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8774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8774A
CN112648774A CN202011051210.5A CN202011051210A CN112648774A CN 112648774 A CN112648774 A CN 112648774A CN 202011051210 A CN202011051210 A CN 202011051210A CN 112648774 A CN112648774 A CN 112648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zing
thawing
electrode
storage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12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48774B (zh
Inventor
南部桂
森贵代志
平井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48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8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48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8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3/00Stationary devices, e.g. cold-rooms
    • F25D13/02Stationary devices, e.g. cold-rooms with several cooling compartments, e.g. refrigerated locker systems
    • F25D13/04Stationary devices, e.g. cold-rooms with several cooling compartments, e.g. refrigerated locker systems the compartments be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00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 A23L3/36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 A23L3/365Thawing subsequent to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Freezing, Cooling And Drying Of Food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藏库包括具有能够收纳且能够冷却保存物的贮藏空间的至少一个贮藏室(6)和能够在贮藏室(6)内形成加热保存物的高频电场的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贮藏室(6)通过同时设置配置于振荡电极(24)与相对电极(25)之间且与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相对的冷冻/解冻区X和不与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相对且以冷冻状态收纳保存物的冷冻区Y而构成。在冷冻/解冻区X设置有表示被解冻品的投入位置的标识。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冷冻功能且具有能够对冷冻品进行解冻的贮藏室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冷藏库,有一种在变温室内包括解冻装置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9000409号说明书)。在该冷藏库中,在变温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成为解冻装置的电极板,并且在下电极板上设置有食材配置用托盘而构成。上述托盘限定设置于两片电极板的上下投影位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冷藏库,其能够将冷冻品解冻,且实现用户对解冻的劳力时间的抑制,能够抑制电极面积相对于冷冻品的增大,同时使用户无误地将冷冻食品等保存物配置于适当位置,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现冷冻和解冻。
本公开提供一种冷藏库,其包括:具有能够收纳且能够冷却保存物的贮藏空间的至少一个贮藏室;能够对贮藏室供给冷气的冷却机构;风路,其将来自冷却机构的冷气导入到贮藏室内;能够在贮藏室内形成对保存物进行加热的高频电场的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和控制部,其对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通电来形成高频电场。贮藏室是同时设置与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相对的冷冻/解冻区和与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不相对且以冷冻状态收纳保存物的冷冻区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是从正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时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介电加热机构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解冻品的投入位置标识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解冻品的投入位置标识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解冻品的投入位置标识的再一例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解冻品的投入位置标识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解冻品的非解冻位置标识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解冻品的投入位置标识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10是从正面观察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时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解冻品的投入位置标识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解冻品的投入位置标识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解冻品的投入位置标识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14A是将软性结构体设置于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截面图。
图14B是表示经由软性结构体将解冻品设置于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的冷冻/解冻室的状态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 冷藏库
2 隔热箱体
2a 隔热材料
3 外箱
4 内箱
5 冷藏室
6 冷冻/解冻室(贮藏室)
7 制冰室
8 冷冻室
9 蔬菜室
10 压缩机
11 冷却室
12 风门
13 冷却器(冷却机构)
14 冷却风扇
15 除霜加热器
16 排水盘
17 排水管
18 蒸发盘
19 风路
22 振荡电路
23 匹配电路
24 振荡电极
25 相对电极
26a 顶面侧电磁波屏蔽件
29 门
31 收纳箱
32 (32a、32b、32c)内表面部件
47 操作部
48 电源部
49 温度传感器
50 控制部
51 入射反射波检测部
60 投入位置标识
60a 非解冻位置标识
61、61a、61b 肋
62 软性结构体
X 冷冻/解冻区(第1空间部)
Y 冷冻区(第2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等)
发明人等直到在本公开中想到时,作为现有的冷藏库,已知有一种上述的文献中所记载的冷藏库。该冷藏库虽然能够冷却解冻室内的食材,但用户每次解冻时都要将待解冻品从冷冻室移动并投入到解冻室中。因此,解冻花费劳力时间且麻烦。而且,因为用户需要掌握冷冻室和解冻室两者的食品库存量,所以例如会发生冷冻室的库存品因遗漏而长期放置并发生冻烧等劣化、解冻后的食材放置于解冻室而劣化、发生再冷冻引起的劣化,其结果,有发生食物损失的风险。另外,因为需要即使将被解冻品配置于解冻室的偏离中心的位置也能够解冻,所以即使被解冻品小将被解冻品解冻的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也大。如果是这种结构,则即使在设置于解冻室的托盘上的某处配置有被解冻品也能够解冻,另一方面,需要使电极面积为与托盘尺寸同等以上。通过使电极面积为与托盘同等以上,载置于托盘的被解冻品的面积和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的面积的差变大。该面积的差越大,每单位面积的加热能力越小。即,由于即使被解冻品小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也大,从而存在解冻所需的时间较长或耗电量增大的缺点。
发明人等发现该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构成了本公开的主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冷藏库,其缩短了被解冻品从冷冻室移动到解冻室的劳力时间,并且抑制电极面积相对于被解冻品的尺寸的增大来提高解冻效率,且使用户能够无误地将被解冻品配置于适当位置。
以下,作为本公开的冷藏库的实施方式,参照添加的附图对具有冷冻功能的冷藏库进行说明。此外,本公开的冷藏库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库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仅具有冷冻功能的冷冻库,包含具有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特征的各种冷藏库和冷冻库。因此,在本公开中,冷藏库是包括冷藏室、和/或冷冻室的结构。
另外,以下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结构、步骤和步骤的顺序等表示一例,并不限定本公开。关于以下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构成要素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在变形例中也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标号,有时省略说明。
另外,为了容易理解,附图中主要以各构成要素为主体示意性地表示。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公开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划分为、各项目进行说明。
[1-1.冷藏库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的纵截面的图。图1中,左侧为冷藏库1的正面侧,右侧为冷藏库1的背面侧。冷藏库1由主要由钢板形成的外箱3、由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等树脂成形的内箱4、由在外箱3与内箱4之间的空间填充发泡的隔热材料2a(例如硬质发泡聚氨酯)形成的隔热箱体2构成。
冷藏库1的隔热箱体2包括多个贮藏室,在各贮藏室的正面侧开口配设有可开闭的门29。各贮藏室密闭成冷气通过门29的关闭而不会泄漏。在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1中,最上部的贮藏室为冷藏室5。在冷藏室5的正下方的两侧并设有冷冻/解冻室6和制冰室7这两个贮藏室。在制冰室7和冷冻/解冻室6的正下方设置有冷冻室8,在冷冻室8的正下方即最下部设置有蔬菜室9。
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1的各贮藏室具有上述的结构,但该结构为一例,各贮藏室的配置结构能够根据规格等在设计时适当变更。
冷藏室5被维持在用于冷藏保存且不冷冻食材等保存物的温度,作为具体温度例,被维持在1℃~5℃的温度域。蔬菜室9被维持在与冷藏室5同等或略高的温度域例如2℃~7℃。冷冻室8为了冷冻保存,被设定为冷冻温度域,作为具体的温度例,被设定为例如-22℃~-15℃。冷冻/解冻室6通常被维持在与冷冻室8相同的冷冻温度域,根据用户的解冻指令,进行用于对收纳的保存物(冷冻品)进行解冻的解冻处理。关于冷冻/解冻室6的结构、和解冻处理的详情在后面叙述。
在冷藏库1的上部设置有机械室,在机械室收纳有压缩机10和进行去除制冷循环中的水分的干燥机等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等。此外,作为机械室的配设位置并未特定冷藏库1的上部,而是根据制冷循环的配设位置等适当确定,也可以配置于冷藏库1的下部等其它区域。
在处于冷藏库1的下侧区域的冷冻室8和蔬菜室9的背面侧设置有冷却室11。在冷却室11设置有生成冷气的作为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的冷却器13和将由冷却器13生成的冷气送风至各贮藏室(冷藏室5、冷冻/解冻室6、制冰室7、冷冻室8和蔬菜室9)的冷却风扇14。
由冷却器13生成的冷气通过冷却风扇14流过与各贮藏室相连的风路19,被供给到各贮藏室。在与各贮藏室相连的风路19设置有风门12。通过压缩机10和冷却风扇14的转速控制、和、风门12的开闭控制,将各贮藏室维持在规定的温度域。
在冷却室1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对附着于冷却器13和其周边的霜或冰进行除霜的除霜加热器15。在除霜加热器15的下部设置有排水盘16、排水管17、和蒸发盘18。通过这些结构,能使使除霜时等产生的水分蒸发。
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1包括操作部47(参照的图3)。用户能够在操作部47进行针对冷藏库1的各种指令(例如,各贮藏室的温度设定、急冷指令、解冻指令、或制冰停止指令等)。另外,操作部47具有通知异常的产生等的标识部。
此外,冷藏库1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通过包括无线通信部并与无线LAN网络连接,从用户持有的外部终端输入各种指令。此外,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基于通过用户的外部终端的GPS功能检测到的用户位置或预想的回家时间,将指令输入到冷藏库1。此外,冷藏库1也可以为包括语音识别部,用户输入基于声音的指令的结构。
[1-2.冷冻/解冻室的概略结构]
图2是从正面观察上述冷藏库1的冷冻/解冻室6时的截面图。冷冻/解冻室6是将收纳于冷冻/解冻室6内的食材等保存物保持在冷冻温度域的冷冻室。另外,冷冻/解冻室6成为在冷藏库1中输入针对该保存物的解冻指令时,通过介电加热进行解冻处理的解冻室。
冷冻/解冻室6的构成贮藏空间的内表面的顶面、背面、两侧面、和底面(内底面)由通过电绝缘性的材料成形的树脂材料的内表面部件32(32a~32c)构成。另外,在冷冻/解冻室6的正面侧开口设置有门29(参照图1),冷冻/解冻室6的贮藏空间通过门29的关闭而密闭。
在实施方式1的冷冻/解冻室6中,如图1所示,上部被打开的收纳箱31设置于门29的背面侧。而且,收纳箱31通过门29向前后方向的开闭动作而同时向前后移动。通过将门29的开闭动作设为前后方向,易于进行食材等保存物对于收纳箱31的投入、和取出。
在此,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冷冻/解冻室6的贮藏空间如图2所示,从前方观察将左侧设为冷冻/解冻区X(第1空间),将右侧设为冷冻区Y(第2空间)。冷冻/解冻区X是将振荡电极24设置于顶面侧,将相对电极25设置于底面侧而构成的。冷冻区Y形成为不存在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的空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冷冻/解冻区X为如上述将振荡电极24设置于顶面侧、将相对电极25设置于底面侧而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该结构。即,只要是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经由冷冻/解冻区X相对的结构即可,在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上下相反地配置的结构或者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夹着贮藏空间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配置等情况下,也发挥同样的效果。
[1-3.用于将冷冻品解冻的介电加热机构]
接下来,对为了进行解冻处理而对冷冻保存于冷冻/解冻室6的保存物进行介电加热的介电加热机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1的介电加热机构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1中的介电加热机构包括:振荡电路22、匹配电路23、振荡电极24、相对电极25、和控制部50。振荡电路22被输入来自电源部48的电力,形成规定的高频信号。振荡电路22通过使用半导体元件构成而小型化,设置于冷藏库1的机械室。
振荡电路22通过同轴电缆与匹配电路23电连接。匹配电路23配设于冷冻/解冻室6的背面侧空间即电极保持区域(未图示)。振荡电路22和匹配电路23成为用于形成施加于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的电极间的高频电场的高频电场形成部。
如上述,振荡电极24是配设于冷冻/解冻室6的冷冻/解冻区X的顶面侧的电极。相对电极25是配设于冷冻/解冻区X的底面侧的电极。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经由冷冻/解冻室6的冷冻/解冻区X的空间相对。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的相对间隔被设定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间隔。
其结果,在实施方式1的介电加热机构中,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被大致平行地配设。此外,本公开中“大致平行”是表示本质上平行的状态,但表示包含加工精度等偏差引起的误差。
顶面侧的振荡电极24、底面侧的相对电极25和构成介电加热机构的背面侧的匹配电路23被内表面部件32覆盖。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保存物与振荡电极24、相对电极25或匹配电路23接触引起的食材的炙烤(食材的焦耳加热)。
振荡电路22输出VHF(Very High Frequency)带的高频(本实施方式中,40.68MHz)的电压。通过振荡电路22输出高频电压,在与振荡电路22连接的振荡电极24与相对电极25之间形成电场。由此,对配置于冷冻/解冻室6的振荡电极24与相对电极25之间的冷冻/解冻区X的电介质即被解冻品进行介电加热。
如图2所示,振荡电极24构成为具有比相对电极25的面积略小的面积。高频电场从振荡电极24朝向相对电极25扩展,从前方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梯形状。
这样,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构成为非对称尺寸,且在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上设置有狭缝孔。由此,将电场的形成均匀化,能够防止被解冻品即食材的解冻的不均。因为食材被置于比振荡电极24靠近相对电极25的位置,所以对大致与相对电极25相同面积的食材发挥加热和解冻效果。
在横跨相对电极25的周缘部以向相对电极25的内侧和外侧两者扩展的方式放置被解冻品(食材)的情况下,在外侧部分并不发挥基于高频波的加热效果。因为在采用这种放置方法的情况下,外侧的食材主要只通过来自内侧部分的热传导加热,所以有时解冻缓慢且存在未被解冻的部分。
[1-4.成为被解冻品的保存物的投入位置标识]
图4是从上方观察冷冻/解冻室6时的截面图。冷冻/解冻室6内的收纳箱31的左侧是冷冻/解冻区X,右侧是冷冻区Y。左侧的冷冻/解冻区X是相对电极25的相当于垂直投影面的部分。但是,相对电极25的表面被底面的内表面部件32c覆盖,且因为存在收纳箱31,所以用户不能看到相对电极25的设置位置。
因此,为了使用户明确看到冷冻/解冻区X,将投入位置标识60设置于收纳箱31的底面(内底面)。投入位置标识60通过刻印、成形、印刷或点字、或者该部分被设置成不同的材质、或者通过照明表示等而标识。用户看到或触摸到投入位置标识60,可知将想解冻的食材放置到何处。
此外,投入位置标识60不限于图4的方式,只要向用户表示食材的投入位置即可。例如,可以在解冻区的外侧表示框(参照图5)、在解冻区的边界附近做标识、表示中心(参照图6)、在投入位置的跟前侧进行标识(参照图7),也可以在收纳箱31的背面进行标识(未图示)、标识非解冻位置标识60a(参照图8)、在收纳箱31的投入位置的底面设置凹凸或浮雕(参照图9)。投入位置标识60可以通过由摩擦系数大的坯料构成解冻区的内底面而设置,也可以通过构成解冻区的内底面作为凹凸形状的防滑面而设置。
此外,在门29不是抽拉门而是旋转门(例如旋转而向下开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收纳箱31而在冷冻/解冻室6的底面或旋转门的内侧设置投入位置标识60(未图示)。此外,在为对收纳箱31的底面附加凹凸或浮雕的结构的情况下(参照图9),在为了开闭而使抽拉门向前后移动时,也具有防止投入的食材滑动而偏离解冻区的效果,所以优选作为限位结构的一种。
通过上述标识,能够将应投入被解冻品的位置准确地传递到用户而不增加电极面积。
[1-5.解冻动作]
在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1中,通过如上述对振荡电极24与相对电极25之间施加规定的高频电压而在电极间形成高频电场,对电介质即冷冻品进行介电加热,由此进行解冻处理。在该介电加热中,控制部50进行风门12的开闭控制而将冷气间歇地导入到冷冻/解冻室6中。这样,因为冷气通过风门12的开闭控制而间歇地导入到冷冻/解冻室6中,所以配置于冷冻/解冻室6的冷冻/解冻区X的被解冻品维持希望的冷冻状态,同时被介电加热。因此,能够使被解冻品成为希望的解冻状态而不使被解冻品发生所谓的“半熟”。
通常,被解冻的冷冻品即被解冻品载置并收纳于收纳箱31的冷冻/解冻区X。另一方面,在由此将要解冻的冷冻品载置于冷冻/解冻区X的相邻的冷冻区Y的情况下,能够使冷冻品在该状态下从该冷冻区Y移动到冷冻/解冻区X,发出解冻指令并开始解冻。因此,因为用户能够简单地进行解冻处理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专门开闭除冷冻/解冻室6外的冷冻室8的门来取出保存于内部的冷冻品,所以能够消除麻烦。另外,也能够防止食物损失。
另外,用户将被解冻品载置于投入位置标识60,由此被解冻品被配置于冷冻/解冻室6内的适当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将被解冻品解冻。
此外,如上述,因为能够将被解冻品适当地设置于冷冻/解冻区X,所以振荡电极24和相对电极25能够将被解冻品小型化至设置的收纳箱31的冷冻/解冻区X部分的大小即与被解冻品相称的大小的水平。因此,设置于收纳箱31的被解冻品的面积、振荡电极的面积和相对电极的面积的差变小。因此,能够抑制解冻所需的时间变长或者耗电量增大等缺点。
(实施方式2)
图10是从冷藏库的前面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解冻室6的截面图。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1的冷冻/解冻室6中,左侧的冷冻/解冻区X和右侧的冷冻区Y被设置于收纳箱31的中央的肋61(61a)左右分割。如图11所示,在冷冻/解冻区X的背面侧设置有肋61(61b)。肋61(61a、61b)的高度优选为被解冻品的食材的高度的1/4~2倍左右。另外,也可以将肋61的颜色和收纳箱31的底面的颜色设为其它颜色。
肋61(61a、61b)的第一作用是用户通过辨识或触摸而能够较明确地辨识冷冻/解冻区X。即使高龄或弱视的用户,在例如照明暗的环境下,通过触摸肋61(61a、61b)也能够较明确地辨识冷冻/解冻区X。另外,即使在收纳箱31的底面被已投入的食材遮挡的情况下,肋61(61a、61b)也突出,所以能够明确地辨识冷冻/解冻区X。通过这些作用,用户能够将想解冻的食材无误地配置于冷冻/解冻区X。
肋61(61a、61b)的第二作用是肋61(61a、61b)作为限位结构抑制食材的移动。由此,例如在向冷冻/解冻区X投入多个食材时,能够降低之前投入的食材被之后投入的食材从冷冻/解冻区X挤出而未被解冻的风险。同样,在向冷冻区Y投入多个食材时,也能降低不想解冻的食材被解冻的风险。
另外,通过设置肋61b,即使在例如用户向冷冻/解冻区X投入食材并猛地关闭抽拉门的情况下,也能降低食材因惯性力在收纳箱31内滑动而向背面侧移动,偏离冷冻/解冻区X的风险。通过这些作用,用户能够将想解冻的食材无误地配置于冷冻/解冻区X。
另外,肋61(61a、61b)具有如下说明的副作用。现有技术中,这种收纳箱为了防止弯曲,在收纳箱的下表面具有肋结构。如果在收纳箱的下表面设置有肋结构,则在振荡电极24与相对电极25之间不存在被解冻品的空间在铅垂方向扩展(气隙的扩大)。气隙越大,未被被解冻品吸收的高频波输出越大,会发生能量损失或无用的发热。因此,在于收纳箱的下表面设置有肋结构的情况下,虽发挥高频波解冻功能但效率低。另一方面,如果设置有肋61(61a、61b),则肋61具有抑制收纳箱31的弯曲的效果,所以能够省略收纳箱的下表面的肋结构。因此,能够提高高频波解冻的效率。
(实施方式3)
图12是从冷藏库的前面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解冻室的截面图。以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解冻区X在收纳箱31内设置于低于冷冻区Y的凹位置。将冷冻/解冻区X设置于低位置的第一作用是用户通过辨识或触摸能够较明确地辨识冷冻/解冻区X。即使高龄或弱视的用户,在例如照明暗的环境下,通过触摸收纳箱31的凹部也能较明确地辨识冷冻/解冻区X。
另外,即使在收纳箱31的底面被已投入的冷冻品(食材)遮挡的情况下,由于食材位置较低,用户也能明确地识别冷冻/解冻区X。另外,能够较直观地将冷冻/解冻区X和冷冻区Y的区别传递给用户。作为冷冻/解冻室6的一般使用方法,在确定了使冷冻区Y中冷冻的食材在冷冻日的近日中想烹饪的时刻移动到冷冻/解冻区X并可靠地烹饪的时刻,对冷冻区Y中冷冻的食材进行开始解冻预约。
即,用户使食材从冷冻区Y向冷冻/解冻区X移动。通过将冷冻/解冻区X在收纳箱31内设置得较低,能够将食材的流动直观地传递给用户。由此,能够降低用户无误地使用冷冻/解冻区X和冷冻区Y的左右位置关系的风险。通过这些作用,用户能够将想解冻的食材无误地配置于冷冻/解冻区X。
将冷冻/解冻区X在收纳箱31内设置于较低的位置的第二作用是冷冻/解冻区X的凹结构作为限位结构抑制食材的移动。由此,例如在向冷冻/解冻区X投入多个食材时,能够降低之前投入的食材被之后投入的食材从冷冻/解冻区X挤出而未被解冻的风险。同样,在向冷冻区Y投入多个食材时,也能降低不想解冻的食材被解冻的风险。
另外,通过设置凹结构,即使在例如用户向冷冻/解冻区X投入食材并猛地关闭抽拉门的情况下,也能降低食材因惯性力在收纳箱31内滑动而向背面侧移动,偏离冷冻/解冻区X的风险。通过这些作用,用户能够将想解冻的食材无误地配置于冷冻/解冻区X。
(实施方式4)
图13是从冷藏库的前面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解冻室的截面图。以与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解冻区X在收纳箱31内设置于高于冷冻区Y的位置即凸型位置。将冷冻/解冻区X设置于高于冷冻区Y的位置的第一作用是用户通过辨识或触摸能够较明确地辨识冷冻/解冻区X。
即使高龄或弱视的用户,在例如照明暗的环境下,通过触摸收纳箱31的凸形状也能较明确地辨识冷冻/解冻区X。另外,即使在收纳箱31的底面被已投入的食材遮蔽的情况下,由于食材位置较高,用户也能明确地识别冷冻/解冻区X。通过这些作用,用户能够将想解冻的食材无误地配置于冷冻/解冻区X。
使冷冻/解冻区X高于冷冻区Y的第二作用是能够防止将想冷冻保存的食材错误地解冻的误使用。在不使用解冻功能时,冷冻/解冻室6整体为冷冻室。因此,用户可能使用收纳箱31整体作为一个冷冻保存空间而不深度辨识冷冻/解冻区X。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冷冻/解冻区X设置得高,用户也能意识到冷冻/解冻区X是具有“解冻”的独特功能的区域。
降低了用户通过将想解冻的食材有意地移动到高的位置(冷冻/解冻区X),使被解冻食材和非解冻食材混合的风险。其结果,用户能够仅将想解冻的食材无误地配置于冷冻/解冻区X。
另外,将冷冻/解冻区X在收纳箱31内设置成凸形状也发挥以下说明的副作用。通过将冷冻/解冻区X设置于高的位置,能够将相对电极25设置于高于其它实施方式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比其它实施方式更加缩短振荡电极24与相对电极25的间隔d1。另外,能够比其它实施方式更加缩短气隙d2。d1越小,高频波输出较多的部分越用于食材的加热。另外,气隙d2越小,高频波输出较多的部分越用于食材的加热。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提高了高频波解冻中的能量效率。
(实施方式5)
图14A是从冷藏库的前面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解冻室的截面图,图14B是表示将不定形的食材配置于冷冻/解冻室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以与实施方式1~4不同的点或追加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解冻区X配置有即使在冷冻温度(-18℃)下也未冻结或固化的软性结构体62。软性结构体62是用具有柔软性、挠性和耐穿刺性的包覆材料包覆使聚丙烯酸盐等高分子吸水材料浸润于例如浓度约60wt%的丙二醇等盐水中的材料而构成的。
作为盐水,除上述外,也可使用20%的食盐水溶液或约50wt%的乙二醇等。选定盐水和高分子吸水材料的种类的组合以使软性结构体62的介电常数成为接近待解冻食材的介电常数的值。
软性结构体62设置于冷冻/解冻区X。用户配置成使不定形的食材沉在软性结构体62上。软性结构体62按照不定形的食材的形状改变形状,与食材大面积接触。作为在此假定的不定形食材,为螃蟹、龙虾、带骨肉或贝类等厚度根据部位而不同的食材。在不具有软性结构体62的现有的冷藏库的情况下,不定形食材因与收纳箱31的接触面小而在收纳箱内稳定性差。因此,用户对在冷冻/解冻区X配置不定形食材难以有认同感。
另外,不定形食材因与收纳箱31的接触面积小而容易移动位置。例如,存在因抽拉门的开闭动作或向附近投入其它食材时的接触等,容易偏离冷冻/解冻区X的问题。通过使用软性结构体62,不仅在收纳箱31内将不定形食材解冻时应配置该不定形食材的部位变得明确,也能通过设置成使食材沉在软性结构体62上而使位置稳定来降低食材偏离冷冻/解冻区X的风险。通过这些作用,用户能够将想解冻的食材无误地配置于冷冻/解冻区X。
另外,作为副作用,下面对通过使用软性结构体62能更加均匀地解冻进行说明。如果不使用软性结构体62而将不定形食材投入到冷冻/解冻区X,则气隙因不定形食材的部位而不同。因此,存在被高效加热的部位(厚部位)和难以被加热的部位(薄部位),没被均匀解冻。
另外,在具有螃蟹的爪子或龙虾的尾巴等尖锐的前端的食材的情况下,电场集中于前端部而容易过热。另一方面,如果在使不定形的食材沉在软性结构体62上的状态下实施高频波解冻,则因为软性结构体62的介电常数和食材的介电常数接近,所以食材和软性结构体62作为疑似一体的物体被加热。因此,避免了食材的厚度的不均匀性和食材的前端部的不均匀加热的问题。此外,与投入的不定形食材的重量相比,因为与软性结构体62一体化的被解冻品的重量增加,所以解冻时间延长。
但是,因为软性结构体62的大部分处于非冻结状态,所以追加量的热容量仅在软性结构体62的显热量方面不包含凝固潜热,所以解冻时间延长的缺点较小。
[2-1.效果等]
本公开的冷藏库包括:具有能够收纳且能够冷却保存物的贮藏空间的至少一个贮藏室;能够对贮藏室供给冷气的冷却机构;风路,其将来自冷却机构的冷气导入到贮藏室内;能够在贮藏室内形成对保存物进行加热的高频电场的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和控制部,其对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通电来形成高频电场。在贮藏空间中的与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相对的解冻用空间设置有表示被解冻品的投入位置的标识。
由此,能够省去用户专门从冷冻室取出冷冻品并移动到冷冻/解冻室等的劳力时间。另外,能够使所需的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的电极面积小于贮藏空间整体的面积并成为与解冻所需的被解冻品同水平的程度。另外,通过设置表示应配置被解冻品的投入位置的标识,能够将投入位置明确地传递给用户并进行可靠的解冻,所以能够实现高效的冷藏库。
此外,贮藏室也可以包括将食材限制为不从冷冻/解冻区和冷冻区各空间部水平移动的限位结构。
限位结构也可以是使与冷冻/解冻区的振荡电极或相对电极相对的部位高于冷冻区的部位的凸型结构。
限位结构也可以是使与冷冻/解冻区的振荡电极或相对电极相对的部位低于冷冻区的凹型结构。
贮藏室的限位结构也可以是朝向上侧的面在大致铅垂方向突出的壁型结构。
投入位置标识也可以通过由摩擦系数大的坯料构成与被解冻品投入位置相接的面或者形成为具有凹凸形状的防滑面来设置。
在贮藏室的冷冻/解冻区也可以设置有在冷冻温度下具有柔软性的电介质即软性结构体。
也可以包括:具有能够收纳且能够冷却保存物的贮藏空间的至少一个贮藏室;能够对贮藏室供给冷气的冷却机构;风路,其将来自冷却机构的冷气导入到贮藏室内;能够在贮藏室内形成对保存物进行加热的高频电场的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和控制部,其对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通电来形成高频电场,在贮藏空间的不与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相对的冷冻区设置有表示不能获得解冻效果的投入位置的非解冻位置标识。
本公开通过某种程度的详情在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方式的公开内容在结构的细节上适当地变化,在不脱离要求的本公开的范围和思想的范围内,可实现实施方式的要素的置换、组合和顺序的变更。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冷藏库省去了取出冷冻食品等待解冻品移动到解冻室等的劳力时间,并且能够使所需的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的电极面积小于贮藏空间整体的面积并成为与解冻所需的冷冻品同程度的水平。另外,能够制成也能够将应配置被解冻品的位置明确地传递给用户而进行可靠的解冻的高效的冷藏库。本公开对高频波解冻装置向嵌入的家庭用冷冻冷藏库的应用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以外,也用于业务用解冻库、工业用解冻装置和工业用高频加热装置等。

Claims (8)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能够收纳且能够冷却保存物的贮藏空间的至少一个贮藏室;
能够对所述贮藏室供给冷气的冷却机构;
风路,其将来自所述冷却机构的冷气导入到所述贮藏室内;
能够在所述贮藏室内形成对所述保存物进行加热的高频电场的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和
控制部,其对所述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通电来形成高频电场,
所述贮藏空间包含配置于所述振荡电极与所述相对电极之间且与所述振荡电极和所述相对电极相对的第1空间部,
在所述第1空间部设置有表示被解冻品的投入位置的标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藏空间包含不与所述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相对的第2空间部,
所述贮藏室包括将保存物限制为不从第1空间部和第2空间部各空间部水平移动的限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是使作为所述第1空间部的内底面且与所述振荡电极或所述相对电极相对的面比所述第2空间部的内底面高的凸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是使作为所述第1空间部的内底面且与所述振荡电极或所述相对电极相对的面比所述第2空间部的内底面低的凹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藏室的所述限位结构是从所述贮藏空间的内底面向大致铅垂方向上侧突出的壁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表示所述投入位置的所述标识,是通过由摩擦系数大的坯料构成所述第1空间的内底面、或者使所述第1空间的内底面形成为凹凸形状的防滑面的方式来设置的。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贮藏室的所述第1空间部配置有软性结构体,所述软性结构体是在冷冻温度下具有柔软性的电介质。
8.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能够收纳且能够冷却保存物的贮藏空间的至少一个贮藏室;
能够对所述贮藏室供给冷气的冷却机构;
风路,其将来自所述冷却机构的冷气导入到所述贮藏室内;
能够在所述贮藏室内形成对所述保存物进行加热的高频电场的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和
控制部,其对所述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通电来形成高频电场,
所述贮藏空间包含不与振荡电极和相对电极相对的冷冻区,在所述冷冻区设置有表示不能获得解冻效果的投入位置的非解冻位置标识。
CN202011051210.5A 2019-10-09 2020-09-29 冷藏库 Active CN1126487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6146 2019-10-09
JP2019186146A JP7442032B2 (ja) 2019-10-09 2019-10-09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8774A true CN112648774A (zh) 2021-04-13
CN112648774B CN112648774B (zh) 2024-05-03

Family

ID=75346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1210.5A Active CN112648774B (zh) 2019-10-09 2020-09-29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42032B2 (zh)
CN (1) CN1126487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1200A (zh) * 2022-02-28 2022-07-26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7333A (ja) * 1993-09-08 1995-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方法および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215820A (zh) * 1997-10-24 1999-05-05 株式会社东芝 微波炉
JP2007026738A (ja) * 2005-07-13 2007-0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高周波加熱装置
WO2011135865A1 (ja) * 2010-04-28 2011-11-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6288626A (zh) * 2016-08-29 2017-01-04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冻装置、冰箱及其解冻控制方法
JP2019017306A (ja) * 2017-07-18 2019-02-07 岩井 一夫 解凍用材料封入用の袋体、食品用解凍マット及び冷凍食品解凍器
CN209153277U (zh) * 2018-06-13 2019-07-26 上海达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及一种智能烤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9256A (ja) 1998-07-27 2000-02-08 Fujitsu General Ltd 冷蔵庫
JP4270326B1 (ja) 2008-02-12 2009-05-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548959B2 (ja) 2011-07-04 2014-07-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CN109000409B (zh) 2017-06-06 2020-06-2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解冻装置及具有该解冻装置的冰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7333A (ja) * 1993-09-08 1995-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方法および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215820A (zh) * 1997-10-24 1999-05-05 株式会社东芝 微波炉
JP2007026738A (ja) * 2005-07-13 2007-0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高周波加熱装置
WO2011135865A1 (ja) * 2010-04-28 2011-11-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6288626A (zh) * 2016-08-29 2017-01-04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冻装置、冰箱及其解冻控制方法
JP2019017306A (ja) * 2017-07-18 2019-02-07 岩井 一夫 解凍用材料封入用の袋体、食品用解凍マット及び冷凍食品解凍器
CN209153277U (zh) * 2018-06-13 2019-07-26 上海达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及一种智能烤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60172A (ja) 2021-04-15
JP7442032B2 (ja) 2024-03-04
CN112648774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67575B1 (ja) 冷蔵庫
JP5334892B2 (ja) 冷蔵庫
CN112912676B (zh) 冷藏库
JPWO2011152047A1 (ja) 冷蔵庫
WO2011135865A1 (ja) 冷蔵庫
JP2022137163A (ja) 冷蔵庫
WO2013064659A2 (en) A refrigerator having frozen food thawing function
CN112648775A (zh) 冷藏库
CN112648774A (zh) 冷藏库
US11933537B2 (en) Refrigerator
JP2013029220A (ja) 冷蔵庫
JP2022189869A (ja) 冷蔵庫
JP2022174142A (ja) 冷蔵庫、システム
JP7422287B2 (ja) 冷蔵庫
JP2021060175A (ja) 冷蔵庫
JP7199052B2 (ja) 冷蔵庫
KR20110096668A (ko) 냉장고 및 냉장고의 제어 방법
WO2020084863A1 (ja) 冷蔵庫
JP2007064553A (ja) 冷蔵庫
CN213811288U (zh) 冷藏库
JP2024076735A (ja) 冷蔵庫
JP2020067214A (ja) 冷蔵庫
CN118119808A (zh) 冰箱
CN118043614A (zh) 冰箱
JP2024022900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