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8435U - 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8435U
CN211918435U CN202020336698.5U CN202020336698U CN211918435U CN 211918435 U CN211918435 U CN 211918435U CN 202020336698 U CN202020336698 U CN 202020336698U CN 211918435 U CN211918435 U CN 211918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eat body
wireless
coi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66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锦敏
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rtz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rtz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rtz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rtz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366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8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8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8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该移动座椅包括:安装在导轨上沿导轨延伸方向滑动的座椅本体;设置在座椅本体上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连接电源的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设置在无线电能接收装置或座椅本体上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且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与电动座椅控制系统连接的;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座椅本体上设置随座椅本体滑动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接收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发射的通信信号,实现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保证电动座椅控制系统与汽车中控系统的通信不会中断,且可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体型不同,在驾驶汽车和乘坐汽车时,需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调节座椅位置,最原始的调节方式采用机械调节,机械调节容易卡死,且费力。
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现在市场上有许多汽车座椅采用电气调节,并采用通信线缆连接控制,这样可以实现在通过汽车仪表台上的按钮、汽车中控触摸屏等实现座椅的前后位置、上下高度、靠背角度等的控制,包括对带电动按摩功能的各种运行模式的远程设计以及采集汽车电动座椅的状态在汽车中控屏幕上显示。
但是,由于座椅的位置是可以调节的,需要对通信线缆长度保留足够的余量,这样,在座椅调节到不同的位置的过程中,通信线缆需要远程拖拽,会导致通信线缆弯折,经过反复弯折,可能会导致通信线缆折断,从而导致通信中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移动座椅,旨在解决滑动的座椅因通信线缆折断而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座椅,包括:
可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沿导轨延伸方向滑动的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内设置有电动座椅控制系统;
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上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包括感应交变电磁场的接收线圈;
连接电源的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包括发射交变电磁场的发射线圈;
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或所述座椅本体上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与所述电动座椅控制系统连接的;
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随所述座椅本体滑动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之间保持无线通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均为红外通信收发模块,且两者之间相对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线圈沿所述座椅本体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端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还包括沿所述座椅本体滑动方向延伸的线圈保持器。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连接的储电装置;
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设置在充电位置,所述座椅本体移动到充电位置时,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相对设置,感应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的交变电磁场。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储电装置无电时驱动所述座椅本体回到充电位置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检测所述储电装置电量状态的控制器;
驱动所述座椅本体移动的驱动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的底部,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下方,且与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具有间隙。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还包括连接电源的发射控制盒,且所述发射控制盒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还包括连接用电设备的接收控制盒,且所述接收控制盒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上还设置有磁芯,所述接收线圈缠绕在所述磁芯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的如上述的移动座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座椅本体上设置随座椅本体滑动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接收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发射的通信信号,实现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保证电动座椅控制系统与汽车中控系统的通信不会中断,且可靠、稳定;再在座椅本体上设置随座椅本体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并通过无线发射装置将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转换成交变电磁场后,由发射线圈发射,使接收线圈感应交变电磁场,无线接收装置通过电磁耦合形式,将空间中的交变电磁场转化为电能,以磁场传送能量,传输电能,使电能由无线电能发射装置传送给无线电能接收装置,使电能由无线电能发射装置传送给随座椅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实现无接触式的电能传递,为电动座椅控制系统、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及移动座椅上的用电设备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爆炸图;
图3是图2提供的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关系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之间的关系图。
图中,10、座椅本体;11、第一滑块;20、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1、接收线圈;22、磁芯;23、连接件;24、接收控制盒;30、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1、发射线圈;32、线圈s保持器;33、外壳;34、发射控制盒;40、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60、储电装置;70、第一导轨;80、第二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座椅,包括可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沿导轨延伸方向滑动的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内设置有电动座椅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上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包括感应交变电磁场的接收线圈;连接电源的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包括发射交变电磁场的发射线圈;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或所述座椅本体上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与所述电动座椅控制系统连接的;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座椅本体上设置随座椅本体滑动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接收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发射的通信信号,实现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保证电动座椅控制系统与汽车中控系统的通信不会中断,且可靠、稳定;再在座椅本体上设置随座椅本体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并通过无线发射装置将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转换成交变电磁场后,由发射线圈发射,使接收线圈感应交变电磁场,无线接收装置通过电磁耦合形式,将空间中的交变电磁场转化为电能,以磁场传送能量,传输电能,使电能由无线电能发射装置传送给随座椅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实现无接触式的电能传递,为电动座椅控制系统、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及移动座椅上的用电设备供电。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座椅,一种移动座椅,包括:可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沿导轨延伸方向滑动的座椅本体10,所述座椅本体10内设置有电动座椅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10上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包括感应交变电磁场的接收线圈21;连接电源的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包括发射交变电磁场的发射线圈31;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或所述座椅本体10上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与所述电动座椅控制系统连接的;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座椅本体10上设置随座椅本体10滑动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接收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发射的通信信号,实现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保证电动座椅控制系统与汽车中控系统的通信不会中断,且可靠、稳定;再在座椅本体10上设置随座椅本体10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并通过无线发射装置30将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转换成交变电磁场后,由发射线圈31发射,使接收线圈21感应交变电磁场,无线接收装置20通过电磁耦合形式,将空间中的交变电磁场转化为电能,以磁场传送能量,传输电能,使电能由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传送给随座椅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实现无接触式的电能传递,为电动座椅控制系统、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及移动座椅上的用电设备供电。
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和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可选用红外通信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随所述座椅本体滑动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之间保持无线通信。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或所述座椅本体10上,随座椅本体10一起移动,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固定安装在汽车内,与汽车中控系统连接,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的具体位置不限,只需要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与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可互相无线通信即可,例如,将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与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相对设置。
座椅本体10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第一滑块11,可使座椅本体10在安装在导轨上滑动。
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用于连接电源,并将电源提供的电能转换成交变电磁场;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通过电磁耦合形式,将空间中的交变磁场转化为电能,给用电设备和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与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工作的技术原理是:采用电磁耦合技术,通过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和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进行非接触式电能传输,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将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转换成交变电磁场,并由无线发射装置30的发射线圈31发射,使所述接收线圈21感应交变电磁场,无线接收装置20通过电磁耦合形式,将空间中的交变电磁场转化为电能,使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线圈31包括多个绕组。发射线圈31和发射线圈31均包括多个堆叠的绕组,多个绕组堆叠后,截面可呈I字形、圆形、方形等,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多个绕组可提高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交变电磁场强度,当需要传输较大的电能时,可根据需要增加绕组数量。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31沿所述座椅本体10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的端部。
发射线圈31安装在与导轨相对应的位置,发射线圈31沿所述座椅本体10滑动方向延伸,具有一定的长度,使接收线圈21随座椅本体10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发射线圈31发射的交变电磁场均能覆盖到所述接收线圈21,进而使所述接收线圈21在移动的过程中均可感应交变电磁场。发射线圈31沿所述座椅本体10滑动方向延伸的长度,由座椅本体10带动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从一端极限位置滑动到另一端极限位置的距离决定,从而使所述座椅本体10在导轨上滑动时,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均可感应所述发射线圈31发射的交变电磁场。更进一步地,发射线圈31沿所述座椅本体10滑动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座椅本体10从一端极限位置滑动到另一端极限位置时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滑动的最大距离。
座椅本体10滑动过程中,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电源及用电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更无导电接点之间的滑动摩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导电接点之间的滑动摩擦产生电火花,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座椅本体10上设置随座椅本体10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并通过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将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转换成交变电磁场后,由沿所述座椅本体10滑动方向延伸的发射线圈31发射,使所述接收线圈21在移动的过程中均可感应交变电磁场,拾取磁能,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通过电磁耦合形式,将空间中的交变电磁场的磁能转化为电能,以磁场传送能量,传输电能,使电能由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传送给随座椅本体10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实现无接触式的电能传递,为座椅本体10上的用电设备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源。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还包括沿所述座椅本体10滑动方向延伸的线圈保持器32。
与发射线圈31同理,线圈保持器32也具有一定的长度,且沿所述座椅本体10滑动方向延伸,线圈保持器32沿所述座椅本体10滑动方向延伸的长度,由座椅本体10带动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从一端极限位置滑动到另一端极限位置的距离决定,从而使所述座椅本体10在导轨滑动时,在所述接收线圈21移动的范围内,所述发射线圈31发射的交变电磁场均能覆盖到,进而使所述接收线圈21在移动的过程中均可感应交变电磁场,拾取磁能。更进一步地,线圈保持器32沿所述座椅本体10滑动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座椅本体10从一端极限位置滑动到另一端极限位置时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滑动的最大距离。总之,线圈保持器32的总长度与发射线圈31相近似。
设置线圈保持器32,有利于在制作发射线圈31时,使发射线圈31按要求的形状成型,并使发射线圈31保持该形状。
具体地,线圈保持器32为用于包裹所述发射线圈31的套筒或用于缠绕所述发射线圈31的骨架。当线圈保持器32为套筒时,发射线圈31可由套筒包裹住发射线圈31,并能保护发射线圈31,防止发射线圈31被外力破坏。当线圈保持器32为骨架时,发射线圈31可缠绕在骨架上,能更好的保持发射线圈31的形状。
更进一步地,线圈保持器32设置在导轨侧边,有利于节约空间,利用导轨侧边空余的空间,使线圈保持器32及发射线圈31不需要单独占用放置空间。当然,不考虑上述有益效果的情况下,线圈保持器32也可以设置在座椅本体10的上方或其它位置。
更进一步地,线圈保持器32外部还设置有外壳33,发射线圈31和接收线圈21均设置在外壳33内,用于保护线圈保持器32、接收线圈21及发射线圈31免受外力破坏。
更进一步地,该外壳33为封闭壳体,用于屏蔽无线充电带来的电磁辐射,以保证其他车内设备的正常工作及乘员的安全。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外壳33,绘图时隐藏了一块板,以便可以看到内部的线圈保持器32及发射线圈31。
实施例四
如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移动座椅还包括与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连接的储电装置60;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设置在充电位置,所述座椅本体10移动到充电位置时,所述接收线圈21与所述发射线圈31相对设置,感应所述发射线圈31发射的交变电磁场。储电装置60可以是蓄电池或蓄电池组,用于存储电能及为用电设备供电。该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和储电装置60安装在座椅本体10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充电位置,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位置,发射线圈31安装后,所述接收线圈21可感应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的交变电磁场。具体的,该发射线圈31放置的位置为充电位置,移动座椅在充电位置时,接收线圈21与发射线圈31相对设置,当无线发射装置30通电时,所述接收线圈21可感应所述发射线圈发射31的交变电磁场,拾取磁能。充电位置一般选择在移动座椅放置时间较长的位置或经常放置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座椅本体10上设置随座椅本体10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及储电装置60,并通过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将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转换成交变电磁场,并由发射线圈31发射,使所述接收线圈21感应交变电磁场,无线接收装置20通过电磁耦合形式,将空间中的交变电磁场转化为电能,使在座椅本体10移动到充电位置时,以磁场传送能量,传输电能,使电能由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传送给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并存储在储电装置60内,储电装置60再为座椅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无接触式的电能传递,并为座椅上的用电设备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源。
实施例五
如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该移动座椅还包括在所述储电装置60无电时驱动所述座椅本体10回到充电位置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检测所述储电装置60电量状态的控制器;驱动所述座椅本体10移动的驱动组件。
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驱动丝杆转动的电机及与丝杆螺接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安装在座椅本体10上,当电机工作时,驱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座椅本体10移动。控制器内设置有MCU,当监测到储电装置60内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开启电机,使座椅本体10移动到充电位置,进而使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移动到充电位置给储电装置60充电。MCU的软件程序输入,可以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常规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贯常的调整,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监测所述座椅本体10是否在充电位置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传感器安装在充电位置附近,当控制器监测到储电装置60内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开启电机,使座椅本体10移动充电位置,此时,传感器监测到座椅本体10回到了充电位置,发送一个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关闭电机,使座椅本体10保持在充电位置,给储电装置60充电。传感器可选用红外传感器等。
实施例六
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10的底部,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10下方,且与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具有间隙,使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的发射线圈31与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的接收线圈21之间的距离较近,有利于接收线圈21感应发射线圈31发射的交变电磁场,拾取磁能。
实施例七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还包括连接电源的发射控制盒34,且所述发射控制盒34与所述发射线圈31连接。
该发射控制盒34包括:DCDC变换电路、DC-AC逆变电路、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及高频谐振振荡电路。其中,该高频谐振振荡电路为谐振部分,与发射线圈相连;发射控制盒与发射线圈共同用于将电能(如交流电)转化为交变电磁场能量。其中DCDC变换电路和DC-AC逆变电路用于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调制到所需频率的交变电压,该频率可根据系统需求调节;高频谐振振荡电路可采用LCC拓扑或其他谐振拓扑(如SS、PS、SP、PP等),用于将输入的高频交变电压信号转化为高频交变电流信号,并通过谐振放大此信号;发射线圈与高频谐振电路共同放大高频交变电流,产生所需频率与强度的交变电磁场,并将目标频率的交变电磁场发射至无线接收装置20;无线接收装置20通过电磁耦合形式,将空间中的交变电磁场转化为电能输出给负载。
如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上还设置有磁芯22,所述接收线圈21缠绕在所述磁芯22上。将磁芯22设置在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上,可使磁芯22随着座椅本体10移动,进而使接收线圈21在移动过程中均可感应发射线圈31发射的交变电磁场。
更进一步地,所述磁芯22呈E字型或U字型或平板型等,且穿过所述发射线圈31。磁芯22设置成E字型或U字型或平板型等,便于在所述磁芯22上缠绕接收线圈21。
更进一步地,该磁芯22可能通过连接件23与座椅本体10连接,连接件23可使磁芯22放置位置更灵活,连接件23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接收线圈21与座椅本体10间的相对位置调整确定。
如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还包括连接用电设备或储电装置60的接收控制盒24,且所述接收控制盒24与所述接收线圈21连接。
接收控制盒24包括:与接收线圈21相连的能量拾取器以及与该能量拾取器相连的整流稳压模块。
其中,该接收线圈用于拾取无线发射装置30发射的磁能,并将该磁能送入该能量拾取器。该能量拾取器用于将磁能转换为电能(交流电)并将该电能送入整流稳压模块,该整流稳压模块用于将电能(交流电)转换为特定的直流电,并将该直流电输出至用电设备。
实施例八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70和第二导轨80;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70和所述第二导轨80上的如上述的移动座椅。
座椅本体10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第一滑块11,通过第一滑块11与第一导轨70和第二导轨80的配合,可使座椅本体10在第一导轨70和第二导轨80上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保持器32设置在第一导轨70和第二导轨80之间,或贴设在第一导轨70或第二导轨80旁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座椅本体10上设置随座椅本体10滑动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接收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50发射的通信信号,实现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保证电动座椅控制系统与汽车中控系统的通信不会中断,且可靠、稳定;再在座椅本体10上设置随座椅本体10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并通过无线发射装置30将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转换成交变电磁场后,由发射线圈31发射,使接收线圈21感应交变电磁场,无线接收装置20通过电磁耦合形式,将空间中的交变电磁场转化为电能,以磁场传送能量,传输电能,使电能由无线电能发射装置30传送给随座椅滑动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20,为座椅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源,实现无接触式的电能传递,为电动座椅控制系统、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40及移动座椅上的用电设备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沿导轨延伸方向滑动的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内设置有电动座椅控制系统;
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上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包括感应交变电磁场的接收线圈;
连接电源的无线电能发射装置,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包括发射交变电磁场的发射线圈;
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或所述座椅本体上的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与所述电动座椅控制系统连接的;
连接汽车中控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随所述座椅本体滑动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之间保持无线通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均为红外通信收发模块,且两者之间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沿所述座椅本体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收发装置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还包括沿所述座椅本体滑动方向延伸的线圈保持器。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连接的储电装置;
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设置在充电位置,所述座椅本体移动到充电位置时,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相对设置,感应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的交变电磁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储电装置无电时驱动所述座椅本体回到充电位置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检测所述储电装置电量状态的控制器;
驱动所述座椅本体移动的驱动组件。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的底部,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下方,且与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具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能发射装置还包括连接电源的发射控制盒,且所述发射控制盒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还包括连接用电设备的接收控制盒,且所述接收控制盒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所述无线电能接收装置上还设置有磁芯,所述接收线圈缠绕在所述磁芯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座椅。
CN202020336698.5U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Active CN211918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6698.5U CN211918435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6698.5U CN211918435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8435U true CN211918435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55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6698.5U Active CN211918435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84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458A1 (zh) * 2022-08-13 2024-02-22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座椅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458A1 (zh) * 2022-08-13 2024-02-22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座椅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0194B1 (ko) 멀티 충전이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시스템
CN211508726U (zh) 一种移动座椅充电系统及汽车
US8421410B2 (en) Resonance type non-contact charging device
US9673664B2 (en)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system
US9381878B2 (en) Vehicle and power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CN201766418U (zh) 可携式电力供应装置
US6412604B1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energy to a vehicle of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997923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ring
CN102456936A (zh) 无线充电系统,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US10110062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P2887365A1 (en) Coil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having the same
JP2011166992A (ja) 給電装置
JP2011167036A (ja) 車両用給電装置および受電装置
CN104093592A (zh) 电力发送装置、电力接收装置和电力传输系统
KR20140005355A (ko) 차량, 전기 기기 및 전력 송수전 시스템
US8129943B2 (en) Induction charger for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CN211918435U (zh) 一种移动座椅及汽车
CN104167032A (zh) 用于操作机动车辆锁装置的钥匙
US2021038477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ring
JP2016103933A (ja) 車両給電設備
JP2006115562A (ja) 非接触充電型電池システム、充電装置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CN210669643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控制系统
US10782716B2 (en) Switching control apparatus
KR102437154B1 (ko) 충전기능을 갖는 무선충,방전 모듈
JP2003143711A (ja) 給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