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7774B -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7774B
CN112647774B CN201910964349.XA CN201910964349A CN112647774B CN 112647774 B CN112647774 B CN 112647774B CN 201910964349 A CN201910964349 A CN 201910964349A CN 112647774 B CN112647774 B CN 1126477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lock
switch
block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43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47774A (zh
Inventor
袁小顺
任利学
徐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43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77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7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7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47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7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05B63/146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locks with two or more bolts, each bolt itself being a tumbl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2Striking-plates; Keepers; Bolt staples; Escutcheons
    • E05B15/0205Striking-plates, keepers, stap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2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Adaptation of locks, latches, or parts thereof, for 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E05B47/026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Adaptation of locks, latches, or parts thereof, for 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the bolt moving rectilinear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8Details of actuator transmissions
    • E05B2047/002Geared transmiss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67Monito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67Monitoring
    • E05B2047/0069Monitoring bolt posi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其其锁体本体上具有真插芯接口,锁体上具有枢接于锁体本体的钥匙拨件,并可相对于锁体本体在解锁工作位置和锁定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枢接于锁体本体的解锁拨块可绕其枢接中心在初始工作位与解锁工作位之间转动切换;并配置为:钥匙操作下的解锁拨块,可在锁芯拨片的作用下转动至解锁工作位;或自动操作下的解锁拨块,可在从动齿轮的解锁凸起的作用下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以通过其第五工作端带动锁定块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该解锁拨块可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解锁工作位反向转动至初始工作位。应用本方案,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自动或手动解锁操作,在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工作及家居环境安全也日渐备受关注,人们对门锁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全自动锁来说,通常具有钥匙手动驱动和电机自动驱动两种操作方式,以方便用户选择性使用。显然地,在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的基础上,同样需要兼顾安全性指标要求。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全自动门锁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有效兼顾用户体验和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全自动锁及其锁体,以全面提升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锁体,包括安装在锁体本体上的主锁舌、剪刀舌和检测舌,以及通过传动组件提供自动上锁和解锁驱动力的电机;所述锁体本体上设置有真插芯接口,所述全自动锁体还包括钥匙拨件、锁定块和解锁拨块;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齿轮,其上具有输出驱动所述主锁舌的上锁驱动力的上锁端凸起和输出驱动所述主锁舌的解锁驱动力的解锁端凸起;从动齿轮,其上具有输出驱动所述锁定块的解锁驱动力的解锁凸起;其中,枢接于所述锁体本体的钥匙拨件,具有与所述真插芯的锁芯拨片适配的第一工作端和用于带动所述主锁舌的第二工作端;用于锁定所述剪刀舌的锁定块,可相对于所述锁体本体在解锁工作位置和锁定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枢接于所述锁体本体的解锁拨块,具有与所述锁芯拨片适配的第三工作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的所述解锁凸起适配的第四工作端和与所述锁定块适配的第五工作端;所述解锁拨块可绕其枢接中心在初始工作位与解锁工作位之间转动切换;且,相对于所述解锁拨块的第三工作端,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一工作端位于近所述锁芯拨片的一侧;并配置为:钥匙操作下的所述解锁拨块,可在所述锁芯拨片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或者,自动操作下的所述解锁拨块,可在所述从动齿轮的所述解锁凸起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以通过所述第五工作端带动所述锁定块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且,所述解锁拨块可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所述解锁工作位沿第二方向转动至初始工作位,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为相反转动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工作端形成于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一臂体,所述第二工作端形成于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二臂体;所述第三工作端和所述第四工作端形成于所述解锁拨块的第三臂体,且所述第三工作端设置在所述第四工作端内侧的所述第三臂体上,所述第五工作端形成于所述解锁拨块的第四臂体。
优选地,还包括:可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转动的主锁舌拨块,具有与所述主锁舌的第一槽壁适配的第六工作端、具有与所述主锁舌的第二槽壁适配的第七工作端和与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二工作端适配的第八工作端;所述主锁舌拨块可绕其转动中心在解锁工作位和上锁工作位之间转动切换,并配置为:钥匙操作下的所述主锁舌拨块,可在所述锁芯拨片及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二工作端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或者,自动操作下的所述主锁舌拨块,可在所述驱动齿轮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以通过所述第一槽壁带动所述主锁舌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且所述钥匙拨件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优选地,还包括反锁舌和枢接于所述锁体本体的反锁舌拨块,所述反锁舌拨块具有用于带动所述反锁舌的第九工作端。
优选地,还包括:锁定块开关,用于采集所述锁定块处于锁定工作位置的锁定信息;检测舌开关,用于采集所述检测舌受压收回的关门信息;控制器,在上锁操作指令下根据所述锁定信息和所述关门信息输出自动上锁控制信号至电机,以便通过传动组件输出驱动所述主锁舌的上锁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锁定块开关为常断开关,所述检测舌开关为常闭开关;所述锁定块上设置有第一开关触块,并配置为:所述锁定块处于锁定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关触块触发所述锁定块开关;所述检测舌上设置有第二开关触块,并配置为:所述检测舌处于受压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二开关触块触发所述检测舌开关。
优选地,还包括: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用于采集所述主锁舌的上锁到位信息;所述控制器还根据所述上锁到位信息依次输出停转控制信号及复位控制信号至所述电机,以便所述电机反转带动所述传动组件复位。
优选地,所述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为常断开关,所述主锁舌上设置有第三开关触块,且所述第三开关触块与枢接于所述锁体本体的开关拨块适配;所述开关拨块可在触发工作位和初始工作位之间切换,并配置为:所述主锁舌处于上锁到位状态时,所述第三开关触块压抵所述开关拨块转动切换至触发工作位,并触发所述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且所述开关拨块可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优选地,还包括:电机复位开关,用于采集所述电机的复位信息;所述控制器还根据所述复位信息输出停转控制至所述电机。
优选地,所述从动齿轮上设置有第四开关触块,并配置为:所述主锁舌处于上锁到位状态时,所述第四开关触块触发电机复位开关。
优选地,还包括:解锁到位开关,用于采集所述锁定块处于解锁工作位置的解锁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解锁信息确认解除所述锁定块的锁定。
优选地,所述解锁到位开关为常断开关,所述解锁拨块上设置有第五开关触块,并配置为:所述锁定块处于解锁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五开关触块触发所述解锁到位开关。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所述锁定块开关、所述检测舌开关、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所述电机复位开关和所述解锁到位开关集成设置为PCB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自动门锁,包括锁体和机械锁芯;所述锁体采用如前所述的全自动锁体,所述机械锁芯为真插芯。
针对现有可手动自动操作的全自动锁,本发明另辟蹊径地提出一种全自动锁体,其锁体本体上具有真插芯接口,可有效提升安全性。具体地,该锁体上具有枢接于锁体本体的钥匙拨件,并可相对于锁体本体在解锁工作位置和锁定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枢接于锁体本体的解锁拨块可绕其枢接中心在初始工作位与解锁工作位之间转动切换;并配置为:钥匙操作下的解锁拨块,可在锁芯拨片的作用下转动至解锁工作位;或者,自动操作下的解锁拨块,可在从动齿轮的解锁凸起的作用下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以通过其第五工作端带动锁定块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且,该解锁拨块可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解锁工作位反向转动至初始工作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第一,本方案提供的全自动锁体适配真插芯,一方面,能够完全规避锁体裸露在外时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另外,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自动或手动解锁操作,采用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真插芯的锁芯拨片及适配钥匙拨件,共同实现手自动解锁操作功能,保持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第二,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采用与驱动齿轮同轴转动的主锁舌拨块,该主锁舌拨块可绕其转动中心在解锁工作位和上锁工作位之间转动切换,并配置为:钥匙操作下的主锁舌拨块,可在锁芯拨片及钥匙拨件的作用下转动至解锁工作位置;或者,自动操作下的主锁舌拨块,可在驱动齿轮的作用下转动至解锁工作位,以带动主锁舌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如此设置,有效地利用了锁体内部空间,在满足手自动功能设定的基础上,具有结构紧凑、可靠的特点。
第三,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还增设有反锁舌,具体通过枢接于锁体本体的反锁舌拨块带动反锁舌实现反锁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全自动门锁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全自动门锁体的上锁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轴测示意图;
图4为真插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电机驱动上锁状态下的传动组件配合关系;
图6示出了电机驱动解锁状态下的传动组件配合关系;
图7为第一角度形成的钥匙拨件的机械解锁示意图;
图8为第二角度形成的钥匙拨件的机械解锁示意图;
图9为解锁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反锁舌上锁后状态下构件配合关系;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PCB组件的示意图;
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全自动门锁体的电动上锁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全自动门锁体完成机械解锁的示意图;
图1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全自动门锁体机械解锁时的示意图;
图1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全自动门锁体解锁开门后的示意图。
图中:
检测舌1、第二开关触块11、推块12、剪刀舌2、主锁舌3、第一槽壁31、第二槽壁32、第三开关触块33、开关拨块34、第三弹性件35、反锁舌4、反锁舌拨块41、第九工作端411、内凹槽42、电机5、驱动齿轮51、上锁端凸起511、解锁端凸起512、从动齿轮52、解锁凸起521、第四开关触块522、真插芯6、锁芯拨片61、真插芯接口62、主锁舌拨块7、第六工作端71、第七工作端72、第八工作端73、转动中心74、钥匙拨件8、第一臂体81、第一工作端811、第二臂体82、第二工作端821、第二弹性件83、旋转轴84、锁定块9、第一开关触块91、第四弹性件92、解锁拨块10、第三臂体101、第三工作端1011、第四工作端1012、第五工作端1021、第三臂体103、第五开关触块1031、枢接中心104、第一弹性件105;
锁定块开关L1、检测舌开关L2、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L3、电机复位开关L4、解锁到位开关L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1所示的全自动门锁进行详细说明,该自动门锁集成有自动操作和手动操作解锁功能,以便用户根据需要进行功能选择。应当理解,该全自动门锁的主锁舌3、剪刀舌2及检测舌1的相应舌体结构,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全自动门锁体未构成实质性限制。
请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全自动门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未上锁状态);图中所示,该门锁的锁体本体上依次设置有检测舌1、剪刀舌2和主锁舌3,还包括反锁舌4。这里,沿门扣板长度方向,上述功能锁舌的排布关系为优选示例性说明,具体排布位置可以基于内部动态配合构件的调整而作相应变化。
本方案中,自动上锁、解锁功能的驱动力由电机5提供,并通过传动组件实现动力传递;手动操作功能的驱动力通过真插芯6提供,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为图1中所示全自动门锁体的上锁状态示意图(未示出反锁舌,图中双点划所示为门扣板);图3为图2的轴测示意图。
如图所示,该锁体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真插芯6的真插芯接口62,还包括钥匙拨件8、锁定块9和解锁拨块10;组装完成后,真插芯6上的锁芯拨片61伸出并与钥匙拨件8适配,锁定块9和解锁拨块10适配,请参见图4,该图为真插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传动组件包括驱动齿轮51和从动齿轮52,请参见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传动组件在自动上锁和解锁过程中的配合关系。如图所示,该驱动齿轮51上具有上锁端凸起511,以输出驱动主锁舌3的上锁驱动力,还具有解锁端凸起512,以输出驱动主锁舌3的解锁驱动力。该从动齿轮52上具有解锁凸起521,以输出驱动锁定块9的解锁驱动力。
其中,枢接于锁体本体的钥匙拨件8具有与真插芯6的锁芯拨片61适配的第一工作端811和用于带动所述主锁舌的第二工作端821;请参见图7和图3,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钥匙拨件的机械解锁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及下文中的“枢接”关系,可以为相应构件与锁体本体间直接枢接,或者通过中间过渡构件间接实现转动枢接关系。
其中,用于锁定剪刀舌2的锁定块9可相对于锁体本体在解锁工作位置和锁定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切换至锁定工作位置时,锁定块9限制剪刀舌2的伸缩动作;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时,剪刀舌2可自由伸缩动作。
其中,枢接于锁体本体的解锁拨块10具有与锁芯拨片61适配的第三工作端1011、与从动齿轮52的解锁凸起521适配的第四工作端1012和与锁定块9适配的第五工作端1021;这里,解锁拨块10可绕其枢接中心104在初始工作位与解锁工作位之间转动切换,且,相对于解锁拨块10的第三工作端1011,钥匙拨件8的第一工作端811位于近锁芯拨片61的一侧;也就是说,真插芯锁芯拨片61解锁动作时,首先作用于钥匙拨件8实现主锁舌3的解锁,再通过锁定块9完成剪刀舌2的解锁。
同时进一步配置为:钥匙操作下的解锁拨块10,可在锁芯拨片61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顺时)转动至解锁工作位;或者,自动操作下的解锁拨块10,在从动齿轮52的解锁凸起521的作用下也可沿第一方向(顺时)转动至解锁工作位,以通过第五工作端1021带动该锁定块9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且,解锁拨块10可在第一弹性件105的作用下,自解锁工作位沿第二方向(逆时)转动至初始工作位。显然,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为相反转动方向。
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自动或手动解锁操作,采用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真插芯的锁芯拨片及适配钥匙拨件,共同实现手自动解锁操作功能,在提升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同时可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钥匙拨件8和解锁拨块10的本体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锁体内部空间进行设计,在其动态配合过程中无干涉即可。其中,钥匙拨件8的本体形式例如但不限于图中所示优选方案,第一工作端811形成于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一臂体81,第二工作端821形成于钥匙拨件8的第二臂体82;其中,解锁拨块10的本体形式例如但不限于图9所示,第三工作端1011和第四工作端1012形成于解锁拨块10的第三臂体101,且第三工作端1011设置在第四工作端1012内侧的所述第三臂体101上,第五工作端1021形成于解锁拨块10的第四臂体102。如此设置,在满足解锁联动功能需要的基础上,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紧凑。
为了进一步优化主锁舌3的解锁联动结构,可针对锁体作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可与驱动齿轮51同轴转动的主锁舌拨块7,具有与主锁舌3的第一槽壁31适配的第六工作端71、具有与主锁舌3的第二槽壁32适配的第七工作端72和与钥匙拨件8的第二工作端821适配的第八工作端73;该主锁舌拨块7可绕其转动中心74在解锁工作位和上锁工作位之间转动切换,并配置为:钥匙操作下的主锁舌拨块7,可在锁芯拨片61及钥匙拨件8的第二工作端821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解锁工作位;或者,自动操作下的主锁舌拨块7,可在驱动齿轮51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解锁工作位,以通过第一槽壁31带动主锁舌3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且该钥匙拨件8可在第二弹性件83的作用下复位。如此设置,有效地利用了锁体内部空间,在满足手自动功能设定的基础上,具有结构紧凑、可靠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工作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外部轮廓,直面段或孤面段均可,图中所示,第六工作端71、第七工作端72和第八工作端73形成于主锁舌拨块7的一个臂体上,其中,第六工作端71和第七工作端72位于臂体的两侧,第八工作端73位于第七工作端72的同侧上方。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三个工作端理论上也可以设置在不同臂体上,只要能够满足上锁、解锁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同理,本方案中主锁舌3的两个槽壁(第一槽壁31和第二槽壁32)用于与主锁舌拨块7的相应工作端适配,从而实现主锁舌的伸缩操作,这里,槽壁形成于主锁舌3上开设的一个内凹槽的两侧壁。实际上,基于相应工作端的具体设置,与主锁舌拨块7工作端适配的槽壁也可形成于不同的槽,或者形成于外伸凸块的配合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该全自动锁体还可以增设反锁功能。如图所示,反锁舌4通过枢接于锁体本体的反锁舌拨块41,该反锁舌拨块41具有用于带动反锁舌4的第九工作端411,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具体地,反锁舌4的本体上相应开设内凹槽42,反锁舌4的第九工作端411置于该内凹槽42中,通过与槽壁适配实现反锁舌的操作控制。请一并参见图10,该图示出了反锁舌上锁后状态示意图。应当理解,反锁操作旋钮的结构形式及其与反锁舌拨块的适配关系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本方案基于自动控制基理作了进一步优化。请一并参见图11,该图示出了PCB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1所示,本方案设置有用于采集所述锁定块处于锁定工作位置的锁定信息的锁定块开关L1、用于采集检测舌1受压收回的关门信息的检测舌开关L2,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在上锁操作指令下根据该锁定信息和关门信息输出自动上锁控制信号至电机5,以便通过传动组件输出驱动主锁舌3的上锁驱动力。
其中,锁定块开关L1可以为常断开关,检测舌开关L2为常闭开关;相应地,锁定块9上设置有第一开关触块91,并配置为:锁定块9处于锁定工作位置时,第一开关触块91触发该锁定块开关L1;检测舌1上设置有第二开关触块11,并配置为:检测舌1处于受压收回状态时,第二开关触块11触发该检测舌开关L2。请一并参见图12,该图为该全自动锁的电动上锁初始状态示意图。
结合图11所示,本方案还设置有用于采集主锁舌3的上锁到位信息的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L3,控制器还根据该上锁到位信息依次输出停转控制信号及复位控制信号至电机5,以便电机5反转带动传动组件复位。
其中,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L3可以为常断开关,相应地,请一并参见图2,主锁舌3上设置有第三开关触块33,且该第三开关触块33与枢接于锁体本体的开关拨块34适配;该开关拨块34可在触发工作位和初始工作位之间切换,并配置为:主锁舌3处于上锁到位状态时,该第三开关触块33压抵开关拨块34转动切换至触发工作位,并触发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L3;且开关拨块34可在第三弹性件35的作用下复位。
本方案中,上述“常断开关”和“常闭开关”优选采用触发式开关,只要能够与相应触块适配满足触发后输出相应功能信号均可。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开关的具体实现非本申请核心发明点所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再结合图11所示,本方案还设置有用于采集电机5的复位信息的电机复位开关L4,该控制器还根据复位信息输出停转控制至电机5。
其中,从动齿轮52上设置有第四开关触块522,并配置为:主锁舌3处于上锁到位状态时,该第四开关触块522触发电机复位开关L4。请一并结合图10所示。
再结合图11所示,本方案还设置有用于采集锁定块9处于解锁工作位置的解锁信息的解锁到位开关L5,该控制器根据该解锁信息确认已解除锁定块9对剪刀舌2的锁定。
其中,解锁到位开关L5为常断开关,在解锁拨块10上设置有第五开关触块1031,并配置为:锁定块9处于解锁工作位置时,该第五开关触块1031触发解锁到位开关L5。这里,该第五开关触块1031形成于解锁拨块10的第三臂体103上,同样地,第五开关触块1031的具体结构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另外,本方案中的控制器与锁定块开关L1、检测舌开关L2、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L3、电机复位开关L4和所述解锁到位开关L5集成设置为PCB组件。
下面简要说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一、真插芯锁芯机械解锁逻辑。
如图2所示的门处于关闭上锁状态,此时检测舌1受压收回,主锁舌3伸出,剪刀舌2伸出且被锁定块9卡住锁定,不可沿与侧边条垂直方向移动。
手动钥匙机械解锁时,钥匙转动旋转,带动锁芯拨片61向靠近钥匙拨件8的方向旋转,钥匙拨件8的第一工作端811更靠近锁芯拨片61,锁芯拨片61会先驱动钥匙拨件8的第一工作端811绕着其旋转轴84旋转,使钥匙拨件8的第二工作端821会推动主锁舌拨块7的第八工作端73(圆弧面),主锁舌拨块7向远离侧边条方向绕转动中心74旋转,主锁舌拨块7的第六工作端71推动主锁舌的解锁内凹槽的第一槽壁31,使得主锁舌3沿滑槽滑动收缩;另一方面,随着锁芯拨片61旋转触发钥匙拨件8后,会触发解锁拨块10旋转,锁芯拨片61推动第三工作端1011向靠近侧边条方向旋转,其第五工作端1021会推动锁定块9朝着与主锁舌3远离方向沿滑槽通过滚套滑动,解除剪刀舌座组件的卡紧状态,即剪刀舌2可沿其滑槽滑动,完成机械解锁之后的状态如图13所示。
解锁完成后,开门并回转钥匙,将钥匙从真插芯6锁芯中拨出,此时钥匙拨件8不再受到锁芯拨片61的力,它在产生形变的第二弹性件83作用下绕旋转轴84旋转,复位至钥匙拨片61旋转前的位置状态;与此同时,解锁拨块10在第一弹性件105的作用下,同样回到钥匙拨片旋转前的位置状态,同时锁定块处于解锁工作位。此时已完成解锁,门打开时检测舌1释放不再受压,此时的锁体状态如图15所示。
二、电动驱动上锁逻辑过程。
在关门过程中,剪刀舌2和检测舌1同时压入门扣板,在关门动作结束后,剪刀舌2弹出不再受压,检测舌1继续受压。检测舌1受压向远离侧边板的方向移动,其尾部的第二开关触块11触发PCB组件上的检测舌开关L2使其断开,中部的推块12也同步移动,不再卡住锁定块9,锁定块在第四弹性件92弹性力的作用下向靠近主锁舌3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开关触块91触发锁定块开关L1使其闭合,并将剪刀舌座卡住使其不能滑动,剪刀舌2被锁紧;另一方面,PCB组件控制器收到检测舌开关L2断开和锁定块开关L1闭合所处状态的信号,发送信号给电机5模组,电机开始转动并带动驱动齿轮51开始转动,驱动齿轮51上的上锁端凸起511推动主锁舌3拨块绕着其旋转轴朝着与侧边条靠近方向旋转,上面的第七工作端72推动主锁舌3的解锁内凹槽第二槽壁32使主锁舌3滑动伸出;当主锁舌3完全伸出时即为主锁舌上锁完毕,此时主锁舌3上的第三开关触块33同步触发开关拨块34,使其向远离主锁舌方向绕旋转轴旋转,开关拨块34的开关端5便会触发PCB组件上的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L3闭合,电机5停止旋转,上锁完成。然后电机5反转,带动驱动齿轮51和从动齿轮52旋转,当从动齿轮52上的第四开关触块522触碰到PCB组件上的电机复位开关L4后,电机5停止转动。此时驱动齿轮51和从动齿轮52回到初始位置,电动上锁过程结束。
另外,反锁舌4为在门内进行独立动作,反锁舌4上锁之后锁体的上锁状态结构如图10所示,反锁舌拨块41绕回转中心朝着靠近侧边条方向旋转,反锁舌拨块41上的第九工作端411推动反锁舌凹槽使其沿着滑槽伸出。应当理解,反锁操作优先级最高。
三、电机驱动解锁逻辑过程。
电机5接收到解锁命令后开始旋转并带动驱动齿轮51,驱动齿轮51上的解锁端凸起512(圆弧形)推动主锁舌拨块7绕着其旋转轴朝着与侧边条远离方向旋转,主锁舌拨块7上的第六工作端71推动主锁舌3上的解锁凹槽第一槽壁31使主锁舌3沿滑槽收缩,此时主锁舌3上的第三开关触块33不再触发开关拨块34,开关拨块34的开关端在第三弹性件35的作用下向靠近锁芯的方向旋转,PCB组件上的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L3断开。另一方面,驱动齿轮51带动从动齿轮52旋转,从动齿轮52上的解锁凸起521推动解锁拨块10的第四工作端1012朝着靠近侧边条方向以枢接中心104为轴旋转,通过第五工作端1021推动锁定块9朝着远离主锁舌3方向通过滚套滑动,在主锁舌3收缩的同时,锁定块9将解除剪刀舌2的锁紧状态,剪刀舌组件可以通过滑槽进行滑动,同时锁定块9移动后其第一开关触块91将断开PCB组件上的锁定块开关L1,解锁拨块10上的第五开关触块1031触发解锁到位开关闭合,完成电机驱动将主锁舌3收回和解除剪刀舌2锁定的任务,完成解锁。
除前述全自动锁体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包括锁体和机械锁芯的门锁,所述锁体采用如前所述的全自动锁体,所述机械锁芯为真插芯。这里,门锁的其他功能构成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故本文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述实施例,并非局限于图中所示采用开关拨块、反锁舌拨块、主锁舌拨块、钥匙拨件和解锁拨块的具体开形状及尺寸比例关系;应当理解,只要核心构思与本方案一致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此外,反锁旋钮连接的反锁机构可以是电子式的反锁机构,也可以是机械式的反锁机构,或者多种反锁结构的组合,具体可以基于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全自动锁体,包括安装在锁体本体上的主锁舌、剪刀舌和检测舌,以及通过传动组件提供自动上锁和解锁驱动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本体上设置有真插芯接口,所述全自动锁体还包括钥匙拨件、锁定块和解锁拨块;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驱动齿轮,其上具有输出驱动所述主锁舌的上锁驱动力的上锁端凸起和输出驱动所述主锁舌的解锁驱动力的解锁端凸起;
从动齿轮,其上具有输出驱动所述锁定块的解锁驱动力的解锁凸起;
其中,枢接于所述锁体本体的钥匙拨件,具有与真插芯的锁芯拨片适配的第一工作端和用于带动所述主锁舌的第二工作端,所述真插芯上的锁芯拨片伸出并与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一工作端适配;
其中,用于锁定所述剪刀舌的锁定块,可相对于所述锁体本体在解锁工作位置和锁定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枢接于所述锁体本体的解锁拨块,具有与所述锁芯拔片适配的第三工作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的所述解锁凸起适配的第四工作端和与所述锁定块适配的第五工作端;所述解锁拨块可绕其枢接中心在初始工作位与解锁工作位之间转动切换;且,相对于所述解锁拨块的第三工作端,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一工作端位于近所述锁芯拨片的一侧;并配置为:钥匙操作下的所述解锁拨块,可在所述锁芯拨片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或者,自动操作下的所述解锁拨块,可在所述从动齿轮的所述解锁凸起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以通过所述第五工作端带动所述锁定块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且,所述解锁拨块可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所述解锁工作位沿第二方向转动至初始工作位,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为相反转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端形成于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一臂体,所述第二工作端形成于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二臂体;所述第三工作端和所述第四工作端形成于所述解锁拨块的第三臂体,且所述第三工作端设置在所述第四工作端内侧的所述第三臂体上,所述第五工作端形成于所述解锁拨块的第四臂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转动的主锁舌拨块,具有与所述主锁舌的第一槽壁适配的第六工作端、具有与所述主锁舌的第二槽壁适配的第七工作端和与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二工作端适配的第八工作端;所述主锁舌拨块可绕其转动中心在解锁工作位和上锁工作位之间转动切换,并配置为:钥匙操作下的所述主锁舌拨块,可在所述锁芯拨片及所述钥匙拨件的第二工作端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或者,自动操作下的所述主锁舌拨块,可在所述驱动齿轮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解锁工作位,以通过所述第一槽壁带动所述主锁舌切换至解锁工作位置;且所述钥匙拨件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锁舌;
枢接于所述锁体本体的反锁舌拨块,具有用于带动所述反锁舌的第九工作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定块开关,用于采集所述锁定块处于锁定工作位置的锁定信息;
检测舌开关,用于采集所述检测舌受压收回的关门信息;
控制器,在上锁操作指令下根据所述锁定信息和所述关门信息输出自动上锁控制信号至电机,以便通过传动组件输出驱动所述主锁舌的上锁驱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开关为常断开关,所述检测舌开关为常闭开关;所述锁定块上设置有第一开关触块,并配置为:所述锁定块处于锁定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关触块触发所述锁定块开关;所述检测舌上设置有第二开关触块,并配置为:所述检测舌处于受压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二开关触块触发所述检测舌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用于采集所述主锁舌的上锁到位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根据所述上锁到位信息依次输出停转控制信号及复位控制信号至所述电机,以便所述电机反转带动所述传动组件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为常断开关,所述主锁舌上设置有第三开关触块,且所述第三开关触块与枢接于所述锁体本体的开关拨块适配;所述开关拨块可在触发工作位和初始工作位之间切换,并配置为:所述主锁舌处于上锁到位状态时,所述第三开关触块压抵所述开关拨块转动切换至触发工作位,并触发所述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且所述开关拨块可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机复位开关,用于采集所述电机的复位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根据所述复位信息输出停转控制至所述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上设置有第四开关触块,并配置为:所述主锁舌处于上锁到位状态时,所述第四开关触块触发电机复位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锁到位开关,用于采集所述锁定块处于解锁工作位置的解锁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解锁信息确认解除所述锁定块的锁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到位开关为常断开关,所述解锁拨块上设置有第五开关触块,并配置为:所述锁定块处于解锁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五开关触块触发所述解锁到位开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所述锁定块开关、所述检测舌开关、主锁舌上锁到位开关、所述电机复位开关和所述解锁到位开关集成设置为PCB组件。
14.全自动门锁,包括锁体和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锁体,所述机械锁芯为真插芯。
CN201910964349.XA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Active CN112647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4349.XA CN112647774B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4349.XA CN112647774B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7774A CN112647774A (zh) 2021-04-13
CN112647774B true CN112647774B (zh) 2024-04-02

Family

ID=75342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4349.XA Active CN112647774B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777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8905B1 (en) * 2002-07-18 2003-12-09 Hui-Hua Hsieh Remote-controlled door lock
KR101853053B1 (ko) * 2017-12-20 2018-04-27 (주)이노인스트루먼트 데드볼트용 무부하 제어수단을 구비한 모티스
CN108131062A (zh) * 2018-02-06 2018-06-08 广东金点原子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锁体
CN110080628A (zh) * 2019-06-04 2019-08-02 范震波 一种全自动锁体
CN211287087U (zh) * 2019-10-11 2020-08-18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8905B1 (en) * 2002-07-18 2003-12-09 Hui-Hua Hsieh Remote-controlled door lock
KR101853053B1 (ko) * 2017-12-20 2018-04-27 (주)이노인스트루먼트 데드볼트용 무부하 제어수단을 구비한 모티스
CN108131062A (zh) * 2018-02-06 2018-06-08 广东金点原子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锁体
CN110080628A (zh) * 2019-06-04 2019-08-02 范震波 一种全自动锁体
CN211287087U (zh) * 2019-10-11 2020-08-18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7774A (zh)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87087U (zh)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KR100543831B1 (ko) 패닉기능을 갖는 도어락장치의 자동 및 수동제어 겸용구조
CN212336961U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CN112647774B (zh)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CN211287088U (zh) 一种门锁及其锁芯机械解锁机构
CN2387218Y (zh) 锁舌自动伸出锁定机构
CN112647775B (zh) 一种门锁及其锁芯机械解锁机构
CN210798508U (zh) 一种门锁及其联动式解锁机构
CN108894618B (zh) 一种电子锁锁体
CN216788073U (zh) 一种自动锁体的斜舌收回组件以及自动锁体
CN212271838U (zh) 解锁钥匙
CN212271839U (zh) 解锁钥匙
CN115110848A (zh) 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CN211201447U (zh) 一种具有空转行程的智能锁具
CN210316854U (zh) 锁舌驱动机构及具有它的锁具
CN209369517U (zh) 一种电子锁锁体
CN108518131B (zh) 一种锁具及其旋转式限位装置
CN216788055U (zh) 自动锁体的斜舌收回组件以及自动锁体
CN216076712U (zh) 一种手自一体锁具
CN210370253U (zh) 推拉门锁换向机构以及推拉门锁
CN215443552U (zh) 锁舌自动伸缩电门锁
CN215803884U (zh) 可调式钢丝绳锁
CN216588100U (zh) 一种静音锁体
CN217925379U (zh) 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CN205688989U (zh) 一种保险箱双模式开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94 room 1101, 11 / F,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10th and 11th floors,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YUN 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