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7900B - 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7900B
CN112677900B CN202110069052.4A CN202110069052A CN112677900B CN 112677900 B CN112677900 B CN 112677900B CN 202110069052 A CN202110069052 A CN 202110069052A CN 112677900 B CN112677900 B CN 112677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ole
harness
wire outlet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90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7900A (zh
Inventor
孔庆波
张水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690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7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7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7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7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7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电气接线盒包括壳体以及线束固定件。壳体设置有收容腔、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第一出线部和第二出线部均与收容腔连通,第一出线部具有第一出线方向,第二出线部具有第二出线方向,其中,第一出线方向和第二出线方向相交;线束固定件,设于收容腔内,并位于第一出线方向和第二出线方向的交接处。本申请提供的电气接线盒,在对电气线束进行布线连接时,电气线束通过线束固定件直接固设于电气接线盒的收容腔内,可避免电气线束因捆扎而导致接线灵活性降低,并可避免因电气线束的布设方向换向时需要对电气接线盒进行修模,在保证电气线束的接线灵活性的同时,减少对电气接线盒的内部的更改。

Description

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快速发展,现代车辆电气化、电子化配置越来越丰富,这使得车辆的电路系统越来越复杂,限于车辆空间,车辆的线路布置空间有限,车辆采用电气接线盒将车辆电源分配至车辆内的车载用电器。
现有电气接线盒在对电气线束进行布线设置时,主要通过捆扎的方式将电气线束固定于电气接线盒,在安装时,当将电气接线盒的出线孔朝向不同的方向时,通常需要改变线束的固定位置,因此,会对电气接线盒进行大量修模,导致电气接线盒的改动量偏大,会涉及到电气接线盒的修模及接线板的变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以克服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接线盒,包括壳体以及线束固定件。壳体设置有收容腔、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第一出线部和第二出线部均与收容腔连通,第一出线部具有第一出线方向,第二出线部具有第二出线方向,其中,第一出线方向与第二出线方向相交;线束固定件,设于收容腔内,并位于第一出线方向和第二出线方向的交接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设备,包括电控柜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气接线盒,电控柜的腔体与收容腔贯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控设备,电控设备设置于车体。
本申请提供的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以及车辆,电气接线盒包括壳体以及线束固定件,壳体设置有收容腔、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线束固定件位于第一出线部的第一出线方向和第二出线部的第二出线方向的交接处,电气接线盒内的不同线束可以沿第一出线方向和第二出线方向直接出线,位于第一出线方向和第二出线方向的线束固定件能够分别对沿第一出线方向和第二出线方向进行出线的电气线束直接固定,可避免电气线束因捆扎而导致接线灵活性降低,而且,当电气接线盒翻转至不同的角度进行安装时,第一出线部或者第二出线部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以改变电气线束的出线方向,由于线束固定件始终位于第一出线方向和第二出线方向的交接处,依然可以对原有的电气线束进行固定,减少或者避免对电气接线盒进行修模,可保证电气线束的接线灵活性的同时,减少对电气接线盒的内部的更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气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气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盒100,包括壳体110以及线束固定件120,线束固定件120设置于壳体110内。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设置有收容腔111、第一出线部112以及第二出线部113,第一出线部112和第二出线部113均与收容腔111连通。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以包括底壳114和侧壳115,底壳114可以大致为板状结构,侧壳115围设于底壳114,并与底壳114共同限定形成收容腔111,其中,收容腔111可以用于收容电气线束、接线固定板等。作为一种示例,侧壳115可以大致为矩形框体结构,侧壳115可以包括第一边框1151、第二边框1152、第三边框1153以及第四边框1154,其中第一边框1151与第三边框1153相对设置,第二边框1152与第四边框1154相对设置,并均连接于第一边框1151与第三边框1152之间。壳体110可以是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或者,也可以是金属、塑料同时制成。此外,侧壳115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半圆形、椭圆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其它形状。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线部112具有第一出线方向A,第二出线部113具有第二出线方向B,其中,第一出线方向A与第二出线方向B相交,并形成夹角α,其中,夹角α可以大于0°且小于180°,作为一种示例,夹角a可以大于0°且小于等于90°,例如,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方向B可以大致垂直,通过设置第一出线部112和第二出线部113,可为电气线束的布设提供两个不同的出线方向。
在一些应用环境中,电气接线盒100可以作为汽车的电气装置的部分结构,可以用于整车的电气线束的接线和出线,一般地,电气线束通常可以包括高压线束、电源分配单元(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以下简称PDU线束)线束,通常高压线束和PDU线束需要间隔布设,以降低高压线束与PDU线束之间的电磁干扰,由于安装需求,高压线束和PDU线束一般需要从不同的出线方向进行出线以与对应的电气设备进行连接。因此,在利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气接线盒100对电气线束进行布设时,高压线束以及PDU线束可以沿电气接线盒100的两个不同的出线方向进行布设,以与对应的电气设备进行连接,高压线束与PDU线束彼此间隔,以降低两者之间的电磁干扰。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线部112可以包括贯穿侧壳115的第一出线孔1121,第一出线方向A对应于第一出线孔1121的轴线,第二出线部113可以包括贯穿侧壳115的第二出线孔1131,第二出线方向B对应于第二出线孔1131的轴线。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出线孔1121贯穿第一边框1151,第二出线孔1131贯穿第二边框115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线部112和第二出线部113可以为缺口,其中缺口贯穿对应的边框,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出线部112为缺口,其中缺口形成于第一边框1151的远离底壳114的端面,并贯穿第一边框115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线孔1121可以包括第一线孔1122和第二线孔1123,第一线孔1122与第二线孔1123可以沿第一边框11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线孔1122的轴线和第二线孔1123的轴线大致平行,并均与第一出线方向A保持一致。第二出线孔1131可以包括第三线孔1132和第四线孔1133,第三线孔1132与第四线孔1133可以沿第二边框115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三线孔1132的轴线和第四线孔1133的轴线大致平行,并均与第二出线方向B保持一致。
在一些应用环境中,电气线束可以包括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中通常均包括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在对电气线束进行布设时,电气线束的正极线束与负极线束需要间隔布设,以避免正极线束与负极线束因破损而导致短路,可提高电气线束的布设安全性。因此,在利用该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接线盒100对电气线束进行布设时,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可以分别沿第一出线方向A以及第二出线方向B布设,以从不同的方向出线,其中,高压线束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相互间隔并可以分别沿第一线孔1122和第二线孔1123的轴线进行出线,以及低压线束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相互间隔并可以分别沿第三线孔1132和第四线孔1133的轴线进行出线,使得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中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彼此间隔,以降低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之间的电磁干扰的同时,并提高电气线束的布设安全性,避免发生短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线孔1122的轴线可以与第三线孔1132的轴线大致垂直,第二线孔1123的轴线可以与第四线孔1133的轴线大致垂直,也即第一出线方向A与第二出线方向B相互垂直,在使用电气接线盒100进行电气线束的布设时,可提供相互两个大致垂直的出线方向。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10还可以设有第一连接部116和第二连接部117,第一连接部116和第二连接部117均可以设于壳体110的同一侧,例如,第一连接部116和第二连接部117可以间隔地设置于第三边框1153。其中,第一连接部116可以位于第一线孔1122的轴线,第二连接部117可以位于第二线孔1123的轴线。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连接部116和第二连接部117可以为贯穿壳体110的孔结构,以用于安装电气接线盒100,第一连接部116和第二连接部117也可以为卡接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在一些应用环境中,电气接线盒100可以安装于电控结构上,电控结构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16和第二连接部117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在利用电气接线盒100对高压线束和PDU线束进行布设时,高压线束可以沿第一出线方向A进行布设时,高压线束的正极线束可以大致沿第一出线方向A布设,并经由第一线孔1122进行出线,高压线束的负极线束可以大致沿第一出线方向A,并经由第二线孔1123进行出线;相应地,PDU线束可以沿第二出线方向B布设,PDU线束的正极线束可以沿第二出线方向B经由第三线孔1132进行出线,PDU线束的负极线束可以沿第二出线方向B经由第四线孔1133进行出线。当电气接线盒100调转180°后,第一出线部112的朝向可以不变,第二出线部113可以朝向相反的一侧,第一连接部116对应于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部117对应于第一连接结构,高压线束的正极线束依然可以沿第一出线方向A经由第二出线孔1123进行出线,高压线束的负极线束依然可以沿第一出线方向A经由第一线孔1122进行出线,PDU线束可以沿与第二出线方向B相反的第三出线方向进行出线,PDU线束的正极线束可以沿与第二出线方向B相反的第三出线方向经由第三线孔1132进行出线,PDU线束的负极线束可以沿与第二出线方向B相反的第三出线方向经由第四线孔1133进行出线,实现了在不改变电气接线盒100的内部结构时,在对电气接线盒100进行180°翻转后,原有的电气线束依然可以分别从电气接线盒100的第一出线孔1121和第二出线孔1131直接出线,并实现了电气线束沿三个方向出线,可实现在不改变电气接线盒100的内部结构的同时,提高电气线束的布线灵活性。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线束固定件120设置于收容腔111内,线束固定件120可以大致为柱体结构,并用于固定电气线束,线束固定件120位于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方向B的交接处,也即线束固定件120同时位于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方向B上。
在利用电气接线盒100对电气线束进行布设时,电气线束在沿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方向B进行出线时,由于线束固定件120位于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方向B的交接处,这样线束固定件120可以直接对电气线束进行固定,电气线束可以不需要绕转或者弯曲,可保证电气线束在电气接线盒100内沿着出线方向进行布设,避免电气线束在布线设置过程中发生缠绕,而导致电气线束的使用寿命缩短,可提高电气线束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束固定件120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者2个以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作为一种示例,请参阅图3,线束固定件120可以包括第一线束固定件121和第二线束固定件122,第一线束固定件121可以位于第一线孔1122的轴线与第二出线方向B的交接处,第二线束固定件122可以位于第二线孔1123的轴线与第二出线方向B的交接处,电气线束包括沿第一出线方向A的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时,以及沿第二出线方向B的第三线束和第四线束,第一线束固定件121可以位于第一线束与第三线束的交接处,第二线束固定件122可以位于第二线束与第四线束的交接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第一线束固定件121可以位于第一线孔1122的轴线和第三线孔1132的轴线的交接处,第二线束固定件122可以位于第二线孔1123的轴线与第四线孔1133的轴线的交接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利用电气接线盒100分别对高压线束和PDU线束进行布设时,高压线束的正极线束以及负极线束分别从第一线孔1122和第二线孔1123出线,并分别通过第一线束固定件121和第二线束固定件122进行固定;PDU线束的正极线束以及负极线束分别从第三线孔1132和第四线孔1133出线,并分别通过第一线束固定件121和第二线束固定件122进行固定。在一些安装环境中,当围绕第一出线方向A翻转电气接线盒100时,例如,翻转180°,由于第一出线部112的朝向保持不变,高压线束的出线方向不变,仍可以沿第一出线方向A出线,高压线束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位置在不改变的情况下,第二线孔1123和第一线孔1122分别对应于高压线束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第二线束固定件122和第一线束固定件121分别对应于高压线束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高压线束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可以分别从第二线孔1123和第一线孔1122出线,并分别通过第二线束固定件122和第一线束固定件121进行固定;由于第二出线部113朝向相反的方向,使得PDU线束可以沿相反的出线方向进行出线,PDU线束的正极线束以及负极线束分别从第三线孔1132和第四线孔1133出线,并分别通过第一线束固定件121以及第二线束固定件122进行固定,可实现无需改变电气接线盒100的内部结构,PDU线束可以选择性地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出线,并可避免高压线束和PDU线束发生缠绕,电气接线盒100在不需要修模以及更改线束固定件等结构,实现电气线束沿三个出线方向进行布设,如在270°范围内沿三个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出线方向进行布设,从而可节省因电气线束出线方向改变而需要修模以及零部件更改,而导致的电气线束的布设成本增加,可降低电气线束的布设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第一线束固定件121与第二线束固定件122的连线可以分别与第一出线方向A以及第二出线方向B形成夹角β,其中夹角β可以为45°,且第一线孔1122与第二线孔1123的第一出线间距等于第三线孔1132与第四线孔1133的第二出线间距,在利用电气接线盒100对高压线束和PDU线束进行布设时,可保证高压线束与PDU线束分别在第一出线方向A上的布线距离与在第二出线方向B上的布线距离大致相等,可避免高压线束和PDU线束在布设过程中,在某处因高压线束与PDU线束太过靠近而导致的电磁干扰较大,可降低高压线束与PDU线束在布设过程中的电磁干扰,此外,PDU线束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沿第一出线方向A布设并弯折90°后,再沿第二出线方向B进行出线,PDU线束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之间的间距处处基本相等。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束固定件120可以设有第一固定孔120a和第二固定孔120b,第一固定孔120a和第二固定孔120b可以沿线束固定件12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固定孔120a可以大致沿第一出线方向A贯穿线束固定件120,第二固定孔120b可以大致沿第二出线方向B贯穿线束固定件120。
在利用电气接线盒100进行电气线束的布设时,高压线束可以直接沿第一出线方向A穿过第一固定孔120a并从第一出线方向A进行出线,PDU线束可以直接沿第二出线方向B穿过第二固定孔120b并从第二出线方向B进行出线,通过将第一固定孔120a和第二固定孔120b沿线束固定件120的轴向间隔设置,可以将高压线束和PDU线束进行分隔,实现了高压线束与PDU线束的间隔设置,降低高压线束与PDU线束之间的电磁干扰,避免短路,且线束固定件120可以直接对高压线束和PDU线束进行支撑和固定,不需要对高压线束和PDU线束进行绑扎,简化了高压线束和PDU线束的出线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孔120a相对于底壳114的第一高度可以与第一出线孔1121相对于底壳114的第一出线高度基本一致,第二固定孔120b相对于底壳114的第二高度可以与第二出线孔1131相对于底壳114的第二出线高度基本一致。在使用电气接线盒100对电气线束进行布设时,可保证电气线束的布线方向大致与底壳114平行,可避免电气线束因倾斜布设,而导致电气线束的布设长度增加,从而导致电气线束布设成本增加,可降低电气线束布设成本。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束固定件120的一端可以设有外螺纹120c,以用于与壳体110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线束固定件120可以围绕壳体110的螺纹孔的轴线进行转动,以调整第一固定孔120a和第二固定孔120b的朝向,从而满足不同的安装需求,此外,线束固定件120也可以通过卡接、嵌设等方式固定于壳体1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和图5,线束固定件120可以设有线束夹持部120d,其中,线束夹持部120d可以设于第一固定孔120a和第二固定孔120b内,作为一种示例,如图5所示,线束夹持部120d可以包括第一弹性夹持部120e和第二弹性夹持部120f,第一弹性夹持部120e和第二弹性夹持部120f可以大致沿第一固定孔120a的径向相对设置,并均连接于线束固定件120的围成第一固定孔120a的内壁,第一弹性夹持部120e具有朝向第二弹性夹持部120f的第一夹持面120m,第二弹性夹持部120f具有朝向第一弹性夹持部120e的第二夹持面120n,第一夹持面120m与第二夹持面120n均可以内凹形成圆弧面,以与电气线束的外形相适配,第一夹持面120m与第二夹持面120n之间形成供电气线束穿过的夹持间隙120g,第一弹性夹持部120e和第二弹性夹持部120f可以选择性地相互靠拢或者远离,以改变夹持间隙120g的大小,例如,当电气线束的外径较大时,电气线束穿入第一固定孔120a并可以将第一夹持面120m和第二夹持面120n撑开,以撑大夹持间隙120g的间距,同时,第一弹性夹持部120e和第二弹性夹持部120f在回复力作用下相互靠拢以将将电气线束夹紧。
在利用电气接线盒100对电气线束进行布设时,电气线束直接通过线束夹持部120d进行夹持固定,不需要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绑扎或者捆绑,而且线束夹持部120d设置于固定孔内不会占用其余的空间,避免与电气接线盒100内的电气结构干涉,可以增大电气线束的布设空间。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气接线盒100还可以包括接线板130,接线板130设置于收容腔111,线束固定件120设置于接线板130,接线板130通过线束固定件120固设于壳体110,用于支撑电气线束,可提高电气线束布设的牢固度。作为一种示例,接线板130可以通过线束固定件120固设于底壳114。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气接线盒100还包括进线部140,进线部140与收容腔111连通。进线部140可以包括第一进线孔141和第二进线孔142,第一进线孔141和第二进线孔142分别设于第三边框1153,并分别与第一线孔1122和第二线孔1123对应。
在利用电气接线盒100对电气线束进行布设时,电气线束可以从电气接线盒100从第一进线孔141和第二进线孔142进入收容腔111内,例如,高压线束的正极线束可以从与第一进线孔141对应的第一线孔1122进行出线,高压线束的负极线束可以从第二进线孔142进入收容腔111内,并从与第二进线孔142对应的第二线孔1123进行出线,以使得高压线束可以沿第一出线方向A进线和出线;PDU线束的正极线束、负极线束分别从第一进线孔141和第二进线孔142进入并可以弯折90°后,并可以分别从第三线孔1132和第四线孔1133出线,这样可以使得电气线束可以以较短的路径进线和出线。
本申请提供的电气接线盒100包括壳体110以及线束固定件120,壳体110设置有收容腔111、第一出线部112以及第二出线部113,线束固定件120位于第一出线部112的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部113的第二出线方向B的交接处,电气接线盒100内的不同电气线束可以沿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方向B直接出线,位于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方向B的线束固定件120能够分别对沿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方向B的电气线束直接固定,可避免电气线束因捆扎而导致接线灵活性降低,而且,当电气接线盒100翻转时,第一出线部112或者第二出线部113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以改变电气线束的出线方向,而且由于线束固定件120始终位于第一出线方向A和第二出线方向B的交接处,依然可以对原有的电气线束进行固定,减少或者避免对电气接线盒100进行修模,可保证电气线束的接线灵活性的同时,减少对电气接线盒100的内部的更改。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控设备10,包括电控柜20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气接线盒100,电控设备10可以用于作为车辆电气系统的控制结构。电控柜200可以包括底板210以及侧板220,侧板220围设于底板210并共同限定形成腔体230,其中电控柜200的腔体230可以用于安装电控装置。侧板220的一侧开可以设有与进线部140对应的连接孔240,以使电控柜200的腔体230与电气接线盒100的收容腔111贯通,从而将电控柜200的电气线束贯穿于电气接线盒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连接孔24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孔241以及第二连接孔242,第一连接孔241与第一进线孔141对应,第二连接孔242与第二进线孔142对应。如图7和图8所示,分别为两种不同的安装方式,如图7所示,电气接线盒100的第一进线孔141与第一连接孔241连接,第二进线孔142与第二连接孔242连接,其中,第二出线部113朝向电控柜200的左侧(面向图7所示的观察者的左手侧),与第二出线部113对应的电气线束可以从电控柜200的左侧出线;当电气接线盒100翻转180°后,如图8所示,第二出线部113可以朝向电控柜200的右侧(面向图8所示的观察者的右手侧),其中,电气接线盒100的第一连接部116和第二连接部117分别与电控柜200的侧板220连接,与第二出线部113对应的电气线束可以从电控柜200的右侧出线,但线束固定件120仍然处于原有线束的路径上,通过翻转电气接线盒100以改变对应电气线束的出线方向,以增加第三种出线方向,使得电气线束的布设更加灵活,可避免对电气接线盒100的更改(如修模或更改零部件等),而导致的布设成本增加,因此,可提高电气线束布设的灵活性的同时,降低电气线束的布设成本。
请参阅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20,包括车体21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控设备10,其中,电控设备10设置于车体21,车辆20可以用于提供安装电控设备10的载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方”、“前”、“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气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收容腔、第一出线部以及第二出线部,所述第一出线部和所述第二出线部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出线部具有第一出线方向,所述第二出线部具有第二出线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出线方向与所述第二出线方向相交;以及
线束固定件,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出线方向和所述第二出线方向的交接处,所述线束固定件间隔地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第一出线方向贯穿所述线束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孔沿所述第二出线方向贯穿所述线束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侧壳,所述侧壳围设于所述底壳,并与所述底壳共同限定形成所述收容腔;
所述第一出线部包括贯穿所述侧壳的第一出线孔,所述第二出线部包括贯穿所述侧壳的第二出线孔;
所述第一出线方向对应于所述第一出线孔的轴线,所述第二出线方向对应于所述第二出线孔的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线孔包括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所述第一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线孔的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线束固定件包括第一线束固定件和第二线束固定件,所述第一线束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线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出线方向的交接处,所述第二线束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线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出线方向的交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线孔包括第三线孔和第四线孔,所述第三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四线孔的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线束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三线孔的轴线的交接处,所述第二线束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四线孔的轴线的交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线孔的轴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线孔的轴线,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线孔的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接线盒还包括进线部,所述进线部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8.一种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柜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盒,所述电控柜的腔体与所述收容腔贯通。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设备,所述电控设备设置于所述车体。
CN202110069052.4A 2021-01-19 2021-01-19 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 Active CN112677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9052.4A CN112677900B (zh) 2021-01-19 2021-01-19 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9052.4A CN112677900B (zh) 2021-01-19 2021-01-19 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7900A CN112677900A (zh) 2021-04-20
CN112677900B true CN112677900B (zh) 2022-12-13

Family

ID=75458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9052.4A Active CN112677900B (zh) 2021-01-19 2021-01-19 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790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5871A (en) * 1998-10-05 2000-12-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Electric cable junction box assembly
JP2014236656A (ja) * 2013-06-05 2014-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N104701789B (zh) * 2015-04-02 2017-08-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转向接线盒
CN105216716B (zh) * 2015-10-27 2017-11-1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盒和车辆
CN207931645U (zh) * 2017-11-24 2018-10-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线束分线盒
CN208423701U (zh) * 2018-08-07 2019-01-22 今朝联合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护汽车线束的线束盒
CN210535755U (zh) * 2019-08-06 2020-05-15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盒高压采样线束布线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7900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3466B1 (en) Corner-mounted battery fuse
CN102842872B (zh) 电接线盒
US8142235B2 (en) Arrangement for current distribution and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fuse protection thereof of the outgoing cables
JP2018074707A (ja) 分岐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30003264A1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US20170040085A1 (en) Wire harne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wire harness
US10230081B2 (en) Voltage-protected producible motor vehicle battery
US6259027B1 (en) Compact wire harness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US8884160B2 (en) Box main body
CN108963807B (zh) 具有侧壁入口和弯曲的接线引导件的端子箱设备
WO2014192858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US10071698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module for use in a vehicle
CN105390648A (zh) 蓄电装置
CN102055153A (zh) 电接线盒
CN112928323A (zh) Pcb板式燃料电堆电压巡检仪连接装置及汽车
CN112677900B (zh) 电气接线盒、电控设备及车辆
US9102284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2016226249A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052837B2 (en) Wire harness
US11121483B2 (en) Terminal holder, wire harness, and fixing structure
AU2014303737B2 (en) Structure for routing power supply cables to electrically heated wire terminals
JP6811098B2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6457981B1 (en) Wiring unit and electric junction box
JP6953261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082521B2 (ja) 蓄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