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467A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7467A
CN112637467A CN202011527015.5A CN202011527015A CN112637467A CN 112637467 A CN112637467 A CN 112637467A CN 202011527015 A CN202011527015 A CN 202011527015A CN 112637467 A CN112637467 A CN 112637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reflector
driving mechanism
moving lens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270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7467B (zh
Inventor
瞿佳佳
李文珍
庞钦全
丁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270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74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7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7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模组壳体(100)、感光芯片(200)、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感光芯片(200)设于模组壳体(100)之内,模组壳体(100)具有进光孔,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设于模组壳体(100)内,且第一反射件(300)可相对于第二反射件(400)移动,第一反射件(300)具有第一反射面(310)和第二反射面(320),第二反射件(400)具有第三反射面(410)和第四反射面(420),第一反射件(300)可相对于第二反射件(40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中的至少一者在感光芯片(200)的朝向上移动。上述方案能够解决摄像模组无法进行较远距离的长焦拍摄的目的。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产品迭代更新快,品质要求高,对人们的影响很大。具体的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用户对摄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阶段电子设备的摄像部件虽然近距离拍照画面的清晰度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远景拍摄的图像非常模糊。另一方面是,电子设备设计从业者,在设计摄像模组时,通过增多摄像头模组的方式来提高拍照技术,而这种情况,会使得电子设备的构造技术的难度增大、稳定性变差,还会占用更多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总的来说,电子设备存在摄像部件构造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差,同时远景拍摄图像非常模糊,进而导致无法较好地进行长焦拍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以解决摄像模组无法进行较远距离的长焦拍摄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模组壳体、感光芯片、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其中:
所述感光芯片设于所述模组壳体之内,所述模组壳体具有进光孔,所述第一反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件设于所述模组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反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射件移动,所述第一反射件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件具有第三反射面和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射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反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件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感光芯片的朝向上移动;
在所述第一反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反射面、所述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至所述感光芯片;
在所述第一反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反射面、所述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至所述感光芯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摄像模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摄像模组的结构进行改造,通过对摄像模组增设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同时,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在感光芯片的朝向方向上移动,当第一反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经过第一反射件的环境光线在模组壳体内的光程也随之变长,进而改变感光芯片的感光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延长环境光线在模组壳体内的光程,同时可以与摄像模组的其他组件相互配合,从而拉长或者缩短镜头组后焦,起到对摄像模组调焦的作用,进而可以清晰的拍摄到更远距离的景物,达到长焦拍摄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在第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摄像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模组壳体、110-屏蔽罩体、120-底座、
200-感光芯片、210-滤光片、
300-第一反射件、310-第一反射面、320-第二反射面、330-第一驱动机构、331-第一驱动线圈、332-第一磁性件、340-第一支撑件、
400-第二反射件、410-第三反射面、420-第四反射面、430-第二驱动机构、440-第二支撑件、
500-第三反射件、
600-聚光透镜组、
700-第一移动透镜组、710-第三驱动机构、711-第二驱动线圈、712-第二磁性件、
800-第二移动透镜组、810-第四驱动机构、
900-第一导向件、
1000-第二导向件、
1100-第一电路板、
1200-第二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模组,所公开的摄像模组可应用于电子设备。所公开的摄像模组可以包括模组壳体100、感光芯片200、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
模组壳体100为摄像模组的基础构件,模组壳体100可以包括一个屏蔽罩体110和一个底座120,屏蔽罩体110和底座120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形成模组壳体100。其中,屏蔽罩体110能够屏蔽外界的磁场对模组壳体100内带磁部件造成干扰。屏蔽罩体110可以为不透光部件,避免了外界的环境光线通过屏蔽罩体110进入到模组壳体100内部,从而影响最终图像的拍摄效果,底座120能够为摄像模组内的其他组件提供安装基础,也能为这些组件提供防护,避免这些组件与其他物件直接接触。为了让环境光线能够进入到模组壳体100内,最后被感光芯片200感光。模组壳体100上开设有进光孔,具体的,模组壳体100设置在电子设备内,模组壳体100的放置方向与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一致,模组壳体100的厚度比电子设备的厚度略小,且电子设备的宽度可以大于电子设备的厚度。
感光芯片200是摄像模组中用于成像的部件,感光芯片200设于模组壳体100之内,感光芯片200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模组壳体100内,具体的,感光芯片200可以粘贴在底座120的内侧。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所拍摄的物体反射的环境光线通过进光孔进入到模组壳体100内之后,可以经过滤光片210滤光后最终能够投射到感光芯片200上,感光芯片200的感光面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与光信号相对应的电信号,从而达到成像的目的。基于此,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感光芯片200可以通过第一电路板1100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第一电路板110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电路板1100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
在通常情况下,感光芯片200可以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也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感光芯片200的具体种类。
为了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对进入模组壳体100的光线进行调节,最后被感光芯片200感光,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设于模组壳体100内,且第一反射件300可相对于第二反射件400移动,,第一反射件300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件340上,而第一支撑件340可以通过滑动或滚动的方式在模组壳体100内移动,第一反射件300具有第一反射面310和第二反射面320,同理,第二反射件400也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二支撑件440上,第二支撑件440同样的可以通过滑动或滚动的方式在模组壳体100内移动,第二反射件400具有第三反射面410和第四反射面420,第一反射件300可以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方向上移动,为了避免第一反射件300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刮到第二反射件400,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在平行于感光芯片200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当然,也可以通过对模组壳体100内部进行区域划分,将各个区域隔断开,进而也可以避免第一反射件300在移动的过程中,刮到第二反射件400上。
具体的,第一反射件300可相对于第二反射件40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反射件300位于进光孔与第二反射件400之间,第一反射件300相对于第二反射件400的位置发生移动时,环境光线可通过进光孔进入到模组壳体100内,依次经过第二反射件400和第一反射件300的反射,反射至感光芯片200上被感光芯片200感光,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中的至少一者在感光芯片200的朝向上移动,也就是说,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都可以在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方向上移动,而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进光孔进入到模组壳体100内的环境光线,通过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会依次被第二反射件400和第一反射件300,使得模组壳体100内的环境光线的光程变长,最后被感光芯片200感光,由此,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可以与摄像模组的其他组件相互配合,从而拉长或者缩短镜头组后焦,进而可以清晰的拍摄到较远距离的景物。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摄像模组的结构进行改造,通过对摄像模组增设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同时,使得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可以在感光芯片200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当第一反射件3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经过第一反射件300的环境光线在模组壳体100内的光程也随之变化,进而改变感光芯片200的感光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延长模组壳体100内的光程,同时可以与摄像模组的其他组件相互配合,从而拉长或者缩短镜头组的焦距,起到对摄像模组调焦的作用,进而可以清晰的拍摄到较远距离的景物。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能解决电子设备存在无法进行长焦拍摄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模组壳体100内设有第一反射件300和可移动的第二反射件400,在第一反射件30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第三反射面410、第四反射面420、第一反射面310和第二反射面320反射至感光芯片200;在第一反射件30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第三反射面410、第四反射面420、第一反射面310和第二反射面320反射至感光芯片200,在此种情况下,环境光线在模组壳体100内可以通过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增大或缩短环境光线的光程,相应地可以最大化、最优化的根据用户的拍摄需求拍摄出用户所需要的影像或照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30和第二驱动机构430,第一驱动机构330和第二驱动机构430均设于模组壳体100,第一驱动机构330与第一反射件300相连,且可驱动第一反射件300移动,第二驱动机构430与第二反射件400相连,且可驱动第二反射件400移动,也就是说,第一反射件300可以在第一驱动机构330的驱动下,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朝向方向移动,第二反射件400同样也可以在第二驱动机构430的驱动下,沿着感光芯片200的朝向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变焦功能,使得摄像模组能够在不同的焦距下进行拍摄,
为了使得第一驱动机构330和第二驱动机构430结构较为简单,第一驱动机构330和第二驱动机构430均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线圈331和第一磁性件332,第一磁性件332设于第一反射件300或第二反射件400上,第一驱动线圈331设于模组壳体100,第一驱动线圈331在通电的情况下,可驱动第一磁性件332带动第一反射件300或第二反射件400移动,具体的,第一驱动线圈331可以与第一电路板1100电连接,第一电路板1100对第一驱动机构330和第二驱动机构430上的第一驱动线圈331进行通电,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驱动线圈331上电流的方向以及大小,来改变磁场的强弱和磁场的方向,进而与第一磁性件332配合使得第一驱动线圈331产生不同速度的推力或拉力,进而推动或拉动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方向来回移动,实现变焦功能。
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330和第二驱动机构430均为两个,也就是说,第一驱动线圈331和第一磁性件332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第一驱动线圈331均与第一电路板1100电连接,其中,第一反射件300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驱动线圈331和一个第一磁性件332,第二反射件400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驱动线圈331和一个第一磁性件332,通过对第一驱动机构330和第二驱动机构430上的第一驱动线圈331进行通电,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驱动线圈331上的电流方向以及大小,来改变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进而与第一磁性件332配合使得第一驱动线圈331产生不同速度的推力或拉力,进而推动或拉动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方向来回移动。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驱动方式并不限于第一驱动线圈331和第一磁性件332的配合来驱动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来回移动,也可以是液压伸缩件、气压伸缩件、压电陶瓷和形状记忆合金等驱动结构。
如上文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可以在模组壳体100内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朝向方向移动,为了使得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移,能够起到固定及导向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的功能,进而在使用电子设备拍照的过程中,当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移动时,起到稳定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的作用,同时使得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模组壳体100内可以设置有第一导向件900,可以为导向杆,同时在模组壳体100的背面设计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件900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均与第一导向件900滑动配合,从而可以沿着第一导向件900导向的方向来回滑动。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导向件900不限于导向杆,也可以是导向槽、滚珠、弹片和碳棒等一切可以使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按照预设方向移动的部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可以由多片第一镜片和第一镜筒组成,第一镜片安装在第一镜筒内,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可移动地设于模组壳体100内,且第一移动透镜组700设于进光孔与第二反射件40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可以在进光孔与第二反射件400之间来回移动,在此种情况下,通过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第二反射件400和第一反射件300,最终投射至感光芯片200上,具体的,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移动透镜组700改变镜头的倍率,当然,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反射件400之间间隔设置,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移动的过程中,也不会刮到第二反射件400,从而起到保护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反射件400的作用。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由多片第二镜片和第二镜筒组成,第二镜片安装在第二镜筒内,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可移动地设于模组壳体100内,且第二移动透镜组800设于第一移动透镜组700与第二反射件400之间。在此种情况下,通过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第二反射件400和第一反射件300,最终投射至感光芯片200上,具体的,可以通过调节第二移动透镜组800补偿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变倍引起的像面清晰度,当然,第二移动透镜组800与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反射件400均间隔设置,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移动的过程中,均不会刮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反射件400,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如上文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可以改变镜头的倍率,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可以补偿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变倍引起的像面清晰度,进而我们可以知道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可以为变倍镜头组,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可以为补偿镜头组。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均设于模组壳体100,第三驱动机构710与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相连,且可驱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移动,第四驱动机构810与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相连,且可驱动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移动,也就是说,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可以在第三驱动机构710的驱动下,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方向,在进光孔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之间移动,同理,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可以在第四驱动机构810的驱动下,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方向,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感光芯片200之间移动。进而实现变倍和补偿功能,与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相互配合,从而可以清晰的拍摄不同倍率的近景和远景。
为了使得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的结构较为简单,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均可以包括第二驱动线圈711和第二磁性件712,第二磁性件712设于第一移动透镜组700或第二移动透镜组800上,第二驱动线圈711设于模组壳体100,第二驱动线圈711在通电的情况下,可驱动第二磁性件712带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或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移动,具体的,第二驱动线圈711可以与第二电路板1200电连接,第二电路板1200对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上的第二驱动线圈711进行通电,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驱动线圈711上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来改变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进而与第二磁性件712配合使得第二驱动线圈711产生不同速度的推力或拉力,进而推动或者拉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方向来回移动,实现变倍和补偿功能。
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均为两个,也就是说,第二驱动线圈711和第二磁性件712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第二驱动线圈711均与第二电路板1200电连接,其中,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二驱动线圈711和一个第二磁性件712,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二驱动线圈711和一个第二磁性件712,通过对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上的第二驱动线圈711进行通电,产生磁场,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驱动线圈711上的电流方向和大小,来改变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进而与第二磁性件712配合使得第二驱动线圈711产生不同速度的推力或拉力,进而推动或拉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方向来回移动,使得摄像模组在变倍和补偿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具体的,第一驱动机构330、第二驱动机构430、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驱动方式并不限于第二驱动线圈711和第二磁性件712的配合来驱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来回移动,也可以是液压伸缩件、气压伸缩件、压电陶瓷和形状记忆合金等驱动结构。
如上文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可以在模组壳体100内沿着朝向感光芯片200的方向移动,为了使得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移,能够起到固定及导向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的功能,进而在使用电子设备拍照的过程中,当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移动时,起到稳定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的作用,同时使得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模组壳体100内可以设置有第二导向件1000,可以为导向杆,同时在模组壳体100的背面设计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件1000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均与第二导向件1000滑动配合,从而可以沿着第二导向件1000的方向来回滑动。同样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导向件1000不限于导向杆,也可以是导向槽、滚珠、弹片和碳棒等一切可以使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按照预设方向移动的部件。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在模组壳体100内同时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710、第四驱动机构810和第二导向件1000,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均设置在第二导向件1000上,当第二驱动线圈711与第二磁性件712相互配合驱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在第二导向件1000上进行移动时,可以沿着预设的方向机械的在模组壳体100内进行滑动。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聚光透镜组600,聚光透镜组600可由单片或多片第三镜片和第三镜筒组成,第三镜片安装在第三镜筒内,聚光透镜组60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模组壳体100内,聚光透镜组600用来汇聚光线,使得通过进光孔进入到模组壳体100内的环境光线能够充分的透过聚光透镜组600,进而透过第一移动透镜组700,使得最终的成像效果更好,聚光透镜组600固定在模组壳体100之内,且聚光透镜组600位于进光孔与第一移动透镜组700之间,也就是说,通过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聚光透镜组600、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第二反射件400和第一反射件300,最终投射至感光芯片200上,当然聚光透镜组600与第一移动透镜组700间隔设置,在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刮到聚光透镜组600,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模组壳体100内,且邻近进光孔的第三反射件500,进光孔的贯通方向与感光芯片200的朝向相交,环境光线可通过第三反射件500反射后投射至第一反射面310或感光芯片200上,具体的,第三反射件500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底座120上,进光孔开设在模组壳体100的外表面,进光区域的朝向与模组壳体100的厚度方向一致,在此种情况下,通过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被第三反射件500反射至第二反射件400的第三反射面410上,通过增设第三反射件500的方式,可以改变模组壳体100内光的传播方向,同时有利于缩小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进而缩小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一反射件300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进光孔进入到模组壳体100内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第三反射件500、聚光透镜组600、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第二反射件400和第一反射件300,最终投射至感光芯片200,被感光芯片200感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均可以为三棱镜,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的具体种类,只要满足可以反射环境光线便可行。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任一项的摄像模组。
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电子设备内设置有具有拍摄功能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在与进光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开孔,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拍摄时,所拍摄的物体形成的光线信息可通过电子设备的开孔进入到进光孔内,首先通过第三反射件500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将环境光线的方向改变,进而反射至聚光透镜组600上,再依次经过聚光透镜组600、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第二反射件400和第一反射件300,最终投射至感光芯片200上。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合调节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的位置来改变摄像模组的倍率,以及调节镜头组后焦,进而可以拍摄到清晰的照片或影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拍摄时,可人为的通过调节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同时配合移动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使得在拍摄过程中,能够拍摄到更远更清晰的景物,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拍摄相同焦距的景物时,摄像模组的尺寸可以做到更小,进而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当然在此摄像模组中通过增设第三反射件500的方式,同样有利于缩减摄像模组的厚度,进而减小电子设备整机的厚度,可见,电子设备和摄像模组能够解决电子设备存在远景拍摄图像较为模糊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摄像机、平板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壳体(100)、感光芯片(200)、第一反射件(300)和第二反射件(400),其中:
所述感光芯片(200)设于所述模组壳体(100)之内,所述模组壳体(100)具有进光孔,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和所述第二反射件(400)设于所述模组壳体(100)内,且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射件(400)移动,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具有第一反射面(310)和第二反射面(320),所述第二反射件(400)具有第三反射面(410)和第四反射面(420),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射件(40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和所述第二反射件(400)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感光芯片(200)的朝向上移动;
在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反射面(410)、所述第四反射面(420)、所述第一反射面(310)和所述第二反射面(320)反射至所述感光芯片(200);
在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进光孔的环境光线可依次经过所述第三反射面(410)、所述第四反射面(420)、所述第一反射面(310)和所述第二反射面(320)反射至所述感光芯片(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进光孔的环境光线投射至所述感光芯片(200)经历的光程为第一光程;在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进光孔的环境光线投射至所述感光芯片(200)经历的光程为第二光程,所述第一光程与所述第二光程不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30)和第二驱动机构(43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30)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30)均设于所述模组壳体(1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30)与所述第一反射件(300)相连,且可驱动所述第一反射件(300)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30)与所述第二反射件(400)相连,且可驱动所述第二反射件(400)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30)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30)均包括第一驱动线圈(331)和第一磁性件(332),所述第一磁性件(332)设于所述第一反射件(300)或所述第二反射件(400)上,所述第一驱动线圈(331)设于所述模组壳体(100),所述第一驱动线圈(331)在通电的情况下,可驱动所述第一磁性件(332)带动所述第一反射件(300)或所述第二反射件(400)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100)内设置有第一导向件(900),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和所述第二反射件(400)均与所述第一导向件(900)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一移动透镜组(700),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模组壳体(100)内,且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设于所述进光孔与所述第二反射件(4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移动透镜组(800),所述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模组壳体(100)内,且所述第二移动透镜组(800)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与所述第二反射件(40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为变倍镜头组,所述第二移动透镜组(800)为补偿镜头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710)和第四驱动机构(810),所述第三驱动机构(710)和所述第四驱动机构(810)均设于所述模组壳体(100),所述第三驱动机构(710)与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相连,且可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810)与所述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相连,且可驱动所述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移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710)和所述第四驱动机构(810)均包括第二驱动线圈(711)和第二磁性件(712),所述第二磁性件(712)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或所述第二移动透镜组(800)上,所述第二驱动线圈(711)设于所述模组壳体(100),所述第二驱动线圈(711)在通电的情况下,可驱动所述第二磁性件(712)带动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或所述第二移动透镜组(800)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100)内设置有第二导向件(1000),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和所述第二移动透镜组(800)均与所述第二导向件(1000)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聚光透镜组(600),所述聚光透镜组(600)固定在所述模组壳体(100)之内,且所述聚光透镜组(600)位于所述进光孔与所述第一移动透镜组(70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100)内,且邻近所述进光孔的第三反射件(500),所述进光孔的贯通方向与所述感光芯片(200)的朝向相交,所述环境光线可通过所述第三反射件(500)反射后投射至所述第三反射面(41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件(300)和所述第二反射件(400)均为三棱镜。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011527015.5A 2020-12-22 2020-12-22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637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7015.5A CN112637467B (zh) 2020-12-22 2020-12-22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7015.5A CN112637467B (zh) 2020-12-22 2020-12-22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467A true CN112637467A (zh) 2021-04-09
CN112637467B CN112637467B (zh) 2021-12-21

Family

ID=75320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27015.5A Active CN112637467B (zh) 2020-12-22 2020-12-22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746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4858A (zh) * 2022-05-24 2022-09-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2241614A1 (zh) * 2021-05-17 2022-11-24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焦镜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642743U (zh) * 2019-05-24 2019-1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879454A (zh) * 2019-12-25 2020-03-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KR102090625B1 (ko) * 2019-11-11 2020-03-18 자화전자(주) 자동초점 조절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1014973U (zh) * 2019-11-29 2020-07-14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11432107A (zh) * 2020-04-30 2020-07-17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1474680A (zh) * 2020-05-13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207029U (zh) * 2019-12-18 2020-08-07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642743U (zh) * 2019-05-24 2019-1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090625B1 (ko) * 2019-11-11 2020-03-18 자화전자(주) 자동초점 조절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1014973U (zh) * 2019-11-29 2020-07-14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211207029U (zh) * 2019-12-18 2020-08-07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装置
CN110879454A (zh) * 2019-12-25 2020-03-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1432107A (zh) * 2020-04-30 2020-07-17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1474680A (zh) * 2020-05-13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1614A1 (zh) * 2021-05-17 2022-11-24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焦镜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994858A (zh) * 2022-05-24 2022-09-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994858B (zh) * 2022-05-24 2024-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467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26700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95474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637467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653077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38145B (zh)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2740650B (zh) 摄像装置设备
CN112637464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9063838A (ja) レンズ装置
CN110769161A (zh) 移动终端
CN113747024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0617829B1 (ko) 줌 카메라의 광학 장치
JP2011022566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103306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TWI769465B (zh) 光學成像裝置
CN113784027B (zh) 一种潜望式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645373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152050U (zh) 移动终端
CN114125198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7406638U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2653825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9016669U (zh) 相机镜头滑动配合结构
CN113556444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的驱动方法
CN112911102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114616A1 (zh)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542506A (zh) 光学调节结构及摄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