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7777U -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7777U
CN216307777U CN202120676152.9U CN202120676152U CN216307777U CN 216307777 U CN216307777 U CN 216307777U CN 202120676152 U CN202120676152 U CN 202120676152U CN 216307777 U CN216307777 U CN 216307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as
mixing chamber
injection pipe
bu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61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杰
陈迪龙
傅峻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7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7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包括有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一混气室,该第一混气室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以及形成于安装座与第一混气室之间的间隙中的一次空气进气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的第一引射管,该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与第一混气室相连通,第一混气室的底壁对应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上进风燃烧器其第一混气室的底壁对应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从而实现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能提高引射能力的上进风燃烧器。

Description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不少燃气灶具中已经开始使用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由于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在燃烧时所需的一、二次空气均来自灶具面板的上部,因而燃气灶具的底盘可以全密封,与传统的下进风结构的燃烧器相比,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不仅使用更加安全,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开关橱柜门导致灶具熄火的问题。然而,传统的完全上进风的燃烧器在补充一次空气时都是通过第一混气室与基座间的间隙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第一混气室与基座间存在间隙,面板的安装螺钉安装上后,从燃烧器外部可以看到安装螺钉,造成燃烧器的外形不够美观。并且,在基座与第一混气室之间设置间隙后,溢液会通过该间隙而流入基座以及位于面板下方的圆形盆状主体即术语“底杯”,对用户的维护、保洁存在诸多不便,而且溢液若长久得不到清除,则会影响到燃烧器的正常使用。另外,“底杯”的结构使得第一引射管出口与混合气通道相连处往往存在急弯现象,明显增加了引射阻力。
为此,现有专利中如专利号为ZL201520047530.1(授权公告号为CN 20453458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嵌入式燃气灶的上进风分火器》其公开了一种上进风分火器,它包括带有中心出气孔和外圈出气孔的分火盘,在分火盘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中心出气孔和外圈出气孔相通的混气管,该混气管的一端开口,所述分火盘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与燃气管道相接的进气嘴以及与混气管相对应的燃气喷头,燃气能喷入混气管,所述混气管与燃气喷头之间留有进气间隙,支撑架底部设有支脚,使分火器向上突出,进气间隙显露于灶面上方。但由于其,由于进气间隙显露于灶面上方,使更多的空气能进入混气管,因此燃气在燃烧时不会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形,使燃气的充分燃烧,既能避免一氧化碳的产生,还能充分节约能源,但仍然不能有效改善第一引射管长度偏短的局限,以及仍然存在着会使得第一火盖沿周向设置的火孔流出的燃气压力不均,从而导致第一火盖产生的出火圈的火焰不均匀,为了避免产生火焰不均匀的问题,需要对现有的上进风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能提高引射能力的上进风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使得火孔流出的燃气压力均匀的上进风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
安装座;
第一混气室,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所述第一混气室包括有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的第一火盖;
一次空气进气间隙,形成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混气室之间的间隙中;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一引射管,位于所述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该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混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混气室的底壁对应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
为了能够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优选地,所述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包括有沿着所述第一混气室之外圈壁面周向延伸的周向部以及与该周向部相连并朝所述第一混气室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的径向部。当燃气和一次空气从第一引射管引射出来之后,流经各自的周向部再进入径向部,由于周向部出气口长而窄,出气速度较大,且有足够长的相互作用距离,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而径向部上的出气口宽而短,形成出气量相对大,厚度大的气墙,阻止了能引起火焰不均匀甚至离焰的现象产生。
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沿着所述第一引射管的气流方向,所述缺口的周向部的长度大于径向部的长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加速段,所述缺口的周向部的宽度小于径向部的宽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缓冲段。其中加速段能够使得一次空气和燃气的引射速度更快,提高引射能力,而缓冲段则可以使得经过加速段混合的一次空气和燃气更均匀地、速度更缓慢地进入第一混气室中。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之周向部的宽度为4mm~8mm,所述缺口之径向部的宽度为2.5mm~6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气室对应所述缺口之下具有缓冲腔,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经该缓冲腔与所述第一混气室相流体连通。第一引射管与第一混气室一体连接并且第一混气室具有缓冲腔,该缓冲腔有效地增加了第一引射管的长度,同时缓冲腔的设置能使得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引射出的一次空气/燃气混合物具有一个缓冲空间,经缓冲腔均匀后的一次空气进行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进入第一混气室,避免燃气与一次空气由不同方向的汇合而相互撞击,进一步提高了一次空气与燃气混合的均匀度、提高一次空气吸入率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动能损失,使其扩散均匀,从而对由第一混气室供给第一火盖的出火区域能保持稳定和均匀火焰,从而使得上进风燃烧器的火焰短、均匀而有力,不会出现黄焰、回火等缺陷,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混气室、第一火盖均为易于拆卸安装结构,方便用户清洁。
为了能够使得经过缓冲腔缓冲的一次空气和燃气更快地进入第一混气室中,优选地,所述缓冲腔包括有自下而上逐渐朝向所述缺口之径向部的倾斜段。同时该倾斜段还具有如下作用:当第一引射管引射出的燃气和一次空气经“L”形的缺口流出时,先经过倾斜段撞击后发生折返,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的静压转换成动压,再从出气面积相对较小的“L”形缺口中出气,由于“L”形的缺口的周向部出气口长而窄,出气速度较大,且有足够长的相互作用距离,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而径向部上的出气口宽而短,形成出气量相对大,厚度大的气墙,阻止了能引起火焰不均匀甚至离焰的现象产生,为此能够在经倾斜段撞击后发生的能量损失的情况下,还能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流速更加均匀,即燃烧更充分、火焰更均匀。
为了避免使得第一火盖沿周向设置的火孔流出的燃气压力不均,从而导致第一火盖产生的出火圈的火焰不均匀,优选地,所述第一混气室的底壁对应所述横置的“L”形的缺口具有用于均匀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匀流室。通过匀流室的设置能够使得流入第一混气室的燃气和一次空气能够均匀地分散至第一火盖的火孔处。
为了能够使得一次空气和燃气在匀流室内停留的时间更长,混合得更加均匀,优选地,所述匀流室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底壁上并与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相抵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匀流孔,对应地,所述第二壁部上也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匀流孔,各个第一匀流孔和第二匀流孔交错设置。
为了增加一次空气和燃气在匀流室内撞击的强度,优选地,所述匀流室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火盖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相抵的第三壁部和第四壁部。由于第三壁部和第四壁部为封闭壁部,则能增强一次空气和燃气撞击其上的强度。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上进风燃烧器的引射能力,优选地,所述第一混气室的内圈壁面向中央延伸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混气室的内围还设置有第二混气室,所述第二混气室包括有设置在连接板中央的环状周壁以及盖设在该环状周壁上的第二火盖,并且在所述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还设置有第二引射管,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出气口端与所述第二混气室相连通,而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喷射器。其中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对应设有至少两个喷射器,可以使得第二引射管的引射能力加强。
为了避免喷射器之间的相互影响,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端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分隔件,各个分隔件至少局部插设在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内,位于该分隔件两侧的引射管腔体分别与对应的两个喷射器相对。其中各个分隔件至少局部插设在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内,可避免引射初期气流股之间的相互干扰,增加一次空气补给量,促进进入引射管腔体内腔的气流股与空气间的相互混合,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得更充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火盖包括有有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的环形周壁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上下两排的第一主火孔和第二主火孔,所述环形周壁于第一主火孔和第二主火孔之间、周向地开设有凹槽,在所述的环形周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凹槽相交的稳焰孔,该稳焰孔贯通所述的凹槽并连通所述的第一主火孔和/或第二主火孔。在第二火盖的环形周壁上设置双排主火孔即第一主火孔和第二主火孔,并且在两排主火孔之间设置有由凹槽和凹槽构成的稳压部,在稳焰住第一主火孔和第二主火孔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为了防止第一主火孔由于气流过快而造成的离焰,优选地,所述稳焰孔只与所述第一主火孔相连通而不跟第二主火孔连通,并且所述稳焰孔与所述第二主火孔依次交错布置。稳焰孔只与第一主火孔相连通而不跟第二主火孔连通,一方面能分流从第一主火孔流出的燃气,使得第一主火孔的燃气流出速度减缓、使其燃烧稳定,不易离焰;另一方面稳焰孔在第一主火孔的下方于凹槽内会连成一圈的火焰环,进而对下排的第二主火孔起到稳焰作用,使得第二主火孔的稳焰效果好,为了更好地拉住第二主火孔,起到较好的稳焰效果,所述稳焰孔与所述第二主火孔依次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火盖本体的环形周壁对应所述第二主火孔的部分沿周向间隔设有凸出部,所述第二主火孔对应地设于各凸出部上及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凸出部的设计能够防止溢液横向流动的同时,进而还能保证位于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的第二主火孔的二次空气补足。
为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提供一种应用有如上述的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是灶具面板的局部或者是位于所述第一混气室之下的盛液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第一混气室的底壁对应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为此,当燃气和一次空气从第一引射管引射出来之后,流经各自的“L”形的缺口再进入第一混气室中,由于“L”形的缺口的周向部出气口长而窄,出气速度较大,且有足够长的相互作用距离,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而“L”形的缺口的径向部上的出气口宽而短,形成出气量相对大,厚度大的气墙,阻止了能引起火焰不均匀甚至离焰的现象产生,从而实现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能提高引射能力的上进风燃烧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进风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略去第一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一混气室1,该第一混气室1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其中第一混气室1包括有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连接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的底壁13以及覆盖在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上方的第一火盖2;而安装座与第一混气室1之间的间隙中还形成有一次空气进气间隙,还包括有:位于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的第一引射管,该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30与第一混气室1相连通,第一混气室1的底壁13对应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30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131。该上进风燃烧器,其第一混气室1的底壁13对应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30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131,为此,当燃气和一次空气从第一引射管引射出来之后,流经各自的“L”形的缺口131再进入第一混气室1中,由于“L”形的缺口131的周向部131a出气口长而窄,出气速度较大,且有足够长的相互作用距离,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而“L”形的缺口131的径向部131b上的出气口宽而短,形成出气量相对大,厚度大的气墙,阻止了能引起火焰不均匀甚至离焰的现象产生,从而实现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能提高引射能力的上进风燃烧器。
具体地,为了能够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优选地,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131包括有沿着第一混气室1之外圈壁面12周向延伸的周向部131a以及与该周向部131a相连并朝第一混气室1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的径向部131b,当燃气和一次空气从第一引射管引射出来之后,流经各自的周向部131a再进入径向部131b,由于周向部131a出气口长而窄,出气速度较大,且有足够长的相互作用距离,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而径向部131b上的出气口宽而短,形成出气量相对大,厚度大的气墙,阻止了能引起火焰不均匀甚至离焰的现象产生。沿着第一引射管的气流方向,缺口131的周向部131a的长度大于径向部131b的长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加速段,缺口131的周向部131a的宽度小于径向部131b的宽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缓冲段,其中加速段能够使得一次空气和燃气的引射速度更快,提高引射能力,而缓冲段则可以使得经过加速段混合的一次空气和燃气更均匀地、速度更缓慢地进入第一混气室1中。本实施例的缺口131之周向部131a的宽度为6mm,缺口131之径向部131b的宽度为4mm,另外,第一混气室1对应缺口131之下具有缓冲腔10,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30经该缓冲腔10与第一混气室1相流体连通,其中第一引射管与第一混气室1一体连接并且第一混气室1具有缓冲腔10,该缓冲腔10有效地增加了第一引射管的长度,同时缓冲腔10的设置能使得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30引射出的一次空气/燃气混合物具有一个缓冲空间,经缓冲腔10均匀后的一次空气进行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进入第一混气室1,避免燃气与一次空气由不同方向的汇合而相互撞击,进一步提高了一次空气与燃气混合的均匀度、提高一次空气吸入率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动能损失,使其扩散均匀,从而对由第一混气室1供给第一火盖2的出火区域能保持稳定和均匀火焰,从而使得上进风燃烧器的火焰短、均匀而有力,不会出现黄焰、回火等缺陷,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混气室1、第一火盖2均为易于拆卸安装结构,方便用户清洁。而为了能够使得经过缓冲腔10缓冲的一次空气和燃气更快地进入第一混气室1中,优选地,缓冲腔10包括有自下而上逐渐朝向缺口131之径向部131b的倾斜段101。而为了避免使得第一火盖2沿周向设置的火孔流出的燃气压力不均,从而导致第一火盖2产生的出火圈的火焰不均匀,优选地,第一混气室1的底壁13对应横置的“L”形的缺口131具有用于均匀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匀流室4。通过匀流室4的设置能够使得流入第一混气室1的燃气和一次空气能够均匀地分散至第一火盖2的火孔处。本实施例的匀流室4包括有设置在底壁13上并与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相抵的第一壁部41和第二壁部42,第一壁部4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匀流孔411,对应地,第二壁部42上也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匀流孔421,各个第一匀流孔411和第二匀流孔421交错设置,这样能够使得一次空气和燃气在匀流室4内停留的时间更长,混合得更加均匀。而为了增加一次空气和燃气在匀流室4内撞击的强度,匀流室4还包括有设置在第一火盖2上并分别与第一壁部41和第二壁部42相抵的第三壁部43和第四壁部44,其中匀流室4的第一壁部41、第二壁部42、第三壁部43和第四壁部44与第一火盖2对应的顶壁共同围成一个相对第一混气室1隔离的空间,该空间能使得离第一引射管出气口30较远而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的动能损失,从而造成此部分的燃气会剧烈波动,导致部分火孔出气量急剧加大,致使这部分火孔火焰拉长,燃烧不稳定,甚至出现黄焰。而栅格式的匀流室4,可使得燃气在通过匀流室4后,气体流速迅速降低,减小两股燃气碰撞时的动能损失,避免了燃气速度的大幅变化,使得该处的火焰燃烧充分且稳定。
另外,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上进风燃烧器的引射能力,除了上述增加的“L”形的缺口131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增加引射管入气口端中喷射器的数量来实现,其中第一混气室1的内圈壁面11向中央延伸有连接板110,第一混气室1的内围还设置有第二混气室5,第二混气室5包括有设置在连接板110中央的环状周壁51以及盖设在该环状周壁51上的第二火盖52,并且在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还设置有第二引射管6,第二引射管6的出气口端与第二混气室5相连通,而第二引射管6的入气口端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喷射器,第二引射管6的入气口端对应设有至少两个喷射器,可以使得第二引射管6的引射能力加强。而为了避免喷射器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引射管6的入气口端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分隔件61,各个分隔件61至少局部插设在第二引射管6的入气口端内,位于该分隔件61两侧的引射管腔体分别与对应的两个喷射器相对,各个分隔件61至少局部插设在第二引射管6的入气口端内,可避免引射初期气流股之间的相互干扰,增加一次空气补给量,促进进入引射管腔体内腔的气流股与空气间的相互混合,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得更充分。而第二混气室5上的第二火盖52包括有火盖本体,火盖本体的环形周壁520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上下两排的第一主火孔521和第二主火孔522,环形周壁于第一主火孔521和第二主火孔522之间、周向地开设有凹槽523,在环形周壁520上还开设有与凹槽523相交的稳焰孔524,该稳焰孔524贯通凹槽523并连通第一主火孔521和/或第二主火孔522。在第二火盖52的环形周壁上设置双排主火孔即第一主火孔521和第二主火孔522,并且在两排主火孔之间设置有由凹槽523和凹槽523构成的稳压部,在稳焰住第一主火孔521和第二主火孔522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但为了防止第一主火孔521由于气流过快而造成的离焰,优选地,稳焰孔524只与第一主火孔521相连通而不跟第二主火孔522连通,并且稳焰孔524与第二主火孔522依次交错布置,由于稳焰孔524只与第一主火孔521相连通而不跟第二主火孔522连通,一方面能分流从第一主火孔521流出的燃气,使得第一主火孔521的燃气流出速度减缓、使其燃烧稳定,不易离焰;另一方面稳焰孔524在第一主火孔521的下方于凹槽523内会连成一圈的火焰环,进而对下排的第二主火孔522起到稳焰作用,使得第二主火孔522的稳焰效果好,为了更好地拉住第二主火孔522,起到较好的稳焰效果,所述稳焰孔524与所述第二主火孔522依次交错布置。另外火盖本体的环形周壁对应第二主火孔522的部分沿周向间隔设有凸出部525,第二主火孔对应地设于各凸出部525上及相邻两个凸出部525之间。凸出部525的设计能够防止溢液横向流动的同时,进而还能保证位于相邻两个凸出部525之间的第二主火孔522的二次空气补足。
最后,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有如上述的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安装座是灶具面板的局部或者是位于第一混气室1之下的盛液盘(其中安装座或是盛液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采用的结构,在此没有图示也不再赘述其结构)。
综上述,本上进风燃烧器的第一引射管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外引射管3′和第二外引射管3",并且第一外引射管3′和第二外引射管3"均与第一混气室1一体设置,而第一混气室1对应第一外引射管3′和第二外引射管3"的出气口30之间具有分隔壁,对应分隔壁的两侧对应上述缓冲腔中的倾斜段101,这样当第一外引射管和第二外引射管引射出的一次空气和燃气构成的混合气经过缓冲腔10缓冲后能混合得更均匀,同时再撞击至倾斜段101时,第一外引射管和第二外引射管的混合气处于对冲形式,对冲后各自折回,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的静压转换成动压,再从出气面积相对较小的“L”形缺口131中出气,由于“L”形的缺口131的周向部131a出气口长而窄,出气速度较大,且有足够长的相互作用距离,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而径向部131b上的出气口宽而短,形成出气量相对大,厚度大的气墙,阻止了能引起火焰不均匀甚至离焰的现象产生,为此能够在经倾斜段101撞击后发生的能量损失的情况下,还能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流速更加均匀,即燃烧更充分、火焰更均匀;而位于第一外引射管3′和第二外引射管3"之间的第二引射管6则是通过增加喷射器以及在第二引射管6的入气口端增加分隔件61的方式,实现引射能力的提高。

Claims (14)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
安装座;
第一混气室(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所述第一混气室(1)包括有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连接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的底壁(13)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上方的第一火盖(2);
一次空气进气间隙,形成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混气室(1)之间的间隙中;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一引射管(3′;3"),位于所述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该第一引射管(3′;3")的出气口(30)与所述的第一混气室(1)相连通,所述第一混气室(1)的底壁(13)对应所述第一引射管(3′;3")的出气口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131);所述第一混气室(1)的内圈壁面(11)向中央延伸有连接板(110),所述第一混气室(1)的内围还设置有第二混气室(5),所述第二混气室(5)包括有设置在连接板(110)中央的环状周壁(51)以及盖设在该环状周壁(51)上的第二火盖(52),所述第二火盖(52)包括有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的环形周壁(520)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上下两排的第一主火孔(521)和第二主火孔(522),所述火盖本体的环形周壁对应所述第二主火孔(522)的部分沿周向间隔设有凸出部(525),所述第二主火孔(522)对应地设于各凸出部(525)上及相邻两个凸出部(52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131)包括有沿着所述第一混气室(1)之外圈壁面(12)周向延伸的周向部(131a)以及与该周向部(131a)相连并朝所述第一混气室(1)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的径向部(131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引射管(3′;3")的气流方向,所述缺口(131)的周向部(131a)的长度大于径向部(131b)的长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加速段,所述缺口(131)的周向部(131a)的宽度小于径向部(131b)的宽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缓冲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31)之周向部(131a)的宽度为4mm~8mm,所述缺口(131)之径向部(131b)的宽度为2.5mm~6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对应所述缺口(131)之下具有缓冲腔(10),所述第一引射管(3′;3")的出气口经该缓冲腔(10)与所述第一混气室(1)相流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10)包括有自下而上逐渐朝向所述缺口(131)之径向部(131b)的倾斜段(10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的底壁(13)对应所述横置的“L”形的缺口(131)具有用于均匀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匀流室(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流室(4)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底壁(13)上并与所述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相抵的第一壁部(41)和第二壁部(42),所述第一壁部(4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匀流孔(411),对应地,所述第二壁部(42)上也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匀流孔(421),各个第一匀流孔(411)和第二匀流孔(421)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流室(4)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火盖(2)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壁部(41)和第二壁部(42)相抵的第三壁部(43)和第四壁部(44)。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还设置有第二引射管(6),所述第二引射管(6)的出气口端与所述第二混气室(5)相连通,而所述第二引射管(6)的入气口端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喷射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射管(6)的入气口端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分隔件(61),各个分隔件(61)至少局部插设在所述第二引射管(6)的入气口端内,位于该分隔件(61)两侧的引射管腔体分别与对应的两个喷射器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周壁于第一主火孔(521)和第二主火孔(522)之间、周向地开设有凹槽(523),在所述的环形周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凹槽(523)相交的稳焰孔(524),该稳焰孔(524)贯通所述的凹槽(523)并连通所述的第一主火孔(521)和/或第二主火孔(5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孔(524)只与所述第一主火孔(521)相连通而不跟第二主火孔(522)连通,并且所述稳焰孔(524)与所述第二主火孔(522)依次交错布置。
14.一种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是灶具面板的局部或者是位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之下的盛液盘。
CN202120676152.9U 2021-01-31 2021-04-02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Active CN2163077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2315 2021-01-31
CN2021101323151 2021-01-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7777U true CN216307777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7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6152.9U Active CN216307777U (zh) 2021-01-31 2021-04-02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7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61084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6307777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4791099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5863379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6307776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09569723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11121034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112856410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的灶具
CN113357631B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
CN21586338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043600B (zh) 一种双侧进气上进风式家用燃烧器炉头
CN21552328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2987206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3237520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039891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66493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121037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111121033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5765083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111121027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112240550B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7441632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6114025U (zh) 火盖和具有其的炉头、燃烧器
CN212987286U (zh) 一种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CN21345362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的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