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4959B - 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4959B
CN112664959B CN202011392042.6A CN202011392042A CN112664959B CN 112664959 B CN112664959 B CN 112664959B CN 202011392042 A CN202011392042 A CN 202011392042A CN 112664959 B CN112664959 B CN 112664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absorption
ammonium sulfate
section
wast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20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64959A (zh
Inventor
陈高
雷树宽
付银成
闫金银
李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20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4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4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4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64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4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包括焚烧炉、余热回收装置和脱硫装置。焚烧炉用于燃烧废液产生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其包括与焚烧炉连通的第一膜式壁空腔和位于第一膜式壁空腔的下游的第二膜式壁空腔,且二者的上部彼此连通。第一膜式壁空腔用于将烟气的温度降低至无机盐的熔点以下,第二膜式壁空腔内设置有对流受热面,其用于将烟气的温度降低至第一预设温度。脱硫装置位于余热回收装置的下游并与余热回收装置连通,其用于将SOX转化为硫酸铵并回收。根据本发明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能够避免锅炉受热面酸露点腐蚀。

Description

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化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和硫元素。例如以丙酮氰醇法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工艺产生的废水,其组分中有质量占比40%以上硫酸铵、丙酮二磺酸铵等物质,即其含有大量氮元素和硫元素。
由于上述含氮元素和硫元素的废液焚烧后的烟气具有含尘量大、氮氧化物浓度高以及二氧化硫浓度高的特点,因此需要对烟气进行处理。
考虑资源化利用的问题,目前一般倾向采用氨法脱硫的方式对焚烧后烟气进行后处理,即吸收焚烧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回收硫铵产品。而目前的硫铵回收设备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易发生露点腐蚀、含尘量高影响硫铵品质,排放气体的NOX含量超标、硫酸雾及气溶胶颗粒物超标以及排放气体易出现白烟拖尾现象等。
因此,需要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包括:
焚烧炉,所述焚烧炉用于接收所述含硫铵废液、燃料及空气并燃烧产生烟气;
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包括:
第一膜式壁空腔,所述第一膜式壁空腔与所述焚烧炉连通,所述
第一膜式壁空腔用于将烟气的温度降低至烟气所含有的无机盐的熔
点以下;
第二膜式壁空腔,所述第二膜式壁空腔位于所述第一膜式壁空腔的下游,且所述第二膜式壁空腔的上部和所述第一膜式壁空腔的上部彼此连通,所述第二膜式壁空腔内设置有对流受热面,所述第二膜式
壁空腔用于将烟气的温度降低至第一预设温度;
脱硫装置,所述脱硫装置位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下游并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连通,所述脱硫装置用于将烟气中的SOX转化为硫酸铵溶液并回收,以将所述烟气中的SOX含量降低至排放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余热锅炉采用膜式壁空腔加对流受热面结构,高温烟气中熔融状态的无机盐类在膜式壁空腔里冷却到熔点以下的温度,从而凝固成固体颗粒,避免熔融状态的无机盐类直接凝固粘结在后续对流受热面上,同时提高换热管壁温度有效避免酸性气体的露点腐蚀。
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汽包,所述汽包与所述余热锅炉的膜式壁以及所述对流受热面均连通,以形成流体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和所述脱硫装置之间设置有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用于脱除所述烟气中的颗粒物。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器和所述脱硫装置之间的管路还设置有冷却空气入口,所述冷却空气入口能够向管路中通入空气,以调节进入所述脱硫装置的烟气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器具有串联设置的第一除尘腔和第二除尘腔,所述除尘器构造为静电除尘器。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装置包括:
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用于接收烟气,所述吸收塔内设置有吸收喷淋器,以向所述吸收塔内的烟气喷淋含有亚硫酸铵的溶液从而将烟气中的SOX转化为亚硫酸氢铵;
氧化槽,所述氧化槽具有氧化室,所述氧化室与所述吸收塔连通,所述氧化室内设置有鼓泡器,所述氧化室构造为接收来自所述吸收塔的含有亚硫酸铵和/或亚硫酸氢铵的混合溶液,通过所述鼓泡器向所述混合溶液输送空气从而将亚硫酸铵和/或亚硫酸氢铵氧化成硫酸铵,并将硫酸铵溶液输送至所述吸收塔进行浓缩并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包括位于所述吸收塔的底部的浓缩段,以接收来自上游的烟气,所述浓缩段还与所述氧化室连通,以接收来自所述氧化室的所述硫酸铵溶液,所述浓缩段内设置有浓缩喷淋器;
所述脱硫装置还包括浓缩循环泵,所述浓缩循环泵与所述浓缩段和所述浓缩喷淋器均连通,以进行所述硫酸铵溶液的循环喷淋,从而利用热交换对烟气进行降温并对所述硫酸铵溶液进行浓缩,所述浓缩循环泵还设置为能够将浓缩后的硫酸铵溶液输送出所述浓缩段从而进行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还包括位于所述浓缩段的上方的吸收段,所述吸收段和所述浓缩段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间隔开,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空气通道,以允许气体的流通,所述吸收喷淋器设置于所述吸收段内,且所述吸收喷淋器设置至少两层;
所述氧化槽还具有加氨室,所述加氨室位于所述氧化室的上方且与所述氧化室连通,所述吸收段与所述加氨室连通,以将吸收喷淋后的混合溶液输送至所述加氨室,所述加氨室能够接收氨气,并将所述混合溶液中的至少部分亚硫酸氢铵转化成亚硫酸铵,使所述混合溶液转化为具有预设pH值的吸收液,并且部分所述混合溶液能够下沉进入所述氧化室;
所述脱硫装置还包括吸收循环泵,所述吸收喷淋器经由所述吸收循环泵与所述加氨室连通,所述吸收循环泵构造为将来自所述加氨室的所述吸收液输送至所述吸收喷淋器进行喷淋,以将来自所述浓缩段的烟气中的SOX转化为亚硫酸氢铵。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还包括位于所述吸收塔的顶部的水洗段,所述水洗段设置于所述吸收段的上方,所述水洗段和所述吸收段之间通过第二隔板间隔开,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空气通道,以允许气体的流通,所述水洗段设置有水洗喷淋器,所述水洗段还与所述氧化槽连通,以将喷淋后的水洗液输送至所述氧化槽,从而维持所述氧化槽内的液位,进而维持所述脱硫装置内的水平衡,所述水洗段还设置有进水口,以进行净水的补充;
所述脱硫装置还包括水洗循环泵,所述水洗喷淋器和所述水洗段均与所述水洗循环泵连通,以进行水洗液的循环喷淋,从而去除来自所述吸收段的烟气中残留的NH3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装置的下游设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与所述吸收塔的顶部连通,以除去烟气中的液滴和/或气溶胶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除雾器的下游设置有脱硝装置,以去除烟气中的NOX
进一步地,所述脱硝装置包括:
热风炉,用于将烟气再加热至第三预设温度,以利于脱硝反应的进行;
SCR反应器,所述SCR反应器设置于所述热风炉的下游,用于进行脱硝反应以脱除烟气中的NOX
进一步地,所述脱硝装置的下游设置有排放装置,所述排放装置包括引风机,以将来自所述脱硝装置的烟气输送到烟囱进而排放至大气。
进一步地,还包括预热换热器,所述预热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排放装置的上游,且所述除雾器和所述脱硝装置之间的管路均延伸穿过所述预热换热器,以使得流出所述除雾器的烟气和流出所述脱硝装置的烟气在所述预热换热器中能够进行换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110:焚烧炉 111:助燃风机
120:余热回收装置 121:余热锅炉
122:第一膜式壁空腔 123:第二膜式壁空腔
124:对流受热面 125:汽包
130:脱硫装置 131:吸收塔
132:吸收喷淋器 133:氧化槽
134:鼓泡器 135:浓缩段
136:浓缩喷淋器 137:浓缩循环泵
138:吸收段 139:第一隔板
140:吸收循环泵 141:水洗段
142:第二隔板 143:水洗喷淋器
144:进水口 145:水洗循环泵
146:空气风机 150:除尘器
151:第一除尘腔 152:第二除尘腔
153:冷却空气入口 160:除雾器
170:脱硝装置 171:热风炉
172:SCR反应器 180:排放装置
181:引风机 182:烟囱
190:预热换热器 147:氧化室
148:加氨室 149:输送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100依次包括焚烧炉110、余热回收装置120、除尘器150、脱硫装置130、除雾器160、脱硝装置170、预热换热器190和排放装置180。
其中,焚烧炉110用于接收含硫铵废液、燃料及空气并燃烧产生烟气。焚烧炉110优选采用绝热炉膛,助燃风机111为焚烧炉110提供燃料燃烧及废液高温氧化分解所需的空气。焚烧炉110壳体需要具有一定的温度,其温度优选高于烟气的露点温度,即一般大于120℃。或者说,焚烧炉110壳体可以按热壁来设计,以避免废液焚烧后烟气中酸性气体SOX(SO2和/或SO3)的露点腐蚀。
焚烧炉110壳体外表面优选设置防护罩(未示出),防护罩和壳体之间形成空气夹层,这样能够在保证壳体温度的同时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安全维护。
余热回收装置120位于焚烧炉110的下游,其包括构造为双腔体结构的余热锅炉121。具体地,余热锅炉121包括第一膜式壁空腔122和第二膜式壁空腔123。其中第一膜式壁空腔122与焚烧炉110连通,以接收高温烟气并将烟气的温度降低至烟气所含有的无机盐的熔点以下。
第二膜式壁空腔123位于第一膜式壁空腔122的下游,且第二膜式壁空腔123的上部和第一膜式壁空腔122的上部彼此连通,即二者部分地间隔开。第二膜式壁空腔123内设置有对流受热面124,第二膜式壁空腔123用于将烟气的温度降低至第一预设温度。例如,第一预设温度可以为270~350℃。上述对流受热面124可以是换热管的表面。
余热锅炉121回收高温烟气的部分热量,并能够产生3.8MPa以上的蒸汽,以保证对流受热面124的温度大于SOX的露点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余热锅炉采用膜式壁空腔加对流受热面的结构,高温烟气中熔融状态的无机盐类在膜式壁空腔里冷却到熔点以下的温度,从而凝固成固体颗粒,避免熔融状态的无机盐类直接凝固粘结在后续对流受热面上,同时提高换热管壁温度有效避免酸性气体的露点腐蚀。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1,余热回收装置120还具有汽包125,汽包125与余热锅炉121的膜式壁以及对流受热面124均连通(或者说汽包125还与具有对流受热面124的换热器连通),以形成流体循环,加强换热效果。
除尘器150位于余热回收装置120的下游,除尘器150优选构造为双腔体结构。即其可以具有串联设置的第一除尘腔151和第二除尘腔152。更优选地,除尘器150构造为静电除尘器。除尘器150的底部具有灰口(未示出),从余热回收装置120出来的烟气再除尘器150中去除大部分的颗粒物后再继续向下游流动。这样能够减少烟气中的颗粒物,提高回收得到的硫铵质量。
脱硫装置130位于余热回收装置120的下游,其采用氨法脱硫工艺。由于氨法脱硫工艺中适宜的脱硫反应温度一般不高于60℃,因此需要对进入脱硫装置130的烟气进行降温。
优选地,在除尘器150和脱硫装置130之间的管路上可以设置冷却空气入口153,以向管路中通入空气,从而将进入脱硫装置130的烟气的温度调节为第二预设温度。例如,第二预设温度可以为160~200℃。
脱硫装置130主要包括吸收塔131和氧化槽133。吸收塔131自下而上分为浓缩段135、吸收段138和水洗段141。其中浓缩段135和吸收段138之间通过第一隔板139间隔开,吸收段138和水洗段141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42间隔开。第一隔板139和第二隔板142均构造为具有向上延伸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的顶部还优选设置液体罩,以避免液体由空气通道流至下层。由此第一隔板139和吸收段138的塔壁之间能够形成液体槽,第二隔板142与水洗段141的塔壁之间也能形成液体槽。
浓缩段135与除尘器150连通,以接收具有上述第二预设温度的烟气并将该烟气冷却至适合脱硫反应的温度。
降温后的烟气随即上升进入吸收段138,吸收段138内设置有吸收喷淋器132,该吸收喷淋器132可以设置二到五层。图示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层吸收喷淋器132。吸收喷淋器132通过向烟气喷淋含有吸收剂(可以使亚硫酸铵)的吸收液,从而将SOX转化为亚硫酸氢铵。生成的亚硫酸氢铵溶解在喷淋后的液体中,形成包含亚硫酸氢铵和/或亚硫酸铵的混合溶液并暂存在吸收段138的液体槽中。
氧化槽133的上部设置有加氨室148,吸收段138与加氨室148连通。具体来说,加氨室148与吸收段138的液体槽连通,以接收来自吸收段138的混合溶液。
加氨室148还与氨气管路连通,以接收氨气,使得氨气与混合溶液中的亚硫酸氢铵反应,将部分亚硫酸氢铵转化成亚硫酸铵,进而使混合溶液转化为具有预设pH值的吸收液。可选地,还可以通过向加氨室148内补充氨水的方式来调节吸收液的pH值。上述吸收液可以重新进入吸收段138进行喷淋。例如吸收喷淋器132可以经由吸收循环泵140与加氨室148连通。
此外,氨气管路还可以连通至浓缩段135,向浓缩段135中输入氨气,具体来说向浓缩段135内的液体中输入氨气,以使得浓缩段的液体的pH值不至于过低,避免吸收塔131的底部出现腐蚀。
氧化槽133还包括位于加氨室148的下方的氧化室147,氧化室147能够经由加氨室148的底部的通孔与加氨室148连通。进入加氨室148的混合溶液中浓度较大(或者说密度较高)的部分可以通过加氨室148底部的通孔下沉进入氧化室147中。
氧化室147内设置有鼓泡器134,鼓泡器134在空气风机146的作用下向氧化室147内鼓入空气,使得混合溶液中的亚硫酸铵和/或亚硫酸氢铵被氧化成硫酸铵,而氧化室147内达到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溶液可以通过管路再输送至浓缩段135。例如,硫酸铵溶液可以通过输送循环泵149输送至浓缩段135的浓缩喷淋器136。
留在氧化槽133的上层(或者说留在加氨室148)的低浓度的混合溶液即可以在调节pH值(通入氨气)后作为吸收液使用。氧化槽133的顶部还设置有气体管路,该气体管路优选连通至浓缩段135,以将氧化反应剩余的空气以及多余的氨气输送至浓缩段135与烟气合并。
返回再看浓缩段135,其内设置有浓缩喷淋器136(图示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浓缩喷淋器136),该浓缩喷淋器136可以通过与浓缩段135连通的浓缩循环泵137形成循环喷淋,利用烟气和硫酸铵溶液的热交换对烟气进行降温,同时硫酸铵溶液能够被浓缩。而达到合适浓度的浓缩硫酸铵溶液即可被输送出浓缩段135进行回收。例如可以将浓缩硫酸铵溶液输送至用户的硫铵车间。
再看水洗段141,在吸收段138中经过吸收喷淋的烟气继续向上流动至水洗段141。由于此阶段的烟气中必然含有少量NH3,因此需要在水洗段141中将其去除。为此,在水洗段141中设置水洗喷淋器143,水洗喷淋器143经由水洗循环泵145与水洗段141的液体槽连通,以形成水洗循环。吸收段138上还设置有进水口144,以向水洗段141中补充净水。水洗段141的液体槽还与氧化槽133连通,暂存在该液体槽内的水洗液可以进入氧化槽133。例如,可以将水洗液输送至加氨室148。进入氧化槽133的水洗液能够补充氧化槽133内的液体,以维持其内部的液位(氧化槽133内的液位优选高于加氨室148),进而维持脱硫装置130内的水平衡。
从水洗段141的顶部流出的烟气的SOX含量即可达到排放要求。
继续参考图1,除雾器160设置在吸收塔131的下游并与吸收塔131的水洗段141连通,从水洗段141的顶部流出的烟气进入除雾器160后除去其中的液滴和/或气溶胶颗粒。例如可以除去硫酸雾滴。除雾器160优选为湿式静电除雾器。由此,能够避免硫酸雾滴和气溶胶颗粒物的排放浓度超标,进而避免排放时的白烟拖尾现象。
脱硝装置170设置于除雾器160的下游,用于脱除烟气中的NOX。使得排放的烟气更加环保。
具体地,脱硝装置170包括热风炉171和位于热风炉171的下游的SCR反应器172。由于从除雾器160流出的烟气的温度较低,约为50~55摄氏度,远低于脱硝反应进行的温度,因此需要对进入SCR反应器172前的烟气进行加热。
为此,辅助燃料(天然气)和助燃空气进入热风炉171燃烧,以将烟气加热至第三预设温度,即适合于SCR反应的温度。例如,第三预设温度可以为250~300℃。
热风炉171的出口处还设置有氨气入口。氨气作为还原剂,和空气混合后喷入到热风炉171出口的管路内,和烟气充分混合后进入SCR反应器172,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脱硝反应,进而去除NOX
继续参考图1,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100还可以设置预热换热器190。从除雾器160的出口延伸出的管路穿过预热换热器190后再连通至脱硝装置170。而从SCR反应器172的出口延伸出的管路也穿过上述预热换热器190。从除雾器160出来的烟气和从SCR反应器172流出的烟气在预热换热器190中进行热交换,以回收部分热量,降低设备的能耗。
从SCR反应器172流出的烟气在换热后温度降至120~140℃后,再进入排放装置180排放到大气中。排放装置180可以包括引风机181,该引风机181设置在整个设备的最末端,以保证设备内部的烟气通路整体处于负压运行状态,有效避免有毒有害的腐蚀性气体泄露到外界环境中。引风机181将已满足排放标准的烟气输送至烟囱182进而排放至大气。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1)

1.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焚烧炉,所述焚烧炉用于接收所述含硫铵废液、燃料及空气并燃烧产生烟气;
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包括:
第一膜式壁空腔,所述第一膜式壁空腔与所述焚烧炉连通,所述第一膜式壁空腔用于将烟气的温度降低至烟气所含有的无机盐的熔点以下;
第二膜式壁空腔,所述第二膜式壁空腔位于所述第一膜式壁空腔的下游,且所述第二膜式壁空腔的上部和所述第一膜式壁空腔的上部彼此连通,所述第二膜式壁空腔内设置有对流受热面,所述第二膜式壁空腔用于将烟气的温度降低至第一预设温度;
脱硫装置,所述脱硫装置位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下游并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连通,所述脱硫装置用于将烟气中的SOX转化为硫酸铵溶液并回收,以将所述烟气中的SOX含量降低至排放要求,所述脱硫装置包括:
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用于接收烟气,所述吸收塔内设置有吸收喷淋器,以向所述吸收塔内的烟气喷淋含有亚硫酸铵的溶液从而将烟气中的SOX转化为亚硫酸氢铵,
氧化槽,所述氧化槽具有氧化室,所述氧化室与所述吸收塔连通,所述氧化室内设置有鼓泡器,所述氧化室构造为接收来自所述吸收塔的含有亚硫酸铵和/或亚硫酸氢铵的混合溶液,通过所述鼓泡器向所述混合溶液输送空气从而将亚硫酸铵和/或亚硫酸氢铵氧化成硫酸铵,并将硫酸铵溶液输送至所述吸收塔进行浓缩并回收;
其中,所述吸收塔包括:
浓缩段,所述浓缩段位于所述吸收塔的底部,以接收来自上游的烟气,所述浓缩段还与所述氧化室连通,以接收来自所述氧化室的所述硫酸铵溶液,所述浓缩段内设置有浓缩喷淋器,
吸收段,所述吸收段位于所述浓缩段的上方,所述吸收段和所述浓缩段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间隔开,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空气通道,以允许气体的流通,所述吸收喷淋器设置于所述吸收段内,且所述吸收喷淋器设置至少两层;
所述氧化槽还具有加氨室,所述加氨室位于所述氧化室的上方且与所述氧化室连通,所述吸收段与所述加氨室连通,以将吸收喷淋后的混合溶液输送至所述加氨室,所述加氨室能够接收氨气,并将所述混合溶液中的至少部分亚硫酸氢铵转化成亚硫酸铵,使所述混合溶液转化为具有预设pH值的吸收液,并且部分所述混合溶液能够下沉进入所述氧化室;
所述脱硫装置还包括:
浓缩循环泵,所述浓缩循环泵与所述浓缩段和所述浓缩喷淋器均连通,以进行所述硫酸铵溶液的循环喷淋,从而利用热交换对烟气进行降温并对所述硫酸铵溶液进行浓缩,所述浓缩循环泵还设置为能够将浓缩后的硫酸铵溶液输送出所述浓缩段从而进行回收;
吸收循环泵,所述吸收喷淋器经由所述吸收循环泵与所述加氨室连通,所述吸收循环泵构造为将来自所述加氨室的所述吸收液输送至所述吸收喷淋器进行喷淋,以将来自所述浓缩段的烟气中的SOX转化为亚硫酸氢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汽包,所述汽包与所述余热锅炉的膜式壁以及所述对流受热面均连通,以形成流体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和所述脱硫装置之间设置有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用于脱除所述烟气中的颗粒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和所述脱硫装置之间的管路还设置有冷却空气入口,所述冷却空气入口能够向管路中通入空气,以调节进入所述脱硫装置的烟气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具有串联设置的第一除尘腔和第二除尘腔,所述除尘器构造为静电除尘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塔还包括位于所述吸收塔的顶部的水洗段,所述水洗段设置于所述吸收段的上方,所述水洗段和所述吸收段之间通过第二隔板间隔开,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空气通道,以允许气体的流通,所述水洗段设置有水洗喷淋器,所述水洗段还与所述氧化槽连通,以将喷淋后的水洗液输送至所述氧化槽,从而维持所述氧化槽内的液位,进而维持所述脱硫装置内的水平衡,所述水洗段还设置有进水口,以进行净水的补充;
所述脱硫装置还包括水洗循环泵,所述水洗喷淋器和所述水洗段均与所述水洗循环泵连通,以进行水洗液的循环喷淋,从而去除来自所述吸收段的烟气中残留的NH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装置的下游设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与所述吸收塔的顶部连通,以除去烟气中的液滴和/或气溶胶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器的下游设置有脱硝装置,以去除烟气中的NOX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硝装置包括:
热风炉,用于将烟气再加热至第三预设温度,以利于脱硝反应的进行;
SCR反应器,所述SCR反应器设置于所述热风炉的下游,用于进行脱硝反应以脱除烟气中的NOX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硝装置的下游设置有排放装置,所述排放装置包括引风机,以将来自所述脱硝装置的烟气输送到烟囱进而排放至大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换热器,所述预热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排放装置的上游,且所述除雾器和所述脱硝装置之间的管路均延伸穿过所述预热换热器,以使得流出所述除雾器的烟气和流出所述脱硝装置的烟气在所述预热换热器中能够进行换热。
CN202011392042.6A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Active CN112664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2042.6A CN112664959B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2042.6A CN112664959B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4959A CN112664959A (zh) 2021-04-16
CN112664959B true CN112664959B (zh) 2022-12-20

Family

ID=75400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2042.6A Active CN112664959B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49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4789A (zh) * 2021-09-16 2021-12-31 上海瑞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含硫、含氮、含盐废液的焚烧系统
CN114534918B (zh) * 2022-01-07 2022-12-30 江苏绿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含盐废液焚烧用电袋组合除尘装置及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69044U (zh) * 2009-12-30 2010-12-15 娄爱娟 一种带有氧化槽的氨法烟气脱硫装置
CN102679361B (zh) * 2012-05-08 2014-08-27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含硫含盐有机废液、废气无公害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5013313B (zh) * 2015-08-03 2017-03-08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氨‑硫酸铵法烟气脱硫装置
CN105605543B (zh) * 2016-02-03 2018-08-14 大连科林能源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冶金行业高温高含尘高腐蚀性余热锅炉
CN107687639A (zh) * 2017-09-18 2018-02-13 阜阳市节能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节能型废弃物燃烧余热回收装置
CN108201781A (zh) * 2017-12-27 2018-06-26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钠基干法与低温scr脱硝的焦炉烟气综合治理系统
CN109458622B (zh) * 2018-11-14 2023-12-15 大连科林能源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腈含盐有机废液及废气焚烧环保节能排放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4959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8365B (zh) 一种酸性气的处理方法
CN102305410B (zh) 高n-s基含盐有机废液焚烧及尾气净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380017B (zh) 一种吸收剂循环利用的碱炉烟气湿法脱硝工艺及装置
CN112664959B (zh) 一种焚烧处理含硫铵废液并资源化应用的设备
KR100530973B1 (ko) 배기 가스 처리 시스템
AU701376B2 (en) An installation for purifying flue gases having different contents of acidic components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installation
CN102889602B (zh)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液焚烧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5797562B (zh) 焦化烟道气两段式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
CN107631308A (zh) 一种高温焚烧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5195005B (zh) 焦化烟气与含氨废水一体化处理双效净化系统
CN201026440Y (zh) 一种吸收、氧化和浓缩组合式脱硫塔
JP4841065B2 (ja) 排煙のso3分除去装置
CN106705091B (zh) 一种减缓scr催化剂失活和空气预热器堵塞的系统和方法
CN111006226A (zh) 一种含氯废气废液的焚烧处理系统和焚烧处理方法
CN106621768A (zh) 酸性气体硫回收尾气的氨法脱硫一体化净化装置及方法
CN110282606A (zh) 含水硫膏和脱硫废液的湿法处理系统和工艺
CN108050850B (zh) 一种黄磷尾气锅炉烟气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202660564U (zh)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液焚烧装置
JP4475697B2 (ja) ガス精製方法
CN106582286A (zh)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与方法
CN202494120U (zh) 高n-s基含盐有机废液焚烧及尾气净化处理系统
CN205381962U (zh) 液硫脱气系统
CN103611417B (zh) 一种焦炉废气湿法脱硝方法
CN205973869U (zh) 一种用烟气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系统
CN207527606U (zh) 一种高温焚烧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108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Huaning Road No. 3111

Patentee after: The 711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Corp.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08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Huaning Road No. 311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