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4610B - 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 - Google Patents

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4610B
CN112724610B CN201911032139.3A CN201911032139A CN112724610B CN 112724610 B CN112724610 B CN 112724610B CN 201911032139 A CN201911032139 A CN 201911032139A CN 112724610 B CN112724610 B CN 112724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ified pet
polyester blend
pet polyester
reinforced modified
structur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21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24610A (zh
Inventor
尹华
张师军
袁浩
张琦
吕芸
白弈青
陈若石
李长金
侴白舸
杨庆泉
初立秋
邵静波
王宇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9110321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4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4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4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4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4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12Monomers containing a branched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or a ring substituted by an alk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04Anhydrides, e.g. cyclic anhydrides
    • C08F222/06Maleic anhydride
    • C08F222/08Maleic anhydride with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30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F8/32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by reaction with 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44Preparation of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24Crystallisation a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该共混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该离聚物含有至少一种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A、至少一种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B、任选的至少一种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C,以及由交联剂提供的交联结构,其中,M为金属阳离子,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或芳香基,R为H或甲基。本发明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具有进一步加快的PET结晶速度,在60℃~80℃模温注射制品不变形,可减小成型制品的翘曲性,提高制品的尺寸稳定性。
Figure DDA0002250463470000011

Description

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以及由该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制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通过缩聚反应制备而成,技术成熟、原料广泛、价格相对低廉,可用于制备工程塑料。作为工程塑料时,PET增强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在加工尤其是注射成型的时候,也要求其能够比较快地完成结晶,以防止后期结晶导致发生翘曲使制品变形。PET本身属于半结晶材料,结晶速度慢。成型过程中温度降速较快,容易造成材料体系内过冷而未发生结晶或结晶很少时链段就被冻结,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材料会慢慢结晶产生内应力导致制品翘曲。解决如上问题的方法一是在注射时将模具温度设定在120℃左右,让其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尽量的多结晶;二是在体系中添加能够促进材料结晶的物质或助剂。第一种方法,模具需加热至120℃,在操作过程中有诸多缺点:首先是耗能高,需要配备加热装置,维持模具温度;其次如此高温对于设备和操作人员是一大考验,增加人员灼伤的可能性;再者这也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也不利于环保。
目前PET工程塑料制备过程中,提高机械强度采取添加玻纤或碳纤或者其他矿物等方法;在提高成型过程结晶度及结晶速度方面采用添加成核剂的方法。有工作者在PET聚合过程中,将层状硅酸盐材料混合成悬浮液加入含有单体、催化剂、稳定剂的缩聚体系,得到PET树脂,得到PET复合材料,如CN97122065.4,其对层状硅酸盐材料的处理繁琐,并且,未提到在复合增强时如何处理。CN95104996.8采用在PET中加入尼龙作为成核剂,并进行增韧和使用环氧树脂扩链剂防止降解,然后再用水溶性环氧树脂处理的玻璃纤维复合熔融挤出。该方法导致共混物粘度增大,挤出困难。CN98102049.6是用自制马来酸酐接枝POE来直接增韧PET。该专利没有其它的增强材料,成核结晶助剂方面并非其关注的重点问题。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成果,如CN109705251A等,公开了新型的离聚物成核剂,能够一定程度提高PET的结晶温度,加快PET的结晶速率。然而,该成核剂的性能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本发明的PET聚酯共混物以PET为原料,添加有含酰胺盐基团的高度交联共聚微球作为成核剂,该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具有进一步加快的PET结晶速度,在60℃~80℃模温注射制品不变形,可减小成型制品的翘曲性,提高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材料的机械性能几乎不受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该共混物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所述离聚物含有至少一种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A、至少一种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B、任选的至少一种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C,以及由交联剂提供的交联结构,
Figure BDA0002250463450000021
其中,M为金属阳离子,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或芳香基,R为H或甲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由上述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经熔融挤出和冷却造粒制得。
本发明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采用含酰胺盐基团的高度交联离聚物作为成核剂,由于该离聚物具有微球结构,因此其在PET聚酯共混物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并且,含酰胺盐基团的高度交联共聚微球作为成核促进物质可以使得PET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在模温60-80℃情况下快速结晶,减少后期慢速结晶导致内应力增加的变形,保持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制品无需进行热处理,不变形,不翘曲,同时,可在实现良好的注射成型的情况下保持材料的机械性能不降低。注射成型的制品,在120℃的环境下放置2~3小时进行回火,冷却后保持尺寸稳定。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在水体系下将聚合物微球仅与碱混合进行盐化所得的离聚物相比,本发明采用的离聚物可进一步提高PET的结晶温度,以及进一步加快PET的结晶速率,并且,由该离聚物与PET形成的共混物挤出成型后具有更优异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具有更好的拉伸强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制备实施例1)合成的离聚物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制备实施例1)合成的离聚物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制备对比例1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钠盐离聚物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所述离聚物含有至少一种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A、至少一种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B、任选的至少一种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C,以及由交联剂提供的交联结构,
Figure BDA0002250463450000041
其中,M为金属阳离子,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或芳香基,R为H或甲基。
本发明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以PET为基础原料,加入含酰胺盐基团的高度交联共聚微球作为成核剂,并优选辅以阻燃剂、润滑剂、增强填料、加工助剂等制备而成。该材料的优点在于:成型加工过程中结晶速度快,材料强度高,制品不易翘曲,尺寸稳定性高。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离聚物”是本领域中公知的,也称为“离子型聚合物”或“离聚体”,是指高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离子基团的聚合物材料。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离聚物中,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C的总摩尔量、结构单元B的摩尔量与交联结构的摩尔量的比为100:(100-120):(1-40),优选为100:(100-105):(10-30)。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离聚物中,结构单元A的摩尔量占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C的总摩尔量的10-100%(如10%、20%、30%、40%、50%、60%、70%、80%、90%、95%、100%或上述数值之间的任意值),优选地,结构单元A的摩尔量占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C的总摩尔量的40-99%,进一步优选为50-95%。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离聚物的交联度≥5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离聚物的交联度≥65%(如65%、70%、75%、80%、85%、90%或上述数值之间的任意值)。所述离聚物呈微球状且平均粒径为150-2000nm(如150nm、250nm、350nm、450nm、550nm、650nm、750nm、850nm、950nm、1050nm、1150nm、1250nm、1350nm、1450nm、1550nm、1650nm、1750nm、1850nm、2000nm或上述数值之间的任意值)。
本发明中,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即金属阳离子的摩尔含量,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获得。
本发明中,交联度是凝胶含量的量度,通过溶剂提取方法,使用四氢呋喃作为溶剂测得。
本发明中,平均粒径以数均粒径表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得。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20芳香基;取代的基团优选为卤素或羟基;
优选地,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16芳香基;
更优选地,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环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2-羟基乙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环己基、正壬基、异壬基、癸基、2-丙基庚基、2-乙基己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苯基、苄基、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卤代苯基、吡啶基、咪唑基或萘基。
本发明中,交联剂可以为各种常见的两官能度以上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含乙烯基单体。优选情况下,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和/或含有至少两个丙烯酸酯类基团的丙烯酸酯类交联剂,所述丙烯酸酯类基团的结构式为:-O-C(O)-C(R’)=CH2,R’为H或C1-C4的烷基(如甲基)。
更优选地,所述交联剂选自二乙烯基苯、丙二醇类双丙烯酸酯、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类双丙烯酸酯、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缩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缩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多官能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金属阳离子可以为各种常见的金属离子,例如,Li+、Na+、K+、以及Ca2+、Mg2+、Ba2+和Zn2+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采用的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在有机溶剂中,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将马来酸酐、提供式(2)所示结构单元B的单体B和交联剂接触进行反应;
(2)在分散剂存在下,将步骤(1)所得产物与碱和胺基化合物混合进行开环胺化反应。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马来酸酐为提供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A、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C的物质。单体B为提供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B的物质,可以为α-甲基苯乙烯或苯乙烯。
步骤(1)可以通过CN101338008A或CN109705251A中描述的方法进行。
本发明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可以为各种溶液聚合反应常见的溶剂,例如,所述有机溶剂包括有机酸烷基酯,可以为有机酸烷基酯单独使用,或是有机酸烷基酯与烷烃的混合物,或有机酸烷基酯与芳香烃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有机酸烷基酯包括但不限于: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丁酯、甲酸异丁酯、甲酸戊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仲丁酯、乙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苄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丁酸异丁酯、丁酸异戊酯、异戊酸异戊酯、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苯甲酸丙酯、苯甲酸丁酯、苯甲酸异戊酯、苯乙酸甲酯和苯乙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有机酸烷基酯为乙酸异戊酯。所述烷烃包括但不限于:正己烷和/或正庚烷。所述芳香烃包括但不限于:苯、甲苯和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步骤(1)中,所述引发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见的用于引发马来酸酐和α-甲基苯乙烯(或苯乙烯)的聚合反应的试剂,可以为热分解型引发剂。优选情况下,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基酯、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步骤(1)中,可使用的交联剂的具体种类如上文已述。
本发明的步骤(1)中,对使用的各原料的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优选地,相对于100mol的马来酸酐,单体B的用量为50-150mol,更优选为75-100mol。
优选地,相对于100mol的马来酸酐,交联剂的用量为1-40mol,更优选为10-30mol,进一步优选为15-20mol。
优选地,相对于100mol的马来酸酐,有机溶剂的用量为50-150L,更优选为75-100L。
优选地,相对于100mol的马来酸酐,引发剂的用量为0.05-10mol,更优选为1-1.5mol。
本发明的步骤(1)中,对所述反应的条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优选情况下,所述反应的条件包括:惰性气氛,例如氮气或氩气;温度为50-90℃,进一步优选为60-70℃;时间为3-15h,进一步优选为5-12h。
本发明的步骤(2)可以通过将步骤(1)所得产物与碱和胺基化合物在分散剂的混合体系进行反应而进行。
本发明的步骤(2)中,所述碱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碱性物质(能够提供金属阳离子(如前所述)的碱性物质)。优选地,所述碱选自金属的氢氧化物和金属的醋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可以为一价金属,也可以为二价金属的等价物,如元素周期表第IA族、第IIA族和/或第IIB族金属(特别是锂、钠、钾、钙、钡、锌和/或镁)。更优选地,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锌、氢氧化镁、醋酸锂、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钙、醋酸钡和醋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步骤(2)中,碱的作用是进行开环,碱的用量使所述离聚物中结构单元A的相对摩尔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优选在上文已经描述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尽管采用过量的碱制得的离聚物亦有良好的PET改性性能,但是采用较小用量的碱制得的离聚物具有更优的PET改性性能,并且,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后续纯化步骤,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因此,优选地,相对于100mol的马来酸酐,所述碱的用量为5-100mol,更优选地,所述碱的用量为15-95mol。
本发明的步骤(2)中,所述胺基化合物的使用使得离聚物中引入酰胺基。本发明对胺基化合物的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相对于100mol的马来酸酐,所述胺基化合物的用量优选为50-500mol,进一步优选为100-450mol。
所述胺基化合物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伯胺和仲胺,只要能够与步骤(1)中所得聚合物发生胺化反应即可,可以为烷基胺和/或芳香胺,进一步地,可以为直链烷基胺、支链烷基胺,也可以为环烷基胺和芳香胺等。优选地,所述烷基胺中的烷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基;所述芳香胺中的芳香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20芳香基;更优选地,所述烷基胺中的烷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链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环烷基;所述芳香胺中的芳香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16芳香基;上述取代的基团优选为卤素或羟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胺基化合物选自甲胺、乙胺、二乙胺、正丙胺、异丙胺、叔丁胺、正丁胺、异丁胺、正戊胺、环戊胺、正己胺、正庚胺、正辛胺、2-羟基乙胺、2-甲基丁胺、3-甲基丁胺、环己胺、正壬胺、异壬胺、癸胺、2-丙基庚胺、2-乙基己胺、十二烷基胺、十四烷基胺、十六烷基胺、十八烷基胺、苯胺、苄基胺、2-甲基-苯胺、3-甲基-苯胺、4-甲基-苯胺、3-氯代苯胺、4-氨基吡啶和萘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步骤(2)中,使用的分散剂(所述聚合物的不良溶剂)使得反应体系为非均相体系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亦即只要选择聚合物基本上不溶于其中的液相分散剂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分散剂选自C2-C10的醚和C5-C8的烷烃中的至少一种;具体优选地,所述分散剂选自乙醚、二丙醚、二丁醚、二异戊醚、甲基叔丁基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异丙基醚、石油醚、正己烷和正庚烷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只要使用分散剂分散反应原料使得反应在非均相体系中进行即可,相对于每克的步骤(1)所得产物,所述分散剂的用量可以为2-15mL,优选为5-8mL。
步骤(2)中,所述开环胺化反应可以在常规条件下进行,例如,所述开环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150℃,优选为30-100℃;时间为0.5-8h,优选为0.5-6h。
本发明中,步骤(2)所得产物经简单的固液分离步骤即可得到离聚物,无需再引入其它沉淀试剂(或溶剂)。经固液分离所得的液相可以回用于步骤(1)中。其中,所述固液分离的方式可以为过滤、离心等。得到的固相可以进一步进行干燥,以获得离聚物产品。
本发明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的含量优选为0.5-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2.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共混物还含有阻燃剂、润滑剂、增强填料和其他加工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阻燃剂的含量为6-22重量份。加入所述阻燃剂的目的是为了延迟或防止PET聚酯共混物燃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各种阻燃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中。优选情况下,所述阻燃剂例如可以为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磷酸三苯酯、蜜胺焦磷酸盐、十溴二苯乙烷、十溴二苯醚、十溴联苯醚和三氧化二锑等。
更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润滑剂的含量为0.02-0.05重量份。所述润滑剂能够在保持PET聚酯共混物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其润滑性,可以采用常见的润滑剂,如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为6000-20000)等。
更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增强填料的含量为10-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0-40重量份。所述增强填料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用于提高共混塑料的机械强度的物质,例如,玻璃纤维和/或碳纤维。考虑到尽可能地控制成本,所述增强填料为玻璃纤维。
更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其他加工助剂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所述其它加工助剂能够赋予PET聚酯共混物更多样化的使用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选择,例如,所述其它加工助剂可以包括抗氧剂、光稳定剂、吸酸剂等,均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所述抗氧剂通常为受阻酚型抗氧剂(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辅抗氧剂)的混合物。所述受阻酚型抗氧剂例如可以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如抗氧剂1010)、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醇酯(如抗氧剂1076)等。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例如可以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如抗氧剂168)等。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混合作为本发明的抗氧剂,二者以1-3:1的比例混合时,抗氧化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可由各组分混合制得。具体地,将PET聚酯、含酰胺盐基团的微球状离聚物、任选的阻燃剂、润滑剂、增强填料和其他加工助剂中的至少一种按配方计量后,加入高速搅拌机,常温下连续高速搅拌约2min,使各组分充分混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由上述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经熔融挤出和冷却造粒制得。所述熔融挤出和冷却造粒均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和条件进行。
本发明的共混塑料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基料制备,还可添加阻燃材料、润滑材料、增强填料(主要是玻纤等)、常规加工助剂等,特别是添加了新型的含酰胺盐基团的离聚物微球,经过充分共混加工造粒而成。通过添加含酰胺盐基团的离聚物微球,在混合增强体系中,所制备的材料在强度提高的情况下,结晶速率得到很大提高,加工性能变得更好,尤其是注塑产品,体系中含酰胺盐基团的离聚物微球起到成核剂结晶促进效果,可促使成型过程中结晶速率提高并向高温移动。添加含酰胺盐基团的离聚物微球后,在加工注塑制品时,模具温度只需在60℃-80℃温度下即可进行快速注塑成型。由于含酰胺盐基团的离聚物微球加快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晶速率,因此注射成型后的制品尺寸稳定性高,不易变形,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PET购自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牌号:BG80,特性粘数为0.8dl/g;氮磷型无卤阻燃剂(HT202A)购自济南泰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润滑剂(PET100)购自英国禾大公司;玻璃纤维(或称玻纤或GF)购自浙江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加工助剂抗氧剂购自汽巴精化公司。
真空干燥的条件:100℃,真空度为-0.095MPa,时间为8h。
红外光谱分析:通过PerkinElmer公司的Spectrum Two仪器测定;
扫描电镜分析:通过FEI公司的XL-30ESEM-FEG仪器测定。
平均粒径:通过在扫描电镜照片中选取300-500个微球,测量其直径,用数学平均法计算出微球的平均粒径而测定;
交联度测定方法:称取2-3g的聚合物微球(w1),使用中速定性滤纸包好,放入索氏提取器,使用四氢呋喃萃取24h,将得到的聚合物残留物干燥称重(w2),通过w2/w1计算得到交联度:
Figure BDA0002250463450000121
制备实施例1
(1)将马来酸酐100g、α-甲基苯乙烯118g、二乙烯基苯26g、偶氮二异丁腈2g溶于1000mL乙酸异戊酯中,氮气气氛下,于70℃下反应5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得到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用正己烷洗涤纯化、真空干燥。同时,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经LC-MC(液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测得其中剩余的单体量,以投入的单体量(或交联剂量)减去剩余的单体量(或交联剂量)得到实际参与反应的单体量(或交联剂量),从而得到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和交联结构之间的摩尔比,具体如下表1所示。
(2)将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50g加入到250mL分散剂甲基叔丁基醚中,再加入7.6g氢氧化钠(相对于每摩尔的马来酸酐,碱的用量为0.95mol)和44.0g正丁胺(相对于每摩尔的马来酸酐,胺的用量为3.0mol),50℃下反应5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向所得固体中加300mL乙醇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向所得固体中加300mL甲基叔丁基醚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将所得固体真空干燥,得到交联α-甲基苯乙烯/N-丁基-马来酰胺钠盐离聚物微球(称为C1)。
制备实施例2
(1)将马来酸酐100g、α-甲基苯乙烯118g、二乙烯基苯26g、偶氮二异丁腈2g溶于1000mL乙酸异戊酯中,氮气气氛下,于70℃下反应5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得到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用甲醇洗涤纯化、真空干燥;结构特征如下表1所示。
(2)将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50g加入到400mL分散剂正庚烷中,再加入6.2g氢氧化钾(相对于每摩尔的马来酸酐,碱的用量为0.55mol)和83.8g苯胺(相对于每摩尔的马来酸酐,胺的用量为4.5mol),80℃下反应2.5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向所得固体中加300mL乙醇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向所得固体中加300mL正庚烷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将所得固体真空干燥,得到交联α-甲基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胺钾盐离聚物微球(称为C2)。
制备实施例3
(1)马来酸酐130g、苯乙烯104g、二乙烯基苯26g、偶氮二异丁腈2.5g溶于1000mL乙酸异戊酯中,氮气气氛下,于60℃下反应10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得到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甲醇洗涤纯化、真空干燥;结构特征如下表1所示。
(2)将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50g加入到350mL分散剂正己烷中,再加入3.6g氢氧化钠(相对于每摩尔的马来酸酐,碱的用量为0.45mol)和2-羟基乙胺22.0g(相对于每摩尔的马来酸酐,胺的用量为1.7mol),30℃下反应7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向所得固体中加400mL乙醇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向所得固体中加500mL甲基叔丁基醚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将所得固体真空干燥,得到交联苯乙烯/N-2-羟基乙基-马来酰胺钠盐离聚物微球(称为C3)。
制备实施例4
(1)马来酸酐130g、α-甲基苯乙烯118g、二乙烯基苯10g、偶氮二异丁腈2.5g溶于1000mL乙酸异戊酯中,氮气气氛下,于60℃下反应10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得到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甲醇洗涤纯化、真空干燥;结构特征如下表1所示。
(2)将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50g加入到400mL分散剂乙醚中,再加入9.9g氢氧化钠(相对于每摩尔的马来酸酐,碱的用量为1mol)和4-氨基吡啶46.6g(相对于每摩尔的马来酸酐,胺的用量为2.0mol),30℃下反应8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向所得固体中加800mL乙醇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向所得固体中加500mL甲基叔丁基醚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将所得固体真空干燥,得到交联苯乙烯/N-吡啶基-马来酰胺钠盐离聚物微球(称为C4)。
制备对比例1
(1)称取98g马来酸酐和118g的α-甲基苯乙烯置于配有氮气导入管、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器、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g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加入适量甲苯作为反应溶剂,氮气气氛下,于70℃下反应5小时。反应后将聚合物进行抽滤,滤饼用甲苯洗涤3次,真空干燥,得到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
(2)将20.2g的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溶于200mL的1,4-二氧六环中,加入4g氢氧化钠的饱和水溶液,室温下反应3小时。反应后,过滤得到离聚物固体。将所得固体真空干燥,得到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钠盐离聚物(称为E1)。
制备对比例2
(1)将马来酸酐100g、α-甲基苯乙烯118g、二乙烯基苯26g、偶氮二异丁腈2g溶于1000mL乙酸异戊酯中,氮气气氛下,于70℃下反应5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得到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正己烷洗涤纯化、真空干燥。结构特征如下表1所示。
(2)氢氧化钠15.2g溶于350mL水中,将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微球50g加入到氢氧化钠水溶液(相对于每摩尔的马来酸酐,碱的用量为1.9mol)中,100℃下反应3小时。反应后的体系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固体加400mL水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固体加500mL甲醇搅拌洗涤,经离心机在5000rad/min条件下离心分离30分钟,固体真空干燥,得到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钠盐离聚物微球(称为E2)。
测试例1
(1)对制备实施例1、制备对比例1得到的聚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3所示,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离聚物成功合成,制备实施例2-3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与制备实施例1相似。
(2)将上述制备实施例和制备对比例中制备的离聚物微球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从而测定离聚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含量,即结构单元A占离聚物中结构单元A和C的总摩尔量的百分比。
(3)将上述制备实施例和制备对比例中制备的离聚物进行扫描电镜检测,其中,制备实施例1获得的离聚物的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的离聚物呈微球状;而制备对比例1获得的离聚物不具有微球结构。测得离聚物微球的平均粒径和交联度等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250463450000161
(4)将上述制备实施例和制备对比例中制备的离聚物微球分别与PET混合均匀,离聚物微球的添加量为基于PET重量的1重量%,然后在280℃下熔融共混8分钟,挤出造粒,得到改性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对改性后的PET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并以未改性的PET作为对照,测试条件为:第一次升温,从50℃开始,恒温1min,然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280℃,并恒温3min;之后,以10℃/min的速度降温至50℃,并恒温1min;第二次升温,从50℃,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280℃。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250463450000171
通过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制备实施例的离聚物具有比制备对比例明显更好的对PET的成核效果,可显著提高PET的结晶温度,加快结晶速率。
通过比较制备实施例1-4和制备对比例2可以看出,相比于仅盐化的离聚物E2,本发明采用的离聚物具有更优的对PET的成核效果。
实施例1~4
按照表3所示的配方(均为重量份),将100重量份的PET聚酯切片、0.5-3.0重量份的交联离聚物微球C1、加工助剂(重量比为1:1的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0.03重量份的润滑剂放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利用WP ZSK25双螺杆,在各段温度为250-255-260-265-265℃的温度下挤出;在双螺杆加料口中加入长股玻纤;通过侧向加料加入8~18重量份氮磷阻燃剂(HT202A,济南泰星公司),挤出冷却造粒,然后,在温度为100℃左右的烘箱内干燥4~6小时,干燥后用海天125注射机在250-255-260-265-265℃温度下注射成标准样片,模温60-80℃,进行性能测试。
采用300克注射机(宁波海天公司制造)注射得到GB/T1040-1992哑铃形标准样条,用GB/T1040-19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测定该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采用300克注射机(宁波海天公司制造)注射得到尺寸为80毫米(长)×10毫米(宽)×4毫米(厚)的标准样条,用GB/T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测定该标准样条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采用300克注射机(宁波海天公司制造)注射得到尺寸为80毫米(长)×10毫米(宽)×4毫米(厚),缺口为2毫米的标准样条,用GB/T1043-93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方法测定标准样条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
变形情况:取两个注射成型的试样方片(60mm×60mm×2mm),其中一个置于120℃烘箱中3小时,一个常温放置,观察样片的变形情况,标记“〇”表示与常温放置的样片相比未观察到变形,“×”表示与常温放置的样片相比观察到了明显的变形。
性能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5~7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不同的是,将离聚物微球C1替换为制备实施例2-4制得的C2-C4,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
对比例1~4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不同的是,不使用离聚物微球,具体配方见表3,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
对比例5~6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不同的是,将离聚物微球C1替换为制备对比例1-2制得的E1和E2,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
表3
Figure BDA0002250463450000191
表4
Figure BDA0002250463450000192
Figure BDA0002250463450000201
由表4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中在水体系下进行盐化所得的离聚物和PET形成的共混物相比,本发明的微球状离聚物与PET形成的共混物注射成型的制品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稳定性高。特别是具有更好的拉伸强度。因此在需要高拉伸强度的场景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Claims (26)

1.一种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特征在于,该共混物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所述离聚物含有至少一种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A、至少一种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B、任选的至少一种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C,以及由交联剂提供的交联结构,
Figure FDA0003583254370000011
其中,M为金属阳离子,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或芳香基,R为H或甲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C的总摩尔量、结构单元B的摩尔量与交联结构的摩尔量的比为100:(100-120):(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C的总摩尔量、结构单元B的摩尔量与交联结构的摩尔量的比为100:(100-105):(1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结构单元A的摩尔量占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C的总摩尔量的10-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结构单元A的摩尔量占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C的总摩尔量的40-9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结构单元A的摩尔量占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C的总摩尔量的50-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所述离聚物的交联度≥55%;所述离聚物的平均粒径为150-2000n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所述离聚物的交联度≥6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20芳香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取代的基团为卤素或羟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16芳香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环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2-羟基乙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环己基、正壬基、异壬基、癸基、2-丙基庚基、2-乙基己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苯基、苄基、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卤代苯基、吡啶基、咪唑基或萘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和/或含有至少两个丙烯酸酯类基团的丙烯酸酯类交联剂,所述丙烯酸酯类基团的结构式为:-O-C(O)-C(R’)=CH2,R’为H或C1-C4的烷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所述交联剂选自二乙烯基苯、丙二醇类双丙烯酸酯、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类双丙烯酸酯、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缩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缩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多官能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所述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在有机溶剂中,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将马来酸酐、提供式(2)所示结构单元B的单体B和交联剂接触进行反应;
(2)在分散剂存在下,将步骤(1)所得产物与碱和胺基化合物混合进行开环胺化反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有机酸烷基酯,或者有机酸烷基酯与烷烃和/或芳香烃的混合物;和/或,
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基酯、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和/或含有至少两个丙烯酸酯类基团的丙烯酸酯类交联剂,所述丙烯酸酯类基团的结构式为:-O-C(O)-C(R’)=CH2,R’为H或C1-C4的烷基;和/或,
所述分散剂选自C2-C10的醚和C5-C8的烷烃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碱选自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或金属的醋酸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
所述交联剂选自二乙烯基苯、丙二醇类双丙烯酸酯、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类双丙烯酸酯、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缩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缩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多官能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乙醚、二丙醚、二丁醚、二异戊醚、甲基叔丁基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异丙基醚、石油醚、正己烷和正庚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锌、氢氧化镁、醋酸锂、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钙、醋酸钡和醋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相对于100mol的马来酸酐,单体B的用量为50-150mol;交联剂的用量为1-40mol;有机溶剂的用量为50-150L;引发剂的用量为0.05-10mol;碱的用量为5-100mol;胺基化合物的用量为50-500mol;
相对于每克的步骤(1)所得产物,所述分散剂的用量为2-15mL。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相对于100mol的马来酸酐,单体B的用量为75-100mol;交联剂的用量为10-30mol;有机溶剂的用量为75-100L;引发剂的用量为1-1.5mol;碱的用量为15-95mol;胺基化合物的用量为100-450mol;
相对于每克的步骤(1)所得产物,所述分散剂的用量为5-8mL。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条件包括:惰性气氛,温度为50-90℃,时间为3-15h;
步骤(2)中,所述开环胺化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150℃,时间为0.5-8h。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的含量为0.5-5重量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的含量为1.5-2.5重量份。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所述共混物还含有阻燃剂、润滑剂、增强填料和其他加工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阻燃剂的含量为6-22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润滑剂的含量为0.02-0.05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增强填料的含量为10-50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其他加工助剂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其中,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增强填料的含量为30-40重量份;
所述增强填料为玻璃纤维和/或碳纤维。
26.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其特征在于,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由权利要求1-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经熔融挤出和冷却造粒制得。
CN201911032139.3A 2019-10-28 2019-10-28 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 Active CN112724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2139.3A CN112724610B (zh) 2019-10-28 2019-10-28 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2139.3A CN112724610B (zh) 2019-10-28 2019-10-28 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4610A CN112724610A (zh) 2021-04-30
CN112724610B true CN112724610B (zh) 2022-07-12

Family

ID=75588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2139.3A Active CN112724610B (zh) 2019-10-28 2019-10-28 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461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1527A (en) * 1982-12-16 1985-04-16 Celanese Corporation Alkali metal salts of cross-linked polymeric microgels as nucleating agents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mold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molding
CN1189846A (zh) * 1995-06-30 1998-08-05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具有改进的冲击强度的丙烯聚合物组合物
JP2006083375A (ja) * 2004-08-17 2006-03-30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系延伸フィルム
CN102924641A (zh) * 2012-11-07 2013-02-13 复旦大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成核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1535A (zh) * 2014-11-27 2017-08-01 巴斯夫欧洲公司 共聚物及其用于降低燃料中的链烷烃晶体结晶的用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1527A (en) * 1982-12-16 1985-04-16 Celanese Corporation Alkali metal salts of cross-linked polymeric microgels as nucleating agents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mold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molding
CN1189846A (zh) * 1995-06-30 1998-08-05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具有改进的冲击强度的丙烯聚合物组合物
JP2006083375A (ja) * 2004-08-17 2006-03-30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系延伸フィルム
CN102924641A (zh) * 2012-11-07 2013-02-13 复旦大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成核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1535A (zh) * 2014-11-27 2017-08-01 巴斯夫欧洲公司 共聚物及其用于降低燃料中的链烷烃晶体结晶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4610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5270B (zh) 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组合物和制备共混塑料的方法
KR0136112B1 (ko) 산함량이 낮은, 글루타르산 무수물을 함유하는 공중합체의 제조공정
CN109705539B (zh) 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组合物和制备共混塑料的方法
CN109705540B (zh) 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组合物和制备共混塑料的方法
CN107513163A (zh) 一种高透明高韧性尼龙66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2724610B (zh) 增强改性pet聚酯共混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塑料
CA1326103C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functionalized hydrocarbon polymers
JP6865225B2 (ja) 低ゲル含量の官能化エチレン系ポリマー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US4772671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thermoplastic polymer
US2012024529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odified propylene polymer
CN112724306B (zh) 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05250B (zh) 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05271B (zh) 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A1307617C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xylated propylene polymers
CN109705251B (zh) 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05267B (zh) 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062866A (zh) 包含聚(甲基丙烯酸)低聚物的自修复橡胶
US11965089B2 (en) Microspheric ionomer having cross-linked structur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pplications thereof, and preparation system thereof
CN109705272B (zh) 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49312B (zh) 一种抗菌阻燃抗静电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5714535A (en) Stabilizers for high nitrile multipolymers
CN109705252B (zh) 离聚物生产用系统及生产方法和它们的应用
CN109705268B (zh) 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95959B (zh) 一种降解程度较低的聚丙烯接枝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94018B (zh) 一种无卤阻燃改性abs塑料及其合成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