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1250A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1250A
CN112701250A CN202011607695.1A CN202011607695A CN112701250A CN 112701250 A CN112701250 A CN 112701250A CN 202011607695 A CN202011607695 A CN 202011607695A CN 112701250 A CN112701250 A CN 112701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electrode active
current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76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楚豫寒
李素丽
李俊义
徐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76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1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1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1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负极片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采用至少两个层设计,特别是涂覆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大于涂覆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这样的设计以及粒径的选择使得靠近负极极耳区域比负极片其他区域具有更优的嵌锂性能,即锂离子嵌入负极活性物质的速率更大,从而解决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放电循环过程中出现的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片的析锂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铅、镉等有毒金属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可替代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3C数码产品、电动汽车和军事航天等领域。随着智能数码产品的普及与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缩短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间和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更加迫切,相应地对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和充电电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长的使用寿命和高的安全性。
目前,数码产品电池大多采用卷绕结构,而且往往需要同时满足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的需求。电池充放电循环一定次数后,负极片邻近极耳的2~3折处很容易出现析锂现象。充电电流越大,析锂越严重。而负极析锂是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之一,因为析出的锂形成枝晶,很容易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造成电池冒烟、起火甚至爆炸,因此必须抑制负极析锂,才能保证电池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负极片的使用可以解决目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放电循环过程中出现的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片的析锂问题。所述负极片中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采用至少两个层的设计,这样的结构使得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涂覆区域比负极片其他区域具有更优的嵌锂性能,从而解决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片的析锂问题。
本方案从影响负极析锂的反应动力学因素出发,设计一种负极活性物质涂层连续而动力学性能分段的负极片,提出通过改变负极片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片的结构,使得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片的嵌锂性能更好,使析锂更难发生,解决目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放电循环过程中出现的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片析锂问题。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极耳区域和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极耳区域和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沿负极集流体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以及第二负极涂覆区域;所述第一负极涂覆区域至少涂覆有靠近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远离负极集流体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小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涂覆区域靠近所述正极极耳区域,所述第二负极涂覆区域远离所述正极极耳区域。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极耳区域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的一端,或者,所述负极极耳区域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的中间。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极耳区域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的一端,或者,所述正极极耳区域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的中间。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极耳区域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的一端时,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以及第二负极涂覆区域,其中第一负极涂覆区域靠近所述正极极耳区域,所述第二负极涂覆区域远离所述正极极耳区域。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极耳区域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的中间时,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二负极涂覆区域、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以及第二负极涂覆区域,其中第一负极涂覆区域靠近所述正极极耳区域,所述第二负极涂覆区域远离所述正极极耳区域。
根据本发明,在远离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具有总体上减小的梯度。
根据本发明,关于梯度的术语“总体上减小”是指在第一负极涂覆区域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存在至少如下情形:在靠近负极集流体的选定厚度范围内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大于远离集负极流体的相同厚度范围内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即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向负极集流体方向增大;或者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
根据本发明,在第二负极涂覆区域上可以存在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二表面上也可以存在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沿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上,涂覆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不与第一负极涂覆区域的边缘交叠或者不超过第一表面上的第二负极涂覆区域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与第二负极涂覆区域可以是相连的或不相连的,即可以存在或不存在空白或除了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外的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或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可以包括多个子层,其中在各个子层中,在极片厚度的方向上,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也具有总体上减小的梯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5-30μm,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1-20μm,且R103-R104≥2μm,其中R103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R104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
优选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10-20μm,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5-10μm,且R103-R104≥5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第三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1-30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集流体两侧的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即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表面上的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3为10-60μm;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4为10-60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2满足-3μm≤T103+T104-T102≤6μm,其中T103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4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本发明中,如无特殊说明,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是指在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单独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集流体还包括沿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满足:0.5W≤L103≤2W,0.5W≤L104≤2W,其中,L103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L104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W为卷芯的宽度。其中,所述卷芯是指负极片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卷绕形成的卷芯。所述宽度是指与从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所述负极集流体宽度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单位面积的容量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单位面积的容量之和不小于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单位面积的容量。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容量是指单位面积(如1cm2)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容量,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容量是指单位面积(如1cm2)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容量,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容量是指单位面积(如1cm2)的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容量。
根据本发明,在与第一负极涂覆区域相连的第二负极涂覆区域的另一侧还可以存在空白区域,所述空白区域例如是在负极片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剪裁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而产生的,所述空白区域的长度例如可以是0.5-2mm,如1mm。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第一导电剂和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第二导电剂和第二粘结剂,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第三负极活性物质、第三导电剂和第三粘结剂。
其中,形成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三负极活性物质相同。
其中,形成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一导电剂、第二导电剂和第三导电剂相同或不同。
其中,形成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一粘结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三粘结剂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9wt%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0.5-15wt%的第一导电剂、0.5-15wt%的第一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8wt%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1-10wt%的第一导电剂、1-10wt%的第一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9wt%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0.5-15wt%的第二导电剂、0.5-15wt%的第二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8wt%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1-10wt%的第二导电剂、1-10wt%的第二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9wt%的第三负极活性物质、0.5-15wt%的第三导电剂、0.5-15wt%的第三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8wt%的第三负极活性物质、1-10wt%的第三导电剂、1-10wt%的第三粘结剂。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剂、第二导电剂和第三导电剂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导电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粉、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三粘结剂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胶乳、聚四氟乙烯、聚氧化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三负极活性物质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硬碳、硅基材料、石墨-硅复合材料、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配制形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形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和形成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
2)使用涂布机,在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中,分别将形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和形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形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在第二负极涂覆区域中,将形成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形成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
3)在负极极耳区域中设置负极极耳,制备得到所述负极片。
根据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形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形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和形成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的固含量为40wt%~45wt%。
根据本发明,步骤2)中,在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中,将形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和形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进行涂覆,且形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靠近负极集流体,形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远离负极集流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极耳区域和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沿正极集流体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具有正极极耳区域;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具有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极耳区域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的一端,或者,所述正极极耳区域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的中间。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1-30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相同,即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相同。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20-120μm。
根据本发明,沿正极集流体长度方向上,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满足:0.5W≤L≤2W,其中,L为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W为卷芯的宽度。其中,所述卷芯是指正极片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卷绕形成的卷芯。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和正极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9wt%的正极活性物质、0.5-15wt%的正极导电剂、0.5-15wt%的正极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8wt%的正极活性物质、1-10wt%的正极导电剂、1-10wt%的正极粘结剂。
其中,所述正极导电剂选自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导电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粉、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正极粘结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胶乳、聚四氟乙烯、聚氧化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石墨-硅复合材料、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片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1)配制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
2)使用涂布机,在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中,将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
3)在正极极耳区域中设置正极极耳,制备得到所述正极片。
根据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的固含量为40wt%~45wt%。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
2)将负极片的第一负极涂覆区域靠近正极片的正极极耳区域,并通过隔膜将正极片和负极片隔开,卷绕,制备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集流体长度的方向”是指负极集流体长边所在的方向。所述“负极集流体厚度的方向”是指负极集流体高度所在的方向。所述“负极集流体宽度的方向”是指负极集流体短边所在的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负极片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采用至少两个层设计,特别是涂覆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大于涂覆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这样的设计以及粒径的选择使得靠近负极极耳区域比负极片其他区域具有更优的嵌锂性能,即锂离子嵌入负极活性物质的速率更大,从而解决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放电循环过程中出现的靠近负极极耳区域的负极片的析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为负极集流体、102为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103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104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并非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制备负极片:
1)分别配制形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形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和形成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其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组成为:97wt%的石墨(D50为20μm)、1wt%的导电剂导电炭黑、2wt%的粘结剂丁苯乳胶;固含量为40wt%~45wt%;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组成为:97wt%的石墨(D50为5μm)、1wt%的导电剂导电炭黑、2wt%的粘结剂丁苯乳胶;固含量为40wt%~45wt%;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组成为:97wt%的石墨(D50为20μm)、1wt%的导电剂导电炭黑、2wt%的粘结剂丁苯乳胶;固含量为40wt%~45wt%。
2)使用涂布机,在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中,将形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和形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从负极集流体第一表面的A点涂覆,且形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靠近负极集流体,形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远离负极集流体,涂覆到B点结束。在第二负极涂覆区域中,将形成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浆料从负极集流体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B点涂覆,涂覆到C点结束;且在负极集流体的一端设置负极极耳,形成负极极耳区域。
如图1所示,所述负极集流体的长度(PC之间的距离)为1020mm,沿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负极极耳区域的长度(PA之间的距离)为50mm,第一负极涂覆区域的长度(AB之间的距离)为115mm,第二负极涂覆区域的长度(BC之间的距离)为854mm;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辊压后的厚度为55μm;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中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辊压后的厚度为5μm;第二负极涂覆区域中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辊压后的厚度为54μm;
制备正极片:以钴酸锂为正极活性材料,然后和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聚偏氟乙烯)按照97.2:1.5:1.3的质量比加入到搅拌罐中,加入NMP溶剂,进行充分搅拌,过200目的筛网,配成正极浆料,正极浆料固含量为70wt%~75wt%,再利用涂布机将浆料涂覆到铝箔上,在120℃温度下烘干,即得到正极片;
组装电芯:将上述第一步至第三步制备的负极片与第四步制备的正极片及隔膜一起卷绕形成卷芯,且所述第一负极涂覆区域靠近所述正极极耳区域,所述第二负极涂覆区域远离所述正极极耳区域;卷芯宽度62mm,用铝塑膜包装,烘烤去除水分后注入电解液,采用热压化成工艺化成即可得到电芯。
实施例2-4
操作过程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三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与实施例1有区别,具体如表1所示。
实施例5-8
操作过程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与实施例1有区别,具体如表1所示。
实施例9-11
操作过程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第一负极涂覆区域和第二负极涂覆区域的长度与实施例1有区别,具体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操作过程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三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与实施例1有区别,具体如表1所示。
对上述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池进行容量保持率的测试,测试过程如下所述:1C恒流充电至4.4V,后在4.4V恒压充电(截止电流0.025C),0.5C恒流放电至3V。以上充、放电反复进行500次,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负极极片的结构和组成
Figure BDA0002870617100000111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池的性能测试结果
循环次数 容量保持率 是否出现析锂
实施例1 500 91.7% 没有出现析锂
实施例2 500 90.5% 没有出现析锂
实施例3 500 91.2% 没有出现析锂
实施例4 500 78.6% 析锂
对比例1 500 81.7% 析锂
实施例5 500 90.3% 没有出现析锂
实施例6 500 89.6% 没有出现析锂
实施例7 500 77.9% 析锂
实施例8 500 79.9% 没有出现析锂
实施例9 500 90.4% 没有出现析锂
实施例10 500 83.4% 轻微析锂
实施例11 500 86.0% 没有出现析锂
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负极片具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具体地,
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析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时,制备得到的负极片具有较高的容量保持率,且没有出现析锂现象,当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小于或等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时制备得到的负极片的容量保持率下降明显且出现析锂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较小时,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动力学性能较好,嵌锂能力好,使析锂更难发生。
从实施例5-7对比可以看出,调整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析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具体地,当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2满足-3μm≤T103+T104-T102≤6μm,其中T103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4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时,所述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且不析锂,这主要是因为需要尽量保证第一负极涂覆区域、第二负极涂覆区域的厚度一致。因为厚度的差异会直接导致极片单位面积的容量差异。如果第一负极涂覆区域厚度过小,就会因为负极容量不足而导致析锂;如果第一负极涂覆区域厚度过大,则存在一定浪费,且第一负极涂覆区域有被压死(无法发挥容量)的可能。
从实施例8-11对比可以看出,调整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析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满足:0.5W≤L103≤2W,0.5W≤L104≤2W时,所述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且不析锂,这主要是因为如果第一涂覆区长度太小,则不能达到良好效果;如果第一涂覆区长度太大,则由于大量使用粒径较小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粒径较小,则比表面积较大,在表面发生副反应较为严重,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很低,也不是理想的方案。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极耳区域和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极耳区域和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沿负极集流体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负极涂覆区域以及第二负极涂覆区域;所述第一负极涂覆区域至少涂覆有靠近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远离负极集流体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小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涂覆区域靠近所述正极极耳区域,所述第二负极涂覆区域远离所述正极极耳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极耳区域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的一端,或者,所述正极极耳区域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在第二负极涂覆区域上存在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和/或,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存在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沿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上,涂覆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不与第一负极涂覆区域的边缘交叠或者不超过第一表面上的第二负极涂覆区域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5-30μm,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1-20μm,且R103-R104≥2μm,其中R103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R104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10-20μm,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为5-10μm,且R103-R104≥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3为10-60μm;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4为10-60μm。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2满足-3μm≤T103+T104-T102≤6μm,其中T103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04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沿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满足:0.5W≤L103≤2W,0.5W≤L104≤2W,其中,L103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L104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W为卷芯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沿正极集流体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具有正极极耳区域;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具有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
CN202011607695.1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2701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7695.1A CN112701250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7695.1A CN112701250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1250A true CN112701250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7695.1A Pending CN112701250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125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5365A (zh) * 2021-09-01 2021-11-1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3871571A (zh) * 2021-09-29 2021-12-3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片、电芯及电池
CN113964293A (zh) * 2021-09-23 2022-01-21 宁波二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稳定快充型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应用
CN114242936A (zh) * 2021-12-16 2022-03-2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应用
CN114256442A (zh) * 2021-12-21 2022-03-29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00644A (zh) * 2021-11-24 2022-04-08 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4420999A (zh) * 2021-12-31 2022-04-29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WO2022242429A1 (zh) * 2021-05-21 2022-11-2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其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9347A1 (en) * 2007-12-25 2009-06-25 Xiankai Zhou Electrochemical cell having a coiled core
CN106848325A (zh) * 2017-02-15 2017-06-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卷绕式电芯
CN111540881A (zh) * 2020-05-08 2020-08-1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1725484A (zh) * 2020-06-12 2020-09-2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1916666A (zh) * 2020-07-27 2020-11-1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结构的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086621A (zh) * 2020-09-29 2020-1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9347A1 (en) * 2007-12-25 2009-06-25 Xiankai Zhou Electrochemical cell having a coiled core
CN106848325A (zh) * 2017-02-15 2017-06-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极片,其制备方法,及卷绕式电芯
CN111540881A (zh) * 2020-05-08 2020-08-1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1725484A (zh) * 2020-06-12 2020-09-2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1916666A (zh) * 2020-07-27 2020-11-1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结构的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086621A (zh) * 2020-09-29 2020-1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429A1 (zh) * 2021-05-21 2022-11-2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其应用
CN113675365A (zh) * 2021-09-01 2021-11-1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3675365B (zh) * 2021-09-01 2023-11-2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3964293A (zh) * 2021-09-23 2022-01-21 宁波二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稳定快充型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应用
CN113964293B (zh) * 2021-09-23 2023-02-28 宁波二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稳定快充型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应用
CN113871571A (zh) * 2021-09-29 2021-12-3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片、电芯及电池
CN114300644A (zh) * 2021-11-24 2022-04-08 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4242936A (zh) * 2021-12-16 2022-03-2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应用
CN114242936B (zh) * 2021-12-16 2024-01-3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组件及其应用
CN114256442A (zh) * 2021-12-21 2022-03-29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20999A (zh) * 2021-12-31 2022-04-29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14420999B (zh) * 2021-12-31 2024-02-27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0432B (zh)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1969214B (zh) 一种异型结构的正极片及包括该正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70125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1540879B (zh) 一种正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2750976B (zh) 锂电池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11271325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EP3451423B1 (en) Negative electrode slurry,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an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11916666B (zh) 一种异型结构的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1540880B (zh)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1916668B (zh) 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186273B (zh) 一种能够降低内部温升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用卷芯
CN113394407B (zh) 一种正极片及二次电池
CN112750975B (zh) 锂电池正极片及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112820855B (zh) 极片及电池
JP2016207636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陽極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12736218B (zh) 锂电池负极片及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112713266B (zh) 负极浆料及其应用
CN112038579A (zh) 金属锂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化学储能装置
CN113140696A (zh) 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负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11512492A (zh) 正极材料的再利用方法
CN113140697A (zh) 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正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14597335A (zh)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CN114300648A (zh)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正极极板、固态电池
JP3582823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CN112750974B (zh) 锂电池正极片及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