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236B -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4236B
CN112714236B CN201911015379.2A CN201911015379A CN112714236B CN 112714236 B CN112714236 B CN 112714236B CN 201911015379 A CN201911015379 A CN 201911015379A CN 112714236 B CN112714236 B CN 112714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gap
edge
imag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53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4236A (zh
Inventor
刘凤鹏
刘冬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0153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4236B/zh
Priority to EP20879708.4A priority patent/EP3958552A4/en
Priority to US17/611,173 priority patent/US11825188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23732 priority patent/WO202107830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4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4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4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for obtaining an image which is composed of whole input images, e.g. split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8Means for changing the camera field of view without moving the camera body, e.g. nutating or panning of optics or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rotatabl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该终端包括壳体、显示面板和摄像头,其中,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内部,并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旋转。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面板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激增,终端设备的显示区域在终端设备中的面积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即终端设备中显示区域(即屏幕)的屏占比在逐渐增加。目前,制约终端设备中的屏占比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之一是终端设备中前置摄像头的设置,由于目前的终端中的常见应用,如视频通信、自拍等,均需依赖于前置摄像头得以实现,故前置摄像头无法省去。
为保证摄像头的显示效果,相关技术中摄像头往往需要与终端设备中的屏幕进行并列放置,即将摄像头与屏幕并列集成在终端设备的前端。在上述摄像头的布局方式下,终端设备仅能通过增加屏幕在非摄像头所在区域的面积以提高屏占比,而无法对于摄像头所在区域进行屏幕布局,因此,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的屏占比无法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受前置摄像头的布局影响而无法提高屏占比的问题,相关技术中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以及基于该终端的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受前置摄像头的布局影响而无法提高屏占比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壳体、显示面板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内部,并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显示面板、摄像头和驱动组件;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旋转;所述方法包括:
驱动所述摄像头旋转至所述缝隙的第一边沿,并通过所述缝隙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驱动所述摄像头旋转至所述缝隙的与所述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并通过所述缝隙对第二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将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所述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屏占比。因此,本发明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受前置摄像头的布局影响而无法提高屏占比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旋转位置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旋转位置的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拍摄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拍摄区域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拍摄区域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线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前置摄像头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前置摄像头工作用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前置摄像头工作坐标系中对焦位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前置摄像头对应缝隙上边沿位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前置摄像头对应缝隙下边沿位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帧率周期内前置摄像头图像获取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半区图像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下半区图像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完整图像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包括:壳体102、显示面板104和摄像头106;摄像头106设置在终端的内部,并位于显示面板104与壳体102所形成的缝隙108的后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终端通过将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屏占比。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受前置摄像头的布局影响而无法提高屏占比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PC、可穿戴设备等,任何具有前置摄像功能,并包括有壳体以及显示面板的终端,均可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本发明对于终端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
上述终端中,壳体即为对于终端形成包覆的外壳,通常而言,壳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侧端面、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壳体前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显示面板的开口,用于安装显示面板;当显示面板安装在上述开口之中时,显示面板与壳体构成终端整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壳体可以是一体成形的部件,也可以是多个部件连接而成(如手机的后盖与侧围),本发明对于壳体的结构不做限定。
上述显示面板与壳体之间进行装配过程中,由于显示面板与壳体之间同一部件,则必然存在一定的空隙,该空隙即构成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缝隙。上述缝隙可以是显示面板与壳体之间在装配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缝隙,也可以是在上述装配形成的缝隙基础上,根据需要进一步人为设置的缝隙。需要说明的是,以手机为例,显示面板外部通常还设置有玻璃面板或电容触控组件,本实施例中的缝隙即可以设置在玻璃面板下方,也可以在玻璃面板与缝隙对应的区域进行开槽。
上述摄像头用于指示终端中位于终端前端的前置摄像头,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内部,并位于显示面板与壳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则具体指示将前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内部,即壳体与显示面板之间;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缝隙形成于壳体与显示面板之间,因此,当摄像头位于终端内部时,摄像头与缝隙则分别分布在终端在前端面以及内部,进而形成了错落分布的结构;为使得摄像头在工作过程中尽可能的及时反应,摄像头应与缝隙应位于彼此相对的高度位置(以终端在使用状态下竖直放置的方式作为参考),或摄像头与缝隙所处的高度位置位于合理的差值内。上述壳体与显示面板之间的区域内除设置有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头外,还设置有诸如控制部件、存储部件、电源部件、散热部件等等,本发明对于终端内部除摄像头外的部件类型及其布局方式不做限定。
由于本实施例的终端中将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内部,故在终端的前端面,即终端的显示面板所在端面之中,仅保留有显示面板与壳体之间形成的缝隙。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摄像头直接设置在终端的前端的方案(即摄像头与显示面板并列),本实施例中的缝隙的宽度明显小于摄像头在该方向上的物理宽度,因此,终端的端面之上的不再需要预留与摄像头的对应面积相等的空间,进而使得终端前端的屏占比得以进一步提高。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
驱动组件110,设置在终端的内部,并与摄像头连接,用于驱动摄像头旋转。
需要进一说明的是,上述驱动组件用于控制摄像头旋转,以使摄像头可在缝隙的不同位置实现相对于缝隙边缘不同角度的拍摄;根据光学原理,摄像头相对于缝隙边缘不同角度的拍摄过程中获取的图像也是不同的,即驱动组件控制摄像头旋转过程中即可使得摄像头获取不同角度下的图像,对于上述图像进行相关处理后即可获取完整的图像以供用户操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在提高了终端的屏占比的同时,还可保证良好的拍摄效果。
为实现摄像组件的旋转,上述驱动组件至少包括一个用于连接摄像头的连接部,以及一个用于驱动连接部以及摄像组件进行移动的驱动部,本发明对于驱动组件的具体构成不做限定,任何可实现上述功能的驱动组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驱动部还包括有控制部,以用于控制驱动部驱使连接部进行旋转,进而控制摄像头的旋转;控制部即可以采用独立与驱动部集成设置的控制单元,例如存储有控制指令的存储器,以及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的控制器等,也可以将控制部与终端自身的控制模块相结合,即在相关终端设备的CPU中集成对于驱动组件以及摄像头的控制指令。上述任何一种方式中,控制部与驱动部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电连接,即可使得驱动部、连接部以及摄像头可在控制部产生的控制指令的下产生对应的移动;控制部与驱动部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采用物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10包括:
旋转基板1102,设置在缝隙108附近;
驱动部件1104,与摄像头106相连,用于驱动摄像头106沿旋转基板1102转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旋转基板即可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部,驱动部件即可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部。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旋转位置的示意图(一),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旋转位置的示意图(二),如图2与图3所示,摄像头在驱动组件中的驱动部件控制下,沿旋转基板分别旋转至相对于缝隙的上边缘对应位置以及下边缘对应位置进行拍摄处理。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拍摄位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包括:壳体102、显示面板104、摄像头106和驱动组件110;摄像头106设置在终端的内部,并位于显示面板104与壳体102所形成的缝隙108的后方,驱动组件110与摄像头106连接,用于驱动摄像头106沿缝隙108旋转;此外,本实施例中摄像头进行拍摄的位置包括缝隙108的第一边沿1082以及第二边沿1084。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
S202,驱动摄像头旋转至缝隙的第一边沿,并通过缝隙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S204,驱动摄像头旋转至缝隙的与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并通过缝隙对第二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S206,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终端将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上述拍摄方法则通过驱动摄像头在缝隙的垂直方向上移动并对于不同的拍摄区域进行取景拍摄,以获取不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通过对于上述不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即形成拍摄取景图像,从而在提高终端的屏占比的同时,亦可确保前置摄像头的拍摄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拍摄方法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受前置摄像头的布局影响而无法提高屏占比的问题。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S202和步骤S204的执行顺序是可以相互调换的,即可以先执行步骤S204,然后再执行S202。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S202至S206的执行主体均为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可以统一集成在终端的控制模块中,即通过终端设备的CPU实现对于步骤S202与步骤S204中摄像头的移动、拍摄以及步骤S206中对于图像的拼接处理。控制组件也可以由独立的第一控制组件控制步骤S202与步骤S204中摄像头的移动与拍摄,由独立的第二控制组件实现步骤S206中对于图像的拼接处理,本发明对于控制组件的具体构成不做限定。
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S202中缝隙的第一边沿即指示缝隙中相对于壳体一侧的对应的边沿位置,当终端在常规使用状态下处于竖直放置的方式时,第一边沿即为缝隙的上边沿。上述第一拍摄区域用于指示摄像头位于缝隙的第一边沿位置时所对应的拍摄图像,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拍摄区域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摄像头位于缝隙的第一边沿对应位置时,根据光学原理,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对应为相对于缝隙的下半区区域,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拍摄区域为上述下半区区域。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摄像头移动至缝隙的第一边沿,用于指示摄像头移动至与缝隙的第一边沿所处高度齐平的位置,而并非使得摄像头与第一边沿接触。上述步骤S204中缝隙的第二边沿即指示缝隙中相对于显示面板一侧的对应的边沿位置,当终端在常规使用状态下处于竖直放置的方式时,第一边沿即为缝隙的下边沿。上述第二拍摄区域用于指示摄像头位于缝隙的第二边沿位置时所对应的拍摄图像,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拍摄区域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摄像头位于缝隙的第二边沿对应位置时,根据光学原理,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对应为相对于缝隙的上半区区域,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拍摄区域为上述上半区区域。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摄像头移动至缝隙的第二边沿,用于指示摄像头移动至与缝隙的第二边沿所处高度齐平的位置,而并非使得摄像头与第二边沿接触。
以人像的拍摄为例,当用户需要对于自身人像进行取景时,摄像头位于缝隙的第一边沿时即可对于人像的下半身进行拍摄,摄像头位于缝隙的第二边沿时即可对于人像的上半身进行拍摄,对于上述上半身图像与下半身图像进行拼接或结合处理,即可合成得到完整的人像图像。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2中,在驱动摄像头旋转至缝隙的第一边沿之前,还包括:
当摄像头初始化时,采集缝隙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采集的位置信息建立坐标轴,其中,缝隙延伸方向为X轴,缝隙的垂直方向为Y轴,取景方向为Z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摄像头初始化的时刻用于指示终端开始工作的时刻,通常为终端自关机状态进入至开机状态,或终端自休眠状态进入至工作状态两种情况;上述摄像头初始化中,可由控制组件指示摄像头获取缝隙的第一边沿位置以及第二边沿位置,具体可通过摄像头获取包括缝隙第一边沿与第二边沿在内的图像,根据对于图像的处理或识别以获取摄像缝隙的第一边沿以及第二边沿的对应位置。
进一步的,在摄像头获取缝隙的第一边沿与第二边沿的前提下,即可将第一边沿或第二边沿的延伸方向作为缝隙延伸方向,即为X轴,将第一边沿与第二边沿的相对方向作为缝隙的垂直方向,即为Y轴,并将摄像头的拍摄取景方向作为Z轴。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采集的位置信息建立坐标轴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建立的坐标轴计算出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之间的中线位置;
驱动摄像头沿Y轴移动至中线位置,并对摄像头进行对焦。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之间的中线位置具体用于指示缝隙的中央位置,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线位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边沿1082与第二边沿1084的中央位置即为上述中线1086。上述中线位置可用于摄像头的对焦处理,当摄像头完成对焦处理后,即完成了摄像头的初始化。此外,上述中线位置还可以用于摄像头完成步骤S202至S206的拍摄方法后进行复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6中,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包括:
分别提取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和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中的特征点;
根据所提取的特征点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和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拼接成拍摄取景图像;
根据预设显示比例对拍摄取景图像进行比例选取。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中的特征点,通常用于指示构成取景图像的基本像素点,通过对于基本像素点的拼接即可得到完整的拍摄取景图像;上述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中的特征点在拼接过程中,可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中相互重合的特征点作为参照。
由于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或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较于拍摄取景图像并非是1:2的比例,故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拼接后,需进行一定比例的缩小方可得到可在终端中正常显示的拍摄取景图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比例与本实施例中的缝隙在垂直方向上的宽度相关,本发明对于比例的具体设置不做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6中,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之后,将拍摄取景图像进行存储以作为拍摄图像。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将拍摄取景图像进行存储即将拍摄取景图像存储在终端的存储模块中,并通过“相册”等应用向用户展示。除上述存储操作外,本实施例的拍摄方法也可以将上述拍摄取景图像在终端的显示面板中进行实时显示。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摄像头的一个刷新周期内最少完成一组第一拍摄区域取景操作、第二拍摄区域取景操作以及取景图像的拼接操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一个刷新周期是指显示面板内每一帧图像的刷新周期,即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一个刷新周期内完成摄像头在缝隙的第一边沿与第二边沿之间的位移,对应位置取景图像的拍摄以及取景图像的拼接操作;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显示面板在显示图像时并不会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拍摄方法而产生延时。当本实施例中的拍摄方法用于连拍或视频通话时,还可以在一个刷新周期内可完成多组操作,并选取多组操作中对应清晰度最佳的图像进行保存。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摄影终端的结构及其工作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1
本具体实施例以手机终端进行具体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手机采用前置摄像头与屏幕前后重叠设置的方案,而非相关技术中屏幕与前置摄像头并列设置的方案;具体而言,本具体实施例中将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手机内部,并利用显示面板与手机壳体之间的缝隙实现前置摄像头的取景。图9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前置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手机的壳体302与显示屏304之间形成缝隙306,前置摄像头308设置在手机壳体302内部,且与上述缝隙306彼此相对,前置摄像头308在壳体内部还连接有滑动装置,如旋转基板,前置摄像头308具体可沿旋转基板在缝隙的宽度方向上(即手机竖直放置下的高度方向)上进行滑动。显示屏304的外部还覆盖有玻璃面板310。
上述缝隙306的宽度明显小于前置摄像头308的常规宽度,因此,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手机可在前端实现屏占比的显著提升。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前置摄像头进行工作时的步骤如下所述:
S1,当前置摄像头308启动时,采集缝隙边缘。前置摄像头308启动用于指示前置摄像头308进行初始化处理,该启动工作可以设定在手机每次开机后,也可以设置在手机每次结束休眠后。前置摄像头308采集缝隙边缘可通过建立坐标系的方式得以实现,图10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前置摄像头工作坐标系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坐标系的建立参照如下步骤:
S1.1,建立坐标系,以缝隙306的长度方向为X轴;以缝隙306的宽度方向或前置摄像头308的旋转方向为Y轴;以前置摄像头308取景方向为Z轴,其中X轴Y轴相互垂直;
S1.2,在手机开机后,即前置摄像头308上电时,前置摄像头308保持静止并扫描缝隙306的上下边沿对应的上下边沿信息,上下边沿信息具体为上边沿与下边沿所在高度位置;
S1.3,根据采集到的上下边沿信息,在步骤S1.1中建立的坐标系上标注上下边沿信息对应的坐标。
S2,根据坐标系中的缝隙306上下边沿信息对应的坐标,计算缝隙306中心线对应的坐标;具体而言,可定义上边沿缝隙与Y轴相交位置为Y1,定义下边沿缝隙与Y轴相交位置为Y2,定义线段Y1-Y2的中点为X和Y坐标平面的(0,0)点,建立X坐标轴,此坐标轴即为缝隙中心线312;图11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前置摄像头工作坐标系中对焦位置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坐标轴以图11中示意的(0,0)位置作为对焦焦点位置进行X轴的建立。
完成上述设置后,前置摄像头308做Y轴方向位移调整,旋转至(0,0)点,此时摄像头对焦缝隙中心。
当手机每次启动前置摄像头时,设置前置摄像头308自动执行上述流程,即使得前置摄像头308对焦坐标的(0,0);此外,在前置摄像头308每次完成工作后亦将(0,0)作为前置摄像头308的回归复位位置。
S3,当前置摄像头308需要进行工作时,首先控制前置摄像头308实时旋转至上边沿信息对应坐标,前置摄像头308在缝隙上边沿对应位置时,可采集到更多的下半区景物,因此,前置摄像头308在完成对焦后,需旋转至缝隙上边沿信息坐标位置对于下半区进行取景;图12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前置摄像头对应缝隙上边沿位置的工作示意图,如图12所示,前置摄像头在缝隙上边沿对应位置完成对于下半区的取景。
S4,同理,前置摄像头308旋转对准缝隙下边沿对应位置时,可采集到更多的上半区景物,因此,前置摄像头308在完成上半区的取景处理后,需旋转至缝隙下边沿信息坐标位置对于上半区进行取景;图13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前置摄像头对应缝隙下边沿位置的工作示意图,如图13所示,前置摄像头308在缝隙下边沿对应位置完成对于上半区的取景;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帧率周期内前置摄像头图像获取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图14中向上箭头即表示前置摄像头向上旋转以获取下半区图像,向下箭头即表示前置摄像头向下旋转以获取上半区图像。
S5,由于上述S3与S4中获取的下半区图像与上半区图像均为局部景相,故需对于上述下半区图像与上半区图像进行实时拼接,以得到完整的景物图像;具体的图像拼接过程如下:
S5.1,手机中的图像处理芯片,如CPU或DSP,针对实时的一组上下半区两幅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和分析;
S5.2,根据两幅图片的特征点做增加尺寸的拼接;
S5.3,根据当前手机显示的尺寸比例,对上述完成拼接的图像做比例选取,选取原则为显示当前显示比例最大的图像景物信息。
S5.4,如果在一个刷新帧率周期内,完成多组图像拼接,并在多组图像中选取更清晰的图像作为待显示的图像;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半区图像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半区图像的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完整图像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为更清楚的展示图像的获取,图15与图16均为手机处于水平状态下进行拍摄的图像,故前置摄像头在拍摄过程中分别获取的是位于缝隙实际方位的左侧及右侧角度下的图像;对于图15与图16中的图像进行拼接,即可得到图17中所示的图像。
S5.5,在手机中显示完成处理的图像。
上述S1至S5均需在一个帧率刷新周期内完成;此时终端设备显示的图片为完成拼接且特征明显的清晰图片。
综上,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前置摄像头在拍摄过程中所进行的图像实时拼接的处理包括有图像的获取、分析以及拼接三部分构成,图18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的示意图。
此外,如果手机处于连续预览模式,如视频通信等,那么每一个刷新帧周期完成一次上述S1至S5,不断重复。
如果手机处于拍照模式,那么在当前的一个刷新帧周期内,存储最终处理完成的图像,作为拍照图片。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摄像装置应用于实施例1的终端,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9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取景模块1902,用于驱动摄像头旋转对准缝隙的第一边沿,并通过缝隙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第二取景模块1904,用于驱动摄像头旋转对准缝隙的与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并通过缝隙对第二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拼接模块1906,用于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终端将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显示面板与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上述拍摄装置则通过驱动摄像头在缝隙的垂直方向上旋转并对于不同的拍摄区域进行取景拍摄,以获取不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通过对于上述不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即形成拍摄取景图像,从而在提高终端的屏占比的同时,亦可确保前置摄像头的拍摄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拍摄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受前置摄像头的布局影响而无法提高屏占比的问题。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取景模块1902中,在驱动摄像头旋转至缝隙的第一边沿之前,还包括:
当摄像头初始化时,采集缝隙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采集的位置信息建立坐标轴,其中,缝隙延伸方向为X轴,缝隙的垂直方向为Y轴,取景方向为Z轴。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采集的位置信息建立坐标轴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建立的坐标轴计算出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之间的中线位置;
驱动摄像头沿Y轴旋转至中线位置,并对摄像头进行对焦。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拼接模块1906中,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包括:
分别提取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和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中的特征点;
根据所提取的特征点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和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拼接成拍摄取景图像;
根据预设显示比例对拍摄取景图像进行比例选取。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拼接模块1906中,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之后,还包括:
将拍摄取景图像进行存储以作为拍摄图像。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拍摄装置在摄像头的一个刷新周期内最少完成一组第一拍摄区域取景操作、第二拍摄区域取景操作以及取景图像的拼接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驱动摄像头旋转至缝隙的第一边沿,并通过缝隙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S2,驱动摄像头旋转至缝隙的与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并通过缝隙对第二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S3,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驱动摄像头旋转至缝隙的第一边沿,并通过缝隙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S2,驱动摄像头旋转至缝隙的与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并通过缝隙对第二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S3,将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终端,包括:壳体、显示面板、摄像头和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所述缝隙的宽度小于摄像头在该缝隙垂直方向上的物理宽度;
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内部,并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移动并旋转;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移动至所述缝隙的第一边沿,以及驱动所述摄像头在所述缝隙的第一边沿旋转,并通过所述缝隙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取景;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移动至所述缝隙的与所述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以及驱动所述摄像头在所述第二边沿旋转,并通过所述缝隙对第二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2.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壳体、显示面板、摄像头和驱动组件;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缝隙的后方,所述缝隙的宽度小于摄像头在该缝隙垂直方向上的物理宽度;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移动并旋转;所述方法包括:
驱动所述摄像头移动至所述缝隙的第一边沿,以及驱动所述摄像头在所述缝隙的第一边沿旋转,并通过所述缝隙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驱动所述摄像头移动至所述缝隙的与所述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以及驱动所述摄像头在所述第二边沿旋转,并通过所述缝隙对第二拍摄区域进行取景;
将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所述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驱动所述摄像头移动至所述缝隙的第一边沿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摄像头初始化时,采集所述缝隙的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采集的位置信息建立坐标轴,其中,所述缝隙延伸方向为X轴,所述缝隙的垂直方向为Y轴,所述取景方向为Z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采集的位置信息建立坐标轴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建立的所述坐标轴计算出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之间的中线位置;
驱动所述摄像头沿所述Y轴移动至所述中线位置,并对所述摄像头进行对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所述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包括:
分别提取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和所述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中的特征点;
根据所提取的特征点将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和所述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拼接成所述拍摄取景图像;
根据预设显示比例对所述拍摄取景图像进行比例选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与所述第二拍摄区域的取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取景图像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拍摄取景图像进行存储以作为拍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摄像头的一个刷新周期内最少完成一组所述第一拍摄区域取景操作、所述第二拍摄区域取景操作以及所述取景图像的拼接操作。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15379.2A 2019-10-24 2019-10-24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714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5379.2A CN112714236B (zh) 2019-10-24 2019-10-24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EP20879708.4A EP3958552A4 (en) 2019-10-24 2020-10-26 TERMINAL, PHOTOGRAPHY PROCESS, STORAGE MEDI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611,173 US11825188B2 (en) 2019-10-24 2020-10-26 Terminal, photograph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0/123732 WO2021078302A1 (zh) 2019-10-24 2020-10-26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5379.2A CN112714236B (zh) 2019-10-24 2019-10-24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236A CN112714236A (zh) 2021-04-27
CN112714236B true CN112714236B (zh) 2024-05-10

Family

ID=75540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5379.2A Active CN112714236B (zh) 2019-10-24 2019-10-24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5188B2 (zh)
EP (1) EP3958552A4 (zh)
CN (1) CN112714236B (zh)
WO (1) WO2021078302A1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1620A1 (zh) * 2014-07-23 2016-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05959565A (zh) * 2016-06-15 2016-09-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6171797A1 (en) * 2015-04-22 2016-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ltable camera module
CN107426444A (zh) * 2017-09-26 2017-12-01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WO2018053722A1 (zh) * 2016-09-21 2018-03-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全景照片拍摄方法及装置
WO2018080455A1 (en) * 2016-10-25 2018-05-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position cameras
CN108540608A (zh) * 2018-04-26 2018-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600465A (zh) * 2018-06-30 2018-09-28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
WO2019000437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246263A (zh) * 2018-10-31 2019-01-18 魏欣欣 一种全面屏电子设备及其成像方法
CN208862941U (zh) * 2018-08-31 2019-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062084A (zh) * 2019-05-30 2019-07-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10324440A (zh) * 2018-03-29 2019-10-11 绿灯实验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全面屏移动终端及图像处理方法
WO2019196907A1 (zh) * 2018-04-11 2019-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摄像装置及终端、屏幕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6930B2 (ja) * 2007-12-27 2011-12-1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2011119974A (ja) * 2009-12-03 2011-06-16 Sony Corp パノラマ画像合成装置、パノラマ画像合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307129B2 (en) * 2013-05-07 2016-04-05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case,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assembly including the terminal case and the mobile terminal
CN106464755B (zh) * 2015-02-28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调整摄像头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709868A (zh) * 2016-12-14 2017-05-24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图像拼接方法及装置
CN110574359B (zh) * 2017-05-16 2021-03-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图像合成装置
KR102378472B1 (ko) * 2017-08-10 2022-03-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미러를 회전 시킬수 있는 구동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이미지를 획득하는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US20190258144A1 (en) * 2018-02-22 2019-08-22 Perspective Components, Inc. Dynamic camera adjustment mechanism
CN111491094B (zh) * 2019-01-28 2021-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1620A1 (zh) * 2014-07-23 2016-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WO2016171797A1 (en) * 2015-04-22 2016-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ltable camera module
CN105959565A (zh) * 2016-06-15 2016-09-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8053722A1 (zh) * 2016-09-21 2018-03-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全景照片拍摄方法及装置
WO2018080455A1 (en) * 2016-10-25 2018-05-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position cameras
WO2019000437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426444A (zh) * 2017-09-26 2017-12-01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324440A (zh) * 2018-03-29 2019-10-11 绿灯实验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全面屏移动终端及图像处理方法
WO2019196907A1 (zh) * 2018-04-11 2019-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摄像装置及终端、屏幕的制作方法
CN108540608A (zh) * 2018-04-26 2018-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600465A (zh) * 2018-06-30 2018-09-28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
CN208862941U (zh) * 2018-08-31 2019-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246263A (zh) * 2018-10-31 2019-01-18 魏欣欣 一种全面屏电子设备及其成像方法
CN110062084A (zh) * 2019-05-30 2019-07-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17282A1 (en) 2022-07-07
EP3958552A4 (en) 2023-01-18
EP3958552A1 (en) 2022-02-23
WO2021078302A1 (zh) 2021-04-29
CN112714236A (zh) 2021-04-27
US11825188B2 (en)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05072B2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カメラ、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5081555A1 (zh) 双镜头设备的拍照方法及双镜头设备
US6876762B1 (en) Apparatus for imag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657257A (zh) 全景照片的拍摄方法、装置、系统、移动终端及自拍杆
CN111862620B (zh) 一种图像融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637500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29172B (zh) 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347564B (zh) 移动终端及其旋转摄像模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2954212B (zh) 视频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331497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3596294A (zh)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473004A (zh) 拍摄方法及装置
EP261352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camera view area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05635568A (zh) 一种移动终端中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KR20150091064A (ko) 단일의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3d 이미지를 캡쳐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0933297B (zh) 智能摄影系统的摄影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JP2010268019A (ja) 撮影装置
CN111935408A (zh) 全景图像拍摄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10034652A (ja) 多方位カメラ搭載型携帯端末装置
CN113302908B (zh) 控制方法、手持云台、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76018B (zh)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327795B (zh)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726500B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14236B (zh)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492213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