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5058A -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5058A
CN112655058A CN201980057958.5A CN201980057958A CN112655058A CN 112655058 A CN112655058 A CN 112655058A CN 201980057958 A CN201980057958 A CN 201980057958A CN 112655058 A CN112655058 A CN 112655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ology
wire
coil
electrical contact
tub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79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5058B (zh
Inventor
A·伯格伦
G·萨穆埃尔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55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5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6Methods for pairing a vehicle and a charging station, e.g. establishing a one-to-one rel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a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2Circuits or methods for driving the primary coil, e.g.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9/00Variabl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21/00
    • H01F29/08Variabl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21/00 with core, coil, winding, or shield movable to offset variation of voltage or phase shift, e.g. induction regulators
    • H01F29/12Variabl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21/00 with core, coil, winding, or shield movable to offset variation of voltage or phase shift, e.g. induction regulators having movable coil, winding, or part thereof; having movable shi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3)的装置(20)。该装置包括壳体(21)和形成布置于壳体中的线圈(23)的导线(22)。线圈(23)具有第一拓扑(25a)。导线(22)能够重新布置,从而使得线圈被赋予第二拓扑(27a)而非第一拓扑。第一拓扑(25a)和第二拓扑(27a)不同于彼此。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发射器,以及一种用于为车辆充电的、包括这种装置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可通过感应线圈进行无线充电。通常,发射器的第一线圈布置于车辆下方的地板或地面上,接收器的第二线圈布置于车辆下侧。有很多不同的线圈拓扑可用于传输电力。除了有效传输电力外,通常优选小尺寸线圈和能够在发射器线圈和接收器线圈之间实现大定位公差的线圈。这反过来又使得线圈的制造和将线圈装配到壳体内变得相对复杂。
车辆充电站使用的线圈拓扑多种多样。这意味着车辆接收器线圈的卷绕样式并不总是与充电站发射器线圈的卷绕样式匹配。此外,车辆的离地间隙和接收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拓扑不匹配,很难实现有效率的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改进车辆的无线充电。
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实现,其中该装置包括壳体和形成布置于壳体中的线圈的导线,线圈具有第一拓扑,其中导线能够重新布置从而使得线圈被赋予第二拓扑而非第一拓扑,第一拓扑和第二拓扑不同于彼此。
本发明基于这一认识,即,通过这种装置,可选择发射器的线圈拓扑以匹配接收器的线圈拓扑,从而能够针对车辆的接收器的各种线圈拓扑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充电。不同于彼此的第一拓扑和第二拓扑,意味着线圈的卷绕样式和/或线圈水平(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对于第一拓扑和第二拓扑而言是不同的。当然,该装置可有不同于彼此的两个或更多个可选取的线圈拓扑。
根据该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拓扑具有以第一样式布置的多个线圈绕组,并且第二拓扑具有以不同于第一样式的第二样式布置的多个线圈绕组。由此,可将用于为车辆充电的发射器线圈的拓扑从具有第一标准样式的第一拓扑改变为具有第二标准样式的第二拓扑。因此,可选择发射器的线圈拓扑以匹配车辆接收器的线圈拓扑,以有效地充电。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拓扑具有布置于第一水平的多个线圈绕组,并且第二拓扑具有布置于不同于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的多个线圈绕组。由此,可选择发射器线圈水平以匹配待充电车辆的尺寸和离地间隙。因此,可选择发射器线圈和接收器线圈之间的距离,以有效地充电。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用于将导线从第一拓扑移动到第二拓扑以及从第二拓扑移动到第一拓扑的致动器。致动器能够由控制单元控制。利用致动器可以以合理方式移动导线,以提供各种拓扑。
例如,致动器可包括马达、由马达驱动的绕线轮和缠绕在绕线轮上并机械地连接至导线的非导电线,并且优选地,绕线轮上的线具有机械地连接至导线的第一端的第一端以及机械地连接至导线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其中当导线从第一拓扑移动到第二拓扑时,线的第一端被布置成卷绕至绕线轮上,而线的第二端则被布置成从绕线轮上解开卷绕,并且当导线从第二拓扑移动到第一拓扑时,线的第一端被布置成从绕线轮上解开卷绕,而线的第二端被布置成卷绕至绕线轮上。
致动器优选地被布置成用于沿导线的纵向移动导线。由此,可以沿着预定路径一步步地平滑地移动导线。致动器优选地被布置成用于将导线从第一拓扑拉到第二拓扑,以及将导线从第二拓扑拉到第一拓扑。由此,具有相对高的柔性的导线可以被移动穿过管道或类似物,而避免在管道的弯曲处被卡住的风险或者只有低风险。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第一管部分,第一管部分用于接收并容纳导线于其内,其中第一管部分具有纵向延伸段,所述纵向延伸段形成当导线被布置于第一管部分内时赋予导线第一拓扑的样式,和/或,该装置包括第二管部分,第二管部分用于接收并容纳导线于其内,其中第二管部分具有纵向延伸段,所述纵向延伸段形成当导线被布置于第二管部内时赋予导线第二拓扑的样式。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预定的拓扑。
致动器优选地被布置成用于将导线从第一管部分移动到第二管部分,以及从第二管部分移动到第一管部分。为了促进导线的移动,该装置可具有布置于管部分内的润滑剂,以减少导线和管部分之间的摩擦,和/或,该装置可具有布置于管部分内的滚轴,以减少导线和管部分之间的摩擦。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装置具有第一电触点和第二电触点,其中当线圈具有第一拓扑时,导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一电触点,并且导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二电触点,其中当线圈具有第二拓扑时,导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二电触点,并且导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一电触点。由此,由于线圈的两种不同拓扑只需要两个电触点,因此可以减少所需的连接器的数量和延伸在线圈和电源设备之间的导线的数量。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电触点具有开口,导线延伸穿过开口,其中导线能够沿两个相反方向相对于第二电触点移动。由此,可以确保在将导线从第一线圈拓扑移动到第二线圈拓扑之后,这一导线的端部定位于第二电触点处以与之连接,或反之亦然。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拓扑和第二拓扑中的至少一种被布置成用于无线电力传输以对另一装置充电或由另一装置充电,优选地,第一拓扑和第二拓扑都被布置成用于无线电力传输以对另一装置充电。第一拓扑可以是双D(DD)线圈拓扑,而第二拓扑可以是圆形方形(CS)线圈拓扑,或者,第一拓扑可以是圆形方形线圈拓扑,而第二拓扑可以是双D线圈拓扑。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发射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涉及一种用于为车辆充电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该发射器和该系统的优点基本上与针对上述装置所描述的优点相同。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有利特征在以下描述和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下文是作为示例引用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更详细描述。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充电站和车辆的示意图,
图2a是一种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2b和2c是图2中的该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的该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图2中的该装置的顶视图,
图5是图2中的该装置的底视图,
图6是图2中的该装置的底面朝上的透视图,以及
图7是沿图4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车辆1位于使用无线电力传输系统3的充电站2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3包括发射器4,其用于将电力传输到布置于车辆1中的接收器6。这种发射器可布置于地板5上或地板5中,也可布置于地面上或地面中。接收器6优选地布置于车辆1的下侧。为了通过电磁感应实现从初级线圈到次级线圈的电力传输,发射器4具有用于产生电磁场的初级线圈,并且接收器6具有用于与所产生的电磁场相互作用的次级线圈。到发射器4的电功率输入7可以从发射器4无线传输到接收器6,以实现来自接收器6的电功率输出8。以箭头11示意性示出能量的无线传输。
在所示的示例中,发射器4由电连接至发射器4的电源9供电。电源及其电源插座可布置于任何合适的位置,例如电源可布置于墙上。接收器6可连接至用于存储和/或消耗所传输的能量的任何装置。在所示的示例中,接收器6电连接至布置于车辆1上的电池10,用于对电池10进行充电。
在开始对车辆1充电之前,车辆被定位以将发射器4和接收器6相对于彼此进行布置,从而使得能量可以从发射器4传输到接收器6。为了优化充电,将发射器4和接收器6沿垂直方向适当地布置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该距离应在预定的距离间隔内。此外,发射器4和接收器6应适当地相对于彼此对准,从而使得当沿垂直方向看时发射器和接收器在预定的限度内彼此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被应用于提供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发射器和/或接收器。例如,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装置可用作待布置于充电站的发射器的组件。应当强调的是,当该装置被用于发射器(或接收器)时,完整的发射器(或接收器)还可包括其他组件,例如电路和电组件。此外,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被限制于汽车应用。该装置可用于任何车辆或机器的应用中,例如用于对汽车、公共汽车、卡车、工业卡车和自动引导车辆、施工设备和作业机器、以及火车的充电。
图2a示出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20。该装置包括壳体21和形成布置于壳体21中的线圈23的导线22。图2a是部分剖切透视图,其中已移除装置的一部分以便示出线圈22。另外参见图2b中的放大部分。此外,壳体21还被描绘为透明的,以便示出布置于壳体21内的部件。
如图2a和2b所示,装置20可包括第一管部分24,其用于接收并容纳导线22于其内。仅出于图示目的,第一管部分24为白色。线圈23包括由导线22形成的多个线圈绕组。线圈23具有第一拓扑25a,该第一拓扑25a对应于第一管部分24的拓扑25b。第一管部分24具有纵向延伸段,纵向延伸段形成当导线22布置于第一管部分24内时赋予导线22第一拓扑25a的样式。因此,第一管部分24形成的样式与线圈23的卷绕样式相对应。第一管部分24可具有与用于为车辆充电的线圈的拓扑相对应的样式,诸如DD线圈拓扑。
此外,装置20可包括第二管部分26,第二管部分26用于接收并容纳导线22于其内。在图2c的放大部分中示出了,当布置于第二管部分26而非第一管部分中时的导线22。仅出于图示目的,第二管部分26为灰色。
导线22能够重新布置,从而使得线圈23被赋予第二拓扑27a而非第一拓扑。第一拓扑25a和第二拓扑27a不同于彼此。能够重新布置意味着可以以用于改变线圈拓扑的预定方式将导线2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换句话说,该装置具有可通过同一导线来实现的至少两种可选取的线圈拓扑。
第二拓扑27a对应于第二管部分26的拓扑27b。第二管部分26具有纵向延伸段,该纵向延伸段形成当导线22布置于第二管部分26内时赋予导线22第二拓扑27a的样式。因此,第二管部分26形成的样式与线圈23的卷绕样式相对应。第二管部分26可具有与用于为车辆充电的线圈的拓扑相对应的样式,诸如CS线圈拓扑。
尽管本文所示的第一管部分和第二管部分各自形成具有与导线长度相对应的长度的连续的管部分,但是这种管部分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分开的部分,其形成提供所需样式的间断的管部分。例如,为了移动导线并实现赋予所需拓扑的管部分的样式,管部分的部件布置于弯曲处可能就足够了。
因此,第一拓扑可具有以第一样式布置的多个线圈绕组,并且第二拓扑可具有以不同于第一样式的第二样式布置的多个线圈绕组。因此,可通过改变线圈23的卷绕样式的配置来改变线圈拓扑。第一拓扑可具有双D(DD)卷绕样式的构造,也称为双D(DD)线圈拓扑,而第二拓扑可具有圆形方形(CS)卷绕样式的构造,也称为圆形方形(CS)线圈拓扑。这种线圈拓扑适用于为车辆充电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中。
通过提供各种卷绕样式,可选择与另一装置的相应线圈的卷绕样式的构造匹配的卷绕样式的构造。例如,可选择用于为车辆充电的发射器线圈的卷绕样式以匹配车辆的接收器线圈的卷绕样式,以实现有效的充电。
第一拓扑还可具有布置于第一水平的多个线圈绕组,并且第二拓扑可具有布置于不同于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的多个线圈绕组。因此,可通过改变卷绕样式的高度来改变线圈拓扑。这意味着在与线圈23的主延伸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在处于第一水平的线圈位置和处于第二水平的线圈位置之间存在距离。图2a中示出了笛卡尔坐标系,其中线圈23的主延伸平面与XY平面平行,并且因此第一水平和第二水平对应于沿Z轴的不同位置。换句话说,在垂直于线圈23的主延伸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水平和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二水平和基准点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基准点可以是该装置的固定点或表面,例如壳体21的一点或表面。
通过为线圈提供各种水平,可以改变线圈相对于另一装置的相应线圈的位置。例如,用于为车辆充电的发射器线圈相对于充电站的地板/地面的位置可被改变并适应于车辆的接收器线圈的位置,以实现有效的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图2a,该装置被布置成使得Z轴与垂直方向平行,并且线圈能够重新布置从而能够选择各种水平。
基于能够感测的接收器线圈的拓扑类型能够自动选择第一拓扑或第二拓扑,或者,可由操作员通过按下按钮来选择第一拓扑或第二拓扑。
除DD线圈拓扑和CS线圈拓扑之外的其他拓扑当然是可能的,并且导线22能够重新布置以实现两种以上的不同拓扑。事实上,导线可被布置成能够重新布置从而使得可选择导线的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卷绕样式和/或导线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水平。
尽管在图2a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管部分24被布置成赋予导线DD线圈拓扑(25a)的样式,并且第二管部分26被布置成赋予导线CS线圈拓扑(27a)的样式,也可使用具有其他样式的管部分,以实现其他线圈拓扑。
为了促进导线在不同拓扑之间的移动,可在管部分内布置润滑剂以减少导线和管部分之间的摩擦。此外,可在管部分内部布置一个或多个滚轴,优选地在管部分的弯曲处布置滚轴,以减少导线和管部分之间的摩擦。
图3以分解图示出了装置20的示例性实施例。壳体21包括彼此分离的顶盖30和底盖31。顶盖30和底盖31可被机械地彼此连接以形成壳体21。在顶盖30和底盖31之间示出了待布置于壳体21内的部件。分别用于提供第一拓扑和第二拓扑的第一管部分24和第二管部分26,被布置成分别在彼此之上。第一管部分24和第二管部分26优选地由非导电材料制成,诸如塑料或类似的材料。
在图3中未示出形成线圈23的导线22,但如上所述地,导线22应当布置在第一管部分24或第二管部分26内。尽管可使用其他类型的导线,但是导线优选地是独立绝缘的铜线的许多小股线的总和,例如所谓的Litz线。
此外,铁氧体板32布置于第一管部分24和第二管部分26的下方。铁氧体板的数量可变,这种铁氧体板可依次被划分成多个子铁氧体板和/或被设计成不同形状。这种铁氧体板的功能和设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进一步描述。
在底盖31和铁氧体板32之间布置背板33。背板33是例如由铝制成的绝缘板。
此外,装置20适当地包括致动器34,致动器34用于将导线22从第一拓扑移动到第二拓扑,以及从第二拓扑移动到第一拓扑。致动器34被布置成用于沿导线22的纵向移动导线22。这意味着可在沿着管部分的构造的同时,将布置于管部分内部的导线22推动或优选地拉动穿过管部分。最后,装置20包括用于连接输入电源电缆和输出电缆的电触点35、36,以便将外部电源连接至导线22。致动器可包括马达37、由马达37驱动的绕线轮38和缠绕在绕线轮38上并机械地连接至导线22的非导电线39。非导电线还在图2b和2c中示出。下文将参考图5进一步描述致动器34。
图4示出了其中已移除顶盖的装置20的顶视图。第一管部分24被布置成赋予导线DD线圈拓扑的样式,并且第二管部分26被布置成赋予导线CS线圈拓扑的样式。在壳体21的中心部分40中,第一管部分24布置于第二管部分26的上方,并且在壳体21的外部部分41中,第一管部分24和第二管部分26基本上布置于同一平面中,并且第一管部分24的卷绕和第二管部分的卷绕在这一平面中彼此交替。
第一管部分24的第一端42和第二管部分26的第一端43机械地连接至彼此以形成连续的管部分。第一管部分24的第二端44和第二管部分26的第二端45穿过铁氧体板32和背板33延伸到布置于背板33和底盖31之间的第一连接单元。
图5示出了已移除底盖的装置20的底视图。第一管部分24的第二端44从背板33的通孔51延伸到第一连接单元50。第二管部分26的第二端45从背板33的通孔52延伸到第一连接单元50。第一连接单元50提供第一电触点35,导线22的第一端或导线22的第二端可连接至第一电触点35。当导线22布置于第一管部分24中时,导线22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触点35,而当导线22布置于第二管部26中时,导线2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电触点35。第一电触点35转而通过输入电源电缆53连接至电源。
装置20还包括提供第二电触点36的第二连接单元54,导线22的第一端或导线22的第二端可连接至第二电触点36。第二连接单元54可布置于第一管部分24和第二管部分26之间的连接点70处,以通过第二电触点36接触导线22。见图4所示。第二连接单元54可从管部分延伸,例如靠近第一管部分24和第二管部分26的连接点70,并穿过铁氧体板32和背板33到背板33和壳体21的底盖31之间的位置。这里,以与第一电触点35连接至输入电源电缆53类似的方式,第二电触点36可连接至输出电缆55。见图3和图4,其中示出了在连接点70处的第二电触点36。
当导线22布置于第一管部分24中时,导线2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电触点36,而当导线22布置于第二管部分26中时,导线22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电触点36。
图7是沿图4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横截面图。第二电触点36可具有开口80,导线22延伸穿过该开口80,使得导线22能够沿两个相反的方向81、82相对于第二电触点36移动。因此,当导线22从第一拓扑移动到第二拓扑时,导线22从导线22的第二端63连接至第二电触点36的位置穿过第二电触点36的开口80移动到导线22的第一端61(图7未示出)连接至第二电触点36的位置,且反之亦然。导线22在第一端61和第二端63处可具有装置83,该装置83用于防止导线22在第一端或第二端到达第二电触点36时沿相同方向进一步移动。例如,这种装置83可以是布置于导线22上的部分84,该部分84具有比开口80更大的尺寸,以防止该部分84穿过开口80。
因此,优选地,当线圈23具有第一拓扑时,导线22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一电触点35,并且导线22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二电触点36,当线圈23具有第二拓扑时,导线22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二电触点36,并且导线22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一电触点35。优选地,布置于导线端部处的部分84被用于分别接触第二电触点36和第一电触点35。
图5和图6示出了布置于壳体21的背板33和底盖31之间的致动器34的示例。图6是底侧朝上示出的该装置20的透视图。因此,在图5和图6中示出的装置20相对于图2和图4中所示的装置上下翻转。壳体21的底盖31在图6中被部分地剖切,并在图5中被移除,以便描绘致动器34。
如图3所示,致动器34包括马达37、由马达37驱动的绕线轮38和卷绕在绕线轮38上的非导电线39。马达37可布置于背板33内,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适当方式附接。线39和导线22以机械方式连接至彼此。马达37可以是驱动绕线轮38的电动步进马达。马达37可由控制单元控制。如上所述,导线22布置于管部分内,致动器34被布置成用于将导线22从第一管部分24移动到第二管部分26,且反之亦然。致动器34被布置成通过驱动绕线轮38沿导线22的纵向拉动导线22。当绕线轮38转动时,线39将缠绕在绕线轮38上并拉动导线22。这意味着可以在沿着管部分的构造的同时,将导线22一步一步拉动穿过管部分。
在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绕线轮38上的线39具有机械地连接至导线22的第一端61的第一端60和机械地连接至导线22的第二端的第二端62。由于示出了其中导线的第二端被连接至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电触点的第一拓扑,因此此处未示出导线的第二端。
线39的第一端60可适当地移动穿过第一连接单元50的第一开口64,并且线39的第二端62可适当地移动穿过第一连接单元50的第二开口65。当导线22从第二拓扑移动到第一拓扑时,线的第一端60被布置成卷绕至绕线轮38上,并且线的第二端62被布置成从绕线轮38解开卷绕。此外,当导线22从第一拓扑移动到第二拓扑时,线的第一端60被布置成从绕线轮38解开卷绕,并且线的第二端62被布置成卷绕至绕线轮38上。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管部分24和第二管部分26各自具有在背板33和底盖31之间的空间中延伸的部分66、67。背板33构成挡板,布置于第一管部分和第二管部分的这些部分66、67中的导线22被背板33屏蔽。因此,由挡板33屏蔽的导线22的长度随着导线22的移动或重新布置可变。这些屏蔽的导线部分不会贡献被用于充电的磁场。
这可被利用以针对同一导线长度允许用于不同拓扑的不同有效导线长度。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拓扑(DD线圈拓扑)需要比第二拓扑(CS线圈拓扑)稍长的导线长度。换句话说,由于第一拓扑和第二拓扑所需的导线长度不同,导线22的一部分可构成对于第一线圈拓扑和第二线圈拓扑之一而言的导线的多余部分。该导线部分可以用由该挡板屏蔽。当使用较短的CS线圈拓扑时,多余的导线22可布置于第二管部分26的被屏蔽的该部分67中。由于这一原因,在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于背板33的被屏蔽侧的第二管部分26的该部分67比布置于背板33的屏蔽侧的第一管部分24的该部分66更长。
除了将导线22从一种拓扑移动到另一种拓扑之外,致动器34还可用于微调导线的位置以优化电力传输。导线的这种调整可包括对导线的位置和/或导线22的有效长度(非屏蔽长度)的调整。
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如上所述及如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3)的装置(20),所述装置包括壳体(21)和形成布置于所述壳体中的线圈(23)的导线(22),所述线圈(23)具有第一拓扑(25a),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22)能够重新布置,从而使得所述线圈(23)被赋予第二拓扑(27a)而非第一拓扑,第一拓扑(25a)和第二拓扑(27a)不同于彼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拓扑(25a)具有以第一样式布置的多个线圈绕组,并且第二拓扑(27a)具有以不同于所述第一样式的第二样式布置的多个线圈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拓扑具有布置于第一水平的多个线圈绕组,并且第二拓扑具有布置于不同于所述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的多个线圈绕组。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致动器(34),所述致动器(34)用于将所述导线(22)从第一拓扑(25a)移动到第二拓扑(27a),以及从第二拓扑移动到第一拓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34)被布置成用于沿所述导线的纵向移动所述导线(22)。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34)包括马达(37)、由所述马达驱动的绕线轮(38)和缠绕在所述绕线轮(38)上并机械地连接至所述导线(22)的非导电线(39)。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20)包括第一管部分(24),所述第一管部分(24)用于接收并容纳所述导线(22)于其内,所述第一管部分(24)具有纵向延伸段,所述纵向延伸段形成当所述导线被布置于所述第一管部分(24)内时赋予所述导线第一拓扑(25a)的样式。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22)包括第二管部分(26),所述第二管部分(26)用于在接收并容纳所述导线(22)于其内,所述第二管部分(26)具有纵向延伸段,所述纵向延伸段形成当所述导线被布置于第二管部分(26)内时赋予所述导线第二拓扑(27a)的样式。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20)具有挡板(33),被所述挡板(33)屏蔽的所述导线(22)的长度随着所述导线(22)的移动可变。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20)具有第一电触点(35)和第二电触点(36),当所述线圈具有第一拓扑(25a)时,所述导线(22)的第一端(61)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触点(35),并且所述导线(22)的第二端(63)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触点(36),当所述线圈具有第二拓扑(27a)时,所述导线(22)的第一端(61)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触点(36),并且所述导线(22)的第二端(63)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触点(3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触点(36)具有开口(80),所述导线(22)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导线(22)能够沿两个相反方向(81、82)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触点(36)移动。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拓扑(25a)和第二拓扑(27a)中的至少一种被布置成用于无线电力传输以对另一装置充电或由另一装置充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拓扑(25a)和第二拓扑(27a)被布置成用于无线电力传输以对另一装置充电或由另一装置充电,第一拓扑(25a)是双D(DD)线圈拓扑,而第二拓扑(27a)是圆形方形(CS)线圈拓扑,或者,第一拓扑是圆形方形线圈拓扑,而第二拓扑是双D线圈拓扑。
14.一种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3)的发射器(4),其中,所述发射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0)。
15.一种用于为车辆(1)充电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3),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0)。
CN201980057958.5A 2018-09-12 2019-08-30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 Active CN1126550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94133.7A EP3623205B1 (en) 2018-09-12 2018-09-12 A device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EP18194133.7 2018-09-12
PCT/CN2019/103603 WO2020052448A1 (en) 2018-09-12 2019-08-30 A device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5058A true CN112655058A (zh) 2021-04-13
CN112655058B CN112655058B (zh) 2024-03-26

Family

ID=63579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7958.5A Active CN112655058B (zh) 2018-09-12 2019-08-30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9222B2 (zh)
EP (1) EP3623205B1 (zh)
CN (1) CN112655058B (zh)
WO (1) WO2020052448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669A (zh) * 2002-05-13 2005-08-10 斯普莱希鲍尔有限公司 无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方法
JP2012182258A (ja) * 2011-02-28 2012-09-2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温度センサ付き非接触給電装置
US20120248883A1 (en) * 2011-03-30 2012-10-04 Konanur Anand S Reconfigurable coil techniques
CN103248092A (zh) * 2013-05-02 2013-08-14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一种可调节的无线充电线圈及其使用方法
CN103337914A (zh) * 2013-05-28 2013-10-0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负载的可变拓扑无线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186646A (zh) * 2015-10-12 2015-12-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动态无线充电的装置及其参数获取方法
CN105981254A (zh) * 2013-12-17 2016-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感应电力传送的线圈拓扑
CN106208420A (zh) * 2016-09-14 2016-12-07 东南大学 一种接收功率低波动电动汽车分段动态无线供电系统
WO2017033859A1 (ja) * 2015-08-25 2017-03-02 株式会社Ihi コイル装置及びコイルシステム
CN107005095A (zh) * 2014-12-23 2017-08-01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的低发射线圈拓扑
WO2017209968A1 (en) * 2016-06-02 2017-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r and assemblabl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device
WO2018043590A1 (ja) * 2016-09-02 2018-03-08 株式会社Ihi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保持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23500U (zh) * 2012-11-27 2013-05-08 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引导系统
WO2017027326A1 (en) * 2015-08-07 2017-02-16 Nucurrent, Inc. Single layer multi mode antenna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ing magnetic field coupling
US10636563B2 (en) * 2015-08-07 2020-04-28 Nucurrent,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ingle structure multi mode antenna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ing magnetic field coupling
CN106314187B (zh) * 2016-09-14 2018-11-06 东南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短分段动态无线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669A (zh) * 2002-05-13 2005-08-10 斯普莱希鲍尔有限公司 无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方法
JP2012182258A (ja) * 2011-02-28 2012-09-2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温度センサ付き非接触給電装置
US20120248883A1 (en) * 2011-03-30 2012-10-04 Konanur Anand S Reconfigurable coil techniques
CN103248092A (zh) * 2013-05-02 2013-08-14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一种可调节的无线充电线圈及其使用方法
CN103337914A (zh) * 2013-05-28 2013-10-0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负载的可变拓扑无线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981254A (zh) * 2013-12-17 2016-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感应电力传送的线圈拓扑
CN107005095A (zh) * 2014-12-23 2017-08-01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的低发射线圈拓扑
WO2017033859A1 (ja) * 2015-08-25 2017-03-02 株式会社Ihi コイル装置及びコイルシステム
CN105186646A (zh) * 2015-10-12 2015-12-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动态无线充电的装置及其参数获取方法
WO2017209968A1 (en) * 2016-06-02 2017-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r and assemblabl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device
WO2018043590A1 (ja) * 2016-09-02 2018-03-08 株式会社Ihi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保持部材
CN106208420A (zh) * 2016-09-14 2016-12-07 东南大学 一种接收功率低波动电动汽车分段动态无线供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94283A1 (en) 2021-06-24
CN112655058B (zh) 2024-03-26
US11909222B2 (en) 2024-02-20
EP3623205A1 (en) 2020-03-18
EP3623205B1 (en) 2022-01-19
WO2020052448A1 (en) 2020-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4941B (zh)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
JP5747446B2 (ja) 給電部付無線送電用コイル及び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CN110999027B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
JP5592242B2 (ja) 受電装置、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0308124B2 (en)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140375260A1 (en) Inductiv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JPWO2013099221A1 (ja) 非接触充電装置
CN105790445B (zh) 无线传输装置与使用该装置之机械手臂
CN103797721A (zh) 供电系统和连接器
US20220203856A1 (en) Device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charging vechile
EP2743944A1 (en) Contactless connector
CN112655058B (zh)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装置
EP3701618A1 (en) Appliance for induction recharging of high-efficiency electric vehicles
CN110417128A (zh) 连接器和供电系统
CN211918435U (zh) 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JP6275470B2 (ja) 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JP6968391B1 (ja) 非接触給電用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5219151B2 (ja) トランス
KR102100604B1 (ko) 코일 유닛의 접속 구조
JP2023016405A (ja) コイル
WO2019059084A1 (ja) 無人移動体
WO2019059080A1 (ja) 無人移動体
JP2019075852A (ja) 送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9030077A (ja) 非接触通電装置
CN103260938A (zh) 用于感应式地传输电能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