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8705B - 具有带锁扣槽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具有带锁扣槽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8705B
CN112638705B CN201980057131.4A CN201980057131A CN112638705B CN 112638705 B CN112638705 B CN 112638705B CN 201980057131 A CN201980057131 A CN 201980057131A CN 112638705 B CN112638705 B CN 1126387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recess
functional strip
use position
vehic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71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8705A (zh
Inventor
V.多斯特
N.斯蒂芬尼
P.柯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12638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8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87Fixation to a transversal anchorage bar, e.g. isofi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09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covering more than only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022/021Means for holding the tongue or buck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r easy access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60R2022/266Rear seats, e.g. ben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100),尤其是后排长椅,该车辆座椅在坐席件(12M、12S)和靠背(14M、14S)之间具有功能条(10),所述功能条在车辆座椅的标准位置中封闭坐席件(12M、12S)和靠背(14M、14S)之间的间隙,其中,功能条(10)的镜面在安装状态下基本上布置在竖直平面(y/z平面)中。规定的是,在功能条(10)中集成地布置有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作为用于在未使用位置中容纳至少一个带锁扣(16M)的带锁扣槽,所述至少一个带锁扣(16M)通过柔性的安全带(16M.1)可移动地布置在车身上,其中,安全带(16M.1)在带锁扣(16M)的纵向延伸上看与带锁扣(16M)的扣锁相对置,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0.1`)设计用于在功能条(10`)的镜面中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地、垂直地布置带锁扣(16M),或者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0.2`)设计用于在功能条(10`)的镜面中在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上、水平地布置带锁扣(16M)。

Description

具有带锁扣槽的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尤其是后排长椅,该车辆座椅/后排长椅在坐席件和靠背之间具有功能条,该功能条在车辆座椅的标准位置中封闭坐席件和靠背之间的间隙,其中,功能条的镜面在安装状态下布置在竖直平面(y/z平面)中。
背景技术
从专利文献DE 198 53 149 C1中已知一种设计为机动车辆后排长椅的汽车座椅,其具有几乎在整个车辆宽度上延伸的座垫(后座垫)和布置在其后边缘上的靠背(后座)。所有方向均从车辆的通常行驶方向得出。车辆座椅的座椅表面基本上由座垫的顶侧限定。靠背可以牢固地安设,例如直接安设在车辆结构上,或者可以向前折叠以扩大装载面,方式是靠背的前侧(此处称为靠背表面)则与座椅表面接触。靠背也可以例如分成两个可以以1/3至2/3的比例彼此独立地向前折叠的部分。与座垫相连地、沿其后上方边缘设置有沿车辆横向延伸的座垫锁定件。座垫锁定件部分地布置在靠背下方并且部分暴露,其中,座垫锁定件的顶侧形成座椅表面的最后部分并且在此邻接座垫的顶部,而没有任何明显的不平整。座垫和靠背之间的间隙被座垫锁定件完全封闭。座垫锁定件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支架,该支架优选设计为塑料注塑件。支架固定在车辆结构上。带锁扣和中间腰带从凹部中伸出并固定在车辆结构上。同样,支架在两个外部区域中对称地设有用于所谓的Isofix卡箍的开口,其中,每对卡箍形成用于儿童座椅的固定装置。座垫锁定件在中间区域设有中间板或垫件,该中间板或垫件在支架的顶侧固定在支架上,并且具有用于安全带扣和中间腰带的相应凹部。中间带锁扣在未使用时可以朝侧面折叠到座垫锁定件的凹处中。
下面参考图1阐述另一种常规的解决方案:
图1至少部分地示出了具有两个外部的车辆座椅100S和中间的车辆座椅100M的机动车辆-后排长椅100的另一个常规的解决方案。
在该实施形式中,也称为功能条10的座垫锁定件的镜面基本上竖直地而不是基本上水平地布置。
由此,在根据图1的视图中,观察者从斜上方看向功能条10的前侧。区别于专利文献DE 198 53 149 C1,有垫的靠背14、14S、14M、14S的最下方部分因此与有垫的功能条10的顶侧邻接并且有垫的座椅部分12、12S、12M、12S的最后方部分基本上与有垫的功能条10的下方区域邻接。换言之,功能条10的使得组件能够可触及地布置在功能条10中的镜面在功能条10的安装状态下基本上位于竖直平面(y/z平面)中。
功能条10根据图1具有两个凹部10.1,其中,用于所述外部三点式安全带的外部锁扣16S布置在两个凹部10.1之一中,中间的带锁扣16M与外部的带锁扣16S之一一起布置在图1右边所示的凹部10.1中。
这种凹部10.1也称为带锁扣槽,因为在凹部10.1中,即在槽中可布置一个或多个带锁扣。
功能条10因此基本上在中间的座椅部分12M的侧面具有用于两个带锁扣16M、16S的两个带锁扣槽10.1,其中,具有用于外部的侧向的座椅部分12S的外部的三点式安全带的各一个外部的带锁扣16S,用于中间的座椅部分12M的中间腰带的一个中间的带锁扣16M,借助该中间腰带也可以将儿童座椅(未示出)固定在中间的坐席件12M上或更确切地说固定在中间的靠背14M上。与DE 198 53 149 C1相比新颖的是,中间的带锁扣16M和外部的带锁扣16S布置在竖直布置的功能条10中的共同的带锁扣槽10.1中。在竖直布置的功能条的y方向上的纵向延伸在图1中由轴线10Y标识。
发明内容
该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出发点。
本发明受到新的法律要求的激发,该新的法律要求涉及借助安全带(无Isofix-连接装置20地)将儿童座椅连接到车辆座椅上或在车辆座椅上连接儿童座椅,尤其是在中间的坐席件12M上连接或更确切地说连接到中间的靠背14M上。
据分析,一旦将儿童座椅放置在中间的车辆座椅100M上,在以前的布置中不能最佳地达到中间的带锁扣16M。换言之,由于中间的带锁扣16M被儿童座椅覆盖,因此需要改进用于安装儿童座椅的带锁扣的可达到性。
这是通过在车身和带锁扣16M之间延长的柔性的安全带16M.1来解决的,借助该柔性的安全带,(在该实施例中)中间的带锁扣16M优选与(在该实施例中)外部的带锁扣16S的刚性更大的安全带优选汇合地共同固定在车身上。
但在车身和中间的带锁扣16M之间的延长的柔性的安全带16M.1导致中间的带锁扣16M被认为是对坐在中间的车辆座椅100M上的乘员的干扰因素,因为坐在上面的人可以说坐在中间的带锁扣16M上。此外,中间的带锁扣16M的“拍打”和“摇摆飞出”整体上导致(有待消除的)舒适性受损。
现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带锁扣在车辆座椅中/上的布置,使得安全带和带锁扣的操作以及就座特性均是舒适的。
本发明的出发点是车辆座椅100,尤其是后排长椅,该车辆座椅/后排长椅在坐席件12M、12S和靠背14M、14S之间具有功能条10,该功能条在车辆座椅的标准位置中100封闭在坐席件12M、12S和靠背14M、14S之间的间隙,其中,功能条10的镜面在安装状态下基本上布置在竖直平面(y/z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规定,在功能条10中集成式地布置有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作为用于在未使用位置中容纳至少一个带锁扣16M的带锁扣槽,该至少一个带锁扣16M利用柔性的安全带16M.1可移动地布置在车身上,其中,安全带16M.1沿带锁扣16M的纵向延伸看、与带锁扣16M的扣锁相对置,其中,至少一个凹部10.1`在第一实施形式中设计用于将带锁扣16M横向于(或者说垂直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地、垂直地放置于功能条10`的镜面中,或在另一个第二实施形式中设计用于将带锁扣16M沿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地、水平地布置在功能条10`的镜面中。
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优选构造在功能条10`的泡沫中,其中,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内轮廓基本上相当于带锁扣16M的外轮廓,其中,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内轮廓具有至少一个拉伸部10E`(或称为缩颈部、入口部),所述至少一个拉伸部10E`将在未使用位置中布置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的带锁扣16M夹紧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
此外优选规定,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内轮廓的至少一个拉伸部10E`由(多个)向内突出的泡沫突起构成,所述泡沫突起构造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
在此规定,带锁扣16M的总共六个侧壁16M-SS(两个侧方的侧壁、16M-VS(前方的侧壁)、16M-HS(后方的侧壁)、16M-SW(扣锁侧的侧壁)、16M-GW(安全带侧的侧壁)中的至少两个在未使用位置中以力配合且摩擦配合的方式夹紧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至少一个内轮廓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了关于力配合且摩擦配合的夹持的详细信息。
在也要在说明书中详细阐述的另外的实施形式中规定,至少一个凹部10.1`、10.2`这样扩大地设计,使得多个带锁扣16M、16S在未使用位置中可以共同地容纳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一个带锁扣16M和另外的带锁扣16S在使用位置中借助刚性的(或者说硬的)安全带不变地布置在车身上,其中,另外的安全带锁扣16S的刚性的安全带沿带锁扣16M的纵向延伸看与扣锁相对置并且沿其纵向延伸水平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定向并因此在使用位置中以其扣锁开口远离功能条10`地朝车辆座椅(100)的坐席件12M、12S指向。
带锁扣16M有利地可以借助设有预先给定的长度的柔性的安全带16M.1能从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取出并且能从未使用位置带入使用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形式中,柔性的安全带16M.1和带锁扣16M有利地在未使用位置中共同位于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
应当注意的是,一个或多个带锁扣16M、16S的布置不限于根据图1或2所示的在中间的车辆座椅100M上的布置。一个或多个带锁扣16M、16S的布置可以在每个车辆座椅100上或每个划分成多个车辆座椅的后排长椅在为此适合的位置中进行,其中,在后排长椅的不同的例如1/3至2/3或1/2至1/2的划分比的情况下也可以与本发明无关地将后排长椅划分成多个并排布置的车辆座椅以及相应定位一个或多个带锁扣16M、16S。
为了描述的目的,车辆的纵向方向应当用“x”表示。“y”表示横向于x方向的车辆的水平方向并且“z”表示横向于x方向的车辆竖直方向。在笛卡尔坐标中指定空间方向的这种方式对应于在汽车工业中通常使用的坐标系。在下文中,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的组件,其中,可能不在每个附图中根据附图标记重新再次阐述已介绍的所有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锁扣槽的第一实施形的图示,其中,两个带锁扣布置在该带锁扣槽中;
图3示出了带锁扣布置在根据图2的第一实施形式的带锁扣槽中的原理草图;
图4A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剖面线的穿过中间的带锁扣的带锁扣槽的剖面A-A,但不带中间的带锁扣;
图4B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剖面线的穿过中间的带锁扣的带锁扣槽的剖面A-A,带有中间的带锁扣;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带锁扣槽的第二实施形式的原理草图,其中,两个带锁扣布置在该带锁扣槽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带锁扣槽10.1`的第一实施形式的图示,两个带锁扣16M、16S布置在该带锁扣槽10.1`中。
中间的带锁扣16M布置在柔性的安全带16M.1(原则上在图3和5中示出)上,从而根据柔性的安全带16M.1的所选的长度给出可预先确定的运动自由度。
柔性的安全带16M.1布置在车身和中间的带锁扣16M之间并且位于功能条10的泡沫中的夹室中。在组装状态下,中间的带锁扣16M和外部的带锁扣16S的安全带和带锁扣16M、16S从后面穿过根据本发明的功能条10`的开口并且穿过泡沫中的开口被导引到功能条10`的前侧,如图1所示。
对本发明重要的是,功能条10`的泡沫中的“夹室”(或称为壁龛、凹腔)的设计以及带锁扣16M或带锁扣16M和16S在夹室中的布置在下文中,如已阐述那样,被称为带锁扣槽10.1`。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带锁扣槽10.1`在根据图2位于y/z平面中的剖面中观察设计成具有三个边段(Schenkel或称为线段)的阶梯凹部(参见图2中的点划线)。
第一竖直固定阶梯凹部10.11`形成槽,即用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夹室,并且第二竖直固定阶梯凹部10.12`形成槽,即用于外部的带锁扣16S的夹室。
在第一实施形式的所示的实施变型中,带锁扣16M、16S布置在唯一的带锁扣槽10.1`中,因为固定阶梯凹部10.11`、10.12`相互连接。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集成一个或多个带锁扣16M、16S的预制的“夹室”,其在带锁扣16M或带锁扣16M、16S未使用时在所谓的未使用位置中布置在相应的夹室10.11`、10.12`中。
在第一实施形式的第二实施变型中(未示出),带锁扣槽10.1`在根据图2位于y/z平面中的剖面中观察未设计成阶梯凹部(参见图2中的点划线),因为在固定阶梯凹部10.11`之间不实施连接,因此凹部10.11`、10.12`无连接地相互并排地分开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两个实施变型的凹部10.11`在其几何形状的内轮廓方面设计成,使得用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凹部10.11`对应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外轮廓,其中,规定的是,中间的带锁扣16M在未使用位置中根据图2沿其纵向延伸竖直地、即以其扣锁开口朝靠背14M(向上)指向。
换言之,凹部10.11`(参见图2和3)在高度方向z上基本上相当于中间的带锁扣16M在安全带16M.1和带锁扣的扣锁16M之间沿其纵向延伸的长度,而在带锁扣16M的宽度方向y上、凹部10.11`相当于带锁扣16M的在两个侧向的侧壁16M-SS之间的宽度,以及在深度方向x上的凹部10.11`相当于带锁扣16M在带锁扣16M的前侧侧壁16M-VS与后方侧壁16M-HS(参见图4B)之间的厚度。
带锁扣16M的侧向的侧壁16M-SS在本实施例中定义为侧壁,该侧壁在带锁扣16M的扣锁侧壁16M-SW的扣锁的较长的纵向延伸中(其在图3中向下定向)与扣锁邻接。在该实施例中,侧壁16M-SS窄于相应的前侧的侧壁16M-VS和后方的侧壁16M-HS。安全带侧壁16M-GW与带锁扣16M的扣锁侧壁16M-SW对置,柔性的安全带16M.1固定在该安全带侧壁16M-GW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两个实施变型的凹部10.12`在其几何形状的内轮廓方面设计成,使得用于侧方的带锁扣16S的凹部10.12`相当于侧向的带锁扣16S的外轮廓,其中,规定的是,侧方的带锁扣16S在使用位置中根据图2沿其纵向延伸水平地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布置,即以其扣锁开口远离功能条10`地(朝图2的观测者沿x方向向前)指向。
换言之,在高度方向z上、凹部10.12`基本上相当于带锁扣16S的在带锁扣16S的侧壁之间的宽度,而在宽度方向y上的凹部10.12`相当于带锁扣16S的在带锁扣16S的前侧的侧壁(无附图标记)与后侧的侧壁之间的厚度,以及在深度方向x上的凹部10.12`基本上相当于中间的带锁扣16S的在刚性的安全带和带锁扣16S的扣锁之间沿其纵向延伸(沿x方向)的长度的一半。
图3示出了根据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形式的第一实施变型的带锁扣16M、16S的布局的原理草图,其中绘出了剖切线A-A。
图4A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剖切线穿过中间的带锁扣的带锁扣槽10.11`的剖面A-A,但不带中间的带锁扣16M;
图4B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剖切线穿过中间的带锁扣的带锁扣槽10.11`的剖面A-A,但不带中间的带锁扣16M;
在图4A和4B中,在一起看时很明显,用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凹部10.11`在功能条10的前侧10V附近具有通过功能条10的泡沫构成的拉伸部10E`。
拉伸部10E`形成所谓的泡沫夹,该泡沫夹以有利的方式通过覆盖材料和中间的带锁扣16M之间的摩擦力和泡沫相对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压紧力来将中间的带锁扣16M在未使用位置中固定在带锁扣槽10.11`中。
带锁扣槽10.11`的泡沫夹具有至少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泡沫接触面,这些泡沫接触面在未使用时以力配合且摩擦配合的方式夹持带锁扣。
换言之,规定的是,这样组装带锁扣槽10.11`的泡沫,使得在不使用带锁扣16M时形成“夹室”10.11`以集成带锁扣16M,其中,泡沫特殊地成形,并且不需要用于形成带锁扣槽10.11`的额外的辅助工具、硬质泡沫插件或支撑元件。
如所述,通过在相对于带锁扣16M的摩擦系数方面设计覆盖件并且在压紧力方面泡沫来保证带锁扣16M在未使用位置中固定在带锁扣槽10.11`中。泡沫具有带有底切的夹子形状,即所谓的“过度形成结构”,由此产生夹持效果,因此中间的带锁扣16M尤其在车辆制动时不会从该位置中滑出并且以意外的方式从带锁扣槽10.11`松脱。带锁扣16M的布置有利地不会导致中间的车辆座椅100M的中间的座椅部分12M的舒适表面的减小,因为中间的安全带锁扣16M布置在带锁扣槽10.11`中,该带锁扣槽10.11`一般是为带锁扣设计的新的容纳空间。
根据图3、图4A和图4B的概观(带锁扣16M的竖直布置),至少通过侧向的侧壁16M-SS和/或扣锁侧壁16M-SW和/或安全带侧壁16M-GW进行夹持。带锁扣16M的前侧的侧壁16M-VS和后方的侧壁16M-HS在这种布置中无助于夹持。
类似地根据图5以及图4A和图4B(带锁扣16M的水平布置),至少通过侧向的侧壁16M-SS和/或扣锁侧壁和/或安全带侧壁进行夹持。带锁扣16M的前侧的侧壁16M-VS和后侧的侧壁(无附图标记)在这种布置中也无助于夹持。
根据第一实施形式的第一实施变型或第二实施变型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方式是,至少一个带锁扣16M、16S处于未使用位置时不再是乘员的干扰因素,并且排除了舒适性损害、如带锁扣的拍打、带锁扣的摇摆飞出的可能性。此外,车辆座椅100,尤其是车辆后排长椅100看起来明显更“整洁”。功能条10`中的泡沫的夹子形状以有利的方式也不损害车辆座椅100的舒适表面。
在图5中示出第二实施形式的第一实施变型。与根据图3的原理草图类似,图5示出在第二实施形式中的按本发明的带锁扣槽10.2`,其中,两个带锁扣16S、16M布置在该带锁扣槽10.2`中。
对于本发明重要的是“夹室”在功能条10`的泡沫中相对于第一实施形式改变的设计并因此带锁扣16M或带锁扣16M和16S在该改变的夹室中改变的布置。
在第二实施形式中,带锁扣槽10.2`在根据图5位于y/z平面中的剖面中观察设计成具有两个边段的阶梯凹部(参见图5中的点划线)。
水平台阶凹部10.21`形成槽,即用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夹室,并且相对于第一实施形式的实施变型未改变的竖直固定阶梯凹部10.22`形成槽,即用于外部的带锁扣16S的夹室。
在第二实施形式的所示的实施变型中,带锁扣16M、16S布置在唯一的带锁扣槽10.2`中,因为水平台阶凹部10.21`和竖直固定阶梯凹部10.22`相互连接。
本发明根据第二实施形式因此也涉及一种用于集成一个或多个带锁扣16M、16S的预制的“夹室”,该夹室在带锁扣16M或带锁扣16M、16S未使用时在所谓的未使用位置中布置在相应的夹室10.21`、10.22`中。
在第二实施形式的第二实施变型(未示出)中,带锁扣槽10.2`在根据图5位于y/z平面中的剖面中观察,不设计成阶梯凹部(参见图2中的点划线),因为根据本发明在水平台阶凹部10.21`和竖直固定阶梯凹部10.22`之间不建立连接,从而凹部10.21`、10.22`无连接地并排地分开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形式的两个实施变型的凹部10.21`在其几何形状的内轮廓方面设计成,使得用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凹部10.21`对应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外轮廓,其中,规定的是,中间的带锁扣16M在未使用位置中根据图5沿其纵向延伸水平的即以其扣锁开口横向于靠背14M指向,其中,扣锁开口在未使用位置中沿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示出。
换言之,在高度方向z、的凹部10.21`(参见图5)基本上相当于带锁扣16M的在带锁扣16M的侧向的侧壁16M-SS之间的宽度,而在宽度方向y上、凹部10.21`相当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在柔性的安全带16M.1的连接装置和带锁扣16M的扣锁之间(16M-SW和16M-GW之间)的沿其纵向延伸的长度,并且在深度方向x上、凹口相当于带锁扣16M的在带锁扣16M的前侧的侧壁16M-VS和后方的侧壁16M-HS之间的厚度。
与图3类似,带锁扣16M的侧向的侧壁16M-SS定义为侧壁,该侧壁在带锁扣16M的扣锁侧壁16M-SW的(图5中向左定向的)扣锁的较长的纵向延伸中与扣锁邻接。在该实施例中,侧壁16M-SS比相应的前侧的侧壁16M-VS和后方的侧壁16M-HS更窄。带锁扣16M的扣锁侧壁16M-SW与安全带侧壁16M-GW相对置,柔性的安全带16M.1固定在该安全带侧壁16M-GW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形式的两个实施变型的凹部10.22`在其几何形状的内轮廓方面相对于第一实施形式的实施变型不变地设计,即用于侧方的带锁扣16S的凹部10.22`也对应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外轮廓,其中,规定的是,侧方的带锁扣16S在使用位置中根据图5沿其纵向延伸、水平地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布置,即以其扣锁开口远离功能条10`(在x方向上向前朝图2的观测者)指向。
换言之,在高度方向z上、凹部10.22`基本上相当于带锁扣16S的在带锁扣16S的侧壁之间的宽度,而在宽度方向y上、凹部10.22`相当于带锁扣16S的在带锁扣16S的前侧和后侧之间的厚度,并且在深度方向x上、凹部10.22`基本上相当于中间的带锁扣16S的在安全带和带锁扣16S的扣锁之间的沿其纵向延伸的长度的一半。
明显的是,也通过第二实施形式的实施变型的解决方案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即,当至少一个带锁扣处于未使用位置中时带锁扣槽中的该带锁扣不再是乘员的干扰因素,并且排除了舒适损坏:如带锁扣的拍打、带锁扣的摇摆飞出的可能性。此外,车辆座椅100,尤其是车辆-后排长椅100看起来明显更“整洁”。在功能条10`中的泡沫的夹子形状有利地也不损坏车辆座椅100的舒适表面。
不言而喻,根据本发明的泡沫夹的解决方案优选也用于第二实施形式的实施变型的带锁扣槽10.2`中的中间的带锁扣16M,因此所描述的有利效果也起作用。
发现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方式是,发明人在带锁扣槽10.1`、10.2`中处于未使用位置中的带锁扣16M的位置、覆盖件的厚度的和摩擦系数的考虑、柔性的安全带16M.1的长度、泡沫结构设计之间进行微调以便最佳地整合带锁扣16M。
考虑的参数包括带锁扣在功能条10`中的固定、相应的带锁扣槽10.1`、10.2`中的可靠夹紧、用户的可接近性和可及性、带锁扣在功能条10`中的布置在整体上整洁的视觉、触觉和外观。
根据本发明,“泡沫夹”的位置视实施形式而定地,与泡沫中的安全带长度16M.1有关地既竖直地(第一实施形式)水平地(第二实施形式)设计在相应的带锁扣槽10.1`、10.2`中。还公开了对角线布置,其中,夹边以对角线错位的方式布置,其中,该对角线布置既可以使用在竖直布置(第一实施形式)中又可使用在水平布置(第二实施形式)中。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以有利的方式无需在泡沫中使用插入框架和额外挡板,由此可以在泡沫和覆盖件中简单实现。但如果需要,基本上不排除插入框架或线材等集成在带锁扣槽10.1`、10.2`的泡沫边框中的可能。
最后要求保护另一种(未明确示出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在于,中间的带锁扣16M从图3和图5开始,根据箭头P3(图3)和P5(图5)可以围绕竖直轴线(根据图3)或水平轴线(根据图5)旋转90°地布置。
不言而喻,有关的凹部10.11`或10.21`根据前面的阐述进行了相应地调整。
换言之,当带锁扣16M根据箭头P3围绕带锁扣的竖直纵向延伸旋转90°时-在高度方向z上、凹部10.11`(参见图3)基本上相当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在安全带16M.1和带锁扣16M的扣锁之间的沿其纵向延伸的长度,而在宽度方向y上、凹部10.11`现在相当于带锁扣16M的在带锁扣16M的前侧的侧壁16M-VS和后方的侧壁16M-HS之间的宽度并且在深度方向x上、凹部10.11`相当于带锁扣16M的在带锁扣16M的两个侧向的侧壁16M-SS之间的厚度。
然后至少通过带锁扣16M的前侧的侧壁16M-VS和后侧的侧壁(无附图标记)和/或通过扣锁侧壁16M-SW和/或安全带侧壁16M-GW进行夹持。侧向的侧壁16M-SS在带锁扣16M相比图3垂直旋转90°的情况下在由此产生的带锁扣16M在凹部10.11`中的位置中无助于夹持。
最后,在高度方向z上、凹部10.21`(参见图5)-在带锁扣16M根据箭头P5围绕带锁扣16M的水平纵向延伸旋转90°时-基本上相当于中间的带锁扣16M的在前侧的侧壁16M-VS和后方的侧壁16M-HS之间的长度。凹部10.11`的宽度方向y则相当于在安全带16M.1和带锁扣16M的扣锁之间的沿纵向延伸的长度,而深度方向x由带锁扣16M的两个侧向的侧壁16M-SS的距离或厚度定义。
然后,至少通过带锁扣16M的前侧的侧壁16M-VS和后方的侧壁16M-HS和/或通过扣锁侧壁16M-SW和/或通过安全带侧壁16M-GW进行夹持。侧向的侧壁16M-SS在带锁扣16M相比图5水平旋转90°时在带锁扣16M的由此产生的位置中无助于夹持。
附图标记清单
100 车辆座椅、后排长椅
100S 外部车辆座椅
100M 中间车辆座椅
10 功能条(现有技术)
10.1 凹部、带锁扣槽(现有技术)
10Y 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
10`功能条(本发明)
10V`功能条10`的前侧
10E`功能条10`的拉伸部;泡沫夹
10.1`第一实施形式中的凹部、带锁扣槽(本发明)
10.11`竖直凹部
10.12`竖直凹部
10.2`第二实施形式中的凹部、带锁扣槽(本发明)
10.21`水平凹部
10.22`竖直凹部
12 坐席件
12S 外部坐席件
12M 中间的坐席件
14 靠背
14S 外部靠背
14M 中间靠背
16 带锁扣
16S外部的带锁扣
16M中间的带锁扣
16M.1柔性的安全带
16M-VS前方的侧壁
16M-HS后方的侧壁
16M-SS侧方的侧壁
16M-SW扣锁侧壁
16M-GW安全带侧壁
20Isofix-连接装置
x 车辆的纵向方向
-x 车辆的通常的行驶方向
+x 与通常的行驶方向-x相反的方向
y 横向于x方向的水平方向
z 横向于x方向的竖直方向

Claims (12)

1.一种车辆座椅(100),所述车辆座椅(100)在坐席件(12M、12S)和靠背(14M、14S)之间具有功能条(10),所述功能条(10)在车辆座椅的标准位置中封闭坐席件(12M、12S)和靠背(14M、14S)之间的间隙,其中,功能条(10)的镜面在安装状态下基本上布置在竖直平面(y/z平面)中,其特征在于,
在功能条(10)中集成式地布置有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作为用于在未使用位置中容纳至少一个带锁扣(16M)的带锁扣槽,所述至少一个带锁扣(16M)通过柔性的安全带(16M.1)可移动地布置在车身上,其中,所述安全带(16M.1)在带锁扣(16M)的纵向延伸上看与带锁扣(16M)的扣锁相对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0.1`)设计用于将带锁扣(16M)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地、垂直地放置于功能条(10`)的镜面中,或者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0.2`)设计用于将带锁扣(16M)沿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地、水平地布置在功能条(10`)的镜面中,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0.1`、10.2`)构造在功能条(10`)的泡沫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内轮廓基本上对应于带锁扣(16M)的外轮廓,其中,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内轮廓具有至少一个拉伸部(10E`),所述至少一个拉伸部(10E`)将在未使用位置中布置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的带锁扣(16M)夹紧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是后排长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内轮廓的至少一个拉伸部(10E`)由向内突出的泡沫突起构成,所述向内突出的泡沫突起在未使用位置中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至少一个内轮廓中以力配合且摩擦配合的方式夹持带锁扣(16M)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构造有至少两个泡沫突起,所述至少两个泡沫突起将带锁扣(16M)的至少两个侧壁在未使用位置中以力配合且摩擦配合的方式夹持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至少一个内轮廓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构造有三个或四个泡沫突起,所述三个或四个泡沫突起将带锁扣(16M)的至少三个或四个侧壁在未使用位置中以力配合且摩擦配合的方式夹持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的至少一个内轮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未使用位置中垂直布置的带锁扣(16M)在功能条(10`)的镜面中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地、布置在第一未使用位置中,在该第一未使用位置中,带锁扣(16M)的扣锁的纵轴线沿其纵向延伸在水平的y方向(y)上平行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定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未使用位置中垂直布置的带锁扣(16M)在功能条(10`)的镜面中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地布置在第二未使用位置中,在该第二未使用位置中,带锁扣(16M)的扣锁的纵轴线沿其纵向延伸在水平的x方向(x)上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定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未使用位置中水平布置的带锁扣(16M)在功能条(10`)的镜面中沿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地布置在第一未使用位置中,在该第一未使用位置,带锁扣(16M)的扣锁的纵轴线沿其纵向延伸在垂直的z方向(z)上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定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未使用位置中水平布置的带锁扣(16M)在功能条(10`)的镜面中沿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布置在第二未使用位置中,在该第二未使用位置中带锁扣(16M)的扣锁的纵轴线沿其纵向延伸在水平的x方向(x)上也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定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0.1`、10.2`)扩大地设计,使得在未使用位置中能将多个带锁扣(16M、16S)共同地容纳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其中,所述一个带锁扣(16M)和另外的带锁扣(16S)借助刚性的安全带不变地在使用位置中布置在车身上,其中,另外的带锁扣(16S)的刚性的安全带沿带锁扣(16M)的纵向延伸看与扣锁相对置、并且沿其纵向延伸水平地横向于功能条(10`)的纵向延伸(10Y)定向,并因此在使用位置中以其扣锁开口背离功能条(10`)地、朝车辆座椅(100)的坐席件(12M、12S)指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锁扣(16M)借助柔性的安全带(16M.1)能从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取出并且能从未使用位置带入使用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的安全带(16M.1)和带锁扣(16M)在未使用位置中共同地布置在至少一个凹部(10.1`、10.2`)中。
CN201980057131.4A 2018-09-03 2019-09-02 具有带锁扣槽的车辆座椅 Active CN112638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14931.3A DE102018214931A1 (de) 2018-09-03 2018-09-03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Rücksitzbank mit einer Gurtschlosstasche
DE102018214931.3 2018-09-03
PCT/EP2019/073299 WO2020048901A1 (de) 2018-09-03 2019-09-02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rücksitzbank mit einer gurtschlosstasch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8705A CN112638705A (zh) 2021-04-09
CN112638705B true CN112638705B (zh) 2023-03-24

Family

ID=67874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7131.4A Active CN112638705B (zh) 2018-09-03 2019-09-02 具有带锁扣槽的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47054B1 (zh)
CN (1) CN112638705B (zh)
DE (1) DE102018214931A1 (zh)
WO (1) WO20200489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20107270U1 (de) 2020-12-16 2022-03-21 Sick Ag Optoelektronischer Sens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9311A (en) * 1989-11-28 1992-08-18 Ikeda Bussan Co., Ltd. Automotive seat with belt buckle holder
CN201784569U (zh) * 2010-08-19 2011-04-0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安全带锁扣的定位装置
CN103863242A (zh) * 2012-12-14 2014-06-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货车后排座安全带安装结构
CN204775118U (zh) * 2015-06-19 2015-11-18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0037A (en) * 1988-02-04 1989-03-07 Tachi-S Co., Ltd. Automotive seat with seat belt
JPH078326Y2 (ja) * 1988-09-21 1995-03-01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H0315248U (zh) * 1989-06-28 1991-02-15
FR2662649A1 (fr) * 1990-05-29 1991-12-06 Renault Revetement de dossier rabattable de siege escamotable.
FR2676974B1 (fr) * 1991-05-30 1993-09-10 Peugeot Banquette arrie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9853149C1 (de) * 1998-11-18 2000-03-09 Keiper Gmbh & Co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Rücksitzbank
WO2008027832A2 (en) * 2006-08-28 2008-03-06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Configurable restraint system
US7789460B2 (en) * 2007-03-02 2010-09-07 Syntec Seating Solutions, Llc Sea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20090094807A1 (en) * 2007-10-16 2009-04-16 Takata Corporation Seatbelt buckle apparatus
JP6742164B2 (ja) * 2016-06-10 2020-08-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9311A (en) * 1989-11-28 1992-08-18 Ikeda Bussan Co., Ltd. Automotive seat with belt buckle holder
CN201784569U (zh) * 2010-08-19 2011-04-0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安全带锁扣的定位装置
CN103863242A (zh) * 2012-12-14 2014-06-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货车后排座安全带安装结构
CN204775118U (zh) * 2015-06-19 2015-11-18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14931A1 (de) 2020-03-05
WO2020048901A1 (de) 2020-03-12
EP3847054B1 (de) 2023-05-31
EP3847054A1 (de) 2021-07-14
CN112638705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0668B (zh) 车辆用座椅
US10682939B2 (en) Vehicle seat
US20170320415A1 (en) Lightweight Seat for Vehicles
US20160236600A1 (en) Vehicle seat with structural cover for seat back frame
US10377285B2 (en) Headrest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such an assembly
US8317255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CN108621886A (zh) 乘坐物用座椅
CN112638705B (zh) 具有带锁扣槽的车辆座椅
CN104379412A (zh) 具有安全带带扣的车辆座椅
US10137810B2 (en) Vehicle s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US10493889B2 (en) Rack and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e, headrest comprising such a rack, and seat comprising such a headrest
WO2014017627A1 (ja) リッ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装置
CN114630767A (zh) 座垫元件和车辆座椅
JP550442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CN106660512B (zh) 包括用于安全带的织带引导件的机动车辆座椅
US11192482B2 (en) Headrest assembly including locking arrangement reducing BSR
US11992130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orming
JP5632601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構造
KR0138786Y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헤드 레스트 고정장치
CN111605457B (zh) 乘用工具用座椅的下部构造
JP677679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6061787A (zh) 用于靠背的头枕和靠背
JP202210140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100229383B1 (ko) 자동차 시트벨트의 버클조립구조
JP2021020587A (ja) 車両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