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4932A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4932A
CN112664932A CN201910976692.6A CN201910976692A CN112664932A CN 112664932 A CN112664932 A CN 112664932A CN 201910976692 A CN201910976692 A CN 201910976692A CN 112664932 A CN112664932 A CN 112664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burner
ejector
fire
inj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66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64932B (zh
Inventor
程永超
郑军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66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4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4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4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64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4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燃烧器本体,包括有至少二个、并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各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直径自内向外依次变大,且各个燃烧器本体具有混气室;以及包括有至少二个、并内外间隔设置的引射管,还包括有喷射器,该喷射器包括有对应内侧的引射管之入气端的中心喷射器以及对应位于外围的各引射管之入气端的外周喷射通道,且外周喷射通道上设置至少两个喷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至少二个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的燃烧器本体,并且各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直径自内向外依次变大,使得燃烧器实现自中央向外周的均匀加热锅底,也能使得燃烧器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燃气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的火盖通常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不管是孔型还是槽型,火孔形状都是固定的,存在火孔被堵塞后不易清洁的问题,为此本申请就此申请了一种专利号为ZL201721356661.3(授权公告号为CN2072684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火力可调的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燃气座及设于燃气座上的火盖,前述的燃气座上具有进气通道并内置有混气腔,所述的火盖包括设置于燃气座上的下盖体及位置能转换地设于下盖体上的上盖体,前述下盖体的外周开设有多个下火孔和多个通气孔,前述的下火孔和通气孔间隔布置,前述上盖体的外周开设有多个出火槽。通过火盖分体结构结合齿形设计,可使火盖在两种燃烧方式切换,满足多样化需求。该上盖体和下盖体结合的火盖形式不仅可以改变出火孔的形状,以适应多种燃烧工况,同时还易于对火孔进行清洁,但该燃烧器的齿形出火孔一般的开孔孔径较大,其出气速度仍然过快,而其缺少通过稳焰孔的方式稳焰,仍然达不到很好的稳焰效果;而回火和稳焰一直是燃气燃烧器的研发重点,现有燃烧器都是依靠火盖出火孔来控制火孔强度,通过设置稳焰孔来避免回火,或是当燃烧装置所需的负荷量小时,如果燃气在低压下供应,由于喷射到燃烧室内部的喷射速度低于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燃烧速度,火焰会在面对燃烧室内部的上盖体或下盖体的内表面产生,结果,就有燃烧不正常的问题,即、发生回火。也就是说,如果通过火孔喷射的混合气的速度小于一个预定速度,则会发生在燃烧器的齿形出火孔内部产生火焰的回火。
另外,该燃烧器对锅体的加热方式基本都是外部环形火焰和内部环形火焰相结合的方式,但火环的中心处仍是没有火焰的,会导致锅底中心位置的加热效果欠佳,为此,本申请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如专利号为ZL201420412292.5(授权公告号为CN20406304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火盖及应用此火盖的燃烧器》其公开了一种能将内环和中环集于一体且燃烧火焰能够竖直向上直喷的内环火盖,该火盖本体具有内环壁和外环壁,内环壁的中央形成中央贯穿孔,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在环形通道底部开有通孔,上盖呈布满网孔的片状结构,该结构可使内环火盖燃烧集中,二次空气所带走的热量损失少,因而燃烧温度较高,热效率较好;该火盖的上盖虽然为布满网状孔的片状结构,能够实现中心火的大火力,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中心火大火力容易烧黑锅底;二、上盖仍然有被溢液堵塞的情况,一旦上盖全被溢液堵塞的情况下,燃烧器容易发生煤气泄露;三、中心火与外周火的距离相对较远,无法有效地均匀加热锅底;四、供给形成中心火的内环火盖与供给形成外周火的外环火盖分别为独立的引射管结构,占据整个燃烧器的体积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均匀加热锅底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燃烧器整体体积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减少燃烧器整体体积的情况下,能不影响燃烧器整体引射能力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即使在出火孔的出火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也不易发生回火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容易烧黑锅底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为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燃烧器本体,包括有至少二个、并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各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直径自内向外依次变大,且各个燃烧器本体具有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气室;
引射管,包括有至少二个、并内外间隔设置,各个所述引射管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各个混气室的入气部;以及
喷射器,包括有对应内侧的引射管之入气端的中心喷射器以及对应位于外围的各引射管之入气端的外周喷射部。
进一步地,沿气流方向,内侧的引射管之入气端位于最下游处,而位于外围的各引射管之入气端位于内侧的引射管之入气端的上游处,并自内向外逐渐靠近所述喷射器。由于各个引射管均共用一个喷射器,则各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均为“同开同关”,不能独立调节,为此当其中一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处被溢液堵塞时,其对应的引射管内的燃气因各引射管的入气端的相错开,进而能回流至其它的引射管中,避免燃烧器本体出现煤气漏气的现象。
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外周喷射部为外周喷射通道,且所述外周喷射通道上设置至少两个对应分别对应各个位于外围的各引射管之入气端的喷孔。
优选地,所述外周喷射通道自下而上逐渐螺旋上升。由于外周喷射通道整体呈逐渐螺旋上升状,一次空气于位于中央燃气的外围旋转也可实现燃气和一次空气的快速混合,有效提升一次空气引射能力和掺混,从而实现在减少燃烧器整体体积的情况下,能加强喷射器在喷射燃气的过程中能加强导引一次空气的能力,进而实现不影响燃烧器整体引射能力,最后外周喷射通道的自下而上逐渐螺旋上升还能使得喷射器整体的结构更紧凑,避免设置多个外围喷射器带来的体积过大的问题。
为了使得燃气在各引射管内分布更均匀,也更便于进气,优选地,所述的引射管内外套叠,并且其中位于内侧的引气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比位于外围的相邻引射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小17%~50%。
为了避免因各引射管为内外套叠设置的方式而造成各引射管的入气面积的变小而带来引射能力变弱的缺陷,优选地,位于内侧的引射管依据横截面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两个部分:喇叭口朝上的第一扩散部和第一平直部,而位于外围的相邻引射管的依据横截面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三个部分: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第二平直部和喇叭口朝上的第二扩散部,所述第一扩散部位于所述收缩部中。由于位于内侧的引射管的下部为喇叭口朝上的第一扩散部,位于与其位于外围的相邻引射管的收缩部中,进而会形成类似呈“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进入相邻引射管时,于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加速引射后再经相邻引射管之间形成的类似呈“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再次引射,形成了多重引射的引射结构,以此类推,位于外围的各个引射管之间也能形成类似的呈“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进而再次实现在减少燃烧器整体体积的情况下,能不影响燃烧器整体引射能力。
为了实现本燃烧器的易清洁性,优选地,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有位于下方的下燃烧器本体,所述下燃烧器本体包括有:
第一下盖体,该第一下盖体包括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一外环壁,所述第一外环壁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第一主火槽,所述第一下盖体的中央位置具有竖向的位于外围的第一引射管;
第一上盖体,覆盖在所述第一下盖体上,包括有环状顶壁以及由该环状顶壁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外环壁相抵的第一外周壁以共同围成第一混气室,所述第一外周壁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对应各个所述第一主火槽的第一遮挡部,各个所述第一遮挡部伸入对应的第一主火槽内。第一上盖体的第一遮挡部能伸入对应的第一主火槽中,一方面能实现适当减少第一主火槽的出火有效面积,进而减少因第一主火槽的出火面积过大而造成的回火现象;另一方面第一上盖体和第一下盖体为分体设置,从而能够实现下燃烧器本体的易清洁性;最后,第一上盖体的第一遮挡部能起到一定的阻挡溢液流入第一主火槽的作用,且火焰不易飞火而增加燃烧效率。
为进一步地实现第一上盖体的第一遮挡部能起到一定的阻挡溢液流入第一主火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遮挡部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所述第一主火槽的方向倾斜。
为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一遮挡部呈板状,并且所述第一遮挡部的周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火槽的周向宽度,并与所述第一主火槽之侧壁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由于第一主火槽的出火面积相对较大,于第一上盖体和第一下盖体之间难以设置稳焰结构,为此,第一遮挡部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第一主火槽的设置还能实现带动第一主火槽的出火火焰为朝上的出火火焰,同时,由于第一遮挡部与第一主火槽的周向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能从上部拉住第一主火槽的出火火焰,形成稳定的出火火焰,巧妙地利用第一遮挡部实现了下燃烧器本体的防回火和稳焰的特性。
为实现燃烧器加热锅底的均匀性,优选地,还包括有出火直径小于下燃烧器本体的上燃烧器本体,具体地:还包括有位于下燃烧器本体之上的上燃烧器本体,所述上燃烧器本体包括有:
第二下盖体,该第二下盖体包括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二外环壁,所述第二外环壁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第二主火槽,所述第二下盖体的中央位置具有中央孔,对应地所述第一上盖体的中央具有竖向的并与所述中央孔相贯通的第二引射管,所述第二引射管伸入所述第一引射管内;
第二上盖体,该第二上盖体覆盖在所述第二下盖体上,包括有顶壁以及由该顶壁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外环壁相抵的第二外周壁以共同围成第二混气室,所述第二外周壁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对应各个所述第二主火槽的第二遮挡部,各个所述第二遮挡部伸入对应的第二主火槽内,其中,所述第二上盖体的中央具有竖向、能伸入所述第二引射管的第三引射管。其中,第三引射管为对应内侧的引射管,第二引射管为位于第三引射管的外围,第一引射管位于第二引射管的外围,形成嵌套式的引射管结构,进而减少燃烧器的体积,另外,第二上盖体的第二遮挡部能伸入对应的第二主火槽中,一方面能实现适当减少第二主火槽的出火有效面积,进而减少因第二主火槽的出火面积过大而造成的回火现象;另一方面第二上盖体和第二下盖体为分体设置,从而能够实现下燃烧器本体的易清洁性;最后,第二上盖体的第二遮挡部能起到一定的阻挡溢液流入第二主火槽的作用;同样地进一步地实现第二上盖体的第二遮挡部能起到一定的阻挡溢液流入第二主火槽中,第二遮挡部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第二主火槽的方向倾斜,且第二遮挡部也呈板状,并且第二遮挡部的周向宽度小于第二主火槽的周向宽度,并与第二主火槽之侧壁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由于第二主火槽的出火面积相对较大,于第二上盖体和第二下盖体之间难以设置稳焰结构,为此,第二遮挡部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第二主火槽的设置还能实现带动第二主火槽的出火火焰为朝上的出火火焰,同时,由于第二遮挡部与第二主火槽的周向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能从上部拉住第二主火槽的出火火焰,形成稳定的出火火焰,巧妙地利用第二遮挡部实现了下燃烧器本体的防回火和稳焰的特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盖体的中央孔的孔壁向所述第三引射管延伸并与之相抵,所述孔壁沿周向开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进入所述第二混气室的连通孔。其中第二下盖体的中央孔之孔壁向第三引射管延伸并与之相抵,进而实现孔壁与第二引射管的第二扩散部形成“缓冲腔”,进而实现燃气和一次空气流入第二扩散部中后进入“缓冲腔”中,增加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的时间,再经出气面积小的连通孔流入第二混气室,从而能再次加速地进入第二混气室中,提高喷射至第二混气室内部的喷射速度,使其不低于第二混气室内混合气的燃烧速度,避免燃烧不正常的问题,即发生的回火现象。
为解决第四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二上盖体对应所述第三引射管的出气端具有至少两个出火孔。该出火孔能形成中央火,并且,由于上述“缓冲腔”的设置能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流入第二扩散部中后进入“缓冲腔”中,增加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的时间,避免燃气和一次空气直接地进入出火孔中而造成的火力过猛进而烧黑锅底的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至少二个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的燃烧器本体,并且各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直径自内向外依次变大,使得燃烧器实现自中央向外周的均匀加热锅底,另外各个燃烧器本体具有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气室,且对应各个混气室的引射管呈内外间隔的嵌套设置,从而在均匀加热锅底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燃烧器整体体积,最后,喷射器也相应的进行改进,其中位于内侧的中心喷射器和位于外围、且具有至少两个喷孔的外周喷射通道,也能使得燃烧器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一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二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第二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燃烧器本体,其中燃烧器本体包括有至少二个、并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且各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直径自内向外依次变大,而各个燃烧器本体还具有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气室;还包括有至少二个、并内外间隔设置的引射管,各个引射管的出气端连接在各个混气室的入气部;以及喷射器1,该喷射器1包括有对应内侧的引射管之入气端的中心喷射器11以及对应位于外围的各引射管之入气端的外周喷射部,本实施例以外周喷射通道12为例展开,且外周喷射通道12上设置至少两个喷孔121。其中,具有至少二个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的燃烧器本体,并且各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直径自内向外依次变大,使得燃烧器实现自中央向外周的均匀加热锅底,另外各个燃烧器本体具有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气室,且对应各个混气室的引射管呈内外间隔的嵌套设置,从而在均匀加热锅底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燃烧器整体体积,最后,喷射器1也相应的进行改进,其中位于内侧的中心喷射器11和位于外围、且具有至少两个喷孔121的外周喷射通道12,也能使得燃烧器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中外周喷射通道12自下而上逐渐螺旋上升,由于外周喷射通道12整体呈逐渐螺旋上升状,一次空气于位于中央燃气的外围旋转也可实现燃气和一次空气的快速混合,有效提升一次空气引射能力和掺混,从而实现在减少燃烧器整体体积的情况下,能加强喷射器1在喷射燃气的过程中能加强导引一次空气的能力,进而实现不影响燃烧器整体引射能力,最后外周喷射通道12的自下而上逐渐螺旋上升还能使得喷射器1整体的结构更紧凑,避免设置多个外围喷射器1带来的体积过大的问题。而在沿气流方向,内侧的引射管之入气端位于最下游处,而位于外围的各引射管之入气端位于内侧的引射管之入气端的上游处,并自内向外逐渐靠近喷射器1。由于各个引射管均共用一个喷射器1,则各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均为“同开同关”,不能独立调节,为此当其中一个燃烧器本体的出火处被溢液堵塞时,其对应的引射管内的燃气因各引射管的入气端的相错开,进而能回流至其它的引射管中,避免燃烧器本体出现煤气漏气的现象。为了使得燃气在各引射管内分布更均匀,也更便于进气,引射管内外套叠,并且其中位于内侧的引气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比位于外围的相邻引射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小17%~50%。
另外,如图2~3所示,为了避免因各引射管为内外套叠设置的方式而造成各引射管的入气面积的变小而带来引射能力变弱的缺陷,优选地,位于内侧的引射管依据横截面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两个部分:喇叭口朝上的第一扩散部4201和第一平直部4202,而位于外围的相邻引射管的依据横截面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三个部分: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2201、第二平直部2203和喇叭口朝上的第二扩散部2202,第一扩散部4201位于收缩部2201中。由于位于内侧的引射管的下部为喇叭口朝上的第一扩散部4201,位于与其位于外围的相邻引射管的收缩部2201中,进而会形成类似呈“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进入相邻引射管时,于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2201加速引射后再经相邻引射管之间形成的类似呈“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再次引射,形成了多重引射的引射结构,以此类推,位于外围的各个引射管之间也能形成类似的呈“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如再位于外围的收缩部一2121、第二平直部一2123以及第二扩散部一2122,进而再次实现在减少燃烧器整体体积的情况下,能不影响燃烧器整体引射能力。为了实现本燃烧器的易清洁性,燃烧器本体包括有位于下方的下燃烧器本体2,下燃烧器本体2包括有第一下盖体21和第一上盖体22,其中第一下盖体21包括有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一外环壁211,第一外环壁211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第一主火槽2111,第一下盖体21的中央位置具有竖向的位于外围的第一引射管212;而第一上盖体22,覆盖在第一下盖体21上,包括有环状顶壁221以及由该环状顶壁221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并与第一外环壁211相抵的第一外周壁222以共同围成第一混气室23,第一外周壁222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对应各个第一主火槽2111的第一遮挡部2221,各个第一遮挡部2221伸入对应的第一主火槽2111内。第一上盖体22的第一遮挡部2221能伸入对应的第一主火槽2111中,一方面能实现适当减少第一主火槽2111的出火有效面积,进而减少因第一主火槽2111的出火面积过大而造成的回火现象;另一方面第一上盖体22和第一下盖体21为分体设置,从而能够实现下燃烧器本体2的易清洁性;最后,第一上盖体22的第一遮挡部2221能起到一定的阻挡溢液流入第一主火槽2111的作用,且火焰不易飞火而增加燃烧效率。为进一步地实现第一上盖体22的第一遮挡部2221能起到一定的阻挡溢液流入第一主火槽2111中,第一遮挡部2221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第一主火槽2111的方向倾斜。
具体地,第一遮挡部2221呈板状,并且第一遮挡部2221的周向宽度小于第一主火槽2111的周向宽度,并与第一主火槽2111之侧壁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3,由于第一主火槽2111的出火面积相对较大,于第一上盖体22和第一下盖体21之间难以设置稳焰结构,为此,第一遮挡部2221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第一主火槽2111的设置还能实现带动第一主火槽2111的出火火焰为朝上的出火火焰,同时,由于第一遮挡部2221与第一主火槽2111的周向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3,能从上部拉住第一主火槽2111的出火火焰,形成稳定的出火火焰,巧妙地利用第一遮挡部2221实现了下燃烧器本体2的防回火和稳焰的特性。而为实现燃烧器加热锅底的均匀性,还包括有出火直径小于下燃烧器本体2的上燃烧器本体4,具体地还包括有位于下燃烧器本体2之上的上燃烧器本体4,上燃烧器本体4包括有第二下盖体41和第二上盖体42,该第二下盖体41包括有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二外环壁411,第二外环壁411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第二主火槽4111,第二下盖体41的中央位置具有中央孔410,对应地第一上盖体22的中央具有竖向的并与中央孔410相贯通的第二引射管220,第二引射管220伸入第一引射管212内;而第二上盖体42覆盖在第二下盖体41上,包括有顶壁421以及由该顶壁421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并与第二外环壁411相抵的第二外周壁422以共同围成第二混气室43,第二外周壁422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对应各个第二主火槽4111的第二遮挡部4221,各个第二遮挡部4221伸入对应的第二主火槽4111内,其中,第二上盖体42的中央具有竖向、能伸入第二引射管220的第三引射管420。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引射管420为对应内侧的引射管,第二引射管220为位于第三引射管420的外围,第一引射管212位于第二引射管220的外围,形成嵌套式的引射管结构,进而减少燃烧器的体积,另外,第二上盖体42的第二遮挡部4221能伸入对应的第二主火槽4111中,一方面能实现适当减少第二主火槽4111的出火有效面积,进而减少因第二主火槽4111的出火面积过大而造成的回火现象;另一方面第二上盖体42和第二下盖体41为分体设置,从而能够实现下燃烧器本体2的易清洁性;最后,第二上盖体42的第二遮挡部4221能起到一定的阻挡溢液流入第二主火槽4111的作用;同样地进一步地实现第二上盖体42的第二遮挡部4221能起到一定的阻挡溢液流入第二主火槽4111中,第二遮挡部4221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第二主火槽4111的方向倾斜,且第二遮挡部4221也呈板状,第二遮挡部4221的周向宽度小于第二主火槽4111的周向宽度,并与第二主火槽4111之侧壁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3,由于第二主火槽4111的出火面积相对较大,于第二上盖体42和第二下盖体41之间难以设置稳焰结构,为此,第二遮挡部4221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第二主火槽4111的设置还能实现带动第二主火槽4111的出火火焰为朝上的出火火焰,同时,由于第二遮挡部4221与第二主火槽4111的周向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3,能从上部拉住第二主火槽4111的出火火焰,形成稳定的出火火焰,巧妙地利用第二遮挡部4221实现了下燃烧器本体2的防回火和稳焰的特性。
最后,第二下盖体41的中央孔410的孔壁向第三引射管420延伸并与之相抵,孔壁沿周向开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进入第二混气室43的连通孔4101,其中第二下盖体41的中央孔410之孔壁向第三引射管420延伸并与之相抵,进而实现孔壁与第二引射管220的第二扩散部形成“缓冲腔”,进而实现燃气和一次空气流入第二扩散部中后进入“缓冲腔”中,增加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的时间,再经出气面积小的连通孔4101流入第二混气室43,从而能再次加速地进入第二混气室43中,提高喷射至第二混气室43内部的喷射速度,使其不低于第二混气室43内混合气的燃烧速度,避免燃烧不正常的问题,即发生的回火现象。而第二上盖体42对应第三引射管420的出气端具有至少两个出火孔423,该出火孔423能形成中央火,并且,由于上述“缓冲腔50”的设置能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流入第二扩散部中后进入“缓冲腔50”中,增加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的时间,避免燃气和一次空气直接地进入出火孔423中而造成的火力过猛的现象。
综上述,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出火直径较大的下燃烧器本体2和出火直径较小的上燃烧器本体4,其中下燃烧器本体2具有位于第一下盖体21的第一引射管212和位于第一上盖体22的中央孔410,上燃烧器本体4具有位于第二下盖体41的中央、并与中央孔410相贯通的第二引射管220和位于第二上盖体42的第三引射管420,第三引射管420位于最内侧,第二引射管220邻近第三引射管420设置,而第一引射管212则邻近第二引射管220设置,并且第二上盖体42对应第三引射管420的出气端具有至少两个出火孔423,进而具有由出火孔423形成的中心火、由第二上盖体42和第二下盖体41形成的中环火、由第一上盖体22和第一下盖体21形成的外环火,中环火与外环火因第一遮挡部2221和第二遮挡部4221的设置避免了因出火孔423面积大而易飞火的现象,第一遮挡部2221和第二遮挡部4221均呈板状,且对应地周向宽度小于第一主火槽2111及第二主火槽4111的周向宽度,并与第一主火槽2111和第二主火槽4111之侧壁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3,并且第一遮挡部2221和第二遮挡部4221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第一主火槽2111和第二主火槽4111的设置还能实现带动第一主火槽2111和第二主火槽4111的出火火焰为朝上的出火火焰,最终形成稳定的出火火焰,对应地喷射器1包括有对应第三引射管420的中心喷射器11和对应第二引射管220和第一引射管212的外周喷射通道12,由于外周喷射通道12整体呈逐渐螺旋上升状,一次空气于位于中央燃气的外围旋转也可实现燃气和一次空气的快速混合,有效提升一次空气引射能力和掺混,从而实现在减少燃烧器整体体积的情况下,能加强喷射器1在喷射燃气的过程中能加强导引一次空气的能力,重点还在于第三引射管420的入气端位于最下游处,第二引射管220的入气端次之而第三引射管420的入气端位于最上游处,此设计的好处在于对应的引射管内的燃气因各引射管的入气端的相错开,进而能回流至其它的引射管中,避免燃烧器本体出现煤气漏气的现象。最后,第二下盖体41的中央孔410的孔壁向第三引射管420延伸并与之相抵,孔壁沿周向开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进入第二混气室43的连通孔4101,其中第二下盖体41的中央孔410之孔壁向第三引射管420延伸并与之相抵,进而实现孔壁与第二引射管220的第二扩散部形成“缓冲腔50”,进而实现燃气和一次空气流入第二扩散部中后进入“缓冲腔50”中,增加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的时间,再经出气面积小的连通孔4101流入第二混气室43,从而能再次加速地进入第二混气室43中,提高喷射至第二混气室43内部的喷射速度,使其不低于第二混气室43内混合气的燃烧速度,避免燃烧不正常的问题,即发生的回火现象,同时第二上盖体42对应第三引射管420的出气端具有至少两个出火孔423,该出火孔423能形成中央火,并且,由于上述“缓冲腔50”的设置能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流入第二扩散部中后进入“缓冲腔50”中,增加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的时间,避免燃气和一次空气直接地进入出火孔423中而造成的火力过猛进而烧黑锅底的现象。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燃烧器本体(2;4),包括有至少二个、并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各个燃烧器本体(2;4)的出火直径自内向外依次变大,且各个燃烧器本体(2;4)具有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气室(23;43);
引射管(212;220;420),包括有至少二个、并内外间隔设置,各个所述引射管(212;220;420)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各个混气室(23;43)的入气部;以及
喷射器(1),包括有对应内侧的引射管(212;220;420)之入气端的中心喷射器(11)以及对应位于外围的各引射管(212;220;420)之入气端的外周喷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气流方向,内侧的引射管(212;220;420)之入气端位于最下游处,而位于外围的各引射管(212;220;420)之入气端位于内侧的引射管(212;220;420)之入气端的上游处,并自内向外逐渐靠近所述喷射器(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喷射部为外周喷射通道(12),且所述外周喷射通道(12)上设置至少两个对应分别对应各个位于外围的各引射管(212;220;420)之入气端的喷孔(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喷射通道(12)自下而上逐渐螺旋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射管(212;220;420)内外套叠,并且其中位于内侧的引气管(212;220;420)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比位于外围的相邻引射管(212;220;420)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小17%~5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内侧的引射管(212;220;420)依据横截面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两个部分:喇叭口朝上的第一扩散部(4201)和第一平直部(4202),而位于外围的相邻引射管的依据横截面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三个部分: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2201;2121)、第二平直部(2203;2123)和喇叭口朝上的第二扩散部(2202;2122),所述第一扩散部(4201)位于所述收缩部(2201;212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有位于下方的下燃烧器本体(2),所述下燃烧器本体(2)包括有:
第一下盖体(21),该第一下盖体(21)包括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一外环壁(211),所述第一外环壁(211)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第一主火槽(2111),所述第一下盖体(21)的中央位置具有竖向的位于外围的第一引射管(212);
第一上盖体(22),覆盖在所述第一下盖体(21)上,包括有环状顶壁(221)以及由该环状顶壁(221)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外环壁(211)相抵的第一外周壁(222)以共同围成第一混气室(23),所述第一外周壁(222)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对应各个所述第一主火槽(2111)的第一遮挡部(2221),各个所述第一遮挡部(2221)伸入对应的第一主火槽(21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2221)自内向外逐渐朝远离所述第一主火槽(2111)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2221)呈板状,并且所述第一遮挡部(2221)的周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火槽(2111)的周向宽度,并与所述第一主火槽(2111)之侧壁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稳焰缝(3)。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下燃烧器本体(2)之上的上燃烧器本体(4),所述上燃烧器本体(4)包括有:
第二下盖体(41),该第二下盖体(41)包括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二外环壁(411),所述第二外环壁(411)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第二主火槽(4111),所述第二下盖体(41)的中央位置具有中央孔(410),对应地所述第一上盖体(22)的中央具有竖向的并与所述中央孔(410)相贯通的第二引射管(220),所述第二引射管(220)伸入所述第一引射管(212)内;
第二上盖体(42),该第二上盖体(42)覆盖在所述第二下盖体(41)上,包括有顶壁(421)以及由该顶壁(421)外侧边缘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外环壁(411)相抵的第二外周壁(422)以共同围成第二混气室(43),所述第二外周壁(422)沿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对应各个所述第二主火槽(4111)的第二遮挡部(4221),各个所述第二遮挡部(4221)伸入对应的第二主火槽(4111)内,其中,所述第二上盖体(42)的中央具有竖向、能伸入所述第二引射管(220)的第三引射管(4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盖体(41)的中央孔(410)的孔壁向所述第三引射管(420)延伸并与之相抵,所述孔壁沿周向开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进入所述第二混气室(43)的连通孔(410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盖体(42)对应所述第三引射管(420)的出气端具有至少两个出火孔(423)。
CN201910976692.6A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Active CN112664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6692.6A CN112664932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6692.6A CN112664932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4932A true CN112664932A (zh) 2021-04-16
CN112664932B CN112664932B (zh) 2022-10-21

Family

ID=75399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6692.6A Active CN112664932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493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21624A1 (de) * 2006-05-09 2007-11-15 Michael Artman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unter Druck stehendem Heißgas
CN204494396U (zh) * 2015-02-05 2015-07-2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205002118U (zh) * 2015-09-21 2016-01-2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7461741A (zh) * 2017-10-11 2017-12-12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8794405U (zh) * 2018-04-28 2019-04-2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09026819U (zh) * 2018-08-19 2019-06-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21624A1 (de) * 2006-05-09 2007-11-15 Michael Artman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unter Druck stehendem Heißgas
CN204494396U (zh) * 2015-02-05 2015-07-2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205002118U (zh) * 2015-09-21 2016-01-2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7461741A (zh) * 2017-10-11 2017-12-12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8794405U (zh) * 2018-04-28 2019-04-2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09026819U (zh) * 2018-08-19 2019-06-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4932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660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0861084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11964054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及应用有该内环火盖的燃烧器
CN201672516U (zh) 一种烤炉燃烧器
CN111256126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240549A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11266493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856410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的灶具
CN113357631B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
CN11125612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0966604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110043900B (zh) 灶具燃烧器
CN110043901B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111121027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3237520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7441632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1372404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6307777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1372403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5765083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21611403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1372405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9713347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灶具
CN220355419U (zh) 一种外环火盖及燃烧器
CN214791099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