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6699A - 一种变色网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色网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26699A CN112626699A CN202011324866.XA CN202011324866A CN112626699A CN 112626699 A CN112626699 A CN 112626699A CN 202011324866 A CN202011324866 A CN 202011324866A CN 112626699 A CN112626699 A CN 1126266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bar
- color
- yarn
- follows
- needle b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0—Open-work fabrics
- D04B21/12—Open-work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est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21/08—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本申请的梳栉JB1.1、梳栉JB1.2位置互换,形成颜色互换形成图案变化纹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从而使该织物具有图案交换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变色网布。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03902775涉及局部立体经编网布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布本体,所述网布本体至少由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在经编机上一体编织,所述第一纱线和/或所述第二纱线为热熔纱,所述热熔纱为鞘蕊型结构的复合纱线,所述鞘部聚合物的熔点Tm1高于所述蕊部聚合物的熔点Tm2,所述网布本体包括热熔区域,所述热熔区域经热定型处理后凸出于所述网布本体的表层形成立体造型。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编织步骤与热定型处理步骤以及冷却处理步骤。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经编网布的立体造型的立体感更明显、更持久稳定,且具有较佳的尺寸安定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398357.5涉及一种PVC涂层夹网布,属于夹网布技术领域,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涤纶层,所述第一涤纶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PVC树脂发泡层,所述第一PVC树脂发泡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UV涂层,所述第一UV涂层上设有第一压花层,所述基布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涤纶层,所述第二涤纶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PVC树脂发泡层,所述第二PVC树脂发泡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UV涂层,所述第二UV涂层上设有第二压花层。本申请大大提高该夹网布的整体强度,且其有优良的耐光性、耐磨性和抗静电的能力,同时增加了夹网布的耐光性和防紫外线能力,从而增加夹网布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10167297涉及自动消除鞋痕的透气网布鞋面,在鞋面内设置了流体构件,流体构件始终接触鞋面,能够吸收鞋面弯折时的弯折力,同时,流体构件为爪型结构,其结构适应鞋面在发生弯曲时的受力情况,流体构件还可以通过膨胀变形来对由于鞋面弯曲时发生弯折的鞋面进行很好的舒展、理顺,从而主动修复该处的鞋面折痕。同时,分叉部与主体部之间均为连通状态,因此,其可以应对复杂的鞋面弯曲情况,进一步提高了鞋面的耐磨性和舒适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060197.6涉及一种网布,提供一种新型防弹衣用3D网布,解决现有的防弹衣所用的布料穿着不舒适、防止非贯穿性损伤的性能较差的缺陷,包括里层、表层防弹布层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支撑部件,所述表层防弹布层上设有动能吸收层,所述动能吸收层上表面设有缓冲层,所述表层防弹布层由高性能纺织纤维编织而成,所述支撑部件为聚酯单丝编织而成。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04344348涉及一种涂层网布,包括具有网孔层的网布,所述网孔层上设有若干个网孔,所述网孔层上涂覆有耐磨材料层,所述耐磨材料层上具有若干个透气孔,各所述透气孔与各所述网孔一一对应,所述耐磨材料层的厚度为15C-30C,所述耐磨材料层的组份包括热熔粉、聚氨酯、硅PU以及环己酮。本发明透气性好,网布的涂层具有皮质感,手感好,易于清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涂层网布的涂覆工艺。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751774.7涉及一种超强抗芯吸工业网布,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强度不高的问题。本超强抗芯吸工业网布包括抗芯吸布材料的基层,还包括连接层、加强层和表层,上述表层、加强层、连接层和基层由外至内设置,所述连接层呈网格状且在连接层的网格处具有胶水,上述基层与加强层通过涂覆有胶水的连接层相联,上述表层呈网格状且表层内侧通过胶水与加强层相联,上述表层外侧涂覆有防水漆。本超强抗芯吸工业网布强度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095786.9涉及一种轻型防水耐磨夹网布料,包括夹网布料外体,所述夹网布料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布料耐磨层,所述布料耐磨层的下方设置有副网格层,所述副网格层的下方设置有丙纶防水层,所述丙纶防水层的下方设置有PVC胶层,所述PVC胶层的下方设置有网格外布料,所述网格外布料的下方靠近夹网布料外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主网格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在布料耐磨层的内部加设有副网格层,使得外表面的耐磨层在网格层的作用下更加耐磨,且在耐磨层的下方设置有丙纶防水层,使得夹网布具有防水效果,且在网布的外部涂有PVC胶层,使得夹网布料的防水效果更好,且耐酸碱和耐高温。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903876.6涉及一种经向加强网布,包括第一经向编织线、第二经向编织线和第三经向编织线,所述第一经向编织线与第二经向编织线交错编织形成粗经线,第三经向编织线沿着粗经线交错编织形成梯形网格,本实用新型结构采用多轴向编织,使网布可按照特定方向伸直取向,通过将第一经向编织线与第二经向编织线交错编织形成粗经线,加强网布在经向的强度,并引入第三经向编织线,优化网布结构,加强网布在经向和纬向的强度。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1380342.1涉及一种夹网布,尤其是PVC3D立体夹网布,它包括夹网布、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所述夹网布包括里层、织物层和面层,所述夹网布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明层,所述第一透明层顶面设置有第二透明层,所述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均为PVC材质,所述第一透明层内均匀嵌入多颗反光颗粒,所述第二透明层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光晕区,所述光晕区由设置在第二透明层顶部的多个环槽组成,通过第一透明层的反光颗粒制造炫目效果,通过第二透明层的深浅不一的环槽使得用户在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夹网布就能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不同的弧形光晕。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332908.6涉及一种贾卡提花网布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为:先对梳栉的基本组织进行定义,再进行贾卡提花网布的编织:由地梳梳栉GB1在前针床垫纱,贾卡梳栉JB1在前针床垫纱,地梳梳栉GB3在后针床垫纱,地梳梳栉GB4在前针床、后针床分别垫纱成圈,地梳梳栉GB5在后针床垫纱;由地梳梳栉GB1配合贾卡花梳JB1在前针床工作,编织形成坯布正面的单贾卡花纹效果;由地梳梳栉GB3与地梳梳栉GB5共同编织形成坯布的底布;由地梳梳栉GB4编织形成坯布的正反面连接线,在地梳梳栉GB4的编织作用下,将坯布正反两面一体编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编织形成贾卡提花网布。采用本发明编织方法编织成的贾卡提花网布在染色时能够形成良好的双色染色效果,同时能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1411733.5涉及一种抗紫外复合网布制作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有倒料管,倒料管焊接在壳体上,倒料管下方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板,所述倒料管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均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转轴,固定转轴外侧套设有转环,所述转环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转轴,所述移动转轴下方固定连接有升降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织好的网布通过倒料管放进装置内,然后在装置内放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液体,通过对网布的反复浸泡压轧,并加热烘干,使得网布内富含更多的防紫外线物质,防紫外线效果更佳。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662554.2涉及一种立体网布,网布采用一次编织而成,上层网面和下层网面通过波浪形纬线有机连接成一体,波浪纬线与经线一起编织起到支撑上下层网面同时在立体网布内部形成若干条贯穿立体网布若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支撑性好,透气性好、表面平整不易变形的特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016147.5涉及一种竹炭纤维网布,其是由面丝、毛丝、底丝经编成型的三明治结构网布,所述的面丝形成网布的面层,所述的底丝形成网布的底层,所述的毛丝形成网布的支撑层,且所述的支撑层位于所述的面层与所述的底层之间,所述的面丝或/和底丝包含有至少一条竹纤维丝,所述的面层或/和底层为柔软光滑的竹纤维面层或/和底层。本发明竹炭纤维网布由面丝、毛丝以及底丝一体经编成三明治结构,面丝或/和底丝包含有竹纤维丝,从而使面层或/和底层为柔软光滑的竹纤维面层或/和底层,进而使得本竹炭纤维网布具有天然环保、防臭、抗菌、舒适、柔软等诸多优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830486.6涉及网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网布及其加工方法,一种网布,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经线,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与任意一组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处接触连接,所述多组经线中的任意一组经线依次包括第一组合经线、第二组合经线、第三组合经线、第四组合经线、第五组合经线和第六组合经线,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依次包括第一组合纬线、第二组合纬线、第三组合纬线、第四组合纬线、第五组合纬线、第六组合纬线、第七组合纬线和第八组合纬线。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294896.X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网布。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保有网布原先的通风、透气特性,还具有较佳强度和外观的复合型网布。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型网布,包括网布和树脂层,所述网布包括内层表布、中间层布和外层表布,所述中间层布为直立织制型态组织,所述内层表布、中间层布和外层表布以经编针织的方式一体织成,所述树脂层固设在网布表面上成为一体,所述树脂层表面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让该树脂层与该网布成为一体,树脂层布设多个通孔,使得该网布能保有原先的通风、透气特性外,还具有该树脂层的强度,并利用该树脂层上所预设的通孔、纹路图案设计,可让网布具有更多样化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色网布。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变色网布,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
梳栉GB1在前针床垫纱成圈,梳栉JB1.1,梳栉JB1.2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3仅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4,梳栉GB5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位置互换,形成颜色互换形成图案变化纹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从而使该织物具有图案交换效果。
其中,各梳栉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为:
(1)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0-0-2-2/4-4-2-2//;
梳栉GB1的穿纱方式为:1穿3空;
(2)梳栉JB1.1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梳栉JB1.2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通过奇数片提花(梳栉JB1.1)和偶数片(梳栉JB1.2)提花的交换变化,颜色才能自由左右互换,实现两边图案交换从而实现图案的交换效果;
梳栉JB1.1、JB1.2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才能实现变图案的效果。比如优选的颜色的选择方案为:
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黑色,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橙色,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红色。
(3)梳栉GB3的垫纱组织为:0-1-1-1/1-0-0-0//;
梳栉GB3的穿纱方式为:满穿;梳栉GB3的原料和梳栉GB1的原料的成分相同,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把形成面层的颜色,
(4)梳栉GB4的垫纱组织为:1-1-0-1/1-1-2-1//;
梳栉GB4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5)梳栉GB5的垫纱组织为:2-2-3-2/1-1-0-1//;
梳栉GB5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将上述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应用到所述的改良的机台上,编织成具有立体花型的经编织物。
各梳栉使用的编织原料为:
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40D尼龙丝;
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
梳栉GB3使用的编织原料为:200D尼龙低弹丝;
梳栉GB4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梳栉GB5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一种多功能涤纶低弹丝的制备方法为:将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将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纳米硫酸钡以及聚乙醇进行研磨得到改性物,将改性物和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180~210℃熔融温度下,进行挤出造粒,制备得到多功能改性母粒;将多功能改性母粒以及PET切片进行熔融纺丝,得到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二维多孔NCO纳米片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5:1~1.7:1。
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与纳米硫酸钡的质量比为1:1。
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与聚乙醇的质量比为1:5~1:8。
改性物与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质量比为1:15~1:19。
多功能改性母粒在多功能涤纶低弹丝中的质量分数为10~30%。
首先利用氯化镁和氢氧化纳中的氢氧根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吸附在二维多孔NCO纳米片的多孔空隙中;利用二维多孔NCO纳米片的多孔特点,将氢氧化镁附在其孔隙中,起到一个抗菌功能。然后在氢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的表面吸附生成氢氧化铜,利用高温煅烧,迅速地将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氧化镁吸附在二维多孔NCO纳米片的多孔空隙中,形成抗菌效果,然后与聚乙醇进行研磨,提高与聚酯的相容性,比直接加入时纺丝的分散效果更佳,有利于纺丝的可纺性。
氧化镁粒子,对微生物的吸附作用也能造成细胞膜损伤,以达到抗菌效果;同时纳米氧化镁粒子由于与水接触可以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由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壁的肽键结构从而迅速杀死细菌,得到抗菌功能。
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颗粒,当温度达到190℃时会变成水一样的液体,在相同的粘度下PBT的粘度为其5000倍。且CBT与PBT、PET、PTT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润湿性能强。当加热到220℃时即可发生原位聚合,即生成PBT材料。
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母粒熔点低,粘度低,进入主熔体管道后利于与聚酯切片的混合分散,同时提高多功能改性母粒在聚酯熔体中的分散,同时聚酯聚合过程中添加的催化剂可以催化CBT开环聚合,通过CBT开环聚合后,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其与聚酯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相容性好,避免了多功能改性母粒添加过程中的相分离现象,造成纺丝困难;同时CBT开环过程可控,通过聚酯熔体中均匀分散的催化剂对CBT的开环,降低分子中环状化合物以及低分子量化合物的产生,避免纺丝困难;同时在线添加工艺具有工艺可变性好,小批量,功能化,差别化容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梳栉JB1.1、梳栉JB1.2位置互换,形成颜色互换形成图案变化纹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从而使该织物具有图案交换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一种变色网布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变色网布,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
梳栉GB1在前针床垫纱成圈,梳栉JB1.1,梳栉JB1.2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3仅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4,梳栉GB5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位置互换,形成颜色互换形成图案变化纹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从而使该织物具有图案交换效果。
其中,各梳栉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为:
(1)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0-0-2-2/4-4-2-2//;
梳栉GB1的穿纱方式为:1穿3空;
(2)梳栉JB1.1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梳栉JB1.2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通过奇数片提花(梳栉JB1.1)和偶数片(梳栉JB1.2)提花的交换变化,颜色才能自由左右互换,实现两边图案交换从而实现图案的交换效果;
梳栉JB1.1、JB1.2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才能实现变图案的效果。比如优选的颜色的选择方案为:
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黑色,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橙色,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红色。
(3)梳栉GB3的垫纱组织为:0-1-1-1/1-0-0-0//;
梳栉GB3的穿纱方式为:满穿;梳栉GB3的原料和梳栉GB1的原料的成分相同,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把形成面层的颜色,
(4)梳栉GB4的垫纱组织为:1-1-0-1/1-1-2-1//;
梳栉GB4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5)梳栉GB5的垫纱组织为:2-2-3-2/1-1-0-1//;
梳栉GB5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将上述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应用到所述的改良的机台上,编织成具有立体花型的经编织物。
各梳栉使用的编织原料为:
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40D尼龙丝;
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
梳栉GB3使用的编织原料为:200D尼龙低弹丝;
梳栉GB4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梳栉GB5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一种多功能涤纶低弹丝的制备方法为:将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高温煅烧工艺为在低于300℃为快速升温其升温速率为20℃/min,在300~500℃为缓慢升温,升温速率为5℃/min。将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纳米硫酸钡以及聚乙醇进行研磨得到改性物,将改性物和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180~210℃熔融温度下,进行挤出造粒,制备得到多功能改性母粒;将多功能改性母粒以及PET切片进行熔融纺丝,得到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二维多孔NCO纳米片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5:1。
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与纳米硫酸钡的质量比为1:1。
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与聚乙醇的质量比为1:5。
改性物与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质量比为1:15。
多功能改性母粒在多功能涤纶低弹丝中的质量分数为10%。
二维多孔NCO纳米片,二维多孔钴酸镍片,通过在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上原位生长NCO的前驱物,并且在适当温度下(400-600℃)煅烧,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结晶性和均一形貌的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具体也可以参见Holey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oxide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Nat.ommun.,2017,8,15139。
一种多功能涤纶低弹丝的抗菌性能为大肠杆菌抑菌率为95%,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抑菌率为96%。
实施例2
一种变色网布,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
梳栉GB1在前针床垫纱成圈,梳栉JB1.1,梳栉JB1.2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3仅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4,梳栉GB5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位置互换,形成颜色互换形成图案变化纹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从而使该织物具有图案交换效果。
其中,各梳栉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为:
(1)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0-0-2-2/4-4-2-2//;
梳栉GB1的穿纱方式为:1穿3空;
(2)梳栉JB1.1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梳栉JB1.2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通过奇数片提花(梳栉JB1.1)和偶数片(梳栉JB1.2)提花的交换变化,颜色才能自由左右互换,实现两边图案交换从而实现图案的交换效果;
梳栉JB1.1、JB1.2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才能实现变图案的效果。比如优选的颜色的选择方案为:
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黑色,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橙色,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红色。
(3)梳栉GB3的垫纱组织为:0-1-1-1/1-0-0-0//;
梳栉GB3的穿纱方式为:满穿;梳栉GB3的原料和梳栉GB1的原料的成分相同,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把形成面层的颜色,
(4)梳栉GB4的垫纱组织为:1-1-0-1/1-1-2-1//;
梳栉GB4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5)梳栉GB5的垫纱组织为:2-2-3-2/1-1-0-1//;
梳栉GB5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将上述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应用到所述的改良的机台上,编织成具有立体花型的经编织物。
各梳栉使用的编织原料为:
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40D尼龙丝;
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
梳栉GB3使用的编织原料为:200D尼龙低弹丝;
梳栉GB4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梳栉GB5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一种多功能涤纶低弹丝的制备方法为:将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将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纳米硫酸钡以及聚乙醇进行研磨得到改性物,将改性物和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180~210℃熔融温度下,进行挤出造粒,制备得到多功能改性母粒;将多功能改性母粒以及PET切片进行熔融纺丝,得到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二维多孔NCO纳米片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7:1。
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与纳米硫酸钡的质量比为1:1。
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与聚乙醇的质量比为1:8。
改性物与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质量比为1:19。
多功能改性母粒在多功能涤纶低弹丝中的质量分数为30%。
一种多功能涤纶低弹丝的抗菌性能为大肠杆菌抑菌率为98%,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抑菌率为99%。
实施例3
一种变色网布,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
梳栉GB1在前针床垫纱成圈,梳栉JB1.1,梳栉JB1.2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3仅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4,梳栉GB5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位置互换,形成颜色互换形成图案变化纹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从而使该织物具有图案交换效果。
其中,各梳栉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为:
(1)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0-0-2-2/4-4-2-2//;
梳栉GB1的穿纱方式为:1穿3空;
(2)梳栉JB1.1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梳栉JB1.2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通过奇数片提花(梳栉JB1.1)和偶数片(梳栉JB1.2)提花的交换变化,颜色才能自由左右互换,实现两边图案交换从而实现图案的交换效果;
梳栉JB1.1、JB1.2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才能实现变图案的效果。比如优选的颜色的选择方案为:
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黑色,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橙色,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红色。
(3)梳栉GB3的垫纱组织为:0-1-1-1/1-0-0-0//;
梳栉GB3的穿纱方式为:满穿;梳栉GB3的原料和梳栉GB1的原料的成分相同,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把形成面层的颜色,
(4)梳栉GB4的垫纱组织为:1-1-0-1/1-1-2-1//;
梳栉GB4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5)梳栉GB5的垫纱组织为:2-2-3-2/1-1-0-1//;
梳栉GB5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将上述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应用到所述的改良的机台上,编织成具有立体花型的经编织物。
各梳栉使用的编织原料为:
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40D尼龙丝;
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
梳栉GB3使用的编织原料为:200D尼龙低弹丝;
梳栉GB4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梳栉GB5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一种多功能涤纶低弹丝的制备方法为:将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将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纳米硫酸钡以及聚乙醇进行研磨得到改性物,将改性物和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180~210℃熔融温度下,进行挤出造粒,制备得到多功能改性母粒;将多功能改性母粒以及PET切片进行熔融纺丝,得到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二维多孔NCO纳米片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6:1。
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与纳米硫酸钡的质量比为1:1。
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与聚乙醇的质量比为1:6。
改性物与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质量比为1:17。
多功能改性母粒在多功能涤纶低弹丝中的质量分数为20%。
一种多功能涤纶低弹丝的抗菌性能为大肠杆菌抑菌率为96.5%,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抑菌率为97.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采用六把梳栉进行编织,梳栉JB1.1,梳栉JB1.2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中间层,梳栉GB1,梳栉GB3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成面层;且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同时将梳栉JB1.1,梳栉JB1.2的延展线锁住;梳栉GB4,梳栉GB5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编织成底层,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1在前针床垫纱成圈,梳栉JB1.1,梳栉JB1.2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3仅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梳栉GB4,梳栉GB5仅在后针床进行垫纱成圈;六把梳栉配合编织成经编织物;梳栉JB1.1,梳栉JB1.2位置互换,形成颜色互换形成图案变化纹理,通过不同角度观察从而使该织物具有图案交换效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各梳栉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为:
(1)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0-0-2-2/4-4-2-2//;
梳栉GB1的穿纱方式为:1穿3空;
(2)梳栉JB1.1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梳栉JB1.2的垫纱组织为:1-1-1-0/0-0-0-1//;
通过奇数片梳栉JB1.1提花和偶数片梳栉JB1.2提花的交换变化,颜色才能自由左右互换,实现两边图案交换从而实现图案的交换效果;
梳栉JB1.1、梳栉JB1.2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梳栉JB1.1、梳栉JB1.2,梳栉GB1的三者的原料的颜色互不相同,才能实现变图案的效果;
(3)梳栉GB3的垫纱组织为:0-1-1-1/1-0-0-0//;
梳栉GB3的穿纱方式为:满穿;梳栉GB3的原料和梳栉GB1的原料的成分相同,梳栉GB3只在前针床进行垫纱成圈把形成面层的颜色;
(4)梳栉GB4的垫纱组织为:1-1-0-1/1-1-2-1//;
梳栉GB4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5)梳栉GB5的垫纱组织为:2-2-3-2/1-1-0-1//;
梳栉GB5的穿纱方式为:满穿;
将上述的垫纱组织和穿纱方式应用到经编机的机台上,编织成具有立体花型的经编织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黑色,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橙色,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的颜色为红色。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40D尼龙丝。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JB1.1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梳栉JB1.2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阳离子涤纶低弹丝;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3使用的编织原料为:200D尼龙低弹丝。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4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梳栉GB5使用的编织原料为:150D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色网布,其特征在于,多功能涤纶低弹丝的制备方法为:将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分散在氢氧化纳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进行微波超声混合,而后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反应温度33~38℃,得到氮掺杂的多孔碳吸附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干燥,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将氧化镁-二维多孔NCO纳米片,纳米硫酸钡以及聚乙醇进行研磨得到改性物,将改性物和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180~210℃熔融温度下,进行挤出造粒,制备得到多功能改性母粒;将多功能改性母粒以及PET切片进行熔融纺丝,得到多功能涤纶低弹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971825 | 2020-11-19 | ||
CN202011297182 | 2020-11-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26699A true CN112626699A (zh) | 2021-04-09 |
CN112626699B CN112626699B (zh) | 2022-05-17 |
Family
ID=75303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24866.XA Active CN112626699B (zh) | 2020-11-19 | 2020-11-23 | 一种变色网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26699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7574A (zh) * | 2018-04-10 | 2018-07-13 |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提花贾卡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
CN109415855A (zh) * | 2016-05-31 | 2019-03-01 | 东丽股份有限公司 | 织物布料 |
CN208632770U (zh) * | 2018-07-09 | 2019-03-22 | 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变色龙效果的经编间隔织物 |
CN109594190A (zh) * | 2018-12-18 | 2019-04-09 |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换色提花织物的制作工艺 |
CN109667052A (zh) * | 2019-02-13 | 2019-04-23 |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
CN110344170A (zh) * | 2018-07-09 | 2019-10-18 | 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变色龙效果的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JP3225204U (ja) * | 2019-12-05 | 2020-02-20 | 株式会社Shindo | 装飾布帛 |
CN111118883A (zh) * | 2019-12-31 | 2020-05-08 | 东华大学 | 一种纤维素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
2020
- 2020-11-23 CN CN202011324866.XA patent/CN1126266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15855A (zh) * | 2016-05-31 | 2019-03-01 | 东丽股份有限公司 | 织物布料 |
CN108277574A (zh) * | 2018-04-10 | 2018-07-13 |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提花贾卡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
CN208632770U (zh) * | 2018-07-09 | 2019-03-22 | 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变色龙效果的经编间隔织物 |
CN110344170A (zh) * | 2018-07-09 | 2019-10-18 | 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变色龙效果的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CN109594190A (zh) * | 2018-12-18 | 2019-04-09 |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换色提花织物的制作工艺 |
CN109667052A (zh) * | 2019-02-13 | 2019-04-23 |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
JP3225204U (ja) * | 2019-12-05 | 2020-02-20 | 株式会社Shindo | 装飾布帛 |
CN111118883A (zh) * | 2019-12-31 | 2020-05-08 | 东华大学 | 一种纤维素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26699B (zh) | 2022-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81192U (zh) | 一种立体床盖面料 | |
CN102493100A (zh) | 竹纤维与蚕桑丝混纺纱毛巾及其生产工艺 | |
CN110093788A (zh) | 一种双面绒人造革的制备方法 | |
CN107083618B (zh) | 一种网眼布的制造方法 | |
CN108950851B (zh) | 一种纱架式经编间隔网布的生产方法 | |
CN102912578B (zh) | 一种高弹抗皱防油污毛精纺面料的生产方法 | |
CN106367883A (zh) | 经编蕾丝面料的生产方法 | |
CN112626699B (zh) | 一种变色网布 | |
CN102041624A (zh) | 一种锗纤维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 |
CN113073421B (zh) | 一种抗菌贾卡网布 | |
CN110468484B (zh) | 一种环保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 |
CN112626698B (zh) | 一种健康网布 | |
CN112626701B (zh) | 一种浮雕网布 | |
CN201809589U (zh) | 网布 | |
CN112144173B (zh) | 一面是全氨纶的化纤弹力双面布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0116249U (zh) | 一种洗褪牛仔面料 | |
CN109056147B (zh) | 全涤仿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529262B (zh) | 一种多色网布 | |
CN207669890U (zh) | 防水网布 | |
CN102358976A (zh) | 绿色环保混纺功能性织物 | |
CN214294874U (zh) | 一种涤阳棉混纺经编织织布 | |
CN216832635U (zh) | 一种导湿透气装饰提花布 | |
CN216183515U (zh) | 一种柔软舒适耐摩擦复合面料 | |
CN217803679U (zh) | 一种抗皱型面料 | |
CN218203291U (zh) | 一种新型梭织短t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