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2380A - 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2380A
CN112612380A CN202011062078.8A CN202011062078A CN112612380A CN 112612380 A CN112612380 A CN 112612380A CN 202011062078 A CN202011062078 A CN 202011062078A CN 112612380 A CN112612380 A CN 112612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detection
drive
wir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20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2380B (zh
Inventor
藤沢晃彦
山田哲平
伊藤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612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2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其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能够使角部处的触摸检测结果得当的技术。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传感器基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之上;以及在所述传感器基板之上的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检测电极,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在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中,连续相邻的N个第一驱动电极的长度均比其它驱动电极的长度中的任一个长度都短。在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之中,至少一个驱动电极与至少一个检测电极交叠的面积大于其它驱动电极与其它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交叠的面积。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尤其可适用于具有角部被切除或被处理为圆角的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以及具有角部被切除或被处理为圆角的传感器有效区域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在用于便携式电话等的显示装置中,有时会设置触摸检测功能。另外,最近的便携式电话等所利用的显示装置有时会采用具有上下左右四个角的角部被切除或被处理为圆角的显示区域的显示面板。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上的触摸面板的传感器有效区域(下面也称为有效区域)也与显示区域一样,有时被处理为上下左右四个角的角部被切除或被处理为圆角的形状。
例如,日本特开2016-206867号公报提出了一种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6867号公报
在上下左右四个角的角部被切除或被处理为圆角的显示区域或有效区域中,有时存在位于角部的触摸检测节点(区域)处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交叉的部分(下面也称为交叉部)的总面积比角部以外的触摸检测节点处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总面积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在角部的触摸检测节点处的互电容的总电容值比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在位于角部以外的触摸检测节点处的互电容的总电容值小。
当以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的交叉部在位于角部以外的触摸检测节点处的面积或互电容(也称为检测电容)为基准来优化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的触摸检测功能时,在位于角部的触摸检测节点处会存在超出检测范围、角部处的触摸检测结果不当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角部处的触摸检测结果得当的技术。
其它技术问题和新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和附图将变得更加明显。
对本发明中代表性的方案的概要进行简单说明的话,如下所述。
即、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传感器基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之上;以及在所述传感器基板之上的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检测电极,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在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中,连续相邻的N个第一驱动电极的长度均比其它驱动电极的长度中的任一个长度都短,在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之中,至少一个驱动电极与至少一个检测电极交叠的面积大于其它驱动电极与其它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交叠的面积。
另外,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传感器基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之上;以及在所述传感器基板之上的M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检测电极,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在与所述M个驱动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M个驱动电极中,连续相邻的N个第一驱动电极的长度均比其它连续相邻的N个第二驱动电极的长度中的任一个长度都短,与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交叉的检测电极的数量多于与所述N个第二驱动电极交叉的检测电极的数量。
进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触摸面板包括:传感器基板;以及在所述传感器基板之上的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检测电极,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在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中,连续相邻的N个第一驱动电极的长度均比其它驱动电极的长度中的任一个长度都短,在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之中,至少一个驱动电极与至少一个检测电极(Rx1a)交叠的面积大于其它驱动电极与其它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交叠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概念性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2为示出像素的基本构成和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3为概念性示出显示装置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的图。
图4为说明传感器面板的触摸检测节点的图。
图5为示出触摸位置检测电路的代表性构成例的图。
图6为示出指纹检测电路的代表性构成例的图。
图7为示出图6的开关电路的构成例的图。
图8为示出可进行触摸检测和指纹检测的传感器面板的构成例的图。
图9为示出图8的区域A的构成例的电路图。
图10为示出图8的区域B的构成例的电路图。
图11为说明传感器面板的动作的图。
图12为说明图1的传感器面板中的触摸检测节点的构成例的图。
图13为示意性示出比较例涉及的角部的放大图。
图14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角部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15为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驱动电极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16为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检测电极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17为示出使图15与图16互相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为沿图17的B-B线的剖视图,其用于说明辅助电容的构成例1。
图19为沿图17的B-B线的剖视图,其用于说明辅助电容的构成例2。
图20为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辅助电容的配置位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1为示出变形例1涉及的开关电路的构成例的图。
图22为变形例1涉及的角部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23为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辅助电容的概念性构成例的图。
图24为说明变形例2涉及的辅助电容的概念性构成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DSP:显示装置;PNL:显示面板;SPNL:传感器面板(触摸面板);DA:显示部(显示区域);NDA:非显示部(非显示区域);PX:像素;AA:传感器有效区域(有效区域);NAA:传感器非有效区域(非有效区域);Rx:检测电极;Tx:驱动电极;CN1、CN2、CN3、CN4:显示部的角部;CPN1、CPN2、CPN3、CPN4:显示面板的角部;SCN1、SCN2、SCN3、SCN4:传感器有效区域的角部;SCP1、SCP2:传感器面板的角部;Ca1、Ca2、Ca3、Ca4:辅助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发明主旨下所能够容易想到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清楚,有时会在附图中相比于实际方式而示意性地示出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附图不过是一个例子,而非对本发明解释的限定。
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与在已经出现过的附图中已描述的构成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液晶显示装置公开为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用于各种装置,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终端、便携式电话终端、个人计算机、电视接收装置、车载装置、游戏设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说明附图时的“上”、“下”等表述是来表现关注的结构体与其它结构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具体地,在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将从第一基板(阵列基板)朝向第二基板(对置基板)的方向定义为“上”,将其相反的方向定义为“下”。
另外,“内侧”和“外侧”表示两个部位以显示区域为基准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内侧”指的是相对于一个部位相对地离显示区域近的一侧,“外侧”指的是相对于一个部位相对地离显示区域远的一侧。不过,这里所说的“内侧”和“外侧”的定义是在未弯折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下的定义。
“显示装置”指的是使用显示面板来显示影像的所有显示装置。“显示面板”指的是使用电光层来显示影像的结构体。例如,显示面板这一术语既有指包括电光层的显示单元(cell)的情况,也有指将其它光学部件(例如偏振部件、背光源、触摸面板等)装配于显示单元而形成的结构体的情况。在这里,只要不产生技术矛盾,“电光层”可以包括液晶层、电致变色(EC)层、有机EL、微型LED等。因此,关于后述的实施方式,虽然将包括液晶层的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进行例示说明,但是也并不排除应用于包括上述其它电光层的显示面板。
(实施方式1)
(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例)
图1是概念性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外观的俯视图。显示装置DSP具备盖玻璃CG、显示面板PNL、传感器面板SPNL、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1、显示驱动IC芯片DDIC、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2以及传感器IC芯片SIC。也可以将传感器面板SPNL说成是触摸面板。
显示面板PNL具备第一基板(也称为阵列基板)SUB1、第二基板(也称为对置基板)SUB2、后述的液晶层LC以及后述的密封材料SE。第二基板SUB2与第一基板SUB1相对。第一基板SUB1具有比第二基板SUB2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更多的安装部MA1。密封材料SE位于非显示部NDA,粘接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并密封液晶层LC。也可以在第一基板SUB1的下侧设置下偏振板、背光源装置。
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1的一端连接至安装部MA1,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1的另一端连接于搭载有主机装置的印刷电路基板,但图中未图示。显示驱动IC芯片DDIC在该例子中安装在安装部MA1。也可以将显示驱动IC芯片DDIC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1。显示驱动IC芯片DDIC在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式下将图像显示所需的信号输出到显示面板PNL。
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2的一端连接于传感器面板SPNL的安装部MA2。传感器IC芯片SIC在该例子中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2。传感器IC芯片SIC也可以安装在传感器面板SPNL的安装部MA2。传感器IC芯片SIC在传感器模式下将检测所需的驱动信号输出到传感器面板SPNL,并从传感器面板SPNL接收检测信号。
显示面板PNL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显示区域)DA和包围显示部DA的边框状的非显示部(非显示区域、周边区域)NDA。显示部DA具备在第一方向X和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上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PX。在俯视观察时,显示部DA的上下左右四个角的角部CN1、CN2、CN3、CN4呈被切除或被处理成圆角(圆弧状)的形状。显示面板PNL的上侧的左右两个角部CPN1、CPN2与显示部DA的角部CN1、CN2同样地在俯视观察时呈被切除或被处理成圆角的形状。显示面板PNL的下侧的左右两个角部CPN3、CPN4在俯视观察时,呈被切除或被处理成圆角的形状。
传感器面板SPNL具备以重叠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部DA的方式设置的传感器有效(活性化)区域(下面称为有效区域)AA和包围有效区域AA的边框状的非有效区域NAA。有效区域AA具备:多个检测电极Rx,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配置;以及多个驱动电极Tx,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与第二方向Y交叉的第一方向X配置。有效区域AA的上下左右的四个角的角部SCN1、SCN2、SCN3、SCN4与显示部DA的四个角的角部CN1、CN2、CN3、CN4同样地在俯视观察时呈被切除或被处理成圆角的形状。另外,传感器面板SPNL上侧的左右的角部SCP1、SCP2与显示面板PNL上侧的左右两个角部CPN1、CPN2同样地在俯视观察时呈被切除或被处理成圆角的形状。
盖玻璃CG设置为覆盖显示面板PNL和传感器面板SPNL。在一个例子中,盖玻璃CG可以由透明的玻璃部件等构成。盖玻璃CG的上下左右四个角的角部与显示面板PNL同样地在俯视观察时呈被切除或被处理成圆角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PNL是透射型、反射型以及半透射型均可,透射型具有通过选择性地使来自第一基板SUB1的背面侧的光透射来显示图像的透射显示功能,反射型具有通过选择性地使来自第二基板SUB2的前表面侧的光反射来显示图像的反射显示功能,半透射型具有透射显示功能和反射显示功能。
显示面板PNL也可以具备与利用沿着基板主面的法线的纵电场的显示模式、利用向相对于基板主面倾斜的方向倾斜的倾斜电场的显示模式、以及适当组合利用上述纵电场和倾斜电场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任意的构成。
(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例)
图2是示出像素PX的基本构成和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的图。多个像素PX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配置为矩阵状。多条扫描线G(G1、G2……)与扫描线驱动电路GD电连接。多条信号线S(S1、S2……)与信号线驱动电路SD电连接。多条公共电极CE(CE1、CE2……)与公共电压(Vcom)的电压供给部CD电连接,跨多个像素PX而配置。一个像素PX与一条扫描线、一条信号线以及一条公共电极CE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扫描线G和信号线S也可以不一定直线状延伸,也可以使它们的一部分弯曲。例如,信号线S即使其一部分弯曲,也是整体上沿第二方向Y延伸。
各像素PX具备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公共电极CE、液晶层LC等。开关元件SW例如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并与扫描线G和信号线S电连接。扫描线G与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像素PX各自中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信号线S与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像素PX各自中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各自与公共电极CE相对,并通过在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来驱动液晶层LC。保持电容CSS例如形成在与公共电极CE同电位的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PE同电位的电极之间。
(显示装置的剖面构成例)
图3是概念性地示出显示装置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的图。在第一基板SUB1之下贴附有下偏振板200,在第二基板SUB2的上侧贴附有上偏振板201。密封材料SE位于非显示部NDA,粘接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并密封液晶层LC。将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下偏振板200、上偏振板201、密封材料SE及液晶层LC的组合称为显示面板PNL。显示面板PNL由于自身不发光,因此在显示面板PNL的背面侧、即下偏振板200之下配置有背光源202。
传感器基板SSUB的背面通过粘接层203贴附于上偏振板201之上。在传感器基板SSUB之上设置有由第一金属布线层204构成的驱动电极Tx,并以覆盖驱动电极Tx的方式设置有第一绝缘膜205。在第一绝缘膜205之上设置有由第二金属布线层206构成的多个检测电极Rx,并以覆盖多个检测电极Rx的方式设置有第二绝缘膜207。盖玻璃CG通过粘接层208贴附于第二绝缘膜207之上。将传感器基板SSUB、驱动电极Tx、第一绝缘膜205、检测电极Rx以及第二绝缘膜207的组合称为传感器面板SPNL。
第一金属布线层204和第二金属布线层206例如可以由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IZO)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第一绝缘膜205和第二绝缘膜207例如可以由利用丙烯酸树脂等有机绝缘材料形成的有机绝缘膜构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绝缘膜207可以由利用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氮氧化物等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的无机绝缘膜构成。
接下来,对传感器面板SPNL的代表性构成例进行说明。
(触摸检测节点的代表性构成例)
图4是说明传感器面板的触摸检测节点的图。在该例子中,将传感器面板SPNL和有效区域AA为矩形形状的情况作为代表例来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传感器面板SPNL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矩形形状的有效区域AA,在有效区域AA的内部虚拟地设有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设置成矩阵状的多个触摸检测节点(区域)TN。在图4中将设置有9个触摸检测节点(区域)TN1~TN9的状态作为一个例子示出。在该例子中,触摸检测节点(区域)TN1~TN9各自为矩形形状。
(触摸位置检测电路的代表性构成例)
图5是示出触摸位置检测电路的代表性构成例的图。图5示出了在图4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TN9中设置有多个驱动电极Tx和多个检测电极Rx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性,图5中虽未记载图4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TN9的附图标记,但会使用图4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TN9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在触摸检测节点TN1、TN2、TN3中,L个(条)检测电极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3条检测电极Rx1a、Rx1b、Rx1c。3条检测电极Rx1a、Rx1b、Rx1c由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3个开关元件TRSW打捆(捆绑)而与引出布线R1电连接。也就是说,在进行触摸位置检测时,3条检测电极Rx1a、Rx1b、Rx1c由导通状态的3个开关元件TRSW打捆并作为1个检测电极Rx1发挥功能。
在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中,L个(条)检测电极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3条检测电极Rx2a、Rx2b、Rx2c。检测电极Rx2a、Rx2b、Rx2c由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3个开关元件TRSW打捆而与引出布线R2电连接。也就是说,在进行触摸位置检测时,3条检测电极Rx2a、Rx2b、Rx2c由导通状态的3个开关元件TRSW打捆并作为1个检测电极Rx2发挥功能。
在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中,L个(条)检测电极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3条检测电极Rx3a、Rx3b、Rx3c。检测电极Rx3a、Rx3b、Rx3c由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3个开关元件TRSW打捆而与引出布线R3电连接。也就是说,在进行触摸位置检测时,3条检测电极Rx3a、Rx3b、Rx3c由导通状态的3个开关元件TRSW打捆并作为1个检测电极Rx3发挥功能。
在触摸检测节点TN1、TN4、TN7中,N个(条)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9条驱动电极Tx1a~Tx1i。驱动电极Tx1a~Tx1i由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9个开关元件TTSW打捆而成为1个驱动电极Tx1。也就是说,在进行触摸位置检测时,9条驱动电极Tx1a~Tx1i由导通状态的9个开关元件TTSW打捆并作为1个驱动电极Tx1发挥功能。
在触摸检测节点TN2、TN5、TN8中,N个(条)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9条驱动电极Tx2a~Tx2i。驱动电极Tx2a~Tx2i由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9个开关元件TTSW打捆而成为1个驱动电极Tx2。也就是说,在进行触摸位置检测时,9条驱动电极Tx2a~Tx2i由导通状态的9个开关元件TTSW打捆并作为1个驱动电极Tx2发挥功能。
在触摸检测节点TN3、TN6、TN9中,N个(条)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9条驱动电极Tx3a~Tx3i。驱动电极Tx3a~Tx3i由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9个开关元件TTSW打捆而形成为驱动电极Tx3。也就是说,在进行触摸位置检测时,9条驱动电极Tx3a~Tx3i由导通状态的9个开关元件TTSW打捆并作为1个驱动电极Tx3发挥功能。
驱动电极Tx1~Tx3与传感器IC芯片SIC的触摸位置检测用的驱动电路TPSTxDr电连接。另外,引出布线R1、R2、R3与触摸位置检测用的检测电路TPSDT电连接。
通过从传感器IC芯片SIC输出的开关信号S1来控制开关元件TRSW、TTSW各自的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例如,在进行触摸位置检测时,通过开关信号S1的高电平使开关元件TRSW、TTSW成为导通状态,在触摸位置检测以外时,通过开关信号S1的低电平使开关元件TRSW、TTSW成为截止状态。开关元件TRSW、TTSW各自例如可以用薄膜晶体管(TFT)构成。
接下来,对触摸位置检测时的触摸位置检测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这里,关于触摸位置检测的方式,将互检测方式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利用自(Self)检测方式。
如图3所示,驱动电极Tx1~Tx3和检测电极Rx1~Rx3隔开由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所形成的预定间隔而配置。因此,在驱动电极Tx1~Tx3与检测电极Rx1~Rx3之间基本上存在互电容(静电电容)。
在互检测方式中,通过驱动电路TPSTxDr用驱动脉冲Sig1按照预定的周期对驱动电极Tx1~Tx3进行扫描。当前假设用户的手指靠近而位于检测电极Rx2和驱动电极Tx2的交叉部(对应于触摸检测节点TN5)。此时,若向驱动电极Tx2供给了驱动脉冲Sig1,则会在检测电极Rx2得到脉冲状的波形,从检测电极Rx2得到的检测脉冲的振幅电平低于从其它检测电极Rx1、Rx3得到的检测脉冲。检测电极Rx1、Rx2、Rx3监视来自驱动电极Tx1、Tx2、Tx3的边缘电场,当像手指那样的导电物接近时,会有屏蔽该边缘电场的效果。由于屏蔽边缘电场,从而检测电极Rx的检测电位下降。利用通过驱动脉冲Sig而产生的电极驱动时机和检测脉冲的输出时机,能够检测手指在传感器面板SPNL的有效区域AA的平面上的二维位置。
在这里,对触摸检测节点TN1~TN9各自中的互电容(静电电容)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触摸检测节点TN1~TN9各自中,3条检测电极(Rxna、Rxnb、Rxnc:n=1、2、3)与9条驱动电极(Txna~Txni:n=1、2、3)交叉。3条检测电极(Rxna、Rxnb、Rxnc:n=1、2、3)与9条驱动电极(Txna~Txni:n=1、2、3)的交叉部的面积主要限定了互电容的电容值。因此,可以视为图5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TN9各自实质上具有相同的互电容的电容值。
(指纹检测电路的代表性构成例)
图6是示出指纹检测电路的代表性构成例的图。图7是示出图6的开关电路的构成例的图。图6示出了在图4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TN9中设置有多个驱动电极Tx和多个检测电极Rx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性,图6中虽未记载图4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TN9的附图标记,但会使用图4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TN9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在触摸检测节点TN1、TN2、TN3中,H个(条)检测电极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图5中所说明的3条检测电极Rx1a、Rx1b、Rx1c,还设置有另外的4条检测电极Rx1d、Rx1e、Rx1f、Rx1g。7条检测电极Rx1a~Rx1g与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开关电路SWC1电连接。开关电路SWC1与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7条引出布线R1~R7电连接。
在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中,H个(条)检测电极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图5中所说明的3条检测电极Rx2a、Rx2b、Rx2c,还设置有另外的4条检测电极Rx2d、Rx2e、Rx2f、Rx2g。7条检测电极Rx2a~Rx2g与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开关电路SWC2电连接。开关电路SWC2与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7条引出布线R1~R7电连接。
在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中,H个(条)检测电极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图5中所说明的3条检测电极Rx3a、Rx3b、Rx3c,还设置有另外的4条检测电极Rx3d、Rx3e、Rx3f、Rx3g。7条检测电极Rx3a~Rx3g与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开关电路SWC3电连接。开关电路SWC3与设置于有效区域AA外部的7条引出布线R1~R7电连接。
在触摸检测节点TN1、TN4、TN7中,N个(条)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9条驱动电极Tx1a~Tx1i。在触摸检测节点TN2、TN5、TN8中,N个(条)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9条驱动电极Tx2a~Tx2i。在触摸检测节点TN3、TN6、TN9中,N个(条)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9条驱动电极Tx3a~Tx3i。
9条驱动电极Tx1a~Tx1i、9条驱动电极Tx2a~Tx2i以及9条驱动电极Tx3a~Tx3i与传感器IC芯片SIC的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电连接。另外,引出布线R1~R7与传感器IC芯片SIC的指纹检测用的检测电路FPSDT电连接。
如图6所示,与图5相比较,通过增多检测电极的条数,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像指纹那样的细微的凹凸。
如图7所示,开关电路(SWCn:n=1、2、3)包括H个开关元件FSW和H个开关元件DSW。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7个开关元件FSW和7个开关元件DSW。开关元件FSW、DSW各自例如可以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
7个开关元件FSW设置在7条检测电极(Rxna~Rxng:n=1、2、3)与7条引出布线R1~R7之间。通过从传感器IC芯片SIC输出的开关信号S2n来控制7个开关元件FSW的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例如,通过开关信号S2n的高电平使7个开关元件FSW为导通状态,通过开关信号S2n的低电平使7个开关元件FSW为截止状态。通过7个开关元件FSW的导通状态使得7条检测电极(Rxna~Rxng:n=1、2、3)与7条引出布线R1~R7分别电连接。
7个开关元件DSW设置在7条检测电极(Rxna~Rxng:n=1、2、3)与布线Ldc之间。像接地电位(0V)那样的预定的直流电位VDC被供给至布线Ldc。通过开关信号S3n来控制7个开关元件DSW的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例如,通过开关信号S3n的高电平使7个开关元件DSW为导通状态,通过开关信号S3n的低电平使7个开关元件DSW为截止状态。通过7个开关元件DSW的导通状态,7条检测电极(Rxna~Rxng:n=1、2、3)被设定为直流电位VDC。
接下来,对指纹检测时的指纹检测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指纹检测时,例如,首先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1、TN2、TN3中的指纹检测,接下来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中的指纹检测,然后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中的指纹检测。
当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1、TN2、TN3中的指纹检测时,将开关电路SWC1的各开关元件FSW设为导通状态,将开关电路SWC1的各开关元件DSW设为截止状态。此时,将开关电路SWC2、SWC3的各开关元件FSW设为截止状态,将开关电路SWC2、SWC3的各开关元件DSW设为导通状态。也就是说,将不需要指纹检测的检测电极(Rxna~Rxng:n=2、3)设定为直流电位VDC。在该状态下,通过传感器IC芯片SIC的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按照预定的周期用驱动脉冲Sig2依次驱动(扫描)各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Tx3a~Tx3i。由此,检测信号从各个检测电极Rx1a~Rx1g输出到引出布线R1~R7,并被输入到检测电路FPSDT。
接下来,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中的指纹检测。在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中的指纹检测时,将开关电路SWC2的各开关元件FSW设为导通状态,将开关电路SWC2的各开关元件DSW设为截止状态。此时,将开关电路SWC1、SWC3的各开关元件FSW设为截止状态,将开关电路SWC1、SWC3的各开关元件DSW设为导通状态。将不需要指纹检测的检测电极(Rxna~Rxng:n=1、3)设定为直流电位VDC。在该状态下,通过传感器IC芯片SIC的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按照预定的周期用驱动脉冲Sig2依次驱动(扫描)各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Tx3a~Tx3i。由此,检测信号从各个检测电极Rx2a~Rx2g输出到引出布线R1~R7,并被输入到检测电路FPSDT。
接下来,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中的指纹检测。当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中的指纹检测时,将开关电路SWC3的各开关元件FSW设为导通状态,将开关电路SWC3的各开关元件DSW设为截止状态。此时,将开关电路SWC1、SWC2的各开关元件FSW设为截止状态,将开关电路SWC1、SWC2的各开关元件DSW设为导通状态。将不需要指纹检测的检测电极(Rxna~Rxng:n=1、2)设定为直流电位VDC。在该状态下,通过传感器IC芯片SIC的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按照预定的周期用驱动脉冲Sig2依次驱动(扫描)各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Tx3a~Tx3i。由此,检测信号从各个检测电极Rx3a~Rx3g输出到引出布线R1~R7,并被输入到检测电路FPSDT。
通过进行这样的动作,利用所说明的互检测方式的相同的作用,能够检测出手指在传感器面板SPNL的有效区域AA的平面上的指纹。
(能够进行触摸检测和指纹检测的传感器面板的构成例)
图8是示出能够进行触摸检测和指纹检测的传感器面板的构成例的图。图9是示出图8的区域A的构成例的电路图。图10是示出图8的区域B的构成例的电路图。图8、图9、图10所示的传感器面板SPNL为示出图1所示的传感器面板SPNL的基本构成例的面板。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性,图8中虽未记载图4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TN9的附图标记,但会使用图4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TN9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在图8中,检测电极Rx1a~Rx1g、Rx2a~Rx2g、Rx3a~Rx3g以及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Tx3a~Tx3i的构成和功能与图6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此外,假设触摸检测节点TN1~TN9与图4相同。
在图9中,如以各个开关电路SWC21~SWC23中的开关电路SWC21为代表所示出的,在图7的开关电路(SWCn:n=1、2、3)中设置有图5中所说明的3个开关元件TRSW。虽然开关电路SWC22、SWC23的构成与开关电路SWC21的构成大致相同,但如在图5中所说明的,3个开关元件TRSW的连接对象不同。也就是说,设置于开关电路SWC21的3个开关元件TRSW是为了打捆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以与引出布线R1电连接而设置的。设置于开关电路SWC22的3个开关元件TRSW是为了打捆检测电极Rx2a、Rx2b、Rx2c以与引出布线R2电连接而设置的。设置于开关电路SWC23的3个开关元件TRSW是为了打捆检测电极Rx3a、Rx3b、Rx3c以与引出布线R3电连接而设置的。
如在图5中所说明的,触摸位置检测时,通过从传感器IC芯片SIC输出的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1使开关元件TRSW各自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在指纹检测时,通过从传感器IC芯片SIC输出的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1使开关元件TRSW各自为截止状态。
如以图9的开关电路SWC21为代表所示,开关电路SWC21~SWC23各自与图7的开关电路SWC的不同点在于,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连接的3个开关元件的附图标记从DSW变更为DSW1。开关元件DSW1和开关元件DSW在触摸检测时动作不同。也就是说,在指纹检测时,同时将开关元件DSW1和开关元件DSW设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另一方面,在触摸检测时,将开关元件DSW1设为截止状态,将开关元件DSW设为导通状态。
接下来,对从传感器IC芯片SIC输出的开关信号S2n、S3n、S4n进行说明。
关于开关信号S2n(n=1、2、3),开关信号S21(对应于n=1的情况)被供给到开关电路SWC21的多个开关元件FSW,开关信号S22(对应于n=2的情况)被供给到开关电路SWC22的多个开关元件FSW,开关信号S23(对应于n=3的情况)被供给到开关电路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FSW。
在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1~TN9处的触摸检测时,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21、S22、S23使开关电路SWC21、SWC22、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截止状态。
在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1、TN2、TN3中的指纹检测时,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21使开关电路SWC21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22使开关电路SWC22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截止状态,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23使开关电路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截止状态。
在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中的指纹检测时,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22使开关电路SWC22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21使开关电路SWC21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截止状态,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23使开关电路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截止状态。
在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中的指纹检测时,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23使开关电路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21使开关电路SWC21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截止状态,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22使开关电路SWC22的多个开关元件FSW为截止状态。
关于开关信号S3n(n=1、2、3),开关信号S31(对应于n=1的情况)被供给至开关电路SWC21的多个开关元件DSW,开关信号S32(对应于n=2的情况)被供给至开关电路SWC22的多个开关元件DSW,开关信号S33(对应于n=3的情况)被供给至开关电路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DSW。
关于开关信号S4n(n=1、2、3),开关信号S41(对应于n=1的情况)被供给至开关电路SWC21的多个开关元件DSW1,开关信号S42(对应于n=2的情况)被供给至开关电路SWC22的多个开关元件DSW1,开关信号S43(对应于n=3的情况)被供给至开关电路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DSW1。
在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1~TN9中的触摸检测时,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31、S32、S33使开关电路SWC21、SWC22、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DSW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41、S42、S43使开关电路SWC21、SWC22、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DSW1为截止状态。
在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1、TN2、TN3中的指纹检测时,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31、S41使开关电路SWC21的多个开关元件DSW、DSW1为截止状态。另一方面,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32、S42使开关电路SWC22的多个开关元件DSW、DSW1为导通状态,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33、S43使开关电路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DSW、DSW1为导通状态。
在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中的指纹检测时,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32、S42使开关电路SWC22的多个开关元件DSW、DSW1为截止状态。另一方面,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31、S4使开关电路SWC21的多个开关元件DSW、DSW1为导通状态,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33、S43使开关电路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DSW、DSW1为导通状态。
在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中的指纹检测时,通过低电平的开关信号S33、S43使开关电路SWC23的多个开关元件DSW、DSW1为截止状态。另一方面,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31、S41使开关电路SWC21的多个开关元件DSW、DSW1为导通状态,通过高电平的开关信号S32、S42使开关电路SWC22的多个开关元件DSW、DSW1为导通状态。
在传感器IC芯片SIC中设置有与引出布线R1、R2、R3电连接的触摸位置检测用的检测电路TPSDT和与引出布线R1~R7电连接的指纹检测用的检测电路FPSDT。触摸位置检测用的检测电路TPSDT在触摸位置检测时被激活,以进行触摸位置的检测。指纹检测用的检测电路FPSDT在指纹检测时被激活,以进行指纹的检测。
在图10中,开关电路SWC32、SWC33形成为与开关电路SWC31大致相同的构成。在开关电路SWC31、SWC32、SWC33中设置有图5中所说明的多个开关元件TTSW。开关电路SWC31的多个开关元件TTSW是为了打捆驱动电极Tx1a~Tx1i以作为一个驱动电极Tx1而设置的。开关电路SWC32的多个开关元件TTSW是为了打捆驱动电极Tx2a~Tx2i以作为一个驱动电极Tx2而设置的。开关电路SWC33的多个开关元件TTSW是为了打捆驱动电极Tx3a~Tx3i以作为1个驱动电极Tx3而设置的。
利用从传感器IC芯片SIC输出的开关信号S1来控制开关电路SWC31、SWC32、SWC33各自的开关元件TTSW的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在触摸位置检测时,通过开关信号S1的高电平使各个开关元件TTSW为导通状态,在指纹检测时,通过开关信号S1的低电平使各个开关元件TTSW为截止状态。
传感器IC芯片SIC包括触摸位置检测用的驱动电路TPSTxDr和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驱动电极Tx1~Tx3与触摸位置检测用的驱动电路TPSTxDr电连接。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以及Tx3a~Tx3i与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电连接。另外,在触摸位置检测时,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的输出为高阻抗。
接下来,使用图11说明传感器面板SPNL的动作。传感器面板SPNL的传感器模式(Mode)具有指纹检测模式FP和触摸检测模式TP。图11中示出了在设为指纹检测模式FP进行指纹检测之后转移至触摸检测模式TP进行触摸检测的动作。
时刻t1至时刻t4的期间为指纹检测模式FP的期间,时刻t4至时刻t5的期间为触摸检测模式TP的期间。假设在指纹检测模式FP下,首先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1、TN2、TN3中的指纹检测,接下来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中的指纹检测,然后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中的指纹检测。
在时刻t1~时刻t2,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1、TN2、TN3中的指纹检测。在开关电路SWC21中,将开关元件FSW设为导通状态,将开关元件DSW、DSW1、TRSW设为截止状态。在开关电路SWC22、SWC23中,将开关元件FSW、TRSW设为截止状态,将开关元件DSW、DSW1设为导通状态。另外,将开关电路SWC31~SWC33的开关元件TTSW设为截止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按照预定的周期用驱动脉冲Sig2依次驱动(扫描)各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Tx3a~Tx3i。由此,设置于触摸检测节点TN1、TN2、TN3的7条检测电极Rx1a~Rx1g中的检测信号DS各自输出至引出布线R1~R7,并被输入到检测电路FPSDT。
在时刻t2~时刻t3,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中的指纹检测。在开关电路SWC22中,将开关元件FSW设为导通状态,将开关元件DSW、DSW1、TRSW设为截止状态。在开关电路SWC21、SWC23中,将开关元件FSW、TRSW设为截止状态,将开关元件DSW、DSW1设为导通状态。另外,将开关电路SWC31~SWC33的开关元件TTSW设为截止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按照预定的周期用驱动脉冲Sig2依次驱动(扫描)各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Tx3a~Tx3i。由此,设置于触摸检测节点TN4、TN5、TN6的7条检测电极Rx2a~Rx2g中的检测信号DS各自输出到引出布线R1~R7,并被输入到检测电路FPSDT。
在时刻t3至时刻t4,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中的指纹检测。在开关电路SWC23中,将开关元件FSW设为导通状态,将开关元件DSW、DSW1、TRSW设为截止状态。在开关电路SWC21、SWC22中,将开关元件FSW、TRSW设为截止状态,将开关元件DSW为导通状态。另外,将开关电路SWC31~SWC33的开关元件TTSW设为截止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指纹检测用的驱动电路FPSTxDr按照预定的周期用驱动脉冲Sig2依次驱动(扫描)各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Tx3a~Tx3i。由此,设置于触摸检测节点TN7、TN8、TN9的7条检测电极Rx3a~Rx3g中的检测信号DS各自输出到引出布线R1~R7,并被输入到检测电路FPSDT。
在时刻t4~时刻t5,进行触摸检测节点TN1~TN9中的触摸检测。在开关电路SWC21、SWC22、SWC23中,将开关元件FSW、DSW1设为截止状态,将开关元件DSW、TRSW设为导通状态。此外,将开关电路SWC31~SWC33的开关元件TTSW设为导通状态。
也就是说,3条检测电极Rx1a、Rx1b、Rx1c由导通状态的3个开关元件TRSW打捆而作为1个检测电极Rx1。3条检测电极Rx2a、Rx2b、Rx2c由导通状态的3个开关元件TRSW打捆而作为1个检测电极Rx2。3条检测电极Rx3a、Rx3b、Rx3c由导通状态的3个开关元件TRSW打捆而作为1个检测电极Rx3。另外,9条驱动电极Tx1a~Tx1i由导通状态的9个开关元件TTSW打捆而作为1个驱动电极Tx1。9条驱动电极Tx2a~Tx2i由导通状态的9个开关元件TTSW打捆而作为1个驱动电极Tx2。9条驱动电极Tx3a~Tx3i由导通状态的9个开关元件TTSW打捆而作为1个驱动电极Tx3。
在该状态下,通过触摸位置检测用的驱动电路TPSTxDr,驱动电极Tx1~Tx3按照预定的周期被驱动脉冲Sig1依次驱动(扫描)。触摸检测节点TN1~TN9中的检测信号DS输出至引出布线R1~R3,并被输入到检测电路TPSDT。
综上所述,可以如下换言之。
触摸检测时,在多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Tx3a~Tx3i)中,每N个(在此为9条)驱动电极打捆依次进行驱动,在多个检测电极(Rx1a~Rx1c、Rx2a~Rx2c、Rx3a~Rx3c)中,L个(在此为3条)检测电极打捆进行检测。
指纹检测时,多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Tx3a~Tx3i)逐条地依次进行驱动,多个检测电极(Rx1a~Rx1c、Rx2a~Rx2c、Rx3a~Rx3c)汇集至少L个来进行检测。
(图1的传感器面板中的触摸检测节点的构成例)
图12是说明图1的传感器面板中的触摸检测节点的构成例的图。在传感器面板SPNL的有效区域AA中,触摸检测节点TN11~TN1m、TN21~TN2m、……、TNn1~TNnm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虚拟地配置成矩阵状。传感器面板SPNL的有效区域AA的四个角的角部SCN1~SCN4如在图1中所说明的那样,形成为被弄圆成圆弧状的形状。因此,设置于有效区域AA的四个角部SCN1~SCN4的四个触摸检测节点TN11、TN1m、TNn1、TNnm也与四个角部SCN1~SCN4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被弄圆成圆弧状的形状。
(比较例涉及的角部的说明)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比较例涉及的角部的放大图。图13放大示出了图12的角部SCN1附近,并示出了触摸检测节点TN11、TN12、TN21、TN22以及在图9中示出的开关电路SWC21、SWC22。在图13的开关电路SWC21中,用四边形的框示意性地示出了图9中所示的3个开关元件TRSW、7个开关元件FSW以及7个开关元件DSW、DSW1。
在图13中,假设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各自为相同的布线宽度并等间距地进行配置。同样地,假设检测电极Rx1a~Rx1g、Rx2a~Rx2g各自为相同的布线宽度并等间距地进行配置。
如图13所示,开关电路SWC21以被容纳在非有效区域NAA的区域中的方式,边向右上的方向弯曲,边配置在触摸检测节点TN11的左侧,非有效区域NAA位于传感器面板SPNL的角部SCP1与有效区域AA的角部SCN1之间。设置于触摸检测节点TN11的9条驱动电极Tx1a~Tx1i配置在有效区域AA的角部SCN1的内侧。也就是说,9条驱动电极Tx1a~Tx1i配置在触摸检测节点TN11的内部。
虽未图示,但引出布线R1~R7、向各开关元件TRSW、FSW、DSW、DSW1供给开关信号S1、S2n、S3n、S4n的多条布线以及布线Ldc等也与开关电路SWC21、SWC22同样地配置于非有效区域NAA。因此,配置开关电路SWC21、SWC22等的非有效区域NAA因多个开关元件、多条布线而成为布局密集的状态。
因此,在一个例子中,如触摸检测节点TN11所示,驱动电极Tx1a的长度最短。驱动电极Tx1b的长度虽比驱动电极Tx1a的长度长,但比驱动电极Tx1c的长度短。驱动电极Tx1c的长度虽比驱动电极Tx1b的长度长,但比驱动电极Tx1d的长度短。驱动电极Tx1d的长度虽比驱动电极Tx1c的长度长,但比驱动电极Tx1e的长度短。驱动电极Tx1e的长度虽比驱动电极Tx1d的长度长,但比驱动电极Tx1f的长度短。驱动电极Tx1f的长度虽比驱动电极Tx1e的长度长,但比驱动电极Tx1g的长度短。驱动电极Tx1g的长度虽比驱动电极Tx1f的长度长,但比驱动电极Tx1h的长度短。驱动电极Tx1h的长度虽比驱动电极Tx1g的长度长,但比驱动电极Tx1i的长度短。驱动电极Tx1i的长度比驱动电极Tx1h的长度长,为最长。进而,驱动电极Tx1i的长度比驱动电极Tx2a~Tx2i的长度短。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驱动电极Tx1a~Tx1i中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的长度比驱动电极Tx2a~Tx2i的长度短的构成。
虽未图示,但角部SCN3的触摸检测节点TNn1是将图13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1的构成上下翻转后的构成,因此,配置于触摸检测节点TNn1的9条驱动电极Tx1a~Tx1i与触摸检测节点TN11的构成同样地形成为9条驱动电极Tx1a~Tx1i的配置和长度。
此外,角部SCN2的触摸检测节点TN1m和角部SCN4的触摸检测节点TNnm是将图13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1的构成左右翻转后的构成和将图13所示的触摸检测节点TN11的构成左右和上下翻转后的构成。因此,设置于触摸检测节点TN1m、TNnm的9条驱动电极Txma~Txmi(未图示)的长度的关系为Txma>Txmb>Txmc>Txmd>Txme>Txmf>Txmg>Txmh>Txmi。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此驱动电极(Tx1a~Tx1i、Txma~Txmi)的长度关系在俯视观察整个有效区域AA的情况下显然也具有同样的长度关系。
在这里,对在各触摸检测节点TN11、TN12、TN21、TN22中触摸检测时所利用的互电容进行说明。在触摸检测时,互电容的电容值主要受到检测电极Rx1a、Rx1b、Rx1c、Rx2a、Rx2b、Rx2c与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的交叉部的面积的影响或者依赖于该交叉部的面积。
在各触摸检测节点TN12、TN21、TN22中,检测电极(Rx1a、Rx1b、Rx1c、或者Rx2a、Rx2b、Rx2c)与驱动电极(Tx1a~Tx1i、或者Tx2a~Tx2i)之间的交叉部的个数为27个(3×9=27)。另一方面,在触摸检测节点TN11中,由于驱动电极Tx1a~Tx1i的长度的影响,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与驱动电极(Tx1a~Tx1i)的交叉部的个数在该例中为21个,比27个少6个。
如图13所例示的,当将检测电极Rx1a与驱动电极Tx1h的交叉部的面积设为CS时,在各触摸检测节点TN12、TN21、TN22中,交叉部的总面积为27CS。另一方面,在触摸检测节点TN11中,交叉部的总面积为21CS。
以角部SCN1以外的各触摸检测节点TN12、TN21、TN22中任一个触摸检测节点中的、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面积或互电容的合计为基准来优化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的触摸检测功能时,在角部SCN1的触摸检测节点TN11中,有时会超出检测范围,导致角部中的触摸检测结果不当。
(实施方式1涉及的角部的说明)
图14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角部的示意性放大图。图14与图13的不同点在于,图14中,在位于传感器面板SPNL的角部SCP1与有效区域AA的角部SCN1之间的非有效区域NAA的区域(也就是有效区域AA的外侧)设置有辅助电容元件(下面称为辅助电容)Ca1。图14的其它构成与图13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例子中,辅助电容Ca1设置于检测电极Rx1a与驱动电极Tx1c之间。辅助电容Ca1在设置于有效区域AA的外侧的条件下,例如也可以设置在检测电极Rx1a与驱动电极Tx1d之间、检测电极Rx1b与驱动电极Tx1d之间、检测电极Rx1b与驱动电极Tx1c之间、检测电极Rx1c与驱动电极Tx1c之间、或者检测电极Rx1c与驱动电极Tx1b之间等。由于将辅助电容Ca1设置于有效区域AA的外侧即非有效区域NAA,从而不会对显示区域DA的外观、特性造成影响。
如上所述,在触摸检测节点TN11中,由于驱动电极Tx1a~Tx1i的长度的影响,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与驱动电极(Tx1a~Tx1i)的交叉部的个数在该例子中为21个,比27个少6个。因此,在将检测电极Rx1a与驱动电极Tx1h的交叉部的面积设为CS的情况下,在一个例子中,辅助电容Ca1为俯视观察时辅助电容Ca1的电极间的交叉部的面积具有CS的6倍(CS×6)的面积的电容元件。
其结果,驱动电极(Tx1a~Tx1i)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的交叉部的总面积(辅助电容Ca1的交叉部的面积(CS×6)+21个交叉部的总面积(21×CS)=27CS)与驱动电极(Tx2a~Tx2i)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的交叉部的总面积(27个交叉部的面积(27×CS))实质上相等。也就是说,在各触摸检测节点处,能够使互电容(检测电容)平坦化或者均等化。
因此,即便是以角部SCN1以外的各触摸检测节点TN12、TN21、TN22中任一个触摸检测节点中的、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面积或互电容的合计为基准来优化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的触摸检测功能时,由于设置有辅助电容Ca1,从而在角部SCN1的触摸检测节点TN11处也不会超出检测范围。由此,可以使角部处的触摸检测结果得当。因此,能够在传感器面板SPNL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高触摸检测的检测精度。
换而言之,可以如下表述图14的构成。
也就是说,在多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中,连续相邻的N个(在该例子中为9条)第一驱动电极(Tx1a~Tx1i)的长度均比其它驱动电极(Tx2a~Tx2i)的长度中的任一个长度都短。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多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中,连续相邻的N个(在该例中为9条)第一驱动电极(Tx1a~Tx1i)中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的长度比其它驱动电极(Tx2a~Tx2i)短。也可以说,在N个第一驱动电极(Tx1a~Tx1i)之中,至少一个驱动电极(Tx1c)与至少一个检测电极(Rx1a)交叠(overlap)的面积(CS×6)大于其它驱动电极(例如Tx2a)与其它检测电极(例如Rx1b)的交叉部的交叠的面积(CS)。交叠的面积(CS×6)大的部位为显示面板PNL的显示区域DA的外侧或传感器面板SPNL的有效区域AA的外侧、也就是显示面板PNL的非显示区域NDA或传感器面板SPNL的非有效区域NAA。
另外,多个驱动电极(Tx1a~Tx1i、Tx2a~Tx2i)还包括连续相邻的N个(在这里为9条)第二驱动电极(Tx2a~Tx2i)。多个检测电极(Rx)包括连续相邻的L个(在这里为3条)检测电极(Rx1a~Rx1c)。可以说,N个第一驱动电极(Tx1a~Tx1i)与L个检测电极(Rx1a~Rx1c)的交叉部的总面积(CS×21+CS×6)实质上等于N个第二驱动电极(Tx2a~Tx2i)与所述L个检测电极(Rx1a~Rx1c)的交叉部的总面积(CS×27)。
使用图15、图16以及图17来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辅助电容Ca1的构成例。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驱动电极的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检测电极的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7是示出图15与图16相互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5所示,驱动电极Tx1c在非有效区域NAA中具有宽度较宽的区域E1。该宽度较宽的区域E1构成了辅助电容Ca1的一方的电极。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检测电极Rx1a在非有效区域NAA中具有宽度较宽的区域E2。该宽度较宽的区域E2构成辅助电容Ca1的另一方的电极。
图17示出了在图15所示的驱动电极Tx1a~Tx1i、Tx2a之上重叠图16所示的检测电极Rx1a~Rx1g后的状态。设置于非有效区域NAA的宽度较宽的区域E1和宽度较宽的区域E2相互重叠,在非有效区域NAA构成辅助电容Ca1。
(辅助电容Ca1的构成例1)
图18是沿着图17的B-B线的剖视图,其用于说明辅助电容的构成例1。使用图18来说明辅助电容Ca1的构成例1。
在非有效区域NAA中,在能够按照希望的面积来设置构成辅助电容Ca1的一方的电极的宽度较宽的区域E1和构成辅助电容Ca1的另一方的电极的宽度较宽的区域E2的情况下,可以如图18所示那样地来构成辅助电容Ca1。
如图18所示,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d1在非有效区域NAA和有效区域AA间是相同的。因此,能够使得区域E1的上表面与区域E2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d2和驱动电极Tx1a(Tx1e、Tx1f)的上表面与检测电极Rx1a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d2相同。
根据辅助电容Ca1的构成例1,不需要为了构成辅助电容Ca1而特别增加或者变更制造工序。
(辅助电容Ca1的构成例2)
图19是沿着图17的B-B线的剖视图,其用于说明辅助电容的构成例2。使用图19来说明辅助电容Ca1的构成例2。
在非有效区域NAA中,有时无法按照期望的面积设置构成辅助电容Ca1的一方的电极的宽度较宽的区域E1和构成辅助电容Ca1的另一方的电极的宽度较宽的区域E2。也就是说,在图14的开关电路SWC1中,有时在布局上配置辅助电容Ca1的面积较少。或者,在图18的构成中,也考虑到不能将辅助电容Ca1构成为期望的电容值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如图19所示地构成辅助电容Ca1。
图19与图18的不同点在于,在图19中,非有效区域NAA中的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d3比有效区域AA中的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d1薄(d3<d1)。由此,区域E1的上表面与区域E2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d4比图18中的区域E1的上表面与区域E2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d2薄(d4<d2)。其结果,能够使图19所示的辅助电容Ca1的电容值大于图18所示的辅助电容Ca1的电容值。
根据辅助电容Ca1的构成例2,在非有效区域NAA中,即使无法按照期望的面积设置构成辅助电容Ca1的一方的电极的宽度较宽的区域E1和构成辅助电容Ca1的另一方的电极的宽度较宽的区域E2,通过调整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d4,也能够构成具有期望的电容值的辅助电容Ca1。
另外,通过利用蚀刻等调节区域E1的上表面与区域E2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一绝缘膜205的膜厚d4,也能够微调整辅助电容Ca1的电容值。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构成具有希望的电容值的辅助电容Ca1。
(辅助电容的配置位置的构成例)
图20是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辅助电容的配置位置的构成例的图。如图20所示,在图1所示的传感器面板SPNL中,4个辅助电容Ca1、Ca2、Ca3、Ca4设置于非有效区域NAA。
如在图14中所说明的,辅助电容Ca1在角部SCN1中配置在位于触摸检测节点TN11左侧的非有效区域NAA。辅助电容Ca2在角部SCN2中配置在位于触摸检测节点TN1m右侧的非有效区域NAA。辅助电容Ca3在角部SCN3中配置在位于触摸检测节点TNn1左侧的非有效区域NAA。辅助电容Ca4在角部SCN4中配置在位于触摸检测节点TNnm右侧的非有效区域NAA。
如在图1中所说明的,非有效区域NAA与显示面板PNL的非显示区域NDA重叠,有效区域AA与显示面板PNL的显示区域DA重叠。传感器面板SPNL的有效区域AA的角部SCN1~SCN4与显示面板PNL的显示区域DA的角部CN1~CN4对应。因此,也能够改说为,4个辅助电容Ca1、Ca2、Ca3、Ca4设置在显示面板PNL的显示区域DA的角部CN1、CN2、CN3、CN4,并设置在显示区域DA外侧的非显示区域NDA。
4个辅助电容Ca1~Ca4可以采用在图18或图19中所说明的辅助电容的构成。另外,在4个辅助电容Ca1~Ca4中,也可以将至少1个辅助电容形成为在图18中所说明的辅助电容的构成,而将其它辅助电容形成为在图19中所说明的辅助电容的构成。
例如,如图14所示,辅助电容Ca1、Ca3设置在开关电路(SWC21)的配置区域的内部,因此在俯视观察时,有时无法获得足以能够获得期望的电容值的程度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辅助电容Ca1、Ca3可以利用在图19中所说明的辅助电容的构成。另一方面,在辅助电容Ca2、Ca4的配置区域与辅助电容Ca1、Ca3的配置区域相比在面积上有富余的情况下,辅助电容Ca2、Ca4可以利用在图18中所说明的辅助电容的构成。
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获得下面一至多个效果。
1)通过设置辅助电容,能够在各触摸检测节点处使互电容平坦化或均等化。
2)通过上述1),即便是以角部以外的各触摸检测节点中的、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面积或互电容为基准来优化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或者传感器面板的整个有效区域的触摸检测功能的情况下,由于设置有辅助电容,从而在角部的触摸检测节点处也不会超出检测范围。
3)通过上述2),能够在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或传感器面板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高触摸检测的检测精度。
4)由于将辅助电容设置在显示区域DA的外侧或有效区域AA的外侧,因此不会对显示区域DA的外观、特性造成影响。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1中,图12的第一行的触摸检测节点TN11~TN1m如在图9、图11中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开关电路SWC21,可以进行触摸检测和指纹检测两者。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图12的第一行的触摸检测节点TN11~TN1m构成为仅能够进行指纹检测。在该情况下,将开关电路SWC21的构成变更为图21所示的开关电路SWC21a的构成。
图21是示出变形例1涉及的开关电路的构成例的图。图21的开关电路SWC21a与图9的开关电路SWC21的不同点在于,删除了7个开关元件FSW和4个开关元件DSW、以及检测电极Rx1d、Rx1e、Rx1f、Rx1g与布线Ldc电连接。图21的开关电路SWC21a的其它构成和动作与图9的开关电路SWC21的其它构成和动作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因此,配置于第一行的触摸检测节点TN11~TN1m的最外部的3条检测电极Rx1a~Rx1c构成为在触摸检测时被用于触摸检测,但在指纹检测时不进行指纹检测。
图22是变形例1涉及的角部的示意性放大图。图22与图14的不同点在于,在图22的开关电路SWC21a的配置区域中删除了7个开关元件FSW和4个开关元件DSW、以及检测电极Rx1d、Rx1e、Rx1f、Rx1g与布线Ldc电连接。
根据变形例1,与图14的开关电路SWC21相比较,开关电路SWC21a形成为在布局上相对具有富余的构成。由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辅助电容Ca1的电容值设定为期望的电容值。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辅助电容Ca1为图18中所示的构成,从而能够不追加制造工序而设置具有希望的电容值的辅助电容Ca1。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辅助电容Ca1~Ca4设置于传感器面板SPNL的角部SCN1~SCN4的非有效区域NAA的构成例。实施方式2中,对在角部SCN1~SCN4的有效区域AA的区域内设置辅助电容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使与检测电极(Rx1a)电连接的辅助布线(LA1、LA2)延伸至有效区域AA,通过辅助布线(LA1、LA2)与驱动电极(Tx1b、Tx1c、Tx1d、Txma、Txmb、Txmc)之间的多个交叉部将辅助电容构成在有效区域AA的内部。
图23是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辅助电容的概念性构成例的图。在图23中示出了与图12的第一行的触摸检测节点TN11~TN1m以及第二行的触摸检测节点TN21~TN2m对应的区域的传感器面板SPNL的构成。多个检测电极(Rx1a~Rx1c、Rx2a~Rx2c、Rx2d~Rx2i)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M个(条)驱动电极(Tx1a~Tx1d、Tx2a~Tx2d、……、Txm-1a~Txm-1d、Txma~Txmd)设置为沿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延伸。
在图23中记载了开关电路SWC21a和开关电路SWC22a。检测电极Rx1a~Rx1c与开关电路SWC21a电连接。检测电极Rx2a~Rx2c和检测电极Rx2d~Rx2i与开关电路SWC22a电连接。设置有引出布线R1、R2、R4~R10。在该例子中,以4条驱动电极为单位对驱动电极(Tx1a~Tx1d、Tx2a~Tx2d、……、Txm-1a~Txm-1d、Txma~Txmd)进行描述,但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所示那样,以9条驱动电极(Tx1a~Tx1i)为单位。
在实施方式2中,虽然引出布线的条数、与开关电路SWC21a、SWC22a连接的检测电极的条数以及检测电极的配置顺序与实施方式1不同,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施方式1和变形例1的开关电路SWC21a、SWC22的记载容易地理解开关电路SWC21a、SWC22a在触摸检测时和指纹检测时的动作,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3所示,第一辅助布线LA1和第二辅助布线LA2与检测电极Rx1a电连接。因此,也可以将第一辅助布线LA1和第二辅助布线LA2视作检测电极Rx1a。
第一辅助布线LA1在角部SCN1的非有效区域NAA中与检测电极Rx1a连接。第一辅助布线LA1分支为第一副布线LA11和第二副布线LA12,第一副布线LA11和第二副布线LA12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
第二辅助布线LA2在角部SCN2的非有效区域NAA中与检测电极Rx1a连接。第二辅助布线LA2分支为第一副布线LA21和第二副布线LA22,第一副布线LA21和第二副布线LA22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
追加布线LdcA与布线Ldc电连接。追加布线LdcA在角部SCN1的非有效区域NAA中与布线Ldc连接。
追加布线LdcA分支为第一副布线LdcA1、第二副布线LdcA2和第三副布线LdcA3,第一副布线LdcA1、第二副布线LdcA2和第三副布线LdcA3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
另外,设置有布线Lf。布线Lf在电位上设为浮动状态。布线Lf包括第一副布线Lf1以及从第一副布线Lf1分支出的第二副布线Lf2和第三副布线Lf3。第一副布线Lf1、第二副布线Lf2、第三副布线Lf3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
第一副布线LdcA1和第一副布线LA21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第一副布线LA11和第二副布线Lf2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第二副布线LdcA2和第二副布线LA22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第二副布线LA12和第三副布线Lf3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进而,第一副布线LdcA1配置在检测电极Rx1a与第一副布线LA11之间。第二副布线LdcA2配置于第一副布线LA11与第二副布线LA12之间。第二副布线LA12配置于第二副布线LdcA2与第三副布线LdcA3之间。
另外,第一副布线LA21配置在检测电极Rx1a与第二副布线Lf2之间。第二副布线LA22配置在第二副布线Lf2与第三副布线Lf3之间。第三副布线LdcA3配置在第一副布线Lf1与第二副布线Lf2之间。第一副布线Lf1配置在非有效区域NAA。
第一副布线LA11和第二副布线LA12在驱动电极Tx1d和驱动电极Tx2a之间终结。同样地,第二副布线Lf2和第三副布线Lf3在驱动电极Tx1d和驱动电极Tx2a之间终结。
另外,第一副布线LA21和第二副布线LA22在驱动电极Txm-1d和驱动电极Txma之间终结。同样地,第一副布线LdcA1和第二副布线LdcA2在驱动电极Txm-1d和驱动电极Txma之间终结。
在这里,第一副布线LA11、第二副布线LA12、第一副布线LA21、第二副布线LA22、第一副布线LdcA1、第二副布线LdcA2、第三副布线LdcA3、第一副布线Lf1、第二副布线Lf2、第三副布线Lf3、多个检测电极(Rx1a~Rx1c、Rx2a~Rx2c、Rx2d~Rx2i)在俯视观察时为相同的布线宽度,且以等间距配置。另外,多个驱动电极(Tx1a~Tx1d、Tx2a~Tx2d、Txm-1a~Txm-1d、Txma~Txmd)在俯视观察时为相同的布线宽度,且以等间距配置。
连续相邻的4条驱动电极Tx1a~Tx1d的长度关系为Tx1a<Tx1b<Tx1c<Tx1d。另外,4条驱动电极Tx1a~Tx1d的长度均比连续相邻的4条驱动电极Tx2a~Tx2d的长度哪个都短。同样地,连续相邻的4条驱动电极Txma~Txmd的长度关系为Txmd<Txmc<Txmb<Txma。另外,4条驱动电极Txma~Txmd的长度比连续相邻的4条驱动电极Txm-1a~Txm-1d的长度短。
如图23所示,驱动电极Tx2b、Tx1c、Tx1d在圆圈(○)所示的4个部分处与和检测电极Rx1a电连接的第一副布线LA11和第二副布线LA12交叉。也就是说,在圆圈(○)所示的4个部分处构成有辅助电容(Ca1)。
另外,驱动电极Txma、Txmb、Txmc在圆圈(○)所示的5个部分处与和检测电极Rx1a电连接的第一副布线LA21和第二副布线LA22交叉。也就是说,在圆圈(○)所示的5个部分处构成有辅助电容(Ca2)。
因此,4条驱动电极Tx1a~Tx1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交叉的数量包括圆圈(○)所示的4个部分在内为15个,4条驱动电极Tx2a~Tx2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交叉的数量为12个。也就是说,4条驱动电极Tx1a~Tx1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交叉的数量多于4条驱动电极Tx2a~Tx2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交叉的数量。
同样地,4条驱动电极Txma~Txm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交叉的数量包括圆圈(○)所示的5个部分在内为15个,4条驱动电极Txm-1a~Txm-1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交叉的数量为12个。也就是说,4条驱动电极Txma~Txm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交叉的数量多于4条驱动电极Txm-1a~Txm-1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交叉的数量。
4条驱动电极Tx1a~Tx1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第一副布线LA11以及第二副布线LA12在俯视观察时交叉的部分的交叉部的总面积和4条驱动电极Tx2a~Tx2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在俯视观察时交叉的部分的交叉部的总面积处于实质上相等的关系。
同样地,4条驱动电极Txma~Txm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第一副布线LA21以及第二副布线LA22在俯视观察时交叉的部分的交叉部的总面积和4条驱动电极Tx2a~Tx2d与检测电极Rx1a、Rx1b、Rx1c在俯视观察时交叉的部分的交叉部的总面积处于实质上相等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与图12的第n行的触摸检测节点TNn1~TNnm和第n-1行的触摸检测节点TNn-11~TNn-1m对应的区域的传感器面板SPNL的构成设置为将图23所示的第一辅助布线LA1、第二辅助布线LA2、追加布线LdcA以及布线Lf的构成上下翻转后的构成。因此,在角部SCN3、SCN4中,能够在有效区域AA的内部构成辅助电容(Ca3、Ca4)。
在图23中,关于第二副布线LdcA2与第一辅助布线LA1交叉的部分PA,第一副布线LA11、第二副布线LA12、第一副布线LdcA1、第二副布线LdcA2以及第三副布线LdcA3如图3所示由同一第二金属布线层206构成。因此,与部分PA对应的第二副布线LdcA2例如可以由使用第一金属布线层204的桥接布线构成。由此,能够使第二副布线LdcA2与第一辅助布线LA1立体交叉。第一副布线LdcA1与第一辅助布线LA1交叉的部分也同样地,第一副布线LdcA1在与第一辅助布线LA1交叉的部分处例如可以由使用第一金属布线层204的桥接布线构成。由此,能够使第一副布线LdcA1与第一辅助布线LA1立体交叉。
同样地,关于第三副布线Lf3与第二辅助布线LA2交叉的部分PB,第一副布线LA21、第二副布线LA22、第一副布线Lf1、第二副布线Lf2以及第三副布线Lf3如图3所示由同一第二金属布线层206构成。因此,与部分PB对应的第二副布线Lf2例如可以由使用第一金属布线层204的桥接布线构成。由此,能够使第二副布线Lf2与第二辅助布线LA2立体交叉。
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2)
图24是说明变形例2涉及的辅助电容的概念性构成例的图。图24与图23的不同点在于,在图24中,第一辅助布线LA1的第一副布线LA11与第二副布线LA12相邻配置、第二辅助布线LA2的第一副布线LA21与第二副布线LA22相邻配置、以及追加布线LdcA的第一副布线LdcA1、第二副布线LdcA2和第三副布线LdcA3配置为不与第一辅助布线LA1、第二辅助布线LA2交叉。
第一副布线LA11在角部SCN1中配置为在检测布线Rx1a与第二副布线LA12之间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副布线LA21在角部SCN2中配置为在检测布线Rx1a与第二副布线LA22之间沿第一方向X延伸。
追加布线LdcA的第一副布线LdcA1、第二副布线LdcA2和第三副布线LdcA3配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副布线LdcA1的一端侧配置为与第二副布线LA12相邻,第一副布线LdcA1的另一端侧配置为与第二副布线LA22相邻。第二副布线LdcA2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于第一副布线LdcA1与第三副布线LdcA3之间。
第一副布线LdcA1分支为第四副布线LdcA4和第五副布线LdcA5。第四副布线LdcA4和第五副布线LdcA5在一方通过第一连接布线Lcw1与第一副布线LdcA1电连接。第四副布线LdcA4和第五副布线LdcA5在另一方通过第二连接布线Lcw2与第一副布线LdcA1电连接。
第一连接布线Lcw1和第二连接布线Lcw2设置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因此,第一连接布线Lcw1和第二连接布线Lcw2设置为与驱动电极(例如,Tx2a、Txm-1d)并行。第四副布线LdcA4配置在第一副布线LA11与第一副布线LA21之间。第四副布线LdcA4、第一副布线LA11以及第一副布线LA21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第五副布线LdcA5配置在第二副布线LA12与第二副布线LA22之间。第五副布线LdcA5、第二副布线LA12以及第二副布线LA22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这样的构成,驱动电极Tx2b、Tx1c、Tx1d在圆圈(O)所示的6个部分处与和检测电极Rx1a电连接的第一副布线LA11和第二副布线LA12交叉。也就是说,在圆圈(○)所示的六个部分处构成有辅助电容(Ca1)。另外,驱动电极Txma、Txmb、Txmc在圆圈(○)所示的6个部分处与和检测电极Rx1a电连接的第一副布线LA21和第二副布线LA22交叉。也就是说,在圆圈(○)所示的6个部分处构成有辅助电容(Ca2)。
根据变形例2,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另外,设置于有效区域AA的第一连接布线Lcw1和第二连接布线Lcw2设置为与驱动电极(例如,Tx2a、Txm-1d)并行。因此,能够减轻因设置第一连接布线Lcw1和第二连接布线Lcw2而对有效区域AA的外观的影响。
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面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的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适当变更设计而能够实施的所有的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只要包含本发明的主旨,则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构思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以及修改例,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变更例以及修改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例如,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适当地进行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或设计变更而得到的实施方式,或者通过进行工序的追加、省略或条件变更而得到的实施方式,只要具备本发明的主旨,则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另外,关于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式所带来的其它作用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显而易见的作用效果、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宜想到的作用效果显然也是由本发明所带来的。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示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甚至,还可以适当组合跨不同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传感器基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之上;以及
在所述传感器基板之上的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检测电极,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在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中,连续相邻的N个第一驱动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的长度均比其它驱动电极的长度中的任一个长度都短,
在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之中,至少一个驱动电极与至少一个检测电极交叠的面积大于其它驱动电极与其它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交叠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驱动电极还包括连续相邻的N个第二驱动电极,
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包括连续相邻的L个检测电极,
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L个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总面积实质上等于所述N个第二驱动电极与所述L个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总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触摸检测时,
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中,每至少N个驱动电极打捆依次进行驱动,而在所述多个检测电极中,L个检测电极打捆进行检测,
指纹检测时,
所述多个驱动电极逐条地依次进行驱动,而所述多个检测电极汇集至少L个来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指纹检测时,最外部的所述L个检测电极不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极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电极交叠的面积大的部位为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大的部位为所述显示区域的角部。
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传感器基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之上;以及
在所述传感器基板之上的M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检测电极,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在与所述M个驱动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M个驱动电极中,连续相邻的N个第一驱动电极的长度均比其它连续相邻的N个第二驱动电极的长度中的任一个长度都短,
与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交叉的检测电极的数量多于与所述N个第二驱动电极交叉的检测电极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包括连续相邻的L个检测电极,
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L个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总面积实质上等于所述N个第二驱动电极与所述L个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总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触摸检测时,
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中,每N个驱动电极打捆依次进行驱动,而在所述多个检测电极中,L个检测电极打捆进行检测,
指纹检测时,
所述多个驱动电极逐条地依次进行驱动,而所述多个检测电极汇集至少L个来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指纹检测时,最外部的所述L个检测电极不进行检测。
11.一种触摸面板,包括:
传感器基板;以及
在所述传感器基板之上的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检测电极,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在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中,连续相邻的N个第一驱动电极的长度均比其它驱动电极的长度中的任一个长度都短,
在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之中,至少一个驱动电极与至少一个检测电极交叠的面积大于其它驱动电极与其它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交叠的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多个驱动电极还包括连续相邻的N个第二驱动电极,
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包括连续相邻的L个检测电极,
所述N个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L个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总面积实质上等于所述N个第二驱动电极与所述L个检测电极的交叉部的总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触摸检测时,
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中,每N个驱动电极打捆依次进行驱动,而在所述多个检测电极中,L个检测电极打捆进行检测,
指纹检测时,
所述多个驱动电极逐条地依次进行驱动,而所述多个检测电极汇集至少L个来进行检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在所述指纹检测时,最外部的所述L个检测电极不进行检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极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电极交叠的面积大的部位为传感器有效区域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大的部位为所述传感器有效区域的角部。
CN202011062078.8A 2019-10-03 2020-09-30 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 Active CN112612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2744A JP7330049B2 (ja) 2019-10-03 2019-10-03 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9-182744 2019-10-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2380A true CN112612380A (zh) 2021-04-06
CN112612380B CN112612380B (zh) 2024-04-12

Family

ID=75224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2078.8A Active CN112612380B (zh) 2019-10-03 2020-09-30 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269469B2 (zh)
JP (1) JP7330049B2 (zh)
CN (1) CN11261238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4056A1 (en) * 2014-05-12 2015-11-12 Japan Display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6056516A1 (ja) * 2014-10-10 2016-04-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WO2017172375A1 (en) * 2016-03-28 2017-10-05 Groturbel Research Ll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
US20180129106A1 (en) * 2017-09-11 2018-05-10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80321539A1 (en) * 2017-05-02 2018-11-08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CN108984046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
CN109144306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US20190146621A1 (en) * 2017-11-13 2019-05-16 Japan Display Inc.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6184B2 (ja) 2010-09-28 2014-10-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968243B2 (ja) 2013-02-07 2016-08-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456230B2 (ja) 2015-04-21 2019-01-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338941B1 (ko) 2015-05-28 2021-12-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문센서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6293287B (zh) * 2015-06-10 2023-09-2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具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装置
JP6562862B2 (ja) 2016-03-29 2019-08-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KR102518377B1 (ko) * 2016-05-20 2023-04-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문센서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KR102635898B1 (ko) 2016-10-25 2024-02-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문센서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KR102333396B1 (ko) 2017-06-01 2021-11-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7390963B (zh) 2017-08-17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JP6979378B2 (ja) 2018-02-28 2021-12-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CN108646477A (zh) * 2018-03-27 2018-10-1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525343B1 (ko) * 2018-04-09 2023-04-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1340743B2 (en) * 2019-03-29 2022-05-24 Apple Inc. Touch sensor with refined corner, edge, and other structures
KR20210028783A (ko) * 2019-09-04 2021-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4056A1 (en) * 2014-05-12 2015-11-12 Japan Display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6056516A1 (ja) * 2014-10-10 2016-04-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WO2017172375A1 (en) * 2016-03-28 2017-10-05 Groturbel Research Ll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
US20180321539A1 (en) * 2017-05-02 2018-11-08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CN108984046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
CN109144306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US20180129106A1 (en) * 2017-09-11 2018-05-10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146621A1 (en) * 2017-11-13 2019-05-16 Japan Display Inc.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03361A1 (en) 2021-04-08
US11269469B2 (en) 2022-03-08
JP2021060650A (ja) 2021-04-15
US11687207B2 (en) 2023-06-27
JP7330049B2 (ja) 2023-08-21
CN112612380B (zh) 2024-04-12
US20220171500A1 (en) 2022-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5957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一体型表示装置
KR101486150B1 (ko) 터치 센서 부착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8970554B2 (en) Assembly having display panel and optical sensing frame and display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10031626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JP6620025B2 (ja)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CN110633024B (zh)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JP6840554B2 (ja)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7402467B (zh) 显示装置及传感器装置
JP2016024292A (ja)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JP6869786B2 (ja) 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JP2016004281A (ja)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JP7466030B2 (ja) 表示装置
US11755270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 detection electrode
CN112612380B (zh) 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
US1165070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detection device
JP7336409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9071067A (ja)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KR101818548B1 (ko)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터치 집적회로
JP2019215726A (ja) 表示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CN115904119A (zh) 显示装置
WO2012046633A1 (ja) 入出力一体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