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6051B - 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6051B
CN112656051B CN202011463009.8A CN202011463009A CN112656051B CN 112656051 B CN112656051 B CN 112656051B CN 202011463009 A CN202011463009 A CN 202011463009A CN 112656051 B CN112656051 B CN 112656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layer
mold cup
cup
fill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630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6051A (zh
Inventor
陈云娥
卢国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huoxin Mould C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uoxin Mould C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uoxin Mould C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uoxin Mould C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630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6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6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6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6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6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面层热压成型;步骤二:面层涂胶;步骤三:填充,将面层涂胶的一侧放置填充物,且填充物位于面料层的立体位与下杯围处,填充物对准后覆盖面料层;步骤四:热压成型;步骤五:冷压后脱膜。本申请制得的模杯边缘较为柔软,立体位较为充实,且模杯的承托性较好,除此之外,本申请制得的模杯具有较好的耐黄变性。

Description

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杯制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背景技术
模杯是文胸的重要部分,其可以对胸部进行包裹并具有承托的作用,模杯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胸的舒适度。根据不同的材质,模杯分为布杯、硅胶杯与海绵杯等。根据厚度可以将其分为薄模杯、中模杯和厚模杯三种。其中,对于厚模杯来说,其可以依靠模杯的造型来改善乳房的形状,达到塑性的效果。
在对海绵杯的厚模杯制作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一次性成型的方法,即将面层、面料层或填充层一次性热压成型,获得海绵杯。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海绵杯对胸部支撑效果不好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海绵杯对胸部的支撑,本申请提供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面层热压成型;
步骤二:面层涂胶;
步骤三:填充,将面层涂胶的一侧放置填充物,且填充物位于面料层的立体位与下杯围处,填充物对准后覆盖面料层;
步骤四:热压成型;
步骤五:冷压后脱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塑性模杯的过程中,先对面料层进行热压成型,后将面料层进行涂胶,并将填充物置于面层,覆盖面料层后热压成型,冷压可以控制填充物在模杯中由于自然冷却回缩变小,从而导致模杯的外形与容量发生变化。由于在制备模杯的过程中,将模杯进行填充填充物,由于填充物填充在立体位与下杯围处,可以使得模杯的边缘较为柔软,而立体位置较为充实,除此之外,下杯围处的填充物使得模杯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的填充物包括碎料与胶片,碎料放置于立体位处,胶片放置于下杯围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碎料与胶片,碎料可以对模杯进行填充,使得立体位更加充实,胶片的设置可以对模杯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模杯的承托性。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采用红光定位,以使碎料与胶片分别位于对应的立体位与下杯围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的过程中,使用红光定位,这样在定位的过程中定位效果较好,可以降低较多的误差。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热压时,热压温度为190-20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压过程中,热压温度为185-195℃时,所热压成型后得到的模杯成型效果较好。若热压温度过高,模具温度过高,胶片会融化变形,使模杯的外观不平顺,胶片的支撑位置有不适感。温度过底,面层、面料层和胶层不成型,模杯的形状和容量不稳定,无法达到要求。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热压时,靠近面层侧热压温度为198℃,靠近面料层侧的热压温度为19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压过程中,由于模杯的弯折方向不同的,所以靠近面层一侧的热压温度较靠近面料层侧的热压温度高。
优选的,步骤四中,在冷压过程中,靠近面层的冷压温度为190-195℃,靠近面料层侧的冷压温度为15-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压过程中,靠近面层的冷压温度较高,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突然温度降低较多,填充物较脆。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热压温度为190-20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热压过程中,热压温度为190-200℃时,所热压成型后得到的模杯成型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使用喷胶的方式喷涂胶水至面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涂胶过程中,喷胶的方式可以喷涂较为均匀,且在热压后,胶层具有部分的空隙,可以提高模杯的透气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根据上述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塑性模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性模杯,包括面层、填充物与面料层,其中,填充物包括碎料与胶片;碎料与面层的立体位处连接,胶片与面层的下杯围处连接,面料层与面层通过胶层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体位的碎料可以填充模杯,使得模杯的外形较好,且可以对胸部具有较好的承托效果。而由于下杯围处贴合有胶片,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胶片具有一定的支持力,使得模杯具有较好的承托效果。
优选的,所述面料层与面层均为海绵制得,所述海绵为改性海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100份聚醚多元醇;
28-32份甲苯二异氰酸酯;
5-6份亚甲基二氯甲烷;
2-3份水;
0.2-0.5份胺催化剂;
1-2份硅油;
3-5份纳米银;
1-5份改性甲壳素;
所述改性甲壳素通过下述方法制得:
将重量份为5-10份的二氧化钛灼烧,灼烧温度为400-500℃,灼烧完成后进行冷却至室温,浸泡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水1:(50-100)的溶液中,浸泡12-24h,过滤烘干,制得改性二氧化钛;将改性二氧化钛与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胍基)-1-丁酯按照(20-60):1的比例干混,混合时间为1-3h,将干混后的混合物浸入月桂醇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3份的甲壳素,浸泡12-18h,分离,制得改性甲壳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改性海绵的过程中,聚醚多元醇、亚甲基二氯甲烷、胺催化剂、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硅油发生聚合反应,形成海绵主体,其中添加的改性甲壳素与纳米银,其协同以提高改性海绵的耐黄变性能。在对改性甲壳素进行制备时,先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灼烧可以使得其表面杂质去除,除此之外,可以使得其表面具有部分空隙,在进行浸泡过程中,便于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连接。此外,将改性二氧化钛与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胍基)-1-丁酯按照(20-60):1的比例干混,使其混合均匀,二者在混合过程中,混合较为均匀,在加入月桂醇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可以较好地附着在甲壳素的表面,使得甲壳素表面具有较多的支链,抵御紫外线,提高改性海绵的耐黄变效果。除此之外,在浸泡过程中,月桂醇硫酸钠也会使得改性甲壳素较好地混合在改性海绵中。
优选的,所述改性海绵由下述方法制得:
将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氯甲烷、胺催化剂、硅油、纳米银、改性甲壳素与水依次输送至发泡机内,发泡机搅拌进行发泡,发泡时间为1-2min,发泡温度为140-150℃,发泡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并进行切割,制得改性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改性海绵时,将各物质混合后进行发泡即可,控制发泡温度为140-150℃,即可获得较为细密的改性海绵,且在制备过程中,制备方法较为方便,成功率较高。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先对面料层进行热压成型,后将面料层进行涂胶,并将填充物置于面层,覆盖面料层后热压成型,冷压可以控制填充物在模杯中由于自然冷却回缩变小,减少模杯的外形与容量发生变化。填充物填充在立体位与下杯围处,可以使得模杯的边缘较为柔软,而立体位置较为充实。
2.红光定位的定位效果较好,比较准确,且成本较低。
3.碎料使得立体位更加充实,胶片有效提高模杯的承托性。
4.本申请制得的改性海绵所制备得到的模杯,其具有较好的耐黄变性能,且穿着时舒适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杯的示意图(热压成型后、裁切前的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杯主体的热压后的形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碎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红光定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填充物放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面料层覆盖在具有填充物的模杯主体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01、立体位;02、下杯围处;03、鸡心;04、夹弯处;1、模杯主体;2、面层;3、碎料;4、胶片;41、较高峰;42、较低峰;5、面料层;61、第一条红光;62、第二条红光;63、第三条红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与制备例中各物质均市售可得,部分原料的来源如表1所示。
表1:部分原料来源表
Figure GDA0003678646010000071
制备例1
一种改性海绵,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一:改性甲壳素制备;
将5kg的二氧化钛置于灼烧炉中灼烧,灼烧温度为400℃,灼烧完成后进行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其浸泡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水1:50的溶液中,浸泡24h,过滤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20℃,烘干4h,制得改性二氧化钛。取上述改性二氧化钛与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胍基)-1-丁酯按照60:1的比例干混,混合时间为1h,将干混后的混合物浸入月桂醇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3kg的甲壳素,浸泡16h,离心分离并烘干,制得改性甲壳素。
步骤二:发泡;
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氯甲烷、胺催化剂、硅油、纳米银、改性甲壳素与水依次输送至发泡机内,发泡机搅拌进行发泡,发泡时间为2min,发泡温度为150℃,发泡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并进行切割,切割尺寸为100*500mm,制得改性海绵。
制备例2
一种改性海绵,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各原料的重量如表2所示。
且步骤一中,具体为:
将10kg的二氧化钛置于灼烧炉中灼烧,灼烧温度为450℃,灼烧完成后进行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其浸泡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水1:100的溶液中,浸泡18h,过滤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0℃,烘干6h,制得改性二氧化钛。取上述改性二氧化钛与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胍基)-1-丁酯按照20:1的比例干混,混合时间为2h,将干混后的混合物浸入月桂醇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2kg的甲壳素,浸泡12h,离心分离并烘干,制得改性甲壳素。
制备例3
一种改性海绵,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各原料的重量如表2所示。
且步骤一中,具体为:
将8kg的二氧化钛置于灼烧炉中灼烧,灼烧温度为500℃,灼烧完成后进行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其浸泡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水1:80的溶液中,浸泡12h,过滤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烘干5h,制得改性二氧化钛。取上述改性二氧化钛与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胍基)-1-丁酯按照45:1的比例干混,混合时间为3h,将干混后的混合物浸入月桂醇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kg的甲壳素,浸泡18h,离心分离并烘干,制得改性甲壳素。
对比制备例1
一种改性海绵,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不含有改性甲壳素。
对比制备例2
一种改性海绵,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选用普通甲壳素。
对比制备例3
一种改性海绵,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不含有纳米银。
对比制备例4
一种改性海绵,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不含有纳米银与改性甲壳素。
表2:制备例1-3中原料表
Figure GDA0003678646010000091
Figure GDA0003678646010000101
为了在描述实施例的过程中较为清楚,如图1所示,为热压成型后、裁切前的模杯的示意图,模杯包括立体位01、下杯围处02、鸡心03与夹弯处04。其中,立体位01的数量为两个,且沿鸡心03对称设置,立体位01的下边缘为下杯围的顶部,下杯围由此延伸至模杯的底部端面。夹弯处04位于立体位01的远离鸡心03的一侧起,延伸至模杯的侧面端面。
实施例1
一种塑性模杯,由下述步骤制得:
步骤一:面层2热压成型。
将市售海绵裁切,形成面层2,裁切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挑选,在本实施例中,面层2的裁切尺寸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形状一般为长方形,厚度为3-5mm。
将裁切好的面层2放置于热压机中,进行热压。热压时,热压温度为190-200℃。具体的,热压机的上模的热压温度为195℃,下膜的热压温度为196℃,热压时间为80s。热压后,得到成型后的面层2。
如图2所示,成型后的面层2形成立体位01。
步骤二:面层2涂胶。
将上述面层2从热压机取下,自然冷却至室温,使用喷胶枪进行喷涂胶水,使得胶水均匀地喷涂在面层2上。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喷胶时,面层2的模杯位置凹槽的开口朝上,且该表面进行喷涂胶水。
胶水可以选用市售可得的胶水,比如,东莞市金富峰树脂公司生产的JF-08胶。
步骤三:填充,将面层2涂胶的一侧放置填充物,且填充物位于立体位01与下杯围处02,填充物对准后覆盖面料层5。
其中,填充物包括碎料3与胶片4,其中,碎料3的形状如图3所示,为类圆形的片状,且与模杯的立体位01形状一致。碎料3为生产过程中的碎料3,其成分与面层2的成分可以一致,也可以是其他的物质,比如海绵、太空棉等。
胶片4的形状如图4所示,胶片4具有一条底边,与底边相对的另外一条边具有三个峰,其中两个较高峰41距离底边的距离相同,且间隔设置在胶片4的两侧靠近边缘处,较高峰41用于与模杯的夹弯处04连接,另一个较低峰42设置在胶片4的对称轴处,且该较低峰42较两个较高峰41之间的距离相同,较高峰41与较低峰42之间的连线为曲线,以贴合立体位01的底端边缘,较低峰42用于与模杯的鸡心03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胶片4为TPU胶片4,市售可得。
具体的,先将步骤二制得的喷胶后的面层2放置于热压机上,这边便于放置填充物,且便于直接进行步骤三。面层2在热压机上的放置位置与步骤一时的放置位置一致。将碎料3放置在面层2的立体位01,在放置过程中,模杯的两个立体位01上放置的碎料3对称。放置完成后,将胶片4放置在模杯的下杯围处02上。
在放置碎料3与胶片4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红光定位,以使碎料3与胶片4分别位于对应的立体位01与下杯围处02。
可以选用红色线状激光笔发射出红光,其中,红光分布的位置示意图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其中,包括3条红光,两条红光平行,且与模杯的两个立体位01的中心连接平行,第一条红光61穿过模杯的鸡心03处,第二条红光62穿过模杯的夹弯处04的顶部。第三条红光63与前两条红光垂直,且通过鸡心03处,该红光可将模杯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如图6所示,在放置碎料3时,使得碎料3位于模杯的立体位01,且两个碎料3对称设置在第三条红光63两侧。放置胶片4时,胶片4的两个较高峰41均位于第二条红光62处,胶片4的较低峰42与第一条、第三条红光63的交点处重合,这样可以使得胶片4与碎料3在放置时,对称地放置在模杯的两个立体位01内。
填充物放置完成后,如图7所示,将面料层5覆盖在放置好填充物的模杯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面料层5的一个表面上也通过步骤二中所记载的喷胶方式,进行喷胶,喷胶的表面与模杯抵触。
面料层5的材质与面层2的材质一致,且形状与步骤一热压前的面层2的形状一致,均为长方形。
步骤四:热压成型。
对步骤三中得到的面料层5覆盖的模杯整体进行热压,热压温度为热压温度为190-200℃,热压时间为240-300s。在本实施例中,热压机的上模(即靠近面料层5侧)的热压温度为196℃,下膜(即靠近面层2侧)的热压温度为198℃,热压时间为270s。得到面料层5与面层2所连接的模杯。
步骤五:冷压后脱膜。
将步骤四中得到的热压完成后的模杯进行冷压,以避免TPU材料自然冷却回缩变小、对杯外形和容量的影响。在冷压过程中,冷压温度为室温,即15-40℃均可,冷压时间为70-100s。由于不用更换热压机,所以下模的温度与步骤四的相同,上模为冷膜,即为上述冷压温度。在本实施例中,上模的温度为20℃,下膜的温度为198℃,冷压时间为80s。
步骤六:裁切。
将冷压后的模杯进行裁切,以制得可以出货的模杯。裁切后模杯的形状可以如图8所示。在裁切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模杯放置于胶壳中,胶壳的形状与待出厂的模杯的形状一致。然后在模杯上沿胶壳外围进行划线,划线完成后进行修剪裁切,制得塑性模杯。
上述塑性模杯具有依次设置的面层2、碎料3层与面料层5,且在模杯的下杯围处02,面料层5与面层2之间连接有胶片4层,以对胸部进行支撑。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第一次热压将面层2压制成型后,放入填充物,可以使得填充物放置较为准确,除此之外,在放置填充物的过程中,使用红光定位,更加精准,减少人为误差。在第二次热压后进行冷压,可以通过外力防止TPU胶片4变成,提高模杯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碎料3的使用可以增加废物利用率,且胶片4的设置可以提高模杯对胸部的承托效果。
实施例2
一种塑性模杯,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层2、碎料3、面料层5均采用制备例1制得的海绵制成。
实施例3
一种塑性模杯,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层2、碎料3、面料层5均采用制备例2制得的海绵制成。
实施例4
一种塑性模杯,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层2、碎料3、面料层5均采用制备例3制得的海绵制成。
实施例5
一种塑性模杯,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层2、碎料3、面料层5均采用对比制备例1制得的海绵制成。
实施例6
一种塑性模杯,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层2、碎料3、面料层5均采用对比制备例2制得的海绵制成。
实施例7
一种塑性模杯,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层2、碎料3、面料层5均采用对比制备例3制得的海绵制成。
实施例8
一种塑性模杯,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层2、碎料3、面料层5均采用对比制备例4制得的海绵制成。
对比例1
一种模杯,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一:喷胶。
将市售海绵裁切,形成面层2与面料层5,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将面层2与面料层5的一个表面均进行喷涂胶水,其中,喷胶方式与胶水种类均与实施例1相同。喷胶完成后,将面层2与面料层5的具有胶水的一侧抵触。
步骤二:热压成型。
将上述相抵触的面层2与面料层5放置于热压机中,进行热压。热压机的上模的热压温度为195℃,下膜的热压温度为196℃,热压时间为270s。热压后,得到成型后的模杯。
对比例2
一种模杯,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面层2与面料层5均采用制备例2制得的海绵制成。
性能检测试验
检测方法/试验方法
1.承托力测试《棉杯承托力测试方法》
使用单柱拉力机,将实施例1-8与对比例1-2制得的模杯的鸡心与夹弯对角夹持,使模杯正常伸展,然后设置拉力10kg,拉伸时间为60s,重复20次拉伸。测试拉伸过程中,模杯的平均最大变形率。(小于30%即为合格)
2.耐黄变性能测试:使用UV耐黄仪器,将实施例1-8与对比例1-2制得的模杯在同一位置上裁切,切片数量为2片,且尺寸为4mm*30mm*60mm。将其中一个切片包裹银光纸,后将两个切片同时放入耐黄仪器中,设定温度为50℃,测试12h,测试完成后,对比两个切片。
若两个切片无色差,则耐黄变等级为5级;
若两个切片轻微色差,则耐黄变等级为4级;
若两个切片有一定色差,则耐黄变等级为3级;
若两个切片有较多的色差,则耐黄变等级为2级;
若两个切片有非常明显的色差,则耐黄变等级为1级;
3.外观检测:采用目测的方式,观察佩戴者在分别佩戴实施例1-8与对比例1-2制得模杯所填充的文胸时,胸部的外形是否具有较好的聚拢性、是否较为坚挺。评分为1-5分:
1分:聚拢性较差、胸部较为下垂;
2分:聚拢性一般、胸部下垂;
3分:聚拢性好、胸部未下垂,但不够坚挺;
4分:聚拢性很好、胸部坚挺;
5分:聚拢性较好、胸部较为坚挺;
测试数据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1-8与对比例1-2的测试数据
Figure GDA0003678646010000171
从表3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8与对比例1-2相比,采用实施例1-8的工艺方法来制备模杯,所制得的模杯具有较好的承托力,且穿戴过程中,所制得的模杯可以使得穿戴者的胸部聚拢性较好,除此之外,胸部承托时较为坚挺,说明将碎料3与胶片4填充在模杯中,可以使得模杯具有较好的承托性。
从表3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与实施例2-4相比,当采用改性海绵制备模杯时,模杯的耐黄变效果较好,且承托力无较大影响。说明改性海绵相比于普通市售海绵来说,具有较好的耐黄变性能。
从表3的数据可知,实施例2-4与实施例5相比,当采用改性甲壳素后,所制得的改性海绵在制备模杯时,获得的模杯具有较好的耐黄变形。
实施例2-4与实施例6相比,当选用未改性的甲壳素,其制得的模杯并不具备较好的耐黄变性,说明普通的甲壳素加入海绵中,并不会提高其耐黄变性。
实施例2-4与实施例7相比,说明在加入纳米银后,可以提高海绵的耐黄变性。
实施例2-4与实施例8相比,说明在同时加入纳米银与改性甲壳素后,可以获得耐黄变性能较好的海绵。且综合实施例5-8来说,纳米银与改性甲壳素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模杯具有较好的耐黄变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面层(2)热压成型;
步骤二:面层(2)涂胶;
步骤三:填充,将面层(2)涂胶的一侧放置填充物,且填充物位于面料层(5)的立体位(01)与下杯围处(02),填充物对准后覆盖面料层(5);所述填充物包括碎料(3)与胶片(4),碎料(3)放置于立体位(01)处,胶片(4)放置于下杯围处(02);所述面料层(5)与面层(2)均为海绵制得,所述海绵为改性海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100份聚醚多元醇;
28-32份甲苯二异氰酸酯;
5-6份亚甲基二氯甲烷;
2-3份水;
0.2-0.5份胺催化剂;
1-2份硅油;
3-5份纳米银;
1-5份改性甲壳素;
所述改性甲壳素通过下述方法制得:
将重量份为5-10份的二氧化钛灼烧,灼烧温度为400-500℃,灼烧完成后进行冷却至室温,浸泡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水1:(50-100)的溶液中,浸泡12-24h,过滤烘干,制得改性二氧化钛;将改性二氧化钛与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 (4-胍基)-1-丁酯按照(20-60):1的比例干混,混合时间为1-3h,将干混后的混合物浸入月桂醇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3份的甲壳素,浸泡12-18h,分离,制得改性甲壳素;
步骤四:热压成型;
步骤五:冷压后脱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采用红光定位,以使碎料(3)与胶片(4)分别位于对应的立体位(01)与下杯围处(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热压时,热压温度为190-2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热压时,靠近面层(2)侧热压温度为198℃,靠近面料层(5)侧的热压温度为19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在冷压过程中,靠近面层(2)的冷压温度为190-195℃,靠近面料层(5)侧的冷压温度为15-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热压温度为190-2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使用喷胶的方式喷涂胶水至面层(2)。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塑性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2)、填充物与面料层(5),其中,填充物包括碎料(3)与胶片(4);碎料(3)与面层(2)的立体位(01)处连接,胶片(4)与面层(2)的下杯围处(02)连接,面料层(5)与面层(2)通过胶层连接。
CN202011463009.8A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Active CN112656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3009.8A CN112656051B (zh)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3009.8A CN112656051B (zh)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6051A CN112656051A (zh) 2021-04-16
CN112656051B true CN112656051B (zh) 2022-09-13

Family

ID=75405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3009.8A Active CN112656051B (zh)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605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18953Y (zh) * 2007-03-30 2008-02-13 潘世林 一种文胸
CN101972044A (zh) * 2010-11-12 2011-02-16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布杯文胸及其生产方法
CN204838031U (zh) * 2015-06-08 2015-12-09 半边天內衣(香港)有限公司 稳固型文胸模杯
CN105455206B (zh) * 2015-12-14 2017-08-25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弹性体的塑形模杯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40809A (zh) * 2016-06-29 2018-01-05 湖北锦顺海绵制品有限公司 女性内衣罩杯海绵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CN109757788B (zh) * 2019-01-28 2023-10-03 开放工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毒海绵文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6051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7775B2 (en) Bra pad construction
US7311583B2 (en) Breast pad construction for a garment
CN107373881B (zh) 一种覆膜成型的二次md鞋材及其生产工艺
CN104260366A (zh) 一种鞋中底的制作方法及鞋中底
CN112656051B (zh) 一种塑性模杯的制备方法及模杯
CN105482334B (zh) 一种用于仿真花的一次性手感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330169B1 (ko) 브래지어 등의 몰드컵 제조방법 및 그 몰드컵
CN105011401A (zh) 丝棉透气模杯及其制备工艺
US6986696B1 (en) Pads having a central summit for bras and the like
CN111714852A (zh) 一种人工合成羽毛球材料制作方法
CN209048368U (zh) 一种康复义乳
CN110720683B (zh) 丝棉透气模杯及其制备工艺
CN107854201A (zh) 一种轻质义乳及其制作方法
CN204742657U (zh) 一种丝棉透气模杯
CN113386378A (zh) 一种复合鞋底的一体成型工艺
CN107865716A (zh) 一种康复义乳及其制作方法
CN111588103A (zh) 一种自粘式硅胶文胸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72441A (zh) 一种用于文胸的泡棉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00664B (zh) 防静电吸尘的硅橡胶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WO2008066240A1 (en) Fabrication method for brassiere cup
CN105747292A (zh) 具有透气性、可洗性和耐黄变性的用于胸罩杯的柔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36965A (zh) 一种鞋及鞋的制作方法
IL177775A (en) Bra pad construction
CN113768211A (zh) 一种防凸点罩杯及其制造方法
CN114702815A (zh) 一种乳绵文胸罩杯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