悬架装置
EP2403727B1 (en) Vehicle suspension
JP3550908B2 (ja) 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03335117A (ja) 自動車の後輪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EP1888355B1 (en) Suspension systems
KR101461902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
KR101461915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
EP1674307B1 (en) Axle suspension apparatus
KR20070103191A (ko) 맥퍼슨 스트럿 타입 서스펜션의 스트럿과 너클의 결합구조
KR101500398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
JPH09249013A (ja) 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101461916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
US11691471B2 (en) Automobile suspension device
JP2006347338A (ja) 自動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20200072989A (ko) 차량용 현가장치
JP3468014B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支持構造
CN112744044A (zh) 一种新型的扭转梁悬架结构
CN212499770U (zh) 一种汽车及其扭力梁
JPS6053412A (ja) 自動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JPS6248602B2 (zh)
JPS6248608B2 (zh)
CN219256979U (zh) 后悬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JP3105073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2400816U (zh) 汽车后悬架系统、汽车后悬架套件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