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6109A -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6109A
CN112736109A CN201910974954.5A CN201910974954A CN112736109A CN 112736109 A CN112736109 A CN 112736109A CN 201910974954 A CN201910974954 A CN 201910974954A CN 112736109 A CN112736109 A CN 112736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color conversion
display panel
convers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49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6109B (zh
Inventor
王涛
王程功
顾杨
李静静
姜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Vistar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Vistar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Vistar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Vistar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49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6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6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6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6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6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58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包括:沿预设方向堆叠的驱动背板以及若干分立的发光器件,发光器件位于驱动背板上,用于发出出射光线;光学结构层,光学结构层包括位于相邻发光器件之间的填充部以及与填充部相连的多个凸起部,每一凸起部分别位于每一发光器件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色彩转化层,色彩转化层位于凸起部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凸起部位于色彩转化层与发光器件之间,且凸起部用于调整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形成校正光线,校正光线传输至色彩转化层内,且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本发明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对显示面板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量子点具有色域广、色纯度高、低功耗、低成本和易于加工等优点,选择量子点发光彩膜代替传统的发光层,可以使显示面板具有更好的对比度和色域。但是目前显示面板的性能和显示效果仍然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沿预设方向堆叠的驱动背板以及若干分立的发光器件,发光器件位于驱动背板上,用于发出出射光线;光学结构层,光学结构层包括位于相邻发光器件之间的填充部以及与填充部相连的多个凸起部,每一凸起部分别位于每一发光器件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色彩转化层,色彩转化层位于凸起部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凸起部位于色彩转化层与发光器件之间,且凸起部用于调整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形成校正光线,校正光线传输至色彩转化层内,且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
由于在发光器件和色彩转化层中间设置光学结构层,光学结构层调整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从而提高进入与之对应的色彩转化层的出射光线的光通量,降低了串扰进入其他色彩转化层的光通量,由此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解决了色彩转化层异常发光的问题。另外,填充部的材料与凸起部的材料相同;优选地,填充部与凸起部为一体结构;优选地,发光器件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凸起部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内。限制填充部的材料与凸起部的材料相同,一方面保证折射率一致,另一方面可以简化光学结构层的制备流程、便于一体制备,提高制备效率。限制发光器件与凸起部的位置关系目的在于增加照射到凸起部的出射光线的通量。
另外,凸起部朝向色彩转化层的表面为弧形曲面,弧形曲面朝向色彩转化层凸起;优选地,弧形曲面连接填充部。优选地,所述弧形曲面为1/N球面,N大于等于2;所述1/N球面的球心位于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弧形曲面之间。凸起部中的弧形曲面为朝向色彩转化层的凸起,可以调整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形成校正光线,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增加了照射到色彩转化层的光通量。弧形曲面连接填充部,既便于凸起部的制备,又减薄了光学结构层的厚度。弧形曲面为1/N球面,简化了凸起部的结构,发光器件位于1/N球面的球心下方,保证校正光线的传输方向靠近色彩转化层。
另外,凸起部包括朝向色彩转化层的顶部表面以及环绕顶部表面的弧形侧曲面,弧形侧曲面连接填充部,且弧形侧曲面朝向远离凸起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凸起;优选地,顶部表面为平面。照射到顶部表面上的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小,因此将顶部表面设计为平直面,不改变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就可以使出射光线照射到色彩转化层中。将顶部表面为平面时,不会改变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弧形侧曲面用于调整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过大的出射光线。
另外,显示面板还包括粘结层,粘结层覆盖光学结构层,且位于光学结构层与色彩转化层之间;优选地,粘结层的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凸起部的材料的折射率。粘结层用于连接色彩转化层和光学结构层,由于粘结层的材料与光学结构层的材料不同,出射光线经过两种材料的界面处时会发生折射,因此限定粘结层的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凸起部的材料的折射率,由于出射光线在两种材料的界面处会发生折射,因此限定粘结层的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凸起部的材料的折射率,减小了校正光线的与预设方向的夹角,从而提高了进入色彩转换层的校正光线的光通量。
另外,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阻挡层,像素阻挡层与色彩转化层同层设置,且部分像素阻挡层位于相邻的色彩转化层之间,像素阻挡层一方面用于间隔色彩转化层,防止色彩转化层之间的光线发生串扰,另一方面用于阻隔与色彩转化层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进入与其相邻的色彩转化层,防止色彩转化层异常发光。
另外,显示面板还包括吸收层,吸收层位于填充部朝向色彩转化层的表面;优选地,吸收层的材料包括黑色油墨或者黑色光阻材料;优选地,吸收层的厚度范围为1-5um。色彩转化层是双面发光,朝向发光器件一侧发出的光线会干扰下层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吸收层用于吸收色彩转化层向下发出的光,有利于提高驱动背板的光学对比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沿预设方向堆叠的驱动背板以及若干分立的发光器件,发光器件位于驱动背板上,用于发出出射光线;形成光学结构层,光学结构层包括位于相邻发光器件之间的填充部以及与填充部相连的多个凸起部,每一凸起部分别位于每一发光器件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形成色彩转化层,凸起部位于色彩转化层与发光器件之间,且每一凸起部分别位于每一发光器件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凸起部用于调整出射光线形成校正光线,校正光线传输至色彩转化层内,且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在发光器件之间形成填充部,用于保护发光器件和支撑凸起部的作用,在发光器件远离驱动背板一侧形成凸起部用于调整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由此,解决了出射光线的串扰问题,提高了色彩转化层的出光效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和亮度。
另外,形成所述光学结构层的步骤包括:在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形成初始填充层,且所述初始填充层还覆盖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利用模具对所述初始填充层进行压印处理;在进行所述压印处理后,对所述初始填充层进行固化处理;在进行所述固化处理之后,去除所述模具,且去除所述模具后的所述初始填充层构成所述光学结构层。没有增加已有的用于调整光线传输方向的部件,而是将初始填充层压印形成光学结构层,利用原本需形成的填充部的工艺来同时形成凸起部,由此,减少了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减薄了显示面板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会进入与之对应的凸起部,凸起部会改变出射光线的出光角度形成校正光线,即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
由于凸起部的设置,能够调整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使得相较于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而言,校正光线的传输方向更靠近与该发光器件相对应的色彩转化层,从而避免出射光线传输至邻近色彩转化层内的风险,避免光串扰问题。
同时,原本会传输至相邻色彩转化层区域的出射光线,经由凸起部调整后形成的校正光线会射入色彩转化层内,因而有利于提高色彩转化层的出光效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且,由于凸起部的设置,使得相邻色彩转化层之间可不设置像素阻挡层,或者说,有利于减小相邻色彩转化层之间所需设置像素阻挡层的宽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此外,凸起部可以设置为具有将发散光转换为平行光功能的结构,如此,经由凸起部发出的校正光线为平行光,有利于改善色彩转化层的出光均匀性,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色彩纯度,且进一步的改善光串扰问题,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总之,本方案能够避免色彩转化层异常发光,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和分辨率,使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YY1方向切割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凸起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YY1方向切割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凸起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凸起部的光线传输方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各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显示面板性能还有待改善。具体地,现有技术中,发光器件的上方对应有色彩转化层,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照射色彩转化层,用于激发色彩转化层自发光。为了防止光线串扰,会在相邻色彩转化层之间设置像素阻挡层,通常会增加像素阻挡层的宽度(即增加相邻色彩转化层之间的距离),或者降低像素阻挡层的光透过率。
此外,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具有一定发散角度,发光器件距离色彩转化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减少光线串扰通常选择增加像素阻挡层的厚度的解决方案。然而像素阻挡层宽度的增加会导致显示面板分辨率的下降,而照射到像素阻挡层上的光由于难以透过像素阻挡层,又会导致照射到像素阻挡层上这部分出射光线被浪费,导致出射光线利用率下降和显示面板的亮度降低。也就是说,存在难以制备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和良好显色效果的显示面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在发光器件和色彩转化层中间设置光学结构层,光学结构层调整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从而提高进入与之对应的色彩转化层的出射光线的光通量,降低了串扰进入其他色彩转化层的光通量,由此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解决了色彩转化层异常发光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Y方向切割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沿预设方向X堆叠的驱动背板101以及若干分立的发光器件103,发光器件103位于驱动背板101上,用于发出出射光线;光学结构层102,光学结构层102包括位于相邻发光器件103之间的填充部122以及与填充部相连的多个凸起部112,每一凸起部112分别位于每一发光器件103远离驱动背板101的一侧;色彩转化层105,色彩转化层105位于凸起部112远离驱动背板101的一侧,凸起部112位于色彩转化层105与发光器件103之间,且凸起部112用于调整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形成校正光线,校正光线传输至色彩转化层105内,且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
由于凸起部112的设置,能够调整发光器件103发出的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使得相较于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而言,校正光线的传输方向更靠近与该发光器件103相对应的色彩转化层105,从而避免出射光线传输至邻近色彩转化层105内的风险,避免光串扰问题;同时,原本会传输至相邻色彩转化层105区域的出射光线,经由凸起部112调整后形成的校正光线会射入色彩转化层105内,因而有利于提高色彩转化层105的出光效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且,由于凸起部112的设置,使得相邻色彩转化层105之间可不设置像素阻挡层104,或者说,有利于减小相邻色彩转化层105之间所需设置像素阻挡层104的宽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此外,凸起部112可以设置为具有将发散光转换为平行光功能的结构,如此,经由凸起部112发出的校正光线为平行光,有利于改善色彩转化层105的出光均匀性,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色彩纯度,且进一步的改善光串扰问题,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详细说明。
显示面板可以是CRT显示面板、LCD显示显示面板、PDP显示面板、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或者Micro-LED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以显示面板为Micro-LED显示面板作为示例,Micro-LED显示面板具有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LED阵列以达到超高密度像素分辨率,有更长的发光寿命和更高的亮度,同时兼具轻薄及省电优点。
驱动背板101用于控制与之连接的发光器件103是否发出出射光线。
发光器件103与驱动背板101沿预设方向X堆叠,本实施例中,预设方向X为垂直方向,或者说为垂直于驱动背板101表面的方向。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3发出的出射光线为发散光,即各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X之间的夹角不相同,举例来说,不同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X的夹角可以在0°~60°范围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发光器件顶面表面发出的出射光线为平行光,发光器件侧面发出的出射光线为发散光。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分立的发光器件103在驱动背板101上呈规则阵列排布。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3也可以为不规则排布。
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3为蓝光LED,出射光线为蓝光。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3也可以为白光LED或者发出其他任意颜色光的LED。
本实施例中,光学结构层102还覆盖发光器件103侧壁表面。光学结构层102的作用包括:一方面,光学结构层102中的填充部122起到支撑保护发光器件103的作用;另一方面,光学结构层102中的凸起部112起到改变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的作用,有利于减小光串扰且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本实施例中,填充部122顶部低于发光器件103顶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填充部顶部还可以高于或者齐平于发光器件顶部。
凸起部112与发光器件103一一对应,即每一发光器件103对应设置有一凸起部112。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3在驱动背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凸起部112在驱动背板101上的正投影内,由此增加了照射到凸起部112的出射光线的光通量,使得更多的出射光线被凸起部112矫正,提高了出射光线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填充部122的材料与凸起部112的材料相同;且填充部122与凸起部112为一体结构。如此,在制备填充部122的同时可制备凸起部112,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填充部与凸起部的材料也可以不相同。
具体的,光学结构层102的材料具有高光透过率,如光透过率可在90%以上,如此,有利于提高出射光线经由凸起部112后形成的校正光线的光通量,使得凸起部112带来的光损耗小;光学结构层102的材料还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等特性。此外,光学结构层102的材料还可以具有热固性或者紫外固化性,使得可以采用加热或者紫外照射的方式固化形成具有凸起部112的光学结构层102,有利于降低光学结构层102的制作难度。
本实施例中,光学结构层102的材料可以为UV(紫外)固化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结构层的材料还可以为光阻材料。
凸起部112具有类似凸透镜的功能,可以改变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形成校正光线,使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X之间的夹角小于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X之间的夹角,即相比于出射光线,校正光线的传输方向更偏向于色彩转化层105。
凸起部112阵列排布在驱动背板101靠近发光器件103的一侧,并且与发光器件103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凸起部112朝向色彩转化层105的表面为弧形曲面132,弧形曲面132朝向色彩转化层105凸起。如此,可以调整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形成校正光线,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X之间的夹角小于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X之间的夹角,由此增加了照射到色彩转化层105的光通量,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避免出射光线照射到其他的色彩转化层105上,引起色彩转化层105异常发光。
本实施例中,弧形曲面132连接填充部122,既便于凸起部112的制备,降低了光学结构层103的复杂程度,又减薄了光学结构层102的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部112还可以包括连接弧形曲面132的侧壁表面,且该侧壁表面连接该弧形曲面132与填充部122,该侧壁表面可以与预设方向X相平行。
具体地,弧形曲面132可以为1/N球面,N大于等于2,所述1/N球面的球心位于所述发光器件103与所述弧形曲面132之间。即凸起部112为小半球结构,例如半球结构、1/3球结构、1/4球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凸起部112的中心轴线经过该1/N球面的球心。如此,凸起部112的结构更接近于凸透镜的结构,且1/N球面的球心位于发光器件与弧形曲面之间。即发光器件103位于凸起部112形成的凸透镜的焦距下方,由此保证校正光线的传输方向靠近色彩转化层105。当出射光线经过凸起部112靠近驱动背板101一侧的焦点时,校正光线为平行光,平行光有利于提高色彩转化层105的亮度和色彩均匀性,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曲面132的曲率半径可以根据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X的夹角以及色彩转化层105的尺寸大小调整。夹角越大,出射光线照射到其他色彩转化层105的数量越多,可以增大曲率半径,提高弧形曲面132的校正作用;色彩转化层105的尺寸越小,与校正光线的接触面变小,也应该增大曲率半径,提高弧形曲面132的校正作用,使更多的校正光线进入色彩转化层105。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凸起部112的立体结构可以为:凸起部112包括朝向色彩转化层105的顶部表面142以及环绕顶部表面的弧形侧曲面143,弧形侧曲面143连接填充部122,且弧形侧曲面143朝向远离凸起部112的中心轴线方向凸起;顶部表面142可以为平面。由于光串扰主要考虑的是位于色彩转化层105边界附近的光线,色彩转化层105边界附近的凸起部112表面设计为弧形侧曲面143,有利于调整色彩转化层105边界附近的出射光线的传输光线,从而使得形成的校正光线更靠近对应的色彩转化层105,如此,也同样可以改善光串扰问题,提高色彩转化层105的光利用率,提供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参考图6中左图,出射光线经由凸起部112后形成的校正光线可以为汇聚光,此时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X的夹角小于90°,并且相交于凸起部112远离驱动背板101一侧的焦点;参考图6中右图,出射光线经由凸起部112后形成的校正光线还可以为平行光。当校正光线为平行光时,有利于提高色彩转化层105的亮度均匀性,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色彩转化层105包括依次堆叠的发光层和滤色层;发光层用于将出射光线转换为具有预设颜色的光,滤色层用于吸收未被发光层转换的出射光线。
本实施例中,出射光线为蓝光,发光层为量子点彩膜。量子点彩膜包括至少一种颜色的像素子单元,具体包括红色像素子单元、绿色像素子单元和蓝色像素子单元,红色像素子单元的材料为红色转换材料,用于发出红色光,绿色像素子单元的材料为绿色转换材料,用于发出绿色光,蓝色像素子单元的材料为有蓝色转换材料,用于发出蓝色光,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出射光线为蓝光,不必再进行色彩的转化,因此,蓝色像素子单元中填充有光刻胶或者透明胶水。
具体地,量子点彩膜的材料包括量子点材料,量子点材料多采用核壳结构,即用无机包覆层对核表面进行钝化或包覆,形成的核/壳结构可以增强量子点的抗光氧化能力、提高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
具体的,外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硫化锌(ZnS),核材料为硒化镉(CdSe)、碲化镉(CdTe)、硫化镉(CdS)、磷化铟(InP)以及钙钛矿中的一种或多种,除此之外,量子点彩膜中还包括散射体,例如氧化钛,或者二氧化硅等。
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阻挡层104,像素阻挡层104与色彩转化层105同层设置,且位于相邻的色彩转化层105之间。像素阻挡层104的材料为遮光材料,例如可以为黑矩阵材料。
像素阻挡层104一方面用于间隔色彩转化层105,防止色彩转化层105之间的光线发生串扰,另一方面用于阻隔与色彩转化层105对应的发光器件103发出的出射光线进入与其相邻的色彩转化层105,引起与其相邻的色彩转化层105异常发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光学结构层102包含的凸起部112可以调整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使大部分出射光线进入与之对应的色彩转化层105,不再依赖于增加像素阻挡层104的宽度以解决出射光线带来的串扰问题,由此,像素阻挡层104的宽度得以降低,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粘结层109,粘结层109覆盖光学结构层102,且位于光学结构层102与色彩转化层105之间,粘结层109用于实现光学结构层102与色彩转化层105的贴合。
具体地,粘结层109的材料为具有一定透光率的材料,如OCA光学胶。
本实施例中,粘结层109的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凸起部122的材料的折射率。由于出射光线在两种材料的界面处会发生折射,因此限定粘结层109的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凸起部122的材料的折射率,规避了校正光线的与预设方向X的夹角被粘结层109放大,从而避免粘结层109对校正光线的传输方向造成不良影响。
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吸收层108,吸收层108位于填充部122朝向色彩转化层105的表面。
吸收层108的材料可以为黑色油墨或者黑色光阻材料。由于色彩转化层105是双面发光,朝向发光器件103一侧发出的光线会干扰下层的发光器件103发出的出射光线,吸收层108用于吸收色彩转化层105发出的朝向发光器件103的光,使驱动背板101上的出射光线纯度提高,进而提高驱动背板101的光学对比度,另外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也会进入填充层122,从填充层122远离驱动背板101的一侧发出,由此,吸收层108吸收照射填充部122的出射光线,进一步的提高驱动背板的对比度,另外,还可以避免填充部122中的出射光线进入色彩转化层105,避免了光线串扰,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吸收层108的厚度范围为1-5um,厚度过薄的吸收层光吸收效果不显著,厚度过厚的吸收层会遮挡凸起部112的朝向色彩转换层105弧形曲面,减少校正光线的光通量,另外,厚度过厚也会造成材料的不必要浪费。
另外,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盖板106,盖板106位于色彩转化层105远离驱动背板101的一侧,可作为色彩转化层105的支撑。盖板106的材料可以是玻璃、PI或者PET等高透明的光学材料。
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密封胶层107,密封胶层107用于密封粘结层、色彩转化层以及像素阻挡层,起到阻隔水氧的作用。
具体的,密封胶层107的材料包括透明树脂,光刻胶或者UV胶等隔水隔氧材料。
由于凸起部112的设置,能够调整发光器件103发出的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使得相较于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而言,校正光线的传输方向更靠近与该发光器件103相对应的色彩转化层105,从而避免出射光线传输至邻近色彩转化层105内的风险,避免光串扰问题。
同时,原本会传输至相邻色彩转化层105区域的出射光线,经由凸起部112调整后形成的校正光线会射入色彩转化层105内,因而有利于提高色彩转化层105的出光效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且,由于凸起部112的设置,使得相邻色彩转化层105之间可不设置像素阻挡层104,或者说,有利于减小相邻色彩转化层105之间所需设置像素阻挡层104的宽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此外,凸起部112可以设置为具有将发散光转换为平行光功能的结构,如此,经由凸起部112发出的校正光线为平行光,有利于改善色彩转化层105的出光均匀性,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色彩纯度,且进一步的改善光串扰问题,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上一实施例大体相同,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光学结构层102与色彩转化层105通过支撑部119固定。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可参考前一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支撑部119,该支撑部119位于光学结构层102与盖板106之间,用于固定盖板106与光学结构层102。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9绕色彩转化层105以及像素阻挡层设置,既不会阻挡出射光线以及校正光线的传输,且还可以起到阻隔水氧的作用。
支撑部119的高度与色彩转化层105和光学机构层102之间的间距有关,通过合理调整支撑部119的高度,有利于更加准确的确定色彩转化层105与光学机构层102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更高效地解决光学串扰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中,光学结构层102与色彩转化层105之间通过支撑部119固定,因而色彩转化层105与光学结构层102之间无需设置粘结层,避免了粘结层影响校正光线的传输光线,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的性能。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手表、显示器、数码相框或者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图8至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各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8,提供沿预设方向X堆叠的驱动背板101以及若干分立的发光器件103,发光器件103位于驱动背板101上,用于发出出射光线。
具体的,提供驱动背板101,可以通过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的工艺将发光器件103形成与驱动背板101之上,实现驱动背板101与发光器件103的电连接。
参考图9,形成光学结构层102,光学结构层102包括位于相邻发光器件103之间的填充部122以及与填充部122相连的多个凸起部112,每一凸起部112分别位于每一发光器件103远离驱动背板101的一侧。形成光学结构层102的工艺步骤包括:
提供模具120,压印模具120的模腔形状与待形成的凸起部的形状相对应。
模具120可以是钢制或铁质的主体,并在主体上镀有镍层,铜层或者铬层金属,模具120可以使用雕刻或者腐蚀工艺制成。
在相邻所述发光器件103之间形成初始填充层121,且所述初始填充层121还覆盖所述发光器件103远离所述驱动背板101的一侧。
利用模具120对初始填充层121进行压印处理。
在进行压印处理后,对初始填充层121进行固化处理;在进行固化处理之后,去除模具120,且去除模具120后的初始填充层121构成光学结构层102。
固化方式可以为加热处理或者紫外照射等方式。
本实施例中,利用原本需形成的填充部122的工艺来同时形成凸起部112,在工艺制作上简单可行。
参考图10,在相邻凸起部112之间的填充部122朝向色彩转化层105的表面上形成吸收层108。
可以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吸收层108。
继续参考图10,在凸起部112上方形成色彩转化层105,凸起部112位于色彩转化层105与发光器件103之间,且凸起部112用于调整出射光线形成校正光线,校正光线传输至色彩转化层105内,且校正光线与预设方向X之间的夹角小于出射光线与预设方向X之间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提供盖板106,在盖板106表面制作色彩转化层105,色彩转化层105包括叠层设置的滤色层和发光层。具体地,在盖板106表面制作滤色层,滤色层的制作工艺为黄光工艺或者镀膜工艺,在滤色层远离盖板106的一侧再制作发光层。
还包括步骤:在相邻色彩转化层105之间形成像素阻挡层104。
在光学结构层102远离驱动背板101的一侧形成粘结层109,或者,在色彩转化层105远离盖板106的一侧形成粘结层109;将制作有色彩转化层以及像素阻挡层的盖板106与光学结构层102通过粘结层进行对位固定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光学结构层102远离驱动背板101的一侧形成色彩转化层105以及像素阻挡层104,例如,在光学结构层102上形成粘结层109,该粘结层109可作为平坦化层,然后在粘结层109远离光学结构层102的一侧制作色彩转化层105以及像素阻挡层104。
还可以形成密封胶层107,用于阻隔外界的水氧的进入。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在发光器件103之间形成填充部122,用于保护发光器件103和支撑凸起部112的作用,在发光器件103远离驱动背板101一侧形成凸起部用于调整发光器件发出的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由此,解决了出射光线的串扰问题,提高了色彩转化层的出光效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和亮度。
另外,利用原本需形成的填充部122的工艺来同时形成凸起部112,工艺制作上简单可行,且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预设方向堆叠的驱动背板以及若干分立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上,用于发出出射光线;
光学结构层,所述光学结构层包括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填充部以及与所述填充部相连的多个凸起部,每一所述凸起部分别位于每一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色彩转化层,所述色彩转化层位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色彩转化层与所述发光器件之间,且所述凸起部用于调整所述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形成校正光线,所述校正光线传输至所述色彩转化层内,且所述校正光线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出射光线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凸起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色彩转化层的表面为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朝向所述色彩转化层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曲面为1/N球面,N大于等于2;所述1/N球面的球心位于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弧形曲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朝向所述色彩转化层的顶部表面以及环绕所述顶部表面的弧形侧曲面,所述弧形侧曲面连接所述填充部,且所述弧形侧曲面朝向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凸起;其中,所述顶部表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覆盖所述光学结构层,且位于所述光学结构层与所述色彩转化层之间;其中,所述粘结层的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凸起部的材料的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阻挡层,所述像素阻挡层与所述色彩转化层同层设置,且部分所述像素阻挡层位于相邻的所述色彩转化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收层,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填充部朝向所述色彩转化层的表面。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沿预设方向堆叠的驱动背板以及若干分立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上,用于发出出射光线;
形成光学结构层,所述光学结构层包括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填充部以及与所述填充部相连的多个凸起部,每一凸起部分别位于每一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形成色彩转化层,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色彩转化层与所述发光器件之间,且每一凸起部分别位于每一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凸起部用于调整所述出射光线形成校正光线,所述校正光线传输至所述色彩转化层内,且所述校正光线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出射光线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光学结构层的步骤包括:在相邻所述发光器件之间形成初始填充层,且所述初始填充层还覆盖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利用模具对所述初始填充层进行压印处理;在进行所述压印处理后,对所述初始填充层进行固化处理;在进行所述固化处理之后,去除所述模具,且去除所述模具后的所述初始填充层构成所述光学结构层。
CN201910974954.5A 2019-10-14 2019-10-14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736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4954.5A CN112736109B (zh) 2019-10-14 2019-10-14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4954.5A CN112736109B (zh) 2019-10-14 2019-10-14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6109A true CN112736109A (zh) 2021-04-30
CN112736109B CN112736109B (zh) 2022-12-20

Family

ID=75588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4954.5A Active CN112736109B (zh) 2019-10-14 2019-10-14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610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4042A (zh) * 2022-03-08 2022-07-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33046A1 (zh) * 2021-05-07 2022-11-10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015952A1 (zh) * 2021-08-11 2023-02-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5854B (en) * 1999-04-12 2005-07-11 Hewlett Packard Co LED array PCB with adhesive rod lens
TW201218140A (en) * 2010-10-19 2012-05-01 Ind Tech Res Inst An optical structure with color absorption layer
CN102479799A (zh) * 2010-11-30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JP2012216454A (ja) * 2011-04-01 2012-11-08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4006334A (zh) * 2014-05-20 2014-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40361264A1 (en) * 2013-06-10 2014-12-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793743A (zh) * 2013-12-06 2016-07-20 长康化工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包含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
US20160363814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Hisense Electric Co., Ltd.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299150A (zh) * 2015-06-26 2017-01-04 环球展览公司 具有提高的效率的oled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108091678A (zh) * 2017-12-19 2018-05-2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三维打印装置
CN109192766A (zh) * 2018-09-30 2019-01-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9309154A (zh) * 2018-10-12 2019-0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单元、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190041700A1 (en) * 2017-08-01 2019-02-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conversio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716174A (zh) * 2016-02-24 2019-05-03 香港北大青鸟显示有限公司 利用集成微透镜阵列制造显示器面板
CN110047890A (zh) * 2019-04-18 2019-07-2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0311027A (zh) * 2019-06-28 2019-10-08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彩化发光器件及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5854B (en) * 1999-04-12 2005-07-11 Hewlett Packard Co LED array PCB with adhesive rod lens
TW201218140A (en) * 2010-10-19 2012-05-01 Ind Tech Res Inst An optical structure with color absorption layer
CN102479799A (zh) * 2010-11-30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JP2012216454A (ja) * 2011-04-01 2012-11-08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40361264A1 (en) * 2013-06-10 2014-12-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793743A (zh) * 2013-12-06 2016-07-20 长康化工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包含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
CN104006334A (zh) * 2014-05-20 2014-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60363814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Hisense Electric Co., Ltd.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299150A (zh) * 2015-06-26 2017-01-04 环球展览公司 具有提高的效率的oled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109716174A (zh) * 2016-02-24 2019-05-03 香港北大青鸟显示有限公司 利用集成微透镜阵列制造显示器面板
US20190041700A1 (en) * 2017-08-01 2019-02-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conversio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091678A (zh) * 2017-12-19 2018-05-2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三维打印装置
CN109192766A (zh) * 2018-09-30 2019-01-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9309154A (zh) * 2018-10-12 2019-0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单元、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47890A (zh) * 2019-04-18 2019-07-2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0311027A (zh) * 2019-06-28 2019-10-08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彩化发光器件及显示模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3046A1 (zh) * 2021-05-07 2022-11-10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015952A1 (zh) * 2021-08-11 2023-02-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24042A (zh) * 2022-03-08 2022-07-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6109B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610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EP3568727B1 (en) Backligh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EP2753976B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9080536A1 (zh) 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US20100013741A1 (en) Light extraction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light extra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70135689A (ko)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580301B (zh) 一种彩膜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6314244A (zh) 像素阵列封装结构
US20160104827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170093082A (ko) 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I765491B (zh) 顯示基板及其製備方法、顯示裝置
CN1134712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4848634U (zh) 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TW201734603A (zh) 背光模組
CN11228990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6884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48693A (zh) 一种量子点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509401B (zh) 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源制作方法
US20150253482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1184518B1 (ko) 면발광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14384725A (zh) 一种量子点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EP3203534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beam shaping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1078246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its fabricating method, as well as backlight module
CN11282020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021851A1 (ja) 指向性を有するled光源装置、led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