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2828A - 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2828A
CN112632828A CN202011572816.3A CN202011572816A CN112632828A CN 112632828 A CN112632828 A CN 112632828A CN 202011572816 A CN202011572816 A CN 202011572816A CN 112632828 A CN112632828 A CN 112632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dimensional model
winding
wire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28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韬
赵毅
陈维江
张乔根
边凯
靳铭凯
董冰冰
李佳讯
张广金
傅中
吴正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115728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28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2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28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027/2838Wires using transposed wi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变压器绕组换位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变压器绕组在换位过程中导线的高度变化值、半径变化值和旋转角度,构建变压器绕组的参数化方程;对变压器绕组进行差异化建模;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中构建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和铁心三维模型;对变压器绕组施加激励电流,并对由求解域三维模型、铁心三维模型以及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构成的变压器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利用有限元求解器对网格划分后的变压器三维模型进行峰值电流下的静态磁场计算,获得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的漏磁场分布规律以及各线饼的电磁力分布规律,为评估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提供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在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中,低压或中压绕组采用多根自粘换位导线并绕的连续式或螺旋式结构。为减少导线间环流,加入了绕组换位结构,该结构对变压器漏磁场和电磁力影响规律以及该结构上电磁力分布规律受到众学者的关注。目前,计算变压器漏磁场和线饼电磁力分布多采用有限元方法,有限元计算模型包括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在二维模型中,一般的做法是将绕组等效为轴向排列的一系列矩形截面;在三维模型中,一般的做法是将绕组等效为单个或多个沿轴向排列的圆柱壳体。上述方法的缺点在于:在绕组中广泛存在且具有局部非对称性的换位结构无法在模型中得到体现,而换位结构会引入横向漏磁势,增大换位区域径向漏磁场,同时换位结构的三维不对称性使得现有计算模型无法准确获得该结构的电磁力分布规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通过分析绕组换位结构中导线的位置关系,利用参数化方程表征换位过程,能够提高建模效率,并获得更准确的变压器的漏磁场和电磁力的分布规律,以提高变压器绕组抗短路能力的评估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器绕组换位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测量变压器绕组在换位过程中导线的高度变化值、半径变化值和旋转角度,并根据所述导线的高度变化值、半径变化值和旋转角度,构建变压器绕组的参数化方程;
S200:对变压器绕组进行差异化建模获得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将绕组各线饼等效为圆柱壳体,获得不含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基于所述参数化方程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
S300:构建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和铁心三维模型;
S400:对变压器绕组施加激励电流,并对由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铁心三维模型以及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构成的变压器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S500:利用有限元求解器对网格划分后的变压器三维模型进行峰值电流下的静态磁场计算,获得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的漏磁场分布规律以及各线饼的电磁力分布规律,以用于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
优选的,步骤S100中,所述变压器绕组的参数化方程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59432760000021
Figure BDA0002859432760000022
k1=h/Δθ1
Figure BDA0002859432760000031
k2=(R2-R1)/Δθ2
其中,ρ为导线半径坐标值,z为导线轴向高度坐标值,R(θ)是导线的平均半径和旋转角度之间的函数;H(θ)是外部导体的高度和旋转角度之间的函数;h是导线的高度与油道的高度之和,单位为(m);k1是导线高度的变化率;Δθ1是导线高度变化阶段对应的旋转角度,单位为(rad);R1是导线半径变化阶段开始时对应的平均半径,R2是导线半径变化阶段结束时对应的平均半径,单位为(m);k2是导线平均半径的变化率;Δθ2是导线半径变化阶段对应的旋转角度;θ是整个换位过程对应的总旋转角度,且θ=Δθ1+Δθ2
优选的,步骤S200中,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基于所述参数化方程,绘制变压器绕组空间位置的三维变化轨迹,在导线端部绘制导线截面,并对导线截面沿三维变化轨迹进行扫掠,则获得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
优选的,步骤S200中,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基于所述参数化方程,绘制导线轮廓,并通过放样的方式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
优选的,步骤S200中,所述不含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中,圆柱壳体的内外半径等于绕组内外半径,高度等于线饼高度。
优选的,步骤S300中,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通过如下方式构建: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输入变压器外壳的长、宽和高,则获得与变压器外壳相对应的求解域的三维模型。
优选的,步骤S300中,铁心三维模型通过如下方式构建: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输入铁心的高度、铁心窗高、铁心柱间距、铁心柱半径,则获得铁心三维模型。
优选的,步骤S400中,所述激励电流包括绕组额定相电流或外部短路故障对应的短路电流。
优选的,在完成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求解域三维模型和铁心三维模型的构建后,还需要设置铁心、绕组和求解域的材料属性,包括相对磁导率、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优选的,所述绕组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设置为1,电导率设置为2.998e7S/m;所述求解域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设置为1,电导率设置为1S/m;所述铁芯的相对介电常数设置为1,电导率设为1S/m,相对磁导率根据铁芯所对应的型号进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分析绕组在换位过程中导线的变化情况,考虑到换位结构对于变压器磁场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描述变压器的漏磁场及电磁力分布规律,为后续变压器阻抗短路评估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绕组换位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流程图;
图2(a)、图2(b)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绕组换位过程示意图;
图3(a)、图3(b)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模型空间位置轨迹和扫掠结果示意图,其中,图3(a)是变压器绕组空间位置的三维变化轨迹示意图;图3(b)是对三维变化轨迹扫掠后获得的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三维模型;
图5(a)、图5(b)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三维模型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6(a)至图6(c)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与传统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示意图,其中,图6(a)是轴向漏磁通密度沿绕组高度分布示意图;图6(b)是径向漏磁场密度沿绕组高度分布示意图;图6(c)是绕组内外导线中心线上轴向漏磁场和径向漏磁场沿着旋转角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1至图6(c)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词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为便于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附图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定。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测量变压器绕组在换位过程中导线的高度变化值、半径变化值和旋转角度,并根据所述导线的高度变化值、半径变化值和旋转角度,构建变压器绕组的参数化方程;
S200:对变压器绕组进行差异化建模获得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将绕组各线饼等效为圆柱壳体,获得不含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基于所述参数化方程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
S300:构建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和铁心三维模型;
S400:对变压器绕组施加激励电流,并对由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铁心三维模型以及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构成的变压器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S500:利用有限元求解器对网格划分后的变压器三维模型进行峰值电流下的静态磁场计算,获得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的漏磁场分布规律以及各线饼的电磁力分布规律,以用于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
本实施例中,变压器绕组换位过程中导线的变化规律如图2(a)所示:第一阶段,绕组外侧导线高度快速抬升,内侧导线继续沿着内径旋转;第二阶段,外侧导线抬升高度后,与内侧导线分别沿着过渡弧线向内侧和外侧过渡;第三阶段,两导线完成过渡过程后,外侧导线换到内侧,并沿内径继续旋转。内侧导线换到外侧,开始高度快速抬升,达到预定高度后,继续沿外径旋转,最终获得如图2(b)所示的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
本实施例基于通过现有方法所构建的变压器三维模型中因没有考虑到换位结构带来的影响而导致电磁力分布规律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测量绕组在换位过程中导线的各个参数变化值并构建包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三维模型,更准确的描述变压器的漏磁场分布及电磁力分布规律,从而为评估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依据,通过准确描述变压器的漏磁场分布及电磁力分布规律,同时考虑绕组支撑条件,能够精确计算电磁力作用下绕组的应力分布,通过比较绕组应力分布与导线临界失稳载荷的大小,从而能够准确评估变压器绕组的短路机械稳定性。
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0中,所述变压器绕组换位结构的参数化方程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59432760000071
Figure BDA0002859432760000081
k1=h/Δθ1
Figure BDA0002859432760000082
k2=(R2-R1)/Δθ2
其中,ρ为导线半径坐标值,z为导线轴向高度坐标值,R(θ)是导线的平均半径和旋转角度之间的函数;H(θ)是外部导体的高度和旋转角度之间的函数;h是导线的高度与油道的高度之和,单位为(m);k1是导线高度的变化率;Δθ1是导线高度变化阶段对应的旋转角度,单位为(rad);R1是导线半径变化阶段开始时对应的平均半径,R2是导线半径变化阶段结束时对应的平均半径,单位为(m);k2是导线平均半径的变化率;Δθ2是导线半径变化阶段对应的旋转角度;θ是整个换位过程对应的总旋转角度,且θ=Δθ1+Δθ2
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0中,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基于所述参数化方程,绘制变压器绕组空间位置的三维变化轨迹,在导线端部绘制导线截面,并对导线截面沿三维变化轨迹进行扫掠,则获得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
本实施例中,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模型空间位置轨迹和扫掠结果如图3(a)、图3(b)所示,其中,图3(a)是在COMSOL软件中所绘制的变压器绕组空间位置的三维变化轨迹;图3(b)是对导线截面沿图3(a)所示三维变化轨迹扫掠后获得的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该模型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绕组中所含有的换位结构。
需要了解的是,除了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获得含有换位机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外,还可以利用Solidworks、Pro/Engineer等三维机械制图软件实现,具体过程就不在此处赘述。
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0中,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基于所述参数化方程,绘制导线轮廓,并通过放样的方式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
本实施例所述模型构建方式,也可以通过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及Solidworks、Pro/Engineer等三维机械制图软件实现。
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0中,所述不含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中,圆柱壳体的内外半径等于绕组内外半径,高度等于线饼高度。
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中,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通过如下方式构建: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输入变压器外壳的长、宽和高,则获得与变压器外壳相对应的求解域的三维模型。
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中,铁心三维模型通过如下方式构建: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输入铁心的高度、铁心窗高、铁心柱间距、铁心柱半径,则获得铁心三维模型。
通过以上几个实施例,最终获得的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的三维模型如图4所示。
获得变压器的三维模型后,需要对图4所示的变压器的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划分过程如图5(a)所示,网格划分后的变压器三维模型则如图5(b)所示。
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0中,所述激励电流包括绕组额定相电流或外部短路故障对应的短路电流。
本实施例中,对变压器绕组施加绕组额定相电流,能够获得额定电流下变压器绕组的漏磁场和电磁力分布;还可以施加外部短路故障下的短路电流,获得短路状态下变压器绕组的漏磁场和电磁力分布。其中,短路电流可以是实际短路故障录波波形,也可以是通过变压器简化等效电路计算获得的波形。
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完成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求解域三维模型和铁心三维模型的构建后,还需要设置铁心、绕组和求解域的材料属性,包括相对磁导率、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设置为1,电导率设置为2.998e7S/m;所述求解域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设置为1,电导率设置为1S/m;所述铁芯的相对介电常数设置为1,电导率设为1S/m,相对磁导率根据铁芯所对应的型号进行设置。对于非磁性介质,其相对磁导率一般设为1。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导率,一般通过实验获得;空气和金属的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表征其绝缘特性;电导率表征其电阻特性,均通过实验获得。
图6(a)至图6(c)是本公开技术方案与传统模型的结果对比图,其中,图6(a)是轴向漏磁通密度沿绕组高度分布示意图,不考虑换位结构时,导线的漏磁通密度为恒定值,即图中所示的2.56047T,当导线高度发生变化,且当高度变换值H等于18mm时,其对应的漏磁通密度由零近换位结构处的2.43402T畸变为2.78608T,则相对于不考虑换位结构而言,考虑了换位结构的变压器绕组的轴向漏磁场畸变百分数为(2.78608-2.56047)/2.56047=8.8%;图6(b)是径向漏磁场密度沿绕组高度分布示意图,不考虑换位结构时,导线的漏磁通密度恒定为-0.27608T,当发生换位结构时,导线高度发生变化,此时,导线上高度对应的漏磁通密度为0.57313T,下高度对应的漏磁通密度为-1.00228T,则考虑了换位结构的变压器绕组的径向漏磁场畸变百分数为(0.57313+0.27608)/0.27608=308%。图6(c)是绕组内外导线中心线上轴向漏磁场和径向漏磁场沿着旋转角的变化曲线,导线在第II、第III和第IV区域内发生角度旋转,其磁场也随角度发生变化。由图6(a)至图6(c)可知,在换位区域内,变压器的轴向漏磁场和径向漏磁场均发生了大的畸变,因此,根据本公开技术方案获得变压器的漏磁场分布规律体现了绕组换位结构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为评估变压器阻抗短路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依据。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测量变压器绕组在换位过程中导线的高度变化值、半径变化值和旋转角度,并根据所述导线的高度变化值、半径变化值和旋转角度,构建变压器绕组的参数化方程;
S200:对变压器绕组进行差异化建模获得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将绕组各线饼等效为圆柱壳体,获得不含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基于所述参数化方程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
S300:构建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和铁心三维模型;
S400:对变压器绕组施加激励电流,并对由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铁心三维模型以及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构成的变压器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S500:利用有限元求解器对网格划分后的变压器三维模型进行峰值电流下的静态磁场计算,获得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的漏磁场分布规律以及各线饼的电磁力分布规律,以用于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的,步骤S100中,所述变压器绕组的参数化方程表示为:
Figure FDA0002859432750000011
Figure FDA0002859432750000012
k1=h/Δθ1
Figure FDA0002859432750000021
k2=(R2-R1)/Δθ2
其中,ρ为导线半径坐标值,z为导线轴向高度坐标值,R(θ)是导线的平均半径和旋转角度之间的函数;H(θ)是外部导体的高度和旋转角度之间的函数;h是导线的高度与油道的高度之和,单位为(m);k1是导线高度的变化率;Δθ1是导线高度变化阶段对应的旋转角度,单位为(rad);R1是导线半径变化阶段开始时对应的平均半径,R2是导线半径变化阶段结束时对应的平均半径,单位为(m);k2是导线平均半径的变化率;Δθ2是导线半径变化阶段对应的旋转角度;θ是整个换位过程对应的总旋转角度,且θ=Δθ1+Δθ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200中,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基于所述参数化方程,绘制变压器绕组空间位置的三维变化轨迹,在导线端部绘制导线截面,并对导线截面沿三维变化轨迹进行扫掠,则获得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200中,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基于所述参数化方程,绘制导线轮廓,并通过放样的方式构建含有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200中,所述不含换位结构的绕组部分的三维模型中,圆柱壳体的内外半径等于绕组内外半径,高度等于线饼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300中,变压器求解域三维模型通过如下方式构建: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输入变压器外壳的长、宽和高,则获得与变压器外壳相对应的求解域的三维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300中,铁心三维模型通过如下方式构建: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输入铁心的高度、铁心窗高、铁心柱间距、铁心柱半径,则获得铁心三维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400中,所述激励电流包括绕组额定相电流或外部短路故障对应的短路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完成变压器绕组三维模型、求解域三维模型和铁心三维模型的构建后,还需要设置铁心、绕组和求解域的材料属性,包括相对磁导率、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绕组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设置为1,电导率设置为2.998e7S/m;所述求解域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设置为1,电导率设置为1S/m;所述铁芯的相对介电常数设置为1,电导率设为1S/m,相对磁导率根据铁芯所对应的型号进行设置。
CN202011572816.3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 Pending CN1126328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2816.3A CN112632828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2816.3A CN112632828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2828A true CN112632828A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5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2816.3A Pending CN112632828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282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7320A (zh) * 2021-11-20 2022-03-11 西安交通大学 磁场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11217A (zh) * 2023-09-12 2023-10-20 合肥工业大学 变压器绕组换位结构短路应力计算方法
CN116933696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合肥工业大学 变压器多股多根导线并联结构的电流分布计算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0218A (zh) * 2016-10-14 2017-04-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变压器铁芯电磁力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0218A (zh) * 2016-10-14 2017-04-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变压器铁芯电磁力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 ZHAO 等: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Dimensional Leakage Magnetic Field at the Transposition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Winding", 《IEEE XPLORE》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7320A (zh) * 2021-11-20 2022-03-11 西安交通大学 磁场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67320B (zh) * 2021-11-20 2023-10-13 西安交通大学 磁场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11217A (zh) * 2023-09-12 2023-10-20 合肥工业大学 变压器绕组换位结构短路应力计算方法
CN116911217B (zh) * 2023-09-12 2023-11-28 合肥工业大学 变压器绕组换位结构短路应力计算方法
CN116933696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合肥工业大学 变压器多股多根导线并联结构的电流分布计算方法
CN116933696B (zh) * 2023-09-15 2023-12-08 合肥工业大学 变压器多股多根导线并联结构的电流分布计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2828A (zh) 一种含有换位结构的变压器有限元建模方法
Gharehpetian et al. Hybrid modelling of inhomogeneous transformer winding for 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 studies
Liu et al.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eddy current loss in litz-wired high-frequency transformer windings
Bagheri et al. Air core transformer winding disk deformation: A precise study on mutual inductance vari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frequency response spectrum
CN113283073A (zh) 一种三相高频大功率变压器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CN111783344B (zh) 一种基于磁场分布特征仿真分析电缆缺陷的方法
Zhao et al. Short-circuit electromagnetic for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ransformer winding transposition structures
US20010054509A1 (en) Superconducting cable and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same
CN112926225A (zh) 一种交流电机高频轴电流的建模及参数测量方法
Lindblom et al. Calculating the coupling factor in a multilayer coaxial transformer with air core
CN108387769A (zh) 一种电抗器匝间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CN110826255A (zh) 一种电力装备中绕组线圈部件的建模方法
Liu et 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 with nanocrystalline core
CN113203893B (zh) 一种电感器及松耦合变压器的线圈绕组交流电阻提取方法
CN114200349B (zh) 基于不停电检测的变压器绕组变形程度评估方法
CN111626014B (zh) 在变压器设计阶段计算变压器短路阻抗和绕组环流的方法
CN111753450B (zh) 一种光学电流传感器优化设计方法
Gui et al.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transformer winding by structure parameter
CN116911217B (zh) 变压器绕组换位结构短路应力计算方法
Banasza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osition of the first resonance in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transformer winding
CN116933696B (zh) 变压器多股多根导线并联结构的电流分布计算方法
Mopari et al. Estimation of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parameters of single phase dual winding converter transformer with FEM
El-Missiry Current distribution and leakage impedance of various types of foil-wound transformers
CN112379223B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绕组匝间绝缘劣化的等效电路模型
Li et al. Research on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ircuit Force of 3D Wound Core Transform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