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2432B - 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2432B
CN112742432B CN201911046336.0A CN201911046336A CN112742432B CN 112742432 B CN112742432 B CN 112742432B CN 201911046336 A CN201911046336 A CN 201911046336A CN 112742432 B CN112742432 B CN 1127424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component
maleic anhydride
butyrolactone
precursor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63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2432A (zh
Inventor
冯海强
赵开径
朱跃辉
高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9110463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2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2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2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2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2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0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32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07/2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one double bond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a ring member and a non-ring member
    • C07D307/3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one double bond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a ring member and a non-ring member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07/32Oxygen atoms
    • C07D307/33Oxygen atoms in position 2, the oxygen atom being in its keto or unsubstituted enol for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Catalysts (AREA)
  • Fura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催化剂进行活化,得到活化催化剂;(2)在所述活化催化剂存在下,将氢气和顺酐进行接触反应;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中含有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述组分A为NiO和/或CuO,所述组分B为Al2O3,所述组分C为K2CO3;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组分A的含量为30‑58重量%,所述组分B的含量为40‑65重量%,所述组分C的含量为0.1‑8重量%。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γ‑丁内酯选择性。

Description

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γ-丁内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γ-丁内酯可用作溶剂,能够溶解大多数低分子聚合物及部分高分子聚合物以及树脂,是一种高安全性、低毒环保型溶剂;另一方面,γ-丁内酯可作为原料,生产γ-丁内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有机化工产品;此外,γ-丁内酯又可以作为除草剂、香料、医药、染料等产品的中间体。
现有技术中,工业上合成γ-丁内酯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以顺酐为原料的顺酐加氢法方由于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少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现有顺酐加氢合成γ-丁内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顺酐液相加氢法和顺酐气相加氢法。其中,CN106955710A公开了一种顺酐液相加氢催化剂,其组成为:镍/氧化锆/氧化铝/氧化硅,但是,该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且需要醇水溶液,催化剂成本高。
顺酐气相加氢法由于反应压力低,易于实现工业化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气相加氢法中由于催化剂选择性偏低、产能低、运行不稳定等缺陷,制约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因此,亟需开发生产工艺简单、催化效能高、γ-丁内酯选择性高的催化剂用于顺酐加氢制备γ-丁内酯,以期望得到较高的顺酐转化率低和γ-丁内酯选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方法中存在的顺酐转化率低和γ-丁内酯选择性低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催化剂进行活化,得到活化催化剂;
(2)在所述活化催化剂存在下,将氢气和顺酐进行接触反应;
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中含有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述组分A为NiO和/或CuO,所述组分B为Al2O3,所述组分C为K2CO3
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组分A的含量为30-58重量%,所述组分B的含量为40-65重量%,所述组分C的含量为0.1-8重量%。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本发明提供的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顺酐转化率和γ-丁内酯选择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如前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催化剂进行活化,得到活化催化剂;
(2)在所述活化催化剂存在下,将氢气和顺酐进行接触反应;
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中含有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述组分A为NiO和/或CuO,所述组分B为Al2O3,所述组分C为K2CO3
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组分A的含量为30-58重量%,所述组分B的含量为40-65重量%,所述组分C的含量为0.1-8重量%。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中组分A为NiO,
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NiO的含量为30-50重量%,所述Al2O3的含量为45-65重量%,所述K2CO3的含量为0.1-8重量%。
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顺酐转化率和γ-丁内酯选择性,优选地,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NiO的含量为35-40重量%,所述Al2O3的含量为55-63重量%,所述K2CO3的含量为1-5重量%。
根据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中组分A为CuO,
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CuO的含量为30-58重量%,所述Al2O3的含量为40-65重量%,所述K2CO3的含量为2-8重量%。
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顺酐转化率和γ-丁内酯选择性,优选地,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CuO的含量为40-50重量%,所述Al2O3的含量为45-55重量%,所述K2CO3的含量为3-6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采用以下步骤制备步骤(1)中的所述催化剂:
(a)将组分A的前体化合物与组分B的前体化合物进行第一混合,得到混合液;
(b)将所述混合液依次进行老化和第一干燥,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c)将所述催化剂前驱体与组分C的溶液进行接触,得到基体催化剂;
(d)将所述基体催化剂依次进行第二干燥、焙烧和成型,得到催化剂;
其中,所述组分A的前体化合物为氧化镍的前体化合物和/或氧化铜的前体化合物;所述组分B的前体化合物为氧化铝的前体化合物;所述组分C的溶液为K2CO3溶液;
所述组分A的前体化合物、所述组分B的前体化合物和所述组分C的溶液的用量使得制备得到的催化剂中的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含量与前述催化剂的含量对应相同。发明人发现采用前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用于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反应中具有更高的顺酐转化率和γ-丁内酯选择性。
优选地,所述氧化铝的前体化合物为铝溶胶。
优选地,所述铝溶胶中Al2O3的含量为10-40重量%。
优选地,所述K2CO3溶液中K2CO3含量为1-10重量%。
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顺酐转化率和γ-丁内酯选择性,优选地,所述氧化镍的前体化合物为镍氨络合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镍氨络合物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在溶剂和铵根离子的存在下,将镍盐和第一络合剂进行第二混合。
优选地,所述镍盐与所述第一络合剂的用量摩尔比为1:0.5-2。
优选地,所述镍盐选自硝酸镍、硫酸镍、氯化镍、碱式碳酸镍和醋酸镍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碱式碳酸镍。
优选地,所述第一络合剂选自1,2-环己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氨基三乙酸和氨基三乙酸的铵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乙二胺四乙酸。
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合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0-90℃,搅拌时间为1-10h,使得得到的镍氨络合物溶液的pH值为9-11。
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顺酐转化率和γ-丁内酯选择性,优选地,所述氧化铜的前体化合物为铜氨络合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铜氨络合物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将铜盐和第二络合剂进行第三混合。
优选地,所述铜盐与所述第二络合剂的用量摩尔比为1:0.5-2。
优选地,铜盐选自硝酸铜、硫酸铜、氯化铜、碱式碳酸铜和醋酸铜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硝酸铜。
优选地,所述第二络合剂选自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一乙醇胺。
优选地,所述第三混合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0-90℃;搅拌时间为1-10h,使得得到的铜氨络合物溶液的pH值为8.8-10.5。
本发明中,在步骤(a)中,对所述第一混合的具体条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使得所述组分A的前体化合物与所述组分B的前体化合物能够充分均匀的混合即可。
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老化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0-90℃,时间12-36h。
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第一干燥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0-20h。
优选地,在步骤(c)中,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将组分C的溶液与所述催化剂前驱体进行饱和浸渍和/或喷渍。
优选地,在步骤(d)中,所述第二干燥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0-20h;
优选地,在步骤(d)中,所述焙烧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0-500℃,时间为2-6h。
本发明,在步骤(d)中,对所述催化剂成型的方式及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压力压片或挤压成条。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所述氢气和所述顺酐的用量摩尔比为10-30:1。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所述顺酐的液时空速为0.1-0.5h-1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所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50-300℃,压力为0.1-3MPa。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采用氢气和/或氮氢混合气对所述催化剂进行还原活化,得到所述活化催化剂。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中的组分A为NiO,所述方法为顺酐液相加氢制γ-丁内酯。
优选地,所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50-200℃,压力为1-3MPa。
优选地,所述顺酐以顺酐溶液形式存在,且所述顺酐溶液的浓度为10-30重量%。
优选地,所述顺酐溶液的溶剂选自四氢呋喃、环己烷、γ-丁内酯和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对所述催化剂进行所述还原活化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50-450℃,时间为1-8h。
根据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中组分A为CuO,所述方法为顺酐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
优选地,所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50-300℃,压力为0.1-0.3MPa。
优选地,对所述催化剂进行所述还原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20-320℃,压力为00.1-0.15MPa,时间为4-8h。
本发明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用压力均为绝对压力。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
以下将通过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各实例中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品。
以下使用的铝溶胶中Al2O3的含量为20重量%。
以下制备例S1-S4:用于制备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中含有NiO、Al2O3和K2CO3
以下实施例1-4:用于说明本发明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为制备例S1-S4制备得到的催化剂;
以下制备例L1-L4:用于制备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中含有CuO、Al2O3和K2CO3
以下实施例5-8:用于说明本发明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为制备例L1-L4制备得到的催化剂。
制备例S1
(1)称取50.00g碱式碳酸镍(镍含量45重量%)、38.84g乙二胺四乙酸、500g去离子水以及100g的25重量%氨水混合,并通入氨气,调节溶液pH值为10.5,在45℃下搅拌至所有固体溶解,得到镍氨络合物的溶液;
(2)称取241.15g的铝溶胶与步骤(1)得到的镍氨络合物溶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
(3)在搅拌下,将所述混合液在温度为60℃下老化14h,再在120℃干燥12h,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4)将含有1.56g的K2CO3的K2CO3溶液饱和浸渍所述催化剂前驱体,得到基体催化剂;
(5)将所述基体催化剂在115℃干燥12h,然后在400℃焙烧4h,成型得到催化剂S1。
以所述催化剂S1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S1中含有:36重量%的NiO、62重量%的Al2O3和2重量%的K2CO3
制备例S2-S3
采用与制备例S1相似的方法制备催化剂,不同的是,所采用的原料的用量不同,其余均与制备例S1相同,分别制备得到催化剂S2和S3。
以所述催化剂S2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S2中含有:30重量%的NiO、63重量%的Al2O3和7重量%的K2CO3
以所述催化剂S3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S3中含有:48重量%的NiO、50重量%的Al2O3和2重量%的K2CO3
制备例S4
(1)称取50.00g的硝酸镍与500g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硝酸镍溶液;
(2)称取176.05g的铝溶胶与步骤(1)得到的所述硝酸镍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3)在搅拌下,将所述混合液在温度为60℃下老化14h、再经120℃干燥12h,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4)将含有1.14g的K2CO3的K2CO3溶液饱和浸渍所述催化剂前驱体,得到基体催化剂;
(5)将所述基体催化剂在115℃干燥12h,然后在400℃焙烧4h,成型,得到催化剂S4。
以所述催化剂S4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S4中含有:36重量%的NiO、62重量%的Al2O3和2重量%的K2CO3
对比制备例CS1
采用与制备例S1相似的方法制备催化剂,不同的是,本对比例中不进行K2CO3浸渍步骤,即催化剂前驱体直接进行第二干燥、焙烧和成型,制备得到催化剂CS1。
以所述催化剂CS1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CS1中含有:36重量%的NiO和64重量%的Al2O3
对比制备例CS2
采用与制备例S1相似的方法制备催化剂,不同的是,所采用的原料的用量不同,制备得到催化剂CS2。
以所述催化剂CS2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CS2中含有:25重量%的NiO、69重量%的Al2O3和6重量%的K2CO3
实施例1-4
(1)在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内,将以上制备例S1-S4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在400℃下,用氮氢气混合物还原6h进行活化,得到活化催化剂;
(2)在所述活化催化剂存在下,将氢气和顺酐进行接触反应,氢气和顺酐的用量摩尔比15:1,顺酐的液时空速为0.2h-1,接触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180℃,压力2.5MPa;
(3)将步骤(2)反应后的产物经冷凝得到液体产品,检测各实施例的顺酐的转化率和γ-丁内酯的选择性,具体结果见表1。
对比例1-2
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制备γ-丁内酯,不同的是:分别用相同质量的对比制备例CS1-CS2制备得到的催化剂代替实施例1中的催化剂,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检测各对比例的顺酐的转化率和γ-丁内酯的选择性,具体结果见表1。
制备例L1
(1)称取50.00g的三水硝酸铜、13.64g一乙醇胺和350g去离子水进行混合,然后用25重量%氨水,调节溶液pH值为9.7,在30℃下搅拌至所有固体溶解,得到铜氨络合物的溶液;
(2)称取82.30g铝溶胶与步骤(1)得到的所述铜氨络合物溶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
(3)在搅拌下,将所述混合液在70℃下老化14h,再在115℃干燥12h,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4)用含有1.37g的K2CO3的K2CO3溶液饱和浸渍所述催化剂前驱体,得到基体催化剂;
(5)将所述基体催化剂在120℃干燥10h,在350℃下焙烧4h,成型后得到催化剂L1。
以所述催化剂L1的总重量计,所述催化剂L1含有48重量%的CuO、48重量%的Al2O3和4重量%的K2CO3
制备例L2-L3
采用与制备例L1相似的方法制备催化剂,不同的是,所采用的原料的用量不同,其余均与实施例5相同,分别制备得到催化剂L2和L3。
以所述催化剂L2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L2中含有:35重量%的CuO、59重量%的Al2O3和6重量%的K2CO3
以所述催化剂L3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L3中含有:56重量%的CuO、42重量%的Al2O3和2重量%的K2CO3
制备例L4
(1)称取50.00g的三水硝酸铜和500g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得到硝酸铜溶液;
(2)称取82.30g铝溶胶和所述硝酸铜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3)在搅拌下,将所述混合液在70℃下老化14h,再经115℃干燥12h,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4)将含有1.37g的K2CO3的K2CO3溶液饱和浸渍所述催化剂前驱体,得到基体催化剂;
(5)将所述基体催化剂在120℃干燥10h,在350℃下焙烧4h成型后,得到催化剂L4。
以所述催化剂L4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L4中含有:48重量%的CuO、48重量%的Al2O3和4重量%的K2CO3
对比制备例CL1
采用与制备例L1相似的方法制备催化剂,不同的是,本对比例中不进行K2CO3浸渍步骤,即催化剂前驱体直接进行第二干燥、焙烧和成型得到催化剂CL1。
以所述催化剂CL1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CL1中含有:50重量%的CuO和50重量%的Al2O3
对比制备例CL2
采用与制备例L1相似的方法制备催化剂,不同的是,所采用的原料的用量不同,制备得到催化剂CL2。
以所述催化剂CL2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CL2中含有:25重量%的CuO、69重量%的Al2O3和6重量%的K2CO3
实施例5-8
(1)在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内,分别将以上制备例L1-L4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在290℃下用氮氢气混合物还原6h,进行活化,得到活化催化剂;
(2)在所述活化催化剂存在下,将氢气和顺酐进行接触反应,其中,所述顺酐和所述氢气的用量摩尔比1:15,所述顺酐的液时空速为0.2h-1,接触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260℃,压力为0.1MPa;
(3)反应后的产物经冷凝后得到液体产品,检测各实施例的顺酐的转化率和γ-丁内酯的选择性,具体结果见表1。
对比例3-4
采用与实施例5类似的方法制备γ-丁内酯,不同的:分别用相同质量的对比制备例CL1-CL2制备得到的催化剂代替实施例5中的催化剂,其余均与实施例5相同,检测顺酐的转化率和γ-丁内酯的选择性,具体结果见表1。
本发明中,所述顺酐转化率和所述γ-丁内酯的选择性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1)顺酐转化率=(Mo-Ma)/Mo×100%
(2)γ-丁内酯的选择性=Mi/(Mo-Ma)×100%
其中,Mo—原料顺酐的物质的量,mol;
Ma—反应后顺酐剩余的物质的量,mol;
Mi—反应后生成的γ-丁内酯的物质的量,mol。
表1
Figure BDA0002254238170000121
Figure BDA0002254238170000131
从上述结果能够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本发明提供的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顺酐转化率和γ-丁内酯选择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将催化剂进行活化,得到活化催化剂;
(2)在所述活化催化剂存在下,将氢气和顺酐进行接触反应;
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中含有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述组分A为NiO和/或CuO,所述组分B为Al2O3,所述组分C为K2CO3
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组分A的含量为30-58重量%,所述组分B的含量为40-65重量%,所述组分C的含量为0.1-8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中组分A为NiO,
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NiO的含量为30-50重量%,所述Al2O3的含量为45-65重量%,所述K2CO3的含量为0.1-8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中组分A为CuO,
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CuO的含量为30-58重量%,所述Al2O3的含量为40-65重量%,所述K2CO3的含量为2-8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采用以下步骤制备步骤(1)中的所述催化剂:
(a)将组分A的前体化合物与组分B的前体化合物进行第一混合,得到混合液;
(b)将所述混合液依次进行老化和第一干燥,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c)将所述催化剂前驱体与组分C的溶液进行接触,得到基体催化剂;
(d)将所述基体催化剂依次进行第二干燥、焙烧和成型,得到催化剂;
其中,所述组分A的前体化合物为氧化镍的前体化合物和/或氧化铜的前体化合物;所述组分B的前体化合物为氧化铝的前体化合物;所述组分C的溶液为K2CO3溶液;
所述组分A的前体化合物、所述组分B的前体化合物和所述组分C的溶液的用量使得制备得到的催化剂中的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含量与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催化剂的含量对应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氧化镍的前体化合物为镍氨络合物;
和/或,所述氧化铜的前体化合物为铜氨络合物;
和/或,所述氧化铝的前体化合物为铝溶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所述老化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0-90℃,时间12-36h;
和/或,所述第一干燥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0-20h。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d)中,所述第二干燥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0-20h;
和/或,所述焙烧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0-500℃,时间为2-6h。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氢气和所述顺酐的用量摩尔比为10-30:1。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顺酐的液时空速为0.1-0.5h-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为顺酐液相加氢制γ-丁内酯;
和/或,所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50-200℃,压力为1-3MPa。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为顺酐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
和/或,所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50-300℃,压力为0.1-0.3MPa。
CN201911046336.0A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Active CN112742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6336.0A CN112742432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6336.0A CN112742432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2432A CN112742432A (zh) 2021-05-04
CN112742432B true CN112742432B (zh) 2022-09-20

Family

ID=7564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6336.0A Active CN112742432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24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1421B (zh) * 2021-12-09 2023-03-31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顺酐制备丁二酸酐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一种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2495A (en) * 1991-10-02 1992-06-16 Isp Investments Inc. Activated catalyst for the vapor phase hydroge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to gamma-butyrolactone in high conversion and high selectivity
CA2240133A1 (en) * 1995-12-27 1997-07-10 Akzo Nobel Nv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amma-butyrolactone and the use thereof
KR20030083844A (ko) * 2002-04-22 2003-11-01 한국화학연구원 수소화 반응촉매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촉매를이용하여 무수말레인산으로부터 감마-부티로락톤을제조하는 방법
CN103044367A (zh) * 2011-10-17 2013-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γ-丁内酯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2495A (en) * 1991-10-02 1992-06-16 Isp Investments Inc. Activated catalyst for the vapor phase hydroge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to gamma-butyrolactone in high conversion and high selectivity
CA2240133A1 (en) * 1995-12-27 1997-07-10 Akzo Nobel Nv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amma-butyrolactone and the use thereof
KR20030083844A (ko) * 2002-04-22 2003-11-01 한국화학연구원 수소화 반응촉매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촉매를이용하여 무수말레인산으로부터 감마-부티로락톤을제조하는 방법
CN103044367A (zh) * 2011-10-17 2013-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γ-丁内酯的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ow-temperature hydroge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to succinic anhydride and γ-butyrolactone over pseudo-boehmite derived alumina supported metal (metal = Cu, Co and Ni) catalysts";Jie Li et al.;《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60319;第27卷;1004-1008 *
镍基催化剂上顺酐液相催化加氢制备γ-丁内酯;袁红霞等;《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100325(第01期);16-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2432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7518B (zh) 顺酐气相加氢一步法制备四氢呋喃
CN109772312A (zh) 一种间苯二甲胺选择加氢制备1,3-环己二甲胺的催化剂
CN107519881B (zh) 一种醋酸环己酯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所制备的加氢催化剂和醋酸环己酯的加氢方法
CN112742432B (zh) 一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CN114453029B (zh) 一种氧化物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在己内酰胺制6-氨基己腈反应的应用
CN112756004B (zh) 用于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6852B (zh) 己二腈加氢制备己二胺的方法
CN101993366A (zh) 由co气相法制备草酸酯的方法
CN110372516B (zh) 一种制备环己胺的方法
DE102007047430A1 (de) Katalysator
CN109651166B (zh) 苯胺制备环己胺的方法
CN102757298B (zh) 一种苯加氢制备环己烷的方法
CN112717940B (zh) 用于制γ-丁内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93365A (zh) Co偶联生产草酸酯的方法
CN111747832B (zh) 一种制备环己酮的方法
CN112742394A (zh) 一种顺酐液相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
CN101993363B (zh) Co偶联制草酸酯的方法
CN109647454B (zh) 苯胺制备环己胺的加氢催化剂
CN109647450B (zh) 用于合成环己胺的加氢催化剂
CN114433100B (zh) 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顺酐加氢制丁二酸酐的方法
CN114426520B (zh) 一种环己亚胺的合成方法
CN111250118B (zh) 一种钯基催化剂及其在己二胺合成中的应用
CN109651163B (zh) 生产环己胺的方法
CN101209967A (zh) 由脱氢芳樟醇制备乙酸芳樟酯的方法
CN109651162B (zh) 苯胺生产环己胺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