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3901A - 电梯救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救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3901A
CN112623901A CN202011428905.0A CN202011428905A CN112623901A CN 112623901 A CN112623901 A CN 112623901A CN 202011428905 A CN202011428905 A CN 202011428905A CN 112623901 A CN112623901 A CN 112623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rescue
elevator
distance
m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89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中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289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39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23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3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31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safety reason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救援方法,包括:S10使用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S20判断自动救援是否失败;S30若自动救援失败,启动备用救援系统,对比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并打开曳引机的抱闸;S40若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不相等,通过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之间的重量差驱动所述轿厢移动;若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的重量相等,通过辅助牵拉装置牵引所述轿厢移动。与常规的自动救援方式相比,上述电梯救援方法能够提高救援成功率,与手动救援方式相比,能够缩短救援时间,从而减轻乘客的恐慌情绪。

Description

电梯救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梯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高度的逐渐增加,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不再需要爬楼梯上下楼,电梯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电梯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停电而无法正常使用。
若电梯出现故障或停电,通常需要启动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或者通过手动救援解救电梯内的被困乘客。然而,若自动救援过程中控制回路等出现异常,则无法实施救援,需要等待手动救援。若采用手动救援的方式,救援人员可能无法立即赶到救援现场,长时间的等待容易使乘客产生恐慌情绪。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梯救援方法,与常规的自动救援方式相比,能够提高救援成功率,与手动救援方式相比,能够缩短救援时间,从而减轻乘客的恐慌情绪。
一种电梯救援方法,包括:
S10使用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
S20判断自动救援是否失败;
S30若自动救援失败,启动备用救援系统,对比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并打开曳引机的抱闸;
S40若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不相等,通过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之间的重量差驱动所述轿厢移动;若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的重量相等,通过辅助牵拉装置牵引所述轿厢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自动救援是否失败的方法为: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轿厢的位置不变,视为自动救援失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之间的重量差驱动所述轿厢移动的方法为:若所述对重块的重量大于所述轿厢的重量,所述轿厢向上移动;若所述对重块的重量小于所述轿厢的重量,所述轿厢向下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之间的重量差驱动所述轿厢移动时,若所述轿厢的移动速度超过预设速度,所述曳引机的抱闸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辅助牵拉装置牵引所述轿厢移动的方法为:通过牵拉臂夹紧绳索,并移动所述牵拉臂,以牵拉所述绳索沿竖直方向移动;当所述牵拉臂到达极限位置后,所述牵拉臂复位,并重复牵拉所述绳索,直至所述轿厢到达门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辅助牵拉装置牵引所述轿厢移动时,测量所述轿厢距离电梯井的顶端或底端的距离,并根据测量距离计算出所述轿厢的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轿厢与上一层门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轿厢与下一层门区之间的距离,所述轿厢向上移动至上一层门区;若所述轿厢与上一层门区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轿厢与下一层门区之间的距离,所述轿厢向下移动至下一层门区;当所述轿厢移动至门区时,电梯门打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自动救援失败,向远程救援装置发送求救信号,所述远程救援装置发出警报,当所述备用救援系统启用后,警报停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所述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的方法为:
S11判断所述轿厢是否位于门区;
S12若所述轿厢位于门区,打开电梯门;若所述轿厢与门区错开,所述曳引机驱动所述轿厢移动至距离最近的门区后,打开所述电梯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轿厢与门区错开,测量所述轿厢距离电梯井的顶端或底端的距离,并根据测量距离计算出所述轿厢的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
上述电梯救援方法,若电梯出现故障或停电时,先通过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解救被困乘客。自动救援时,可能会涉及到比较多的控制回路和部件,因此,其出现故障的概率相对较高。若自动救援失败,则启动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通过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时,打开曳引机的抱闸,并判断对重块与此时轿厢的重量,若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不相等,则可以利用二者的重量差来驱动轿厢移动。具体的,若对重块的重量大于轿厢的重量,则对重块会向下移动,轿厢会向上移动;反之,若对重块的重量小于轿厢的重量,则对重块会向上移动,轿厢会向下移动。若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相等,轿厢与对重块无法移动,此时需要依靠辅助牵拉装置牵拉轿厢移动。在上述几种方式中,轿厢移动至门区后,说明救援成功。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时,不会涉及过多易出现故障的控制电路等部件,且与自动救援系统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非常低,因此,与常规的自动救援方式相比,救援成功的几率较高;而与常规的手动救援方式相比,能够缩短救援时间,迅速解救乘客,从而减轻乘客的恐慌情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梯救援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备用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梯救援方法中使用自动救援系统救援的流程图;
图4为图1的电梯救援方法中使用备用救援系统救援的流程图;
图5为图4中使用备用救援系统救援时通过辅助牵拉装置牵拉轿厢的流程图;
图6为图1的电梯救援方法中轿厢到达门区后的开门流程图。
附图标记:
轿厢100;对重块200;曳引机300;导向轮400;绳索500;辅助牵拉装置600、牵拉装置主体610、牵拉臂620;测距仪700;位置检测器800;轿顶控制箱900;开门机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与图2,分别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梯救援方法的整体流程图、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备用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救援方法中,若电梯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停电,则先通过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将电梯门打开,解救电梯内的被困乘客。若自动救援系统失效,导致自动救援失败,则启动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
轿厢100与对重块200分别与绳索500的两端固定连接,绳索500通常为钢丝绳,绳索500卷绕于曳引机300上,并绕过导向轮400,通过导向轮400对绳索500进行导向,调整绳索500的方向。
使用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时,打开曳引机300的抱闸后,若轿厢100与对重块200的重量不相等,轿厢100与对重块200之间的重量差能够驱动轿厢100在电梯井内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到达距离最近的门区处。若轿厢100与对重块200的重量相等,此时,则需要借助外力,通过辅助牵拉装置600对轿厢100进行牵拉,使其在电梯井内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到达最近的门区处。
当轿厢100到达门区处后,电梯门打开,以解救轿厢100内的被困乘客,使其能顺利进入门厅。
具体的,当轿厢100与对重块200的重量不相等,通过轿厢100与对重块200之间的重量差驱动轿厢100移动时,存在以下两种情况。若对重块200的重量大于轿厢100的重量,对重块200会朝下移动,并拉动轿厢100向上移动;若对重块200的重量小于轿厢100的重量,轿厢100会朝下移动,并拉动对重块200向上移动。
当对重块200的重量大于轿厢100的重量,对重块200拉动轿厢100向上移动时,轿厢100的位置升高,到达被困区域上一层的门区处。当对重块200的重量小于轿厢100的重量,轿厢100朝下移动时,轿厢100的位置降低,到达被困区域下一层的门区处。
上述描述中,提到的轿厢100的重量并非仅是轿厢100自身的重量,还包括此时轿厢100内的乘客的总重量。
在上述方法中,若电梯出现故障或停电时,先通过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解救被困乘客。自动救援时,可能会涉及到比较多的控制回路和部件,因此,其出现故障的概率相对较高。若自动救援失败,则启动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通过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时,打开曳引机的抱闸,并判断对重块与此时轿厢的重量,若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不相等,则可以利用二者的重量差来驱动轿厢移动。若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相等,轿厢与对重块无法移动,此时需要依靠辅助牵拉装置600牵拉轿厢移动。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时,与手动救援类似,相当于简单的控制电路+机械式救援,不会涉及过多易出现故障的控制电路等部件,且与自动救援系统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较低。因此,与常规的自动救援方式相比,救援成功的几率较高,而与常规的手动救援方式相比,能够缩短救援时间,迅速解救乘客,减轻乘客的恐慌情绪。
下面根据救援过程的顺序对救援方法进行说明。
参阅图2与图3,图3示出了图1的电梯救援方法中使用自动救援系统救援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救援时,先判断电梯当前处于故障状态或停电状态。若处于停电状态,则需要启动第一应急电源进行供电。若处于故障状态且未停电,则可以直接使用正常电源供电。
第一应急电源中带有检测控制柜中输入电压是否正常的接触器,通过该接触器来判断电梯是否处于停电状态。根据控制模块的故障记录与当前状态匹配度,以及轿厢100是否移动来判断电梯是否处于故障状态。
先判断轿厢100是否位于门区,若轿厢100位于门区,则无需移动轿厢100的位置,直接打开电梯门,释放轿厢100内的被困乘客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到的轿厢100位于门区,包括轿厢100完全对准门区的情况,还包括轿厢100未完全对准门区的情况。若轿厢100未完全对准门区,例如轿厢100相对于门区略微偏上或偏下,但轿厢100与门区之间错开的距离较小,该距离不影响轿厢100内的被困乘客从轿厢100进入门厅,则无需移动轿厢100,直接打开电梯门即可。如此,在保证被困乘客得救的前提下,能够尽量缩短救援时间,有利于减缓被困乘客的恐慌情绪。
可以预先设定一个偏差值,若轿厢100与门区之间的距离不大于该偏差值,则直接打开电梯门,若轿厢100与门区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偏差值,则电梯门保持关闭状态。
若轿厢100位于非门区位置,即轿厢100与门区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设定的偏差值,则需要先移动轿厢100,将其移动至距离最近的门区后,再打开电梯门。
具体的,在轿厢100的顶部设置有测距仪700与位置检测器800,通过位置检测器800来检测轿厢100是否对准门区。若检测得知轿厢100已经对准门区,则打开电梯门;若检测得知轿厢100未对准门区,则通过测距仪700来测量轿厢100与电梯井的顶端的距离。然后将测得的距离回传至控制柜的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计算出轿厢100当前所处的位置,并根据所处位置确定轿厢100应该上行或下行以到达最近的门区,以及轿厢100到达最近门区需要移动的距离。或者,也可通过测距仪700测量轿厢100与电梯井的底端的距离。
具体的,电梯运行前,通常会进行层高测定,通过层高测定获取电梯停靠楼层的高度数据,该数据被存储于存储器内。当测距仪700测得轿厢100与电梯井的顶端的距离后,与层高测定时测得的各楼层高度进行比对,便能得知轿厢100位于哪两层之间,以及轿厢100与上一层门区的距离,轿厢100与下一层门区的距离。
若轿厢100与上一层门区的距离大于轿厢100与下一层门区的距离,说明轿厢100此时距离下一层门区更近,因此,使轿厢100向下移动到达下一层门区。反之,若轿厢100与上一层门区的距离小于轿厢100与下一层门区的距离,说明轿厢100此时距离上一层门区更近,因此,使轿厢100向上移动到达上一层门区。
在上述过程中,对比轿厢100与上下两层门区之间的距离,并选择朝距离更近的门区方向移动,可以缩短轿厢100的移动时间,使轿厢100尽快到达门区,解救被困乘客,有利于减缓被困乘客的恐慌情绪。
按上述方式确定了轿厢100的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后,控制模块向变频器发出慢速上行或下行指令,驱动曳引机300带动轿厢100慢速移动至门区。当移动到位后,电梯门打开,释放被困乘客。
在上述过程中,使用测距仪来测量轿厢100与电梯井的顶端或底端的距离,并与层高测定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出轿厢100的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因此,当轿厢100开始移动之前,就已经得知轿厢100需要移动的距离,并按该距离移动到位。按照已知的距离进行移动,使轿厢100不易错过停靠位置,停靠位置更准确。
上述自动救援过程中,仍是通过控制曳引机来带动轿厢100移动,需要用到较多的控制电路来进行控制。若控制电路或元器件损坏,则可能导致自动救援失败。若自动救援失败,则启动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自动救援是否失败的方法为:启动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后,若在预设时间内,轿厢100的位置不变,则视为自动救援失效。预设时间通过人为设定。具体的,若预设时间内,轿厢100未移动,且未处于门区,则自动救援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自动救援失败,向监控室内的远程救援装置发送求救信号,远程救援装置上的警报响起,且对应的电梯号机灯点亮,以提醒检修人员启动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当备用救援系统的第二应急电源打开,备用救援系统启动后,警报关闭。
参阅图2与图4,图4示出了图1的电梯救援方法中使用备用救援系统救援的流程图。首先,打开第二应急电源,并打开曳引机300的抱闸,以解除对绳索500的固定,使绳索500能够移动。打开抱闸后,若轿厢100与对重块200的重量不相等,在二者之间重量差的作用下,轿厢100会进行移动。轿厢100移动过程中,通过位置检测器800检测轿厢100是否对准门区,当轿厢100对准门区后,关闭曳引机300的抱闸,使轿厢100停留在当前位置,并打开电梯门即可。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过程中,可以使轿厢100间歇移动,以免轿厢100与对重块200之间的重量差较大时,轿厢100以较快的速度连续移动,引发被困乘客的恐慌情绪。具体的,可以间歇打开曳引机300的抱闸,来实现轿厢100的间歇移动。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定一个移动速度作为参照,若轿厢100的移动速度超过该预设速度,曳引机300的抱闸关闭,轿厢100暂停移动。如此,可以防止轿厢100与对重块200之间的重量差较大时,轿厢100以较快的速度连续移动,引发被困人员的恐慌,且能提高安全性。
若轿厢100与对重块200的重量相等,二者之间无重量差存在,轿厢100无法进行移动。此时,需借助于辅助牵拉装置600来牵拉轿厢100移动。与前述的自动救援过程中类似,也可以通过测距仪测量轿厢100与电梯井的顶端或底端的距离,并与层高测定时测得的各楼层高度进行比对,以得知轿厢100位于哪两层之间,以及轿厢100与上一层门区的距离,轿厢100与下一层门区的距离。
若轿厢100与上一层门区的距离大于轿厢100与下一层门区的距离,说明轿厢100此时距离下一层门区更近,因此,使轿厢100向下移动到达下一层门区。反之,若轿厢100与上一层门区的距离小于轿厢100与下一层门区的距离,说明轿厢100此时距离上一层门区更近,因此,使轿厢100向上移动到达上一层门区。
参阅图2与图5,图5示出了图4中使用备用救援系统救援时通过辅助牵拉装置牵拉轿厢的流程图。辅助牵拉装置600位于绳索500的一侧,通过牵拉臂620牵拉绳索500来移动轿厢100。具体的,牵拉臂620先夹紧绳索500,然后使牵拉臂620相对于牵拉装置主体61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绳索500与轿厢100移动。
当然,牵拉臂620的运动行程有限,当其到达运动行程终点时,若轿厢100仍未移动至最近的门区,则需要使牵拉臂620复位,并重复牵拉绳索500,直至轿厢100到达门区。在该过程中,为了提高安全性,当牵拉臂620夹紧绳索500进行牵拉时,曳引机300的抱闸打开,当牵拉臂620与绳索500分离并进行复位时,曳引机300的抱闸关闭。
当轿厢100被辅助牵拉装置600牵拉到达最近的门区后,曳引机300的抱闸关闭,牵拉臂620与绳索500分离。通过轿顶控制箱900控制开门机1000工作,将电梯门打开,以解救被困乘客。
在一些实施例中,轿厢100与对重块200之间虽然存在重量差,但二者之间的差值较小。若仅依靠轿厢100与对重块200之间的重量差来驱动轿厢100移动,可能移动较为困难,移动速度较慢。此时也可以通过辅助牵拉装置对轿厢100进行辅助牵拉,使轿厢100尽快到达最近的门区,以缩短救援时间,使被困乘客尽快脱困。
具体的,可以设定一个参考差值,当轿厢100与对重块200之间的重量差等于该参考差值时,轿厢100能够以较为适当的速度移动。若轿厢100与对重块200之间的重量差小于该参考差值,或者不足该参考差值的a%时,则通过辅助牵拉装置对轿厢100进行辅助牵拉。a%可以人为设定。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轿厢100到达门区,电梯门打开时,轿厢100内进行语音播报,以提醒轿厢100内的乘客尽快离开轿厢100进入门厅。类似的,在实施救援过程中,也可根据当前所处阶段进行语音播报,以缓解被困乘客的恐慌情绪。例如,当启用备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利用对重块200与轿厢100之间的重量差驱动轿厢100移动时,可以播放语音提醒乘客,轿厢100即将开始断续移动,以安抚乘客,缓解其恐慌情绪。
上述的语音播报可以事先录制并存储于存储器中,当到达特定阶段时自动播放。或者,也可以是工作人员在监控室内通过对讲机根据当前具体情况进行实时播报提醒。
参阅图2与图6,图6示出了图1的电梯救援方法中轿厢到达门区后的开门流程图。优选的,可以设定一个开门时间,在开门时间内,电梯门处于打开状态,被困乘客能够离开轿厢100进入门厅。超出开门时间后,电梯门关闭,以免电梯门一直打开,门厅处的不知情乘客再次进入轿厢100内。
上述的开门时间的长度至少要能够保证轿厢100内满员时,所有乘客均能离开轿厢100。当然,若有乘客因为其他因素无法在开门时间内离开轿厢100,轿厢门100关闭后,乘客也可以通过按下轿厢100内的开门按钮来再次打开电梯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中提到的电梯门为轿厢门与层门的总称,打开电梯门时,轿厢门与层门均打开。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使用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
S20判断自动救援是否失败;
S30若自动救援失败,启动备用救援系统,对比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并打开曳引机的抱闸;
S40若对重块与轿厢的重量不相等,通过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之间的重量差驱动所述轿厢移动;若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的重量相等,通过辅助牵拉装置牵引所述轿厢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自动救援是否失败的方法为: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轿厢的位置不变,视为自动救援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之间的重量差驱动所述轿厢移动的方法为:若所述对重块的重量大于所述轿厢的重量,所述轿厢向上移动;若所述对重块的重量小于所述轿厢的重量,所述轿厢向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对重块与所述轿厢之间的重量差驱动所述轿厢移动时,若所述轿厢的移动速度超过预设速度,所述曳引机的抱闸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辅助牵拉装置牵引所述轿厢移动的方法为:通过牵拉臂夹紧绳索,并移动所述牵拉臂,以牵拉所述绳索沿竖直方向移动;当所述牵拉臂到达极限位置后,所述牵拉臂复位,并重复牵拉所述绳索,直至所述轿厢到达门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辅助牵拉装置牵引所述轿厢移动时,测量所述轿厢距离电梯井的顶端或底端的距离,并根据测量距离计算出所述轿厢的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轿厢与上一层门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轿厢与下一层门区之间的距离,所述轿厢向上移动至上一层门区;若所述轿厢与上一层门区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轿厢与下一层门区之间的距离,所述轿厢向下移动至下一层门区;当所述轿厢移动至门区时,电梯门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自动救援失败,向远程救援装置发送求救信号,所述远程救援装置发出警报,当所述备用救援系统启用后,警报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自动救援系统进行救援的方法为:
S11判断所述轿厢是否位于门区;
S12若所述轿厢位于门区,打开电梯门;若所述轿厢与门区错开,所述曳引机驱动所述轿厢移动至距离最近的门区后,打开所述电梯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轿厢与门区错开,测量所述轿厢距离电梯井的顶端或底端的距离,并根据测量距离计算出所述轿厢的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
CN202011428905.0A 2020-12-09 2020-12-09 电梯救援方法 Pending CN1126239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8905.0A CN112623901A (zh) 2020-12-09 2020-12-09 电梯救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8905.0A CN112623901A (zh) 2020-12-09 2020-12-09 电梯救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3901A true CN112623901A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0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8905.0A Pending CN112623901A (zh) 2020-12-09 2020-12-09 电梯救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2390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9649A (zh) * 2021-12-29 2022-03-25 浙江屹立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式电梯应急救援方法
CN114590672A (zh) * 2022-03-24 2022-06-07 速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救援的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85203A (zh) * 2022-08-31 2022-11-25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救援装置、电梯救援系统及电梯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49379A1 (de) * 2008-03-14 2009-09-17 Widmann, Manuela Notbefreiungssystem für Aufzüge
CN201746185U (zh) * 2010-06-12 2011-02-16 广东台日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JP2012025558A (ja) * 2010-07-26 2012-02-0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3523624A (zh) * 2013-09-02 2014-01-2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后备救援系统
CN104555626A (zh) * 2015-01-09 2015-04-29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升降机断电安全下降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873320U (zh) * 2015-08-06 2015-12-16 联合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CN106882662A (zh) * 2017-01-13 2017-06-23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救援系统
CN109650196A (zh) * 2017-10-11 2019-04-19 湖州麦格米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停电的救援方法
CN210914856U (zh) * 2019-09-20 2020-07-03 广东亚太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脱困电梯及其独立脱困装置
CN111532929A (zh) * 2020-03-31 2020-08-14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的救援控制方法、无机房电梯及救援辅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49379A1 (de) * 2008-03-14 2009-09-17 Widmann, Manuela Notbefreiungssystem für Aufzüge
CN201746185U (zh) * 2010-06-12 2011-02-16 广东台日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JP2012025558A (ja) * 2010-07-26 2012-02-0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3523624A (zh) * 2013-09-02 2014-01-2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后备救援系统
CN104555626A (zh) * 2015-01-09 2015-04-29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升降机断电安全下降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873320U (zh) * 2015-08-06 2015-12-16 联合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CN106882662A (zh) * 2017-01-13 2017-06-23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救援系统
CN109650196A (zh) * 2017-10-11 2019-04-19 湖州麦格米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停电的救援方法
CN210914856U (zh) * 2019-09-20 2020-07-03 广东亚太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脱困电梯及其独立脱困装置
CN111532929A (zh) * 2020-03-31 2020-08-14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的救援控制方法、无机房电梯及救援辅助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9649A (zh) * 2021-12-29 2022-03-25 浙江屹立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式电梯应急救援方法
CN114590672A (zh) * 2022-03-24 2022-06-07 速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救援的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90672B (zh) * 2022-03-24 2023-09-26 浙江速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救援的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85203A (zh) * 2022-08-31 2022-11-25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救援装置、电梯救援系统及电梯系统
CN115385203B (zh) * 2022-08-31 2024-03-12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救援装置、电梯救援系统及电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3901A (zh) 电梯救援方法
JP4879911B2 (ja) エレベータ救出システム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TW458941B (en) Elevator rescue system
WO2001027013A1 (fr) Appareil de commande de maintenance/d'exploitation d'ascenseur
JP4628518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WO2005105650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042480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2128411A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CN111285215A (zh) 电梯曳引条件评测方法及其系统
JP2007039240A (ja) エレベータのカウンタクリアランス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測定方法
JP491062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JPH11199153A (ja) エレベータの診断装置
WO2007077828A1 (ja) エレベータ
JP2012171771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8301545A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管制運転装置
CN113614015B (zh) 电梯系统
JP496758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JP426592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14104898A (zh) 电梯烟雾和火灾检测系统
JPH0924936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リミットスイッチ動作点検装置
JP200235628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伸び検出装置および安全運転方法
KR100809373B1 (ko) 엘리베이터 자동 구조운전 회로
JP648822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閉じ込め救出運転方法
JP732220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診断システムおよび診断方法
KR102423624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긴급 정지 시 안전 및 안내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