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6190A -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6190A
CN112656190A CN202011340069.0A CN202011340069A CN112656190A CN 112656190 A CN112656190 A CN 112656190A CN 202011340069 A CN202011340069 A CN 202011340069A CN 112656190 A CN112656190 A CN 112656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scald
layer
knitting
kn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00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利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shui Qiaomeizi Handicra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shui Qiaomeizi Handicra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shui Qiaomeizi Handicra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shui Qiaomeizi Handicra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00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6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6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61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包括底垫,所述底垫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防烫垫,所述防烫垫包括内部芯片,所述内部芯片的设置有防水层,涉及防烫垫技术领域。该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通过内部芯片、防水层等构成防烫垫主要结构,通过设置抗菌层,由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以经线与纬线交错编织而成,铜纤维纱线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够避免防烫垫内部细菌大量滋生,而竹炭纤维纱线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够去除防烫垫内部异味,净化内部环境,进而减少细菌滋生,两者配合构成的抗菌层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细菌、净化内部环境效果,减少霉变几率,使得防烫垫在使用时保持相对卫生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烫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手工针织使用棒针,历史悠久,技艺精巧,花形灵活多变,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
针织防烫垫属于针织的一种,作为差距的底部防护垫使用,避免差距的高温直接与桌面接触,而导致桌面受到损坏,而现有的针织防烫垫一般是由耐高温的纱线纺织而成,其结构组成相对单一,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导致防烫垫外部出现霉变或是异味的情况,不仅难以清除,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为使用者带来困扰。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时,外部容易出现霉变或是异味的情况,不仅难以清除,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为使用者带来困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包括底垫,所述底垫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防烫垫,所述防烫垫包括内部芯片,所述内部芯片的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部的外部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外部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外部设置有针织层,所述针织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定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底垫的顶部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底垫的底部设置有吸水垫,所述导水槽内表面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吸水垫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垫底部的中间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连接轴的底端贯穿所述底垫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转动槽的内部,所述定位块的外部与所述转动槽的内部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针织层的外部与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芯片为不锈钢薄片,所述内部芯片的厚度为2-4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是由厚度为1-1.5mm的单组分聚氨酯组成,所述抗菌层是由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层是由厚度为0.5-1mm的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组成,所述针织层是有直径为1-2mm的耐高温纱线编织而成。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的勾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纱线处理:将需要编织的耐高温纱线浸泡在芦荟胶和聚丙烯混合溶液中浸泡2-3小时,之后将纱线取出,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
S2、样式选定: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选定防烫垫的整体形状、尺寸大小、编织方式、以及编织的图案,然后根据选定防烫垫的大小选定内部芯片的尺寸;
S3、防水层涂覆:将调配好的单组分聚氨酯溶液均匀涂覆在S2中选定好的内部芯片上,共分三次涂覆,每次涂覆厚度保持相同,在每次涂覆后均需要晾干10-15分钟,得到一次处理垫片;
S4、抗菌层编织:将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安装在编织机中,然后将S3中处理好的内部芯片放在编织位置,并向编织机中输入需要编织的相关程序,通过编织机将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编织在内部芯片外部,得到二次处理垫片;
S5、吸水层涂覆:将调配好的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均匀涂覆在S4中二次处理垫片上,之后晾干15-20分钟,得到三次处理垫片;
S6、针织层编织:将S1中处理好的耐高温纱线安装在编织机中,然后将S5中的三次处理垫片放置在编织位置,并向编织机中输入需要编织的相关程序,通过编织机将耐高温纱线安装设定的形状结构编织,最终得到所需的防烫垫;
S7、外观修整:将S6中得到的防烫垫多余的线条减掉,并使用熨烫设置对防烫垫外部进行平整定型。
进一步地,所述S1中在将纱线取出时需要将其内部的液体挤出,烘干时温度为70-80℃,烘干时间15-2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S3中在涂覆防水层时,需控制其厚度在1-1.5mm范围内,晾干时应置于室内22-25℃环境中。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通过内部芯片、防水层、抗菌层、吸水层和针织层配合设置构成防烫垫主要结构,其中内部芯片作为防烫垫内部骨架结构,使得防烫垫整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在使用时不易出现变形,通过设置防水层,使得内部芯片与外部环境隔离,避免内部芯片遇水生锈,对内部芯片起到有效的防水保护作用。
(2)、该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通过设置抗菌层,由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以经线与纬线交错编织而成,铜纤维纱线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够避免防烫垫内部细菌大量滋生,而竹炭纤维纱线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够去除防烫垫内部异味,净化内部环境,进而减少细菌滋生,两者配合构成的抗菌层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细菌、净化内部环境效果,减少霉变几率,使得防烫垫在使用时保持相对卫生状态。
(3)、该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通过设置吸水层,利用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优越的吸水性能,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使得防烫垫外部处于相对干燥状态,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大大降低了霉变几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防烫垫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底垫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垫、2-放置槽、3-防烫垫、31-内部芯片、32-防水层、33-抗菌层、34-吸水层、35-针织层、36-连接轴、37-定位块、4-导水槽、5-吸水垫、6-转动槽、7-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包括底垫1,所述底垫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防烫垫3,所述防烫垫3包括内部芯片31,所述内部芯片31的设置有防水层32,所述防水层32的外部的外部设置有抗菌层33,所述抗菌层33的外部设置有吸水层34,所述吸水层34的外部设置有针织层35,所述针织层3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6,所述连接轴3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定位块37。
底垫1为硅胶材质,作为防烫垫3底部支撑结构,内部芯片31为柔性良好的不锈钢薄片组成,作为防烫垫3内部骨架结构,使得防烫垫3整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在使用时不易出现变形,防水层32是由厚度为0.5-1mm的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组成,均匀涂覆在内部芯片31外部,使得内部芯片31与外部环境隔离,避免内部芯片31遇水生锈,对内部芯片31起到有效的防水保护作用,抗菌层33是由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以经线与纬线交错编织而成,铜纤维纱线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够避免防烫垫3内部细菌大量滋生,而竹炭纤维纱线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够去除防烫垫3内部异味,净化内部环境,进而减少细菌滋生,两者配合构成的抗菌层33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细菌、净化内部环境效果,使得防烫垫3在使用时保持相对卫生状态,吸水层34是由厚度为0.5-1mm的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组成,利用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优越的吸水性能,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使得防烫垫3外部处于相对干燥状态,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大大降低了霉变几率,针织层35是由耐高温的纱线编织而成,在使用纱线之前,需要将其放置在芦荟胶和聚丙烯混合溶液中浸泡2-3小时,利用芦荟胶和聚丙烯对纱线内部结构进行优化,使得硅溶胶、芦荟胶分子布满在限位内部,能够有效的提高防霉除臭性能,即便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也不会轻易出现霉变,使得防烫垫3在使用时能够保持相对卫生干净状态,人们可以长期放心的使用,连接轴36和定位块37构成对防烫垫3固定的结构,通过与底垫1上的转动槽6卡接,使得防烫垫3能够稳定安装在放置槽2上,在需要将防烫垫3拆卸下来时,可以通过转动该定位块37,使其与转动槽6保持在同一竖直角度,然后便可以向上将防撞垫3取出,实现防撞垫3自由拆卸与安装,方便人们对防撞垫3进行清洗。
所述底垫1的顶部开设有导水槽4,所述底垫1的底部设置有吸水垫5,所述导水槽4内表面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吸水垫5的顶部。
导水槽4为圆环形状,用于将底垫1顶部的水导出,吸水垫5为海绵材质,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在使用时,吸水垫5的底部与桌面贴合,能够将桌面上的水吸收,使得桌面保持干燥,省去人工手动擦拭,同时导水槽4内部的水可以流进,将其及时吸收掉落。
所述底垫1底部的中间开设有转动槽6,所述连接轴36的底端贯穿所述底垫1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转动槽6的内部,所述定位块37的外部与所述转动槽6的内部卡接。
所述底垫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扶手7,所述针织层35的外部与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贴合。
在需要移动防烫垫时,用手握住扶手7位置移动。
所述内部芯片31为不锈钢薄片,所述内部芯片31的厚度为2-4mm。
所述防水层32是由厚度为1-1.5mm的单组分聚氨酯组成,所述抗菌层33是由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编织而成。
所述吸水层34是由厚度为0.5-1mm的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组成,所述针织层35是有直径为1-2mm的耐高温纱线编织而成。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的勾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纱线处理:将需要编织的耐高温纱线浸泡在芦荟胶和聚丙烯混合溶液中浸泡2-3小时,之后将纱线取出,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
S2、样式选定: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选定防烫垫的整体形状、尺寸大小、编织方式、以及编织的图案,然后根据选定防烫垫的大小选定内部芯片的尺寸;
S3、防水层涂覆:将调配好的单组分聚氨酯溶液均匀涂覆在S2中选定好的内部芯片上,共分三次涂覆,每次涂覆厚度保持相同,在每次涂覆后均需要晾干10-15分钟,得到一次处理垫片;
S4、抗菌层编织:将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安装在编织机中,然后将S3中处理好的内部芯片放在编织位置,并向编织机中输入需要编织的相关程序,通过编织机将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编织在内部芯片外部,得到二次处理垫片;
S5、吸水层涂覆:将调配好的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均匀涂覆在S4中二次处理垫片上,之后晾干15-20分钟,得到三次处理垫片;
S6、针织层编织:将S1中处理好的耐高温纱线安装在编织机中,然后将S5中的三次处理垫片放置在编织位置,并向编织机中输入需要编织的相关程序,通过编织机将耐高温纱线安装设定的形状结构编织,最终得到所需的防烫垫;
S7、外观修整:将S6中得到的防烫垫多余的线条减掉,并使用熨烫设置对防烫垫外部进行平整定型。
所述S1中在将纱线取出时需要将其内部的液体挤出,烘干时温度为70-80℃,烘干时间15-20分钟;
所述S3中在涂覆防水层时,需控制其厚度在1-1.5mm范围内,晾干时应置于室内22-25℃环境中。
工作原理:
通过设置内部芯片31,其为柔性良好的不锈钢薄片组成,作为防烫垫3内部骨架结构,使得防烫垫3整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在使用时不易出现变形,通过设置抗菌层33是由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以经线与纬线交错编织而成,铜纤维纱线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够避免防烫垫3内部细菌大量滋生,而竹炭纤维纱线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够去除防烫垫3内部异味,净化内部环境,进而减少细菌滋生,两者配合构成的抗菌层33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细菌、净化内部环境效果,使得防烫垫3在使用时保持相对卫生状态,通过设置吸水层34,是由厚度为0.5-1mm的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组成,利用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优越的吸水性能,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使得防烫垫3外部处于相对干燥状态,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大大降低了霉变几率;
在需要将防烫垫3拆卸下来时,可以通过转动该定位块37,使其与转动槽6保持在同一竖直角度,然后便可以向上将防撞垫3取出,实现防撞垫3自由拆卸与安装,方便人们对防撞垫3进行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包括底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防烫垫(3),所述防烫垫(3)包括内部芯片(31),所述内部芯片(31)的设置有防水层(32),所述防水层(32)的外部的外部设置有抗菌层(33),所述抗菌层(33)的外部设置有吸水层(34),所述吸水层(34)的外部设置有针织层(35),所述针织层(3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6),所述连接轴(3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定位块(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1)的顶部开设有导水槽(4),所述底垫(1)的底部设置有吸水垫(5),所述导水槽(4)内表面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吸水垫(5)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1)底部的中间开设有转动槽(6),所述连接轴(36)的底端贯穿所述底垫(1)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转动槽(6)的内部,所述定位块(37)的外部与所述转动槽(6)的内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扶手(7),所述针织层(35)的外部与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芯片(31)为不锈钢薄片,所述内部芯片(31)的厚度为2-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2)是由厚度为1-1.5mm的单组分聚氨酯组成,所述抗菌层(33)是由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编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34)是由厚度为0.5-1mm的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组成,所述针织层(35)是有直径为1-2mm的耐高温纱线编织而成。
8.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的勾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纱线处理:将需要编织的耐高温纱线浸泡在芦荟胶和聚丙烯混合溶液中浸泡2-3小时,之后将纱线取出,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
S2、样式选定: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选定防烫垫的整体形状、尺寸大小、编织方式、以及编织的图案,然后根据选定防烫垫的大小选定内部芯片的尺寸;
S3、防水层涂覆:将调配好的单组分聚氨酯溶液均匀涂覆在S2中选定好的内部芯片上,共分三次涂覆,每次涂覆厚度保持相同,在每次涂覆后均需要晾干10-15分钟,得到一次处理垫片;
S4、抗菌层编织:将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安装在编织机中,然后将S3中处理好的内部芯片放在编织位置,并向编织机中输入需要编织的相关程序,通过编织机将铜纤维纱线和竹炭纤维纱线编织在内部芯片外部,得到二次处理垫片;
S5、吸水层涂覆:将调配好的高取代度交联梭甲基纤维素均匀涂覆在S4中二次处理垫片上,之后晾干15-20分钟,得到三次处理垫片;
S6、针织层编织:将S1中处理好的耐高温纱线安装在编织机中,然后将S5中的三次处理垫片放置在编织位置,并向编织机中输入需要编织的相关程序,通过编织机将耐高温纱线安装设定的形状结构编织,最终得到所需的防烫垫;
S7、外观修整:将S6中得到的防烫垫多余的线条减掉,并使用熨烫设置对防烫垫外部进行平整定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的勾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将纱线取出时需要将其内部的液体挤出,烘干时温度为70-80℃,烘干时间15-2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的勾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涂覆防水层时,需控制其厚度在1-1.5mm范围内,晾干时应置于室内22-25℃环境中。
CN202011340069.0A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 Withdrawn CN112656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0069.0A CN112656190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0069.0A CN112656190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6190A true CN112656190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03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0069.0A Withdrawn CN112656190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619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3998A (zh) * 2008-12-04 2009-05-06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不同于绣花特质的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CN202234572U (zh) * 2011-09-19 2012-05-30 张卫 吸水式杯垫
CN205767825U (zh) * 2016-05-18 2016-12-07 长兴华海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抗污面料
CN206402594U (zh) * 2016-12-09 2017-08-11 美嘉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式防水盒
CN208101236U (zh) * 2018-03-20 2018-11-16 象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纺织品
CN109480573A (zh) * 2018-12-03 2019-03-19 苏州纳昇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洗的杯垫面料
CN208625221U (zh) * 2018-03-26 2019-03-22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防倒杯垫
CN109576870A (zh) * 2019-01-26 2019-04-05 南通德和布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霉布料的制作方法
CN110626013A (zh) * 2019-09-28 2019-12-31 杭州晨宇布业织造有限公司 抗菌防护床垫布组件及抗菌防护床垫布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3998A (zh) * 2008-12-04 2009-05-06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不同于绣花特质的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CN202234572U (zh) * 2011-09-19 2012-05-30 张卫 吸水式杯垫
CN205767825U (zh) * 2016-05-18 2016-12-07 长兴华海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抗污面料
CN206402594U (zh) * 2016-12-09 2017-08-11 美嘉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式防水盒
CN208101236U (zh) * 2018-03-20 2018-11-16 象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纺织品
CN208625221U (zh) * 2018-03-26 2019-03-22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防倒杯垫
CN109480573A (zh) * 2018-12-03 2019-03-19 苏州纳昇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洗的杯垫面料
CN109576870A (zh) * 2019-01-26 2019-04-05 南通德和布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霉布料的制作方法
CN110626013A (zh) * 2019-09-28 2019-12-31 杭州晨宇布业织造有限公司 抗菌防护床垫布组件及抗菌防护床垫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0125B (zh) 一种棉氨纶高弹力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4207561A (zh) 一种汉麻和亚草混编席子的加工工艺
CN106012257A (zh) 一种仿鹿皮绒针织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2656190A (zh) 一种茶具用针织防烫垫及其勾织方法
CN109097896B (zh) 一种导湿防水的纬编空气层织物生产方法
CN107692772A (zh) 一种抗菌羊毛地毯的制备方法
CN113136667A (zh) 一种液氨水柔棉plus针织面料加工方法及液氨丝光机
CN107165810A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纺织用空压机
CN111319328A (zh) 一种舒适性抑菌可降解排汗服面料及其染色工艺
CN211972714U (zh) 一种针纺织品染料浸染装置
CN111350082B (zh) 一种抗起球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9251821U (zh) 一种防虫防蛀面料
CN111996667A (zh) 一种保温性能好的强韧环保型乌拉草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207073452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纺织用空压机
CN214032959U (zh) 一种用于针织品的循环清洗装置
CN215360190U (zh) 一种透气吸水复合无纺布
CN220198754U (zh) 一种阻燃效果好的涤纶面料
CN216885599U (zh) 一种抑菌防霉的提花面料
CN217226885U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无纺布
CN208837153U (zh) 用于户外服饰的透气性面料
CN218906509U (zh) 一种弹力防水型仿棉面料
CN215360306U (zh) 一种透气效果好的纺织面料
CN109322162A (zh) 一种多功能面料的制备工艺
CN207793521U (zh) 防水织带
CN219523255U (zh) 一种针织三防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